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周氏家谱》前言
湖南省周氏家族字辈(一)
![湖南省周氏家族字辈(一)](https://img.taocdn.com/s3/m/beb1348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1.png)
湖南省周⽒家族字辈(⼀)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西河镇鸟⼭村
堂郎孙志景泰绍万凤元
明政有之世德作家珍延昭穆宗⽂武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龙塘镇⼤坪村
受乾道为胜福祖显朝天
思宗念国德常怀启裔贤
营⾥钟源本熙城锡淑材
勋垂铭治业炽域镇湘梅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塘乡⽯碑村
世源必⽂永浩添福禄兴
祖宗承俊秀万代定昌荣
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镇五星村
必贵泰思仲惟万⼤⽇膺
启定承先德仁开世永昌
传汉材熙执钟湘业焕垂
锦源模烈起鉴汝树为基
镇泽松焘域铭藩桂灿墀
镜澄标煦坦铎济植营坚
鍊涤根辉炯镕深本燮坤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宜冲桥乡双溪村
德开国兴家训克明敬宗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县紫阳乡董⽊滩
仁义礼智信念庭再仲世
良尚吉庆永代宗光先泽
福禄祯祥兴朝中应科举
天⼦万年春学⼠由国选
耀前裕後昆聪明从书始必定显莹升。
周氏族谱序范文
![周氏族谱序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c4e4d8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5.png)
周氏族谱序范文咱老周家的各位亲族!今天坐下来给咱这族谱写个序,心里那是满满当当的事儿和情。
咱老周啊,那可是有老长一段历史喽。
打从很久很久以前,咱的老祖宗就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活,就像一颗颗顽强的种子,生根发芽,逐渐长成了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这棵大树就是咱老周家族。
你看这族谱,可不只是一本简单的册子,它就像是一部家族的纪录片,记录着咱老周家族的点点滴滴。
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家族成员就像一颗星星,合起来就组成了咱老周家族璀璨的星空。
想当年,咱们老周家人那可是各有各的本事。
有埋头苦读、满腹经纶的秀才,他们就像家族里的灯塔,照亮了大家读书明理的道路;也有能吃苦耐劳、擅长耕种的庄稼把式,靠着自己的双手让一家人吃饱穿暖,那是家族坚实的后盾。
不管是哪种,都是咱家族的骄傲。
咱家族里的故事就像一坛老酒,越品越香。
就说以前有个老祖宗啊,遇到了大旱灾,家里粮食都快没了,但是他就是不服输,带着一家人到处找水源,开荒地,硬是熬过了那个艰难的时期。
这种精神啊,就像传家宝一样,一代传一代,让咱们老周家人遇到啥困难都不害怕。
现在咱家族越来越壮大了,分散到了各个地方。
有的在繁华的城市里打拼,成了写字楼里的精英;有的还守着老家的土地,把那田园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但是不管咱们在哪里,做着什么,族谱就像一根无形的线,把咱们紧紧地连在一起。
咱们编修这个族谱,就是为了不让咱们家族的历史被遗忘,让子孙后代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自己的根扎得多深。
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身上流着老周家人的血,有着老周家人的精气神。
以后不管遇到啥好事儿,或者碰到啥困难,都能想到家族里那些先辈们的故事,从中汲取力量。
这族谱也是咱们家族团结的象征。
大家都在这个族谱里,那就是一家人,就要互相帮衬。
以后咱们家族再有啥大事小情的,大家都能像一家人一样齐心协力。
所以啊,这族谱可珍贵着呢。
希望每一个老周家人都能珍惜它,把家族的传统和精神一直传承下去,让咱老周家族永远兴旺发达!好了,就说到这儿吧,咱老周家人以后的日子肯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咨询周氏辈分字辈诗句
![咨询周氏辈分字辈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6bf357a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8.png)
周氏辈分字辈的诗句有多种,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周氏字辈:鸿建族兴隆,操心在
执中。
季昌仁厚远,文献遇时雍。
裔衍岐丰绪,学宗孔孟传。
朝廷求硕彦,山川毓英贤。
2. 台湾彰化县周氏字辈:朝廷学道成基业,百代诗书振
家声。
士隐太原逢圣主,侯封江夏辅明君。
3. 重庆市巴南区周氏字辈:显家万永文,昆斯绍正仕。
朝廷钦承宗,绪克昌忠厚。
世仲鼎铭。
4.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周氏字辈:永仲世文朝,正一天
大尧。
诗礼传家范,孝慈治国元。
5.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周氏字辈:朝庭训士子,勤学免
圣贤。
6.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周氏字辈:世德承先绪,家声继
远芳。
诗书培后起,礼义振纲常。
7.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周氏字辈:文仕开子应,潮宗肇
