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

合集下载

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引言抛锚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方式。

与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学相比,抛锚式教学更加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本文将介绍抛锚式教学的定义、特点和优势,同时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

一、抛锚式教学的定义抛锚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抛锚式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主动参与并深入理解知识。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思考问题、提出观点,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抛锚式教学的特点1.学生主导:在抛锚式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通过提出问题、制定学习计划和进行合作学习来推动学习的进展。

教师起到的是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帮助学生寻找学习的方向。

2.自主探究:抛锚式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实践操作和开展实验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3.合作学习:抛锚式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4.多元评价:抛锚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多元评价。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通过考试、作业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抛锚式教学则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表现、项目作品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抛锚式教学的优势1.激发学习兴趣:抛锚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更加愿意深入学习和探索。

2.培养创造力:抛锚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地思考和提出观点,锻炼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升综合能力:抛锚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和多元评价的方式,学生可以较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认知、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4.个性化发展:抛锚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抛锚式教学的名词解释

抛锚式教学的名词解释

抛锚式教学的名词解释教育领域中有一种被称为"抛锚式教学"的术语,它意指课堂上出现的一种教学方式。

所谓抛锚式教学,即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任务,让学生自行思考并回答或解决。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抛锚式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他们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或给出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仅促进了全班同学的互动交流,也帮助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抛锚式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角色是传授知识和答疑解惑。

而抛锚式教学则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将学生视为知识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合适的启发和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在抛锚式教学中,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参与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比单纯接受教师知识的效果更好。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同时,抛锚式教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和同伴交流,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启发和学习。

抛锚式教学并不是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补充。

在某些知识点和技能的讲解中,教师仍然需要起到重要的指导和讲解作用。

然而,当涉及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抛锚式教学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活动和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抛锚式教学在教育界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倡导这种教学方式,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研究。

通过抛锚式教学,学生可以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收益和成长。

而对于教师来说,抛锚式教学也是一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总之,抛锚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的教学方式。

抛锚式教学工作计划幼儿园

抛锚式教学工作计划幼儿园

一、指导思想为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以抛锚式教学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

2. 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三、教学策略1. 抛锚式教学设计(1)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情境作为“锚”,创设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活动。

(2)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讨论、操作、实践等方式,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 多元化教学方法(1)游戏法: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图片、实物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合作探究法: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 评价方式多样化(1)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结果性评价: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四、具体措施1. 教师培训(1)组织教师学习抛锚式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对抛锚式教学的认识。

(2)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分享抛锚式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 教学资源建设(1)收集整理与幼儿生活相关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

(2)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抛锚式教学案例,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活动实施(1)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抛锚式教学活动。

(2)在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家园合作(1)开展家长讲座,向家长介绍抛锚式教学理念和方法。

(2)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活动,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抛锚式教学工作计划,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抛锚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抛锚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抛锚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学生先前知识和经验,通过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注重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抛锚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抛锚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背景,同时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能。

以下是关于抛锚式教学的设计和实践的一些重要步骤和方法:1.确定学习目标:在设计抛锚式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这些目标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并与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匹配。

3.提出问题:在引入情境后,教师可以设定一些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问题可以涉及不同的学科领域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培养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4.提供资源: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提供各种资源,如书籍、资料、网络资源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展开思考和独立学习。

5.引导学生:在学生开始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6.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设计各种活动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

7.评估学习效果: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

在实践抛锚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积极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还需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而言之,抛锚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习过程和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抛锚式教学实践案例(3篇)

抛锚式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抛锚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抛锚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真实、有意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案例以某中学八年级数学课为例,探讨抛锚式教学的实践过程。

二、案例描述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抛物线的性质,并能运用抛物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抛物线的定义:抛物线是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定点(焦点)和到一条定直线(准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2)抛物线的性质:对称性、开口方向、顶点坐标等。

(3)抛物线的应用:求解实际问题。

3.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抛物线的动画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抛物线?抛物线有哪些性质?(2)抛锚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动画视频中的抛物线,让学生总结出抛物线的定义和性质。

