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及反思

合集下载

2021年春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表格式教案

2021年春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表格式教案

2021年春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表格式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课题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科学概念(1)不同植物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2)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

(3)蚕豆种子的胚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组成。

研究(4)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目标2、过程与方法(1)收集种子,综合运用感官比较种子特征。

(2)通过猜测、绘图、解剖等途径,观察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初步了解其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究种子奥秘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重点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特点难点解剖种子过程并对内部结构进行比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入新课1、猜谜语:屋子红帐子中间坐着个白胖子(打一果实)2、“麻屋子”指花生的果皮,“红帐子”“白胖子”指的是花生种子的哪一局部呢?让我们一同探索种子的奥妙吧。

讲授新课一、聚焦绿色着花植物,全球共有20多万种,占植物界总数的一半以上。

它们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种子有什么特征呢?二、探索(一)观察种子外形特征1、提出问题我们收集到哪些植物种子?种子的外部有怎么的特征?2、观察提示眼看:形状、色彩、大小手摸:软硬、光滑程度鼻闻:气味回答以小组为单元提出课堂探讨任务收集种子,综合运用感官比较种子特征。

教师活动回答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猜谜语:花生创设问题情境,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4窥察各类种子注意:有的种子有毒,在不了解情况下不要去品尝。

3、种子观察记录比较不同点比较共同点画出想象中种经由过程猜测、绘图、解剖等途径,观部结构,初步了收拾整顿窥察记录4、这里有几栽种物种子,你认识它们吗?(展示图片)明确:稻谷、绿豆、黑芝麻。

5、你能说说它们的不同点吗?明确:(1)颜色不同蚕豆和绿豆:绿色花生和赤豆:偏红色黄豆和稻谷:黄色黑芝麻:黑色白扁豆:白色(2)大小不同黑芝麻比较小,蚕豆比较大。

种子的根教案范文

种子的根教案范文

种子的根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3)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2.技能目标:(1)能够观察并描述种子的结构和外观特征;(2)能够实验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3)能够通过实例掌握种子的传播方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种子的发芽过程。

2.教学难点:(1)种子发芽过程的实验观察;(2)种子的传播方式的实例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一颗橙子,问学生:“你们知道橙子从哪里来?”引导学生思考并做出回答。

然后提问:“橙子长在树上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学生思考并给予提示,引出种子这个概念。

2.新课呈现(20分钟)(1)学生观察种子外观结构,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老师辅助学生探究种子的结构。

(2)学生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实验观察种子经过浸泡、发芽等过程。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的功能。

(3)结合图表展示种子的传播方式:风传、动物传、人工传播等。

3.操练与拓展(20分钟)(1)分小组制作种子的模型,描述种子结构及其功能;(2)分组讨论种子的传播方式,结合实例说明。

4.归纳总结(10分钟)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与其它植物结构有何不同?(2)种子的发芽过程有哪几个阶段?请描述每个阶段的情况。

(3)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哪些?请例举一些实例。

5.实践应用(2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种子观察实验,让学生记录不同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信息,并推测其发芽方式;(2)让学生找到周围环境中的种子,观察并记录其传播方式。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带一颗种子回家,通过观察和摄影记录种子的发芽过程,写出实验报告。

四、板书设计种子的根1.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种皮-胚珠-胚乳-胚芽-发芽-生根-生长2.种子的传播方式-风传-动物传-人工传五、教学资源准备橙子、种子、显微镜、实验材料、图表、示范种子模型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和描述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实验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等,检查学生对种子的了解程度;通过分组讨论和摄影记录,检查学生对种子的传播方式的掌握;通过学生回家观察和实验报告,评价其对种子知识的运用与理解。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习题【科学四年级下册教科版】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习题【科学四年级下册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习题(附答案)1.3《种子长出了根》课题种子长出了根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4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1)种子萌发时,根先长出来。

(2)植物的根朝着有水的地方向下生长。

(3)根有吸收水分、无机盐,固定植株的作用。

(4)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不同。

2、过程与方法(1)整理观察记录,描述种子萌发过程。

(2)通过猜想、实验等途径,探索根的作用。

(3)收集图片资料,了解根的不同形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严谨科学实验态度。

(2)感受自然的神奇美丽。

重点1、观察并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

2、实验探索植物根的作用。

难点了解根的不同形态:直根、须根、变态根、不定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种在种植杯中的种子和种在花盆中的风仙花种子,在水分充足、温度适宜、氧气足够的情况下,胚已经开始生长发芽。

