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初探

合集下载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以小学数学课堂“五四三”教学模式为例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以小学数学课堂“五四三”教学模式为例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以小学数学课堂“五四三”教学模式为例摘要:本文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例,探究“五四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五四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内涵“五”是“五步”,其含义是: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知能应用——知识总结。

“四”是“四精”,其含义是:三个精心设计一个精讲,即精心设计导入,精心设计问题、精心设计练习,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精讲。

“三”是“三体现”,其含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养成教育。

二、“五四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1.五步教学流程要求。

五步教学流程只是教学过程的一般形式,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不管怎样调整,整个教学流程一定要体现双自主教学,达到课堂的高效性。

2.“四精”的要求。

(1)精心设计导入,吸引学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注重起始环节,数学教学亦不例外。

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是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

多年来,我们比较重视新课“导入”,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每节数学课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新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导入新课如同桥梁,联系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

可以说导入新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作好准备。

(2)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中心,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索中,紧紧地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起伏的情感体验当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得知识的办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

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跨学科教学模式

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跨学科教学模式

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跨学科教学模式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过于单一,缺乏足够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因此,跨学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渐崭露头角,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灵活的学习方式和机会。

一、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定义和意义跨学科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或开展项目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通过跨学科教学,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跨学科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跨学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数学与科学的结合数学和科学在很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科学实验和观察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

例如,在学习几何时,可以通过实际测量和绘制图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

在学习统计时,可以通过实际调查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应用和意义。

2. 数学与艺术的结合数学和艺术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艺术创作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例如,在学习几何时,可以通过绘制图形和设计模式,让学生发现数学在艺术中的美妙之处。

在学习数列时,可以通过音乐创作和编曲,让学生感受数学与音乐的奇妙结合。

3. 数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数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例如,在学习数据分析时,可以通过实际调查和统计,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在学习金融知识时,可以通过模拟投资和理财活动,让学生了解金融决策的重要性和影响。

小学数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数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初探


加 强师 生互动 。 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
和数 学学 习的积极参与程度才是决定其数 学成绩以及能力高低 的
在长久 的应试教育模式中 , 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和感受没有 关键 之处 , 也是教师教学工作成败 的关键之处 。更 为重要 的是 , 学 得到重视 , 这样让学 生养成 了一种 观摩式 的课 堂学 习 , 完全跟着 生的主观 能动性是学生 思维 能力提 高的基 本前提 ,思维能力 的高
2 0 1 3年 1 月 8日
教研 前 沿
小学 数学 以学生 主体的教学模 式初 思维 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着很 高要求的学科 , 同时数 学这门学科对学生思维 的严 密性和 复杂性
也有 着较高 的要求。在小学数学 中, 教 师要着力对学生 的这些思维能力进 行培 养 , 这样学 生的数学能力才会真正得 以提高。
关键词 :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 学生主体 ; 教 学模 式; 思维能力 ; 培养
在小学数学课 的教学 中, 由于年龄 的原 因 , 学 生的思维能力 到课 堂教学中来 , 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他们也是这个课 堂的一部分 。
并不是很 高 , 学 生对于数学 的学习往往也 比较 吃力 , 因此很多孩 子对数学苦恼不 已, 很 多教师也是在教学工作 中着力地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
教师专业学科素养提 升行动 中最 为重 要的深层含义 : 是一 个
引导教师进行教育学 习的过 程 、能够唤醒教 师职能思维 的过程 , 建的过程 。在此过程 中, 教 师应 当用心学 习和工作 , 不能够 对任何 师达到 自主提升 的学 习心 态 ,培训 工作方 可收到具 体实 际 的效 发展 思想和职业认 同感弱与厌倦 感强 的情况 , 提升行 动要注重从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初探
第 2期 2)0年 2月 (l
中小 学教 学研 究
T a h n e e r h f rP ma y a d Mide Sc o l e c ig R s a c o n r n d l h os
学 科 教 学
小 学 数 学概 念 教 学模 式初 探
李 秀芳
l 4 l 2 X 50 4 X I5 × 4 0. X . 8 4 2/ 4 51 4 9 X 2 X