振宏。
猷大有功定,国安邦经绩。
伟丕承光裕,世崇隆。
8.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周氏字辈:敬立常存德,兴华庆大昌。
克明自有道,继世永延长。
9.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周氏字辈:枝兴衍崇绪,隆茂庆
传长。
广生忠厚士,永远祯正方。
至德开宏运,达孝毓富祥。
教礼培家训,信义作保章。
10. 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周氏字辈:志学怀先圣,传家重孝友。
克昌存世远,景运庆时宏。
这些诗句代表了各个地区周氏的字辈和辈分排列顺序,体现了周氏家族的传统和文化。
周氏家谱大全,周姓人必看!(来源字辈郡望迁徙)
![周氏家谱大全,周姓人必看!(来源字辈郡望迁徙)](https://img.taocdn.com/s3/m/3ce2372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5.png)
周氏家谱大全,周姓人必看!(来源字辈郡望迁徙)周氏家谱简介明初就一批著名文学家为江西吉水周氏家谱写序。
如:解缙的《吉水桑园周氏族谱序》、杨荣的《周氏族谱序》(此谱为明初翰林院编修周叙重修)、金幼孜的《周氏族谱序》(此谱为明初大理寺少卿周彦奇、国子监博士周歧凤重修)。
周氏来源始祖:后稷起源主要有四:1.出自周昌、周任之后。
《河图运录法》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有大将周昌,商代有太史周任,两人后代均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境)、浔阳(今属江西)、临川(今属江西)、陈留(今属河南)、沛国(今河南、安徽、江苏境)、泰山(今属山东)、河南(今属河南)等地。
周姓始祖--后稷2.出自姬姓,始祖后稷。
后稷母亲为姜螈,父亲为帝喾。
西周初年人们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
到文王姬昌时,以国为氏。
周姓主源另有一说,即东周时期周公黑肩(即周桓公),曾率军协助周桓王讨伐郑国。
后周王朝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内乱,周公黑肩卷入其中被杀,后辈子孙有因“周公”姓者,改姓周。
3.少数民族改为周姓。
《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
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
”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改为周氏。
代北(今山西东北部)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4.他姓改为周姓。
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
五代后梁成油死后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
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并迁移台湾新竹。
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子孙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
周氏祖训1、乾坤广大,繁荣新隆;勋业光辉,照耀祖宗;志谋高强,超群达众;邦国丰富,勤亦元玄。
2、宗谱记载,周氏族人恪守祖训,耕读传家,守分睦邻,对于地方义举,莫不踊跃向前。
周氏迁徙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
全国周氏家谱字辈集
![全国周氏家谱字辈集](https://img.taocdn.com/s3/m/cb5cfdd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03.png)
全国周氏家谱字辈集湖南,岳阳,临湘,长塘,磡头东周氏字辈:**季福德*,仕*怀易道,养臣奇运瑞,开天焕美经,济显明良。
湖南安化三甲周氏文郁公支字辈:)在大成平世,恩荣锡福长,家传多厚久,永远庆名扬。
湖南安仁县西门周氏字辈:祖宗远积德,忠厚立纲常,易发前知理,图传大极章,诗书徵世泽,道学昺辉光,永锡作求膺,命申福禄长。
湖南常德石门周氏字辈:用乃常训自,念刻新。
湖南常德市汉寿县周氏字辈:恒通远达久,昌龙。
湖南常德周氏字辈:宗祖传宏泽,继志子民方,学生曾邦国,才领百代昌。
湖南常德周氏字辈:宗祖传宏泽,继志子民方,学生曾邦国,才领百代昌。
湖南郴州周氏字辈:宣德常宜后,作孚念立纯,恩石采章文。
湖南慈利县宜冲桥乡双溪村周氏字辈:德开国兴家,训克明敬宗,有道。
湖南敦睦堂周氏新订派语周氏字辈:世兴锡本,立业敦诚,远昭祖泽,大振家声,贤能应连,忠孝余英,永聊宗谊,代会隆平。
湖南凤凰县周氏字辈:华仕贤仁善。
湖南扶彝(新宁) 周氏字辈:一贵信文枝,丹子必廷友,奕世启闻学,大登朝维时,家毓忠良佐,長开景运宜,贤能如可作,道德绍鸿基,念祖崇经訓,代承富夀贻,显扬隆肇锡,建树懋纯熙。
湖南桂阳流峰富社周家字辈:子以宗祖仕,仁义礼智信,继启荣昌泰,光辉显耀名。
湖南河坞爱莲堂/汝南郡周氏:层华世思永,陟祖亭乾元,邦正国善庆,明励志希儒,为学之珍文,成席聘科第,先登家尚修,齐达以治平,功垂名列佐,辅良宾德泽,远守嵩岳聚,灵英才蔚起,式廓长增。
湖南衡南周氏辈字:高曾绵世泽,朝阳振天国,新维安康永,大启家庭德。
湖南衡阳常宁敦伦堂周氏字辈:仲文命尚承,国正天心顺,官高圣泽崇,凤鸣徵瑞远,麟趾肇基鸿,祚衍岐山秀。
湖南衡阳耒阳市周氏字辈:常从后作。
湖南衡阳周氏字辈:)忠厚传家远,诗书普国昌。
湖南耒阳周氏字辈:宣德常从厚,作孚念立成,道昭伸佑命,恩锡采章荣,礼义传辟秀,增超毓仏昆。