种子的发芽过程是怎样的?思考聚焦问题,明确探究任务讲授新课一、探索1:种子萌发1、观察种植杯中的种子,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提示:展示拍照记录或画图记录。

2、我的观察记录(1)拍照展示(2)画图展示整理观察记录描述种子萌发过程整理观察记录,描述种子萌发过程。

3、观察发现种子萌发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逐步形成幼苗。

幼苗就是种子的胚生长成的具有根、茎、叶的小植物。

4、问题研讨1为什么种下的种子有些没有萌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明确:①没有足够的水分②种子已死了③温度太低④种子正在体眠二、探索2:根的作用1、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长出的是什么?明确:植物的根。

2、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1)引导学生猜测。

(2)实验探究A、实验材料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植物油、水B、实验步骤(1)将带根的新鲜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3)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三年级科学下册 1.3《我们先看到了根》教案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 1.3《我们先看到了根》教案 教科版

3.我们先看到了根【教材分析】本课共两页,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提出本课的研究任务:植物根的生长变化和作用。

问题提出后接下来安排了量大主题的研究活动一、植物根的生长。

这是一个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是前一课中学生观察的种子内容。

因此前一节课的活动教师必须要组织好,并且教师自己也要跟学生一起做实验。

二、研究根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给学生思考植物根作用的路径。

教师在组织学生研究根吸水的实验中要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很好的结合教材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有效探究。

【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老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熟悉的植物的变化过程进行教学,从根的生长,根的作用两方面,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观察、记录、预测、整理分析数据、相互交流学习活动中,体会观察和研究方法,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认识植物的“模型”,为学生认识和研究其他植物奠定基础。

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2.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和方法:1.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作出有依据的预测,并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并能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本课主要是采用讲授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谈话: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生思考后回答。

13种子长出了根(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13种子长出了根(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1.3种子长出了根【教材分析】《种子长出了根》是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的第3课。

本课先让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关于植物根的已有认知推测根的作用,之后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检验自己的推测,这是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比如生活在戈壁滩等干旱环境中的植物根系发达,而生活在水中的植物根常常短而细小。

认识这一现象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已经对植物的生长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看到过植物根的生长情况,认为植物是先长茎和叶,然后才长根,或者认为根、茎、叶同时生长。

所以当发现种子萌发先向下长出根,再向上长茎和叶的时候,可能会与大部分学生的初始想法产生冲突。

为什么先长根,根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等问题的提出自然契合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能激发学生探究根的作用的兴趣。

【素养目标】(科学观念)了解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根总是向下生长。

根能够吸收水分、矿物质以及固定植物,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

(科学思维)能根据种子萌发先长出根的事实推测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探究实践)能够有依据地对植物根的作用做出假设。

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根吸收水分的实验现象。

(态度责任)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调整自己的观点。

乐于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根据种子萌发先长出根的事实推测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收水分。

【教具准备】实验准备: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凤仙花种子、试管、水、食用油、一株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师准备:播种活动视频、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聚焦引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知道植物的根是什么样子的吗?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我们种在种植杯中的种子和种在花盆中的凤仙花种子大部分都已经发芽了!它们发芽的过程是怎样的?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种子长出了根。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长出了根》这一课是四年级科学下册中的一课,主要介绍了种子在生长过程中根的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种子的结构,掌握种子生长的基本过程,特别是根的生长情况。

教材以实验和观察为主,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种子结构的认知较为模糊,对根的生长过程的理解也相对片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点的巩固,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掌握种子生长的基本过程,特别是根的生长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生长的基本过程。

2.难点:根的生长过程及其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种子生长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种子的样品,如菜籽、豆芽等。

2.准备透明的容器,用于观察种子生长。

3.准备实验工具,如放大镜、尺子等。

4.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种子样品,引导学生关注种子的结构,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生长的吗?根在生长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呈现(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种子生长的过程,并结合实物讲解种子的结构,让学生初步了解种子生长的基本过程。

操练(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观察容器中的种子生长过程,并用放大镜观察种子根的生长情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3《种子长出了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种子长出了根》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了解种子的结构以及根的生长过程。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是,对于种子的结构和根的生长过程,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从而达到理解种子结构和根的生长过程的目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种子的结构,知道根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种子的生长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根的生长过程。

2.教学难点:根的生长过程,学生理解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谜语,引发学生对种子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观察种子:学生观察带来的各种种子,了解种子的外部特征。

