我国卫生标准体系简述
OHSAS18000标准
![OHSAS18000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3172503650e52ea55189870.png)
走进WTO——OSHSMS贯标与认证
组织实施三个标准的相同点是:
组织总的方针和目标要求相同 三项标准使用共同的过程模式结构,结构相似以方便使用 体系的原理都是PDCA循环过程,计划→执行→检查→改进 都需要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 都需要有文件化职责的分工 都提出要通过改进过程实现持续改进 都提出用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来评价体系运行的有效性、适宜性和
走进WTO——OSHSMS贯标与认证
五、贯彻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的具体步骤 步骤一、组织准备
根据企业总方针制定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确定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中的各项要素在组织内应该开展的活动 在企业内部进行职业安全卫生职能的分配,完善相应的职责 制定企业安全卫生目标 根据职业安全卫生目标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
走进WTO——OSHSMS贯标与认证
五、贯彻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的具体步骤 步骤四、申请OHSAS认证
选定认证机构,并提交申请 签署委托认证合同 认证机构审核体系文件 认证机构现场审核 对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 注册、颁证 监督检查
走进WTO——OSHSMS贯标与认证
六、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广东博深质量管理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OHSAS18000标准介绍
一、什么是OSHSAS18000 二、我国OHSMS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实行标准的内容和结构模式 三、OHSMS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与ISO9001体系、ISO14001体系
的异同点 四、进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的好处 五、贯彻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的具体步骤 六、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与目前企业所建立的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相融合,不需另搞一套。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法律、法规的更新,客观情况的变化和人们
环境卫生法规标准体系
![环境卫生法规标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aedd3e3b5ef7ba0d4b733b26.png)
法律
行政 法规 地方性法规、自治 条例和单行条例
3、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部门规章
《立法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省、自治 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 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 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如1997年颁布的《北 京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水源水中乙醛、丙烯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 水源水中丙烯酰胺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 水源水中二硝基苯类和硝基氯苯类化合物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水源水中巴豆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 水源水中硫化物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 大型水蚤测试标准方法 水源水中氯丁二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 水源水中苯系物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 水源水中氯苯系化合物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医学评价技术规范
GB 5750 -2006 142
30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的13个部分
GB5750.1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5750.2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5750.3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5750.4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5750.5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575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5750.7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5750.8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5750.9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5750.1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5750.11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5750.12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5750.13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卫生标准》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体系(1)
![《卫生标准》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体系(1)](https://img.taocdn.com/s3/m/1dc2d564aaea998fcc220e61.png)
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体系第一节概述一、食品卫生标准的概念与性质(一)食品卫生标准的概念食品卫生标准是对涉及食品安全、卫生、营养和保健功能的技术要求及其检验方法、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食品生产加工的卫生要求、食物中毒的预防诊断等做出的技术规定。
这些规定通过技术研究,经与食品有关的各部门进行协商,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审查,由卫生主管部门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
这里我们必须再次对食品卫生标准的“卫生”做出全面的解释,“卫生”是指环境中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所有因素。
就食品而言,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卫生要素包括食品的安全、营养与保健质量。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全球每年大约有1000万人死于食源性疾病,其中,食品安全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食源性因素,而营养不足或过剩也同样影响着人类的健康。
