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炳达版《自动控制原理》第6章频率法校正

合集下载

孙炳达 自动控制原理笫6章

孙炳达 自动控制原理笫6章

Gc
s
Ts 1
Ts 1
3.33s 33.3s
1 1
校正后开环系统和校正装置的对数频率特性如图6-15所示。
33
从上例可归纳出利用博德图设计滞后校正装置的步骤为
1. 画出满足稳态精度指标的未校正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 并查出原系统截止频率和相角稳定裕度的数值。
2. 根据要求的相位裕度,确定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
Gs s z 式中: z 1 , p 1
s p
T
T
校正装置的零点较极点更靠近原点,对输入信号有明
显的微分作用,故也称微分校正装置。
7
串联超前校正
2. 校正装置的频率特性 G( j) jT 1 jT 1
1
当 为不同值时,其频率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8
该频率特性的主要特点是,所有频率下相频特性曲线具 有正相移,表明网络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稳态输出电压的 相位超前于输入,故也称为相位超前校正装置。
上述的结论表明,频率校正的实质就是引入校正装置的特性去改变
原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形状,使其满足给出的性能指标。
5
三、校正方式-----最常用两种:串联;局部反馈
校正装置在系统的前向通路与被校正 对象相串联,称为串联校正,如图6-2 所示。
校正装置在局部反馈通道中接入校正 装置,称为局部反馈校正,如图6-3所 示。
显的积分作用,故也称积分校正装置。
21
2. 校正装置的频率特性为
G( j) jT 1 jT 1
1
当 为不同值时,其频率特性 曲线如图6-5所示。
22
该频率特性的主要特点是所有频率下相频特性曲线具有滞 后相移,表明网络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稳态输出电压的相位滞后 于输入,故称为相位滞后校正装置。

《自动控制原理》第6章_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第6章_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频率法校正的基本原理: 利用校正网络的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
改善系统瞬态响应。
校正装置分类
校正装置按 控制规律分
超前校正(PD) 滞后校正(PI)
滞后超前校正(PID)
校正装置按 实现方式分
有源校正装置(网络) 无源校正装置(网络)
有源超前校正装置
R2
u r (t)
i 2 (t)
R1
i1(t)
(aTa s
1)(Tb a
s
1)
滞后--超前网络
L'()
20db / dec
20 lg K c
1 1/ T1 2 1/ T2
设相角为零时的角频率
1
()
a)
20db / dec
5
1 T1T2
90
5 校正网络具有相
5
位滞后特性。
90
b)
5 校正网络具有相位
超前特性。
G( j)
Kc
( jT1
G1 (s)
N (s) C(s)
G2 (s)
性能指标
时域:
超调量 σ%
调节时间 ts
上升时间 tr 稳态误差 ess
开环增益 K
常用频域指标:
开环频域 指标
截止频率: 相角裕度:
c
幅值裕度:
h
闭环频域 指标
峰值 : M p
峰值频率: r
带宽: B
复数域指标 是以系统的闭环极点在复平面
上的分布区域来定义的。
解:由稳态速度误差系数 k v 1应00 有
G( j)
100
j( j0.1 1)( j0.01 1)
100 A()
1 0.012 1 0.00012

《自动控制理论》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自动控制理论》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第6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重点与难点一、基本概念1.理想的频率特性系统开环频率特性与系统时域指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二阶系统而言,相位裕量/、截止频率必与时域指标(超调量。

%、调节时间4)有确定性关系。

对高阶系统而言,/,纭都可以粗略估计高阶系统的响应特性。

相位裕量越大,系统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和调节时间4就越小;?也近似与4成反比关系。

因此,理想的频率特性应该有较大的相位裕量;希望响应快的系统就应该有大一点的。

闭环系统(单位反应)的频率特性有如下关系:|。

| (| a \< 1)(当有积分环节时。

=1)= ,(通常称为低频段)(6.1)201g|G(j7w) | co »(通常称为高频段)式中G(./7y)为开环频率特性。

因此,假设希望系统有较强的抗高频干扰能力,”应该小, 而且201g|G(八y)|要衰减快。

如果频率特性用渐近线方法描述,理想的频率特性应该在也.处以-20dB/dec斜率穿越OdB 线,才能获得较大的相位裕量。

综合上所述,理想的频率特性应有积分环节且开环增益大,以满足稳态误差的要求; 在截止频率0c的频域(通常称为中频段),应以一20dB/dec的斜率穿越OdB线,并占有足够宽的频带,以保证系统具备较大的相位裕量;在。