湖南澧县至公安县周氏字辈:泽用乃尚训。
湖南涟源市毛塘乡石碑村周氏字辈:世源必文永,浩添福禄兴,祖宗承俊秀,万代定昌荣,汉殿功。
关于周姓的由来和现状研究报告范文
![关于周姓的由来和现状研究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19ebe5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4.png)
关于周姓的由来和现状研究报告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关于周姓的由来和现状研究报告1. 引言周姓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姓氏,不仅在人口统计中占据重要位置,而且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全国周氏家谱字辈分,欢迎补充
![全国周氏家谱字辈分,欢迎补充](https://img.taocdn.com/s3/m/2e1cae9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9.png)
全国周氏家谱字辈分,欢迎补充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周姓是一个以汉族人口为主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主要源于姬姓,台湾土著族、瑶族、东乡族、彝族、布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土家族、保安族、黎族、壮族、羌族、朝鲜族等民族均有此姓。
当代周姓的人口已达2544多万,为全国第九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02%。
在全国的分布:湖南、四川、江苏、湖北四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34%。
湖南居住了周姓总人口的10%,为周姓第一大省。
湖北恩施周氏字辈: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
秩序本天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重庆市万州区(四川彭州回民后裔)周氏字辈:文天国应全,忠孝乃成先,卓善(尚)方为宝,事业乐康年。
重庆市万州区:荣华明盛,忠厚泽长,宗文祖母,万盛永昌广东普宁周氏字辈:开基宏远猷,笃庆光前悠,孝友承先德,萃宗衍范畴,合家宜睦顺,守理重经修,奕世永绳武,千秋恒作裘。
广东河源周氏字辈:汝南昭穆序,作述发其祥,奕世声名焕,传家福庆长,恩明联统纪,谊美植纲常,允克绍先烈,万年迪吉康。
广东潮阳泗水周氏字辈:多士敬宏毓,英资衍芳绪,勤修昭厚德,翊赞耀明良,攸子崇伯钦,淑宪绍懿徽,植本宗永健,嗣典运开祥。
琼州周氏字辈:缵绪成德,经世安邦,家修朝献,万奕其昌。
双贤堂周氏老班行:昌梦代玉培,锡渑以焕祖,思仲廷万大,宗启世文光。
新班次:荣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自人全,谟烈由今绍,功勋藉前传,家乖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益阳周氏老派语:典雅思从,维治学文。
续派:学文高尚志,习武建熏猷。
新派语:德立家之本,名扬士以贤,诗书庭有训,忠厚世其传。
周氏家谱族谱谱序
![周氏家谱族谱谱序](https://img.taocdn.com/s3/m/6618b60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8.png)
周氏家谱族谱谱序
周氏家谱族谱谱序
自古以来,家谱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家族传统与血脉相承的重要意义。
作为周氏一族的后裔,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编写了这份周氏家谱族谱,记录我们家族的兴衰起伏,传承着世代相传的家风家训。
周氏家族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周朝。
我族先祖周文王,创建了周朝,开启了古代中国的封建王朝,奠定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
周文王以明君领导民众,崇尚孔子的思想,使得周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繁荣富庶的时期之一。
自周文王时期开始,周氏一族便开始蓬勃发展。
历经千年的岁月,我们家族的前辈们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为家族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周氏家训“勤俭持家、忠诚为民”为准绳,我们家族的成员在各个领域有着杰出的成就,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军事,周氏一代代传承家风,在社会各个方面都有着显赫的地位与贡献。
然而,家族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挑战与困境。
战乱时期,家族的血脉被断绝,先祖们有的迁徙他乡,有的流亡海外,甚至有的失去了家园和生命。
但是,无论遭受何等艰难,周氏家族的血脉始终未曾绝断,我们家族的后代们都以顽强的生命力,传承着家族的基因和价值观念,恢复了昔日家族的辉煌。
编写这份周氏家谱族谱,是为了让后代子孙了解我们家族的历
史渊源,瞻仰先祖的丰功伟绩,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
