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燃烧所需空气量及燃烧产物.doc
燃气燃烧方法——部分预混式燃烧.doc
![燃气燃烧方法——部分预混式燃烧.doc](https://img.taocdn.com/s3/m/448b0e794a7302768e9939f5.png)
燃气燃烧方法——部分预混式燃烧燃气燃烧时,一次空气过剩系数α′在0~1之间,预先混入了一部分燃烧所需空气,这种燃烧方法称为部分预混式燃烧或大气式燃烧。
一、部分预混层流火焰产生部分预混层流火焰的典型装置就是本生灯。
如图3—4—6,燃气从本生灯下部小口喷出,井引射入一次空气,在管内预先混合,预混后的气体自灯口喷出燃烧,产生圆锥形的火焰,周围大气亦供给部分空气,称为二次空气,通过扩散与一次空气未燃尽的燃气混合燃烧。
这样,在正常燃烧时形成两个稳定的火焰面:内火焰面,即由燃气与一次空气预混合后燃烧而产生。
为圆锥形,呈蓝绿色,强而有力,温度亦商,为部分预混火焰,也称为蓝色锥体;外火焰面,是二次空气与一次空气未燃尽的燃气进行的扩散混合燃烧,其形状也近似圆锥形,呈黄色,软弱无力,温度较低,这是扩散火焰。
蓝色的预混火焰锥体出现是有条件的。
若燃气/空气混合物的浓度大于着火浓度上限,火焰就不可能向中心传播,蓝色锥体就不会出现,而成为扩散式燃烧。
若混合物中燃气的浓度低于着火浓度下限,则该混合气根本不可能燃烧。
氢气燃烧火焰出现蓝色锥体的一次空气系数范围相当大,而甲烷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的燃烧火焰出现蓝色锥体的一次空气系数范围则相当窄。
蓝色锥体的实际形状,如图3—5—5,可用管道中气流速度的分布和火焰传播速度的变化来解释。
层流时,沿管道截面上气体的流速按抛物线分布,喷口中心气流速度最大,至管壁处降为零。
静止的蓝色锥体焰面说明了锥面上各点的正常火焰传播速度sn(其方向指向锥体内部)与该点气流的法向分速度vn相平衡,也即对于预混火焰锥面上的每一点都存在以下关系式,通常称为米赫尔松余弦定律:sn=vn=vcosψ (5—5)式中ψ——预混气流方向与焰面上该点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
余弦定律表明了层流火焰传播速度与迎面来的气流速度在火焰稳定情况下的平衡关系,火焰虽有向内传播的趋势,但仍能稳定在该点。
另一方面,蓝色锥体焰面上各点,还有一个气流切向分速度,使该处的质点要向上移动。
燃料及燃烧2 燃烧计算及燃烧理论
![燃料及燃烧2 燃烧计算及燃烧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7b7de6b0b1c59eef8c7b4a7.png)
Va0 VO0 2
100 8.9Car 26.7 H ar 3.3( Sar Oar )(Nm3 / kg) 21
洛阳理工学院
材料工程基础
②气体燃料
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教师:罗伟
可燃组成有CO2、 CO、H2、CH4、CmHn、H2S、H2O、N2、O2(体积百 分含量)
0 百分含量,VO 和 VO0分别为生成RO2和H2O的需氧量( /m3) 2 2
0 0 (VO2 RO2 VO2 H 2 O ) O2
V
0 O2
RO2 V H 2 O
0 O2
令k
0 0 VO2 RO2 VO2 H 2O
RO2
K:单位燃料燃烧时的理论需氧量 与该烟气中RO2百分含量的比值。 组成变动不大的同种燃料的k值近 似为常数。列于表。
洛阳理工学院
材料工程基础
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教师:罗伟
第三节
燃烧计算
洛阳理工学院
材料工程基础
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教师:罗伟
在设计窑炉时(设计计算) 1、已知燃料的组成及燃烧条件, 2、需计算单位质量(或体积)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烟气 生成量、烟气组成及燃烧温度 3、以确定空气管道、烟道、烟囱及燃烧室的尺寸,选择风机 型号。
CO2=
VCO2 0 V
0
×100(%)
洛阳理工学院
材料工程基础
② 气体燃料
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教师:罗伟
可燃组成有CO2、CO、H2、CH4、CmHn、H2S、H2O、N2、O2(体积百 分含量)
CO + 1/2O2 → CO2 CO2 H2 + 1/2O2 → H2O CH4 + 2O2 → CO2 + 2H2O CmHn +(m+n/4)O2→ m CO2 + n/2 H2O 1Nm3 H2生成 1 Nm3 HO2 …… ...... 1Nm3 CO 生成 1 Nm3
10m3甲烷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
![10m3甲烷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https://img.taocdn.com/s3/m/196dbe6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a.png)
10m3甲烷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10m³甲烷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甲烷或天然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广泛应用于家庭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了解甲烷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对于燃烧过程的控制和优化非常重要。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10m³甲烷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甲烷的化学式和燃烧反应式。
甲烷的化学式是CH₄,燃烧反应式可以表示为:CH₄+ 2O₂→CO₂+ 2H₂O根据燃烧反应式,1mol的甲烷需要2mol的氧气才能完全燃烧生成1mol 的二氧化碳和2mol的水。
但是,现实情况下,我们更常用体积(m³)来表示气体,所以我们需要将摩尔转化为体积。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甲烷和氧气的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
根据理想气体方程,1mol气体在标准温度和压力(STP,273.15K和1大气压)下的体积是22.4L。
所以,1m³甲烷或氧气大致对应于44.6mol。
基于上述信息,我们可以推导出10m³甲烷所需的氧气体积。
根据燃烧反应式,1mol甲烷需要2mol氧气。
所以,10m³甲烷需要20mol氧气。
将20mol氧气转化为体积单位,对应于20/44.6 ≈0.45m³。
总结起来,10m³甲烷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约为0.45m³。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将10m³甲烷与0.45m³氧气混合才能实现完全燃烧,并得到二氧化碳和水作为燃烧产物。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理论上的计算结果。
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反应器的设计和效率,燃烧温度和压力等。
此外,还要注意安全问题,确保适当的通风和氧气供应,以避免氧气不足或过剩引起的潜在危险。