>〉9•的高频段,频率特性应该尽快衰减,以消减噪声影响。

2.系统的校正当系统频率特性不满足理想的频率特性指标(通常的指标体系为:闭环谐振峰值M,.、谐振频率/,、带宽频率口〃或开环频率特性的相位裕量/、截止频率0,、开环增益K、幅值裕量等)时,需要引入校正网络,使新系统的频率特性满足要求。

设计校正网络参数通常用频率校正方法。

当希望系统的闭环极点到达要求时,需要加入某一校正网络以改变闭环极点。

通常采用根轨迹校正方法。

3.校正方式通常,在电口]区间内,假设对数幅频、相频特性是单调的,那么0G(幼RT80。

假设g>%,那么8G(例)<—1800。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频率法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频率法校正
频率特性法校正
厦门大学航空系 吴德志 wdz@
1
6-1系统设计概述
系统分析:在系统的结构、参数已知的情况下, 计算出它的性能。 系统校正: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某些参数 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辅助装置,来改善系统的性 能,这里所用的辅助装置又叫校正装置。 一般说来,原始系统除放大器增益可调外,其结 构参数不能任意改变,有的地方将这些部分称之为 “不可变部分”。这样的系统常常不能满足要求。 如为了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可考虑提高增益,但系 统的稳定性常常受到破坏,甚至有可能造成不稳定。 为此,人们常常在系统中引入一些特殊的环节 —— 校正装置,以改善其性能指标。
(ω ) arc tg α Tω arc tg Tω
( )
根据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可得
(ω ) arc tg
(α 1)Tω 1 α T 2ω2
将上式求导并令其为零,得最大超前角频率
ω
m

1 T α
23
得最大超前相角 或写为 α
m arc sin
60
m arc tg
t s 也小。 明系统自身的系统的快速性好,
15
(2)高阶系统 工程上常用经验公式
Mr 1 sin
35
≤ ≤
90
Kπ ts (s) ωc
p =0.16+0.4(M -1)
r
(1 Mr 1.8)
式中 K=2+1.5(Mr -1)+2.5(Mr -1)2
(1 Mr 1.8)
5
7-2 不同域中动态性能指标的表示及其转换
稳 定 性--是系统工作的前提, 稳态特性--反映了系统稳定后的精度, 动态特性--反映了系统响应的快速性。 人们追求的是稳定性强,稳态精度高,动态响应快。 不同域中的性能指标的形式又各不相同: 1.时域指标:超调量σp、过渡过程时间t s、以及 峰值时间tp、上升时间tr等。 2.频域指标:(以对数频率特性为例) ① 开环:剪切频率ωc、相位裕量r及增益裕量 Kg等。 ②闭环:谐振峰值Mr、谐振频率ωr及带宽ωb等。

