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实用版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本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0725f02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05.png)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加强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保障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中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
二、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价1.医疗机构应对各类职业危害进行辨识与评价,确定护士所处环境中的各类职业危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危害、物理危害、生物危害等。
2.医疗机构应根据职业危害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减少和控制职业危害对护士健康的影响。
三、职业防护设施与装备1.医疗机构应配备必要的职业防护设施与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防护服、口罩、防护眼镜、手套、防护鞋等。
2.医疗机构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职业防护设施与装备,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有效性。
四、职业防护培训和教育1.医疗机构应对护士进行职业防护培训和教育,包括但不限于职业危害知识、安全操作规程、急救知识等。
2.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职业防护培训和教育制度,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和技能。
五、职业健康监护1.医疗机构应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定期对护士进行健康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早期症状。
2.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职业病报告和监测制度,及时报告并控制职业病发生和传播。
六、事故应急管理1.医疗机构应建立事故应急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明确事故责任和处置要求。
2.医疗机构应组织定期演练和培训,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的能力。
七、职业危害监测和评估1.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护士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职业危害问题及时改善和处理。
2.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护士工作过程中的各类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保障护士的职业安全。
八、违规处罚和整改措施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违规处罚制度,对护士违反职业安全防护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2.医疗机构应及时整改和改进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工作,并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九、附则1.医疗机构应制定并严格执行本制度,提高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水平,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范文(3篇)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3f8fd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1.png)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范文一、标准预防的概念:1.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包括:1.接触隔离: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的疾病。
如痢疾、甲肝、轮状病毒感染、副流感病毒、婴儿的肠道病毒感染等。
2.空气隔离:预防因空气(微粒或漂浮的尘埃)而传播的疾病。
如水痘、麻疹、肺结核等。
3.微粒隔离(飞沫隔离):预防经气溶胶微粒而传播的疾病。
微粒可通过咳嗽、打喷嚏、近距离讲话、某些医疗操作如支气管镜检查、吸引、使用通气设备等。
因其颗粒直径大,传播距离近,所以不需通风,许多细菌性疾病可通过微粒传播,如B型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链球菌、腺病毒感染;流感、百日咳、小儿腥红热等。
三、具体措施包括: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3.一旦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6.对病人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四、职业暴露后处置方案(一)现场处理:职业暴露一旦发生,应做好暴露部位紧急处理。
完整的或有破损的皮肤被病人的血液或血性体液溅到,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清水充分清洗;粘膜暴露用大量流动水冲洗;扎伤或割伤,应及时挤出污血,同时在流动水下清洗伤口后,涂上消毒药水如____%碘伏或____%酒精。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范文(三篇)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eddb1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b.png)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范文近年来,随着卫生安全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医疗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领域,其卫生安全防护需要建立起严格的制度,以确保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就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的相关要点进行阐述,以期提供一份范本供参考。
一、制度目的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降低工作环境对医务人员的健康危害,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中从事临床、护理、医技、后勤等各个岗位的医务人员。
三、主要内容1. 职业卫生安全教育和培训医务人员应接受职业卫生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职业病的预防知识、安全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等。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确保医务人员了解和掌握职业卫生安全知识。
2. 工作环境卫生保障医疗机构应对工作环境进行定期的卫生检查和评估,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同时,医务人员也应积极参与卫生保洁工作,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3. 个人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根据职业特点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并正确佩戴和使用。
医疗机构应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
4. 事故和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事故和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明确医务人员在遇到事故和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流程和应急措施。
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应急处理技巧。
5. 职业病防治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包括职业病的检测和诊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估、职业病防治方案的制定等。
医务人员应配合相关工作,定期接受职业病的体检和检测。
6. 职业卫生安全监督医疗机构应建立职业卫生安全监督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医务人员也有义务积极配合监督工作。
7. 管理和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的管理和评估制度,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指标。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分级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分级防护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161c64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e.png)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分级防护制度1.开展职业卫生防护知识的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相关防范措施、标准预防原则等,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2.严格执行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措施,认定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及被上述物质污染的物品均视为有传染性,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品,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1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衣、帽、必要时戴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隔离衣等)。
2.2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以及锐器等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3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的手被患者体液、血液污染时,应及时用流动水洗手后进行手消毒。
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2.4诊疗和护理操作中,有可能发生患者的血液、体液喷溅到医务人员面部及工作服时,要使用必要的防护用品:手套、隔离衣、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等。
2.5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时,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锐器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帽,禁止裸手接触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利器具。
