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专项六: 小学语文阅读题型归纳与解题技巧
小学的归纳与解析常见的阅读理解题型和解题技巧
![小学的归纳与解析常见的阅读理解题型和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5fd77c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c.png)
小学的归纳与解析常见的阅读理解题型和解题技巧阅读理解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关键。
小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常常遇到各种题型,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本文将介绍小学常见的阅读理解题型以及解题技巧。
一、归纳文章主旨题归纳文章主旨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中心思想或大意。
解题时可以从短文的标题、首句和尾句等关键信息入手,概括出文章的主题。
同时,可以关注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方面的线索,帮助判断文章的主题。
解题技巧:读题要仔细,关注问题中的关键词汇,了解题目要求。
在阅读短文时,要注重把握文章的中心信息,可以划下关键词或者用文字概述短文的主题。
二、识记细节题识记细节题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特定的信息或明确的事实细节。
解题时可以带着问题阅读短文,在脑海中构建问题与细节之间的联系。
解题技巧:注重细节信息的寻找,关注人物、地点、时间、事情发展的顺序等。
可以把问题和文章的细节信息进行配对,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三、推理判断题推理判断题要求学生通过对短文进行合理推断,做出正确的判断。
解题时需要仔细阅读短文,在文章中找到暗示和线索进行推理。
解题技巧:注意推理依据的查找,可以通过对作者意图和观点的理解,以及文章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推导。
同时,要避免添加自己的主观臆断,只根据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推理。
四、意义理解题意义理解题要求学生理解短文中的某个词语或短语的含义,并选择正确的解释。
解题时要仔细阅读短文,通过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
解题技巧:注意词语或短语在文章中的上下文关系,通过上下文的暗示和线索,推测出词语或短语的意义。
也可以通过对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等的替换来帮助理解词义。
五、连词填空题连词填空题要求学生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意连贯,填写合适的连词。
解题时可以根据前后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语境选择合适的连词。
解题技巧: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是并列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还是条件关系等。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方法和技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方法和技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4f9b7a6edb6f1aff001fe0.png)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方法和技巧+阅读理解题和答案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方法和技巧一、文体分析小学阅读理解常见文体:记叙文、说明文(一)记叙文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3.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常见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7)景物描写(8)场景描写(9)环境描写(10)细节描写(二)说明文1. 说明文的分类: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的说明文。
2. 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3.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作比较:把什么和什么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4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5打比方:将什么比作什么,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6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7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洁、更直观。
小学语文阅读题型和答题方法大总结(精选)
![小学语文阅读题型和答题方法大总结(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504b91f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7.png)
小学语文阅读题型和答题方法大总结(精选)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题型和答题方法大总结(精选)小学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运用能力。
高年级的阅读重点是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考察的内容包括:1、理解加点字、词,体会句子的含义2、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3、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4、对文章关键人物的评价以及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如何读懂文章要在阅读上有所突破,首先要培养习惯,读懂文章后再动笔。
“读懂文章”:即读完文章后,(1)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写人还是写事,写景还是写物?(2)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某种情感还是说明某个道理?(3)我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
(4)我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主人公的品质或心情。
(5)文章的题目是想表达什么?是主人公,还是主要内容,还是中心?题眼很重要,不能放过。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词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例如:瞻前顾后。
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题方法:应先答出本来意思,再答出在文中的意思。
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
2、直接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举例:《梅花魂》中祖父“轻轻地用刀片刮去,慢慢地抹”这几个词体现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你如何理解这几个词?)方法:解释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结合文章中心。
