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巩固
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变革系列述评之五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题: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变革系列述评之五新华社记者黄小希、史竞男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开创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崭新局面。
浪奔潮涌,风卷万里。
回望不平凡的5年,更加高举的旗帜、更加强劲的主旋律正能量、更加深入人心的核心价值观、更加稳固的宣传思想阵地,进一步筑牢了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
意识形态工作取得的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点亮了指引中华巨轮的精神灯塔,唱响了激发奋进豪情的时代强音。
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90多年前,一群在黑暗中的年轻人坚信,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理的火种,终将升起辉煌中国的灿烂朝阳。
90多年后,一首《马克思是个90后》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歌曲描绘的“为了信仰我们一往无前”的情怀,让投身筑梦征程的年轻人依然为之心潮澎湃。
使命传承,精神赓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不仅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也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只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党才有战斗力,我们民族才有凝聚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这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长期发展的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严书翰说。
5年来,意识形态领域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为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汇集力量——哲学社会科学战线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中心任务,担负起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的光荣使命。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今天,我们召开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参加的大多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其中有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有成果丰硕的学术带头人,也有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咨询委员或首席专家、国家高端智库代表,还有在校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以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
首先,我向大家,向全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党中央先后召开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等会议,我在这些会议上作了讲话。
召开这些会议,目的是听听各方面意见,大家一起分析形势、沟通思想、凝聚共识、谋划未来。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
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刚才,几位同志讲得很好,很多是真知灼见、肺腑之言,听了很受启发。
下面,我就几个问题讲点意见,同大家交流讨论。
第一个问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
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说过,必须“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
毛泽东同志就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社会科学家,他撰写的《矛盾论》、《实践论》等哲学名篇至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他的许多调查研究名篇对我国社会作出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是社会科学的经典之作。
(完整word版)深刻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深刻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 要努力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3年年底,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2014年2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 习总书记为此做了重要讲话, 对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重要的工作要求。
真正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就必须深刻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也就是中央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六个方面来认识。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就能激发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反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就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体现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就能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有利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就能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更好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全文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回顾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正是因为 有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才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意 志和力量。能否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与我们能否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紧密相关。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巩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 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坚定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自信,更好构筑中国 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必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要深入开展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 会主义教育,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弘扬中华民族 传统美德,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让社会风清气正,让我们的民族永远充满活力和 希望。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全面系统掌握这一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又把握好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 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 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 功夫。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助于形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客观要求,是引导全社会思想道德共同进步的客观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条件。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共同思想基础;共同进步;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国家就会分裂、民族就会解体。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政党的行动指南,是一个国家的主心骨,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任何价值观念都深刻根植于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唯一正确的理论基础。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说明,如果我们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怀疑马克思主义、忽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实际运用,我们的事业就会遭遇困难、挫折以至于失败。
反之,只要我们忠实地坚信和执行马克思主义在全党和全国的指导思想地位,我们的事业就会转败为胜,转危为安,节节胜利。
马克思主义作为学说和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自我丰富和创造出自己的新形态的思想价值体系;它也是一个善于而且敢于吸收历史和现实中人类一切积极的、伟大的文化思想成果的开放的思想价值体系。
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任何社会的价值体系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只有从价值理念层面对其进行哲学考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价值观基础,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完善、更具理论逻辑魅力。
“三个倡导”的“24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党中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吸纳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融汇哲学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理论智慧,从追求目标层面、社会制度层面和个人行为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