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时,采用有效防护措施,以避免可能对人体的刺、割等伤害,使用后的锐利器械的处置与管理按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必须放入利器盒中。
2.6对所有患者使用过的可循环使用的器具严格消毒或灭菌,处理被污染的器械、器具时,需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3.各类人员均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当及时摘手套,严禁医务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4.实施分级防护的原则4.1基本防护适用对象:在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急)诊以外等常规诊疗环境中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
防护配备:医用职业服装、工作衣、工作裤、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4.2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急)诊的医、护、技人员等。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范本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2cabf1c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8.png)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维护医疗秩序和患者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
第三条医务人员应遵守本制度,并且接受健康检查和卫生培训。
第四条医务人员的卫生健康责任由医院和个人共同承担。
第五条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
第六条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由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落实。
第七条医务人员有权利向卫生管理部门报告违反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的行为。
第二章健康检查第八条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时限进行健康检查,包括身体检查、血液检查、传染病检查等。
第九条医务人员的健康检查结果应保存并向卫生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条健康检查应由卫生管理部门安排,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
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如果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应停止从事与患病有关的工作,并按照卫生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治疗和隔离。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在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传染病风险的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和防控。
第三章卫生培训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卫生培训,学习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
第十四条卫生培训内容包括职业卫生知识、疫情防控措施、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等。
第十五条卫生培训应由卫生管理部门组织和实施,医务人员应积极参与。
第十六条医务人员应按照卫生管理部门要求的时限完成卫生培训,并通过考试合格。
第十七条医务人员应将所学的卫生防护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并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
第四章防护装备与设施第十八条医务人员在接触患病或疑似患病者时,应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
第十九条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
第二十条医务人员应了解不同病种的防护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第二十一条医院应提供充足的防护装备和设施,保证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安全。
第二十二条防护装备和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功能正常。
第五章行为规范第二十三条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范文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30092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a.png)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范文一、概述医务人员是卫生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与大量的疾病患者接触,面临着较高的工作风险。
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二、工作环境的卫生安全1. 医疗设施的卫生安全:医疗院所应定期进行场所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
严格按照医废分类管理要求,做好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工作。
2. 病房的卫生安全:定期进行病房消毒,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要做好手卫生,佩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3. 患者隔离管理:对于传染性疾病患者,医务人员要按照相应的隔离标准进行管理,确保患者不会对他人造成传染风险。
医务人员要全程佩戴防护用品,并学会正确使用。
三、工作操作的安全防护1. 注射操作防护:医务人员在进行注射操作时,必须确保使用无菌注射器、针头等物品,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同时,医务人员也要保护自己的安全,避免针刺伤等意外。
2. 化学品接触防护:医务人员在接触化学药品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佩戴好防护用品,避免药品对身体的伤害。
3. 放射性物质防护:医务人员在接触放射性物质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定操作,避免受到放射性物质的辐射。
四、个人卫生健康管理1. 定期体检:医务人员要按照规定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身体异常情况,确保自己的身体健康。
2. 饮食健康:医务人员要合理搭配饮食,避免过度饮食或饮食不均衡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3. 睡眠充足:医务人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疲劳工作导致身体亚健康。
4. 心理健康:医务人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缓解压力,避免工作压力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五、事故应急预案1. 医疗事故的预防与警示:医务人员要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同时,要及时向上级医院报告和汇报各类医疗事故情况。
2. 应急预案的建立与培训: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各类事故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确保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6fbe75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13.png)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一、总则1. 为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预防职业暴露感染疾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维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业标准,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包括临床、医技、护理、药学、行政管理人员等。
3.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制定并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
二、职业暴露风险评估与控制4. 医疗机构应当对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暴露风险进行评估,包括传染病传播风险、化学物质接触风险、物理损伤风险等。
5.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医疗机构应当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措施、消毒灭菌、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等。
6.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职业暴露风险进行再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控制措施。
三、个人防护装备使用7.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高风险物质时,应当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或面罩等。
8. 医疗机构应当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指导正确使用。
9. 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如防护装备破损或污染,应当立即更换。
四、手卫生与感染控制10.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在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前后、处理患者用物前后等关键环节进行手卫生。
11. 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消毒剂,并定期对洗手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查。
12.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五、职业健康监测与保健13. 医疗机构应当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监测,包括血液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听力检查等。
14. 对职业暴露感染的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应当及时进行治疗和跟踪观察。
15. 医疗机构应当为医务人员提供定期的职业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六、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与培训16.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医务人员安全防范制度格式(20篇范文)
![医务人员安全防范制度格式(20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f8f639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4.png)