精品课件-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 系统校正

精品课件-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 系统校正

20lg 10 0.456c cc
0 10 0.456
c
1 c
4.56(rad/s)
=180° (c) Gc ( j)G( j)
180° 90°- arctanc arctan0.456c arctan0.114c | c 4.56 49.8°
(6) 选择无源相位超前网络元件值。(省略)
R2 R1 R2
1 R1Cs 1 R1R2 Cs
R1 R2
Gc
s
1 a
1 aTs 1 Ts
T R1R2 C R1 R2
a R1 R2 1 R1 1
R2
R2
Gc
s
1 aTs 1 Ts
Gc
j
1 1
jaT jT
c () arctan aT arctanT
m
T
1 a
1 2
(lg
1
G1(s)G2 (s)
G1(s)
1 T1s
1 T1s
G2
(s)
1 1
T2 T2
s s
Gc
(
j)
1 jT1 1 jT1
1 jT2 1 jT2
G1( j)G2 ( j)
2.有源相位滞后-超前网络
Gc
(s)
G0
(1 T2s) (1 T1s
(1 T3s) 1 T4s)
式中,
G0
-
R2 R3 R1
【例6-2】 某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
G1(s)
(0.1s
k 1)(0.001s
1)
要求设计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在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稳
态误差ess≤0.1%及 ≥45º的性能指标。
解:先用图示的无源相位超前网络进行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如果通过调整控制器增益后仍然不能全面满 足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就需要在系统中增加一 些参数及特性可按需要改变的校正装置,使系统 全面满足设计要求。
在研究系统校正装置时,为了方便,将系统 中除了校正装置以外的部分,包括被控对象及控 制器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起称为“固有部分”。
因此控制系统的校正,就是按给定的固有部 分和性能指标,设计校正装置。
自动控制原理
6.1.2 性能指标
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除了应已知系统固 有部分的特性与参数外,还需要知道要求系统 达到的全部性能指标。性能指标通常是由使用 单位或被控对象的设计制造单位提出的。不同 的控制系统对性能指标的要求有不同的侧重。 例如,调速系统对平稳性和稳态精度要求较高, 而随动系统则侧重于系统的快速性。
(2) 绘制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如根轨迹不通过 期望的闭环主导极点,则表明通过调整增益不能 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需加校正装置。
(3) 如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位于期望闭环主导极点 的右侧,则可引入串联超前校正,使根轨迹向左 移动。加入校正装置后,应使期望闭环主导极点 sd位于根轨迹上,即由根轨迹方程的相角条件, 有下式成立
自动控制原理
6.2.1. 比例控制规律(P)
R(s)
E(s)
Us)
KP
C(s)
P控制器实质上是一个具有可调增益的放大器。在 信号变换过程中,P控制器只改变信号的增益而不 影响其相位。 在串联校正中,加大控制器增益可提高系统的开环 增益,减小系统误差,从而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 但会降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甚至可能造成闭环系 统不稳定。
自动控制原理
2. 频域性能指标
频域性能指标,包括开环频域指标和闭环频 域指标。 (1) 开环频域指标 一般要画出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并给出开环频域 指标如下:开环剪切频率c 、相位裕量 和幅值 裕量K g 。 (2) 闭环频域指标 一般给出闭环幅频特性曲线,并给出闭环频域指 标如下:谐振频率 r 、谐振峰值 M r 和频带宽度b 。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控制系统的校正是为了保证系统的输出能够准确地跟随参考信号变化而进行的。

它是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的基础,也是实现系统优化性能的重要步骤。

本章主要讨论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和常见的校正技术。

一、校正方法1.引导校正:引导校正是通过给系统输入一系列特定的信号,观察系统的输出响应,从而确定系统的参数。

最常用的引导校正方法是阶跃响应法和频率扫描法。

阶跃响应法:即给系统输入一个阶跃信号,观察系统输出的响应曲线。

通过观察输出曲线的形状和响应时间,可以确定系统的参数,如增益、时间常数等。

频率扫描法:即给系统输入一个频率不断变化的信号,观察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

通过观察响应曲线的峰值、带宽等参数,可以确定系统的参数,如增益、阻尼比等。

2.通用校正:通用校正是利用已知的校准装置,通过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调整,使系统能够输出符合要求的信号。

通用校正的步骤通常包括系统的全面测试、参数的调整和校准装置的校准。

二、校正技术1.PID控制器的校正PID控制器是最常用的控制器之一,它由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部分组成。

PID控制器的校正主要包括参数的选择和调整。

参数选择:比例参数决定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积分参数决定系统对稳态误差的响应能力,微分参数决定系统对突变干扰的响应能力。

选择合适的参数可以使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性能。

参数调整:通过参数调整,可以进一步改善系统的性能。

常见的参数调整方法有经验法、试错法和优化算法等。

2.校正装置的使用校正装置是进行控制系统校正的重要工具,常见的校正装置有标准电压源、标准电阻箱、标准电流源等。

标准电压源:用于产生已知精度的参考电压,可以用来校正控制系统的电压测量装置。

标准电阻箱:用于产生已知精度的电阻,可以用来校正控制系统的电流测量装置。

标准电流源:用于产生已知精度的电流,可以用来校正控制系统的电流测量装置。

校正装置的使用可以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和控制精度,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自动控制原理系统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系统校正