3.讲解种子:教师讲解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乳、胚等。

4.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在水分、温度等条件下的生长过程。

5.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种子的生长过程,以及根的功能。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7.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种子长出了根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胚根的生长过程:1.种子吸收水分,种皮胀破。

2.胚根生长,突破种皮,形成根。

3.根向下生长,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进行。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种子长出了根》知识梳理+同步练习(含答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种子长出了根》知识梳理+同步练习(含答案)

1.3. 种子长出了根知识梳理+同步练习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能描述种子发芽的过程,分析部分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

2.能通过实验探索根的作用。

3.能和同学们合作探究,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知识梳理1.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先长出根,再长出茎和叶,而且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 萌发出的根都是向下生长的,芽都是向上生长,而且根的生长速度是很快的。

2.凤仙花的种子在遇到水的浸泡后,种皮会变软,种子的呼吸和代谢作用就会增强,种子的体积变大,然后长出胚芽、胚根,接着逐渐长出根、茎、叶,形成幼苗。

3.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先长出来的是植物的根。

4.种子萌发的过程图5.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凤仙花的根实验材料:一棵带根的植物、盛有水的试管、植物油、塑料滴管、马克笔等。

实验方法:①将这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将植物的根浸泡在水中。

②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③观察几天后试管中的水位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同学们会发现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6.植物的根主要有两大作用,第一是吸收水分,第二是固定植株。

7.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8.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是植物的根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9.根除了能吸收水分,还有固定植物的作用,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作为证据呢?大树的根、玉米的根有固定植株的作用,在刮风下雨的时候,强大的根可以固定植株,使它们不至于倒下。

我们试着从土壤中连根拔出一棵植物是非常困难的,就算是想连根拽出像蒲公英那样的小草也不那么容易。

在种植过程中,会发现植物的根因为抓住卫生纸或是抓住土壤,在取出时都不那么容易了。

10.为什么种下的种子有些没有萌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因1:可能是因为太干燥,没有适宜的水分,也有可能是水分太多,也会有影响种子的萌发。

原因2:可能是温度不够,有的植物喜欢温暖,温度达不到,种子不会萌发,而有些植物喜欢寒冷,太过温暖的地方,也不适合植物种子的萌发。

“种子发芽”实验教学实践与反思

“种子发芽”实验教学实践与反思

“种子发芽”实验教学实践与反思【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种子发芽实验教学实践与反思展开,分别从背景介绍、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引入话题,详细探讨了种子发芽实验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效果评价、优缺点分析、教学应用探讨和教学反思等方面。

通过实验教学的实践,分析了种子发芽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了其优缺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教学应用和教学反思。

最后结论部分总结了种子发芽实验教学的意义,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了实验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讨论,旨在提升种子发芽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进,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种子发芽、实验、教学、实践、反思、教育、教学效果、优缺点、教学应用、教学反思、意义、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种子发芽实验是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常见且重要的实验之一,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种子发芽实验是通过观察种子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发芽的过程,并探究种子萌发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而深化学生对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种子发芽实验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的欲望。

对种子发芽实验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对于提高生物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种子发芽实验是生物学和农学中常见的实验内容,通过观察种子在适宜条件下的发芽过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种子发芽实验的研究意义在于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促进学生对植物生长环境的认识与理解。

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种子在接受水分和适宜温度后萌发的生长过程,探索植物生长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实践能力。

种子发芽实验也有助于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学科间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种子长出了根》导学案

《种子长出了根》导学案

《种子长出了根》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学习《种子长出了根》,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及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1. 观察与思考让学生观察一颗植物的生长过程,从种子到长出根来,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什么条件有助于植物的生长?为什么种子需要发芽长根?2. 问题引导提出问题:在《种子长出了根》这个故事中,小朋友有没有发现哪些感人的故事情节?为什么主人公要种下种子呢?种子为什么一开始是不长根的?第二部分:课文学习1. 教师指导带领学生阅读《种子长出了根》,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主旨和重点,理解故事表达的意义。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问题:为什么主人公要种下种子?种子为什么最初不长根?根长出来的过程中又经历了什么?第三部分:课后延伸1. 实践活动让学生自行选择一种植物种子,种植并观察生长过程,记录每个阶段的变化,并写下对比分析。

2. 创作任务要求学生以《种子长出了根》为题目,写一篇小故事,通过描述植物生长的过程,展现出主题和情感。

第四部分:课堂总结1. 总结回顾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答问题: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为什么种子要经历发芽长根的过程?2. 展示成果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实践活动成果和创作作品,分享自己对《种子长出了根》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茁壮成长,像种子一样,绽放出精彩的人生。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种子生长的基本过程和种子的结构。