医务人员安全防范制度格式(20篇范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计划书、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job responsibilities, operating procedures, plans, blessing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医务人员安全防范制度格式(20篇范文)第1篇医务人员安全防范制度格式基层医疗单位是卫生公共场所,人流量较大,为做好医务人员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正常的医疗秩序,制定如下制度:一、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治安、安全宣传教育,增强防范意识,树立和养成防盗窃、防事故等行为规范。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本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091159a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3.png)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医疗相关工作。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四条医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加强自我防护,提高职业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二章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并定期检查、维护、更新。
第六条医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应当遵守以下职业安全防护措施:(一)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医疗活动,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注射等操作;(二)使用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止交叉感染;(三)定期进行体检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四)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五)其他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疗废弃物的管理,防止污染和意外伤害。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火灾、爆炸、泄漏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三章职业安全防护培训与教育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将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纳入医疗卫生专业教材,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职业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安全的重视程度。
第四章职业安全防护监管与考核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职业安全防护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职业安全防护工作。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职业安全防护考核制度,对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情况进行评价。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对违反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并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0fb46c4f90f76c661371a63.png)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一、职业防护原则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精选5篇)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6f521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2.png)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精选5篇)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疾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毒感染者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有细菌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第三条各科室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加强医务人员预防与控制感染的防护工作。
第二章预防第四条医务人员预防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源物质采取防护措施。
第五条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疾病感染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面罩;有可能发生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诊疗和护理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第六条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第七条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第三章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第八条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气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效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c420e4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1.png)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管理人员等。
第三条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
二、组织管理第四条成立医疗机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职业卫生安全防护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包括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宣传教育、培训、检查、监督、考核等。
第六条各科室设立职业卫生安全防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措施第七条医务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符合健康要求后方可上岗。
第八条医务人员应当掌握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包括传染病防治、生物安全、化学安全、放射防护等。
第九条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包括个人防护用品、防护服、防护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当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定期进行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可能含有病原体的物质。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保持工作场所通风良好,降低空气中污染物浓度。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在操作放射性设备时,应当严格遵守放射防护规定,防止辐射危害。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在接触化学药品时,应当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防止化学药品对人体的危害。
第十五条医务人员在接触生物制品时,应当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定,防止生物危害。
四、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培训第十六条医务人员应当定期参加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培训,提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
第十七条医务人员培训内容包括: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操作规程、防护用品的使用、事故应急处理等。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5篇)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77dcb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6.png)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一、职业防护原则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本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ca718b4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c.png)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本一、总则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危害防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等。
三、安全防护责任1. 医院负责人应当将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纳入医院管理范围,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权益。
2. 各科室负责人应当组织开展医务人员安全防护培训,并定期检查、评估和改进工作。
3.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本制度规定,保护自己的安全健康,积极参与安全防护工作。
四、职业危害辨识评价1. 医院应当委托专业机构对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特点等进行职业危害辨识评价,定期更新评估报告。
2. 根据评估结果,医院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制定安全作业规程。
五、工作环境安全1. 医院应当配备合格的安全设施和装备,确保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符合安全标准。
2. 医务人员应当定期检查安全设施和装备,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配合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3. 医务人员应当注意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卫生,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六、个人防护措施1. 医务人员应当佩戴符合规定的工作服、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操作,防止受伤感染。