概 念 的 引入
() I 从实 际 引 入 ( l 以 说 足 从 商 舰 引 入 ) 也 r 。小 学 生 认 识 事 物 、邢 解 概 念 主 要 魁 凭 借 事 物 的 具 体 形 象 和 表
念 以J 及统 计 初 步 知 识 的 有 关 概 念 等 ( 着 年 级 的 升 高 随
会越来 越多 ) 这 些概 念 足“ 基 ” 学 的核 心 内 容 . 。 双 教 地 基 础知 识的起 点 , 逻辑 推 琊 的依据 , 确 、 、 是 足 合 迅 速 运 算 的保 。因此 , 生 陔 确 、 晰 、 整 地 掌 握 学 清 完 数 学 概 念 。那 么 如 何 进 行 概 念 教 学 呢 ? 一 F而 . 者 谈 淡 笔
) 限 K 、 限 K 的 引 入 。通 过 书 空 ii 在 桥 卜或 有 无 面出
i以让学 生观 察黑 板 、 i r = 而 等 平 丽 卜的 角 。有 的 教 师 让 学 生 观 察 教 室 相 邻 两 堵 墙 所 夹 的 m . 是 两 而 角 , 于 那 对
小 学 教 学 要 求 来 说 , 不 确 切 了 。二 是 所 选 材 料 突 出 就 所 授 知 识 的 本 质 特 。例 如 , 角 — 角 形 的 本 质 特 足 商 “ 一 个 I r 的 l 形 ” 至 于 这 个 商 伯 怂 t 伯 形 有 J-f I - - _ 『 f J . 中 的 一 个 角 .l ■ 舶 形 的 大 小 、 状 , 是 非 本 质 ]= _ _ i 形 则 的。 此 , 学 时 出 示 不 同 的 图 形 , 学 生 在 不 同 的 教 使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合作学习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系统论的整体理论、动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奖励结构理论等。

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来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体验学习,可以促进学习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高水平的思维和学习活动,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新的、更深层的理解;在小组学习者交流过程中,他们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步被明确化、外显化,因而学习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和监控;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理念。

其概念概括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异质小组为主的学习共同体,旨在促进不同程度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为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创新体系。

这是一种新型的小组合作学习,从内涵来看,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属于以生生互动、生师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学习共同体,它的内涵涉及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以激发全体学习者共同愿景的学习型组织;(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异质学习小组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与学活动;(三)是一种同伴之间、小组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互助性学习活动,包含小组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四)是以各小组在单位时间内实现共同目标过程中的总成绩为评价的依据;(五)是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合作学习活动;(六)是由教师事先设置问题、分配学习任务和预设教学流程的学习活动。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数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数学教学更适合于探究式地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课堂四十分钟有限时间内,将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由他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共同把学习目标完成。

教师在小组学习的二十分钟之内,只是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去观察学生小组活动的进程和完成情况,在小组活动结束后通过检验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来总结性地完成知识点的讲授,真正做到“授人以渔”,由学生自己来捕“鱼”,引导学生“从做中学,从学中得到乐趣”。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模式作者:果淑娟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6年第11期摘要: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最基础的知识,也是常常被教师忽略的教学内容。

随着近几年来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今天来探讨一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来进行概念的教学,希望能够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与模式一、当前概念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1.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兴趣不高由于概念的教学相对比较枯燥,都是一些需要学生去记忆的理论知识,所以学生对概念的教学都不太感兴趣。

在当前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去寻找一些方法去解决我们的课堂效果不理想的现状,真正地做到去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对概念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2.教师不重视概念的教学在当前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注重对于概念的教学,很多教师认为数学的教学就应该是学生不停地做题不停的训练,题做得多了自然数学的能力也就随之提升了,没有必要去把概念作为重点教学的内容。

其实不然,我们的数学概念都是经过很多的数学家经过反复的研究和文字的提炼所得出来的结论,它相对而言更加的简洁也更具有概括性,我们的教师可以把概念作为基础然后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去对知识有一个很好的理解,这样,学生不仅会做题,而且对理论知识也精通,我们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一些。

3.只要求结论,不追求过程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让学生把概念的结论记住,也就是强迫学生去记忆一些结果而不去重视概念的得出过程,这种教学的形式导致了现在普遍出现的“高分低能”的现象,我们的学生对于一些结果了如指掌,推理的过程却完全不会。

这也是我们在进行概念教学时的一个误区,希望教师能够引起重视并及时进行纠正。

二、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应该采取的策略1.注重概念的印证过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教学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探究和思考的过程,概念的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学生对于概念的探究的过程。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初探作者:李秀芳来源:《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年第02期数学概念就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在小学数学中所涉及的概念比较多,如: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随着年级的升高会越来越多)。

