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7脾为胃行其津液的道理、途径,脾不主时及其临床意义
308七窍与五脏的关系及五脏、六腑不和的基本病理。
309心的重要作用及心不受邪的道理。
重点难点
1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相互关系及心的主导作用。
2胆腑的特殊功能。
思考题百度文库
1十二脏腑有哪些主要功能?
2何谓奇恒之腑、传化之腑?其功能特点时什么?
3如何正确理解脏主藏,腑主泻?
7.熟悉五脏和七窍的关系。
8.理解心不受邪的机理。




词语解释:神明、治节、化物、决渎、气化、使道、转味而入出者也、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此四肢八溪之朝夕、魄门亦为五脏使、肺朝百脉、毛脉合精、水精四布,五经并行、阳道实,阴道虚、四肢不同、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
内容分析:301十二脏腑的主要功能及心的主导作用。
内容分析:401针刺之本;血脉、营气、精神的作用;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思维活动的过程及主宰 。
402情志异常的病理病证;精对生命的重要性。
403五脏所藏之精,所舍之神,及五脏虚、实病证举例。
404自学
405老年人昼不精夜不眠及青壮年人昼精夜眠的道理
406营卫之所出。上中下三焦的功能,血与汗的关系,血与气异名同类的道理。漏泄的形成。上、中、下三焦功能的特点。
内容分析:601不同性质邪气伤人部位的特点,外感的发病机理。602外感病的穿边规律及疾病特点。603积的病因病机及其形成举例。604内伤五脏的病因及诊治原则。605人与天气相通应,外避邪气防病抗衰的意义。606阳气的重要作用,阳气失常的病证举例,顺时调养的意义。607阳气、阴精的相互关系,阳气在阴阳平衡中的主导作用,阴阳失调病证举例,调和阴阳的意义。608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五味太过的危害性。609五脏疾病的传变规律、原理、预后。610自学。611九气为病的病机病症。612阴阳偏衰偏胜所形成内、外寒热病证的机理。613掌握病机的重要,病机十九条,探讨病机的目的、要求、方法。614上、中、下三气不足的病证。615体质因素与发病。
106生命的形成;神的作用;长寿的特征
107人类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及其外在表现,不能终寿而死的基本原因。
重点难点
1养生的原则、方法。
2肾精在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过程中的作用
3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4背诵101、102条文。
思考题
1上古之人的主要养生方法有哪些?
2 肾精在人类生长、发育、生殖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文献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张介宾《类经》
内经选读教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
课 题
第四单元血气精神
授课时数
8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
教学目的
1.掌握神的概念及针刺必本于神的意义,掌握五脏与神的关系。熟悉神的产生及人的思维过程,了解情志失调伤神伤脏而致病。
2.掌握营卫之气的生成与会合、三焦的生理功能及汗血同源的道理,了解营卫与睡眠的关系。
407人之血气、精神的重要概念。
408流气脱失的病证举例
409人之血气、精神的重要作用
410水臌进入人体后的三种去向。营气、卫气、宗气的分布、功能、运行特点。
411营、卫之气的生成、作用。津液与血的相互转化。
重点难点
1神的概念、产生、作用与五脏的关系。
2中焦的功能
3血与汗的关系及意义。
4六气的概念及其脱失的病症
2了解经脉与络脉的区别
3了解十二经脉病证及其特点




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综合讲授。或布置自学,或课堂讨论。教师可结合实际灵活掌握。
重点难点
十二正经的循行规律及交接点。
对“是动”的理解。
思考题
1十二正经循行有哪些规律,交接点是如何分布的?
2什么是“是动”?
参考文献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张介宾《类经》
一、《内经》的成书与沿革
1.成书年代:《黄帝内经》包括现在流传的《素问》、《灵枢》两部著作。各9卷81篇。其成书时间当分为写作时间和成编时间。历代学者的观点颇不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意见:①黄帝时代②战国时期③秦汉之际④西汉。选读认为是在史记之后,七略以前,即公元前一世纪。其唯一依据是史记中没有记载黄帝内经这一书名。
2.熟悉“四气调神” 的养生之道及违背四时阴阳所产生的病变;掌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的涵义及“不治已病治未病” 的预防医学思想。
3. 熟悉古人对生命形成的认识;掌握人之寿夭的根本因素;了解人之生长壮老的过程




