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本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

合集下载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报告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报告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报告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分布广泛,有着多方面的价值。

但其传承的现状非常严峻,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

因此,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必须积极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创新策略,以保护海南本土文化的多样性,大力促进海南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发展。

一、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多彩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民族语言、民间信仰、岁时节令等多种类型。

据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显示,海南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25710项。

从2006年国家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设以来,至今海南省共计有黎族打柴舞、儋州调声等26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琼侨歌谣、海南椰雕、军坡节等4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意义(一)有利于增强对“海南文化”的整体认同由于海南岛孤悬海外,古代交通、信息不发达,人们对海南文化只是一种模糊的认识,更有甚者,认为海南岛是一片“文化沙漠”。

而现代社会,岛外大批人群涌入,多为海南岛风光所吸引,对海南文化的认识不足。

而海南对本土文化的总体挖掘、整合和开发利用的力度和规模都远远不够。

因此,人们对海南文化的整体认识依然模糊不清。

由于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海南文化具有与大陆文化截然不同的个性特征。

加强对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提升对“海南文化”整体认识的有力措施。

(二)有利于传承和保护海南岛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指“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在他们内部及其间传承”。

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但它是由民众依靠口耳相传的途径传承,因此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流变的特征,它极容易在传承过程中消失。

而现代化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甚至是一种致命的打击。

而如果没有海南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对海南社会发展的认识肯定是残缺不全的,对海南历史的认识也是狭隘的。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文创产品的开发探索与思考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文创产品的开发探索与思考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文创产品的开发探索与思考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推进,海南成为全球瞩目的旅游目的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索。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海南的文化产业也逐渐崛起,而文创产品的开发则成为了重点。

文创产品是指以文化为基础,创意为灵魂,设计为手段,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有机结合的产品。

在文旅融合时代,文创产品被认为是推动文化产业升级、丰富旅游产品以及加快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海南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富有创意的文创产品必将蕴含绚丽多彩的元素。

首先,海南的文化传承和旅游资源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中需要充分融合。

例如,海南乐东黎族的文化是海南文化中的瑰宝,黎家大院、黎苗文化公园、黎苗特色购物街等景点都在外观、内部陈设、文创产品等方面融入黎族元素,生动展现了黎族文化的深厚内涵,并提供了深入了解黎族文化的途径。

其次,海南在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中需要更多的创意元素,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例如,海南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有各式美食的美食街,还可以开发包括海南陶、食品、茶叶、中草药和咖啡等较为特色化、个性化的文创产品,可以同步出现在各大旅游度假区,更好地满足游客购买和体验的需求。

还可以开发基于当地特色民俗文化来推出小手工制作、DIY工坊等文创产品,以及举行文化主题展览、音乐会等活动,为旅客在旅行中提供有意思的文化体验,让他们在游玩的同时也认知了解了当地的文化。

同时,海南的文创产品还需要注重可持续性的发展。

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环保、节约能源、废物利用等问题,以使文创产品更具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

总之,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需要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中充分发挥文化、创意和商业的价值,重点关注当地独特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文化体验和购物的选择,提高区域文化的品质和层次,并推进文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全域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文创产品的开发探索与思考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文创产品的开发探索与思考

2020年3月下半月刊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文创产品的开发探索与思考侯奕辰 刘 锐 郝 蕊如何对标国际旅游岛和自贸区港建设需求,设计开发出具有一定区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不仅是旅游业应该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旅游管理部门应该思考研究与探索的课题。

因此,从海南文创产业的现状出发,结合区域性的自然文化、海洋文化与民俗文化等,探讨文创产品开发的问题与思路,必将有利于海南文旅产业发展。

引言为了促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促进海南文旅发展,国家发改委于2018年12月28日印发了《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实施方案》,提到在文化领域方面,海南要“逐步扩大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范围,完善国有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试点成效评价和激励机制。

”这对海南文创产品的开发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一、海南旅游岛文创产品开发的现状区别于普通商品的商业属性,文创产品首先必须是一种承载文化创新的艺术品,必须是具有表述独特文化灵魂的符号属性,是更直接满足消费者精神层面的有形产品。

海南目前的文创产品主要有反映民族特色的黎锦、苗族服饰、山兰酒、椰雕、羊角梳等,在特定景区展示与出售。

一些结合景区自然景观设计的小型饰物与商品性服饰比较普遍,如保亭呀诺达景区里面的吉祥(幸运、爱情)牌子、椰子面具、钥匙串等,此外还有明信片等常见文创。

三亚的蜈支洲岛印有风景的岛服、帽子等,与其他景区区别不大。

在儋州、五指山、海口等景区,人们可以看到与景区相关的一些文创,如儋州围绕苏轼开发的美食、研学游中的拓片与书法描红等;五指山的文创则侧重区域性资源开发,如红茶、茶酒、糯米酒、黎族文创等工艺品,都具有当地的民族特色;海口的文创资源丰富,如结合传统习俗开发的中秋月饼、沉香、鹧鸪茶等,还有融入现代元素的雨伞、扇子、背包、手机壳等产品,可谓品种繁多。

位于东部沿海的琼海地区,这里曾是革命年代红色娘子军活动的区域,结合红色文化,琼海的文创开发也形成了一定特色。

如北仍山山柚油、非遗椰雕飞机模型、非遗椰雕手工艺品、白石岭景区飞拉达项目设备等产品,其他如鸡屎藤粿仔、芒果肠粉、温泉鹅、椰浆以及古船模型、飞机椰雕模型等,都带有一定的海南区域特色。

关于海南岛国际旅游岛发展的建议

关于海南岛国际旅游岛发展的建议

关于海南岛国际旅游岛发展的建议蔡志晖酒本2班 201411490208 海南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四面环海,具有发展旅游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

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是海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中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的问题在《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海南的建设与发展的几项要求包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海南特色优势,全面提升旅游业管理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与旅游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形成人文智力支撑。

根据这几点要求,我认为最值得注意的,十分重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环境保护;素质与形象的提升;打造本土特色;重视发展服务业。

首先海南省发展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发展旅游业必须要重视环境问题,旅游发展离不开环境,所以在发展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同事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其次,旅游发展很大一部分靠当地人文环境,海南是一个独立的岛屿,这让海南省在拥有优势条件的同事也相对闭塞,所以,我们必须加大教育力度,提升当地居民的素养。