热量、蛋白质摄入不足所造成的婴幼儿发育不良一直是困扰发展中国家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而由于营养过剩或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疾病却正在成为发达国家人群的主要死因。
所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食品卫生问题,分别制定了与食品卫生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与标准,如英国的《食品安全法(Food safety law)》、美国的《食品化妆品法令(Federal act on Food and cosmetic)》等。
我国也于1982年颁布了中国的首部卫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法)》,然后,于1995年作为正式法颁布实施。
我国《食品卫生法》明确规定:“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不言而喻,“无毒、无害”,谓其“安全”,“营养要求”则指食品的“营养质量与保健功能”。
所以,按照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应是对食品的三大健康质量要素所作的技术规定。
(二)食品卫生标准的性质1、科学技术性标准的根本特性是科学技术性,这是标准的本质,是标准与其它事物的最大区别。
标准的这一特性,首先是源于标准的产生方式,标准的制定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它借助科学技术作为基本条件,对某一事物的技术研究与生产实践进行科学总结,然后,以技术条文的形式出现;其次,是由于标准的使用与实施方式,食品卫生标准必须要在食品生产过程得到实际应用,它应指导和管理食品生产的技术过程;再则,只有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才能分析和判断食品卫生标准的实施状况,以此,监督和促进食品卫生标准的实施。
卫生组织体系
![卫生组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4f1445c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4.png)
1 2
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负责地方卫生政策制定、卫生资源配置、卫生服 务管理等。
基层卫生机构
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提供基 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负责地方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处理等。
地方卫生法规与标准
地方卫生法规
地方政府制定的卫生法规,规范地方卫生工作, 保障居民健康。
卫生组织体系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提高,卫生服务逐渐 从单一的医疗救治向预防、保健、康复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卫生组织体系来满足这些需求。
卫生组织体系的重要性
提高卫生服务质量
通过整合和优化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效率和质量,减少资源 浪费和重复建设。
促进健康公平
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基本、平等的卫生服务,减少因地域、经济等 因素造成的健康差异。
国际卫生合作与交流涉及多个领域,如传染病防控、慢性病防治、母婴健康、精神卫生等 。各国在这些领域分享经验、交流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合作成果
通过国际卫生合作与交流,各国在公共卫生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成功应对埃博拉疫情 、控制登革热传播等。同时,国际合作也促进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
卫生标准
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类卫生标准,如医疗 机构设置标准、卫生防护标准等。
卫生执法依据
地方卫生法规和标准是卫生执法的重要依据,确 保卫生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地方卫生监督与执法
01
02
03
卫生监督机构
负责地方卫生监督工作的 机构,对医疗机构、公共 卫生场所等进行监督检查 。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fc96ac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d.png)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一、概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是为了维护企业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
职业卫生标准涵盖了工作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空气质量、噪音、化学品接触等多个方面。
二、标准的重要性•员工健康保障:通过执行职业卫生标准,可以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生产效率提升:良好的职业卫生环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事故发生率,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企业形象提升:严格执行职业卫生标准可以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企业形象,获得更多客户和员工的信任。
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内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空气质量要求: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通风系统等方面提出要求,保障员工呼吸道健康。
2. 噪音控制标准:控制工作场所噪音水平,保护员工的听力健康。
3. 化学品接触控制:对接触化学品的员工进行防护,确保员工不受有害化学品侵害。
4. 有害物质防护:对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的防护进行规定,防止员工接触到有害物质。
5. 工作场所照明:对工作场所的照明进行要求,保障员工的视力健康。
四、职业卫生标准的执行为了确保职业卫生标准的有效执行,企业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建立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设立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 定期监测:对企业的工作环境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 员工培训: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
- 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员工健康档案,记录员工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五、总结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维护员工健康和安全,提升企业形象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要求,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国家基本卫生标准全文
![国家基本卫生标准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b70e1f5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1d.png)
国家基本卫生标准全文国家基本卫生标准是指国家对卫生领域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提高卫生水平。