总之,了解甲烷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是优化燃烧过程的关键。
通过理论计算,我们可以得出10m³甲烷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约为0.45m³。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以确保安全和高效的燃烧过程。
空气需要量和燃烧产物生成量
![空气需要量和燃烧产物生成量](https://img.taocdn.com/s3/m/0919df6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3.png)
燃烧前处理是对燃料进行预处 理,如煤的洗选、生物质气化 等,以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燃烧产物的再利用
燃烧产物的再利用主要是将处理后的产物进行回收或再利用,如余热的利用、灰渣 的利用等。
余热的利用是将燃烧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用于供暖、发电等。
灰渣的利用是将燃烧产生的灰渣进行回收,用于建材、化工等领域。
02
空气需要量
理论空气需要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理论空气需要量是指燃料在理 论上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
计算公式:理论空气需要量 = 燃料消耗量 / 燃料中可燃成分 的百分比。
例如,如果燃料消耗量为 100kg,燃料中可燃成分的百 分比为80%,则理论空气需要 量为125kg。
实际空气需要量
实际空气需要量是指在实际燃烧 过程中,为了达到完全燃烧所需
固体废物排放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渣和废弃物 ,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 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THANKS
感谢观看
采用低硫燃料、安装尾气处理装置、优化燃烧方式等。
二氧化碳排放量
二氧化碳排放量
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可再生能源、植树造林等。
悬浮颗粒物生成量
悬浮颗粒物生成量
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悬浮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如引起呼吸道疾病、 降低能见度等。
减少悬浮颗粒物生成量的措施
采用高效除尘设备、优化燃烧方式、控制烟气排放等。
04
燃烧产物的处理和利用
燃烧产物的处理方式
01
02
03
04
燃烧产物的处理方式主要有: 燃烧后处理、燃烧中处理和燃
燃气的燃烧与应用 第01章 燃气的燃烧计算
![燃气的燃烧与应用 第01章 燃气的燃烧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2a2c943a10661ed9ad51f30a.png)
22
第四节 完全燃烧产物的计算
(一)按燃气组分计算 1.理论烟气量(当α=1)
⎧VRO 2 = VCO 2 + VSO 2 = 0.01(CO 2 + CO + ∑ m C m H n + H 2S ) ⎪ n ⎪ 0 ⎡ ⎤ ( ) ⎨VH 2O = 0.01⎢H 2 + H 2S + ∑ C m H n + 120 d g + V0 d a ⎥ 2 ⎣ ⎦ ⎪ ⎪V 0 = 0.79V + 0.01N 0 2 ⎩ N2
第四节 完全燃烧产物的计算
【解】(一)高热值和低热值
H h = H h1 r1 + H h2 r2 + …… + H hn rn = 12753 × 0.56 + 12644 × 0.06 + 39842 × 0.22 + 70351 × 0.02 = 18074kJ / Nm 3 H l = H l1 r1 + H l 2 r2 + …… + H ln rn = 10794 × 0.56 + 12644 × 0.06 + 35906 × 0.22 + 64397 × 0.02 = 15989kJ / Nm 3
n⎞ n ⎛ Cm H n + ⎜ m + ⎟O 2 = mCO 2 + H 2O + ΔH 4⎠ 2 ⎝
H 2S + 1.5O 2 = SO 2 + H 2O + ΔH
6
第一节 燃气的热值
二、燃气热值的确定 热值:1Nm3燃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 量称为该燃气的热值(kJ/Nm3或kJ/kg)。 可根据燃烧反应热效应计算。 高热值:1Nm3燃气完全燃烧后其烟气 被冷却至燃气的初始温度,烟气中的水蒸气 以凝结水排出时所放出的热量。 低热值:1Nm3燃气完全燃烧后其烟气 被冷却至燃气的初始温度,烟气中的水蒸气 仍为蒸汽状态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料完全燃烧需要的空气量
![燃料完全燃烧需要的空气量](https://img.taocdn.com/s3/m/36926ad649649b6648d7471b.png)
以下内容摘自来源各不相同的网络数据,请酌情选择。
柴油的化学计量空燃比:14.3kg/kg;汽油的化学计量空燃比:14.8kg/kg。
1立方米天然气(纯度按100%计算)完全燃烧约需2.0立方米氧气,大约需要10立方米的空气天然气耗氧情况计算:[居民用天然气烧水]居民用天然气烧水1立方米天然气(纯度按100%计算)完全燃烧约需2.0立方米氧气,大约需要10立方米的空气。
燃煤:需要多少空气?书面:johnzactruba 编辑:拉马尔Stonecypher的更新时间:10月20日,2009?相关指南:碳烧煤的最重要的要求是正确的空气量。
这篇文章解释了如何计算正确的空气量。
煤是使用最广泛的用于发电的燃料来源。
航空公司提供必要的氧气燃烧煤。
它是煤中的碳和空气中的氧气,产生的热能之间的化学反应。
煤中的元素煤中有3个元素的猕猴在燃烧过程中的空气氧结合。
主要的和重要的元素是碳,这可能是大约30%- 60%,再有就是在1%至3%和0.3%至3%的范围内硫磺的范围内的氢。
除了这三个有5%至12%,1%至2%和氧氮。
氧气也被用来在燃烧过程中。
每个元素的确切数额取决于煤炭,煤是如何形成了数百万年前的位置,或者从煤炭来源的地雷类型和排名。
计量或理论空气量。
这是计算上的元素和氧之间的化学反应。
氧碳结合形成二氧化碳和热量。
的C +?2> CO 21个C +32 / 12?> 44/12的CO 21公斤碳2.67公斤氧气> 3.67千克二氧化碳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和热2·H 2 + O 2·2H 2 O的1 H +32 / 4?> 36/4?21公斤氢+8公斤氧气> 9公斤水硫与氧气结合形成Suphur二氧化S + O 2> 21个S +32 / 32?> 64/32 SO 21公斤硫磺+1公斤氧气> 2公斤二氧化硫。
为了计算的目的,我们认为煤炭,碳57.2%,2.2%的氢,0.5%的硫和6.9%的氧气。
消防燃烧学之空气需要量和燃烧产物生成量
![消防燃烧学之空气需要量和燃烧产物生成量](https://img.taocdn.com/s3/m/a4c9e018f01dc281e53af05f.png)
一氧化碳燃烧,方程式和体积比
• CO + ½ O2 = CO2
•1 ½
(m3)
氢气燃烧,方程式和体积比
• H2 + ½ O2 = H2O
•1 ½
(m3)
各成分氧气需要量
碳氢化合物燃烧,方程式和体积比
• CnHm + (n+m/4) O2 = nCO2 + m/2H2O
•1
(n+m/4)
(m3)
硫化氢燃烧,方程式和体积比
固体和液体燃料理论空气量的计算
固体和液体燃料的成分表示法,质量百分 比含量
• C%+H%+O%+N%+S%+A%+W%=100%