然后,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特有的民族特色,海南省因为前期的闭塞,拥有许多其他地区没有的独特的地域文化,需要大力推广,形成自己独有的地域文化。

最后,旅游发展靠服务,这是旅游业最重要的核心,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服务人员,加强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使游客有一种家的温馨感。

二、针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的问题不足之处建议如下(一)环境保护方面1、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之路,使海南成为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和游客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海南文化的旅游工艺品设计研究

海南文化的旅游工艺品设计研究

海南文化的旅游工艺品设计研究摘要:旅游是海南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2005年到海南旅游的人数达到1507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超多123个亿。

然后海南本省旅游工艺品的销售收入,仅占旅游总收入的百分之十七左右。

与国际上成熟的旅游地区其旅游工艺品收入基本抵达40%左右相比,海南旅游工艺品的设计,开发拥有宽阔的进步空间。

那怎样充足发挥海南风俗工艺品的商场潜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民俗工艺品是本文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海南特色;工艺品现状;设计研究海南是一块充满热带风情又蕴含少数民族文化气息的旅游佳境,本土特色是海南旅游的文化基础。

民俗工艺品的开发与推广对海南旅游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对海南国际旅游建设,展示海南各类工艺,发展旅游岛民工艺品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海南旅游工艺品存在的现状1、缺乏本土特色目前海南旅游市场上的产品广泛定位简单,低廉,缺乏对本地民俗文化的挖掘,这个地方有特别多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人文典故、风景名胜,这些珍贵的文化底蕴几乎没有体现在工艺品上,旅游工艺品只是简单的模仿自然的造型或者保持传统工艺手法,没有挖掘本土的文化内涵和结合现代消费时尚,因而一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的人们的需求。

2、艺术品味不高海南生产的工艺品企业中,大多数都是比较小的规模,而且有很多属于乡镇手工企业,严重缺乏设计人才,少有专业资深的设计师,很多企业基本上都是一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可能一会是“设计师”一会又是“生产者”,设计开发力量薄弱,设计人员没有原创的精品意识,因此不少的产品都是抄袭或者延续传统的款式,缺乏新意,更谈不上有高瞻远瞩,往往是市场上哪种产品畅销,大家就纷纷争相模仿,因此导致产品重复率过高,格调不高的状况。

比如文昌市东郊半岛上的村民,从古至今与椰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整日在椰雕厂的烟尘飞舞中和不停的凿划谋讨生活,有的村民在农闲的时候来椰雕厂帮忙。

我曾见到过一位在椰壳上画图的大姐,她说家里没什么事情,就会来厂里帮忙,厂里对工人绘制的技能没有要求,将绘制等同的简单劳动,一天画七个小时能领到十元钱。

着眼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创新海南服饰文化教育

着眼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创新海南服饰文化教育

着眼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创新海南服饰文化教育摘要: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海南积淀了丰富宝贵的服装文化史,形成了以黎族传统服饰为代表的服饰品牌。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海南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旅游购物的天堂,海南服装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客观上要求服装设计教育理念应朝着注重人性化、文化内涵的可持续方向发展,更好的引领国际旅游岛形象。

关键词:海南服饰文化教育1 勤办服装设计竞赛,为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平台近年来,我国服装赛事不断,如:“汉帛奖”中国国际青年时装设计大赛、“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赛、“虎门杯”国际青年时装设计大赛、“中华杯”国际内衣/沙滩装设计大赛、“乔丹杯”中国运动装备设计大赛、“欧迪芬”杯内衣设计大赛、“名瑞杯”婚纱和晚礼服设计大赛、“浩沙杯”泳装设计大赛、“威丝曼”中国针织时装设计大赛等,给学生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和环境,服装设计人才脱颖而出。

为促进服装设计行业快速发展,海南也先后举办了创建国际旅游岛豪美杯大中专学生形象设计大赛、高职高专技能大赛,各大高校相继开设了服装设计专业,但因为是新办专业,经验不够丰富,相比外省同类学校还有一定差距。

如:中南民族大学日前向社会展示了该校首届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设计作品。

来自各民族的40多名毕业生创作的200多套优秀时装作品,以鲜明的设计语言诠释“八零后尚”、“自我料理”、“乐活一族”、“鼎礼衣痕”等现代衣生活现象。

明快的节奏、恢宏的气势、绚惑的色彩、多元的展演,民族传统与现代时尚交融的气息,感动着武汉地区各院校师生、新闻媒体、服装企业。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也需要有代表海南的国际性服装,我们可举办以展现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为主题的大型动态服装展、各大院校服装技能展,把海南民族服饰典型、精华的要素吸纳、融会设计中,用立裁、解构、搭配等现代时装设计制作理念来创新,既给学生一个展示自身价值的空间,也为国际旅游岛形势下海南本土服装带来新鲜血液。

