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样例)

合集下载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报告书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报告书

检测任务编号:XXXXXX加油站检测报告书检测类别:日常监测版次:B版第1册共3册xxxXX年XX月XX日声明XXX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在为XXX加油站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服务过程中,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并对出具的《检测报告书》承担法律责任。

XXXXX年XX月XX日1.本机构相关资质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认证,证书编号:XX,有效期至XX。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甲级资质,证书编号:XX,证书有效期:XX。

2.本检测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以签发盖章后的文本为有效版本,无报告签发人、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报告审核人等签字无效。

3.本报告书仅对检测委托协议中的委托项目(包括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等)在检测当天生产状态下的职业卫生状况负责。

4.若对本报告书有异议,请于收到报告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机构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机构地址:XX邮政编码:XX电话:XX传真:XX报告签字页报告名称:XX加油站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技术服务机构名称:XXX法人代表:XXX姓名技术职务资质证书号签名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写人参加评价及检测人员报告审核人姓名职务签名日期报告签发人目录1 项目概况 (1)1.1基本情况 (1)1.2检测范围 (1)1.3检测依据 (1)1.4质量控制 (1)2 生产情况 (2)2.1生产工艺 (2)2.2加注汽油种类 (2)2.3主要生产设备 (2)2.4劳动定员、工作制度及接触情况 (2)2.5防护设施设备情况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2)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2)4.1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量) (2)4.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3)5 结论与建议 (5)5.1结论 (5)5.2建议 (5)附1:现场采样照片 (1)附2:实验室检验报告 (1)1.1基本情况XX加油站成立于XX,位于XX,现有93#汽油加注机2台、98#汽油加注机2台、0#柴油加注机2台,汽油年付油量约3950吨,柴油年付油量约540吨。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文件范本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文件范本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文件范本1. 引言本文件旨在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的范本,以帮助组织进行相关工作。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是保障员工健康的重要环节,能够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降低工作环境对员工的危害程度。

2. 范本内容2.1 监测与检测目的本次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的目的是:- 确定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的潜在风险。

2.2 监测与检测方法本次监测与检测将基于以下方法进行:1. 实地巡查: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巡查,了解各个作业区域的情况;2. 采样分析:采集空气、水、土壤等样本,并送实验室进行分析;3. 个人监测:通过佩戴个人监测仪器,收集相关指标数据。

2.3 监测与检测范围本次监测与检测的范围涵盖以下方面:- 空气质量监测:包括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细菌等指标;- 水质监测:包括水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指标;- 噪音监测:评估噪音对员工的影响;- 其他特定危害因素的监测。

2.4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到的监测与检测数据将经过以下步骤的分析:1.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分布等情况;3. 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的潜在风险。

2.5 结果报告与建议根据监测与检测结果,将形成一份结果报告,其中包括以下内容:- 监测与检测数据分析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的潜在风险评估;- 针对性的改善建议或控制措施。

3.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的范本,帮助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能够帮助保障员工的健康,降低工作环境对员工的危害程度。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适用于组织的具体需求和情境。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XXX 检测报告用人单位:xxxxxxxxxxx有限公司检测类别:定期检测XX检测有限公司20XX年XX月XX日资质证书声明XX检测有限公司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在为XXXX公司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服务过程中,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对出具的《检测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XX检测有限公司(公章)姓名技术职称资质证书号签名报告书编写人:报告书审核人:报告书签发人:签发日期:年月日报告书说明1.本报告不得涂改、增删,无签发人签字无效。

2.本报告无技术服务机构公章(或检验检测专用章)、骑缝章无效。

3.本报告无编制、审核、签发者签名无效。

4.未经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检测报告。

5.本报告未经同意不得作为商业广告使用。

6.本检测报告只对所检样品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负责。

由其他机构和单位采集送检的样品,本技术服务机构仅对送检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不对样品来源负责。

7.对本报告有疑议,请在收到报告10个工作日内与本公司联系。

8.本报告需与相应的附件(检测结果报告单)同时使用,不得单独使用。

9.本报告一式二份(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10.本报告替换原报告****,自本报告签发之日起,原报告****作废。