下面是对国家基本卫生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环境卫生标准1. 城市环境卫生标准:包括城市水、空气、噪声等环境的卫生安全要求,如水质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等。
2. 农村环境卫生标准:要求农村地区的水源、厕所、垃圾处理具备卫生要求,如农村饮水达到卫生标准、厕所建设符合卫生要求等。
二、食品安全标准1. 食品卫生标准:规定食品生产加工、贮存及销售环节中的卫生标准要求,如食品加工场所要求具备卫生条件、食品添加剂使用要达到安全限量等。
2. 食品安全检测标准:要求食品经过检测后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要求,如食品中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不超出安全限量。
三、传染病防控标准1. 传染病监测标准:规定各类传染病监测指标和方法,如监测流行病学指标、病原学检测指标等。
2. 传染病防控措施标准:规定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隔离治疗、疫苗接种等。
3. 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标准:规定医疗机构中感染控制的要求,如手卫生、器械消毒、医疗废物处理等。
四、职业卫生标准1. 职业病防治标准:规定各类职业病的防治措施,如防护用品使用、工作场所卫生要求等。
2. 特种作业保护标准:规定特种作业的卫生防护要求,如高温作业保护、辐射作业保护等。
五、学校卫生标准1. 学校卫生标准:规定学校卫生条件和要求,如食堂卫生、厕所卫生、学生个人卫生等。
2. 学生健康管理标准:规定学生健康档案管理、体检项目及频次、疾病防控等措施。
六、医疗服务质量标准1. 医疗机构管理标准:规定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如医疗机构组织架构、人员编制、设备管理等。
2. 医疗卫生技术质量要求:规定医疗技术操作的质量要求,如手术操作规范、医疗影像诊断质量要求等。
七、健康教育标准1. 公众健康教育标准:规定公众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如传染病预防知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宣传等。
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国家卫生标准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6c892a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4.png)
国家卫生标准要求一、食品卫生食品卫生是公共卫生的核心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公共安全。
为了确保食品卫生,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包括食品卫生基本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食品添加剂的卫生要求、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卫生要求等。
二、水质卫生水质卫生是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国家对饮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等水质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包括《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等。
三、场所卫生场所卫生主要包括公共场所卫生和学校卫生。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各类公共场所达到无鼠、无蝇、无蚊、无污垢、无异味等基本要求,并规定了具体指标。
学校卫生则重点对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环境进行规范,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四、医疗保健医疗保健的卫生标准主要包括医疗机构的设置、设备配置、人员资质、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等制度,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了人民健康权益。
五、卫生应急卫生应急是指在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下,采取紧急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过程。
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应急体系,制定了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规范,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六、化学品管理化学品管理是指对化学品的生产、使用、运输和废弃等过程进行监管和控制。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了对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监管力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七、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国家建立了完善的预防接种体系,制定了预防接种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有效。
同时,加强了对疫苗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保障疫苗质量和安全。
八、病媒生物控制病媒生物控制是指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病媒生物的密度,防止和控制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病媒生物控制标准和规范,包括灭鼠、灭蝇、灭蚊等方面的要求,加强了对病媒生物的监测和控制力度,有效预防和控制了相关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中国医科大学22春“公共事业管理”《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5
![中国医科大学22春“公共事业管理”《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5](https://img.taocdn.com/s3/m/3bafa7a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9.png)
中国医科大学22春“公共事业管理”《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卫生监督主体的地位体现在()。
A.明确的法律关系B.法定的监督权利C.垄断的监督资格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2.卫生法的实施的方式包括()。
A.卫生守法B.卫生执法C.卫生司法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3.学习和教学卫生监督:每日学习时间,小学不超过()小时A.5B.6C.7D.8参考答案:B4.第一部关于学校卫生监督的法规性文件是()A.《学校卫生工作条例》B.《学校体育工作条例》C.《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指南》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卫生行政强制执行的步骤不包括()。
A.申请B.听证C.强制执行D.审查参考答案:B6.行为作为卫生监督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之一,包括##和##。
参考答案:作为,不作为7.WB是##的代号。
参考答案:行业标准8.法律事实(名词解释)参考答案:凡是卫生法律、法规规定的,能够引起卫生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都是法律事实。