三、滞后-超前校正
1)特征:响应速度快,超调小,抑制高频干扰性能好
3)传函:
Gc ( s )
T1s 1 T1s 1
1
T2
s

1
T2s 1
2)校正装置原理图:
领先
滞后
C1
u1
R1
R2
1, T1 T2
u2
C2
4)校正装置的波德图
L( )
1 T2
T2
-20 20 lg
使校正后的系统获得
( )
m
最大的相角稳定裕度

m ?
m
c ( ) tg 1T tg 1T
令 d() 0 d
m

T
1

,m

sin 1

1 ,
1

1 sin m 1 sin m
(6)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的应用 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函为 G(s) K
-
G1(s)
B(s)
C(s)
G2 (s)
第三节 1、相位超前校正
串联校正
1)相位超前校正装置原理图
C
其中
u1
R1
R2
u2
R1 R2 1 R2
T R1R2 C R1 R2
2) 装置传函
Gc (s)

U 2 (s) U1(s)

1

Ts 1
Ts 1
3)装置的频率特性
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函为 G(s)
K
s(s 1)(0.0125 s 1)
当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于该控制系统时,要求系统的稳态
误差不超过1%,同时希望系统的相角裕度 450。

中职教育-《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第6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3)电子工业出版.ppt

中职教育-《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第6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3)电子工业出版.ppt

GK (s)
G(s)H (s)
K s(0.5s
1)
• 要求系统的稳态速度误差系数Kv=20(1/s), 相位裕量0≥50°,幅值裕量Kg≥10dB,试确 定串联校正装置。
6
7
由图6-16可知,校正后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 c' 9
rad/s;相位穿越频率 g' ;相位裕量 50 幅值裕量 Kg dB,故系统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
频段决定系统的稳态误差,根据稳态性能指标确
定低频段的斜率和高度;为保证系统具有足够的
稳定裕量(45左右),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在剪切
频率ωc附近的斜率应为-20dB/dec,而且应具有
足够的中频宽度,以保证在系统参数变化时,相
位裕量变化不大;为抑制高频干扰对系统的影响,
高频段应尽可能迅速衰减。
1
• 6.3.1 频率法的串联超前校正
2
• (1) 根据性能指标对稳态误差系数的要求,确定 开环增益K;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 利用确定的开环增益K,画出未校正系统开
环和传幅递 值函 裕数 量GKgK;(s)的Bode图,并求出其相位裕量
• (3) 确定为使相位裕量达到要求值,所需增加的
超前相位角φc,即

c 0
(6-19)
• 式装中置, 影响0为剪要切求频的率相的位位裕置量而;附加是的因相为位考裕虑量到,校当正
6-3 频率法串联校正

在设计、分析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方法是
频率法。应用频率法对系统进行校正,其目的是
改变频率特性的形状,使校正后的系统频率特性 具有合适的低频、中频和高频特性以及足够的稳 定裕量,从而满足所要求的性能指标。

自动控制系统—— 第6章-3 频率法串联校正

自动控制系统—— 第6章-3 频率法串联校正

为使校正后的系统 L"(c") 0dB
应使 L'(c") Lc (m ) 0
即 Lc (m ) 6dB
Lc (m) 10lg a
a 100.6 4
15
再根据 m T 1 a 得 T 1 1 0.114 m a 4.4 4
超前校正网络传函为(补偿增益衰减,放大4倍)
4Gc (s)
自控原理
第6章 线性系统校正
6.3 频率法串联校正
1
6.3 频率法串联校正 6.3.1 频率响应法校正设计 6.3.2 串联超前校正 6.3.3 串联滞后校正
2
6.3 频率法串联校正
系统设计要求以频域指标,如稳态误差、开 环截止频率、相角裕度等给出时,可采用频域校 正设计方法
6.3.1 频率响应法校正设计
5
6.3.2 串联超前校正
一般采用PD控制器
L() dB
或超前网络进行串联 10lg a
超前校正
0
20dB/dec
aG( j) 1 jaT 1 jT
1 T
() (度)
90º
m
1
T
20 lg a (dB)
相位超前校正对系统性
能的影响

(m)
m
1)校正后系统截止频率上升,通频带变宽,提高了 系统的快动作性。
-80
-1
0
1
2
10
10
10
10
Frequency (rad/sec)
待校正系统 c' 3.1 相位裕度 180 90 arctgc' 17.9
13
40
[20]
Bode Diagram