3、加点字、词换成另外的字、词,好不好?4、加点字、词删去,好不好?方法(3、4):表态,解释原字、词的意思,在句子中有何表达效果,换(删)有何效果,所以不能换(删)。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得很好,可不可以将它换成“吹”字?为什么?答:不可以。
(表明态度)“绿”在文中是作为动词,有“吹绿”“染绿”的意思,(解释字的意思),更能体现春风所带来的生机(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而“吹”只是表示春风的动作,如果换了就不能体现这种生机,所以不能换。
六年级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六年级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481be7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0.png)
六年级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 题目类型例如:请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解题技巧段意合并法:对于篇幅较长、段落较多的文章,可以先概括每段的段意,然后再把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
比如一篇文章第一段写了小明生病的情况,第二段写家人带他去医院,第三段写医生的诊断和治疗,那么概括起来就是小明生病后家人带他去医院,医生进行了诊断和治疗。
3. 题目解析在概括主要内容时,要注意简洁准确,不能遗漏重要信息。
比如有些同学在概括时只写了事件的部分情节,像只写了狼牙山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而遗漏了跳崖这个重要结果,这样就不能完整地概括文章内容。
二、理解词语含义1. 题目类型例如:文中“忐忑不安”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请联系上下文解释。
2. 解题技巧本义 + 文中义: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可以通过查字典等方式。
然后结合文章上下文来理解它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如“忐忑不安”本义是心神不定,形容内心非常不安。
如果在文中是描写一个学生在等待考试成绩时的心情,那么文中义就是这个学生因为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内心极度不安。
近义词替换法:有些词语可以用近义词来替换理解。
例如“寂静”,它的近义词是“安静”,在文中如果是描写夜晚的森林,那么可以理解为森林里非常安静,没有声响。
3. 题目解析在解释词语含义时,不能只写本义,一定要结合上下文。
比如只写“忐忑不安”是心神不定,而不联系文中人物的具体情况,就不能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
而且在使用近义词替换法时,要确保近义词在文中语境下也是合适的。
三、理解句子含义1. 题目类型例如:如何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生活也是这样”这句话的含义?2. 解题技巧抓关键词法:先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如上述句子中的“广场”“路”“生活”。
然后分析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广场”可以理解为目标或者目的地,“路”是达到目标的途径,“生活”表明这一哲理适用于生活实际。
整句话的含义就是在生活中,达到一个目标的途径不止一种。
阅读专项六:-小学语文阅读题型归纳与解题技巧
![阅读专项六:-小学语文阅读题型归纳与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cf2eccfa8956bec0975e39c.png)
阅读专项六:小学语文阅读题型归纳与解题技巧一.做阅读题的流程1. 看题目,试图确定文章体裁和中心思想。
2. 看文章篇幅,如果不是特别长的话,细读文章,确定文章体裁,粗糙把握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 看问题,判断问题属于第二部分中7类考点的哪一类,回想该类考点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4. 应用第三部分的解题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 阅读考点兵法上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在做阅读试题时,如果揣摩到出题者要考查你哪方面的知识,做起题来就顺利许多。
出题者要考查你的知识点称为考点。
小学阅读考点分为七大类:1.基础知识:包括拼音、词语、成语、标点符号。
2.分段分层:包括给文章分段落,给自然段分层次。
3.归纳概括:包括归纳段落大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以及其他指定要求的概括。
4.信息查索:指从文章中查找出指定的内容,比如画出中心句过渡句呼应句,找出文中或某段中找出反义词或近义词。
另外,通过关键信息将问题的答案在文章中定位(多见于说明文)也属于信息查索范围。
5.表达方法:包括句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对比、夸张等),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先抑后扬、寓情于景、以小见大等),叙事方式(顺叙、插叙、倒叙、补叙),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引用)6.语境分析:结合文章,理解某一句话的意思以及在文章中的作用;分析某个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以及作用。
7.主观题:写自己的感想,想象和主张。
三.阅读的基本方法1.怎样给文章分段?给文章分段一般有五种方法:按事情发展顺序分(起因、经过、结果),按时间的变化分(找时间词),按地点的转移分(找地点变化的词),按事物的类别分,按文章的结构分(总分总、分总、总分)。
2.怎样概括段落大意?先要读懂文章,然后按照这几种方法概括:层意归纳法(将段落中各层意思连成句子),摘句归纳法(找中心句、过渡句),提问归纳法(对内容提问)。
3.怎样给段落划分层次?按连贯关系分层,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按事情发展顺序,一种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和技巧归纳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和技巧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a2d0b42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9.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和技巧归纳总结小学语文阅读题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的理解能力的一种方式。
下面是对小学语文阅读题的一些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的总结:一、主旨题主旨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意思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解答主旨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通读全文,了解整个文章的大意;2.分析每段的主题句,找出每段的中心思想;3.根据每段的中心思想,归纳总结文章的中心意思。
