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免费】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a4bbf9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5.png)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教材,涵盖全部内容,共计24课时。
主要章节包括:春天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生活中的科学、多样的物质、地球与宇宙。
详细内容如下:1. 春天的变化:观察春天的自然现象,如植物的生长、气温的变化等。
2. 植物的生长: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所需条件等。
3. 动物的生长与繁殖: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生命周期等。
4. 生活中的科学: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光的传播、声音的产生等。
5. 多样的物质:认识不同物质的特点、分类等。
6. 地球与宇宙:了解地球的结构、宇宙的组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繁殖方式、物质的特点。
2.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探究、分析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教学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穿插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4. 小组讨论:针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 内容:以提纲形式展示教材章节、重点知识、实践活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春天的一个自然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2)列举三种植物的繁殖方式,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3)结合生活实际,说明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产生。
2. 答案:(1)示例:春天,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河流水位上升。
原因是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化,水流增多,从而使河流水位上升。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通用17篇)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通用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3c4a1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4.png)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通用17篇)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
2.知道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颜色也是五彩缤纷的。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比较科学的方式获取、加工、筛选、整理信息。
2.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制作海报的计划,包括海报主题、分工合作等。
3.能掌握制作主题海报的方法,更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
科学态度目标1.能分工合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在小组合作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乐于展示交流自己的观点,善于学习他人优秀的做法和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适合人类的居住。
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教学重难点重点:围绕某一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地球主题海报。
难点:收集和整理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海报资料、双面胶、彩色笔、卡纸、剪刀、计算机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示范海报及海报设计说明。
聚焦1.引入:太阳、月球和地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之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一定的了解。
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图片。
)每个天体都有各自的特点,如果让你用不同颜色代表太阳和月球,你会选择什么颜色?(预设:太阳温度高,是个大火球,用红色;月球的光比较柔和,可以用黄色。
我要给太阳涂上黄色或红色,因为太阳是火的星球,温度很高;我要给月球涂上银灰色,因为从照片来看,月球灰蒙蒙的。
)3.揭题:和太阳、月球相比,地球上有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等。
今天,我们就来给地球做一张海报。
(板书:太阳、月球和地球)【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颜色表现对太阳和月球的认识,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又能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探索与研讨探索一:给太阳和月球涂上颜色并说明原因1.交流: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明确太阳和月球的颜色。
2.活动:指导学生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设计意图】让学生给太阳和月球涂上颜色并说明原因,有利于学生表现对二者的认识,同时能方便教师进行评价。
2024年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fbc6779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9.png)
2024年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植物的生长》:第一节植物的身体;第二节植物的生长过程;第三节植物的生长环境。
2.第二章《动物的生活》:第一节常见的动物;第二节动物的特征;第三节动物的行为。
二、教学目标1.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2.认识常见动物及其特征,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特征及行为。
2.教学重点:植物的基本结构、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模型、实物展示。
2.学具:学生活动手册、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1)植物的身体:教师展示植物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观察、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
(2)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师讲解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植物开花、结果等过程,结合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生长过程。
(3)植物的生长环境:讨论植物生长需要的水、阳光、空气、土壤等环境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常见的动物:教师展示动物模型,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
(6)动物的行为:讲解动物的行为特点,如捕食、繁殖、迁徙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活动手册上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植物的生长:(1)植物的身体:根、茎、叶、花、果实(2)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植物开花→结果(3)植物的生长环境:水、阳光、空气、土壤2.动物的生活:(1)常见的动物:猫、狗、鸟、鱼等(2)动物的特征:身体结构、运动方式、生活习性(3)动物的行为:捕食、繁殖、迁徙等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画出你最喜欢的植物,并注明其生长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eef897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1.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中,深入探讨《生活中科学》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物体浮沉、植物生长、天气变化、磁铁性质以及简单电路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物体浮沉原理,解植物生长基本过程,认识天气变化规律,理解磁铁性质以及电路组成。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探索未知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浮沉原理、植物生长过程、天气变化规律、磁铁性质以及电路组成。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浮沉物体、植物、天气图、磁铁、电路元件等)、PPT、板书材料。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记录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现象,如浮沉物体、生长植物、变化天气等,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1)展示物体浮沉现象,提问:“为什有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却沉入水底?”(2)展示植物生长过程,提问:“植物是如何从小种子长成大树?”(3)展示天气变化规律,提问:“为什天气会不断变化?”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和演示。
(1)物体浮沉原理:讲解基米德原理,演示浮沉实验。
(2)植物生长过程:讲解种子发芽、植物生长基本过程,演示植物生长实验。
(3)天气变化规律:讲解天气形成原因,演示天气变化实验。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解决问题。
(1)分组实验: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观察物体浮沉、植物生长、天气变化等。
(2)记录与分析:学生将观察到现象和数据进行记录,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六、板书设计1. 物体浮沉原理2. 植物生长过程3. 天气变化规律4. 磁铁性质与电路组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物体浮沉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98db3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f.png)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课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下册科学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难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活动导入:1、师: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