自动控制原理第6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6章

一般有哪些校正方法?
R


Gc (s)
G0 s
Y
串联校正
H s
R


G1(s)

G2 (s)
Gc (s)
Y
反馈校正
H (s)
Gr ( s)
R s

E s

Gc ( s)

Y s
Go ( s)
按参考输入前馈补偿的复合控制
Gn ( s)
R s

N s

T
分别设在原截止频率ωc的两侧,ωm为校正环节出现最大正相 角的频率。由于正斜率的作用,校正后系统对数幅频特性中 频段斜率变为-20dB/dec,截止频率增大到ω‘c;而由于正 相移的作用,截止频率附近的相位明显上移,使系统具有较 大的稳定裕度。
超前校正装置的作用 1、使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增大,通频带变宽,提高了 系统响应的快速性。 2、使校正后系统的相角稳定裕度增大,提高了系统的相 对稳定性。为了得到最佳的相角超前校正效果,通常选 取ωm位于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处(或附近)。 采用未经增益补偿的相位超前校正环节,其低频段衰减使系 统的稳态性能降低。但采用具有增益补偿的相位超前校正环节, 其高频段幅频特性的上移,会削弱抗高频干扰的能力。
) φm 根据两角和公式,令ω= ωm时, (ω =
得最大超前相角
t g m t garct an(T )-arct an( T ) = T - T = 1+T T =m (1 ) 1
m
(1 ) arc tg 1 α m 2 α 2 2
经增益补偿后
L( ) 20 lg T 20 lg T T 1 20 lg 20 lg 0 T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部分线性系统频率法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部分线性系统频率法校正

Mr
1 2 1
2
( 0.707)
( 0.707 )
谐振频率 带宽频率 截止频率
r n 1 2 2
b n 1 2 2 2 4 2 4 4
c n
1 4 4 2 2
相角裕度
tan
1

1 4 4 2 2
K 2 1.5( M r 1) 2.5( M r 1)2
系统带宽的选择 无论采用哪种校正方式 ,都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既能以所需精度跟踪输入信号 , 又能抑制噪声扰动信号 .显然 ,为了使系统能够准确复现输入信号 ,要求系统具有较 大的带宽 ;然而 ,从抑制噪声的角度来看 ,又不希望带宽过大 .因此在系统设计时 ,必 须选择切合实际的系统带宽 .
T b 1 1 b m sin 1 b
采用无源迟后网络进行串联校正时 ,主要是利用其高频幅值衰减的特性 ,以降低系 统的开环截止频率 ,提高系统的相角裕度 .因此 ,力求避免最大迟后角发生在已校正系统 开环截止频率 附近 .选择迟后网络参数时 ,通常使网络的交接频率1/bT远小于 , 一 般取
于是 ,无源迟后-超前网络的传递函数最后可表示为
(1 Ta s)(1 Tb s) Gc ( s) T (1 Ta s)(1 b s)
其中 ,等式右边的前半部分为网络的迟后部分 ,后半部分为网络的超前部分 .无源迟后超前网络的对数幅频渐近特性如图6-16(b)所示 ,其低频部分和高频部分均起始于零分贝 线 .由图可见 ,只要确定a、 b和 ,或者确定Ta、Tb和 三个独立变量 ,图6-16(b)的形 状即可确定 .
对数频率特性如图6-13(a)所示 .最大超前角频率m处于频率1/T和1/T的几何中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
回章首 回节首
23
一般情况下,校正时给定的性能指标为单边限定值, 即 M p M p校
t s t s校
则校正后主导极点可选
位臵位于图6-5(b)中
阴影区域即可。 (课本P144)
回章首
回节首
24
在校正设计时,按照给定的性能指标确定了主导 极点si的位臵后,先要确定系统的原根轨迹是否过阴影 区域。
Go(s)
GH(s)
C(s)
(b)并联校正
图6-1 两种基本的校正结构
图中:Go(s) 表示受控对象,也称为固有特性, Gc(s)与GH(s) 就是校正装臵的校正特性。
回章首
回节首
8
R(s) + _
E(s)
Gc(s)
Go(s)
C(s)
(a)串联校正 图6-1 两种基本的校正结构
图6-l(a) 的固有特性Go(s)与校正特性Gc(s)以串联关系 来构成等效开环传递函数为
所以,增加开环零点使根轨迹 在s平面上向左移,改善了系统的稳 定性,结果是系统的动态性能变好 ,系统的平稳性得到满足。
(d)增加零点s=-1 图6-3 增加开环零点 对原根轨迹的影响
回章首
回节首
18
3.增加偶极子对系统的影响
实轴上一对距离很近的开环零点和极点,附近又没有 其他零极点,把它们称为偶极子。 增加偶极子可以做到:
(1) 稳态误差: ess lim e(t )
t
(2) 系统的无差度v :v是系统前向通路中积分环节的个数 (3) 静态误差系数:Kp 、 Kv 、Ka 对于有差系统,其误差与静态误差系数成反比。因此 由它们分别可以确定有差系统的误差大小。 (4) 动态误差系数:Cp 、 Cv 、Ca