按照化学反应质量守恒的原则,列出各成 分完全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依据方程式计 算各物质的量
各成分的燃烧计算
碳元素的燃烧,方程式和质量关系
• C + O2 = CO2 • 12 32 44 • 1 8/3 11/3
第四章
空气需要量和燃烧产物生 成量
计算的实际意义
要设计炉子的燃烧装置和鼓风系统,就必 须知道为保证一定热负荷(燃料消耗量) 所应供给的空气量
而设计排烟系统,就必须知道燃烧产物( 或烟气)的生成量、成分和密度
在进行炉内热交换、压力、温度等的热工 计算、热工测试或热工分析时也需要进行 供给空气量和燃烧产物生成量、成分和密 度的计算
为得到炉内的还原性气氛,会减少空气量 ,比理论值少一些
实际空气需要量
实际空气消耗量Ln,n值为空气消耗系数 ,(n>1称空气过量系数)
n值的确定一般是在设计炉子或燃烧装置 的时候预先选取的,或根据实测确定
空气中水蒸气的考虑
查附表5可得到每m3干空气吸收的水蒸气体积 数量lH2O L0为理论干空气需要量,L0,w为理论湿空气需要 量,则
《消防燃烧学》第4章 空气需要量和燃烧产物生成量
![《消防燃烧学》第4章 空气需要量和燃烧产物生成量](https://img.taocdn.com/s3/m/9742ff01581b6bd97f19eab4.png)
• CO%+H2%+CH4%+CnHm%+H2S%+CO2%+ O2%+N2%+H2O%=100%
各成分燃烧需要的氧气量之和就是气体燃
烧所需的总氧气量 由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就表示所 需的摩尔数,而认为气体的摩尔体积相同, 因此系数比就等于各气体物质的体积比
35
n>=1时的不完全燃烧
空气过剩,燃烧产物中剩余O2及相应的N2 燃烧产物中每有1m3CO,产物体积就相应
增加0.5m3 同样,燃烧产物中每有1m3H2,产物体积 就相应增加0.5m3,但水分去除将增加 1.5m3 燃烧产物中含有CH4,不会使体积增加。 但如果将水分去除,则燃烧产物中每有 1m3CH4,产物体积就相应增加2m3 36
1m3气体燃料的理论空气需要量(体积)
为
L0
L0 ,O2 21%
16
实际空气需要量
在实际设计和操作中,炉内实际消耗的空
气量与计算的理论空气量会有区别 为保证燃料完全燃烧,会增加空气量,比 理论值多一些 为得到炉内的还原性气氛,会减少空气量, 比理论值少一些
17
实际空气需要量
实际空气消耗量Ln,n值为空气消耗系数,
32
第三节 不完全燃烧产物
33
不完全燃烧
在实际炉中,有很多不完全燃烧的情况 不完全燃烧所发生的反应也是多种情况的 不完全燃烧的计算要根据具体不同的情况
进行分析,然后相应求解 并且并非所有的每一种情况都可以按静力 学方法分析求解,有时要靠实验测定
34
不完全燃烧产物生成量的变化
以成分CO、H2、CH4为例进行分析。在空
计算的实际意义
要设计炉子的燃烧装置和鼓风系统,就必
第6章 燃料的燃烧计算
![第6章 燃料的燃烧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f4d8203f12d2af90242e6c4.png)
6.2.1 理论烟气量和实际烟气量
标准状态下,l kg固体及液体燃料在理论空气 量下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燃烧产物的体积称为固 体及液体燃料的理论烟气量,用下式表示:
V VCO2 VSO2 V V
0 y 0 N2
0 H2O
Vy0 —标准状态下理论烟气量,m3/kg;
VCO2 —标准状态下 CO2 的体积,m3/kg;
2C+ O2 2CO 9270 kJ/kg(碳)
说明:
燃烧计算即燃烧反应计算,是建立在燃烧化学反应 的基础上的。在进行燃烧计算时,将空气和烟气均 看 作 为 理 想 气 体 , 即 每 kmol 气 体 在 标 准 状 态 ( t =273.15K, P =0.1013MPa)下其体积为 22.4m3,燃 料以 1kg 固体及液体燃料或标准状态下 1m3 干气体 燃料为单位。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规定,“标准 状态”不标在单位上,而是写在文字中。
VSO2 —标准状态下 SO2 的体积,m3/kg;
0 3 — 标准状态下理论 体积, m /kg; N VN 2 2
V
3 0 H2O —标准状态下理论水蒸气体积,m /kg。
13
22.4 1.866 m3 的 标准状态下,1 kg 的碳完全燃烧后产生 12 22 .4 0.7 m3 的 SO2 。 标准状态下, 1 kg 硫完全燃烧后产生 CO2 。 32
第6章 燃料的燃烧计算
6.1 燃烧所需空气量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
C+ O2 CO2 + 32860 kJ/kg(碳)
2H2 + O2 2H2O+120370
S+ O2 SO2 9050
kJ/kg(氢)
燃气供应工程 第9章 燃气燃烧基本理论
![燃气供应工程 第9章 燃气燃烧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149f7705acfa1c7aa00cc12.png)
tth 是燃气燃烧过程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某种 燃气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其烟气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4、实际燃烧温度tact:
实际燃烧温度与理论燃烧温度的差值随工艺过程 和炉窑结构的不同而不同,很难精确计算出来。经验 公式为:
tact tth
μ—高温系数。对一般工业炉窑可取0.65~0.85,无焰 燃烧器的火道可取0.9。
干空气中N 2与O2 的容积比为:
yN2 : yO2 79: 21 3.76
燃气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为: 1 n V0 0.5H 2 0.5CO (m )Cm H n 1.5H 2 S O2 0.21 4
一般情况下,燃气的热值越高,燃烧所需的理论 空气量越多,还可用以下近似公式进行估算: 对于天然气和LPG:
三、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
(一)火焰的传播方式:
正常的火焰传播 爆炸 爆燃
燃气在工业与民用燃烧设备中的燃烧过程都属于 正常的火焰传播过程,在工业中常见的是紊流状态下 的火焰传播。
(二)火焰传播速度Sn:
当管径大到一定程度时,管壁散热对火焰传播速 度的影响消失,这时火焰传播速度走近于一最大值, 该最大值称为法向火焰传播速度Sn。
二、燃气热值的确定:
1、定义:1 m 3燃气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全部热量。 2、燃气热值的计算: ①直接用实验方法测定;
②用各单一气体的热值根据混合法则计算。
H H1 y1 H 2 y2 H n yn
三、燃烧所需空气量:
(一)理论空气需要量:
3 按燃烧反应计量方程式,1 m(或 1kg)燃气完全 燃烧所需的空气量,是实现燃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最 小空气量。单位为: m3 / m3干燃气或 m3 / kg
第七章 燃气的燃烧方法
![第七章 燃气的燃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7853f52312b3169a451a465.png)
2、紊流扩散火焰的长度 在燃气紊流自由射流中,由实验公式,轴线上的燃气浓度 Cg与射流出口处的原始浓度C1之比为:
Cg C1 0.70 as 0.29 r
α—紊流结构系数; s—轴向距离; r—射流喷口的半径。
射流中各点的燃气浓度与空气浓度之和应该是一样的,它等 于出口处的浓度和 :
C1 0 C1
13
思考:如何消除层流扩散火焰中的煤烟?