2、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活动指导:1、师:全面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及时进行反馈,引领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坚持进行观察。
2、师:组织学生交流。
(鼓励学生说出新发现、新问题)3、师:指导学生观察实物凤仙花。
4、师:指导学生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叶的分布情况。
二、我们的思考1、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听说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植物生长需要的食物是不是来自绿色的叶呢?植物的叶子还有什么作用?2、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1、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2、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
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53dd6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e.png)
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课:植物种子的孵化篇章概述:本课主要教授植物种子的孵化过程以及它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将了解到种子的结构和发芽的条件,并学会制作简单的观察台。
引入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到植物种子的孵化过程以及植物种子如何发芽生长。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种子吗?我们平时吃的苹果、梨子里面都含有一颗果核,这颗果核就是种子。
学习目标1. 理解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植物种子的孵化过程和发芽条件;3. 学会制作简单的观察台,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4. 培养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热爱。
学习重点1. 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 植物种子的孵化过程;3. 制作观察台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
学习过程一、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板书:种子的结构)植物种子一般由外果皮、种皮、胚乳和胚珠组成。
种皮是种子的保护壳,起到保护作用。
胚乳是种子的储存器官,能够为胚芽提供养分。
在适宜的环境下,种子就会发芽,胚乳中的养分被胚芽吸收,胚芽逐渐成长为新的植物。
二、植物种子的孵化过程(板书:种子的孵化条件)为了让种子顺利发芽,我们需要提供一些适宜的条件。
首先,种子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种子的发芽,而适度的湿度则有利于种子吸收水分和激活生长。
其次,种子需要适量的光照。
不同的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而有些植物在阴暗的环境下也能发芽。
最后,适宜的氧气供应也是种子发芽的重要条件。
实践操作:制作观察台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材料:透明塑料杯、纱布、种子、水步骤:1. 将透明塑料杯洗净并擦干;2. 在杯底铺一层湿润的纱布;3. 将准备好的种子均匀撒在纱布上;4. 适度浇水,保持纱布湿润;5. 将杯子放在明亮的位置,但避免直射阳光;6. 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下来。
三、总结与拓展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了植物种子的结构、发芽的条件和种子发芽的过程,并学会了制作观察台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
植物种子是植物繁衍的重要方式之一,它的孵化和发芽过程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f700e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d.png)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春天来了2. 植物的生长3. 动物的生长4. 空气的力量5. 水的力量6. 太阳和影子7. 影子的秘密8. 磁铁的力量9. 电路的奥秘10. 光的传播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春天的特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以及空气、水、太阳、影子、磁铁、电路和光的传播等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创新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爱护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电路的奥秘,光的传播。
2. 教学重点:春天特点的认识,空气、水、太阳、影子、磁铁的科学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观察箱,动物模型,空气和水实验器材,太阳和影子演示器材,磁铁和电路实验器材,光学实验器材。
2. 学具:放大镜,尺子,画笔,记录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春天的变化,引入春天来了这一章节。
2. 例题讲解:以植物生长为例,讲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原理。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植物,记录生长过程。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特点2. 植物生长过程3. 动物生长过程4. 空气和水的作用5. 太阳、影子、磁铁、电路和光的传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了解一种动物的生长过程,绘制生长过程图。
(3)设计一个空气或水的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观察太阳和影子,探索影子秘密。
(5)利用磁铁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观察电路的运作。
2. 答案:(1)植物生长过程记录表。
(2)动物生长过程图。
(3)空气或水实验报告。
(4)影子观察日记。
(5)磁铁电路实验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根据学生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注重个体差异。
2. 学生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如参观植物园、动物园,了解更多动植物知识;开展科学小实验,激发创新思维。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践活动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ca4d5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1.png)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践活动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质活动一: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现象。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引起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现象。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物质变化的原因。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变化的特点,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资源- 实验材料:蜡烛、水、盐等。
-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滴管等。
活动二: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的性质。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性质现象,引起学生对物质性质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表现。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物质性质的特点。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性质的规律,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资源- 实验材料:蜡烛、水、盐、纸等。
-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滴管等。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力活动一:力的作用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作用。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力的作用现象,引起学生对力作用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在不同条件下的作用效果。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力作用的特点。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力作用的基本原理,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资源- 实验材料:气球、小车、绳子等。
- 实验仪器:弹簧测力计、滑轮组等。
活动二:力的转换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转换。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力的转换现象,引起学生对力转换的兴趣。
三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5a65b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c.png)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1课:我们周围的物体第2课:物体的运动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第3课:植物的生长第4课:植物的变化第三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5课:物质的性质第6课:物质的变化第四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第7课:我们的饮食第8课:我们的日常生活第五单元:科学探索第9课:探索工具与方法第10课:科学实验与探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实验操作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操作、探究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教学环境与资源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有利于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