希望通过这份记录,能够激励后人勇往直前,保持家族的团结与和谐,发扬家训精神,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要衷心感谢那些为编撰这份家谱付出过辛勤努力的家族成员,你们的协助和贡献使得这份家谱得以完善。
也衷心希望后代的子孙们能够继续珍视这份家谱,传承家族的血脉,传承家族的文化,传承周氏家族的辉煌。
周氏族谱研究摘要
![周氏族谱研究摘要](https://img.taocdn.com/s3/m/a9b13b3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8.png)
周氏族谱研究摘要江西吉安周氏族谱摘要江西省庐陵乌东周氏是三国时吴大都督周瑜唯一血脉次子都乡侯周胤承传后裔。
三国名将周瑜系安徽庐江舒人氏。
始祖后稷,盖黄帝嫡传。
善稼穑,尧舜辟为稷官,封於邰。
其裔古公亶父迁岐山周原立国,故有周焉。
古公曾孙周武王克殷,建立周王朝,历八百余年。
至赧王延,为秦所灭,黜为庶人,迁居惮狐,因曾为周天子,百姓号曰周家,后裔以“周”为氏。
赧王生子阳、平、里、坚;坚亦曰亚尖,生子伯阳,伯阳自惮狐徙卷,生子平山;平山生子勃,勃官至丞相,封降侯。
生子胜之,亚夫、坚,亚夫官至太尉,丞相,封条侯,生子华。
华生子秦怀,秦怀生子南田,南田生子辟。
辟擢齐郡太守,遂居家焉,生子堪,堪字少卿,官至太子少傅,光禄大夫,生子员,员字泽润,官至齐郡太守,生子秘,秘擢陈留刺史,徙居汝阴,生子义山,义山字季道,生俱慧根,生子清,清字宇清,擢舒令,晋庐江太守,遂家于舒城,生子荣,荣字平孙,官至太守,尚书令;后世子孙颇为显赫,为庐江舒周氏大族。
高祖兴,尚书郎;从曾祖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曾祖术,字仲尚,豫章太守,祖异,洛阳令,考瑜,字公瑾,擢吴前部兵马大都督,拜偏大将军,领南郡太守。
生子二:长曰循,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配孙氏尚公主,讳鲁班,字大虎,吴主孙权女,步夫人所生,循卒,改适全琮。
次曰胤,初拜兴业都尉,后封都乡侯,配孙氏,因言语忤主而谪徙庐陵郡,上党召还复爵,会卒庐陵乌东,葬乌东。
周彻(女)配皇太子孙登。
周胤生于汉建安五年庚辰(200)十月廿八日子时。
其自幼敦敏,生性灵异,故父瑜公尤为喜爱,视为掌上明珠,悉心调教,将所学倾襄相授,弓马骑射,刀枪棍棒益无所不通,尤机谋韬略,尽得其父真传,憾受宫庭争斗累及,未展其才。
黄武四年(225),拜兴业都尉,娶帝宗室孙皎幺女,授兵万人屯公安。
黄龙元年(229)封都乡侯,嘉禾四年(235),受宫庭争斗牵累,以致言语忤主,谪徙庐陵郡.初,吴帝孙权娶谢夫人、徐夫人、步夫人、王夫人、潘夫人为妻,而权则宠爱步夫人。
周氏家谱
![周氏家谱](https://img.taocdn.com/s3/m/f221bc6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5.png)
周氏家谱谱序神州大地,自有人类记载以来,姓氏周为最早出现,奴隶社会末期,周文王姬发建立周朝,姬发后裔大部改周姓或赐姓为周,所以姬氏为周姓之始祖。
汝南王因地名和王位之合,称汝南氏,是迁徙后的周氏一脉,所以周氏一支实以河南为主居之地,姚州之周氏元祖乃汝南氏也。
我周氏在姚州从第十一代祖先,以医为业传世五代,由于社会的变迁而终止医业,实属惋惜。
但医德精神犹存:救死扶伤、以人为本、不为金钱、以德为先、忠厚传家、以孝为先、来参去辞、诚信立世,奉药王、拜孔孟,学以致用,适应时代需求,顺应时代潮流。
不辜负祖先的训导,不违反现有社会的各种章法,勤恳持家、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优,富不狂、贫不馁,平淡而过,一生幸福。
此谱经多方查找追根溯源,多方回忆,参考许多回忆录而得之,祖辈已修过家谱,但已无查找,此虽为续谱,一世祖到十一世祖已是残缺,只能从可考的十二世祖编纂而得此谱。
可说历尽艰险、绞尽脑汁修成此谱,真所谓难能可贵啊!望后人珍惜此谱,传承后人,读之见引,不忘祖训,则通达周氏一脉矣!周法先周氏家谱姚安周姓源于“姬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的儿子姬烈被封为汝南王,今河南省临汝县西北,后因汝南王被废,落籍于当地,人称周家寨。
南宋时有数支周姓迁往江西落籍。
公元1594年,即万历17年,为巩固边疆的统治,为了开拓疆土,大量居民向祖国南方移民,同时放江西进士张乔松任姚州巡守道。
周姓始祖周仕奇第兄二人跟随移民大军由江西抚州府(现抚州市)北门外莲花埧第五十六都,辗转来到云南,哥哥在楚雄城内落籍,弟弟周仕奇公随张乔松巡守道到姚安军民府并落籍在姚安城内。
“周氏宗谱”从一世祖到十四世祖的左昭右穆和突出事例都记载的一清二楚,可惜原谱在文化大革命中遗失,无从查找,只能从十一世祖后裔有的资料中加以补充,由十五世祖的文化人热心查找方得此资料,遂近代选修此谱。
十一世祖周斯年是周家门匾“五世知医”的第二代家传医师,生有三子,长子周爱莲,次子周爱杏,三子周爱棠。
再版前言(周氏族谱)
![再版前言(周氏族谱)](https://img.taocdn.com/s3/m/edf3bdf0910ef12d2af9e785.png)
再版前言族谱是一个姓氏的生命史,它记录该族的来源,宗族支脉的迁徙轨迹。
此外还包罗繁衍生息。
婚丧嫁娶重要事件是族人文化:族规、祠规、祖训、治家格言等内容。
周氏族人是中华民族之大族,在《百家姓》中位于第五。
据全国姓氏统计排行第九,在历史变迁,朝代更换,历经五千年。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寻根溯源,访古认祖,乃人之天性。
“盛世修谱”,是中华世代相传文化传统。
族谱是一个历史:是家庭的历史,是人文历史。
族谱是一种文化:谱牒文化、姓氏文化、血源文化、家庭文化。
是构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次编修族谱的全过程。
均以国家历史记载和历史先贤们编修族谱序言为依据。
基本上理清了周氏族人的起源和发展,我们的祖先是何人。
周氏族人不仅遍居祖国大江南北,乃至港澳、台湾。