这些概念是“双基”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起点,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的保证。

因此,学生应该正确、清晰、完整地掌握数学概念。

那么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与大家共勉。

一、概念的引入(1)从实际引入(也可以说是从直观引入)。

小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像进行的。

在概念的引入教学中,教师从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引出概念,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例如,《直线、射线和角》一课中,教师恰当地运用了“从实际引入”这种方法。

①线段、射线的引入。

课件出示4幅图——建凌大桥、三小教学楼、手电筒光、太阳光,教师引导学生在图片中找“线”,并用小手书空画出所看到的线,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的,让学生找到线段和射线在生活中的原型,初步感知线段和射线的特点,从而获得了鲜明、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

②有限长、无限长的引入。

通过书空画出在桥上或楼上看到的线——都是从一点到另一点之间的长度来感知线段的“有限长”,而书空手电筒光或太阳光时,一名学生用小手从起点开始画,慢慢地已经离开了座位还在继续走着画以至于引起了师生们的的阵阵笑声,教师问该生为什么,该生答因为这条线没有“头”,教师适时总结说:“如果说线段是有限长的,那么这位同学所画的线就是——(无限长)(生接答)”。

这是借助射线在生活中的原型感知“无限长”。

③直线的引入。

因为在生活中找不到直线的原型,所以教师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还有一种线,我们在生活中找不到,但是它在数学上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家看:教师操作从一点向两端无限延长,并一直这样继续下去——你发现了什么?它和我们刚刚找出的两种线的最大不同是什么?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④角的引入。

小学数学新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数学新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数学新教学模式初探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新课程新教材的推广实施,如何利用新教材上好一节课,将现代数学教育思想和理论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成为了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关心的一个问题.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对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和认识。

一、构建与时俱进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时代的需要数学教学改革离不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情感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数学教育改革起着指导和促进作用。

从数学教育自身的改革来看,问题解决、开放式教学等已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因此,构建与时俱进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当代人们的教学观念正由“知识与技能统一”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加强学生智能的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开发。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 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一是学会认识,学会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建构知识,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二是学会做事,既要学会实践,更要学会创造;三是学会合作,要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倡导合作化学习;四是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自身的发展,现代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更关注知识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创新意识及潜能的开发,注重学习方法、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全面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

二、构建把数学思想和数学情感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理论依据(1)布鲁姆指出:“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可以影响认知”。

数学学习作为学生以数学为内容的一种认知活动,自然与学生心态有密切关系,因为认知只能在某种情境中进行。

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信息的传输反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融汇的过程,教学系统是知识和情感两个子系统的交纵。

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2)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产生于主体与客体的作用过程之中,学生的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地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自主地建构过程。

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模式

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模式

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模式小学数学概念虽然是数学概念的一部分,但与纯粹的数学概念并不完全相同,它以建构一级概念为主,除了具有数学概念的特征外,还往往具有某些自然的、原生态的概念痕迹,常常以实例或以描述的方式予以呈现,如自然数、计数单位、加法、分数、圆等,所以我们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应重视其发生、发展过程。

现从数学概念学习过程的时序推进角度观查,结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提出一种线性渐进的模式:有效操作-建立表象-抽象定义-再现运用-概念体系。

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既是一个知识的再创造、概念的逐步理解过程,又是一个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感品质的过程。

一实施有效操作,感知概念还原数学操作的过程实际上也可看成是概念的还原过程,将概念还原到它的最初状态、本质状态,让学生亲历发现并彻底感知概念内涵和外延。

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促进学生自觉进行操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各种有效活动,达到内外合一,最终获得概念的内化。

例如,“角的大小”这一概念的教学,课前让学生准备不同边长的硬纸条做成的可以活动的角,组织教学,具体过程如下:通过操作初步感知角有大小:请大家展示一个直角,再展示一个比直角小的角,再展示一个比直角大的角。

通过操作感知角的大小本质特征:四人小组大家展示一个同样大小的角。

再分别展示一个角,要求边短的展示的角反而大,行吗?通过刚才操作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生: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生:角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进一步内化概念:根据角的定义你能解释为什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吗?生:角的两边是两条射线,可以无限延长的。