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以下问题:①如何确定抛物线的焦点和准线?②如何根据抛物线的性质求解实际问题?③抛物线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尝试解答这些问题。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探究。

例如,某工厂需要设计一个长方形仓库,仓库的一边靠墙,另外三边与墙相距相等,且仓库的长是宽的两倍。

请设计一个长方形仓库,使其面积最大。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展示交流,分享成果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强调抛物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课堂小结,巩固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抛物线的性质和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案例反思1. 抛锚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本案例中,教师通过播放动画视频,创设真实、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抛物线的知识。

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抛弃了以教师为中心, 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 教学模式,而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 在整个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 者的作用。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就 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的教学 方法。抛锚式教学形象地将确定所需表达的课题 成为“抛锚”,一旦课题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 和教学进程也就确定了,如同轮船被锚固定住一 样。因此,抛锚式教学也称“基于问题的教学”。
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 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 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 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 义建构的方式获得。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大纲明确 要求课程的目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激发学 习者的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重点,使学生获得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英语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尽量 真实的语言情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 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 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 见,建构主义与英语教学目的在理论上是一致的。
效果评价
• 抛锚式教学过程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 的学习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亲自参与了对知识的构建,加深了对知识 的理解,并且能够根据自身学习的反馈信息形 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 中应动态的了解每个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 导,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将学生的认识学习 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发展有关体验的表征
• 抛锚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发展对自己体验的 表征,以便为正迁移创造条件。例如,在夏洛克项目中, 学生不仅仅关注在“年轻的夏洛克”影像中所呈现的具体 故事,而且还讨论撰写连贯而富有感染力的故事的一般原 则。在杰斯帕系列中学生学习多种解决途径表征,总结数 据并讨论各种题目的一般牲(如,旅行的策划、商务活动 的策划、测量等)。由于每一个题目都有两种历险,学生 对它们的异与同的讨论有助于他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一般特 征,而不是具体细节。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引起材料,它 们能鼓励学生从新的观点出发重访最初的历险中一些参数的变化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抛锚式教学策略案例1

抛锚式教学策略案例1

抛锚式教学策略案例1关键词:高等教育;抛锚式教学;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和教师被限定在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中,缺乏有力的师生互动,课堂氛围沉重,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分散,学习精神状态欠佳,导致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差。

另外,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仅局限于理论的探讨,不能学以致用,形成真正的实践能力,对今后的工作能力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因此,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各种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一)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抛锚式教学是一种以技术学为基础的,受西方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影响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与情境学习、情境认知以及认知的弹性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

抛锚式教学通过建立有感染力的事件或是真实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并亲身体验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反思总结的全过程以达到轻松学习的目的。

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将学习抛锚在某一具体的情境中,为学习者创造轻松的、真实的、富有感染力的学习环境。

抛锚式教学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它适合应用于基础知识性学科和与实际联系紧密的专业学科的教学。

抛锚式教学中“抛锚”是指建立并确定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件或问题。

“锚”指的是教师向学生提供的富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情境,它具体包括两方面含义:(1)宏环境。

通常是指一个能够包含所需主题,并且能提炼出与“锚”相似问题的情境;它具有概括性高、感染力强的特征;(2)技术。

它就是教学中可以依靠的“锚”。

一方面,以技术为支撑,可以创设出仿真的学习情境;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依靠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不断研究情境中某一特定的点,全方位地对问题加以探索,使学生形成发散性的思维,从而能延伸到其他领域。

(二)抛锚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抛锚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如下表所示:由上可知,“抛锚式”教学模式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是典型的“学生本位”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设计案例语文

抛锚式教学设计案例语文

抛锚式教学设计案例语文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语文学习里特别有趣的抛锚式教学设计。

然后呢,我们就像小侦探一样开始在课文里找线索。

我们会去看司马光的性格描写,也许课文里会说他很聪明、很冷静。

我们还会去看当时的场景描写,那个缸又大又深,水很多,小伙伴在里面很危险。

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司马光冷静聪明,看到缸很大不好把小伙伴拉出来,所以就想到砸缸让水流出来这个好办法。