在火焰的内侧高温区:扩散区燃烧,可从内部提供足够多的 氧气。(例如部分预混式,完全预混式燃烧)
在火焰的外侧低温区:动力区燃烧,外部保温。如马灯、煤
油灯的玻璃罩,起到防风、保温作用。
14
3、层流扩散的长度 采用相似关系来分析层流扩散火焰的基本规律。
扩散燃烧装臵 :管1、管2 ;
家庭用燃气用具大都属于此类。如燃气灶、热水器。日 常生活中常见:打火机、煤油灯。
25
燃气在一定压力下, 以一定流速从喷嘴流 出,进入吸气收缩管, 燃气靠本身能量吸入 一次空气。在引射器 内燃气和一次空气混 合,然后经头部火孔 流出,进行燃烧,形 成本生火焰。
26
27
根据气流喷出速度的不同,部分预混火焰又可分为层流和紊流。
但氧气向焰面扩散的速度基本未变,焰面的收缩点离喷
口越来越远,火焰长度不断增加。这时,火焰表面积增加,
单位时间内燃烧的燃气量↑。
b、当Vm↑→临界值时,
流动状态从层流→紊流→火焰顶点跳动。
19
c、随Vm继续↑,
火焰绝大部分均扰动起来,这时扩散转变为紊流扩散, 混合加剧,燃烧强化→火焰变短。
d、随着扰动程度的加剧,混合时间↓↓,当 在动力区进行。
29
3、点火环 思考:管道上气流的速度按抛物线分布,中心大,四周小, 管壁处为0。火焰会不会传到燃烧器里去? 不会,火焰传播速度受管壁散热的影响,该处的火焰传播 速度因为管壁散热也减小了。 思考:在焰面任一点上,Sn=Vn, 火焰在该点是否能完全稳定? 不能,只是在火焰面法向上稳定, 由于存在切向分速度,使质点向上移 动。
燃烧学整理内容
![燃烧学整理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995f3d2ad51f01dc281f1fa.png)
第二章燃料的燃烧计算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燃料燃烧时所需空气量及烟气生成量烟气分析燃烧设备的热平衡计算中的简化微量的稀有气体所有气体都作为理想气体不考虑烟气的热分解和灰质的热分解产物略去空气中和CO2第一节燃料燃烧所需空气量计算一、燃料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理论空气量即根据化学反应式计算出来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空气量。
Nm3干空气/kg燃料,Nm3干空气/Nm3燃料,V0液体燃料与固体燃料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气体燃料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二、燃料燃烧时实际空气需要量空气系数实际空气需要量第二节完全燃烧时烟气的计算一、液体燃料与固体燃料烟气的计算理论烟气量的计算实际烟气量的计算烟气焓的计算燃料理论燃烧温度二、气体燃料烟气的计算理论烟气量的计算实际烟气量的计算第三节不完全燃烧时烟气量的计算一、液体燃料与固体燃料二、气体燃料三、燃料不完全燃烧烟气量与完全燃烧烟气量的关系第四节烟气分析计算一、成分的检验方法二、空气系数的检测计算三、燃料不完全燃烧损失计算四、奥氏烟气分析器第五节燃烧设备的热平衡第三章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机理和化学反应速度及其影响因素的一门学科一·基本概念单相系统与单相反应:在一个系统内各个组成都是同一物态,则称此系统为单相系统。
在此系统内进行的化学反应,则称单相反应。
多相系统与多相反应:在一个系统内各个组成不属同一物态,则称此系统为多相系统。
在多相系统内进行的化学反应,则称多相反应。
分子反应:单分子反应------化学反应时只有一个分子参与反应,I2=2I双分子反应------反应时有两个不同种类或相同种类的分子同时碰撞而发生的反应,CO2+H2 CO+H2O三分子反应------反应时有三个不同种类或相同种类的分子同时碰撞而发生的反应,2CO+O2=CO2简单反应与复杂反应:一个反应是由若干个单分子或双分子间或三分子反应相继实现,成为复杂反应;而组成复杂反应的各基本反应则称之为简单反应或基元反映级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三级反应,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的几次方成比例就是几级反应,或反应级数是几就是几级反应浓度:摩尔浓度、千克浓度、分子浓度、相对浓度等。
第2章 燃烧参数计算
![第2章 燃烧参数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ce9281e59eef8c75fbfb389.png)
一、燃烧产物
1.定义:由于燃烧而生成的气、 1.定义:由于燃烧而生成的气、液和固体物质 定义 2.完全燃烧产物 2.完全燃烧产物 3.不完全燃烧产物 3.不完全燃烧产物 4.氮氧化物 4.氮氧化物 5.烟: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于大气中能被人看到的 5.烟 产物. 产物. 碳氢 化合物
裂解
脱氢
V 0 .O 2 ( H ) =
H % × 22 . 4 4
V 0 .O 2 ( S ) =
V 0 .O 2
S% × 22 . 4 32 C% H% S% O% = × 22 . 4 + × 22 . 4 + × 22 . 4 − × 22 . 4 12 4 32 32 C% H % S% O% = ( + + − ) 22 . 4 × 12 4 32 32 =( C % H % S % O % 22 . 4 + + − )× 12 4 32 32 0 . 21
V 0 . air C% H % S% O% 22 . 4 = ( + + − )× 12 4 32 32 0 . 21
V 0 . air
= 17.39( m )
3
43 % 7% 41 % 22 . 4 = ( + − ) × ×4 12 4 32 0 . 21
二、 气体可燃物完全燃烧理论空气需要量 组成: 组成: CO%+H2%+∑CnHm%+H2S%+CO2%+O2%