……数学操作在概念学习中不存在单独的外部操作或单独的内部操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杜绝各种脱离学生内部操作的虚假操作现象:学生表面上动口,动手,热热闹闹参与活动,实质上这些外部操作根本没有为新的内化作准备。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初探【摘要】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理论基础、实践方法、案例分析、反思展望和有效性评价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对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在文章提出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初探、背景、重要性、理论基础、实践方法、案例分析、反思与展望、有效性评价、启示、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初探的背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初探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对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视和深入探索。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数学教育也逐渐受到关注。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其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兴趣具有重要影响。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数学教育注重对数学概念的灌输和记忆,忽视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而随着对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认识不断深化,教师们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来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助于为教育实践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从而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1.2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初探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数理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夯实数学基础。

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逐步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导、练”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导、练”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导、练”教学模式初探作者:周秀丽来源:《新课程·上旬》2018年第08期摘要:在新课标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数学这门原本就十分重要的学科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人们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关注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加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创新的方式投入以及使用,伴随着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也更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逻辑性较强,有无创新的教学模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学、导、练”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但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而且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同时也能够使课堂教学的意义发挥到极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学、导、练”教学模式纵观我国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我们常常能够看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运用题海战术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教学效果,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甚至还会致使有些学生出现排斥数学以及厌学等消极现象,因此,教师就要意识到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应当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将“学、导、练”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并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引导以及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这篇文章就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导、练”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学、导、练”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一、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可以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也同样适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也要意识到这句话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这一课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观察家里的钟表,钟表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钟表,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钟表,学生也能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这样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初探

因此 , 课 堂教 学 中, 首先要 激发 学生的兴趣 , 诱导其积极 参与 到课 堂教 学 中, 尝试探 索 、 发现 问题 , 进 而形
成概念 , 然后 去运 用概 念解决数 学 问题 , 从 而 完成知识 的构建 。 关键词 : 小学数 学; 概念课 ; 教 学模 式
中图 分 类 号 : G6 2 3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9 — 0 1 0 X ( 2 0 1 4) 2 0 — 0 0 6 5 — 0 2
导学 生 初 步感 知 问题 , 引起 认 知 冲突 。
( 二) 尝试探 索 阶段
总结 、 沟通 知 识 的 联 系 , 安 排 他 们 独 立 性 完 成 练 习; 再 让学 生 各 自汇 报解 题 情 况 , 质 疑 问难 , 促 使
他们的知识融会贯通 , 体验成功的乐趣 。 ( 4 ) 自主
( 二) 模 式基 本 结构

i 区 竺 : 苎 兰 I

五、 模 式 实施 策 略
( 一) 诱 导激趣 阶段
和重难点 , 组织学生进行反馈练习 : ( 1 ) 让学生运
用 所 学 知 识 ,灵 活 选 择 解 题 方 法 。 如 :一 题 多 解 一 一 题 简解 一 题 优 解 , 培 养 学 生 思 维 的独
分发挥学生合作参与 的主体作用 。
二、 模 式 主体 , 使 学 生 具 有 主 动
、 \ 、
( 激励性 ) 教 师 — —.学生 — —. 教材 ( 灵活性 )
合作参 与的意识 , 积极探索 的态度 , 牢 固掌握扎
实 的基 础 知识 ; 让课 堂教 学 成 为 “ 教 与学 ” 的 多 向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
※第一步:联系实际,引入概念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图形、图表或原有旧知或学过的相关联概念引入新概念。

※第二步:感知实例,建立表象
①教师为学生提供典型、熟悉的实物、教具、模型等大量感性材料作为形成概念的物质基础。

②观察、动手操作、演示、比较建立概念表象
※第三步:提取表象,抽象概念
①在建立表象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②抽象概括,找出全体材料的共同点。

(注:概念抽象提取前,要以足量的感性材料为基础,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表象。

抽象不可过早,过早容易使学生死记硬背。


※第四步:结合应用,深化理解
通过实例分析、巩固、应用概念。

①应用新概念的练习
②关键问题重点练习
③对比练习,通过比较进行概念类比,理清新旧概念的区别。

※第五步:扩展延伸,发展概念
利用概念的变式与反例,让学生在对比与分析的过程中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第六步:总结。

小学数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数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教学实践JIAOXUE SHIJIAN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改变课堂组织方式,达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等目的。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课堂一半的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余下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进行交互式学习。

对分课堂从制度上保证了学生主体性,教师自然就摆脱了“演员”的角色,转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本文将结合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具体阐述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对分教学。