2. 掌握种子发芽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 理解种子生长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导学内容1.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种子的发芽过程。

3. 种子的生长条件和影响因素。

4. 种子生长的意义和价值。

三、导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展示一颗种子,并询问学生种子是如何长成植物的。

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1.3种子长出了根(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1.3种子长出了根(教学设计)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种子发芽和根的生长过程,我为他们推荐以下拓展阅读材料:
-《植物的生长》:介绍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根的生长、茎的延伸等。
-《种子的奥秘》:详细讲解种子的结构、功能和发芽过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种子。
-《探索植物的根》:介绍根的结构、功能和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根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搜索相关的科普文章和视频,深入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
同时,我建议学生们积极学素养。
重点题型整理
本节课的重点题型主要围绕种子的结构、种子发芽的条件、根的生长过程等知识点展开。以下是对这些重点题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1.判断题
题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这些材料与教材相符,能够全面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他们对植物生长的理解。请学生们利用课后时间阅读这些材料,并做好读书笔记。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们可以在课后进一步深入了解种子发芽和根的生长过程,通过以下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发芽和生长过程的变化。
-查找关于种子发芽和根的生长方面的科学实验,尝试在家中进行简单实验。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短片,介绍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讲解:运用PPT展示种子发芽的适宜条件和根的生长过程,结合讲解,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实验活动:安排一个种子发芽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4)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种子发芽和根的生长中的问题,如为什么种子要发芽?根是如何生长的?等等。
4.简答题
题型:请简述__________。

小学科学四下1-3《种子长出了根》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下1-3《种子长出了根》教学设计

1.3《种子长出了根》【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种子可以萌发成幼苗。

(2)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根总是向下生长。

(3)根能够吸收水分、矿物质以及固定植物,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

(4)生活在不同环境中植物根的外部形态具有的不同特点。

2.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基于观察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

(2)能够有依据地对植物根的作用做出假设。

(3)能用用画图的方法记录根吸收水分的实验现象。

(4)能以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为依据说明根的作用。

3.科学态度目标(1)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调整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环境影响植物生存,具有环境保意识。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大试管、带根的植物、水、油、红色水彩笔等。

教师准备:种植杯,种子萌发过程视频、不同形态根的图片等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探索实践活动P1片头(停8秒)P2照片(停6秒)P3温馨提示:思考问题和探究活动时,可以按下“暂停键”。

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拖动进度条,反复观看。

上课前我们还要进行以下准备哦,如果没有准备好,可以按下“暂停键”先准备好。

接下来开始上课吧。

一、谈话导入P4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种子长出了根》,上节课种的种子萌发了吗?P5 看,老师的种子有些发芽了。

是什么原因呢,先来考考同学们,第一颗能发芽吗?嗯,胚被虫子蛀吃了,不能发芽;这两颗呢?虽然有损坏,但胚还保存完好也能发芽。

所以为了保证种子的萌发,我们要选择完整的、颗粒饱满的种子。

还要保证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活动一:观察种子的生长方向P6 通过观察,同学们有没发现,种子萌发是先长出根,还是先长出茎和叶?对了,最先长出的是根,再长出茎和叶,而且根是向下生长的。

植物的根,神奇吧!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根。

P7这是黄豆,萌发先长出一条主根,逐渐长大又会长出许多侧根,科学家把像这样有明显主根的根系叫作直根系。

《1.3 种子长出了根》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四年级下册

《1.3 种子长出了根》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四年级下册

《种子长出了根》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种子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加深学生对植物生长的认识;2.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作业内容:1. 观察任务:学生需每天记录种子的生长情况,包括种子外观、土壤湿度、温度等信息,观察根的生长过程,拍照并记录;2. 实验报告:学生需根据观察记录,撰写一份实验报告,描述种子的生长过程,分析影响种子生长的因素,提出对未来植物生长的改进建议;3.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享实验心得,共同提高科学素养。

三、作业要求:1. 观察任务需每天进行,确保记录的连续性和准确性;2. 实验报告需真实、客观地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字数不少于XX字;3. 小组讨论需积极参与,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意识;4.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至教师指定的平台。

四、作业评价:1. 观察记录的连续性和准确性,评估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责任心;2. 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和小组讨论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表达能力;3. 作业提交时间,作为评价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任务的依据。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对学生在观察记录、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2. 学生根据教师反馈,对作业进行改进和提升,积极参与下一次的科学实验活动。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加深对科学实验的认识,提高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反馈,学生将更好地认识到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复习和巩固种子生长的基础知识,包括根的生长环境、生长条件等。