9.名词解释:标准参考答案: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资格证分为执业证书、产品证书、##和其他证书。
参考答案:健康合格证书11.##是卫生法律规范的实现形式。
参考答案:卫生监督法律关系12.卫生监督调查取证的原则有迅速及时原则、##、##和回避原则。
参考答案:客观全面原则,合法原则13.我国的卫生监督体系由什么构成?参考答案: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技术支持机构14.我国卫生立法滞后主要表现在()。
A.缺少卫生基本法B.立法不足C.立法前瞻性不足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15.参考答案:以保障公民健康权益为宗旨;遵循医学科学发展客观规律;多种利益关系相互协调;遵循我国卫生国情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相结合。
16.卫生行处罚的行为罚不包括()。
A.责令停产停业B.暂扣许可证C.吊销许可证D.罚款参考答案:D17.卫生监督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是()A.卫生法律规范B.法律事实C.卫生监督法律关系D.卫生组织机构参考答案:B18.卫生监督检查进入现场的人数应不少于()人。
卫生部标准
![卫生部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8a3143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3.png)
卫生部标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卫生防疫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维护人们的健康,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一项社会重要的任务。
为此,卫生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保证我国人民的卫生防疫工作能够更好地在全民健康与健康水平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
卫生部标准主要包括社会卫生、医疗保障、放射性卫生、职业卫生、动物卫生等。
它们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加强健康管理,还有利于推动社会公平,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卫生标准主要包括饮食卫生、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等,旨在促进人们健康的生活习惯,确保人们安全的用水、使用卫生等,以保证民众的健康。
医疗保障标准就是要求医疗机构按照国家标准建立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完整的常规性和突发性医疗保障。
为此,医疗保障标准要求医疗保障机构完善各项医疗服务,确保民众及时得到病情诊治,同时也要求医疗机构提供预防性医疗服务,以免患者发生不必要的病情。
放射性卫生标准旨在确保放射性及相关器材的安全使用,有效管理放射性材料,防止放射性污染,保护公社,阻止放射性事故发生。
放射性卫生标准还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标准,保证安全使用放射性及其相关器材,并定期检测和控制放射性材料的放射度。
职业卫生标准的编写主要是为了维护和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以及预防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危害。
职业卫生标准规定了在劳动经常性接触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时,劳动者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安全措施,以及劳动者需要获得有关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要求。
动物卫生标准是制定旨在维护动物免疫和健康的有关标准,其中包括饲养动物的护理、免疫和管理、动物禽类试验及动物生产的卫生等,旨在通过设置合理的管理制度,确保动物的健康,降低可能传播传染病的风险。
卫生部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构建一个全面的卫生防疫体系,全面推进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管理,促进我国卫生水平的提高。
卫生部标准的落实和严格执行,使得社会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食品卫生法规标准与国际有关法典标准对比(PPT49)-法律法规
![我国食品卫生法规标准与国际有关法典标准对比(PPT49)-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0402c73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c.png)
国际食品法典简介Codex
国际食品法典(Codex)指由CAC组织制定的食品标准、准则和建议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即CAC) 1962年决定成立,负责FAO/WHO联合食品标准规划 CAC性质:政府间组织,现有167个成员国 观察员:有关国际组织及食品工业,贸易,科技和消费者组织代表 目的:保护消费者健康;保证公正进行食品贸易;协调制定国际食品法典
CFHL不包括对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范 CFHL对搀杂使假的控制仅限于“影响营养和卫生的” CFHL规定执法部门除有采取行政控制措施的权力外,还有进行各种行政处罚权力;国外法律一般仅授予执法部门行政控制权力,处罚权归法院 对保健食品管理各国规定不一:中国、日本、韩国、美国
三、中国食品卫生标准概况 A briefing to food hygiene standards in China CFHL规定
FAO/WHO模式食品法框架(1) Model Food Law
I 简则 1. 法律简称与前言 2. 用语解释 II 通则 3. 禁止销售有毒及搀杂使假食品 4. 欺诈 5. 食品标准 6. 禁止销售不符合要求食品 7. 在不卫生条件下销售与制备食品
FAO/WHO模式食品法框架(2) Model Food Law
立法目标基本一致 食品定义一致:成品及原料 均包括添加剂、污染物、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卫生等条款 均包括安全评价原则 均包括生产经营过程控制和终产品要求条款 均规定了监督制度、控制措施和法律责任 结论:我国食品卫生法基本是一部现代食品法
食品卫生标准化培训试题及答案
![食品卫生标准化培训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00e5b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13.png)
食品卫生标准化培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下列哪项属于食品污染的主要来源?A. 食品原料B. 食品加工设备C. 食品包装材料D. 食品加工环境答案:D2. 下列哪种消毒方法适用于食品加工工具的消毒?A. 高温消毒B. 紫外线消毒C. 化学消毒D. 过滤消毒答案:A3. 下列哪种食品不属于高风险食品?A. 生肉类B. 生蛋类C. 蔬菜水果D. 乳制品答案:C4.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下列哪种操作能有效防止交叉污染?A. 使用同一套加工工具处理不同类型的食品B. 先加工生食品,后加工熟食品C. 对加工工具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D. 加工过程中不进行食品切割和搅拌答案:C5. 食品储存过程中,下列哪种方法能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A. 提高储存温度B. 降低储存湿度C. 增加储存氧气D. 减少储存空间答案:B二、判断题1. 食品卫生标准化培训有助于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正确)2. 食品污染只能通过食物链传播。
(错误)3.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只要食品煮熟了,就不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
(错误)4. 食品储存过程中,储存温度越高,食品保质期越短。