11.此报告共分X部分,此为第X部分,第X部分见(XXXX),第X部分见(XXXX)。

(定期报告)XX检测有限公司联系地址:XXXXXX邮政编码:XXXXX检测受理电话:XXXXXXX报告质量投诉电话:XXXXXXX传真:XXXXXXX目录1 检测依据 (1)1.1 法律、法规、规章 (1)1.2 技术标准、规范 (1)2 检测流程 (3)3 用人单位情况介绍 (4)4 检测类别及范围 (5)4.1 任务来源 (5)4.2 检测类别 (5)4.3 检测范围 (5)5 现场采样和测量情况 (7)6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8)7 结论 (11)8 建议 (12)9 附件 (13)1检测依据1.1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2002年5月1日施行,2011年12月31日主席令第52号修正《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24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6〕9号1.2技术标准、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T 160.1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 160.2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 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GBZ/T 160.40-2004《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GBZ/T 189.1-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 189.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 189.3-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激光辐射》GBZ/T 189.4-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T189.5-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 189.6-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手传振动》GBZ/T189.9-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 192.3-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4-200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 18664-20022 检测流程通过 样品异常或损坏合格样品项目委托签订技术服务合同预调查合同评审通过现场调查制定采样和检测计划采样前准备现场采样(包括现场测量)样品运输、流转和保存样品处理和实验室分析报告及原始记录审核报告签发归档与保存数据处理、报告编制3用人单位情况介绍XXXX有限公司位于XXXXX,主要生产安全鞋。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报告书

正文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报告书一、一般情况
受检单位:地址:委托单位:联系人:联系地址:电话:邮编:检测项目:采样时间:年月日采样数量:检测时间:年月日检测仪器:二检测与评价依据:
(一)采样依据:
(二)评价依据:
三、现场情况:
四、侧四条件与样品采集:
五、检测结果与评价(详细检测结果见附录2)
C 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 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C MAX:最高浓度
检测结果表明:
六、改进措施和建议:
七、附录:
附录1,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点分布示意图
附录2,检测检验报告
项目负责人(签名):
检测人(签名):校对人(签名):审核人(签名):报告签发人:检测评价机构(盖章)
年月日
附录1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点分布示意图
企业名称:
制图单位:制图人:制图日期: 年月日。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模板)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模板)
接收岗位2
预处理车间分桶间分装操作
1
6
氟化氢、三氯甲烷、甲苯、甲醇、吡啶、丙酮、四氢呋喃、乙腈、乙醛、乙酸乙酯、二甲苯、氯气、噪声
氟化氢(按F计)、三氯甲烷(氯仿)、甲苯、甲醇、吡啶、丙酮、四氢呋喃、乙腈、乙醛、乙酸乙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氯气、噪声
定点
3
除臭装置
工作服、安全鞋、防尘口罩、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焚烧装置边门上料操作
3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氯气、噪声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1,2-二氯乙烷、氯气、噪声
定点
3
除臭装置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倒班操作员4
1
尿素、氢氧化钙、活性炭粉尘、氢氧化钠、亚硫酸氢钠、氨
氨、氢氧化钠
定点
3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倒班操作员6
湿渣仓库巡检
0.167
飞灰粉尘
其他粉尘
定点
3
轴流风机
工作服、防尘口罩
焚烧装置二燃室巡检
0.5
氟化氢、氮氧化物、氯化氢及盐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
氟化氢(按F计)、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氯化氢及盐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1,2-二氯乙烷、氯气
定点
3
工作服、安全鞋、防尘口罩、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焚烧装置过滤器清理
1
硫酸及三氧化硫、氯化氢及盐酸
硫酸及三氧化硫、氯化氢及盐酸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职业卫生(模板)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职业卫生(模板)

××××××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评价报告编号:CTI职检[2013]第0001号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年××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说明1.本报告无CTI印章无效。

2.检测与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协议和技术文件进行。

3. 如为具体项目的委托监测,乙方出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仅包含由甲方确定的工作场所作业点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乙方仅对检测项目的结果负责。

