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一双手》课文解析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孟之《一双手》课文解析
我握过各种各样
....的手——老手、嫩手,黑手、白手,粗手、细手,但都未留下很深的印象。(①课文的题目明明是“一双手”,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头偏偏先列举了“各种各样的手”,而且是一双双未留下深刻印象的手呢?)
【段析】欲扬先抑,写自己握过的手多,但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
【品味】“各种各样”说出了自己握过的手之多。
1988年5月,小兴安岭上的积雪化净了,树木睁开了惺忪的睡眼,林区人扛镐上山。
【段析】交代自己采访的时间(1988年5月)、地点(小兴安岭)。
【品味】拟人写法,形象而有亲切感。
我去小兴安岭的乌马河林业局采访。在山场我握过一只手,我敢说,今后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再提到它,就能马上说出。那是天下第一奇手——林业工人张迎善同志的手。
【段析】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林业工人张迎善的手。
【品味】突出这双手给“我”的印象深刻,而且这一写法可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理。
用“天下第一奇手”来称赞张迎善的手。
第一部分: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引出写作对象--张迎善的“一双手”。
和素常采访一样,我们见面时先是礼节性地握手。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
..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②作者用“半截老松木”比喻一双手,说明这双手有哪些奇特之处?)
【段析】握张迎善的手使“我”惊讶。
【品味】“惊讶”一词说明这双手一定不同寻常。用一个设问句表明自己的惊讶,不敢相信那是手。又将那双手比喻为“半截老松木”,给人以形象的感觉—那双手十分粗糙、厚硬。
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有得逞。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③说说“紧紧”“裹”等字的表达作用。)
【段析】“我”抽不出被握着的手,说明他的手很有力量。
【品味】一个“裹”字,恰当地表现了那双手的有力和热情。
他松手了,我低头去察看
...看手背。
..来.看手心,掉过去
..他的一双手。翻过
【段析】“我”出于好奇而细致地观察他的手。
【品味】“察看”是因为对张迎善的手的粗糙有力感到好奇。
“翻过来”“掉过去”写出了“我”观察的细致。
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段析】描写张迎善的手的颜色和纹络。
【品味】为了一次见面而认真地洗手,体现了张迎善厚道的品格。而且“认真”洗过的手仍然有“一道道黑土色”,更说明他常年劳动的艰辛,这样的印痕不是洗几次就能洗掉的。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段析】细致地描绘张迎善的手--硬,布满老茧,手指粗大肥圆。
【品味】“老甘蔗”的比喻突出常年劳动而使手指坚硬粗糙的程度。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又黑又深。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段析】细致地刻画张迎善的左手大拇指及手关节。
【品味】观察细致,描写恰当。
“缠线做什么?”我问。
“治手裂。”张迎善说。
“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④“要保证苗苗不窝根”一句中“苗苗”换成“树苗”,语义表达仍明确,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变化?)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
“1000多棵。”
【段析】描写与张迎善的对话,表现了他劳动的艰辛。
一天能栽1000多棵树!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
....!十天、二十天呢?……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⑤如何理解这句话?) “你等等。”我边说边去里屋取来一卷米尺。我像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⑥把丈量张迎善的手的相关数字去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段析】“丈量”张迎善的手,并用具体数字描述他的手。
【品味】一个感叹句,一个“三四千次”的数字,体现了劳动者的伟大和“我”的赞叹之情。
“像丈量土地似的”突出了“我”的认真、庄重皆是因为感叹和敬佩。
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
...地痛着,看
..”地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
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段析】“我”亲自体验张迎善的手。用“我”的手“痛着”“红了”与“他的手仍呈木色”来对比,突出张迎善的手因为那样的劳动而茧厚粗糙的程度。
【品味】用“哗哗”的响声从听觉方面写手,属夸张写法,说明手过于粗糙。
“火燎燎”“红”表现“搓”的结果,写因劳动使得手掌变得粗糙不平。分别从感觉和视觉方面多角度来描写手。
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 3500层积立方米。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仿佛第一次变清了。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⑦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介绍的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段析】通过林业局工会负责同志的介绍,侧面描写这“一双手”创造的财富和价值。
第二部分:具体描写张迎善的手及这双手所创造的财富,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品味】用“26万多棵…33垧”“44.5垧”“1 300立方米”“3 500层积”这样庞大的数字与“32岁”这样年轻的年龄作数字对比,体现了张迎善的人生价值。
盛赞张迎善的手。
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⑧作者为什么要写张迎善的手,而不通过其他的描写来刻画人物?)
【段析】第三部分:用自己的联想赞美张迎善的劳动。
【品味】想像描写,意在说明“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出自这双手,表现张迎善的工作成绩突出,点明文章中心。
答案速查:
①作者在开头所列举的手中,每两种构成一组截然不同的对比,基本上概括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手,写这些手的目的是为了烘托突出“一双手”。②粗、老、干、硬、颜色深、厚。③a,说明手很大。 b,写出了手很有力量。 c,说明张迎善这个人很热情。④“苗苗”一词运用叠字,突出树苗的幼小、可爱,表明在林业工人张迎善眼中,它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一词语能集中表达张迎善对植树造林事业的热爱。⑤在这句话中,用“铁铸”与“肉长”相比较,充分突出了张迎善同志手的坚硬和他坚忍不拔的精神。“亏得”一词,含有庆幸、赞叹之意,表现了作者由衷的赞美。⑥去掉后,只说“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显得太抽象、空洞,把具体数字列出来,读者就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非常具体地认识到张迎善的手之大。⑦用具体的数字展示了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在创造绿色宝库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就全文看,这是对张迎善的侧面描写,与前文的正面描写结合起来,使张迎善这一人物形象更丰满。⑧这一双“奇”手正是张迎善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好体现,写这一双手,能够突出人物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