词语解释: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不妄作劳、形与神俱、天年、不时御神、虚邪贼风、恬淡虚无、天癸至、地道不同、发陈、容平、痿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内格、肌肉解利、乱而相引
内经选读教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
课 题
第六单元百病始生
授课时数
16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
教学目的
1.掌握《内经》关于发病的基本观点以及积的病因病机。熟悉病因与发病部位的关系, 外邪致病的传变规律。
2.掌握阳气的生理及主要病理,阳气与阴精的关系。了解饮食五味过用对五脏的危害。
3何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参考文献
1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2张介宾《类经》
内经选读教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
课 题
第二单元阴阳应象
授课时数
6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
1.掌握阴阳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2.掌握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具体运用。
3.掌握阴阳的可分性。

重点难点
1阳气与阴精的关系阳气失常病证举例。
2疾病的发生,病机19体的具体内容
3积证的形成。
4百病生于气。
思考题
1煎厥、薄厥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有哪些?
2阴阳关系失调机理及其关键是什么?
3试述病机十九条的意义
参考文献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张介宾《类经》
内经选读教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
3.熟悉五脏疾病的传变规律。
4.掌握“百病生于气” 的病机。
5.掌握阴阳盛衰失调的病机。
6.掌握病机十九条。熟悉病机十九条对临床的启迪意义。
7.熟悉上、中、下三气不足的病变。
8.理解发病与体质的关系




词语解释:三部之气、淫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伏冲之脉、息而成积,厥乃成积、温气,志意治、服天气、起居如惊、神气乃浮、体若燔炭、首如裹、大筋软短,小筋弛长、煎厥、薄厥、汗出偏沮、气门、起亟、脉流薄疾、五脏气争、肠僻为痔、阴平阳秘、脾风、疝瘕、百病生于气、飧泄、玄府、温气去、气宜、瞀瘛、禁鼓栗、如丧神守、躁狂越、腐肿、暴注下迫、各司其属、必先五胜、痿厥心闷。
课 题
第七单元病之形能
授课时数
20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
教学目的
1.掌握热病的概念,热病的传变规律、病证特点、预后、治疗原则,热病的遗、食复和禁忌,热病预后与鲁气的关系。
2李今庸 《古医术研究》
内经选读教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
课 题
第一单元宝命全形
授课时数
6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
1.掌握养生的意义、原则和方法,熟悉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生理过程和肾气的作用。理解补肾法对延缓衰老的意义;凋理冲任与生殖机能的关系。
4.掌握五脏“藏而不泻”和六腑“泻而不藏”的含义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掌握“魄门亦为五藏使”的临床指导意义。熟悉奇恒之府的概念及功能特点。
5.掌握水谷、饮入于胃后的输布过程及“四时五脏阴阳”的含义。
6.掌握脾与胃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关系及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熟悉病邪与脏腑发病的关系,风邪湿邪致病的特性;了解脾的主时。
4.理解阴阳运动变化的特点。
5.了解五行的演绎 及在医学上的运用。