4.报告中有涂改、增删或复印件检验印章不符者无效。

5.本报告的检测结果及我单位名称,未经同意不得用于广告、评优及商品宣传。

6.对本检测与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书之日起七日内向本公司提出。

7.本报告需与相应的附件(检测报告)同时使用,不得单独使用。

8.本报告一式二份(委托单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人员资质报告编制人:蒋诗斓、助理工程师、卫职服检(2010)013号报告审核人:王克云、高级工程师、卫职服检(2010)052号报告签发人:何树悠、中级工程师、卫职服评(2010)177号××××××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评价编号:CTI职检[2012]第0001号委托单位:委托单位地址:监测类别:日常监测、委托监测样品来源:现场采样、现场检测附件:检测报告(编号:××××)1检测与评价依据1.1 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2002年5月1日起实施,2011年12月31日修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年352号,2002年5月12日起实施《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1.2 标准、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XXXX》GBZ/T 160.X-2004、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XXXX》GBZ/T 189.XXXX-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XXXX》GBZ/T 192.XXXX-20072现场情况(日常监测用)XXXXXX公司是XXXXX(企业类型)企业(企业简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证书编号:检测报告检测编号:样品名称:受检单位:检测类型:××××技术服务机构年月日检测报告说明一、本报告无技术服务机构检验检测专用章及骑缝章无效。

二、对本报告如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技术服务机构提出。

三、本报告无编制、审核、授权签发人签名无效。

四、本检测报告只对所检样品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负责。

由其他机构和单位采集送检的样品,本技术服务机构仅对送检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不对样品来源负责。

五、本报告未经××××技术服务机构书面批准,不得以任何方式部分复制;经同意复制的复制件,应由××××技术服务机构加盖公章确认。

六、本报告一式两份、一份交受检单位,一份由技术服务机构存档。

检测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以下为检测结果表格(注:检测结果表格上方必须标明检测项目及检测依据,表格下方必须标明该检测项目评价依据及相应职业接触限值,表格中必须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

)示例:检测项目:氨检测依据:GBZ/T 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检测结果序号采样岗位采样点/采样对象接触时间(h/d)检测结果(mg/m3)C TWA(mg/m3)C STEL(mg/m3)判定结果合格或者不合格。

下同,特殊说明除外。

评价依据: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2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30mg/m3检测项目:有毒物质(共三个式样)式样一:序号采样岗位采样点/采样对象接触时间(h/d)检测结果(mg/m3)C TWA(mg/m3)超限倍数判定结果合格或者不合格。

下同,特殊说明除外。

式样二:序号采样岗位采样点/采样对象接触时间(h/d)检测结果(mg/m3)C TWA(mg/m3)C STEL(mg/m3)判定结果合格或者不合格。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技术服务机构年月日扉页: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影印件声明××××(技术服务机构名称)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在为××××(受检单位名称)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服务过程中,坚持客观、真实、诚信、公正的原则,并对出具的《检测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技术服务机构名称(加盖公章)年月日一、受检单位情况1、基本情况单位名称单位地址联系人电话行业分类和代码单位性质主要产品及产量2、生产工艺流程示例:板材整理→冲压→打磨→焊接→喷涂→装配3、使用的主要原辅料名称年用量组成成分及含量性状……………………二、检测与评价依据标准号标准名称GBZ/T160《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9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18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1-xx《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xx《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xx《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三、检测情况检测类型:定期□ 评价□ 监督□ 现场采样(测量)日期:检验日期:受检单位陪同人环境条件气温(℃),相对湿度(%),气压(kPa),风速 (m/s),风向,天气检测范围检测岗位检测点/检测对象作业人数接触时间(h/d)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方式采样频次(次/天)职业病防护设施及运行情况个人防护用品及佩戴情况四、现场采样(测量)布点示意图五、检测结果汇总检测岗位检测点/检测对象检测项目检测结果职业接触限值判定结果示例:喷涂喷漆房苯PC-TWA:6mg/m3PC-STEL:10mg/m3合格……六、检测结论对于全部符合的说明本次检测结果全部符合要求,对于有不符合的,列出结果超标的岗位(工种)或检测地点,分析超标的主要原因。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样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样例)

附件封页:编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委托单位:检测与评价场所:江苏海天泵阀制造有限公司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号:检测评价机构名称(盖章)年月日封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说明(一)检测与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协议和技术文件进行。