(错误)5. 食品卫生标准化培训对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述食品卫生标准化的意义。
答案:食品卫生标准化有助于确保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护消费者健康,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2. 请列举三种食品卫生标准化措施。
答案:食品原料采购和验收标准、食品加工工艺和操作规范、食品储存和运输条件要求。
3. 请简述食品交叉污染的途径及预防措施。
答案:食品交叉污染途径包括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污染。
预防措施有:严格区分生熟食品加工工具、定期清洗和消毒加工设备、保持加工环境整洁卫生、加强食品原料和产品的检验检测。
4. 请简述食品保质期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食品保质期是指在储存条件正确、包装完好、食品未变质的情况下,食品保持最佳品质的时间。
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讲义: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
![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讲义: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a73b4c63336c1eb91a375d6f.png)
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讲义: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第二节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简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建国以来,我国陆续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如《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等,有关标准也日渐完善。
职业危害防控工作不断加强,为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一、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构成我国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如图5—1所示。
二、主要法规标准简介(一)法律1.根本法。
《宪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培训。
2.基本法律。
2001年10月,全国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
该法为职业卫生领域的最高普通法,明确了“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这一立法基本宗旨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工作力针。
《职业病防治法》共七章76条,分总则、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预防与管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
(二)主要行政法规1.《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发[1987]105号)1987年12月由国务院发布,目的是“为保护职工健康,消除粉尘危害,防止发生尘肺病,促进生产发展”。
分总则、防尘、监督和监测、健康管理、奖励和处罚、附则六章,共28条。
对企业的防尘责任、防尘投入、禁止危害转嫁、建设项目防尘工作“三同时”、接尘工人的健康体检和职业病诊疗等进行了规定。
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2002年5月由国务院发布,目的是“为了保证作业场所安全使用有毒物品,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中毒危害,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共八章71条,基本架构同《职业病防治法》,对一些具体事项进行了详细规定。
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体系
![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cd62c795240c844769eaee4b.png)
三、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总则
GB 17149.1-1997
接触性皮炎
GB 17149.2-1997
痤疮
GB 17149.3-1997
国标委06 年计划
毛发损害
GB 171417149.1~7-2008
甲损害
GB 17149.5-1997
如:清凉;清洁头皮和头发;防止、减少或 去除头屑;去除肌肤表面干燥老化角质;清除 阻塞毛孔的彩妆、污垢及多余油份等
● 附件2:化妆品标签标识禁止用语
如:溶脂、吸脂、燃烧脂肪;瘦身;瘦脸; 瘦腿;减肥;延年益寿;提高(保护)记忆力
16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五、化妆品成分(原料)名单
1、《中国已使用化妆品成分名单(2003年版)》 (卫法监发[2003]104号) ● 一般化妆品原料2156种 ● 特殊化妆品原料546种 ● 天然化妆品原料(含中药)563种。
化妆品生产企 业卫生规范
(2007年版)
化妆品良好生 产企业规范
(GB/T )
国标委07 年计划
7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7年版) 共九章六十八条
● 总则 ● 选址、设施和设备的卫生要求 ● 原料和包装材料卫生要求 ● 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 ● 成品贮存与出入库卫生要求 ● 卫生管理 ● 人员资质要求 ● 个人卫生 ● 附则
13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关于防晒化妆品防晒功能的标识 与以往卫生部发布的文件基本一致
5、关于化妆品委托加工(包括分装)产品有关 信息的标识 与以往卫生部发布的文件基本一致
1.3职业卫生标准体系及主要标准
![1.3职业卫生标准体系及主要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2c2bccb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b.png)
当接触时间或工作强度严重超过制定OELs时所必需 的条件时不能使用OELs评价
本标准不适用于非职业性接触,即不能于用评价社 区污染
标准应由受过职业卫生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员使用
8.标准概况
职业卫生标准: 671项,强制性568项,推荐性 103项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 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2002年卫生部颁 布了《国家职业卫生标标准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0 号),规定:
卫生部主管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 委托办事机构---卫生部监督中心承担国家职业卫
生标准的日程管理工作
由有关技术专家组成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负 责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技术审查工作---与职业卫 生标准有关的技术委员会有全国职业卫生、职业 病诊断标准委员会、放射卫生防护和放射性疾病 诊断四个标准委员会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构 成。强制性标准的代号为“GBZ”,推荐性标准的 代号为“GBZ/T”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编号由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 代号、发布的顺序号和发布的年号构成,如: GBZ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4.职业接触限值能充分保护工人吗?