2. 医务人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抵抗力。
3. 医务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七、紧急救援措施1. 医院应当建立紧急救援机制,确保医务人员在发生意外伤害时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2. 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3. 医务人员在发生伤害后,应当第一时间报警并求助,同时配合救援人员进行处理。
八、应急预案和演练1. 医院应当制定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2. 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反应速度。
3. 医务人员应当定期参加应急演练,熟悉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九、责任追究1.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导致医务人员伤害事故的责任人员,将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医护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医护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8caefe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5.png)
医护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doc 医护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1.前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他们的健康与安全,并提供了相应的防护建议和应急预案。
2.职业卫生安全防护要求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卫生法规和制度。
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职业卫生培训,了解相关职业病防护知识和技能。
医护人员应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口罩、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接触前后应进行手卫生,洗手或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医院应提供清洁和卫生的工作环境,保证医护人员的工作场所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医院应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检查和设备维护,确保无害化处理并消除污染风险。
3.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建议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及时识别和处理职业卫生问题。
加强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相关辅导和咨询服务。
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其质量和供应充足。
增加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在可能的情况下减少直接接触。
加强医护人员的卫生教育,提高其对感染病原体传播和预防的认识。
建立紧急响应和卫生事件管理机制,确保在危机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行动。
4.应急预案制定医护人员在突发事件或传染病暴发时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行动流程。
做好感染病例的隔离和治疗,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药物。
加大对患者和访客的监测力度,避免传播风险。
定期组织演练,提升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5.结论医护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维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所有相关人员应积极遵守相关要求和建议,并不断改进与完善职业卫生防护工作,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安全。
注意:以上内容仅作为参考,具体制度的制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进行细化完善。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e71cd2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d.png)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伤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配备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器材,提供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劳动保护条件和环境。
第四条医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正确使用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器材,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第五条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依法参加职业病防治和职业伤害保险。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依法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如实提供有关职业卫生安全的资料和信息。
二、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疗活动的特点和风险,制定具体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并向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宣传。
第九条医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应当遵守以下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一)按照医疗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进行医疗活动,防止交叉感染和职业病的发生;(二)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和器材,防止因操作不当造成的伤害;(三)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防止环境污染和职业病的发生;(四)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五)在接触传染病患者、放射性物质等特殊情况下,按照规定采取防护措施;(六)参加职业卫生培训,提高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为医务人员提供以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器材:(一)符合卫生要求的医疗设备和器材;(二)防护用品和防护器材,如防护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三)职业病诊断和治疗设施;(四)职业健康检查和体检设施;(五)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设施。
三、职业卫生安全管理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职业卫生安全管理机构或者指定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机构的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职业卫生安全管理机构或者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包括:(一)组织制定和实施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二)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三)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和体检;(四)组织职业病防治和职业伤害保险工作;(五)组织处理职业病和职业伤害事故;(六)组织职业卫生安全检查和评估。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模版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e64c7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2.png)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为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医疗单位的正常运行,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的要求,制定本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第二章职业健康监测与评估第一节体检与监测1. 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包括常规体检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2. 医务人员在接触危险或有害物质时,应配戴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守相关操作规程。
3. 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测与评估,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病情监测,及时发现职业健康问题。
第二节应急处理与报告1. 医务人员在接触职业危险事件后,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 医务人员应及时向主管机构报告职业危险事件的发生和处置情况,确保信息畅通和处理及时。
第三章劳动保护第一节劳动环境1. 医务人员的劳动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无明显的职业危害因素,保证安全和舒适。
2. 医务人员在有害环境下工作时,应进行适当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
第二节劳动时间和强度1. 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应按法律法规的要求安排,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避免劳累导致职业病。
2.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过度劳累。
第三节灾害事故防护1. 医务人员应了解灾害事故防护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 医务人员在灾害事故发生时,应按照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进行处置,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第四章职业病防治第一节职业病防护1. 医务人员应进行职业病防护教育和培训,了解职业病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2. 医务人员应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
第二节职业病保健1. 医务人员应加强个人卫生和健康保健,定期进行职业病筛查。
2. 医务人员应积极参加工作单位组织的职业病保健活动,提高职业病防治意识。
第五章工作责任第一节责任分工1. 医务人员应按照岗位职责进行工作,确保工作内容的规范和安全。