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 光合作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燃烧反应和自然界的氧化反应使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讨论: 讨论: 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 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
三、温室效应的危害及对策
燃气燃烧理论基础-燃气燃烧理论基础文档
![燃气燃烧理论基础-燃气燃烧理论基础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7a10b0025c52cc58ad6be43.png)
(四) 压力的影响 Sn ∝ pk
Sn ﹤50 k ﹤0
第三章 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
50-100 ≈0
﹥100 ﹥0
第三章 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
(五)惰性气体的影响
燃气中加入惰性气体N2,热值 降低,反应速度减慢,将使火焰传 播速度Sn下降。
第三章 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
三、 火焰传播浓度极限(爆炸极限,着火浓度极限)
燃气名称 氢
一氧化碳 甲烷 乙炔 乙烯 乙烷 丙烯 丙烷 丁烯
正丁烷 异丁烷
爆炸下限 % 4.0 12.5 5.0 2.5 2.7 2.9 2.0 2.1 1.6 1.5 1.8
(常温,20℃) 爆炸上限 %
75.9 74.2 15.0 80.0 34.0 13.0 11.7 9.5 10.0 8.5 8.5
200-400 1.42
400-700 1.47
700-1000 1.51
1000-1200 1.55
1200-1500 1.59
第二章 燃气燃烧反应动力学
一、 化学反应速度
(一)化学反应速度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 即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反应物的消耗量: W = dC / d ( kMol / m3 ·s)
01
第四章 燃气燃烧方法 兰色火焰出现条件:1. 燃气-空气混合物浓度在爆炸上限与爆炸下限之间。 2. 气流的切向分速使下面质点对上面质点点火。 3. 火焰根部存在点火源:火焰传播速度 Sn = 气流速度 V
1点:Sn<V 2点:Sn>V 3点:Sn = V 火焰面稳定
点火环
第四章 燃气燃烧方法
(二)燃烧器头部 1. 多火孔头部
燃气-空气混合物均匀分布到各火孔, 头部各点气流压力相等,二次空气能均 匀达到各个火孔。
第01章-燃气的燃烧计算
![第01章-燃气的燃烧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330290802d276a200292e89.png)
实际烟气量:V f =VRO2 +VH2O +VN2 +VO2
24
第三节 完全燃烧产物的计算
(二)按燃气热值近似计算
1.理论烟气量
V
0 f
=0.239Hl 1000
+a
天然气,a = 2 石油伴生气,a = 2.2 液化石油气,a = 4.5
习题
第三节 完全燃烧产物的计算
=15989kJ/ Nm3
H
w l
=
Hldr
0.833 0.833+dg
=15989 0.833 =15753kJ / Nm3 0.833+0.0125
28
第三节 完全燃烧产物的计算
(二)理论空气需要量 1.按组分计算
= 3.86Nm3 /Nm3
2.按低热值计算
V0 =
0.26 Hl -0.25 =
体积比为: 氮气/氧气 = 79/21 = 3.76
14
第二节 燃烧所需空气量
(一)单一可燃气体理论空气需要量
(1)氢燃烧反应的理论空气需要量: H2+(0.5O2+0.5×3.76N2 )=H2O+0.5×3.76N2
1Nm3H2燃烧所需空气量为:0.5+0.5×3.76=2.38Nm3 (2)碳氢化合物的理论空气需要量:
28
第三节 完全燃烧产物的计算
(二)理论空气需要量 1.按组分计算
= 3.86Nm3 /Nm3
2.按低热值计算
0.26
V0 =
Hl -0.25 =
0.26
×15753-0.25 = 3.85Nm3 /Nm3
1000
煤气燃烧计算
![煤气燃烧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0b61ca11b90d6c85ec3ac694.png)
一、煤气完全燃烧计算1、燃料部分3(热效应数值摘自《工业炉设计手册 第2版》P89-90,在《炼铁设计参考资料》P782也有)各种煤气成分列表如下:(成分如有变动,请相应调整)所选煤气成分列表如下: 1.3053kg/Nm 3您选择的是高炉煤气,其低位发热值Qd==3208.62kJ/Nm 3折合成千卡Q d =766.36kcal/Nm 3或Qd=766.36kcal/Nm3÷1.3053kg/Nm3=587.13=10805kJ/Nm3×2.30%+12650kJ/Nm3×23.40%+35960kJ/Nm3×0.00%+59813kJ/Nm3×0.00%+86939kJ/Nm3×0.00%+90485kJ/Nm3×0.000%+117875kJ/Nm3×0.000煤气燃烧计算则所选煤气分子当量=2×2.300%+28×23.400%+16×0.000%+28×0.000%+42×0.000%+44×14.600%+28×54.700%+18×5.00%+32×0.000%+44×0.000%+58×0.000%=则所选煤气29.2380kg/kmol÷22.4Nm3/kmol=3208.62kJ/Nm3÷4.1868kJ/kcal=2、完全燃烧计算表设有 1.000Nm3高炉煤气完全燃烧空气系数α= 1.500完全燃烧(α=1.500)计算表3、完全燃烧实际理论燃烧温度计算实际理论燃烧温度t li 计算公式如下:式中,t li :为计算的实际理论燃烧温度,℃V、c:实际燃烧产物体积及产物平均比热容,单位分别是:Nm 3,kJ/(Nm 3·℃)Q:煤气发热量,kJV r 、c r 、t r :煤气的体积、平均比热和温度,单位分别是:Nm 3,kJ/(Nm 3·℃),℃V a 、c a 、t a :助燃空气的体积、平均比热和温度,单位分别是:Nm 3,kJ/(Nm 3·℃),℃n%:燃烧室热效率,这里设定n%=100%⑴煤气平均比热计算注:将涉及到的单一气体平均比热计算公式列如下:单位:kJ/(Nm 