(二)报告中有涂改、增删或复印件检验印章不符者无效。

(三)本报告的检测结果及本单位名称,未经同意不得用于广告、评优及商品宣传。

(四)对本检测与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五)本报告正文共页,报告一式三份(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所在地卫生监督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检测与评价单位:技术档案存放处: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联系人:正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一、一般情况受检单位:地址:委托单位:联系人:联系地址:电话:邮编:检测项目:采样时间:年月日样品数量:检测时间:年月日检测仪器:二、检测与评价依据:(一)采样依据:(二)评价依据:三、现场情况:四、测试条件与样品采集五、检测结果与评价(详细检验结果见附录2)*C 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 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C MAX:最高浓度检测结果表明:六、改进措施和建议:七、附录附录1.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点分布示意图附录2. 检测检验报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负责人(签名):检测人(签名):校对人(签名):审核人(签名):报告签发人:检测评价机构(盖章)年月日附录1.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点分布示意图企业名称:制图单位:制图人:制图日期:年月日。

职业健康检查报告书模版(样例)..

职业健康检查报告书模版(样例)..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书中心医院体检中心[201X]职检字第00X号被检单位 XXXXXXXXXXXXXXXXXXX厂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口上岗前在岗期间口离岗前口应急医学检查口离岗后医学随访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粉尘:电焊尘、打磨尘、司炉尘物理因素:噪声、高温、光辐射、超声毒物:苯系物、酸雾等随州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201X年X月X日说明一、本报告涂改无效。

二、本报告无主检医师、审核人及批准人签字无效。

三、本报告无本单位盖章无效。

四、本报告遵循医学资料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五、本报告正文共 XX 页,报告一式三份(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各一份,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存档一份).六、对本报告有异议的,请于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单位提出。

职业健康检查单位地址:随州市中心医院大门右侧50米联系电话:0722—3252217 0722—3252237邮政编码:441300联系人: 金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总结报告职业健康检查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3.《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卫生部第4号令)4.《职业病目录》(卫生部、劳动保障部、卫法监发[2002]108号)5.《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查体时间:2007.X。

X—X查体地点:xxx柴油机厂查体人数: 523人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粉尘:电焊尘、铸工尘物理因素:噪声、高温、射频、紫外线、振动等毒物:刺激性气体:盐酸、氨气等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其他毒物:甲醇、氯化钡、柴油、机油等查体项目:内科检查(包括普通内科、部分人员神经科)、部分人员皮肤科、血常规、尿常规、肝功(总胆红素、总蛋白、谷丙转氨酶、转肽酶)、心电图、腹部(肝胆胰脾肾)B超、高仟伏胸部x线片、胸部普通x 线片、肺功能(FVC)、纯音听阈测试总结1.本次职业健康检查共查体523人,查体项目未见异常237人。

2.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23人,建议如下:1-4-87杨xx(右耳听力损伤),1—2-37马xx(心电图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电测听未做)。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分析3.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3.1.1化学因素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水煤气(成分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等)、氨/液氨、二氧化碳、甲醇、尿素、甲铵(高温下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盐酸,硫酸,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氢氧化钠、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氮、氧等。

维修工在日常维修电焊生产过程中可接触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等。

装置开、停车,检修过程可能接触到氮气、压缩空气等。

该项目各生产工序中所产生化学有害因素如表3.1-1所示。

3.1.2物理因素(1)噪声噪声源有三种,即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

空气动力性噪声:由各种空压机、阀门、压缩机的排气等气体扩容、节流引起空气振动产生的噪声,其具有低、中、高各类频谱。

机械性噪声:由机械设备运转、摩擦、撞击、振动所产生,各种泵机械摩擦产生的噪声,这类噪声以中、低频为主。

电磁性噪声:电动机、变压器等电器设备,磁场交变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属低、中频噪声。

(2)高温生产工艺中产热设备锅炉、反应器、转化炉、废热锅炉、换热器等在运行过程中向周围环境放散热量的过程中,可产生高温危害。

(3)工频电场变配电系统的所有输配电设备可产生工频电场。

该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不良物理因素如表3.1-2所示。

表3.1-2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不良物理因素3.1.3其它危害(1)生产性粉尘该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生产性粉尘如表3.1-3所示。