词语解释: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神明之府、本、阳生阴长,阴杀阳藏、嗔胀、逆从、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湿胜则濡写、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喘粗为之俯仰、七损八益、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内容分析:201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的特性、作用及在诊治疾病中的意义;阴阳反作病证举例;依据自然界云雨变化类推人体中清阳浊阴的分布规律
二、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学术特点。
1.理论体系形成:讲授形成条件和建构方法。
2.主要内容,其医学内容包括“养生”、“阴阳五行”等十类。
3.学术特点①整体观②辨证观③功能观
三、内经的学术价值
1.奠定了中医药学独特的理论体系。2.确立了生物、自然、社会医学模式。3.指导临床上对疾病的诊治。4.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5.创立针灸学说,发明针灸疗法
四、学习内经的方法
1.利用工具书,读懂文理。2。借助注家,弄懂医理。3。前后联系使每一个理论系统化。4。联系临床实践,领会精神实质。
重点难点
1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及学习内经的方法。
2内经的成书时代及作者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内经的成书年代、基本内容、作者?
2内经的学术特点有哪些?
参考文献
1龙伯坚 《黄帝内经概论》
302五脏的基本功能、阴阳属性、与时令的关系、组织联系,六腑的总体功能,胆的特殊功能。
303脉、髓、筋、血、气与人体脏腑形体的联系及血的重要作用。
304奇恒之腑、传化之腑的含义、内容、功能特点。脏、腑的总体功能、功能哪个特点,魄门与五脏的关系。
305饮食物在体内的输布过程。
306脾胃生理、病理特点,不同性质邪气商人的一般规律。
207“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治疗法则早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208阴阳学说在诊法中的应用。
209阴阳的可分性。
210升降的一般规律及其意义。
211升降出入运动的产生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
1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在中的具体应用
2形、气、精、味化的关系。
思考题
1六淫致病有何特点?(结合原文)
2壮火、少火在人体正气有什么关系?
2.书名的由来与作者:《黄帝内经》之“黄帝”为假托。内,对外而言;经,经典。《素问》,也有各种不同说法,马莳,张介宾认为“平素所讲问,是谓素问”。灵枢也有各种不同称谓,皇甫谧称为《针经》,张仲景为《九卷》,王冰称《灵枢》,蕴道家思想。内经作者不是某一个人。
3.沿革:分别讲授《素问》、《灵枢》的流传。
3清阳、浊阴在人体中是如何分布的?
参考文献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内经选读教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
课 题
第三单元藏气法时
授课时数
8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
1.掌握十二脏腑的功能特点,相互关系及心的主导作用。
2.掌握藏象概念及五脏性能。
3.熟悉脉、髓、筋、血、气的生理和病理。
内容分析:101上古之人养生长寿的基本方法;今时之人导致早衰的基本原因。
102外避邪气,内调精神在养生中的重要意义。
103肾精在人类生长、发育、生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肾精与脏腑之精的关系;调理冲任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意义。
104顺应四时阴阳变化养生的意义。
105四时阴阳变化的意义;违逆四时阴阳变化的危害性;治未病的意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含义。
内经选读教案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2004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
课 题
绪论
授课时数
4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
1掌握《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学术特点及学习方法
2熟悉《内经》的成书年代、作者、沿革及其基本内容。
3了解《内经》理论体系的建构方法。




5卫气所出的部位。
思考题
1中焦有什么作用?
2血与汗有何关系?这种关系有什么临床意义?
3六气脱失会出现哪些病症?
参考文献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张介宾《类经》
内经选读教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
课 题
第五单元经脉之道
授课时数
4学时
教学方法
结合原文综合讲解
教学目的
1了解经脉走向规律,循行规律、交接点
3.掌握精、 气、津、液、血、脉的基本概念,生理作用及病理变化;熟悉六气与水谷 精气的关系。
4.熟悉血气精神、经脉、卫气、志意的生理作用;理解脏与腑的生理功能,“人之常平” 的特征。
5.熟悉营气、卫气、宗气的生成和作用。




词语解释: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随神往来者谓之魂、任物、僻邪、破捆脱肉、闷乱、经溲不利、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气道、卫气内伐、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济泌别汁、毛蒸理泄、两神相博、泄泽、分肉解利、精神专直、奉生身而周与性命、三隧、溪谷。
202水、火、气、味的阴阳属性、相互关系;药食气味的作用;壮火、少火与人体正气的关系。
203阴阳偏胜的病理病症;六淫伤人的特点;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伏气发病规律。
204四时五脏阴阳五行的系统联系;阴阳的相对性及其相互为用的关系
205阴阳偏胜的病证举例及特点、预后。
206依照“七损八益”原则调养意义及违背时多出现的衰退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