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完整版
脑出血的护理完整版
脑出血的护理完整版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脑出血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固然重要,但科学、全面的护理同样不可或缺。
良好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关于脑出血的完整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每 15 30 分钟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
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通过呼唤、对话、疼痛刺激等方式判断其意识水平是否有改变。
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形状及对光反射情况,若发现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应立即报告医生。
同时,要留意患者的肢体活动情况,如有无偏瘫、抽搐等。
二、体位护理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 15 30 度,以减轻脑水肿。
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头部剧烈晃动。
每 2 3 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侧卧时,背部可垫软枕,使肢体处于功能位,防止关节挛缩和足下垂。
三、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
对于昏迷患者,应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
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时,可使用口咽通气管或放置鼻咽通气管。
必要时给予吸氧,氧流量一般为 2 4L/min。
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应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做好相应的护理。
四、饮食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给予营养支持。
昏迷患者可通过鼻饲给予营养,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盐、低脂的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鱼汤、蔬菜汁等。
每次鼻饲量不宜过多,一般为 200 3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 2 小时。
鼻饲前应回抽胃液,以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并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清醒患者可给予半流质或软食,鼓励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五、口腔护理每天进行 2 3 次口腔护理,以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溶液,如生理盐水、复方硼砂溶液等。
中国脑出血治疗指南(2023完整版)
中国脑出血治疗指南(2023完整版)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中国脑出血治疗指南的完整版。
脑出
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疾病,正确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诊断
脑出血的诊断应基于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常用
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扫描和MRI。
治疗原则
1. 快速识别脑出血患者并尽早治疗,以减少脑损伤的程度。
2. 在治疗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病因和病情严
重程度。
3.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状态。
急性期治疗
1. 支持性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稳定、氧气供
应等。
2. 降低颅内压:通过使用渗透性药物、高渗脑室引流等方法降
低颅内压力。
3. 控制出血点: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病例,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恢复期治疗
1. 康复治疗:通过物理疗法、语言疗法、职业疗法等方法帮助
患者恢复功能。
2. 注意并发症:及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例如脑血管痉挛、脑
水肿等。
随访
脑出血患者应定期复查,包括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神经功能
恢复情况等。
随访过程中注意病情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
本指南提供了2023年中国脑出血治疗的详细指导,包括诊断、急性期治疗、恢复期治疗和随访等方面内容。
正确的治疗方法能够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脑出血》PPT课件(完整版)
阶段的病理演变过程
•平扫:急性期圆形或卵圆形高密度灶,边界清楚,
密度均匀,CT值50-80Hu,外周可见一圈低密度
水肿带围绕
•占位效应:脑池、沟,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
明显时可产生脑疝
•多为单发,偶尔多发,壳核最常见,其次为丘脑•血肿可破入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
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
★脑实质出血分创伤性和非创伤性★非创伤性脑出血,包括: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和脑梗死或脑栓塞后在关注所致的出血性脑梗死等,其中以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hemorrhage)最常见
(一)高血压性脑出血
病理与临床•微小动脉瘤、玻璃样变性•80%发生在大脑半球,以基底节区、丘脑最常见;20%
连紧密,故血肿的范围较局限