在这种抛锚式教学里,我们不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而是自己主动去探索。

就像在一个神秘的宝库里寻宝一样。

我们会因为那个有趣的“锚”问题,对课文充满兴趣。

而且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会更深。

比如说有一次,我们学习一篇描写四季的课文。

老师问“四季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在课文里的描写呢?”有的同学说喜欢春天,因为课文里写春天的时候,花朵都开了,像给大地穿上了花衣裳,还有小鸟在唱歌。

有的同学说喜欢冬天,因为课文里说雪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空中飞舞,整个世界都变白了,还可以堆雪人。

大家都从课文里找自己喜欢的季节的描写,对课文记得可牢了。

抛锚式教学设计让我们的语文学习变得更有趣,就像一场有趣的冒险,我们在课文这个大天地里尽情探索,找到好多好多宝藏呢。

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1.抛锚式教学的含义抛锚式教学又叫“实例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情境性教学”,要求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一旦问题确定,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随之而定(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2.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2)确定问题(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3)自主学习(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5)效果评价(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

3.抛锚式教学的设计原则(1)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某一“锚”来设计,所谓“锚”应该是某种类型的个杂研究或问题情境地。

(2)课程的设计应允许学习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

抛锚式教学的设计原则依据的是杰布森有关“供给者”的解释。

杰布森指出,环境的不同特征支持着各种特殊有机体的活动,同样,不同类型的教材也支持着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

作为教学支撑物的“锚”的设计在于促进建构主义学习观所强调的学习活动类型。

这种活动类型不同于由其它类型教材所促进的活动类型。

例如:在语言和阅读的传统教学中,学生通常从一个故事跳到另一个故事,却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对某一领域做进一步深入的探索。

在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文字题通常提出目标和仅仅为解题所必需的数字,因此,除简单的计算外,学生无须作出任何努力。

相比之下,《杰斯帕历险经历》则在解决问题时为学生提供了创建问题结构、探索问题解答的机会,并无形中导致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小组互动以支持生成性学习。

抛锚式教学流程

抛锚式教学流程

抛锚式教学流程
抛锚式教学流程,也称为锚定式教学流程,是一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下面是抛锚式教学流程的一般步骤:
1. 引入知识:教师通过问题、案例或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待学习内容的好奇心。

2. 提出问题:教师会提出一个问题,该问题与学习内容相关。

这个问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所需的“锚点”。

3. 建立背景知识:教师通过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4. 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讨论或独立学习,试图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他们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与教师和同学分享。

5. 教师反馈:教师在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后,给予及时的反馈。

他们可以指出正确和错误的观点,解释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学习资源。

6. 进一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和扩展相关的知识。

这可能包括课堂讲解、实验、小组讨论等活动。

7. 总结和复习: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这有助于巩固已学知识。

8. 应用和评估:学生通过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方式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这可以是解决新的问题、完成作业或参与项目等。

通过抛锚式教学流程,学生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他们也能够建立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的联系,并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抛锚式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抛锚式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

近年来,抛锚式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接触到这种教学模式,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抛锚式教学模式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强调以真实情境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的建构。

其基本理念包括:1. 真实情境:抛锚式教学模式以真实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建构知识。

2. 学生中心: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知识建构:抛锚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实现知识的建构。

4. 评价多元: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1. 创设真实情境在抛锚式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至关重要。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取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人体生理结构》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抛锚式教学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提问策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探究策略: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调查、访谈等方式,自主探究问题。

(3)合作策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强化合作学习抛锚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具体策略如下:(1)明确分工:根据学生的特长,合理分配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2)定期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定期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

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针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

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发问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介绍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步骤,以及实施该模式的优势和挑战。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抛锚式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角色转变,将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知识探索者。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实施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步骤如下:1.设计引导性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引导性问题。

这些问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2.提供学习资源: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如教材、课件、实验设备等。

这些资源应该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引导性问题,进行独立或协作的学习探索。

学生可以采用阅读文献、实验探索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4.提供反馈和指导: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和指导,并提供及时的反馈。