阈限值是工人能够日复一日地处于该种条件下工 作而几乎不会全部出现有害健康的影响
国 消 毒 标 准 委 员
国 化 妆 品 标 准 委 员
国 传 染 病 标 准 委 员
国 地 方 病 寄 生 虫 标 准 委 员
国 临 床 检 验 标 准 委 员
国 血 液 标 准 委 员
国 食 品 添 加 剂 标 准 委 员
会会会会员会会会会会会会会会 会
2.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制订原则
中国食品卫生标准体系(张志强)
![中国食品卫生标准体系(张志强)](https://img.taocdn.com/s3/m/4179eeaa0029bd64783e2cb6.png)
违反《SPS协定》科学性原则的案例
序号 1 案 例 美国诉欧盟牛肉激素案
2
3 4 5 6 7 8
加拿大诉澳大利亚鲑鱼案
玻利维亚等质疑欧盟黄曲毒素B1案 欧盟等国质疑澳新禁止进口生乳酪案 菲律宾质疑澳大利亚安息香酸案 阿根廷要求墨西哥及韩国开放牛肉进口案 欧盟质疑以色列禁止输入活牛及牛肉等产品案 瑞士对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因二恶因禁止肉、蛋、乳进口案
食品添加剂
方法
合计
250
464
237
335
成就与展望
1
自20世纪八十年代初初步形成中国食品卫生 体系以来,我国的食品卫生状况有了长足的 进步。根据每年监测,全国食品卫生合格率 已由二十年前的65%提高到现在的87以上。
2
不少企业已在食品卫生标准的严格要求下, 改进了生产过程的卫生管理条件,尤其是加 强了对生物性污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0.01787 0.00345 0.016 0.0026 0.00589 0.00275
PTWI为 0.007mg/k g.bw,相 当于每人 每日耐受 量60mg
根据本标 准评估镉 的理论暴 露量相当 于PTWI的 157.8%。
蛋及其制 品
合计
16
0.05
0.0008
0.0947
1.食物消费量:数据来自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全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量(每标准 人/日的克数)。 2.2000年JECFA评估资料。
中国食品卫生法规 与标准体系
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张志强
中国食品卫生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法规 (1)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 和国食品卫生法>实施细则》(暂停) (2)地方法规—— 行政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技术规定(国家和地方的食品卫生标准)
我国卫生标准体系简述
![我国卫生标准体系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5279aae1763231126fdb11a5.png)
我国卫生标准体系简述我国卫生标准体系简述我国卫生标准体系简述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疾病无时无刻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人类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因此而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战胜疾病,保持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头等大事。
在人类对疾病的反复抗争中,不断地认识到疾病预防对保障健康的重大意义,由此产生了医学科学的重要领域一一预防医学,预防医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人类生活、劳动和社会活动中的各种致病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予以防范,卫生标准就是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一种重要形式。
另外,随着医疗服务和保健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日趋复杂,人们也不断地认识到规范医疗服务与保健技术对于提高疾病治愈率的重要性,由此催生了对各种医疗和保健服务技术的标准化要求。
由此可见,卫生标准是指一系列与保护人体健康相关的技术规定,是对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保健实施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一•卫生标准的基本概念与属性(一)卫生标准的基本概念1病原病因学说与卫生标准医学科学认为,所有疾病都是有原因的,没有无原因的疾病。
传染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特异性的生物性病原体,而非传染性疾病的致病因素则为化学性、生物性、物理性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
一般说来,致病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也就是说当人们受到一定量的致病因素的侵袭时,便可能发生疾病,这种关系在非传染性疾病尤为明显。
因此,必须将人类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接触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WH在2002年出版的《Reducing Risks, Promoting Healthy Life —The WORLDHEALTHREPORT中再次强调指出,通过“危险性评估”可以确定人群能接受的有害物质限量。
所谓的有毒有害物质限量便可以作为标准广泛应用于公共卫生管理,所以说,病原病因学说是产生卫生标准的主要科学学说。
2 •卫生标准与卫生标准体系的概念(1)标准的定义与特征标准是一类技术性文件的总称,它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关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简述我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内容
![简述我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119df7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c.png)
我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1. 现状:从农村到城市,各地区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存在差异,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不均衡。
2. 政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和促进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包括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设施设备、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
3. 改进: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积极推动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督和指导,不断完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
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内容1. 医疗服务: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常规的医学检查等。