旅游行业地方特色文化产品设计与开发方案

旅游行业地方特色文化产品设计与开发方案

旅游行业地方特色文化产品设计与开发方案第一章:项目背景与市场分析 (2)1.1 项目背景 (2)1.2 市场分析 (3)1.2.1 旅游市场现状 (3)1.2.2 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市场现状 (3)1.2.3 市场竞争态势 (3)1.3 市场需求 (3)1.3.1 游客需求 (3)1.3.2 企业需求 (3)1.3.3 政策需求 (4)第二章: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定位 (4)2.1 产品定位原则 (4)2.2 地方特色文化梳理 (4)2.3 产品创意来源 (5)第三章:产品设计理念与方法 (5)3.1 设计理念 (5)3.2 设计方法 (5)3.3 设计流程 (6)第四章: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开发 (6)4.1 产品类别划分 (6)4.2 产品开发流程 (7)4.3 产品开发策略 (7)第五章:产品包装与视觉设计 (8)5.1 包装设计原则 (8)5.2 视觉设计元素 (8)5.3 设计风格与手法 (8)第六章:生产与供应链管理 (9)6.1 生产流程优化 (9)6.2 供应链构建 (9)6.3 质量控制 (10)第七章:市场推广与渠道建设 (10)7.1 市场推广策略 (10)7.1.1 目标市场定位 (10)7.1.2 产品差异化策略 (10)7.1.3 线上线下融合推广 (10)7.2 营销渠道拓展 (10)7.2.1 建立多元化销售渠道 (11)7.2.2 加强与旅游产业链的整合 (11)7.2.3 创新营销手段 (11)7.3 品牌建设 (11)7.3.1 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 (11)7.3.2 提升品牌服务质量 (11)7.3.3 建立品牌忠诚度 (11)7.3.4 营造良好的品牌口碑 (11)第八章:品牌形象与企业文化 (11)8.1 品牌形象塑造 (11)8.2 企业文化建设 (12)8.3 企业社会责任 (12)第九章:地方特色文化产品政策与法规 (13)9.1 政策环境分析 (13)9.1.1 国家政策导向 (13)9.1.2 地方政策支持 (13)9.1.3 政策环境对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的影响 (13)9.2 法规标准制定 (13)9.2.1 法规体系建设 (13)9.2.2 标准制定 (13)9.2.3 法规标准对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的影响 (14)9.3 政策支持与补贴 (14)9.3.1 政策支持 (14)9.3.2 补贴政策 (14)第十章:项目实施与评估 (14)10.1 项目实施计划 (14)10.1.1 策划与筹备阶段 (14)10.1.2 设计与开发阶段 (15)10.1.3 推广与销售阶段 (15)10.2 项目风险评估 (15)10.2.1 市场风险 (15)10.2.2 技术风险 (15)10.2.3 人力资源风险 (15)10.2.4 法律和合规风险 (15)10.3 项目效益分析 (15)10.3.1 经济效益 (15)10.3.2 社会效益 (16)10.3.3 环境效益 (16)第一章:项目背景与市场分析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发展的差异性问题及发展策略刍议

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发展的差异性问题及发展策略刍议

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发展的差异性问题及发展策略刍议作者:薛高霖来源:《经营者》2014年第08期摘要:文章分析了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发展的差异性问题,探析了解决相应问题的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差异性问题;发展策略一、前言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发展的差异性问题依然存在,在产业人才、市场需求、文化旅游以及政策支持问题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都限制了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因此,探索解决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发展的差异性问题的发展策略势在必行。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发展的差异性问题探析(1)较高的旅游产业定位和较低的旅游管理人才素质之间的差异性。

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为有特色、高品位、集约化的方向。

但是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创新人才的加入,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良好的客观条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由于海南省基础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的落后现状和对岛外优秀人才吸引力相对不足,目前海南省旅游产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的长期发展要求。

(2)旅游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差异性。

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优秀的旅游产品,以此推动旅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但是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所提供的旅游产品,并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和趋势,导致深度旅游发展严重不足、旅游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具体表现为观光旅游发展快速,而文化旅游、医疗养生旅游发展相对不足;海南岛东部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较高,而海南岛中西部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3)海南本土文化的长期积淀和目前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之间的差异性。

推动海南旅游产业形成快速发展的因素较多。

例如,独特的旅游资源、良好的产业状态、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再加上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都推动了海南旅游产业实现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是海南旅游产业要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发展,就必须将海南本土长期积淀的当地特色文化进一步融入海南旅游产业之中。

海南本土文化的发展

海南本土文化的发展

论海南本土文化旅游的国际化发展摘要:之所以定位为“国际旅游岛”, 就是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海南岛这种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不仅表现在海南岛美丽的自然景观中, 同时还表现在海南本土文化独特的魅力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紧密相连的, 缺一不可, 若断然割裂其中的联系, 海南岛将不再是人们所向往的海南岛了建设国际旅游岛, 发展海南旅游产业,必须把海南本土文化元素放大, 极力张扬海南文化精神, 使国际旅游岛在世界旅游业中独树一帜。

关键词:海南岛本土文化旅游资源国际化引言:海南岛作为在中国国际旅游岛,应该有自身的特色,不能仅依靠海域风光,热带雨林等吸引游客。

不能和主要依靠海岛风光的泰国普吉岛、巴厘岛等太过趋同,这样就没了自己的特色。

应该好好利用海南本土文化打造特色的旅游景区,弘扬海南文化,使本土文化和热带风光相结合。

一.开放视域中的海南旅游文化的发展趋向1.海南旅游文化要倡导变通性旅游,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海南旅游文化在其独特的继承性,地域性,民族性的特色之外,同样受着外界因素的影响。

为了使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互不冲突的前提下稳步进行,有专家提出对外来旅游文化加以必要的限制。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错开旅游区和居民区,使主客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还需倡导变通性旅游,以价值交换和人与人、人民与人民相互理解为基础,与接待地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相协调,兼顾东道主、旅游者、旅游行业和政府等各方面的利益,以便促进接待地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又使外来文化和平的渗入接待地,并不超出接待地社会文化的承受力。

此外,加强旅游文化宏观上的管理、加强保护旅游地的自然人文景观、保持旅游地的民族心理认同感等。

这些都可以作为对旅游文化发展提出的要求,满足了这些要求便对海南旅游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向提出了新思路,使海南旅游文化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如果走这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文化承袭性便会永远传承下去;其地域性特征也不会减淡、变质;民族特色也会鲜明地保持下去。

乡村旅游业开发论文-旅游业发展论文

乡村旅游业开发论文-旅游业发展论文

乡村旅游业开发论文旅游业发展论文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开发研究摘要:乡村旅游作为现代乡村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对于发展我国乡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在阐述乡村旅游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阐明了海南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和优势,指出了海南目前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出了海南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旅游;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假设干意见》,这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从此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焦点,掀起了区域旅游全面开发的热潮。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该如何定位和发展,成为当前业界关注的一大热点。

乡村旅游作为现代乡村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目前在各地方兴未艾。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回归大自然已经成为人们的向往。

特别是对于久居喧嚣都市的人们来说,利用周末闲暇,到城郊乡村野外体验农事、休闲度假,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对于有着特色热带海岛农业旅游资源的海南来说,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巨大。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一〕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乡村旅游是指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观光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至少应包含以下三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表达“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

〔二〕乡村旅游的类型1、观光型乡村旅游。

主要是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欣赏型乡村旅游,如参观特色农业生产景观、乡村民居建筑,或欣赏民俗表演等。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旅游地产的开发模式浅析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旅游地产的开发模式浅析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旅游地产的开发模式浅析标签:海南旅游国际旅游岛旅游房地产分类:旅游房地产2010-01-13 10:39前言旅游业是海南的主导产业,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的提出确定了其国际化发展方向。