通过反馈,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学习的进展和不足之处,从而进行调整和改进。

5.总结和分享: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训,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通过分享,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启发,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和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协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创新思维和创造性的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内容

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内容

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内容引言:抛锚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教学方法。

它旨在通过提供具有深度思考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本文将介绍抛锚式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学习活动、评价方式以及教师的角色和作用。

通过了解这些内容,教师可以更好地运用抛锚式教学设计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抛锚式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

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地设定为发展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和技能。

例如,一个教学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估信息的能力,另一个目标可以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学习活动:抛锚式教学设计的核心是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这些活动应该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一个学习活动可以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世界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调查、分析和讨论来找到解决方案。

另一个活动可以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复杂的任务,要求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完成。

三、评价方式:抛锚式教学设计需要一种符合学生实际表现的评价方式。

这种评价方式应该能够全面评估学生在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方面的发展。

例如,可以采用学生报告、作品展示、小组讨论和自我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应该是持续进行的,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

四、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在抛锚式教学设计中,教师起着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

教师应该扮演学生学习的导师和支持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和思考不同观点。

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以便帮助学生改进和发展。

五、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抛锚式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在一个高中社会科学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出了关于城市发展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调查,分析和讨论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生需要收集和评估相关数据,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向全班进行报告。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合作讨论。

抛锚式教学理念

抛锚式教学理念

抛锚式教学理念咱今儿个就来唠唠这“抛锚式教学理念”,听着这名字是不是有点儿像在海里抛了个锚?其实,抛锚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一个情境,就像把锚抛进大海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探索、思考,找到答案。

想想看,当你站在一个大海边,手里拿着一个锚,一用力,哗啦一声,锚就扎进了水里。

学生们就像是那些被这声响吸引来的小鱼儿,围着锚头转啊转,开始琢磨这锚是怎么回事儿。

这就是抛锚式教学最开始的效果。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让你设计一款能让小学生爱上学习的游戏,你会怎么设计?”学生们一下子就炸开了锅,有的说:“我会设计一个可以种菜的游戏,学完了知识就能浇水,让菜长得更快!”有的说:“我会让游戏里的角色变成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这样他们就更有动力了!”你看,这就跟抛锚一样,学生们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索,去解决问题。

就像那些小鱼儿围着锚头游来游去,寻找着什么。

抛锚式教学不仅仅是抛出一个问题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场探险。

老师就像是那艘船上的船长,引导着学生们去发现新大陆。

学生们在探险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说,小明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我们要学数学?”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抛出了一个锚:“假设你现在有100块钱,你想买一个30块的玩具,还有一个20块的零食,你会怎么选择?”小明想了想,说:“我会先买玩具,因为玩具可以玩很久,零食吃完了就没了。

”这时候,我再进一步问:“那如果玩具和零食都涨价了呢?”小明开始认真思考起来,慢慢地,他明白了数学不仅仅是数字游戏,更是生活中的选择和决策。

抛锚式教学就像是种树,教师先挖一个坑,把问题当做种子埋进去,然后学生们就开始浇水施肥,慢慢地,答案的树苗就长出来了。

学生们在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享受了探究的乐趣。

我还记得有一次,一位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太阳每天都从东边升起?”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抛出了一个锚:“如果你是太阳,你会选择从哪个方向升起?”学生们开始讨论,有的说:“东边,因为东边是新的一天开始的地方!”有的说:“西边,这样就能看到不同的风景!”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们不仅理解了地理知识,还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

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

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又称为“anchored instruction”,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参与问题解决和知识构建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与现实问题的联系,进而提高他们在这个领域中的表现。

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约翰·布鲁纳(Jonathan Bruner)提出。

他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扮演问题解决者的角色,将学习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实践和实际应用来学习和理解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追求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一个具体的现实问题或项目。

教师应该选择一个学科相关且符合学生实际经验和兴趣的问题或项目作为教学的起点。

这样一来,学生在解决问题或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

2.对问题或项目进行情境设置。

通过创造一个真实的情境和背景描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内涵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3.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或项目完成。