而且还迁徙于欧美、东南亚及世界其它许多国家和地区。
可谓“周遍天下”。
周氏族人在五千年历史进程中,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功不可没卓越贡献。
本次新编族谱,离上次编修族谱200余年。
仅以祖籍江西,官游江南落业吉安府移居,湖广零陵县、开善乡、隆庆里、大田寺、磨头湾、山脚底定居。
本族谱以始祖秀远公脉延达佐公;胜佐公;兴佐公(无子),达佐公后祠周诚公、周礼公、周瑞公、周贤公。
分支脉延用科公之子—鼎公;周穗公之子—俊公、一联公;用稳公之子—芳公;用鼎公、正鼎公‘正相公等适闻开垦四川之音,独怀鹏博万里之志,爱得我所,家室计以皆行,由楚地入川,各支派各有所好,新签班次,尔后由于族人繁衍人丁兴盛、居住分散、家谱失传、班次字形、字音也有变。
如:一登宏继述中“宏”字也有(文、洪、弘、鸿)继述,昌应啟重光中“啟”有(耀、大)重光;“重”中有(荣、云)光。
也有另签,分支繁衍。
本次编修族谱,仅以简阳:三星、石桥、养马。
金堂五凤用科公之子—鼎公;用穗公之子:一俊公、一联公;用稳公之子—芳公等派系繁衍为序。
简阳宽沟正鼎公脉延四大房(一宪公、一让公、一逊公、一圣公)以一宪公派系繁衍为序,其它无考(此系有正规印刷版本,本谱只有小引参考,未详录)。
周氏族谱
![周氏族谱](https://img.taocdn.com/s3/m/d32a5fd050e2524de5187e3a.png)
周氏族谱
我周氏为元圣后裔,吾之祖宗周文王有子名旦,武王同母兄弟。
先圣文王可考证有十七子,武王同母兄弟有十人,旦居其四,氏号为周,爵位为公。
本姓姬氏。
旦有八子:长子伯禽、次子伯羽、、、、、、
长子伯禽,就封于鲁,次有封于凡、蒋、邢、茅、祭者各氏其国号焉。
我之周氏则始于周公旦次子伯羽,袭周公爵,以爵为氏,此吾周氏一支之源也。
周公圣也,周氏之族繁也,散处邻邑不胜,屈指往往见面视若徒人,余心憾之,峄城系元圣周公八十五代孙周长胜、八十三代孙周庆喜、八十七代孙周珑(字辈:生)参拜周氏族谱,摘其要,使后人知其源,名可遵也。
76--115代字辈排辈:(前奉康熙赐给二十代)枝、兴、衍、崇、绪、隆、茂、庆、传、长、广、生、忠、厚、嗣、永、远、贞、正、方(增绪二十代)至、德、开、宏、运、达、孝、毓、福、祥、礼、教、培、家、训、信、义、作、宝、章
元圣周公八十五代孙周长胜,公元1988年岁在戊辰春首于縢邑记;元圣周公八十三代孙周庆喜,公元1992年岁在壬申春签发于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北关;元圣周公八十七代孙周珑(字辈:生),公元2011年岁在辛卯春于山东枣庄峄城区发布于百度。
周氏家谱
![周氏家谱](https://img.taocdn.com/s3/m/19e7ffb4ec3a87c24128c419.png)
周氏家谱卷首语这次重修族谱是继民国十二年(公元一九二三年)所续家谱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前谱迄今已经过了近七十年的漫长岁月和社会的变迁,基本上遗失已完,通过沈项郸三个县几十个村庄的查找,仅找到几本均是少头无尾,残缺不全,根据前谱所记载的村庄和人员的线索,首先我们组成了十五人续谱筹备小组,自筹了联系资金,分工负责,分片包干到各有关村庄进行联系,自一九八九年二月开始一九九一年三月结束,经历了二年多的时间,联系了六个县一百二十多个村庄,在联系中除了有个别村庄没有通知到,遗憾的是有一部分村庄联系到了因材料无人送来,在这次联系中多数族人是非常积极的,热情的,积极入谱的有一百二十三个村庄,一万六千余人,不愿入谱的有临泉县鲖城集,新蔡县龙口乡前周庄和后周庄,沈丘县新安集乡孙楼行政村周庄,洪山东北十里周楼,北相集后周庄,付井镇郭岗.以上诸村不愿入谱的原因主要是当事人目光短浅,不为本村后代子孙的长远利益着相,怕麻烦,怕出钱等等, 我们在联系中得知,我族各村由于家谱遗失,很多族人对前谱所载的十六个字派了解甚少,甚至有许多族人一无所知,大部分村庄在(钦明文思)四个字派还比较统一往下的字派已非常紊乱了,还有个别村庄即无谱又未入派,因此我们在联系中曾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我族人今后世派统一不再紊乱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这次续谱的宗旨是一; 不涉及政治二; 不搞铺张浪费,不立碑唱戏,不修坟祭祖,三; 不搞声势,不声不响的把族谱印成,为我族一百二十多个村庄的字派统一为目的.我们这次续谱是根据自愿原则愿者欢迎,不愿这不勉强,同时我们还珍惜前谱之成果,对于民国二十年参加续谱的村庄和人员全部翻印在本谱之上以作为留念,对于前谱所载的十六个字派,除把(亭)字改为(恒)字之外全部一次用完,十六字派用完之后接着使用新裁的二十字派.这次新续之谱是来之不易的, 本谱印刷共计六百册,各村分配谱数是有限的,希望我族人都应好好珍惜她,爱护她,视为我族的传家之宝,使其世世代代的传下去.周洪靖撰文一九九一年农历三月下旬2019年5月1日上传河南省周口市李埠口物流港区姜庄行政村周明生创修周氏家谱序窃以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 一国无史则政治散也,而上下无所遵循,一族无谱则昭穆紊乱,而尊卑无有等级,谱之关于总谱也大矣哉,余族为周之后裔,东周君以国为姓因姓周也,历考数代周勃密等,能扶西汉之危,周瑜善策亦治东吴之强,周茂叔学宗群职传道,统周兴嗣,才高八斗, 撰千字之奇之,由来名卿大儒,代不乏人,特宗族分散,谱牒无存,欲得人而修谱焉,诚难乎其人也,盖余周氏,以上无考,自前明洪武年间均民以来,处于淮项沈蔡者居多,若联合而修谱焉,诚余之素志也,岁在壬戌春适,有族叔位南族侄朋顺等来商余议修家谱余曰此素志而来也,如能任劳诚美事也,于是二人往返于淮项沈蔡者年余,而谱始成焉,此谱之修营其事诚位南朋顺等之功,而余素志以隧矣,幸观其成,谓为尊祖敬宗也,可谓为承先启后也,昱不揣因陋,谨数语以为序.中华民国十二年岁在癸亥新正月周洪恩迁自洪洞余今有年族党即众门数亦凡家谱未续后世无传或远或近门第莫辩考其世系续谱亦难但既门第载之于篇何亲何疏一见了然自今以后宗派裁以十六字统绪可接五百年,承先启后,在此举也,后世子孙倘有恐失而复续者幸莫大矣.