表3.1-3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生产性粉尘除此之外,在各装置的转化炉、变换塔、合成塔等设备填装、更换催化剂过程中也可产生相应的催化剂有害粉尘;维修工在维修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电焊尘。

(2)低温介质在异常生产状况时,液氨、液氧、液氮可能对工人造成低温冻伤。

(3)电离辐射在尿素装置中合成塔、气提塔液位计计量装置,在放射源失控状况下γ射线可对人造成外照射损害。

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三、现场情况:
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在工作现场中,原材料的搬运使用、原材料的加工,均可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2、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味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焊条,除可以产生粉尘外,还可以产生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检测时间: 2015年5月8日检测仪器:二Fra bibliotek检测与评价依据:
(一采样依据:GBZ/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 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二评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
生部令第49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三、国家安监总局23号令《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检测人(签名:校对人(签名:审核人(签名:
报告签发人:
年月日
四、测试条件与样品采集
要用手持检测仪器直接检测;
五、检测结果与评价(详细检验结果见附录2
项目名称:广州地铁21号线施工5标工程项目部
序号岗位主要职业
病害因素
检测结果*
评价
结论
不合格
指标
补救措施
补救措施有效性
评价
C TWA C STEL C MAX
1电焊

粉尘、慢
性中毒
1 3 5合格
2
3
4
5
6
7
8
9
10
*C 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 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C MAX:最高浓度检测结果表明:C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 CMAX:最高浓度符合规范要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评估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评估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评估报告
项目名称
福福建省南平市黄坑镇
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
接触人数
检测点的施工作业流程:
检测点采取的集体防护措施及效果
□采取措施,效果明显□采取措施,效果不明显□未采取措施
检测点接触人员采取的个体防护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监督执行情况
□完全执行□执行良好□执行一般□执行较差□未执行
管理方案
□有方案,合理有效□有方案,但需完善□无方案
检测方法
检测结果
危害评价:
检测和评价单位:检测和评价日期: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三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三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职业病是指在工作岗位上长期接触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导致工作人员发生的与工作相关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是对工作岗位上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风险。

这包括对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接触途径、持续时间等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并结合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监测评价制度是指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价的制度和方法。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价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的情况,规范工作环境,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权益。

监测评价制度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 环境监测:对工作岗位上的环境空气、噪声、光照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环境指标符合相关标准。

2. 个体监测:对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包括体检、生物标志物监测等,以及职业病的诊断和监测。

3. 风险评估:结合环境监测和个体监测数据,对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

4. 档案管理:建立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档案,记录其工作岗位、接触的危害因素、健康状况等信息,为监测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5. 宣教培训: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

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提高工作岗位上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二)当前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范本如下:一、引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制定旨在全面了解和评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XXXX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规定,受XXXX公司受托,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XX年XX月XX日对XXXX 公司噪声、粉尘等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职业卫生学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检测评价目的1、了解生产工艺流程,识别生产环境中职业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评定其作业环境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2、评价分析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为企业制定职业卫生工作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3、为评价作业人员接触噪声、粉尘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影响提供依据。

二、检测评价依据及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60号,2001)2、《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23号令)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352号,2002)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采样规范》(GBZ159-2004)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Ⅰ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

1-2007)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Ⅱ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2。

2-2007)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HZ/T 192.1—2007)8、《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HZ/T 192。

3—2007)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HZ/T 189。

8-2007)10、《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GB/T934-2008)三、生产工艺流程图△△△△★△注:△表示关键工序。

★表示需确认过程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XXXX公司公司主要生产铁水、钢坯、钢板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CO、SO2、高温等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噪声:该生产环境为强噪声作业,噪声主要产生于机器运转及生产环节。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xx市新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我公司/公司委托机构(已取得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名称,资质等级:),于年月日对我公司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现将结果上报(见检测评价报告书)。

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健康标准的岗位,我们已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治理后的效果我公司将委托机构重新检测评价后上报(应详细列举具体措施)。

附:《检测评价报告书》
公司(盖章)
年月日。

某某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设计报告书模板

某某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设计报告书模板

.说明1 、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进行;2 、 本评价报告只对检测时现场状况进行评价;3 、 评价报告只向被检测单位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4 、 对本评价报告有异议者 ,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单位提出书面意见,过期概不受理;5 、 本报告应加盖公章,无公章或者涂改无效;6 、 本报告未经许可请勿复印,不得做广告宣传用;7 、 本报告共 23 页。