教师应该通过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问题解决或项目完成的过程。

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他们思考和分析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4.反思和总结。

在问题解决或项目完成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通过对整个过程的回顾和思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发现和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

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教师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能够创造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情境和背景。

其次,该教学模式需要较多的时间和资源投入,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抛锚式教学设计方案

抛锚式教学设计方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

抛锚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以小学数学“分数的加减法”为例,设计一套抛锚式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抛锚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分数加减问题,如:小明有3/4个苹果,小红有1/2个苹果,他们两人共有多少个苹果?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 学生分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1)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是什么?(2)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哪些?(3)如何将分数加减法应用于实际生活?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展示交流,总结规律1.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本组的探究成果。

2. 教师点评,总结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 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展示拓展练习,如: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题。

(五)课堂小结,反思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对分数加减法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抛锚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在抛锚式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抛锚式教学法的实践意义(3篇)

抛锚式教学法的实践意义(3篇)

第1篇一、引言抛锚式教学法(Anchor-Based Instruction)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它以一个真实、具体、具有代表性的情境为“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近年来,抛锚式教学法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抛锚式教学法的实践意义。

二、抛锚式教学法的实践意义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抛锚式教学法以真实情境为“锚”,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效果不佳。

而抛锚式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抛锚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 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抛锚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反思、调整,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这种思维对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抛锚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团队合作、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在真实情境中,学生需要与同伴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抛锚式教学法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以便在合作过程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些素质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优化教学评价抛锚式教学法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抛锚式教学法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

抛锚式教学法的方法

抛锚式教学法的方法

抛锚式教学法的方法抛锚式教学法可有趣啦!一、创设情境抛“锚”这就像是给学生们打造一个超级有趣的故事场景或者真实的生活片段。

比如说要教数学里的购物算账,那就模拟一个小商店的场景。

把教室的一角布置成小商店,放上各种小物品,标上价格。

这时候这个小商店的场景就是那只“锚”啦,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给勾起来了。

他们就像真的走进了购物的世界,而不是干巴巴地对着数学算式。

二、确定问题。

在这个有趣的情境里,就会出现好多问题。

就拿小商店来说,可能会有“我有50元,买了一个20元的东西,该找回多少钱呀?”“如果我想买三个5元的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这些问题就是从情境里自然而然冒出来的。

学生们得自己去发现问题,这可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问题有意思多啦。

三、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后,就轮到学生们自己开动小脑筋啦。

他们可以在这个情境里,自己找办法解决问题。

也许有的学生会拿着小物品,一个一个地数价格标签,有的会在心里默默计算。

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犯错,但是没关系呀,这都是成长的小脚印。

老师呢,就在旁边看着,偶尔给点小提示,就像给小花朵浇点水一样。

四、协作学习。

这一步可热闹啦!学生们可以分组讨论。

在小商店的情境里,小组里的成员会互相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

有的说“我是一个一个加起来算的”,有的说“我用乘法算更快呢”。

大家互相交流,就像一群小蜜蜂在分享花蜜。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学到更多的方法,而且还能学会怎么和小伙伴合作,可棒了。

五、效果评价。

最后呢,就是看看学生们学得怎么样啦。

可不能是那种严肃的考试哦。

还是在小商店的情境里,让学生们再进行一些购物的小任务,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计算的方法。

也可以让学生们互相评价,说说小伙伴哪里做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这样的评价轻松又有趣,还能让学生们更有学习的动力呢。

抛锚式教学法就是这么好玩又有效的教学方法呀!。

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引言:抛锚式教学设计是一种以学生主体参与和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包括课堂前期准备、引发学生抛锚、学生探究和总结、反思与评价等。

一、课堂前期准备在进行抛锚式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需要充分准备课堂教学活动,包括课题选择、学习目标设定、教学资源准备等。

首先,教师应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相关的课题,并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其次,教师需要准备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等,以提供学习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二、引发学生抛锚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其抛锚的欲望。