“三个倡导”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的开放性表述,坚持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实践标准,凝练更加简明、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是我国理论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报告中“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明确提出,标示着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是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有机联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价值,坚持在践行中认同并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层面,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弄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自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前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概念,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既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稳定的社会关系及其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又反映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指导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社会等领域属性和功能的高度概括,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理性集结体。
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及紧迫性摘要: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新形势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作出全面部署,符合世情、国情、党情和文化发展规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通过马克思主义说明了进行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及急迫性。
关键字:文化改革、发展、国情、世情、党情、重要性、紧迫性《决定》第一部分重点讲这个问题,从我们党重视和开展文化工作的实践和取得的成就、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文化改革发展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等方面阐述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要作了3个层次的论述。
一是从5个方面回顾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推动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其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贡献。
强调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二是用“四个更加”、“四个越来越”、“三个关系”集中阐述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强调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目录概况背景含义基本内容灵魂主题精髓基础四内容的联系建设途径导向规范熏陶意义价值体系是精神旗帜价值体系是思想基础价值体系的重要性价值体系是迫切需要总结相关图片内容简介主要内容包括:展开概况背景含义基本内容灵魂主题精髓基础四内容的联系建设途径导向规范熏陶意义价值体系是精神旗帜价值体系是思想基础价值体系的重要性价值体系是迫切需要总结相关图片内容简介主要内容包括:展开编辑本段概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建立道德规范,有利提高国民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编辑本段背景从2002年10月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在社会上均引起强烈反响。
从人民公仆郑培民、航天英雄杨利伟、独臂英雄丁晓兵、爱心歌手丛飞,到乡邮递员王顺友、好军医华益慰、自立自强的优秀大学生洪战辉、70多年前参加长征的红军群体等,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的故事都让人热泪盈眶,震撼人们的心灵。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判断题一共106题
一.判断题1.面对全球化思潮带来的冲击民族文化不仅成为应对外来文化的有力武器也成为凝聚本民族的精神力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就成为民族成员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A.正确B.错误答案:A2.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完整系统的表述二者不能割裂开来。
A.正确B.错误答案:A3.在整个封建社会儒学作为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统地位始终受到维护尽管佛教和道教在一定时期得到统治者的重视但儒学的影响仍然十分强大主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A.正确B.错误答案:A4.同志提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表明了今后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态度一个是积极一个是稳妥。
同时又划定了底线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
A.正确B.错误答案:B5.只有自由、法治充分体现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优秀思想成果既是引领现代文明走向的人类共同价值准则和理想社会目标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奉为圭臬的核心价值理念。
A.正确B.错误答案:B6.核心价值观是指一个社会判断社会事务时所依据的最基本的是非标准和最基本的价值准则它具有不确定的特点。
A.正确B.错误答案:B7.“和平共处”原则是中国处理中央政府和、澳门、地区关系的准则。
A.正确B.错误答案:B8.在当代继承了中华传统伦理道德形成的社会主义道德对公务员的行为具有约束和调节的功能。
A.正确B.错误答案:A9.我们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认真组织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A.正确B.错误答案:A10.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提出的新的核心任务。
A.正确B.错误答案:B11、当前,制度建设的关键在人民。
(B)A.正确B.错误12、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要求的、系统化的核心价值理论。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我国国情和文化改革发展实际,不断探索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文化建设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日益繁荣,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
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益深入人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巩固;文化体制改革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取得决定性进展,极大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文化事业空前繁荣,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大跨越,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显示出异军突起的良好态势。
事实雄辩地证明,我国文化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和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2.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什么样的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体现着政党的性质,是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纵观人类发展史,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因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也就拥有不同性质、不同形态的思想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3、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为什么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2、如何认识当前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3、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坚持和发展?2、为什么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3、为什么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4、为什么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5、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实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什么必须进一步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2、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谈谈你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意义的认识。
3、如何认识和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2、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引领社会思潮?3、如何提高国家的文化整体实力与竞争力?4、请你谈谈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认识。
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1、怎样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如何在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中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4、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着力点是什么?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为什么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3、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怎样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挑战?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1、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2、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何在?3、谈谈你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认识和理解?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1、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其影响将极为深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
现在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个人的读书心得。