根据国际经验,著名旅游度假地的房地产发展,通常是与旅游发展结合在一起的。

因此,从旅游视角思考房地产,应成为海南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与之相对应,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专业性旅游地产(酒店、度假村等)和度假型居住地产(第二居所)应成为海南房地产发展的重点。

因此说旅游房地产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相得益彰。

2009年北京绿维创景海南分院正式成立以来,参与了多个海南旅游地产开发项目的策划和规划,从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一些行业新动向和新经验,现整理成文和大家分享,希望对今后的规划工作有所借鉴。

一、海南旅游地产开发进入新阶段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如火如荼。

与之对应的海南旅游地产的开发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跳出了传统的海口和三亚两个热点城市,具有明显特征的开发热点区域初步形成,且在空间上呈现出了以“热点城市”为点,“海滨湾区”为线,“养老社区”为面的“点、线、面”结构。

海南旅游地产开发的热点区域分布其次,海南岛的旅游地产摆脱了以产权酒店为代表的度假地产“唱独角戏”的局面,产品日渐丰富,独栋别墅、花园洋房和度假公寓一样受到了市场的欢迎,特别是养老地产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市场份额急剧扩大。

另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岛外客群的来源更加多元化,西南省份(川、渝、贵)和西北的客户增长迅速,成为新一轮购房热潮中的主要构成力量。

最后,在新一轮开发热潮中,根植于海南的开发商逐渐成长起来。

特别是在热点城市地产和大型养老社区的开发中,本地开发商实力显现,成为海南旅游地产开发中不容忽视的力量。

二、海南目前旅游地产主要开发模式分析1、高档度假地产开发模式——陵水代表的滨海湾区开发目前海南旅游地产的开发主要集中在风景优美和海景资源丰富的著名湾区。

海洋文化研学旅游产品开发与研究——以海南岛为例

海洋文化研学旅游产品开发与研究——以海南岛为例

文化学研究海洋文化研学旅游产品开发与研究——以海南岛为例邱国上李启凡刘金锋蔺宇新(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海南三亚572000)摘要:海南省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仅体现在自然资源上,而且体现在人文底蕴上。

海南省海洋文化研学旅游的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以下问题:海洋文化教育尚未发展、研学旅游产业缺少专业性人才、研学旅游产[缺少本土特色、未能有效利用政府政策。

要想推进海南省海洋文化研学旅游产业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打造特色研学产[,建立[牌化研学旅游;相关部门加强产业{导与管理,以政策推进研学旅游产业发展建设。

关键词:海洋文化研学旅游海南海南岛,因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及旅游资源,在此之上衍生的相关文化,便是海南的本土文化,其中最具有地域特色的是当地的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是人类在千百年间开发利用海洋的过程中,由人类的精神、物质结合而成的。

其不仅是人类生活中与海洋的各项交互的体现,更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其融于当地历史、地理、民俗等各个元素之中,以深刻的内涵影、人类与海洋的关。

一、海南岛特色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分析海南是一个地中南的岛, 3.39平方千,是我众多中仅次于台湾的第大岛。

岛上,海,人,具。

上,资源分丰富,类多,上、、与多海上在此,当以“海”“岛”“南湾岛”等。

海湾生态资源有湾、大海、等海洋文化类。

特的海洋在海南不:海南部海的文、的。

资源更是海南1526千米海的50%'60%o“海洋文化是历史现象,是现”毎56)。

因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海人多海洋。

多人“海神”。

于正德年间修撰的《台志》中记载:海南岛于“外匝大海”“居安虑危之道,称民”,所以民众将“海神”崇拜具化。

有史可循,据道《州府志》(卷八)中记载,现陵水县地“王庙有三:一在城南。

康熙六年知县李聘率邑人创建,乾隆五七年知县瞿云魁重修。

一在楼,一在赤岭壁”。

海南以渔民居多,人们崇拜“南海广利龙王”,希望其能佑出海安,顺。

人才战略实施与本土文化传承——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例

人才战略实施与本土文化传承——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例

中国经验研究
人才战略实施与本土
— —

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例
周邦 华 文 』 U冈
【 摘要 】 海南国际旅游岛各项建设任务和项目 均取得较快发展, 然而人才 战略实 施与文化传承却停滞不前, 严重制约了
政 策落实、 产业提 升、 才培养与引进 、 人 科研 攻关与成果转化、 实践应用与民生工程等的进程 。 立足 海南本土文化的流
布与传承 , 结合人 才战略 实施策略的构拟 , 探讨海南国际旅 游岛建设的根本动力。
【 关键字 】 国际旅游岛建设 人才战略 本土文化 战略 传承
2 0 年l 月3 日, 0 9 2 1 国务院颁布 了 《 关于推进 海南 国际旅游 过程中, 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 毋庸置疑成为根基所在。
1 0{ 民 坛 5 人 论

/ 昀 赞 杨
同时也提 出了更 高要求 。 人才战略的顺利有 效实施, 必将推 化阶段 培养人 才的机制需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 、 多功能 的综合 标 , 同时也包 括文化产业的培育和 优势, 合 国内外各类创 新力量 , 联 建立 “ 多元 、 融合、 态、 动 持 动各 个产业 实现健康 快速发展 , 续”的协 同创新模 式, 力图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 使其在海南 拓展 。 在文化产业得到市场 认可之后, 海南又 对人 才的培养 与
尤其是在 国际化发展 趋势加快步 国际旅游 岛创新体系建 设 中发挥重要 作用, 更要成 为行业、 地 引进提 出了更高层次 的要求 , 域的领军人物, 使政 府主导下 的 “ 产、 、 用 ” 政、 学 研、 结合机制 伐 的背景下, 人才战略的策略性实施 必将与本土文化价值 的实
岛建设发展 的若干意见》( 国发[0 94 号 ) 将海 南的发展从 2 0 ]4 , 地方决策上升为国家战略, 海南进入了全面发展、 现代化发展、