二、细节题细节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细节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细节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仔细阅读题干和文章相关段落;2.对比题干和文章内容,找出答案所在的位置;3.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和文章中的细节信息进行匹配,选出正确答案。
三、推理题推理题是考查学生根据已有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解答推理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仔细阅读题干,了解题意和要求;2.分析已有的信息,注意题干中的提示词语;3.反复阅读相关段落,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选出正确答案。
四、对错题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对错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中事实陈述的准确理解和判断能力。
解答对错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仔细阅读题干和相关段落,了解事实内容;2.比较题干中的陈述和文章中的事实信息;3.根据事实信息判断题干中的陈述对错,选出正确答案。
五、解释题解释题是考查学生对生词或句子含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解释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仔细理解生词或句子的上下文含义;2.分析词语或句子的结构和词义;3.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词义理解,选出正确答案。
六、连词题连词题是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关系选择正确的连词的能力。
解答连词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仔细阅读相邻句子,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2.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合适的连词;3.注意选项中的连词含义和上下文关系的匹配度,选出正确答案。
小学语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7e7820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2.png)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总结小学的阅读技巧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阅读文章的技巧,一个解题技巧。
首先是阅读文章,当我们在考试中看到一篇文章,不要急于动笔做题,一定要先把文章读懂,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的阅读文章呢?我们可以参照下面的阅读黄金法则:1.通读文章2.读懂文章3.细读文章首先是通读文章,它的意思是大致浏览,但是大致浏览并不是一目十行的随便看下,它也是有技巧的,也就是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重视一篇文章的标题(中心)、开头段、结尾段、各段落的首句末句(中心句)。
第二个就是读懂文章,怎么样才能读懂文章呢?也就是说通读文章过后,要思考几个简单的问题:1.文章题目是想表达或者是想说明什么?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可能是点明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藤野先生》是不是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情节呢?《智取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如何用计夺取杨志押往东京的生辰纲)能够展现中心主旨的《父亲的爱》2.这篇文章是写人还是写事?写景还是写物?因为不同类型的文章它所要传达的意思是不同的。
写人的: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表达对人物的敬爱赞美之情等。
写事的:结合故事的主人公和作者的联系去分析,表达的情感可能事两个方面,主人公对作者的或者作者的对主人公的。
写景的:表达赞美赞颂和喜爱之情等。
写物的:借物抒情,赞美赞颂,托物言志等。
3.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某种感情还是说明某个道理?小学语文是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题型一:归纳段意我们小学阶段常考的文章是记叙文,记叙文在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会有两种情况:一个是让你概括某些段落的主要内容,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要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当然,有的时候这里的时间、地点没有明确给出,我们可以不进行概括。
那么另一个就是让你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这个时候我们回答的公式就变为了人+(时间、地点)+事+结果题型二: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公式:通过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说明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题型三:理解句子词语题型(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本义+文中义。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22个常考题型和答题技巧精选全文完整版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22个常考题型和答题技巧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c9a1d8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8.png)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例读文段: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白杨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
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
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
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
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
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五、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六、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 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不行!内心深处一个理智的声音在提醒我.一向以急中生 智的我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作弊.
“我可是被逼上梁山,着实在无奈!”经过一番自我安慰, 立即行动,于是,我翻语文书,拿起两张纸,飞速地照抄起来.一 节课、两节课……,同学们有些奇怪:“怎么许嘉诚
突然变得勤奋起来?”我不屑一顾地答到:“文章合为时而著, 学生合为考而勤.今天下午考语文,你说不勤怎么行?”同学 们暗笑:“原来如此.”