一、预学环节教师通常会在预学环节分享一段微课视频,或布置一份预学单,又或是查阅数学名人故事等,为学生搭建预学支架。

预学环节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新知识,而是通过预学唤醒学生的旧知识、既有生活经验和对未知领域的好奇等积极因素,为学生主动投入课堂作铺垫。

因此,加入预学环节,并不增加学生过多的学习负担,反而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未知领域的陌生感和排斥情绪,为课堂中开展对分教学作好更充分的准备。

在上《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前,教师给学生分享一段微课视频,内容大致如下: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你会选择走哪一条路?为什么?微课视频直接唤起了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两点间线段最短,同时,也把课本上的知识点与生活经验联结起来,让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在课堂上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预学并不是为了提前学,而是根据学情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课堂上各环节的开展作充分准备。

预学环节的内容安排应严格控制在5分钟以内,避免增加学生负担,产生厌恶情绪。

二、讲授环节精讲留白是讲授环节的关键要领。

教师首先要在课前精心备课,讲授时要提高精准度,控制在20分钟以内突破重难点。

在讲授环节中,教师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保证让每个学生都听明白,教师需要做的是,给学生建立一个学习内容的结构框架,给学生的自主学习预留一定的空间。

但小学生天性活泼,要他们安安静静地专注聆听20分钟并不容易实现,为了保持学生的专注度,需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如小组竞争、评分奖励、表扬反馈等等,保证学生在听讲环节,能初步了解知识概要,建立基本的学习内容结构框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掌握更多,为下一步的内化吸收环节积累素材。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将教学、学习、评价三者有机地联合在一起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它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作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是很强的,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过于单一和枯燥,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体化教学模式中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从中学习到团队合作和共享资源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三、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实践方法1.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数学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面积和周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花园,并计算花园的面积和周长,从而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2. 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的情境中进行教学。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时间问题时,可以设计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况下学习时间的概念。

四、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挑战与对策1.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不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初探作者:沈清来源:《新时代教师》2013年第08期【摘要】如何诠释,让数学概念教学散发出新课程新理念的气息?如何引导,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每一条概念?如何探究,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如何调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我在平日的教学中不断地思考、探索着有效的概念教学模式。

下面我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一课,谈谈自己是怎样用“引入→理解→形成→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尝试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概念教学,教学模式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

学生只有建立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才能理解并掌握数学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计算公式等知识,进而形成初步的思维能力、空间观念,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它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基石。

那么如何诠释,让概念教学散发出新课程新理念的气息?如何引导,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每一条概念?如何探究,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如何调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我在平日的教学中不断地思考、不断探索着有效的概念教学模式。

在一次次的概念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尽管数学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定律、量与计量、图形定义、方程意义等各种各样的概念,而且它们的形成又有各自的特点,但不管以何种方式获得概念,一般都可以遵循“引入→理解→形成→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

下面我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一课,谈谈自己是怎样运用“引入→理解→形成→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尝试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1.情境引入,在具体问题中初步感知概念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定的表象。

引入新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从具体情境、具体事物中引入,可以从已有旧知、经验展开,也可以在分类比较、观察操作中发现……如《乘法分配律》教学片断:师出示学生植树主题图。

(创设问题情景)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师:你们能算算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这次的植树活动吗?学生尝试列式,师巡视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来汇报?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1:我用(4+2)×25=6×25=150(人)。

“4+2”先求出每小组有多少人?再乘每组的25人,求出了一共有多少人?师:嗯,还有谁想说?生2:老师,我有不同解法!我用4×25+2×25=100+50=150(人)。

先求出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几人?再求出抬水、浇树的一共有几人?最后把它们相加。

师:有道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生3:我发现两种解法,列式不同,但计算结果完全相同。

生4:答案当然一样,因为都在求一共有多少人!怎么会不同呢?生5:我发现(4+2)×25=4×25+2×25。

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入概念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列式计算中开始新知的探索。

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计算不再索然无味,而且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不难发现(4+2)×25=4×25+2×25,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具体形式,为接下去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在概念引入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建立起清晰的表象,为接下来的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形成概念、提炼概念、理解概念打好基础。

2.合作探究,在观察、比较中理解概念理解概念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采取一切措施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尤其是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

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片断:师:同学们的表现果然不错!如果每组同学上午植树12棵,下午植树8棵,这样25个小组的同学这一天一共植树多少棵?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师巡视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分享自己的结果?生1:我用(12+8)×25=20×25=500(棵)。