国际旅游岛建设给海南旅游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究

国际旅游岛建设给海南旅游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究
★本 文为海南省 教育厅资 助资金项 目( j【0 O6 ) H s2 1_2 1 性 l  ̄
成果 。
创新改革方面, 极探索 、 积 先行先 试, 并给予设立 免税店等若 干优惠政策。20 年 4 08 月海 南省政府 发布 的 埒 南国 际旅游 每 岛建设行动计戈 也是 围绕旅游业来做文章的 。 自此, 国际旅 游 岛是 指通过一系 列旅游服务 贸易 自由化 的制度创新 和安 排, 实行旅游业产业 开放 , 促进 旅游业 与国 际旅游业 接轨并
际旅游 岛内涵 的演进 、 国际旅游岛建设 背景 下海 南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 战。 关键词: 国际旅游岛; 海南 ; 游; 旅 发展 中图分类号 : 17 F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7 2(0 1 .190 1 7- 9 . 1) 0 3 .4 4 2 2
Ab t c :T e i tr ai n l rv l g i a d c n t ci nSc ne ts rswh n o l i t o t e t v l g p o e s n f r r s r t h n en t a a ei s n o s u t ’ o tn t t a o t n l r o a e nyl mi t h r e i r f s i .a e wa d s a n o t d e e e , h v l t n t r w u p  ̄ f m e Ha a o rs g a u l h p n n n e man i m e d o sU e o e e p n d t e e o u i o d a s p o r o o t i n t u m r d al t e o e i g a d t i t h n i y h e la s d e S S f r t h a h e e e t o d e e eHan n r f r a d o e o i , o p o t h i a c n mi s cey f l s a e d v lp n a i n l c iv m n e p n t i a e o m n p n p l y t r mo e t e Ha n n e o o c o it u l c l e eo me tn t a t h c o sr tg , a n i se e Ce t l a t mmi e , h tt u cla d tk s e o s i a ’ h g t n i n S u h a a y e e t e a y h sma f td t n r r Co e h aP y t e t eS a eCo n i n e r u l Ha n S i h a e t . o t n l z st t a si y n o h n e t a a ei sa d c n o i h v l t ,t e t a r v l sa d c n t ci a k r u d t g o s a t i tr ai n lt v l g iln o n t t n t e e ou in h e i tm ai n lta ei g iln o s u t n b c g o n o t e e n o r n a o o n o n r o o h t u im e eo me t p o t n t n ec aln e o rs d v l p n p r i a d t h l g . o u y h e

论海南本土旅游工艺品的造型特征与文化内涵

论海南本土旅游工艺品的造型特征与文化内涵

论海南本土旅游工艺品的造型特征与文化内涵作者:符玉梅雷贵帅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4年第05期海南成为国际旅游岛,给海南的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给海南本土旅游工艺品带来了新的商机。

海南本土旅游工艺品与旅游业的发展相比,呈现出发展缓慢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其外观设计单一、缺少地方特色;品种样式陈旧,缺乏创新;包装做工粗糙,不能体现档次等方面。

鉴于此,蕴含本土民族风情特色的文化元素,具有国际化的产品设计理念,设计新颖,包装精美、文化附加值高的旅游工艺品是海南旅游工艺品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海南旅游业和本土旅游工艺品的发展状况继2009年底国务院审批了海南的《国际旅游岛建设纲要》,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

在此背景下,一系列加快推动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相继落地实施:2010年,26国免签证政策正式实施;2011年,旅游退、免税政策、游艇管理政策相继落地;2012年,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开张营业,同年10月,国家有关部委对离岛免税政策进一步放宽,增强了政策效应,免税游成为拉动海南旅游消费的主要动力。

数据显示:全省接待过夜游客人数从2008年的2060万人次增加至2012年3320.37万人次,年均增长12.5%;旅游业收入从2008年的192亿元增加2012年的379.12亿元,年均增长17.2%。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了,旅游产业占海南省经济总产量的比重大。

由于海南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从而带动了交通、餐饮、通讯、酒店等产业的发展,但作为旅游产业中的本土旅游工艺品却一直未能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二、本土旅游工艺品设计发展的必要性随着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本土旅游工艺品的市场需求也在大大增加。

所以,充份挖掘海南本土工艺品的市场潜力,打造独具特色风俗工艺品品牌,已是当务之急.开发海南风俗工艺品市场,一方面既增加了海南旅游经济收入的总额,又可成为城市文化的宣传名片;另一方面既可配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又可为海南第三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培育起一个新的经济删加点,可谓一举多得。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酒店业的研究与分析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酒店业的研究与分析

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对海南酒店业发展的研究与分析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

建省办经济特区2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但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目前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进来,国家提出了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的方针,无疑是为海南建设经济特区指明了一个方向。

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海南国际旅游岛从二000年学者首次提出概念到二00九年十二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历经十年,显示了全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在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环境下,探索发展之路的执着。

总体来说总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免签证,零关税二000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首倡国际旅游岛概念。

时值新世纪之初,中国即将加入WTO,经济特区原有的特殊政策弱化,不再占有政策优势、刚走出低谷的海南,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时的基本诉求是在旅游业实行“免签证、零关税”。

此外,海南经济学界、旅游业界的专家学者亦对国际旅游岛建设进行了广泛、务实的理论探讨。

二00五年,海南三亚市提出建旅游试验区,打造国际滨海旅游城市。

三亚的提议引起海南高层关注,形成全省一起建旅游试验区的共识。

此共识“是一个跨越”,即为第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特”色经济产业的选择中央要求海南构建具有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

大力发展基于海南自身资源优势的旅游业因而成为特区“特”色经济产业的选择。

二00七年四月,海南省政府向国务院呈报《关于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的请示》。

当月召开的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此为载体,提升旅游业开发开放水平。

这是海南省第一次正式作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决策,是又一次跨越。

此为第二阶段。

(三)第三阶段:获批建设国际旅游岛二00九年是海南谋建国际旅游岛的关键年。

国际旅游岛建设下海南特色旅游产品创新问题及建议

国际旅游岛建设下海南特色旅游产品创新问题及建议

国际旅游岛建设下海南特色旅游产品创新问题及建议摘要: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旅游度假胜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优势,但长期以来,海南旅行社靠同一环岛游线路主打市场,争抢同一层面的观光客源市场,单一、老化的旅游产品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无法以价格体现价值。