典型的临床表现:昏迷—清醒—再昏迷
影像学表现
平片(现在少用):
脑血管造影根据对比剂由血管破裂处
外溢,脑膜中动脉或上矢状窦受血肿压迫
而离开颅骨内板和由于血肿推挤脑血管分
支离开颅骨内板,而形成局限性梭形或半
月形无血管区等表现可诊断为硬膜外血肿。
CT表现
形态:急性期呈梭形或双凸透镜形,一般
动时发病。
•⑶脑出血发生前常无预感,个别人在出血
前数小时有短暂的手脚行动不便,言语含
糊或短暂意识模糊。
•⑷绝大部分病人突然起病,在数分钟到数
小时内病情发展到高峰。
壳核出血(35%~50%)
•为最常见出血部位。大的壳核出血病人在
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出现嗜睡或进入昏迷。
当血肿扩大并累及到内囊时,会出现病灶
纵裂池出血应与大脑镰钙化鉴别
•比较影像学
脑出血的护理完整版
脑出血的护理完整版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是指脑组织发生出血,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脑出血的危害非常大,可能导致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昏迷、瘫痪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出血的护理过程,包括早期护理、中期护理和后期护理。
一、早期护理早期护理包括急救和护理,主要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以下是早期护理的具体内容:1. 急救:采取合适的急救措施对病情进行紧急处理,包括清醒后的呼吸道管理、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控制高血压、维持正常体温等。
2. 监测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监测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如意识水平、瞳孔等。
3. 管理疼痛:脑出血患者常伴随剧烈头痛等不适,需要通过适当的药物管理来缓解疼痛。
常用药物有吗啡、芬太尼等。
4. 维持营养:鼓励患者进食易于消化的食物,保证身体充足的营养物质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5. 预防并发症: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例如说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二、中期护理中期护理是患者治疗后的护理期,需要继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护患者免受其他不利因素的损伤。
以下是中期护理的具体内容:1. 病情观察:记录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
观察意识情况、瞳孔、肢体活动情况等,及时发现症状变化,避免脑部出血扩大。
2. 管理药物:口服、静脉注射或贴敷药物,确保治疗达到最佳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3. 康复护理:开展康复训练,包括开展理疗、言语治疗、物理治疗等,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4. 情绪协调: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减少沮丧等消极情绪的产生。
三、后期护理后期护理期是指患者进入恢复期之后的护理,要保证患者充分康复,避免再次发作。
以下是后期护理的具体内容:1. 评估康复训练疗效:对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功能恢复、说话和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等。
2. 生活指导: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包括睡眠、饮食、运动等。
2024版脑出血珍藏版课件pptx
脑出血珍藏版课件pptx•脑出血概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方案制定•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康复期管理与随访策略•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脑出血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
发病机制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
当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脑出血在世界各地发病率都较高,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和相关疾病。
此外,家族遗传也是脑出血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脑出血患者发病前多无预兆,少数可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前驱症状。
发病后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表现为血压明显升高、头痛、呕吐、肢体瘫痪、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痫性发作等。
分型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可分为基底节区出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小脑出血和脑室出血等类型。
其中,基底节区出血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脑出血的70%。
诊断与鉴别诊断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和严重程度。
病史采集全面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包括意识状态、言语能力、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
体格检查首选CT 检查,可迅速准确地显示脑出血的部位、范围和程度;MRI 检查可提供更多信息,如血肿成分、周围组织水肿等。
影像学检查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确定脑出血的诊断。
诊断流程诊断依据及流程与脑出血症状相似,但脑梗死在CT 上表现为低密度影,而脑出血为高密度影。
脑梗死颅内肿瘤颅内感染颅内肿瘤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病程较长,影像学表现与脑出血不同。
(完整版)脑出血应急预案