3.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 (事物)……的特点
小学语文阅读六大题型及解题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六大题型及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07c2f5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7.png)
小学语文阅读六大题型及解题方法阅读六大题型一、搜索题二、概括题三、含义题四、作用题五、赏析题六、感悟启发题题型一概括题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情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一、出题方式: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照样子,概括。
铲垃圾-----()-----()-----()3,读一二段,看母亲态度的变化。
()-----()-----()二、两种概括类型:写了什么内容(事件概括)表达了什么感情(情感概括)四、(事件概括)答题思路:谁人物做了什么经过结果怎么样结果场景场面:一些什么人+时间+地点+做什么?例题:《心是一颗会着花的树》《百家饭》1,首先确定答题区域:哪一段,2,保持一致五、(中心思想)答题思路:A.人物性格、品质a从原文中直接摘取b对人物评价性词语c抓人物描写语段,概括人物特性人物品质成语:助人为乐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热忱大方不辞劳苦生活简朴机智勇敢乐观向上舍己为人视死如归锲而不舍固执追求B.事件的意义抓文中关键句、中心句文章中心=主要内容+作者思想感情或立场道理)题型二含义题一、词语的含义拆分法(座无虚席)文中找(街头巷尾-到处可见)近义词(立刻-马上)否定词(模糊-不清楚)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出题方式:1,解释加点字寄义,结合文章。
2,理解加点字的含义,表达作者什么感情?3,加点字换别的字词,好不好?4,加点字删去好不好?能否调换删除?=不能+解释词语文中含义+如果删除或调换之后的影响+所以不能删《你在伞里吗?》2题不好。
因为“砸”形象地写出了雨点大、猛,与“嘭嘭直响”呼应,换成“落”就没有这种效果。
例: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
《音乐之都维也纳》答:不能。
“许多”表示程度,说明只是大部分维也纳的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不包括全部。
删去后,表示所有都如此,与原意不符,与事实不符。
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
![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7cbde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8.png)
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阅读理解答题技巧阅读理解通常需要完成三个步骤。
首先,要快速浏览全文,掌握大意,重视标题、开头段、结尾段和各段落的首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
其次,浏览考题,细读答题。
在掌握文章大意后,可浏览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最后,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在阅读理解中,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现着不同的功能。
在首段,通常是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等。
要概括某段大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中心句。
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摘句法、概述法和联合法都是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
在阅读理解中,还有一些题型需要关注,如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关键是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的……变得……。
另外,还有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叙述事物时表达自己观点的一种方式。
这种观点可能是赞扬,也可能是反对,而且都需要给出理由。
记叙文中的抒情则是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表达自己感情的一种方式。
一般来说,它可以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两种形式。
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呢?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作者写作意图和目的的体现,通常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来表达。
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段落意思或中心句入手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考题中得到提示。
主要方法包括: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从而领会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重点段落,找出中心思想;从文题直接找出中心思想;从中心句找出中心思想。
小学语文做阅读题方法与技巧总结(3篇)
![小学语文做阅读题方法与技巧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b6a11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b.png)
小学语文做阅读题方法与技巧总结一、第一步——阅读材料二、第二步——找到原话所谓“找到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的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
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先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提取有效信息。
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但答案能在原文中找到,我们也可以尽量“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如若它指定必须使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变化,再换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
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三、第三步——看清要求所谓“看清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再审视语文阅读理解所要求回答的问题要求,关键的字、词或句子也要让学生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这也是学生回答问题可能的得分点。
要做到细读文章的内容、机智从容答题。
第二遍读文章要求考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
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一要认准关键词句,把握其基本意义,认清它们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琢磨它们的升华意义。
学生特别是要学会在阅读文字材料中发现有效信息,即是对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提问题的文字和内容。
二要排除生词的障碍,遇到生词要通过上下文,大胆地对阅读文字材料中的个别词义、语义、句义进行推测、推理和推断,还可以通过构词常识大胆猜测。
三是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断作答。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题型方法技巧总结(全面细致)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题型方法技巧总结(全面细致)](https://img.taocdn.com/s3/m/dab07563866fb84ae55c8d3f.png)
——课内阅读题型与答题技巧汇总
第一部分 基本答题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快速浏览全文,重视标 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 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不管生词难句。 2、按题号浏览题目,细读答题。不能跳过题目答 题,然后带着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 目的的阅读。
整合答案,读一读自己的答案是否通顺。
(七)有关人物(动物)描写方法的提问
提问方式: 这段话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你体会到了 什么?