2. 预防保健:基层医疗机构还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婴幼儿保健等工作,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3. 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健康管理服务,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长期的健康管理。
三、基层卫生人员队伍建设1. 人员结构:基层卫生人员中既有医生、护士,也有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和卫生管理人员等。
2. 人员素质:国家加大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和学历提升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3. 人员流动:近年来,基层卫生人员队伍的流动性增大,需要加强对人才的流动管理与引导。
四、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管理1. 监管机制:国家建立了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评估检查,保障服务质量。
2. 社会监督:加强对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社会监督力度,促进医疗机构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患者权益。
3. 改进措施:针对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加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五、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未来展望1. 政策:国家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水平。
2. 人才: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队伍的培训和引进,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3. 提升:未来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将面临全面提升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促进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职业卫生概述(二)、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简介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职业卫生概述(二)、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0c4b9c4f61fb7360b4c6530.png)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职业卫生概述(二)、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简介(四)职业禁忌与职业健康监护1.职业禁忌。
指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的侵袭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的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2.职业健康监护。
是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影响及其程度,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患的发生和发展。
包括开展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疗、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
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指生产经营单位需要建立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五)职业性病损和职业病1.健康。
指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2.职业性病损。
劳动者职业活动过程中接触到职业危害因素而造成的健康损害,统称职业性病损。
包括工伤、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
3.职业病。
指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等而引起的疾病。
如在职业活动中,接触铍可引致铍肺,接触氟可致氟骨症,接触氯乙烯可引起肢端溶骨症,接触焦油沥青可引起皮肤黑变病等。
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界定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是:(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4.职业病的分类。
卫生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颁布《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将10类共115种职业病列人法定职业病,包括:(1)尘肺13种;(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3)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56种;(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6)职业性皮肤病8种;(7)职业性眼病3种;(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9)职业性肿瘤8种;(10)其他职业病5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卫生标准体系
简述
1
中国卫生标准体系简述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疾病无时无刻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人类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因此而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战胜疾病,保持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
延续的头等大事。
在人类对疾病的重复抗争中, 不断地认识到疾病预防对保障健康的重大意义, 由此产生了医学科学的重要领域——预防医学, 预防
医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人类生活、劳动和社会活动中的各种致病因素, 并采
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予以防范, 卫生标准就是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一种重要形式。
另外,随着医疗服务和保健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日趋复杂, 人们也不断地认识
到规范医疗服务与保健技术对于提高疾病治愈率的重要性, 由此催生了对各种
医疗和保健服务技术的标准化要求。
由此可见, 卫生标准是指一系列与保护人体健康相关的技术规定, 是对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保健实施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一.卫生标准的基本概念与属性
(一)卫生标准的基本概念
1.病原病因学说与卫生标准
医学科学认为,所有疾病都是有原因的, 没有无原因的疾病。