2. 医务人员应按照工作责任进行工作,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23e302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c.png)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1.感染预防控制科应对全院职工及新进人员进行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培训及相关技术指导。
科室应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符合标准、能应对各种暴露风险所需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包括一次性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隔离衣或防护服等。
2.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等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
(1)认定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既要防止经血及呼吸道传播性疾病,又要防止非经血及呼吸道传播性疾病。
(3)强调双向防护。
既要保护医务人员,也要保护患者。
3.标准预防措施(1)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清洁等工作时应戴清洁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卫生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身体时,应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如置入导管、经椎管穿刺等,应戴医用外科口罩等医用防护用品,并保证光线充足。
(4)使用后针头不应回套针帽,确需回帽应单手操作或使用器械辅助;不应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废弃的锐器应直接放人耐刺、防渗漏的专用锐器盒中;重复使用的锐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密闭运送和处理。
(5)接触破损皮肤及黏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6)应密封运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
(7)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等)的患者、探视者、医务人员等应采取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相关感染控制措施。
4.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选择和穿脱流程符合要求。
进入确诊或疑似空气传播疾病患者房间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呼吸器,根据暴露级别选戴帽子、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
脱卸防护用品时,确保医用防护口罩在安全区域最后脱卸。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389d96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c.png)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承担的职业卫生安全风险也不断增加。
为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建立并完善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势在必行。
二、培训和宣传为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卫生安全的认识和意识,首先需要通过培训和宣传的方式向医务人员传达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开展培训班、制作宣传资料等途径,向医务人员普及职业卫生安全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三、设备和器材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各种医疗设备和器材,因此,确保设备和器材的质量和安全性对于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至关重要。
应对医疗设备和器材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修,及时更新和更换老化和损坏的设备,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工作环境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职业卫生安全。
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医院和诊所的环境卫生条件。
包括加强空气净化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加强噪音和振动的防治措施,降低对医务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加强对化学物品的管理和使用,防止对医务人员造成伤害;加强对放射线和电离辐射的安全管理,防止对医务人员的辐射伤害等。
五、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进行各种操作和接触患者,因此,个人防护是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的重要手段。
医务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护目镜、手套、防护服等,防止病原体和有害物质对身体的损害。
同时,医务人员应合理使用这些防护装备,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确保其防护功能的有效性。
六、事故应急处理即使在完善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下,事故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处理机制至关重要。
应制定并完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医务人员在事故发生时的分工和职责,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应对措施,减少事故对医务人员的伤害。
七、监督和评估为保证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F-ED-J2984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职业防护原则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
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
工作鞋。
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
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
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
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
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
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
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
门诊小手术等有创操作前,应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下做“感染筛查”,如病人不同意做,应在“告知单上”签字,科室留存备查。
6、检验科接收到患者的血液标本后,应于24小时内报告“感染筛查”结果。
对于HIV 抗体初筛实验阳性的标本,检验科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病人所在科室负责人,医院感染管理科指导科室做好防护工作,同时相关人员要保护患者隐私。
三、发生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
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发生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后,医务科及时组织院内相关学科专家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确定是否预防性用药,如需用药,制定具体的预防性用药方案。
5、发生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后处理和随访。
四、报告、体检和随访
1、职业暴露发生后,当事人在应急处理后,应尽快报告科室负责人(科主任或护士长);
2、职业暴露当事人填写《盘锦市第二人
民医院职业暴露事件登记表》,由科室负责人签字后送交医院感染管理科。
3、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流程》,医务处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当事人立即进行职业暴露评估并确定体检项目和相关治疗,体验科协助实施体检,预防保健科负责对发生职业暴露后的预防用药品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药品保障及随访。
五、使用化学消毒剂的防护:保证良好的通风环境,使用化学消毒剂时戴手套、口罩,必要时穿防护衣,口罩和手套要定时更换,尽量选择对空气污染小的化学消毒剂,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容器加盖,对化学消毒剂原液要正确贮存。
六、化学治疗的防护:配药室经常自然通风,必要时安装排气扇。
在配制化疗药及为病人进行化疗药物的穿刺注射时,应戴口罩、帽子及双层手套,配制化疗药后的垃圾按药物性医疗废物处理,盛垃圾的容器要加盖。
操作中不慎将药液溅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使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如果药液溢出到桌面,医用纱布吸附药液,再用清水冲洗被污染桌面。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减少各种危险行为。
2、强化职业安全意识,建议医务人员接种乙肝疫苗。
3、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防护技术和用品。
,
4、避免有可能造成医务人员伤害的操作,正确处理意外刺伤事件:
5、正确处理病人使用后的设备、污染物品以及医疗废物。
6、当出现职业暴露伤害时,应遵循暴露后的处理原则,按规定进行报告、登记、评估、预防性治疗和定期随访。
7、发生锐器伤后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锐器伤后伤口紧急处理:
(1)捏住伤口近心端,以阻断静脉回流
(2)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向伤口部位方向持续推挤,挤出伤口部位的污血,注意不要一挤一松,避免将污血倒吸入血循环
(3)碘伏或酒精或碘酒消毒伤口
其他处理
病人HIV(+)
(1)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服用双汰芝,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2)医务人员抽血检查Anti-HIV,并于暴露后4周、12周、6月定期追踪检查Anti-HIV 病人HbsAg(+)
(1)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 (+):不需要注射疫苗或HBIG
(2)医务人员HbsAg(-)Anti-HBs(-)未注射疫苗:24小时内注射HBIG并一周后接受HBV疫苗注射
(3)医务人员HbsAg(-)Anti-HBs(-)已完成疫苗注射未产生抗体:24小时内注射HBIG
并补一剂疫苗
(4)医务人员HbsAg(-)Anti-HBs(-)正接受疫苗注射未产生抗体:24小时内注射HBIG 并继续完成疫苗注射
(5)暴露后六个月、一年,追踪HbsAg、Anti-HBs
病人Anti-HCV(+)
(1)医务人员Anti-HCV(+):继续追踪肝功能
(2)医务人员Anti-HCV(-):注射干扰素3天,暴露后3个月、6个月、7个月、1年定期追踪肝功、Anti-HCV
病人TP(+):医务人员预防注射长效青霉素,暴露后三个月追踪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