自十二世钦字派起世派下依次推行钦明文思崇德尚贤元恒利贞本立道生重修族谱前言夫国之有史,职君忠臣流风善政,地方有志,山脉河流名胜古迹无一不载, 撰写史志.对民有益,同姓有谱,先祖名讳,迁移各门,分居何地,礼云尊祖敬宗,书云;以亲九族,即动水源木本之恩,宗族亲疏之谊,而世代远则门次乱,生甚繁则情意疏,有谱以联之而昭穆不紊,宗谱有序俾后以报阅晓,然而知矣,此族谱之意也.有见及此周大庄周位南,周套楼周明顺创修族谱迄今六十余载,我族之谱由于社会之变迁遗失无踪,深感痛惜,未从考微;今有沈丘周营村周之岐,周洪靖,周洪山,周明俊,项城县周大庄周文彩,周楼周崇礼,于一九八九年二月二节日邀集各支各门共商族谱之大事,故各门代表经查访问吾始祖自明朝迁居金陵,后移淮南而代远年湮,加之连年灾荒,河南人民流离失所,因此无稽可考.始至明初吾始祖有山西洪洞县枣林庄大槐树下移居吾始祖周景春有八子,分居淮阳,项城,沈丘等地,始祖坟茔在在周套楼西,迄今三百二十余年矣,共二十四世代代兴盛,千枝万叶,桃李满门,凡我周氏家族一派相传,相亲相爱,为此要教育后代热爱祖国,遵守政府法令,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和睦乡邻经我族代表共同商议载以二十字派如下.春松昭华田忠孝乃可传尊汝超凡庆品公灿绍延以上二十字派为我周氏家谱祖载起名字统一使用,不再另立字派,这次重修族谱经诸位代表查访,因时间仓促命我作族谱前言,我才短学疏,知识浅薄,取作数语,错误在所难免,请诸位代表提出批评指正,以志不忘云尔.项城县周大庄周钦一撰文一九八九年十月十六日前谱创修六十余年年月日久社会演变各村存谱遗失已完尚余几本残缺不全十六字派已用一半很多族人不知所然字派使用非常紊乱便于纠正复印于篇前谱字派还依次用完,为子孙后代长远大计有载二十启后承先,二十字派,谨述下边。
龙海周氏族谱序言
![龙海周氏族谱序言](https://img.taocdn.com/s3/m/f319a26ea45177232f60a23f.png)
周氏族谱序龙海周氏一脉,始于高祖父于清朝光绪年间(公元1975年至公元1908年)从四川泸州搬迁至茂山法古,而后,由曾祖父有安公迁往龙海,分枝散叶,才有今天的族脉。
前年,祖父廷良公身染沉疴,孙子无能,不能及时施以药石、投治名医,迁延一月,病故。
因原有家谱在动乱中佚失,大伯父提议修编家谱。
让我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编系成集,我深感责任重大,所谓无本之木不长,无源之水难流,家谱作为一个家族的家源文书,在古代,大到国家选贤任能,小到家族子女与外族联姻,都与之相关。
在今天,修编家谱的意义在于,通过家谱,我们可以辨亲疏、明昭穆、追根溯源,缅怀祖辈,发扬先辈艰苦创业的精神,找到家族的归属感,凝聚力量,以图后进。
正因为深知修谱的重要性,我知道自己谱牒学知识匮乏的情况下,抽出时间,积极补习谱学知识,期间购置了《家谱编修指南》(姚建康著)一书,并利用互联网络的便利,注册中华家谱网,并查看四川省行政地图及其它资料,试图能有所收益。
我自幼在祖父的耳濡目染下,对整个家族的源流是有整体感知的,祖父常说:“我们是从泸州府fu(hu) jia si xiang chang 搬来的。
”之后经过我上网查阅,与以上地名无论读音还是搬迁可行性最为接近的是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护家镇。
泸州古蔺位于四川西南部,西可接云南昭通,南可接贵州遵义,北接重庆,现在单是周姓人口就有上万,但是本着“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修谱原则,具体住址和泸州宗亲的字辈谱还未可知。
尽管不知道高祖一辈的具体迁徙路线,但从泸州到禄劝遥遥千余里路,在清末,交通又不方便,其中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
根据茂山只有法古高祖父、高祖母墓及叔高祖父、叔高祖母墓这点来推测,高祖父应为始迁祖,再从年龄推断,初至茂山,当在清光绪年间。
因为高祖名讳尚不可知,故以曾祖父有安公为龙海周氏始迁祖。
此谱的编修我相信是所有龙海周氏宗亲的期望,所涉及资料都是从长辈口中得来的第一手资料,目前还保留有录音资料,未敢有丝毫的矫改。
湖南省周氏族谱文献目录
![湖南省周氏族谱文献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954b4488b9d528ea81c77909.png)
湖南周氏续修支谱九卷,首两卷,(清)周清兴、周绪春等纂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薛家渡周氏续修族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濂溪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今仅存卷首上、下册。
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注:版心、扉页作《周氏族谱》,封面有《周氏续修族谱》。
湖南湘宁周氏六修族谱十四卷,(民国)周昭渤总纂,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石印本十四册,今仅存一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注:清乾隆元年周顺伯等始修。
该族散落在湘潭、宁乡等地。
湖南中湘沙塘周氏支谱十三卷,(清)周裕拔纂修,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焕文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注:书牌作《同治丙寅五修沙塘家乘十八派支谱》。
湖南中湘沙塘周氏六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周裕曦等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注:明宏治十二年初修。