2. 教学资源:教材、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2周)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与变化(2周)第三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周)第四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2周)第五单元:科学探索(2周)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趣味小实验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篇)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33e19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7.png)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篇)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的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教学预备:圆口容器、气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纸、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熟悉书中的各种乐器,并提问:你们熟悉这些乐器吗?你会弹奏吗?告诉学生不同的乐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并且声音的高低大小也不同二、活动一:做小鼓1、用有圆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选择不同的材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纸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胶带将它绷紧在鼓身上敲击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
以教师演示为主以技能练习为重点2、提问: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三、活动三:制作自己的`小乐器1、让学生先欣赏一些同学做的小乐器。
学生认乐器学生动手实验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材料不同乐器演奏的效果也不同2、布置制定小组计划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声音?布置讨论任务:对同学们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四、教师总结全课制定小组计划学生得出结论: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学生讨论制定小组计划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三年级科学简短教案精选篇二一、教学目标1、探究目标:①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②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③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
2、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3、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8c04b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2.png)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探究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如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
2. 动物的生长发育研究动物的生长过程,如孵化、出生、成长、繁殖等。
了解动物生长发育需要的条件,如食物、水分、温度、生活环境等。
3. 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区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掌握基本的气象观测方法,如气温、降水、风向等。
4.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认识资源浪费与保护的重要性。
探讨环境保护的方法与途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植物、动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所需条件。
学会基本的气象观测方法,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认识自然资源的特点,提高环保意识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原理。
动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与条件。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观察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
学会基本的气象观测方法,关注天气与气候的变化。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幼苗、花朵等实物。
动物标本、图片、生长发育过程的视频。
气象观测工具,如温度计、雨量计、风向标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如培养皿、种子、小动物等。
画图工具,如彩笔、画纸等。
环保实践用品,如垃圾分类箱、节能宣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动物是如何生长发育的吗?”2. 教学新课:(1)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讲解植物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等现象。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4581d1a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0.png)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共包含24课时。
教学内容涉及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第二章《动物的世界》、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和第四章《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第一节:种子的发芽与生长第二节:植物的六大器官第三节:植物的生长需求2. 第二章《动物的世界》第一节:常见的动物第二节:动物的生活习性第三节:动物的运动方式3. 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一节:力的作用第二节:简单机械第三节:电的奥秘4. 第四章《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第一节:天气的变化第二节:水的循环第三节:地球的构造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植物的生长需求。
2. 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
3. 学习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和电的奥秘,培养观察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能力。
4. 了解天气的变化、水的循环和地球的构造,激发探索自然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需求、动物的生活习性、简单机械和电的奥秘。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分类、力的作用和天气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实验器材、地球仪、天气图标等。
2. 学具:画笔、剪刀、胶水、纸张、尺子、指南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动物,引入新课。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分类、力的作用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重要知识点、实验步骤等。
2. 板书形式: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
第二章:列举三种动物,并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
第三章: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和电的奥秘。
第四章: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9db95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0.png)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为植物的生长过程、开花结果、种子传播等。
2.第二章《动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为动物的生长过程、繁殖行为、生命周期等。
3.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详细内容为天气现象、季节变化、简单气象观测等。
4.第四章《电与磁》:详细内容为电的基本概念、简单电路、磁铁的性质与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关爱生物的情感。
2.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气象观测方法,提高对天气变化的关注度。
3.培养学生对电与磁现象的兴趣,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应用。
4.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命周期、简单电路的制作。
2.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磁铁的性质、电的传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生命周期挂图、气象观测工具、简单电路元件、磁铁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植物种子、小动物模型、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穿插实践情景和例题讲解。
3.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拓展延伸:布置相关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观察、实践。
六、板书设计1.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生长过程、开花结果、种子传播。
2.动物的生长与变化:生长过程、繁殖行为、生命周期。
3.天气与气候:天气现象、季节变化、气象观测。
4.电与磁:电的基本概念、简单电路、磁铁的性质与应用。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并画出植物的生长变化图。