2. 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对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察,增强学生对生命成长和自然规律的认知。

二、作业内容1. 观察记录:学生需继续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包括环境条件、水分、光照等对种子生长的影响。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科学概念目标1.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2. 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3. 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在维持植物生存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1. 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2. 根据已有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

3. 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4.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科学态度目标1.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2.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点】能用实验的方法证实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植物油、马克笔;种子萌发的观察记录等。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2课时点亮小灯泡教案【教学目标】1.连接简单电路,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2.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2.知道小灯泡点亮的原因是电流流进灯丝。

【教学准备】小灯泡、1.5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1.打开手电筒的开关,小灯泡就亮了,它是怎样亮起来的?2.如果有导线和电池,你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吗?用示意图表达你的想法。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观察小灯泡。

找一找小灯泡的发光部位在哪里;想一想小灯泡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2)用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并记录有哪些连接能点亮小灯泡,哪些连接不能点亮小灯泡。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小灯泡发光的是什么部位?灯泡的结构是怎样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2)怎样将导线和电池连接,小灯泡才能发光?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长出了根》这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特别是种子如何长出根。

通过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土壤等条件。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种子的生长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种子如何从发芽到长出根的过程,他们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特别是种子如何长出根。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种子如何长出根的过程。

2.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种子的生长规律。

2.讲解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已经种下种子的花盆,让学生观察种子生长的情况。

2.准备一些种子,让学生亲自种植,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3.准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剪刀、盆栽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植物生长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已经种下种子的花盆,让学生观察种子生长的情况。

同时,教师讲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强调种子如何长出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每组分配一些种子和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种子如何发芽、长出根。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让学生口头表述种子生长过程。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阳光和土壤等条件。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3《种子长出了根》优秀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3《种子长出了根》优秀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3《种子长出了根》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长出了根》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种子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生活中,他们可能没有详细观察过种子生长的全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解释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道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2.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学会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2.难点: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种子生长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生长的过程,发现规律。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种子生长的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种子生长的观察结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菜豆、玉米等。

2.准备放大镜、土壤、水等实验材料。

3.制作PPT,展示种子生长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种子结构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生长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5分钟)教师呈现一颗正在生长的种子,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变化。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种子的根、茎、叶等部分的生长情况。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种植容器、土壤、水和种子。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亲自将种子种植在土壤中,并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讨论种子生长的过程。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运用已学的知识解释现象。

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种子生长需要什么条件?”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生长所需的光、水、土壤等条件。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种子生长的过程和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种子长出了根》教学设计
课题种子长出了根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4
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
(1)种子萌发时,根先长出来。

(2)植物的根朝着有水的地方向下生长。

(3)根有吸收水分、无机盐,固定植株的作用。

(4)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整理观察记录,描述种子萌发过程。

(2)通过猜想、实验等途径,探索根的作用。

(3)收集图片资料,了解根的不同形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严谨科学实验态度。

(2)感受自然的神奇美丽。

重点1、观察并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

2、实验探索植物根的作用。

难点了解根的不同形态:直根、须根、变态根、不定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种在种植杯中的种子和种在花盆中的风仙花种子,在水分充足、温度适宜、氧气足够的情况下,
胚已经开始生长发芽。

种子的发芽过程是怎样的?思考聚焦问题,明确
探究任务
讲授新课一、探索1:种子萌发
1、观察种植杯中的种子,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提示:
展示拍照记录或画图记录。

2、我的观察记录
(1)拍照展示
(2)画图展示整理观察记录
描述种子萌发
过程
整理观察记录,
描述种子萌发过
程。

3、观察发现
种子萌发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逐步形成幼苗。

幼苗就是种子的胚生长成的具有根、茎、叶的小植物。

4、问题研讨1
为什么种下的种子有些没有萌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明确:
①没有足够的水分
②种子已死了
③温度太低
④种子正在体眠
二、探索2:根的作用
1、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长出的是什么?
明确:
植物的根。

2、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1)引导学生猜测。

(2)实验探究
A、实验材料
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植物油、水B、实验步骤
(1)将带根的新鲜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3)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4)一天后,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5)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C、实验现象
经过一天的时间,植物的茎、叶依然保持良好的状态;水面降到标记下面,说明试管中的水减少了。

D、实验结论交流自己发现
研讨交流
回答
猜测
实验探究
通过猜想、实验
等途径,探索根
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