3·℃)(参见《炼铁设计参考资料》P776~778,《高炉炼铁工艺及计算》成兰伯主编 P524~526也有)根据以上列表计算可得,这样的煤气完全燃烧时理论需氧量、理论空气量、理论烟气量以及空气过剩系数α=1.500时的实际空气量和实际烟气量如下:()%r r r a a a li Q V c t V c t n t Vc++⨯=2326(0.386160.22100.081810) 4.1868626.9CO c t t t --=+⨯-⨯⨯(<℃)2273.1[(0.71428308.38lg153.4)] 4.186820001000CO t c t t t +=--÷⨯(<℃)23(0.31410.0424110) 4.1868626.9O c t t -=+⨯⨯(<℃)2273.1[(0.42143113.07lg 55.74)] 4.186830001000O t c t t t +=--÷⨯(<℃)2326(0.31030.0124100.0178610) 4.1868626.9N CO c t t t --=+⨯+⨯⨯、、空气(<℃)2273.1[(0.41844148.33lg 65.28)] 4.186830001000N CO t c t t t +=--÷⨯、、空气(<℃)3(0.355350.031710) 4.1868100c t t -=+⨯⨯H2O(气)(<℃)31(0.35010.0578100.26) 4.1868526.9c t t t-=+⨯+⨯⨯H2O(气)(<℃)273.11000[(0.68973850.63lg117.298.6)] 4.186830001000273.1t c t t t t +=---÷⨯+H2O(气)(<℃)首先设定煤气温度t r =20℃煤气的平均比热c要根据烃类比热计算,烃类平均比热表如下:(单位:kJ/(Nm 3·℃))(参考自《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P240 表4-14)按照插入法计算,20℃时各种烃类平均比热计算结果如下,计算结果在下列相应温度区间列出273.11000[(0.68973850.63lg117.298.6)] 4.186830001000273.1t c t t t t +=---÷⨯+H2O(气)(<℃)2326(0.31120.00375100.010410) 4.1868726.9H c t t t --=-⨯+⨯⨯(<℃)2273.11000[(0.4652585.93lg111.60.6)] 4.186830001000273.1H t c t t t t +=---÷⨯+(<℃)43(0.36860.3310) 4.1868726.9CH c t t -=+⨯⨯(<℃)4273.1[(1.20533822.37lg477.1)] 4.186811001000CH t c t t t +=--÷⨯(<℃)按照上表计算的20℃时各种烃类平均比热,来计算煤气的平均比热:3所以煤气平均比热cr=c H2H 2+c CO CO+c CH4CH 4+c C2H4C 2H 4+c C3H6C 3H 6+c CO2CO 2+c N2N 2+c H2O H 2O+c O2O 2+c C3H8C 3H 8+c C4H10C 4H 10==1.3587kJ/(Nm 3·℃)⑵实际理论燃烧温度计算由于温度小于2000℃,下表按照插入法计算的CO2的平均比热值略过,不能使用 1.6399实际理论燃烧温度t li =(Q+V r c r t r +V a c a t a )n%/(Vc)=-151.28=[(3208.62kJ(煤气发热量)+23.87kJ(空气物理热)+27.17kJ(煤气物理热)]×100%(燃烧室热效率)÷[1.789Nm3/Nm3煤气×1.000Nm3煤气×1.6399kJ ℃)]==1110.85℃废气平均比热=2.2912kJ/Nm3·℃×21.24%+1.7821kJ/Nm3·℃×4.08%+1.4438kJ/Nm3·℃×71.09%+1.5097kJ/Nm3·℃×3.59%=(上表中2000~2500℃CO 2的平均比热值参考自《燃料与燃烧》P268=1.3026kJ/Nm3.℃×2.30%+1.3002kJ/Nm3.℃×23.40%+1.5709kJ/Nm3.℃×0.00%+1.7940kJ/Nm3.℃×0.00%+2.2432kJ/Nm3.℃×0.00%+1.6351kJ/Nm3.℃×14.60%+1.3002kJ/Nm3.℃×54.70%+1.4904kJ/Nm3.℃×5.00%+1.3186kJ/Nm3.℃×0.00%+3.9238kJ/Nm3.℃×0.000%+4.3160kJ/Nm3.℃×0.000%=29.238 0.000%=kcal/kg)(参见《炼铁设计参考资料》P776~778,《高炉炼铁工艺及计算》成兰伯主编 P524~526也有)α=1.500时的实际空气量和实际烟气量如下:2273.1[(0.71428308.38lg153.4)] 4.186820001000CO t c t t t +=--÷⨯(<℃)2273.1[(0.42143113.07lg 55.74)] 4.186830001000O t c t t t +=--÷⨯(<℃)2273.1[(0.41844148.33lg 65.28)] 4.186830001000N CO t c t t t +=--÷⨯、、空气(<℃)31(0.35010.0578100.26) 4.1868526.9c t t t-=+⨯+⨯⨯H2O(气)(<℃)43(0.36860.3310) 4.1868726.9CH c t t -=+⨯⨯(<℃)4273.1[(1.20533822.37lg477.1)] 4.186811001000CH t c t t t +=--÷⨯(<℃)kJ/(Nm 3·℃)kJ/(Nm 3·℃)399kJ/(Nm3·2的平均比热值参考自《燃料与燃烧》P268)值插入法计算。
燃气燃烧所需空气量及燃烧产物(标准版)
![燃气燃烧所需空气量及燃烧产物(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9cefd393b4daa58da1114a8d.png)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燃气燃烧所需空气量及燃烧产物(标准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燃气燃烧所需空气量及燃烧产物(标准版)燃气的燃烧计算,是按照燃气中可燃成分与氧进行化学反应的反应方程式,根据物质平衡和热量平衡的原理,来确定燃烧反应的诸参数,包括: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燃烧产物的生成量及成分、燃烧完全程度、燃烧温度和烟气焓。