(2)了解一种动物的生命周期,用文字和图片描述其生长过程。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小学科学课三年级下学期教案三篇
![小学科学课三年级下学期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060cb04afe04a1b071dea2.png)
小学科学课三年级下学期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小学科学课三年级下学期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2、观察蚕卵和蚁蚕。
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4、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科学知识1、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2、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出示一块丝绸,谈话:这是什么材料?丝绸是用什么织成的?(蚕丝)蚕丝是从哪里来的?(蚕吐的)2、询问:你们养过蚕吗?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如何养蚕。
二、学习新课1、师生谈话(1)、提问:关于养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2)、讨论:蚕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共同拥有宝贵的生命。
那么在蚕宝宝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备?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成为称职的“蚕妈妈”?(引导学生从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为蚕宝宝做考虑)(3)、提问: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2、认识蚕卵。
(1)、仔细观察蚕卵(提示用尺子测量直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态)(提醒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蚕卵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描述蚕卵。
(3)、谈话:把我们刚才观察蚕宝宝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成为蚕宝宝的第一篇日记。
3、认识蚁蚕(1)、提问:刚刚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2)、你认为这时候的蚕像什么?你知道这时候的蚕叫什么名字?(3)、分组观察蚁蚕(或看有关蚁蚕的图片或音像资料)(4)、用语言描述蚁蚕。
(5)、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蚁蚕的有趣事情。
三、总结1、讨论:用哪些方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启发学生可以通过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为蚕宝宝做好成长记录。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59633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2.png)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的条件、植物生长的过程;2. 《动物的生活》——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的身体结构;3. 《春天的变化》——春天的气候特点、春天的生物变化;4. 《水与我们的生活》——水的性质、水资源的重要性;5. 《磁铁的力量》——磁铁的原理、磁铁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知识,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3. 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物生长的条件、动物的身体结构、水的性质。
教学重点:春天生物变化、磁铁的原理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观察箱、动物模型、磁铁、实验器材等;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和动物,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生长和生活;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植物生长的条件、动物的生活习性等;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动物身体结构图;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春天的变化、水资源的重要性;5. 实验演示:展示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原理;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条件、过程;2. 动物的的生活:习性、结构;3. 春天的变化:气候、生物;4. 水与我们的生活:性质、重要性;5. 磁铁的力量:原理、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植物生长的条件;(2)描述春天的一种生物变化;(3)谈谈你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2. 答案:(1)植物生长的条件:水分、光照、温度、土壤等;(2)春天的一种生物变化:如植物抽芽、动物繁殖等;(3)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和动植物都离不开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开展水资源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篇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d9bd2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1.png)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篇教案在书写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强调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写教案时,一定都有着较强的能力,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教师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部分的开篇之作。
本课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讨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等活动,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
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对小动物的关注和对植物的观察从他们幼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因此“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种亲身体验会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
在活动中边找边记,能锻炼学生的记录能力,利于在收集证据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后面的研讨提供大量的“食粮”。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一、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二、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
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三、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实用】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3篇)
![【实用】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9006d9192e45361166f5b7.png)
【实用】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3篇)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的传递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
2.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
3.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科学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乐于合作,扎实完成自己的任务。
科学知识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部分)传向低温物体(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3.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金属棒、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支架、温度计、大烧杯、小烧杯、热水、冷水。
拓展课准备:酒精灯、火柴、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茶叶、有关热辐射的录像资料。
一.教学导入1.演示:将开水倒入杯中,放上汤匙,过会儿,让学生摸摸。
2.提问:“汤匙变热了,热怎么传递过来的?” 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后,进入下面的.实验研究。
二.活动物体怎样传热1.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
2.猜测:火柴棒掉落的顺序会怎样?(猜测的理由)3.交待实验注意事项。
4.学生实验。
5.汇报。
6.检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7.归纳: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三.活动测量变化的水温1.组织学生预测:两杯水的温度各会有怎样的变化?两杯水最后会怎样?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3.分组测量,认真观察、准确读数和及时记录。
4.分析数据,发现规律:热从热水杯传向冷水杯,温度的变化先快后慢,最后直至两杯水温度相等。
四.拓展:热的传递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介绍。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二):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范文参考☆观察:观察对象果实的特点推测传播种子的方式油菜果荚鬼针草果实番茄果实蒲公英果实☆填一填种子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靠________传播,如油菜等;靠________传播,如槭树等;靠________传播,如鬼针草等;靠________ 传播,如椰子等。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37857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a.png)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以下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的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单元一:植物的生长主题1:植物的繁殖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种子、根茎、叶、芽等。
