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理论与唯物史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化理论与唯物史观

摘要: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他的早期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逻辑的过程,由起初异化理论发展到成熟的唯物史观的异化理论,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在理论过渡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唯物史观是有深刻联系的,并且对唯物史观的确立有着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异化;唯物史观;黑格尔;马克思

Abstrsct:Marx's alienation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is early work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is a historical and logical process, from the beginning of alienation theory to the theory of the alien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which has experienced a rather long process of development. In the theoretical transition, Marx's alienation theory has a deep connection with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it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Keywords:Alienation;Historical materialism;Hagel;Marx

一、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

异化概念是马克思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马克思看来,所谓“异化”就是作为主体对象的客体,又反过来反对、控制主体。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概念并不像他的生产关系以及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等一

样,是马克思的独创,而是从德国古典哲学家那里继承而来的。在马克思之前,在英国的霍布斯,法国的卢梭那里,异化思想倾向就已逐渐形成。在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异化劳动的概念己形成,到黑格尔那里才明确地把异化作为一个重要地概念,费尔巴哈把异化概念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黑格尔的异化理论认为绝对观念是为了实现自身而自我异化为对象世界。黑格尔是通过意识过程描述主体发展过程:作为主体的绝对观念为了实现自身而自我异化为对象世界,然后又在社会的客观精神中扬弃和超越对象性向主体回复,最终在人的自我意识中完成复归。黑格尔把整个学说的基点放在客观的绝对观念上,构造了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黑格尔认为意识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形式和阶段,才能达到绝对知识。这就要求绝对精神不但要以主观意识的形态存在,而且还要达到主客观的同一,用客观的物质形式来表达主观的绝对精神,即绝对知识外化为世界中各式各样的物质形态。这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一个必然的阶段。黑格尔认为作为世界本体的绝对精神具有客观性、能动性,而这种能动性表现为对自身的否定性,即自身异化的能力。黑格尔认为“自然界是自我异化的精神”,绝对精神经过在逻辑阶段的自我否定发展,异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这次异化之后,绝对精神又通过自我意识、通过欲望达到自由意识,从而进入理性阶段、精神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认识到绝对精神是“如何异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意识到“自然和社会中的不同的事物就是绝对精神异化而存在的具体的形式”。而绝对精神在经过了这一系

列的变化之后,又通过对否定的否定,回到自身,达到绝对的精神。这样,在最后阶段,在绝对精神自身内部,绝对和相对、主体和客体的差别消失了,从而让位于它们之间的同一。

费尔巴哈反对黑格尔对异化问题的唯心主义解释,他指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无非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费尔巴哈用人的类本质代替了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再一次将异化理论视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历史观,置于社会历史领域中,这样一来,人类的历史就成了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历史。异化理论第一次在费尔巴哈这里获得人本主义哲学本体论意义。在费尔巴哈看来,是人的感性物质生活产生了观念,那个抽象出人们的类关系的观念一步步成了绝对主体;最终,人们创造了自己类本质的异化物——上帝。“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己的就越少。”①费尔巴哈肯定对象化而反对异化,这一逻辑在总体上影响了后来马克思的异化思想。

二、马克思异化理论内容

1、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马克思从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明确的经济事实出发提出了“异化”。这个经济事实就是“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②这里马克思区别了对象化和异化。通常我们所讲的对象化是指人的精神活动在物质形态上的体现,这是一个①《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主体能动的创造客体的过程而异化则是指人能动活动的结果又反过来反对人,成为支配人、奴役人的异己的力量这种客体具有反对、操纵主体的性质。因此,任何异化都是对象化,而对象化却不一定都是异化,两者不是互等的关系。工人劳动的目的本来是通过人的活动改造外部世界,以便满足人类生存、生活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占有外部世界。而在上述的情况下正好相反,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最后发展到受他生产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

2、劳动本身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我们单纯的讲工人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关系还不够。“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①。按马克思的内在逻辑,劳动是人的内在本质,劳动使猿变为人,劳动创造了人的全部。按自由的人的本质来说,劳动也应该是自由的、属于劳动者所有的。这样,劳动就不再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属于劳动者自身所有的,劳动成了自己本来面目的对立面,劳动同自己相异化了。

3、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

马克思通过人与动物的比较认为“人是类存在物”,马克思通过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中吸取了劳动的概念,并认为“生产生活本来就是类生活”,“人的类特征恰恰就是自由自在的劳动”,马克思由此得出自由自在的劳动是人的类本质。马克思认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