描写手法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
(八)有关写作顺序、文章结构的提问
提问方式: 这篇短文或这段话中运用了什么写作顺序?
提问方式: 这篇短文或这段话是什么结构?
(二)理解句子、词语的含义 (1)联系上下文,解释这句话。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 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答 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 句子,就可以了。
(2)解释词语的方法 解释词语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理解。
• 1、组词法:如果要解释的一个字,我们可以组一 个词语来解释。
• 2、分合法:如“勘测”的意思是“勘探、测量”。 • 3、近义词法:如“不畏”就是“不怕”。 • 4、反义词加否定的方法:“崎岖”就是“不平坦”。 • 5、描绘法:如“踉跄”是“走路不稳的样子”。
先写词语的意思,再结合文中的意思。
(三)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 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修辞手法:
5、逻辑顺序 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具体表现在: 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 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 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 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例如《食物从何处来》就是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及解答技巧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及解答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0b2306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7.png)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及解答技巧文章开头的作用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开篇点题,提出中心。
用故事、典故、歌词引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章结尾的作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总结全文,发出倡议,提出号召。
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做铺垫、承上启下、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或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或深化中心。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喻理、借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这”“它们”等指代什么一般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
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合适。
仿句话题。
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内容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
句式。
仿句的句式要与例句相同。
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长句、短句、单句、复句等。
修辞。
仿句的修辞要与例句保持一致。
如: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夸张等。
结构。
仿写的句子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结构方式,要与例句保持一致。
表达。
仿写的句子要做的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不能出现不合逻辑、牵强附会、浅薄幼稚的说法。
色彩。
这个“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和感彩。
字数。
仿写时还要注意字数要与例句保持一致。
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限字数题的解答根据题目要求,做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考虑字数问题。
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小学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含18个题型)
![小学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含18个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07776e2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2.png)
小学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含18个题型)小学阅读理解答题技巧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考察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还锻炼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掌握一些解题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理解题目。
本文将介绍小学阅读理解题中常见的18个题型以及相应的解题技巧。
1. 主题归纳题主题归纳题要求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解题时可以将每个段落的主题进行简洁的总结,然后找出相同或相近的点,进一步概括出整篇文章的主题。
2. 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要求根据文章中的细节来回答问题。
在解题时,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出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并将其准确地转化为答案。
3. 标题判断题标题判断题要求根据文章的大意判断给出的标题是否恰当。
解题时要注意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答案通常不是最佳选择,应该选择与文章大意最贴合的选项。
4. 猜测词义题猜测词义题要求根据上下文的提示猜测生词的意思。
解题时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描述、举例等方式进行推测,选择与文章内容相符合的词义。
5. 词语辨析题词语辨析题要求根据文章的语境,选择与给出词语意义相符的词语。
解题时要注意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通过对比和推敲来选出正确的答案。
6. 文章结构题文章结构题要求根据文章的逻辑顺序,回答与文章结构相关的问题。
解题时要理清文章的主线和分支,通过对关键信息的理解来找到正确答案。
7. 根据图表回答问题根据图表回答问题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图表信息,选择正确的答案。
解题时要对图表进行仔细观察,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
8. 选择恰当的标题选择恰当的标题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主题选择最恰当的标题。
解题时要充分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重点内容,确定与之相符的标题选项。
9. 补充或修改句子补充或修改句子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文章中的信息,对给定的句子进行补充或修改。
解题时要注意保持句子和段落的逻辑连贯性,选择与文章风格和语境相符合的句子。
10. 语句排序题语句排序题要求学生根据文章中的逻辑关系,对给出的语句进行排序。
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35db8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3.png)
6) 反问:无疑而问,问而不答,答案暗含在问话中。
2、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反问句: 光是学习优秀,就能算得上“三好学生”吗?