旅游消费从本质上就是为了追求经历和体验,旅游业的产品设计与服务配置从根本上是为游客塑造独特旅游体验。

因此,海南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就要通过细分市场、分析多层次游客需求,逐步改造现有观光旅游产品,开发参与性、娱乐性、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精品。

关键词:海南;旅游产品;创新2005年以来,海南旅游发生很大变化,团队游和散客游平分秋色,中高端游客的比重不断加大,入境旅游迅猛发展,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但是要实现旅游产品全面升级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

海南省前省委书记卫留成曾经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为支撑海南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要实现这个目标,当前迫切需要推进海南旅游产品的全面升级。

一.海南旅游产品开发现状近年来,海南旅游产品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一些特色旅游项目在国内已有一定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性作用。

如南山文化旅游区,是集海南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一体,档次较高和特色鲜明的旅游观光景区;以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一批建筑风格各异的度假休闲酒店群落成了国内游客冬季避寒的首选度假之地;博鳌亚洲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海南会议旅游的兴起和会议层次的提高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包括台达、亚龙湾、博鳌在内的省内16家各具特色的海滨型、山地型高尔夫球场的分布密度在国内省市中名列前茅。

目前,海南省共有49处景区(景点),其中天涯海角、南山旅游区等7处景区(景点)已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景点)。

但是,海南省在旅游产品研发方面存在对客源市场的具体定位较模糊,对市场供需变化的反应不及时等问题。

一些景点的开发建设缺乏远期发展规划,投资经营者不是靠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提供优质服务来吸引客源,参与市场竞争,而是靠提供高额回扣的竞争来争夺客源。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黎族建筑装饰风格应用研究价值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黎族建筑装饰风格应用研究价值
1 3 - 1 5 9
座 城 市形 象 的提 升 不仅 在 于政 府 战 略与 政策 的调 整 ,而 且
● 海 南省 教 育厅 2 O 1 3 年 度 高等 学 校科 学 研 究项 目—— 人文 需要 借助 于 设计 艺 术 的融 入 与 涮和 ,综 观 国际 知名 的主 打旅 游 产
9 8 建 殴就 文化 广: 业 存 地 的 发 展 以蔚 然 成风 ,但 最求 短期 效应 的现 象 较 作用 小 是 地 方政 府 发 展 文 化产 业 的正确 观 念 , 北京 的7 9 8 艺术 园 区 就 是 艺术 家和 艺术 团体 自发形 多 ,例 如 同家 人力 发展 动 漫产 业 、Ⅲ 许 多地 方 没有 输 和 传播 的 是 个 例 子 ,北 京 的 7
府 ‘ 1 0 着 力将 海南 建 成 世界 一 流 海 岛休 1 度 假 旅 游胜 地 ,使 之成 就 完伞 可 以构 建 出 自己城 市 的 建筑 装饰 特 色 ,在今 天 国际旅 游 市
为 开放之 岛 、绿 笆之 岛 、文 【 j l j 之 岛 、和 谐 之 岛。 场 的激 烈 竞争 } ,特 色 的展 现 几乎 成 为 _ 尢 法 叫避 的甩 【 1 l ] 之 。存
社 科 类 重 点项 目 “ 黎 族 建 筑 装 饰 风 格 应 用 研 究 ” ,项 目编 号 :
H j s k 2 0 1 3 — 2 3
业 的 国家 与 城市 ,均将 设 计 艺术 尤其 是 建筑 装饰 艺术 作 为城 市形 象 发 计 中非 常重 要 的环 节 去加 强与 体现 ,城 市形 象 的提升 与本 土 城 市的 建筑 装 饰风 格 也 就提 升 了整 座城 市 的综 合形 象 。城 市形 象 中 蕴含 j , 人量 本 土 民族 的智 慧 ,这 些 千百 年来 积淀 下 的智 慧里 很人 ’ 部 分转 化 为建 筑 装饰 形 式 流传 至今 ,在 传 承这 种建 筑装 饰

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民族音乐文化产品的新型开发策略研究

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民族音乐文化产品的新型开发策略研究



目前 ,海以“ 自然景观是有 限的, 是不可持续发展的 , 人文景观 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理论 为依据 , 在 国际旅游 岛建 设背景下海南岛应保持本 民族传统音乐 文化底蕴 ,迎合 国 际旅游群体 的多元化需求为 目标 ,遵 照以黎苗族为代表 的
Ha i na n t o u is r m p r o d uc t s . Thi s pa p e r ma i n l y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s t r a t e —
民也同样付 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偶剧《 鹿 回头》 黎族大型歌 舞诗 “ 达 达瑟 ” ( 黎语 “ 非常 美好 ” 的意思 ) 曾获 国家多项 金 奖。这两部成功的重头戏浓缩 了当代海南人 民的聪明才智 和团结奋进的高贵品质。然而成功之后它却 被久久地搁置
Re s e a r c h on t h e D e v e l o pm e nt of Ne w H a i na n N a t i ona l
音乐文化的传统模式和构架加 以现代化 音乐创作理念再结
合西方音乐创作技法 , 打造出文化旅游产 品的独 特品牌 , 用 本 民族独有 的精神 内涵和传统 文化底蕴等强大 的吸引力带
“ 小、 散、 弱” 的现状仍 没有改 变, 文化产业增 加值 占G D P的 比重低于全 国平 均水 平。 要尽快扭 转这 一局面 , 必须加大 力度提高旅 游产 品的文化含 量 ,一 改往 日以 自然景观 和呈 现 式的文化 艺术形 式为辅助 项 目的文化旅游产 品 ,依 靠音 乐 的特殊旅游文化功能, 力争把海南独有 的民族音乐文化作 为支柱 旅游产品进行 开发 , 变呈现 展示为体验和参 与, 用它 独有 的文化精髓和魅 力来吸 引国 内外 游客 的参 与和体验 。 音乐是文化产业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 已成为 国民 经济支柱产业依据 ,参照世界上许 多旅 游业发达 国家 实施 的“ 文化经济” 新战略。 因此 , 如何合理打造具有 海南特 色 、 达到 国际先水平 的旅游产业体 系,利用 海南 岛独特 的音乐 文化资源营造 与国际接轨 的高雅 音乐氛 围,实现真 正意义 上 以文化旅 游为龙头带动海南经济发展 的目标 , 尤其是“ 海 南国际旅游 岛建 设” 在2 0 1 2年 3月 5日被 纳入 国家“ 十二 五” 规划草案之 后的今天还需我们深思。 关键词 国际旅游岛 民族音乐文化 文化产 品 开发策略