知道植物的种子是如何传播的,如风、动物、水等。
掌握一些常见的植物繁殖方法,如扦插、压条等。
主题2: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等。
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掌握一些促进植物生长的方法,如浇水、施肥等。
单元二:动物的生命主题1:动物的认识教学目标:了解常见动物的种类、特征和习性。
知道动物的生命周期,如孵化、抚养、成长等。
掌握一些动物的行为,如迁徙、捕食、防御等。
主题2:动物的照顾教学目标:了解如何照顾动物,如饲料、兽医、居住环境等。
知道动物的需求和情感,如饥饿、口渴、孤独等。
掌握一些动物的照顾技巧,如洗澡、修剪、护理等。
单元三:物体的性质主题1:物体的认识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物体的种类、特征和用途。
知道物体的物理性质,如重量、形状、颜色等。
掌握一些物体的化学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等。
主题2:物体的使用教学目标:了解如何使用物体,如工具、设备、材料等。
知道物体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如操作、维护、保养等。
掌握一些物体的使用历史和文化,如传统工艺、现代科技等。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的教学教案,通过多个主题和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自然和物质世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4230d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f.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观察与发现第一单元:春天的脚步1.1 植物的生长1.2 动物的变化第二单元:水2.1 水的来源和性质2.2 水的循环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动物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让学生掌握水的来源、性质和循环过程,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动物的变化过程水的循环过程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实物动物变化过程的图片或实物水循环过程的模型或动画2. 学具:学生观察记录表学生实验器材(如种子、土壤、容器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春天为背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引入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变化。
2. 新课内容:第一单元:春天的脚步1) 植物的生长a) 教师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c) 教师点评,补充讲解植物生长的原理。
2) 动物的变化a) 教师展示动物变化过程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c) 教师点评,补充讲解动物变化的原理。
第二单元:水1) 水的来源和性质a) 教师通过实验和讲解,介绍水的来源和性质。
b) 学生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水的循环a) 教师展示水循环过程的模型或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c) 教师点评,补充讲解水循环的过程。
3.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春天的脚步植物的生长:生长过程、特点、原理动物的变化:变化过程、特点、原理2. 第二单元:水水的来源和性质:来源、性质水的循环:过程、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观察身边的水源,了解水的性质和循环过程。
2. 答案: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液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听听说说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二、想想画画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关注学生的汇报)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
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
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
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板书设计】: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外部:形状、大小、颜色植物的种子内部:胚根、胚芽【教学反思】:2、种植我们的植物【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播种的方法【教学难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一、学习播种方法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
怎样种植凤仙花呢?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
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5、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三、记录生长日记1、师: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
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
2、师: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中。
3、师: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
四、实地指导播种1、师:实地指导学生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
2、师:督促学生养成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
期末,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植凤仙花。
【板书设计】2.种植我们的植物记住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关注种子生长: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根向什么方向生长。
【教学反思】3、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
(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1、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2、生: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3、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4、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5、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三、(研究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1、师: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4、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5、生:讨论后回答。
(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6、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实验步骤如下: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
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7、师: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8、师:(总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作业布置】:家庭实验:参看P8页书,制作一个“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并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水量的变化。
【板书设计】:3.我们先看到了根固定植物植物根的作用吸收水分【教学反思】:4、种子变成了幼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难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活动导入:1、师: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
2、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活动指导:1、师:全面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及时进行反馈,引领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坚持进行观察。
2、师:组织学生交流。
(鼓励学生说出新发现、新问题)3、师:指导学生观察实物凤仙花。
4、师:指导学生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叶的分布情况。
二、我们的思考1、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听说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植物生长需要的食物是不是来自绿色的叶呢?植物的叶子还有什么作用?2、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1、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2、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
4、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书P11页上内容。
5、师:板书: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6、师:(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物制造养料和氧气。
【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回家仔细地去观察一棵植物,观察植物的叶子分布的情况,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
【板书设计】:4.种子变成了幼苗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教学反思】:5、茎越长越高【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难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
(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1、师:(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