夸张句: 桂花十里飘香。
《阅读理解》
六、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方法1: 顾名思义。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成一句话; 方法2: 找近义词。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 方法3: 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作具体描述。
《阅读理解》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阅读理解》
常见修饰方法
1) 比喻: 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犹 如”“仿佛”等,有的比喻句用“成了”“变 成”“是”等代替比喻词,如: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阅读理解》
九、选择正确读音
——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
的选择
通常是以下几类:
1.多音字: ——出现得最多;
2.翘舌音与平舌音: 注意分类
(z.c.s.zh.ch.sh.r)
3.前鼻音与后鼻音: 注意分类(en-eng,in-
ing,an-ang)
《阅读理解》
十、标点符号的作用
1.破折号 (——)的作用
“非典”的战斗中,抢救患者、保护同事、不幸感染、光荣
牺牲的感人事迹,赞颂了她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
英勇牺牲的崇高精神。
《阅读理解》
举例 写景: 主要体现景——美丽可爱 《秋天》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表达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专项六:小学语文阅读题型归纳与解题技巧一.做阅读题的流程1. 看题目,试图确定文章体裁和中心思想。
2. 看文章篇幅,如果不是特别长的话,细读文章,确定文章体裁,粗糙把握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 看问题,判断问题属于第二部分中7类考点的哪一类,回想该类考点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4. 应用第三部分的解题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 阅读考点兵法上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在做阅读试题时,如果揣摩到出题者要考查你哪方面的知识,做起题来就顺利许多。
出题者要考查你的知识点称为考点。
小学阅读考点分为七大类:1.基础知识:包括拼音、词语、成语、标点符号。
2.分段分层:包括给文章分段落,给自然段分层次。
3.归纳概括:包括归纳段落大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以及其他指定要求的概括。
4.信息查索:指从文章中查找出指定的内容,比如画出中心句过渡句呼应句,找出文中或某段中找出反义词或近义词。
另外,通过关键信息将问题的答案在文章中定位(多见于说明文)也属于信息查索范围。
5.表达方法:包括句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对比、夸张等),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先抑后扬、寓情于景、以小见大等),叙事方式(顺叙、插叙、倒叙、补叙),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引用)6.语境分析:结合文章,理解某一句话的意思以及在文章中的作用;分析某个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以及作用。
7.主观题:写自己的感想,想象和主张。
三.阅读的基本方法1.怎样给文章分段?给文章分段一般有五种方法:按事情发展顺序分(起因、经过、结果),按时间的变化分(找时间词),按地点的转移分(找地点变化的词),按事物的类别分,按文章的结构分(总分总、分总、总分)。
2.怎样概括段落大意?先要读懂文章,然后按照这几种方法概括:层意归纳法(将段落中各层意思连成句子),摘句归纳法(找中心句、过渡句),提问归纳法(对内容提问)。
3.怎样给段落划分层次?按连贯关系分层,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按事情发展顺序,一种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
按因果关系分层,有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两种形式。
按并列关系分层,各内容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按总分关系分层,有“总分”、“分总”和“总分总”三种形式。
4.怎样归纳主要内容?有四种方法可供参考:段意归纳法,将各段意思连起来组成完整的句子。
重点归纳法,只要抓住重点段落的意思,再加上必要的补充交代就可以了。
审题归纳法,将题目的意思具体地扩展成一句话。
摘句归纳法,找出重点语句或中心句,补充一些词句连成一句完整的话。
5.怎样概括中心思想?中心回想=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立场。
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详见上面第4点,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立场可以学习这四种方法:分析题目法,弄清题目的意思,找出中心词。
分析中心句法,理解中心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主要情节法,理解主要情节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分析主要人物法,理解主要人物有什么思想品质和精神,作者是歌颂还是批评。
6.怎样给文章加标题?加标题前要读懂想清楚,标题要体现文章的什么内容。
文章标题有这几种类型:以时间为题,以地点为题,以事件为题,以中心为题,以景物为题,以文章中人物的语言为题。
7. 怎么找中心句?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一般规律:①起概括和总述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
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
③起归纳和总结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所以找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有时候也会在段的中间。
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不会很长。
谨记:上面说的只是一般情况,也会有特殊情况。
8. 怎么找过渡句?过渡句就是联接上下文,由一个问题转移到另一个问题的句子。
位置上,这样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段落开头,有时也独立成一段。
内容上,这样的句子和上下两段都有联系。
所以判断时可以根据位置,也可以根据内容,最好还是根据内容判断。
常见的过渡句通常伴有关联词(不仅……还……、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然而、却等等)。
所以,如果段的开头出现上述的关联词,这个句子一般是过渡句。
9. 怎么找呼应句?所谓“首尾呼应”表明了相互呼应的两个句子的相对位置。
如果已知句在文章的前面,响应句一般在文章的后面;如果已知句在文章的后面,响应句一般在文章的前面。
相互呼应的两个句子应该有相同或意思相近的中心词,两句话的意思差不多。