(完整版)脑出血应急预案一、重症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应急预案】(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患者有脑出血症状时,立即通知医生,护士做好急救准备,备好急救器械和急救车。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置患者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头部抬高15~30°,给予氧气吸入。
行心电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血氧饱和度、血糖、肢体活动,适度降低血压在理想水平.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快速滴入脱水、降低颅内压、解除脑血管痉挛等抢救药物.(三)有呼吸道阻塞者,将下颌向前托起,若患者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表浅呈潮式呼吸等,血氧饱和度逐渐降低时,应协助医生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并做好相应救治工作。
(四)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及量,并做好记录,有咖啡色呕吐物时,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五)病情危重者,发病24~48 h内禁食,按医嘱静脉补液,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观察大、小便情况,准确记录出人量.头部置冰块或冰帽,以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六)防止继发感染及各种并发症。
(七)做好急诊手术前的准备.(八)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搬动,肢体置于功能位,做好皮肤护理。
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再出血或血肿扩大。
(九)做好抢救记录。
【抢救流程】发现脑出血症状时,立即通知医生↓头偏向一侧,抬高床头15—30°↓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防止误吸,必要时配合医生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瞳孔、意识、血氧饱和度、肢体活动和出入量↓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立即给予脱水、降压、止血药物↓及时准确配合医生做好应急抢救措施,必要时做好术前准备↓详细准确做好抢救记录。
《脑出血》PPT课件(完整版)
脑出血的治疗原则、方法和并 发症防治
脑出血的康复和预后评估
脑出血领域前沿动态介绍
01
02
03
04
脑出血新型影像学诊断 技术的应用
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 最新进展
脑出血神经保护药物的 研究与应用
脑出血康复治疗的创新 方法与实践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脑出血精准医疗的实现
随着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实现 脑出血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发病原因
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 动脉瘤、血液病、脑淀粉样血管病、 烟雾病、脑动脉炎等。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脑出血占所有脑卒中的 20%~30%,急性期病死 率为30%~40%。
年龄与性别
好发于50~70岁,男性略 多,冬春季易发。
危险因素
高血压、吸烟、糖尿病、 高血脂、肥胖、缺乏运动、 饮酒等。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 等。
分型
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基底节区出血、丘 脑出血、小脑出血、脑干出血等。不同 部位的出血临床表现和预后不同。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影像学检查
CT扫描
首选检查方法,可迅速准 确地显示脑出血的部位、 出血量以及占位效应。
MRI检查
对急性脑出血的诊断效果 与CT相似,但可更好地显 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个性化康复计划制定
制定康复目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短期 和长期的康复目标。
康复措施选择
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 康复措施,如物理治疗、言语治疗、 心理治疗等。
康复计划调整
根据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反馈和评估 结果,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2024版年度《脑出血》PPT课件完整版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 血液循环
抬高下肢,穿弹力袜等物理措 施促进静脉回流
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如低分子肝素等
密切观察下肢肿胀、疼痛情况, 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024/2/2
27
06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质量提升建议
2024/2/2
28
康复评估方法介绍
神经功能评估
DSA检查原理
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血管,利用X 射线透视和摄影技术显示血管形态和 结构。
优势和风险
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风险包括造影剂过敏、血管损伤等。
在介入治疗中应用
DSA可实时显示血管形态和血流情况, 指导医生进行精确的介入治疗,如栓 塞术、溶栓术等。
2024/2/2
16
影像学检查选择策略
活便利性。
家庭康复指导
向患者家属传授基本的康复知识 和技能,如肢体按摩、关节活动
等,促进患者居家康复。
2024/2/2
31
回归社会支持体系构建
2024/2/2
社区康复资源整合
01
利用社区康复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资源,为患者提供就近的
康复服务。
职业康复指导
02
针对有就业需求的患者,提供职业评估、技能培训等支持,帮
2024/2/2
13
CT检查原理及优势分析
01
02
03
CT检查原理
利用X射线对人体进行断 层扫描,通过计算机重建 图像,显示脑部结构和病 变。