传染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特异性的生物性病原体, 而非传染性疾病的致病因素则为化学性、生物性、物理性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
一般说来, 致病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 也就是说当人们受到一定量的致病因素的侵袭时, 便可能发生疾病, 这种关系在非传染性疾病尤为明显。
因此, 必须将人类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接触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WHO在出版的vReducing Risks, Promoting Healthy Life —The WORLD
HEALTH REPOR中再次强调指出,经过”危险性评估”能够确定人群能接受的有害物质限量。
所谓的有毒有害物质限量便能够作为标准广泛应用于公共卫生管理, 因此说,病原病因学说是产生卫生标准的主要科学学说。
67
2 .卫生标准与卫生标准体系的概念
(1)标准的定义与特征
标准是一类技术性文件的总称, 它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 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关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说得简单点, 标准就是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的范围内, 对某一特定事物的技术要求。
由此能够认为, 标准的基本特征首先是基于实现规范经济与社会行为为目的的管理性, 能够说,规范经济与社会行为是确定是否形成标准的的前提条件。
当然经济与社会行为的规范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政府实行的强制性管理, 二是社会自律(比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自律)。
用于政府强制性管理的标准也就是强制性标准。
标准的第二个基本特征就是技术性,因此, 标准不同于其它法律法规或在管理程序方面作出规定的规范性文件; 标准的第三个基本特征是标准在特定范围内的统一性, 标准之因此成其为标准, 就是标准是对某一个特定事物的统一要求, 大家无一例外地都得使用这个要求去评价、衡量这个特定事物。
(2)卫生标准的定义
卫生标准是对疾病预防和诊治过程中各项管理事项所作的技术规定。
它是以保障人群健康为目的, 以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及其管理的科学成果和实践经验为依据, 经与相关各方协调,由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并审查批准, 以特定的文件形式发布。
卫生标准具有一般标准的上述基本特征, 但由于公共卫生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因此, 卫生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是政府公共卫生管理的主要内容这是卫生标准与其它一般标准的一个重要区别(以下将另行阐述)。
(3)卫生标准体系的定义
卫生标准体系是所有卫生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因为相关的各项卫生标准在疾病预防和诊治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客观的内在联系, 它们相互依存, 相互补充。
如卫生标准体系中的食品卫生标准和饮用水卫生标准分属不同的专业领域和管理范畴, 但两项标准都分别对食品和饮用水中的铅等有害物质进行了限量规定, 这
68
样我们就能从食物和饮水两个方面控制铅对人的健康危害, 否则管住了食物中的铅, 却依然存在着饮用水中铅的健康危害, 这样我们就不能实现有效地预防控制铅健康危害的目的。
再如, 有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 我们还必须有食品中致病菌的检验方法,否则就难以对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
因此, 利用卫生标准实现疾病预防与诊治管理是整个卫生标准体系综合利用的系统工程。
(二)卫生标准与政府管理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保护人民健康。
因此政府应对疾病的预防和诊治实施相应的监督管理, 为此,中国还颁布了一系列卫生法律法规。
而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如何管?这就需要相应的技术要求。
也就是需要有相应的卫生标准。
因此, 卫生标准与政府管理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而且这种关系表现互为目标、互为手段的一种补充和配套关系。
1.卫生标准有助于确定卫生行政管理的目的与目标
首先要明确,公共卫生事关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因此, 政府应该对公共卫生作为行政管理的社会公共事务。
而卫生标准作为公共卫生相关各项因素的卫生技术要求, 它必然成为政府行政管理的基本依据。
换言之, 有某项卫生标准, 政府就要采取包括行政执法在内的各项措施使其得到贯彻实施。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 卫生标准是对形成政府管理措施的一种诉求和前置条件。
或者说, 卫生标准为卫生行政管理提供了管理目标和管理目的。
如何来理解这一关系呢?如, 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了饮用水中的铅限量, 那么政府就得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要求饮用水中的铅含量必须低于此限量, 我们的卫生监督机
构的工作计划就得把保证饮用水的铅含量符合此标准作为一项管理目标。
在公共卫生管理的实际工作中, 卫生标准可能常常先于行政管理措施, 因为卫生
69
标准作为一项技术研究, 它总是在科学研究发现卫生问题后最早提出的技术控制措施。
技术控制措施先于行政管理措施, 并不意味着行政管理或法制建设的滞后, 而是更进一步体现了行政管理措施以科学为基础的合理性。
因为有了卫生标准也就有了明确的管理对象、管理要求、管理思路, 而且也从科学上为卫生法律法规以及其它行政管理措施的形成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条件。
而另一方面,卫生标准要有效地发挥作用也需要行政管理作为保障, 需要法律作为保障。
因此, 政府要监督管理相对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卫生标准的要求,而且还要对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行为实施处罚。
如中国的诸多卫生法律都明确规定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将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中国<刑法>也规定,不符合卫生标准造成严重健康危害的, 将承担刑事法律责任。
因此, 卫生法律及其相应的卫生行政执法工作为标准的贯彻实施提供相应的保障。
2.卫生标准是政府实施卫生监督执法的手段与工具
在政府管理对公共卫生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 卫生标准是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与工具。
特别在依法进行卫生监督的行政管理工作, 卫生标准作为法律法
规的重要技术依据, 更有着它非常重要的作用。
卫生标准的技术特征为科学执法、公正执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首先, 它能够帮助行政部门灵敏而准确地发现公共卫生问题。
其次, 它能够帮助行政部门客观而又公正地依法处理公共卫生领域的违法行为。
三.中国的卫生标准体系现状
(一)卫生标准体系总体框架与层次
1.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是指为规范和指导各项卫生标准的研制与审查而制定的技术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