所以,如果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差不多,而且一个在文章的前面,一个在文章的后面,它们互为呼应句。
10. 语境分析题注意些什么?语境分析题是指需要结合原文去理解的一类题目。
一般分两种:①结合文章,理解某一句话的意思以及在文章中的作用;②分析某个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以及作用。
做这类题目时,一定不能脱离上下文。
理解含义时要紧扣文章,表面或最直观或较绝对的意思不可取;分析作用时一定要围绕中心思想,尽量往中心思想上解说。
11.怎样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选材是否突出了中心,详略是否得当。
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看看文章为表达中心是否选择了合适的记叙顺序。
有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如《飞夺泸定桥》)、倒叙(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写,如《月光曲》)、插叙(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有关的事情,如《凡卡》)、补叙(对所叙述的人物、事件、情节等做简短的补充说明,如《小英雄雨来》)、分叙(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如《课间十分钟》)。
另外,还可以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还可以从表现方法入手进行分析,如象征法(《白杨》)、对比法(《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托物言志法(《冬夜杂咏》)、衬托法(《鸬鹚》)。
12. 不同体裁的文章该怎么阅读?写人的文章。
首先,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特征,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其次,分析典型事例,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
最后,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记事的文章。
抓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理清叙述顺序,抓住事件的重点,掌握分段方法(一种是按“发生、经过、结果”划分的“三分法”,一种是按“发生、发展、高潮、结果”划分的“四分法”),概括中心思想。
写景的文章。
写景的文章有三类:游记,生活中见到的自然景象,生活外所周围的景物。
阅读时要弄清写作顺序:空间顺序,观察的先后顺序,时间变化顺序,给景物分类。
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总分结构(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或总分总)、并列结构(《林海》)。
体会思想感情。
状物的文章。
状物文有三类:状静物(《长城》)、状动物(《燕子》)、状植物(《我爱故乡的杨梅》)。
写静物的一般按“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写动物的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写植物的一般按“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写。
状物文的写作目的总是要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
四、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2、概括某段大意---(1)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
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2)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
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3)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
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联合法。
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
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3、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4、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变得……5、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
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
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6、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
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
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
其主要方法有:(1)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
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难依然收养了自己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文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主的高尚品质。
(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
从文中找出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的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接头”就不拿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3)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
如《伟大的友谊》,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友谊。
(4)、从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
”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说话要算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7、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8、“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有两种答题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9、“赏析优美语句”题型(主要有两种题型)A、“××”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