2024/2/2
优势分析
速度快、操作简便、价格 相对较低,对急性脑出血 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出血的增强CT表现
急性期血肿不需增强检查,即使行CT增强早期也
无强化。强化一般在出血后第3天出现,并可持续 数月之久。但多数病例出现在血肿形成后的2w2m内,增强检查可见血肿周围完整或不完整的环 形强化,这种强化环位于血肿周围低密度影的内 缘,与高密度血肿之间又有低或等密度溶解血肿 带相隔。强化原因与血脑屏障破坏及有丰富的毛 细血管的肉芽组织形成有关。如血肿中央部分为 高密度,则呈所谓的“靶征”。通常在血肿为等 密度,又有占位表现时,增强检查才具有意义。
有时血肿会出现一些不典型或特殊的CT表
现,如:血肿呈等密度,这主要见于凝血 机制障碍的患者,如血小板功能不全,血 红蛋白低,过多的纤溶反应,血块不收缩 等。血肿密度普遍降低,有时其内可见液 平,也见于正在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严 重贫血的病人,脑出血也可表现为等、低 密度。(因血肿的CT值与血色素含量有直 接关系,血色素每下降低1克,CT值减少 2Hu)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为动脉性出血。好发于
基底核,其次为外囊,丘脑,内囊,脑桥 和小脑,这是因为基底核的供血动脉—豆 纹动脉较细小,且呈直角直接开口于较粗 大的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当血压突然升高 时,细小的豆纹动脉难以承受过高的压力 而破裂出血。血肿常破入脑室系统或蛛网 膜下腔,并引起脑水肿和占位表现,使脑 组织受压,推移,发生坏死等。出血量多 少不一,可为浸润性出血,也可形成局限 性血肿。
出血后3天-7天,血肿内血红蛋白发生破坏, 纤维蛋白溶解。这种病理演变过程从血肿 周边向中心发展,形成所谓“融冰征”, 表现为高密度血肿边缘模糊,密度减低, 淡薄,周围低密度环逐渐扩大,血肿高密 度影向心性缩小,随着时间的推移血肿CT 值下降,平均每天下降约1.5HU。在15天 至1个月后,血肿逐渐被溶解,吸收,由高 密度转变为等、低或混杂密度灶,大约在2 个月内血肿可被完全吸收,形成囊腔状软 化灶。
脑出血
临床概述
脑出血:血液从血管腔内溢出到脑组织内 称为脑出血。即脑实质内的出血。
依出血原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前 者包括各种外伤性原因,后者又称为原发 性或自发性脑出血多指高血压,动脉瘤, 血管畸形,脑血管炎,血液疾病和脑肿瘤 所引起的出血。
原发性或自发性脑出血以高血压性脑出
血最为常见,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高血压 伴发的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小动脉破 裂出血,是脑内出血的常见原因。其发病 率在脑血管疾病中仅次于脑梗死,占第二 位,而其死亡率占脑血管病的首位。男女 发病率相近,多见于50岁以上成年人。其 病理基础主要是脑动脉硬化。高血压所致 脑小动脉的微型动脉瘤或玻璃样变,是脑 血管破裂出血的病理基础。任何原因使血 压进一步升高,均可导致脑出血。
右基底节区脑出血(14-64天):血肿内红细胞破坏, 血块液化,血肿周围出现吞噬细胞,并逐 渐形成含有丰富毛细血管的肉芽组织,血 肿内血红蛋白分解,含铁血黄素渐被吸收, 高密度血肿向心性缩小,边缘模糊,第四 周血肿CT表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周围水 肿及占位效应逐渐减轻。增强扫描呈环形 强化。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主要原因有:1)
粟粒型微动脉瘤破裂,脑出血病人尸检发 现血管壁有100-200um,缺乏壁肌层之动 脉瘤存在的发现可支持这一理论。2)高血 压病人动脉壁粥样斑块,阶段性,局灶性 纤维素样变,管壁溃疡形成,坏死破裂。3) 脑动脉缺乏外弹力层,加之豆纹动脉行径 长,管径小,高血压时直接冲力较大造成。 4)神经血管麻痹导致神经组织坏死和血管 壁坏死。
右基底节区脑出血
小脑出血
3 低密度期(相当于吸收期)
低密度期(30-84天)血肿周围的新生血 管及神经胶质增生,形成完整的血肿 壁,血肿内含铁血黄素、血红蛋白吸 收,CT扫描呈低密度灶,水肿消失, 无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出现环形强化。
小脑出血
左基底节区脑出血
4 慢性期(即囊变期)
慢性期(3个月后): 较小的血肿由胶质细胞 和胶质纤维愈合,形成瘢痕,CT表现为低 密度灶。大量脑出血CT表现为脑软化囊腔 形成,内血液分解,吸收,坏死组织被清 除而呈脑脊液样密度,CT值略高于水。基 底核的囊腔多呈条带状或新月状。病灶出 现牵拉收缩征象,如邻近脑室扩大,脑沟 增宽,脑萎缩等,也称为负占位效应。增 强扫描无或微强化。
其他表现
1 血液进入脑室,量多时将脑室填满呈铸型,少 量时出现沉积现象,下为血液,上为脑脊液,多 见于侧脑室后角及三角区。有时可见脑内血肿与 脑室内积血相连。脑室内血肿较脑内血肿吸收快, 通常1-3W内可被完全吸收,与脑脊液循环有关。
2 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脑池(沟)表现为等密 度或高密度。
3 脑积水:可由血肿压迫室间孔,导水管或第四 脑室等引起,也可由血块在脑脊液流经通道阻塞 所致。
1 高密度期(相当于急性期)
高密度期(1-14天):新鲜血肿CT表现为脑内密 度均匀一致的高密度灶,这是因为血红蛋白对X 线的吸收高于脑实质之故。血肿多呈圆形或卵圆 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CT值约50-80Hu (此时血容量为100%,血红蛋白为150G/L). 血肿周围可见低密度带环绕,为水肿带,其与血 肿内血凝块收缩以及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造成缺 血,坏死有关,血肿及水肿有占位效应,造成脑 室沟池受压及中线结构移位,可并发脑疝。占位 效应一般在出血后3-7天达高峰,此时为脑水肿 的高峰期,在出血后16天左右占位表现开始减轻。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常因情绪激动,体力活动或过度疲劳等诱 发。起病急骤,常有剧烈头痛,恶心,频 繁呕吐,病情迅速恶化 ,根据出血量,出 血部位的不同,可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 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一般在24小时内 达到高峰。出血破入脑室或并发脑干出血 可转入深昏迷状态,尚可有偏瘫,失语, 脑膜刺激征等症状。
根据脑血肿病理演变过程,分为急
性期(小于1w),吸收期(2w至2月), 囊变期(大于2m)。
根据出血的时间又分为超急性期
(24h),急性期(2-7d),亚急性期 (8-30d),慢性早期(1-2m)和慢性 期(3-6m)—MR分法。
脑出血的CT表现:
临床按病情发展一般分为急性期,亚
急性期,和慢性期。血肿内分解、破 坏、吸收的过程是CT表现的基础。依 CT平扫密度可分为:高密度期,等密 度期,低密度期,慢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