教师可以使用启发性问题、故事、实例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惑和挑战。

此阶段,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学生探究引发学生抛锚之后,教师需要提供一定的学习环境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观察、问题解决等方式,发现问题、探索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检验。

这一阶段,教师应充当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的学习支持者,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总结、反思与评价经过学生的探究实践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知识和经验,并与实际生活和问题相联系。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可以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提高。

结论:抛锚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发学生抛锚,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介绍了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包括课堂前期准备、引发学生抛锚、学生探究和总结、反思与评价等。

通过合理地设计和实施抛锚式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
索和研究,教师只是引导者。
1
2 围绕“锚”来设计,创设某种 类型的个杂研究或者问题情境。
五个学习环节
01
创设 情境
协作
确定02 自学主习 0学3 习 请在此添加文字并根据 问题 需要调整字体大小,建
请在此添加文字并根据 需要调整字体大小,建
议采用合适行距和合适
议采用合适行距和合适
的对齐方式。
的对齐方式。
效果 评价
第 四01 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视频分析
深圳市第二幼儿园儿童主题博物 馆课程
案例
车车博物馆建构之旅
抛锚式教学 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 2、确定问题 3、自主学习 4、协作学习 5、效果评价
车车博物馆 五部曲
1、计划与决策 2、探索与表征 3、寻访与体验 4、回顾与反思 5、评量与收藏
1、围绕“锚”来设计,创设某种类型的个杂研究
体现两个原则 或者问题情境。
2、学习者作为主体进行问题探索和研究,教师 只是引导者。
第 二01 章
什么是锚
“实例式教学” “基于问题的教学”
B
01 教学中的真实事例或问 题,是抛锚式教学的核 心和教学设计围绕的主 体
02 锚具体来说,是与当前 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 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 习的中心内容(学生面 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 的现实问题)
第 三01 章
两条设计原则
学习者作为主体进行问题探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 一01 章
抛锚式教学是什么
1
在多样化的生活背景中,创设情境,运用
情境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反思提高,迁移能
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
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有时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这种经验的间接介绍和讲解。

在实际情境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行进程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抛锚式教学与情境地学习、情境认知以及认知的弹性理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只是该理论主要强调以技术学为基础的学习。

约翰·布朗斯福特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对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作出了贡献。

基本信息
中文名:抛锚式教学应用学科:心理学
相关推荐范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建构主义复式教学情境教学法教学模式元认知策略支架式教学行为塑造法设计教学法教学策略组织策略先行组织者程序性知识顺应性迁移行动研究法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认知策略程序教学
相关搜索
支架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的五个环节
范例教学法
随机通达教学
模式简介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深受目前西方盛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以技术学为基础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范型。

抛锚式教学与情境地学习、情境认知以及认知的弹性理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只是该理论主要强调以技术学为基础的学习。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由温特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以下简称CTGV)在约翰·布朗斯福特(John Bransford)的领导下开发的。

约翰·布朗斯福特作为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对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作出了贡献。

教学目的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
标的全过程。

总之,抛描式教学是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设计原则
抛锚式教学有以下两条重要的设计原则:
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某一“锚”来设计,所谓“锚”应该是某种类型的个杂研究或问题情境地。

课程的设计应允许学习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

抛锚式教学的设计原则依据的是杰布森有关“供给者”的解释。

杰布森指出,环境的不同特征支持着各种特殊有机体的活动,同样,不同类型的教材也支持着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

作为教学支撑物的“锚”的设计在于促进建构主义学习观所强调的学习活动类型。

这种活动类型不同于由其它类型教材所促进的活动类型。

例如:在语言和阅读的传统教学中,学生通常从一个故事跳到另一个故事,却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对某一领域做进一步深入的探索。

在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文字题通常提出目标和仅仅为解题所必需的数字,因此,除简单的计算外,学生无须作出任何努力。

相比之下,《杰斯帕历险经历》则在解决问题时为学生提供了
创建问题结构、探索问题解答的机会,并无形中导致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小组互动以支持生成性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