XX 项目部项目名称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报告评价机构 XX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证书:卫职服检XX 号报告编写人 签名:职称:证书:卫职服检XX 号证书:卫职服评XX 号前言根据《中华人民 XX 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XX 项目部委 托 XX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单位隧道施工粉尘工作场所进行职业 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

XX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 XX 年 XX 月 XX 日至 XX 月 XX 日对XX 项目部隧道施工场所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 测检验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结合职业病发病情况 ,根据国家有关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该单位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 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了客观、真实、科学的评价。

1.1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 法规、 规章和标准,识别和分析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或者消除职业病 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1.2 为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档案,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数据;1.3 检测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分析其危害程度及报告签发人报告审核人签名:签名:职称:职称: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1.4 为行政监督检查提供检测依据。

2.1.1《中华人民XX 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XX 国主席令[2001]60 号《使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352 号2.1.3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2]23 号2.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GBZ2. 1-20222.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GBZ2.2-20222.2.3 《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2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2.2.6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192-2022检验结果报告本次检测评价应XX 客专项目部的委托,对该单位的隧道施工粉尘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检测报告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或接触特定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而导致的一类慢性疾病。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需要进行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检测。

本报告将对工厂的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估。

一、背景介绍工厂主要生产化工产品,包括有机溶剂、化工涂料以及塑料制品等。

工厂设有生产车间、办公区域、仓库等不同的工作区域。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等化学物质,存在职业病危害。

二、检测项目及方法1.化学因素检测:检测有机溶剂的浓度和种类,通过空气中颗粒物、气体浓度测定仪进行检测。

2.物理因素检测:检测噪音、振动等物理参数,通过噪音仪、振动计等设备进行检测。

3.生物因素检测:检测空气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通过空气采样仪和菌落计数法进行检测。

4.环境参数检测:包括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等环境参数的检测,通过相应的仪器进行检测。

三、检测结果与分析1.化学因素检测结果:根据实地检测和分析,工厂内有机溶剂的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其中甲苯、氯仿等有机溶剂的浓度较高。

这些有机溶剂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的损害。

2.物理因素检测结果:工厂内噪音水平较高,超过了国家标准。

劳动者暴露于高强度噪音环境下可能导致听力损害和心理压力增加。

振动检测结果显示,工厂内的振动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3.生物因素检测结果:空气中的细菌和霉菌数量较高,超过了国家标准。

这可能与工厂通风不良、卫生条件不佳有关。

高浓度的细菌和霉菌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和过敏症状。

4.环境参数检测结果:工厂内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等环境参数符合国家标准,没有明显异常。

四、危害评估与建议根据上述检测结果,职业病危害主要来自于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为了减少职业病危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化学因素控制:加强通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减少有机溶剂的浓度,限制有机溶剂的种类和使用量。

建立监测体系,对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进行定期检测。

2.物理因素控制:采取隔离和防护措施,减少噪音的传播和振动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封页:
编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委托单位:
检测与评价场所:江苏海天泵阀制造有限公司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号:
检测评价机构名称(盖章)
年月日
封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说明
(一)检测与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协议和技术文件进行。

(二)报告中有涂改、增删或复印件检验印章不符者无效。

(三)本报告的检测结果及本单位名称,未经同意不得用于广告、评优及商品宣传。

(四)对本检测与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五)本报告正文共页,报告一式三份(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所在地卫生监督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检测与评价单位:
技术档案存放处: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真:
联系人:
正文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一、一般情况
受检单位:地址:
委托单位:联系人:
联系地址:电话:
邮编:检测项目:
采样时间:年月日样品数量:
检测时间:年月日检测仪器:
二、检测与评价依据:
(一)采样依据:
(二)评价依据:
三、现场情况:
四、测试条件与样品采集
五、检测结果与评价(详细检验结果见附录2)
*C 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 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C MAX:最高浓度检测结果表明:
六、改进措施和建议:
七、附录
附录1.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点分布示意图
附录2. 检测检验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签名):
检测人(签名):校对人(签名):审核人(签名):
报告签发人:检测评价机构(盖章)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