湖南中湘青山周氏族谱十四卷,(清)周源体修,清朝年间思永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注:清康熙三十年修。
湖南长沙高桥周氏族谱八卷,(清)周自镐主修,周金邍、周良舒纂修,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现被收藏在湖北省图书馆。
湖南长沙高桥周氏族谱,首两卷,(民国)周克顺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今仅存三卷)。
湖南长沙周氏族谱,(清)周本性等修,周本昭、周尚琼等纂,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卷首。
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长沙周氏五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四卷、第八卷、第十七卷。
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长沙善邑涧山周氏四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周运宦、周明浚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六卷、卷首。
湖南濂溪故里导游词范本
![湖南濂溪故里导游词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a71586e6caaedd3382c4d312.png)
湖南濂溪故里导游词范本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到宋理学鼻祖周敦颐故居——楼田来观光旅游。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濂溪故里的牌楼。
上面这幅对联,右边是:周庭举世皆尊,元公哲学,鲁迅文章,恩来开国总理;左边是:风景这边独好,濂水湛蓝,都庞苍翠,道岩湘南奇观,既浓缩了周敦颐后裔的繁衍发达和故里的自然风光。
鲁迅和是周敦颐的后代,其祖籍都是湖南道州(今道县)。
《濂溪故里周氏族谱》、《绍兴县志姓氏编》、《周氏宗谱》和《越城周氏支谱、周氏寿一公世系表》里都有记载。
这里就是祭拜周敦颐的祠堂,供奉周氏祖先的牌位。
堂因夫子(周敦颐)《爱莲说》而取名——濂溪祠。
周敦颐,字茂叔,学者称濂溪先生、溢元、元公。
他是诞生于湖南的第一个著名思想家,官至知府,流传下来的文稿仅6248字,然而影响深远,千古留芳。
他创立的濂溪学和《太极图说》在中国学术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他开创的理学成为宋、元、明、清700年不动摇的官学,他开启的湖湘学派绵延至今。
堂中间立着的是周敦颐塑像。
门楣和立柱上刻有历朝历代名人雅士缅怀夫子的对联和名言警句。
有朱熹的“千年道学兴吾宋,万世宗师首此翁。
”、无名氏的“道冠群儒,太极亭前春不老;名垂后世,光风台上月常明。
”、“心传承孔孟,道学启程朱”等等。
这些道出了濂溪夫子承继孔孟仁学思想,吸纳汉董唐韩儒学,借鉴佛道易象图式,演绎宇宙伦理二元合一上的历史地位。
这面墙上刻有被誉为古典散文瑰宝,仅119字的《爱莲说》,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村……”的诗句,既坦露了先生“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的高风亮节,又涤荡千余年读书人尊奉自然、重经务实、包容众家的特定学术风尚思想,成为封建文人墨客的处世为人名言,直至影响到今人今世。
现在我们进入了楼田村。
楼田古称楼田堡,有1200余年的历史。
村落倚山而建,整体布局错落有致,浑然天成。
藏在湖南族谱中的勤廉家风家训
![藏在湖南族谱中的勤廉家风家训](https://img.taocdn.com/s3/m/ac2109b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c.png)
20清风2023.08 第08期 总第188期湖湘文脉·探源族谱是一种记载家族成员间血缘关系及家族迁徙历史、家族重要成员事迹、家族重要史料的文献。
纂修族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活动,虽然国外也有记录家庭成员的文献,但汇集数百上千族人于一谱却甚为罕见。
这主要是由中外文化差异所形成的。
重礼尊教的文化传统、聚族而居的宗族制度,是族谱产生的前提,而这种前提却是中华以外民族所难同时具备的。
族谱中除以记录家族成员血缘关系的垂丝表、世系图为其主要内容外,家训族规、诗词文赋、族人传记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族谱中的勤政廉洁文献主要散见于各姓氏的家训族规中。
家训族规是各家族制定的约束或教化家族成员的规章约定,是历代道德规范、法律制度的体现和延续,是各个家族优良家风的体现及产生的基础。
一般而言,家训以谆谆劝导的文字,教育族人应该做什么;族规则以较严厉的文字告诫族人不能做什么及违反时应受到的惩罚。
家训族规对弘扬社会道德规范、约束家族成员行为起到潜移默化、防微杜渐的作用。
各个家族所倡导的爱族爱国、孝敬长辈、睦邻友好、尽职爱业、洁身自好等优良的家风也莫不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遥相呼应。
劝廉家训俯拾皆是历代各家族的家训族规都要求族人勤劳本业、要求子弟奋志芸窗,而对出仕的族人,则要求其勤政奉公、廉洁自爱,这在湖南人的族谱中表现得甚是明显。
例如,清乾隆年间大儒王文清《家训格言》称:_寻霖藏在湖南族谱中的勤廉家风家训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12023.08 第08期 总第188期清风湖湘文脉·探源“案头勿用玩器,我一生本无玩器,心亦不喜玩之。