探究海南景区同质化原因及解决方法

探究海南景区同质化原因及解决方法

探究海南景区同质化原因及解决方法关键词:旅游同质化槟榔谷多元旅游业梗概: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条件,为其建设国际旅游岛提供了良好基础,但在其开发过程中,旅游景区的同质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会严重阻碍海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降低核心竞争力。

如何立足于自身特色,明确功能分区,对景区的建设不断进行创新,成为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的关键所在。

本课题以槟榔谷为例,探究其发展模式中的成功之处,对景区同质化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当前海南旅游同质化的原因分析1)缺少主题文化内涵海南旅游文化大多依靠自然景观,文化旅游未成规模。

产品文化内涵深度与广度不足,缺少具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没有将海南特有的海洋文化、热带原始森林文化、黎苗等少数民族文化充分挖掘,造成海南文化资源的意识。

而海南旅游业起步晚,基础相对落后,资源的相似性使同质化竞争激烈。

许多游客到海南来只能晒日光浴,品尝海鲜,度假休闲,观赏海洋景色,这没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模式,只会剩下干瘪的外壳。

2)缺少景区魅力特色海南旅游度假区的大多概念性规划都缺乏主题,都是一些同质化的概念性规划。

如三亚海棠湾的概念性规划:将海棠湾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级国家海岸,一个回归自然的生态型旅游度假区。

上述这些没有主题的概念性规划,千篇一律,无法体现海洋特色。

3)缺少主题品牌营销目前,海南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正在旅客心中滑坡。

政府、企业和人民正面临着一场挽救海南旅游品牌的严峻考验。

都是因为没有全局观念,缺乏品牌意识,急功近利导致的。

多数旅游景点所谓的‘品牌营销策略’毫无特色和竞争力4)缺少系统工程建设一个优秀的旅游景点,应以经济、文化、建筑、自然为特征,以聚集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建筑效益、自然效益的地域空间系统。

局部的、单一的、片面的建设,都会以失败告终。

而现阶段海南旅游建设往往就缺乏系统工程建设,不少旅游项目重复建设,布局失衡,功能重叠,档次低劣,建设规模小,核心项目少归根结底,根本原因还是缺乏主题文化,由于缺乏主题文化提炼、整合特色文化资源,造成文化缺失,特色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本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黄克己,杨 葵,陈扬乐(海南大学 旅游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摘 要]该文在分析海南本土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总结了海南本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的不足,提出了海南本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的若干模式和路径对策,并对国内的文化旅游研究体系进行了完善和改进,同时,该文提出的新观点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本土文化;本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国际旅游岛;海南[中图分类号]F590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31-0076-04文化旅游是旅游产品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自提出至今,旅游界对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产品的研究呈现百家争鸣之态。

李巧玲认为,文化旅游是旅游者为实现特殊的文化感受,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深入体验,从而得到全方位的精神和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类型。

马勇等认为文化旅游以旅游文化为消费产品,旅游者用自己的审美情趣,通过艺术的审美和历史的回顾,得到全方位的精神上与文化上享受的一种旅游活动。

重庆工商学院张陆等认为:所谓文化旅游产品是指以地域和民族文化为基础,以知识、信仰、风俗、艺术、习惯、历史、传说、现代风貌等为内容,通过各种形式提供给旅游者消费的旅游产品。

袁成等从旅游者的消费方式和特征来看,文化旅游产品应该是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这条线路包括了旅游者文化旅游过程中所需的各项要素 文化旅游吸引物的文化蕴涵与主体、文化旅游设施的文化内涵与风格、文化旅游与管理的文化指向、文化旅游产业的文化定位等,核心因素是文化旅游吸引物和文化旅游吸引服务。

由此观之,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产品进行的解读,致使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产品的内涵有所不同。

海南有种类齐全的本土文化旅游产品,但在开发途径、开发模式以及开发的广度、深度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文化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亟待构建。

目前,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海南的本土文化旅游资源,并将资源优势转化成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海南本土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分析1 1 海南本土文化资源分析海南本土文化是指在海南区域范围内土生土长的以及经过一定时间深度沉淀的外来文化海南化的人文资源和现象。

其涉及人文的各个层面和领域,主要有历史文化、南洋文化、贬官文化、民族文化、风情文化、艺术文化等。

依据国家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 18972 2003)的分类方法,将海南旅游资源要素实体划分为480处。

其中,本土文化旅游资源拥有4个主类,15个亚类,70个基本类。

在资源要素中,遗址遗迹类22个,占4 53%;旅游商品类25个,占5 21%;人文活动景观类45个,占9 38%;旅游建筑及设施类142个(含在建),占29 58%。

人文旅游资源有234个单体。

由此可知,海南本土文化旅游资源在构成上,占海南旅游资源总量的49 39%,涵盖了国家标准人文类的主类和亚类的全部,表明海南旅游资源拥有丰富的本土文化内涵,适合发展本土文化旅游。

1 2 海南本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本土旅游文化产品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承袭性、变异性、多元性、交融性等特点,如何在保护和继承中实现开发,在开发中进行保护和继承,对海南国际旅游建设过程中的本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国家旅游局对海南本土文化旅游产品的景点景区进行的星级评定共16处。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1处,省级8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人;本土节庆活动7项。

表1 海南已建成的本土文化旅游产品概况类型属性星级数量代表性旅游产品吸引物类型历史文化类静态文化5天涯海角风景区、五公祠、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景区、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海瑞墓、东坡书院、古崖州城静态吸引物(历史古迹遗迹建筑)民俗文化类动态文化1鹿回头公园、冼夫人文化节、三月三、黎族打柴舞、黎族民间故事动态吸引物(民族表征符号)风情文化类活文化5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椰子大观园、兴隆亚洲风情园、农垦万嘉果农庄、椰寨农家乐、东南亚风情园动态吸引物(艺术展览专题路线)续 表类型属性星级数量代表性旅游产品吸引物类型艺术文化类物化文化2海南天涯雨林博物馆、博鳌海洋馆、琼剧、海南八音抽象吸引物(博物馆)生态文化类人本文化4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陵水南湾猴岛生态景区、分界洲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呀诺达热带雨林意实吸引物(主题公园)通过对海南本土文化资源禀赋和开发现状分析发现,海南本土文化旅游产品种类齐全、内涵丰富高、独特性强。