我先求出每组同学一天共栽几棵树,再求出25组的同学一共栽几棵树。

(师板书解法一)生2:我有不同解法!我用12×25+8×25=300+200=500(棵)。

我先求出上午25组同学一共植树多少棵,再求出下午25组同学一共植树多少棵,最后把它们相加,也得到了500棵。

(师板书解法二)师:观察两种解法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12+8)×25=12×25+8×25,它们都等于500棵。

生2:我觉得这个式子和刚才那个式子“(4+2)×25=4×25+2×25”,很相似。

师:噢,仔细观察这两个式子,看看它们的左边和右边,相似在哪里?……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也留给学生充分寻根究底的时间和空间。

师:是不是只要符合这种形式的算式,它们左右两边都会相等?学生展开辩论。

师:有的同学认为会相等,有的同学认为不一定,那怎么办?生3:再举些例子来算一算,看看左边的结果会不会等于右边。

师:很好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数学上我们称为举例验证。

一起来试一试吧。

大家依着这个样子写两个算式,再分别算算,看看左右两边的结果是否相等。

开始!学生尝试验证。

师:谁来说说他举的例子和验算结果?生1:我举的例子是(10+20)×9与10×9+20×9,通过计算我发现,左边等于270,右边也等于270,所以(10+20)×9=10×9+20×9。

生2:我的例子是(8+23)×4与8×4+23×4,计算后得出,左边等于124,右边也等于124。

生3:我算的是(25+3)×10与25×10+3×10,左右两边都等于280。

师:其他同学呢?有没有计算后左右两边不相等的?大伙儿都摇摇头。

师:如果不计算,你们能迅速作出判断吗?想一想,先与你的同桌说一说。

同学们在短暂的思考后,开始讨论起来。

接着,师指名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我以××同学的算式(10+20)×9=10×9+20×9为例来说,右边算式中的10×9就是10个9,20×9就是20个9,合起来刚好是30个9;左边的算式正好也是30个9,所以左右两边是相等的。

师:非常精彩!从乘法的意义着手,说明了问题。

谁还能像他这样说说?……多请几位同学也这样说说。

生2:这个式子也可以这样解释,有9包糖果,每包里有10块巧克力糖和20块牛奶糖,要求一共有几颗糖,可以先求出每包里共有几块糖再乘9包,也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几块巧克力糖再加上一共有几块牛奶糖,它们指的都是同样的这些糖果,所以结果相等。

师:嗯,落到具体的情境中来解释,你们同意吗?……同学们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通过计算、观察、比较、思考,发现了规律,由此猜想这个规律适用于任何整数。

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放手让学生尝试验证,学生果然不负所望,举出了很多例子,用列式计算进行验证,用乘法意义进行解释,用具体情境进行判断,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猜想→验证”这一数学探究方法,同时在获得大量感性实例中,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全过程,逐步理解了乘法分配律。

3.抽象概括,从具体数字中提炼概念在具体的实例中学生们理解了概念,再通过思考、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活动,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提炼出抽象的概念,实现了从具体实例到抽象概念的蜕变。

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片断:师:同学们太棒了!找到了三种验证方法,通过刚才的探究,你们有没有更进一步的发现?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再集体汇报。

学生在汇报中互相补充,互相帮助,最终归纳出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个乘法分配律。

提炼概念的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在大量的感性认识后,学生再尝试进行,通过自己概括、小结,相互交流、补充,来完善表述,最终形成概念或定理。

4.解决问题,在灵活运用中巩固概念认识概念后,让学生试着运用概念进行判断、解题,在实际应用中巩固概念,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接着熟练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乘法分配律》这节课的练习设计:第一题,你会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吗?试试看吧!⑴(42+35)×2=42×□+35×□⑵27×12+43×12=(27+□)×□⑶15×26+15×14=□○(□○□)第二题,我是判断的小能手。

在下面正确的算式后画“√”,错误的画“×”。

⑴56×(19+28)=56×19+28()⑵32×(7×3)=32×7+32×3()⑶64×64+36×64=(64+36)×64()第三题,高手出招: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⑴15×68+85×68⑵99×76+76第四题,拓展应用,发散思维。

⑴a×(b+c+d)=⑵a×(b+c+d+e)=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基本练习到灵活、综合应用再到拓展运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技能,巩固了概念,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能力,为后续学习和发展铺好路基。

综上所述,数学的概念教学要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理解概念、形成概念,然后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在运用中不断加深理解,巩固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