往时常应大官延请,久住署中,玩器极易取之,却从不好此。
每每送我,亦复坚却之,取其平常适用者。
曾有人送我一水池,一印色盒,辞之不得。
闻此二物值银四两或六两,我携出署来,得一串钱,遂令爱者拿去。
昔有以宝砚示东坡者云:此砚一呵气便有水流出。
周氏族谱
![周氏族谱](https://img.taocdn.com/s3/m/1ec953b3482fb4daa48d4b21.png)
一、周姓1、出自xx姓,其始祖为xx。
黄帝的四世孙后稷,姓姬。
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
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
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
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以周为氏。
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另有周赧王之后,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间,因避唐玄宗名讳改姬姓为周姓。
周公旦之后姓周。
2、出自xx、周任之后。
《河图运录法》记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时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省境)、浔阳(今属江西省)、临川(今属江西省)、陈留(今属河南省境)、沛国(今属河南、安徽、江苏省境)、泰山(今属山东省境)、河南(今属河南省境)等地。
3、少数民族改为周姓1)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
《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
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
”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
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
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
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
周摇(约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2)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3)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4、唐朝先天、开元年间,xx姓改为周姓。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
他姓改为周姓5、五代后xx,成油的xx改姓xx。
成油(仙锐),是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他是死后才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的6、元朝末年,xxxxxx改姓x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沅江《周氏家谱》前言
公元一九二四年,周氏十七派祖松生公,由湘潭易俗河古塘桥徙沅江阳罗洲,从事中医行业。
先因百无一有,到别人家帮工。
后略有积蓄,才自立门户,开店营生。
店名“周大生药店”
松生公行医一生,广结善缘。
遇到贫苦之人求医,不仅不收诊金药费,还倒贴伙食,从无怨言。
同行其他人家的诊金药费不能赊欠,而他经常赊欠给人,从不上门讨要。
每年年底,前来还账的络绎不绝,遇到还不起的,他就主动把该人的账抹掉。
1952年冬,松生公因患恶性痢疾,经多方医治无效,于壬辰腊月二十九不幸逝世。
灵柩暂厝阳罗洲两年,1954年甲午七月二十四,
松生公老伴刘老孺人逝世。
由十八派祖臣公率其三子,将松生
公和刘老孺人灵柩相继送回湘潭故里下葬。
臣公在世时,曾拟率我们晚辈去松生公墓前拜祭。
但未等成行,臣公又与世长辞。
至今,臣公这一辈,均已作古。
如是松生公考妣墓址我辈无从得知。
故,我每年在清明挂山时,只能遥望家山,挂球河边聊表心意了。
自松生公徙沅以来,迄今逾八十六年,子孙繁衍至今已有五代了。
凡子孙196人。
松生公子孙而今遍布全国各地,南至广州深圳,北至北京天津。
遍及各个行业。
为紧密加强亲族之间的联系,增进族亲之感情,为后人留下家世的相关资料。
特于庚寅年冬月修此家谱,现已基本告竣。
命名为《周氏家谱上世纪二十年代由潭徙沅松生公一支简表》,本谱以松生公为中心,上到松生公祖父运焘公。
松生公以上辈分的相关资料录自《江口周氏五修族谱》。
修谱时,松生公尚未
婚配,故有些资料不很完备,此须在日后找到《江口周氏六修族谱》后再来补充完整。
能找到吾家老谱,在这里应当感谢故里族叔周树锋先生,是他的热心帮助,才使我有机会接触到我家的老谱《江口周氏五修族谱》,本人在此代表松生公全体子孙向族叔周树锋先生深表谢意。
此谱中松生后裔的编排顺序是按松生公四儿两女以出生年月为序先子后女依次而排。
为真实反映松生公后人的繁衍状况,改变了老谱中女不入谱的旧俗,子女一同入谱。
其统计原则是夫妇儿、媳、女、婿,均为统计对象。
每派的外甥均在其父母名下入录。
松生公一支是湘潭易俗河历政江口周氏之后。
其派字是:(从第十一代开始,第一至十代无派字)
纹彰开景运方正赞升平
作善承先志传家自显荣
英贤兴伟业忠信建丰功
礼义扬华宇修齐永继宗
本谱在修编过程中,有些资料是通过电话联系的,或恐有讹。
望各位家人,发现错误,及时通知我,以便在付印时改正过来。
第十九派卫平谨识
二0一0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