这些参数是燃气燃烧设备设计、热工管理必要的数据,也是评定生产操作、提高热效率、进行传热和空气动力计算不可缺少的依据。
考虑到燃气、空气和燃烧产物各组成所处的状态,可以相当精确地把它们当作理想气体来处理。
所以,燃烧计算中气体的体积都按标准状态(0℃、101325Pa)计算,其摩尔体积均为22.4L,计算基准可以用1m3的湿燃气,也可以用1m3干燃气。
必须注意的是,后者还要带入所含的饱和水汽量,这就是大多数场合下所使用的基准——含有1m3干燃气的湿燃气。
确定燃气燃烧所需空气量和燃烧产物量,属于燃烧计算的物料平衡的内容。
一、空气需要量(一)理论空气需要量V0V0是指1m3燃气按燃烧反应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要供给的空气量,m3空气/m3干燃气,它是燃气完全燃烧所需的最小空气量。
V0的计算方法为,先按照燃烧反应方程式和燃烧计算的氧化剂条件(假设干空气体积仅由21%的氧和79%的氮组成),确定燃烧所需的理论氧气量,然后换算成理论空气需要量。
从单一可燃气体着手。
例如,CO的燃烧反应方程式,连同随氧带入的氮,可表示为CO+0.502+3.76×0.5N2=C02+1.88N2上式表明,1m3的C0完全燃烧,理论需氧量为0.5m3,随氧带入的氮量为1.88m3,相当的理论空气需要量是0.5/0.21=2.38m3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气燃烧所需空气量及燃烧产物燃气的燃烧计算,是按照燃气中可燃成分与氧进行化学反应的反应方程式,根据物质平衡和热量平衡的原理,来确定燃烧反应的诸参数,包括: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燃烧产物的生成量及成分、燃烧完全程度、燃烧温度和烟气焓。
这些参数是燃气燃烧设备设计、热工管理必要的数据,也是评定生产操作、提高热效率、进行传热和空气动力计算不可缺少的依据。
考虑到燃气、空气和燃烧产物各组成所处的状态,可以相当精确地把它们当作理想气体来处理。
所以,燃烧计算中气体的体积都按标准状态(0℃、101325Pa)计算,其摩尔体积均为22.4L,计算基准可以用1m3的湿燃气,也可以用1m3干燃气。
必须注意的是,后者还要带入所含的饱和水汽量,这就是大多数场合下所使用的基准——含有1m3干燃气的湿燃气。
确定燃气燃烧所需空气量和燃烧产物量,属于燃烧计算的物料平衡的内容。
一、空气需要量(一)理论空气需要量V0V0是指1m3燃气按燃烧反应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要供给的空气量,m3空气/m3干燃气,它是燃气完全燃烧所需的最小空气量。
V0的计算方法为,先按照燃烧反应方程式和燃烧计算的氧化剂条件(假设干空气体积仅由21%的氧和79%的氮组成),确定燃烧所需的理论氧气量,然后换算成理论空气需要量。
从单一可燃气体着手。
例如,CO的燃烧反应方程式,连同随氧带入的氮,可表示为CO+0.502+3.76×0.5N2=C02+1.88N2 上式表明,1m3的C0完全燃烧,理论需氧量为0.5m3,随氧带入的氮量为1.88m3,相当的理论空气需要量是0.5/0.21=2.38m3。
对气态重碳氢化合物CmHn,燃烧反应方程式为CmHn+(m+n/4)O2+3.76(m+n/4)N2=mC02+ (n/2)H20+3.76(m+n/4)N2 (1—1) 也清楚地表明,1m3的CmHn完全燃烧,需要(m+n/4)m3的理论氧,同时带入3.76(m+n/4)m3的氮,故理论空气需要量为(m+n/4)/0.21=4.76(m+n/4)m3。
以此类推,对组成为ψ(CO)+ψ(H2)+ψ(CH4)+ψ(CmHn)+ψ(H2S)+ψ(N2)+ψ(02)=100%的1m3干燃气,需要的理论氧量,用符号V(O2)O表示为:V(O2)O=O.01[0.5ψ(CO)+0.5ψ(H2)+2ψ(CH4)+∑(m+n/4)ψ(CmHn)+1.5ψ(H2S)-ψ(02)]m3 (1—2) 需要的理论空气量为:V0=1/21[0.5ψ(CO)+0.5ψ(H2)+2ψ(CH4)+∑(m+n/4)ψ(CmHn)+1.5ψ(H2S)-ψ(02)]m3 (1—3) 显然,V0完全取决于燃气的组成。
燃气中可燃组分含量愈多,热值愈高,燃烧所需的V0也愈多。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V0有基于热值或组成的各种类型的近似计算公式;而在粗略计算时,常常按每4186.8kJ发热量的燃料,需要1m3V0估算。
(二)实际空气需要量V为了保证燃气完全燃烧,实际供给的空气量Vm3/m3(干燃气)均大于理论空气需要量,这个空气量多供给的比例,就称为空气过剩系数,表示为:α=V/V0 (1—4) 即,燃气燃烧的实际空气需要量为V=αV0,m3(空气)/m3(干燃气) (1—5) 显然,这里的V是干空气需要量,可表示为Vg。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可比照燃气中的水汽含量的确定方法,但要考虑空气的相对湿度ψ(空气中的湿含量相对于同温度下饱和湿含量的百分比)。
首先,按空气温度由附录3查出空气的饱和湿含量d’a,kg/m3(干空气),则空气中实际湿含量da=ψd’a,kg/m3(干空气)。
所以实际湿空气量Vs=αV0+1.2αV0da=(1+1.2da)αV0,m3/m3(干燃气) (1—6) 如,空气20℃,相对湿度0.6时,查附录3,d’a=0.0189kg/m3(干空气),这时空气的da=O.6×0.0189=0.0113kg/m3(干空气),Vs=αV0+1.2×0.0113αV0=(1+0.0136)αV0,m3(湿空气)/m3(干燃气)。
一般将10g/m3(干空气),或0.012m3/m3(干空气),作为空气湿含量近似计算的取值。
显然,燃气燃烧的实际空气需要量V,不仅取决于燃气的组成,同时与燃烧条件。
有关,影响因素主要有燃气燃烧方法、燃烧设备运行工况等。
通常,α1,在工业燃烧设备中α为1.05~1.20,在民用燃具中α为1.30~1.80。
在燃气燃烧设备中,正确选择和控制空气过剩系数α是十分重要的。