自动控制原理ZKYL06-03.详解

自动控制原理ZKYL06-03.详解
a 1 4 1 m arcsin arcsin arcsin 0.6 36.9o a 1 4 1
o o o o m (c ) 36.9 12.8 49.7 45
13
超前校正网络频率特性
14
校正前后系统频率特性
15
校正前后系统阶跃响应
19
设系统为单位反馈最小相位系统,设计串联 无源滞后网络的步骤为: (1)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 K 。 (2)利用已确定的开环增益 ,绘制未校正系统的 ' 对数频率特性 ,确定截止频率 c 、相角裕度 和幅值裕度 h(dB);
'' ,计算或查出不同的 , (3)选择不同的 c '' 曲线; 在伯德图上绘制 ( c )
16
系统经串联超前校正后,中频区斜率变
为-20 dB/dec,并占据 6.6 rad/s 的频带范围,
从而使开环系统截止频率增大,加快了系统
的响应速度。 系统经串联超前校正后,利用相角超前 特性,可使系统的相角裕度增大,从而降低 系统的响应超调量,系统的平稳性提高。
17
串联超前校正的局限: (1)由于闭环带宽的要求,不可能使得分度系 数 a 过大。 a 选的过大,会造成已校正系统带宽过大, 通过较多高频噪声。 (2)在截止频率附近相角迅速减小的系统,不宜 用串联超前校正。 产生相角迅速减小的原因是:在截止频率附 近,有多个交接频率彼此靠近的惯性环节或 振荡环节。
)2 1 c
0
c 12 rad / s
23
180 ( )
o
180o 90o arctg 0.1c' arctg 0.2c' 90o arctg 0.1c' arctg 0.2c' 90o 50.2o 67.4o 27.6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14 rad/s , c 5
9
6.2 串联超前校正
10
么么么么方面
Sds绝对是假的
6.2 串联超前校正
2) 选用上述相位超前校正装置,其参数为α 、T。 要使系统满足相角裕度
c 45
相位超前校正网络最大超前角需
m 45 5 40
由于校正后新的截止频率大于原系统截止频率, 新截止频率对应的相角裕度显然小于45°,所以需 要更大的超前角,试取:
号有明显的微分作用,故也称微分校正装置。
2
6.2 串联超前校正
2. 校正装置的频率特性
当α为不同值时,其 频率特性曲线如图。
该频率特性的主 要特点是所有频率下 相频特性曲线具有正 相移,表明网络在正 弦信号作用下,稳态 输出电压的相位超前 于输入,故称为相位 超前校正装置。
G( j) jT 1 jT 1
2K
20,
K
10
2)绘制未校正系统的伯特图,如图中的蓝线所示。由 该图可知未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为γ=17o。
16
6.2 串联超前校正
17
6.2 串联超前校正
3) 根据相位裕度的要求确定超前校正网络的相位超 前角 m 1 50 17 5 38
由 1 1 sinm 1 sin 38 4.2
1.根据稳态误差的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 2.根据所确定的开环增益K,画出未校正系统的 博特图,量出(或计算)未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若 不满足要求,转第3步。 3.由给定的相位裕度值,计算超前校正装置应 提供的相位超前量(适当增加一余量值)。 4.选择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角频率等于要求的 系统截止频率,计算超前网络参数α和T ;若有截 止频率的要求,则依该频率计算超前网络参数a和T。 5.验证已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若不满足要求, 再回转第3步。
自动控制原理
第六章 频率法校正
6.2 串联超前校正
1
6.2 串联超前校正
一、 相位超前校正装置 无源网络相位超前校正装置如图。
1. 传递函数为
G(s) Ts 1 Ts 1
其中 R2 1
R1 R2
T R1C
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形式为
Gs s z
s p
其中 z 1 , p 1
T
T
校正装置的零点较极点更靠近原点,对输入信
1 sinm 1 sin 38
超前校正装置在φm处的幅值为
10lg a 10lg 4.2 6.2dB
在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对数幅值为-6.2dB对应的频率,
m 9s1
这一频率就作为是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
18
6.2 串联超前校正
4) 计算超前校正网络的转折频率
1
1
3
6.2 串联超前校正
3. 校正装置的频率特性参数
根据校正装置的相频特性,可以得到最大超前 相位角φm及出现最大超前相位角所对应的频率ωm, 其值为
m
arc tan1 2
,
m
1
T
或 m
1 T
1
T
可知该频率正好位于对数幅频特性两个转折频率
的几何中点。 α与最大超前相位角φm之间的关系还 可以写成:
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 c 46, 满足要求。
13
6.2 串联超前校正