本文是我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一:我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有以下一些心得体会想要与大家交流一下: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改革开放29年的发展历程与新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胡锦涛在报告中讲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是党中央适应我国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向全党提出的重要任务,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论述,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端正社会风气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和成就。
在当前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还是社会的主流。
谢伏瞻:坚定宪法自信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谢伏瞻:坚定宪法自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者:暂无来源:《南方论刊》 2018年第12期2018年12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在《光明日报》撰文:坚定宪法自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文章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坚定宪法自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基本遵循。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自信我国现行宪法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结论与实践结晶,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经验总结与规划总纲,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大法与根本保障。
我国宪法的形成过程与实施机制充分表明,有宪法必须用宪法,用宪法必须尊宪法,尊宪法必须信宪法。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自信,就是坚信我国宪法是充分反映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好宪法,是有效统合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好宪法,是有力保障改革开放事业继续健康发展的好宪法,总之,是中国宪法史上最好的宪法。
坚定宪法自信,本质上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
我国宪法确认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是我国各项事业的现实基础与规范遵循,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基础与规范遵循。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对宪法确立的指导思想充满自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更大功夫。
深入学习领会这一思想蕴含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重大意义,深刻领悟这一思想对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的原创性贡献,深刻把握这一思想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指导意义,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各领域,贯穿到学科建设、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学术交流、成果评估等各方面各环节。
6关于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的思想
关于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为什么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第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第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只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才能凝聚起全社会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第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需要。
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第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国家文化软实力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民族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谈谈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心得体会_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谈谈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心得体会_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我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有以下一些心得体会想要与大家交流一下。
下面是关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得认识,欢迎大家学习借鉴。
店铺,因你而精彩。
谈谈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心得体会一: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提出,我们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
从古至今,在历史各个不同的阶段,中华民族总有一套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心、修身、齐心、治国、平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美好的精神品德。
几千年下来,这些品德慢慢的积淀下来并在新时代得以发展,最终形成了新中国新时期的一套核心价值观。
“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战国策》,比喻做事越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用这句话来指导青少年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合适不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2013年中国的GDP超过了日本,位于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令别国不敢小觑。
但事实上,中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很多领域仍然不成熟。
作为中国新一代的建设者和领航者的青年学生,不应该被中国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冲昏了头脑。
早在中共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目标。
党的报告再次重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由此可见,中国要实现全面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谨慎的态度。
不可否认,目前中国社会有很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
我们既不能做一个愤世嫉俗的愤青,也不能成为一个冷漠麻木的旁观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第二阶段知识测试题
附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第二阶段知识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70分)1、“八荣八耻”即,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2、“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的文明和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3、民族精神的核心是,这个核心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4、科学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源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必须是的现代化。
5、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全部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和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首要前提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
7、基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应遵循以下两项原则:一是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一致性与社会不同群体要求的性统一起来,二是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性与人民群众生活的性统一起来。
8、贯彻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要结合实际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机制、机制、机制、机制。
9、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以为主题,以为目标,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10、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前提是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1、我们党要利用执政的优势,通过掌握舆论宣传教育等工具,提高引领社会思潮的本领和能力,具体是指四种能力,即:、、、。
12、建设型国家是事关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设社会的客观要求。
13、提高能力,依靠和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唯一出路。
14、保护对提高自主创新具有基础性意义。
15、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发挥政府的、和协调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入侵和国门被打开,我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随之涌入。
自那以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经历了刻骨铭心的惨痛历史,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经历了剧烈变革的阵痛。
为了寻求救亡图存之策,林则徐、魏源、严复等人把眼光转向西方,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被翻译介绍到我国,不少人开始用现代社会科学方法来研究我国社会问题,社会科学各学科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
特别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社会。
许多进步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在长期实践探索中,产生了郭沫若、李达、艾思奇、翦伯赞、范文澜、吕振羽、马寅初、费孝通、钱钟书等一大批名家大师,为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行了开拓性努力。
可以说,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现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不断健全,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丰硕成果。
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出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
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