但是,总体而言,海南的本土文化旅游产品相对等级较低,独立型旅游产品单体规模小,集合型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以及疏密度差等。

海南本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力度远远不够,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组合,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

从文化结构上看,本土文化结构中的精神文化层的人文性没有积极转化为物质文化,本土文化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出现断层,加之海南对文化物质层的保护措施不尽合理,使得海南给外人留下 文化沙漠 之感。

从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及其属性层面看,国内学者从文化的审美角度出发,将文化资源属性划分为3个层次:静态文化层、动态文化层和抽象文化层。

由于文化旅游购买者对文化旅游的需求层面和认知层面的提高,人们对文化旅游需求的价值理念正在发生转变。

同时,由于文化旅游具有变异性和交融性,使人们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旅游文化价值取向,这就是生态文化旅游。

生态文化的属性是人本文化,是人性意识与文化实体相和谐的文化。

生态文化旅游产品是在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立足于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尊重文化的自然性和自然的人文性,实现游客、资源、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三者相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产品。

其具有等级高、文化生态可塑性强、景观资源生态好、旅游服务及设施全等特点。

2 海南本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2 1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国内外学者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从不同的观察视角,对文化旅游产品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开发模式。

通过分析研究,笔者从单项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表现形式和其空间组合方式两个角度对这些模式进行归类,构建了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二维模式矩阵,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为海南本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提供合适的模式选择。

2 1 1 单项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依据文化旅游产品的经营时间可划分为:模式一:短期表现型开发模式。

即对特定时空范围内的特定文化资源或文化现象进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模式。

例如,著名的三亚国际婚庆节和海南自行车环岛赛都只是在一年当中的某一天或某一段时间开展,因此,作为文化旅游产品,其影响力具有一定的时空局限性,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其短期带来的效益。

模式二:持续经营型开发模式。

即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成可持续发展的且在其生命周期内保持不间断运营的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

对于大部分人文景观来说,以三亚南山佛教文化苑为例,一旦其投入运营,即使会有淡旺季之分,若无特殊情况,都会持续向旅游者开放。

表2 按产品周期属性划分的海南本土文化旅游产品概况短期表现型旅游产品冼夫人文化节、三月三、国际婚庆节、欢乐节、海洋节、博鳌亚洲论坛、海口会展博览会、自行车环岛赛持续经营型旅游产品椰子大观园、兴隆亚洲风情园、农垦万嘉果农庄、椰寨农家乐、南山佛教文化苑、五公祠、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景区、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海瑞墓、东坡书院、古崖州城、海南天涯雨林博物馆、博鳌海洋馆、琼剧、海南八音、分界洲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蓝洋温泉、三亚海润珍珠科学馆、落笔洞、皇帝洞依据人文旅游产品开发的深度和表现形式可划分为:模式一:历史复原型开发模式。

即对一些由于自然力作用或人为破坏而失去现存文化载体的人文旅游资源,使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物化复原的一种开发模式。

对于某些文化旅游资源,例如,海南省海口市骑楼街,其旧貌已经遭到很大的人为破坏,为了重新营造其历史文化氛围,可以借鉴苏州城市老区规划策略,专门打造一条独具特色的骑楼街,在修葺完善其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巧妙地嵌入现代商业。

模式二:直接利用型开发模式。

即直接把现实的文化旅游资源,在保持其原貌的基础上,开发成旅游产品,并提供必备的旅游基础设施的开发模式。

例如,位于琼山市和文昌市交界处的海底村庄,具有极大的历史纪念意义。

尽管其历经沧海桑田,却古貌犹存,无须进行人工复原,只需提供必备的游览工具,并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模式三:精品开发模式。

即在文化旅游产品中,优先考虑有特色价值的文化资源,进行有重点、有层次、有规划地开发的模式。

例如,位于海南省保亭县边境的呀诺达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其生态文化价值独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与黎苗风情寨相毗邻,需要进行有节奏、有层次的重点开发和保护。

表3 按产品开发深度划分的海南本土文化旅游产品概况历史复原型落笔洞、皇帝洞、秀英炮台、古崖州城、中和古镇、五公祠、西天庙、骑楼街、琼台书院、冼夫人纪念馆、府城鼓楼、东坡书院、宋氏祖居、石峡海瑞祖居直接利用型海底村庄、母瑞山革命根据地、千年古盐田、黎村苗寨、琼剧、海南八音、儋州调声、贝壳工艺品、椰壳工艺品、海南黎锦精品开发型蓝洋温泉度假区、分界洲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呀诺达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三亚海润珍珠科学馆、南山佛教文化苑、五指山民族博物馆、热带雨林博物馆2 1 2 组合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各种人文旅游资源的特性、地理分布以及疏密程度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区域、不同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要进行适时适地的开发。

同时,由于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之间以及相异的人文旅游资源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笔者提出以下三种基于空间组合的人文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模式一: 独 具特色型开发模式。

在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实体中,有部分可以单独开发成特色的旅游产品。

这些人文旅游产品,包括某些传统的节日节庆、主题性活动、文化遗址等,如海南欢乐节、三月三以及海口会展博览会等。

它们蕴涵着特殊的意义,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且对其他的人文或自然旅游资源依赖较少,不需要与其他旅游资源进行联合开发。

模式二:人文景观与人文景观联合开发模式。

在某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可能会存在多种相异的文化旅游资源,该种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就是要对这些人文旅游资源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辅助的区域文化旅游系统,实现区域整体的利益最大化。

例如,海南省儋州故城,被誉为 诗对之乡 的中和镇,其与白马井镇的伏波将军庙,以及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千年古盐田三角相连、互相依托,可以很好的构建成一个区域文化旅游圈。

模式三: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开发模式。

即将相互依存的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资源进行协同开发,在充分发挥文化独特性魅力的基础之上,实现人文旅游产品和自然景观的相互交融、相互衬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