1 10.1,
m
1 rad / s ,
T
可计算出校正装置的参数:
0.099 , T 0.11765。
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Gc
s
Ts 1
Ts 1
0.118s 1 0.0117s 1
14
6.2 串联超前校正
以上方法称为试探法,其步骤可归纳为:
因此,为保证稳态不变,就要在加入超前网络 的同时,串进放大倍数为1/ α的放大器。经这种补 偿后,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的频率特性变为
1 G j jT 1
jT 1
右图为经增益补偿后超
前网络的对数幅频特性
曲线,其相频特性不变。
6
6.2 串联超前校正
二、相位超前校正装置所起的作用
在原系统串入相位超前 装置,校正环节的转折频率 1/T及1/ α T分别设在原截止 频率的两侧。由于校正环节 正斜率的作用,校正后系统 对数幅频特性中频段斜率变 为-20dB/dec,截止频率增大;
8
6.2 串联超前校正
三、 校正方法 例 若单位反馈系统未校正时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0
s
s0.25s
K
10.01s
1
要求校正后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为50,相角稳定裕度 为45o。试确定串联相位超前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
解 1)绘制 K=50时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和 相频特性,如图。由此可查出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 和相位稳定裕度
m 55
12
6.2 串联超前校正
3) 计算α 。
1
1 sinm 1 sinm
1 sin 55 1 sin 55
10.1
相位超前校正网络高频部分的对数幅频为
Lm 10lg
1
10lg10.1 10.05 dB
查校正前的对数幅频图,当
L0 10.05 dB 时, 27 rad / s。 若使 m c 27 rad / s ,
由于正相移的作用,截 止频率附近的相位明显上移, 使系统具有较大的稳定裕度。
7
6.2 串联超前校正
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的作用在于: 使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增大,通频带变宽,
提高了系统响应的快速性。 使校正后系统的相角稳定裕度增大,提高了
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采用未经增益补偿的相位超前校正环节,其
低频段衰减使系统的稳态性能降低。但采用具有 增益补偿的相位超前校正环节,其高频段幅频特 性的上移,串联超前校正
例 若未校正时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4K s(s 2)
设计一个超前校正装置 ,使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
误差系数Kv=20s-1,相角稳定裕度γ>45o。试确定串联 相位超前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
解 1)根据对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的要求,确定系统的
开环增益K
Kv
lim
s0
s
4K s(s 2)
1 sin m ,
或 1 1 sin m
1 sin m
1 sin m
4
6.2 串联超前校正
α与φm关系图如下:
60 50 40
φm 30
20
10
0
1
3
57
9 11 13 15 17 19
1/
5
6.2 串联超前校正
由频率特性曲线可见,超前网络的对数幅频特 性在频率1/T~1/(αT)范围内的斜率为20dB/dec,而 低频段的对数幅频特性为20lgα<0,即出现低频衰 减。这会使开环增益减少,稳态误差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