α过小或过大都将导致不良后果。
前者,α小于1,空气供应不足,燃气不完全燃烧,燃气的化学热不能充分发挥,使设备的热效率下降,热耗量增加;后者α大于,或远大于1,使燃烧产物生成量过大,增加了烟气带走的热损失,也使燃烧设备的热效率下降,热耗增加。
因此,先进的燃烧设备应在保证完全燃烧的前题下,使α值大于并趋近于1,即采用低氧燃烧法。
二、完全燃烧产物的计算燃气燃烧后的产物,统称为烟气。
严格地说,燃烧产物不仅限于烟气,还应包括烟气中所携带的灰粒和未燃烬的固体碳粒,但由于它们在烟气中所占容积百分比极小,因此,在一般的计算中都略去不计。
(一)烟气量当α=1时,只供给理论空气量,如果燃气完全燃烧,产生烟气的量称为理论烟气量Vofm3(烟气)/m3(干燃气),它的组成包括:C02、S02、N2、H20。
当αl时,供应空气过剩,燃气完全燃烧后产生的烟气量则称之为实际烟气量Vfm3(烟气)/m3(干燃气),这时烟气中除含有上述四组分之外,还含有过剩氧,即包含CO2、S02、N2、O2和H20。
前3种组分合在一起称为干烟气Vgf;包括H2O在内的烟气则称为湿烟气Vsf。
烟气中C02和S02,都是三原子气体,又同属酸性氧化物,在化学吸收法进行气体分析时它们的含量经常合在一起分析,因此,通常合称为三原子气体,用符号R02表示。
对于混合气体燃烧产生的烟气量,为各燃气组分产生烟气量之和,如表3—1—1。
表3-1-1 烟气量表实际上V0f和Vf的差别,仅在于α=1和α1相比燃烧产物生成量少一部分过剩空气量,即所以同样,烟气量也有多种类型的近似计算式,可参考各种工具书。
(二)烟气的组成烟气的组成一般也用容积成分(体积百分数ψ)来表示。
即ψ(RO’2)=V(RO2)/Vf×100%ψ(N’2) =V(N2)/Vf×100%ψ(O’2)M=V(O2)/Vf×100%ψ(H2O’)=VH2O/Vf×100%烟气组成(体积百分数):ψ(R02)+ψ(N2)+ψ(02)+ψ(H20)=100 (1—8)(三)烟气的密度烟气的密度ρof,kg/m3(烟气),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种,按烟气各组分的密度,用加和法计算。
式中用i代表烟气中的不同组分。
另一种方法,按质量守衡,用参加燃烧反应的物质总量,除以燃烧产物的总体积。
三、燃料燃烧方程式及空气过剩系数(一)燃料燃烧方程式燃料燃烧方程,或称气体分析方程,表示燃料燃烧产物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它可用来鉴定燃烧的质量;验证燃烧产物气体成分的准确性;在核实烟气分析结果后,还可用来求某一未知组分。
燃料燃烧方程式的推导是基于燃烧的物料平衡。
针对燃气,可推导如下。
干燃气组成(体积)为,ψ(CO)+ψ(H2)+∑ψ(CmHn)+ψ(H2S)+ψ(O2)+ψ(N2)=100从不完全燃烧产物量考虑,如前所述,当燃气不完全燃烧时,烟气中含有C0、H2、CH4等可燃物,但由于H2、CH4的含量比CO少得多,因此工程上的不完全燃烧产物常常仅考虑CO。
这样,上述燃气不完全燃烧的干烟气的组成(体积百分数)为:ψ(RO’2)+ψ(CO’)+ψ(O’2)+ψ(N’2)=100根据燃气燃烧过程的氮平衡,烟气中的氮只能有三个来源,即燃气带入、理论空气带入、过剩空气带入。
式中以上标符号“△”表示过剩量。
而干烟气中氮含量将式中干烟气总量用烟气成分表示则上述燃气不完全燃烧的干烟气的组成(体积%)可改写为:各项乘以0.21,整理后得:这就是不完全燃烧成分只考虑CO时的燃气燃烧方程式。
如果燃气完全燃烧,ψ(CO’)=0,就得到完全燃烧方程式:(1+β)ψ(RO’2)+ψ(O’2)=21 (1—13) 用燃烧方程,可判别燃烧过程的好坏,还可求未知组分,如,适用于多种不完全燃烧组分的燃气燃烧方程式,可以按类似方法推导。
(二)燃料特性系数上述燃烧方程式中的β,为无因次系数。
严格地说,它除与燃料组成有关外,还与发生不完全燃烧时的烟气成分有关。
但对于完全燃烧情况,β公式第一项分母仅有V(R02);对于不完全燃烧,也因V(CO)、V(H2)及V(CH4)一般很小,可忽略不计。
因此,β的表达式也可统一为:并且认为它只取决于燃料的组成。
故称之为燃料特性系数。
燃气的β数值变化较大,有正有负,见表3—1—2。
表3—1—2燃气的β值燃气氢一氧化碳甲烷天然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发生炉煤气β -0.3950.790.75~0.800.90-0.160.04~0.06 (三)三原子气体含量ψ(RO’2)和它的极大值ψ(R0’2)max。
由燃气完全燃烧方程式得:当燃气完全燃烧时,烟气分析结果必然满足上述关系。
上式也表明,烟气中ψ(RO’2)与过剩氧ψ(O’2)含量有关,即与α有关。
对于某种燃气,β值一定,燃烧烟气的ψ(RO’2)含量随α增大而降低。
在燃烧设备运行时,如检测发现三原于气体量ψ(BO’2)过小,这就意味着供应的空气量过多或者漏风增加。
如果完全燃烧时烟气中无过剩氧量,即ψ(0’2)=0,则此的相当α=1的完全燃烧情况,因而α(R0’2)达到一个最大值,式(1—15)可写成可以看出,ψ(RO’2)一值只取决于燃料特定系数β。
对于给定的燃气,β值一定,因而ψ(R0’2)max也一定。
所以燃烧装置在实际运行中,烟气的ψ(R0’2)值均小于ψ(RO’2)max。
(四)空气过剩系数。
从前面讨论中可知,α的大小对燃烧过程有很大的影响,诸如燃料消耗、燃烧温度、热效率等。
因此,α是燃烧过程控制的重要指标,必须及时根据烟气分析结果检查确定。
在实际燃烧中,最好的办法是通过烟气中的组分来判断燃烧的质量,从而达到控制燃烧过程的目的。
烟气分析用烟气分析仪。
烟气分析仪,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三类:化学吸收式、物理检测式、物理化学分析式。
按烟气组分计算α的公式很多,比较常用的有两种:氧平衡公式和氮平衡公式。
1.氧平衡公式根据α的定义,可写出;式中V、V(02)——实际空气量和实际氧气量;下标“0”表示理论量,“△”表示过剩量。
经过代换,可得到完全燃烧氧平衡公式:系数K=V(RO2)/V(O’2)0,由燃气组成决定。
对于不完全燃烧,氧平衡公式为:2.氮平衡公式同样,根据α的定义,有:(1—20) 已知燃气组分,ψ(N2)、ψ(C02)、ψ(CO)……,又有烟气分析结果ψ(RO’2)、ψ(O’2),就可确定此时的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