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教案

合集下载

内经选读教学大纲

内经选读教学大纲

内经选读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熟悉《黄帝内经》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体系;2. 掌握《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篇章和核心内容;3. 能够正确运用《黄帝内经》的理论指导实践;4. 培养学生对中医养生的意识,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二、教学内容1. 《黄帝内经》概述1.1 《黄帝内经》的产生背景与历史地位1.2 《黄帝内经》的体系结构与组成部分2. 《灵枢》选读2.1 穴位理论与经络系统2.2 阴阳学说与平衡调节2.3 季节变化与调摄生活2.4 饮食养生与五味调理2.5 运动保健与气功养生3. 《素问》选读3.1 五脏六腑与功能调理3.2 病因与病机探讨3.3 防治原则与方法论3.4 中医诊疗流程与技巧4. 《黄帝内经》与现代生活4.1 中医理论在现代健康养生的应用与发展4.2 中国传统药物的现代研究与应用4.3 中医与西医的结合与互补三、教学方法1. 理论课讲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黄帝内经》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体系。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穴位按摩、气功练习、饮食调理等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中医养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小测验、论文写作等方式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和评估。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包括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提出问题等。

2. 课堂测试:包括小测验、作业、论文等形式,检验学生对《黄帝内经》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3. 课程设计评估:评价课程设计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

4. 学生反馈评估: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反馈信息。

五、参考教材1. 《黄帝内经素问》2. 《黄帝内经灵枢》3.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指导》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总共需8周完成,每周授课3学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周:《黄帝内经》概述第二周:《灵枢》选读第三周:《灵枢》选读第四周:《灵枢》选读第五周:《素问》选读第六周:《素问》选读第七周:《黄帝内经》与现代生活第八周:复习与总结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中医学院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承担,其中包括教授、副教授和助教等专业人员,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黄帝内经》教案自序

《黄帝内经》教案自序

《黄帝内经》教案自序自序我深知学习中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我开始学习中医到现在差不多有二十年,对中医的理解也是逐步提高,从最开始的“对症下药”到现在的“随证治之”其实都是临床与经典的结合慢慢理解积累而来的。

想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年不止,所以趁着本人还有力气讲,赶紧把我所学所感往下传。

在中医学习的过程中,对《黄帝内经》的理解至关重要,市面上《黄帝内经》注解的版本多如牛毛,但真正出自临床大夫之手且能与《伤寒论》结合的却是凤毛麟角。

特别是在论述标、本、中和六经传变的几篇关键段落时,都是含糊其辞,让人稀里糊涂。

所以自开始教学以来就把经典之间的结合放在很关键的位置上,并对此有了相对独立的理解,在编排注解文章时也考虑了规律性。

从最开始整体规律(上古天真论)到生长收藏之规律(四气调神大论)之后阴阳(生气通天论、阴阳应象大论)、五味(生气通天论、金匮真言论、阴阳应象大论)、五行(阴阳应象大论)、六经(六微旨大论)、六经受外邪之传变(热论、至真要大论)、脏腑表里(五藏生成、本输)、六气(决气)、十二经脉(阴阳离合论、经脉)到最后繁杂的症状(经脉),可以说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自2020年开设临床课以来,教材也随着课程的成熟而完善,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逐渐摸清了学生的思路。

对于成年人学习中医,其实目的性很强,觉得中医有技巧可以抄近路学套路,更有甚者看过王正龙老师的《三十种大病》就有了会看病的幻觉。

但是学套路也要知其所以然,不会辨证只会用某某汤,这不叫中医,最后一定会碰到你认知范围外的情况,如果认知只停留在那几个药上,最终只能是蒙、猜,害人害己,这样的医生其实市面上也不少。

若要知其所以然,就是对《黄帝内经》的学习,在临床课上,除诊脉之外我并没有把前三诊拿出来讲,望、闻、问其实都藏在《黄帝内经》里,所以想学会中医,首先就要学会辨证,想学会辨证首先就要对《黄帝内经》有深刻的学习。

学习完《黄帝内经》后,再学习把脉的要领,最后再开始学习《伤寒论》中的各种变化,这样的中医学习可以说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闭环。

《内经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内经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内经选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内经选读授课科室:内经教研室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数:54学时理论课学时数:50学时讨论课学时数:4学时授课对象:中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方向)、针灸推拿学专业一、课程教学目的《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学术思想和思维方法,不仅对中医学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仍有学术研究和临床指导的重要价值,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经典著作。

本课程是中医学专业素质教育的提高课程。

通过对原著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地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悉《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及思维方法;了解《内经》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研读古典医籍的能力,为其今后开展中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学时分配课时分配表授课内容理论教学时数讨论教学时数合计时数一绪论 4 4二《素问·上古天真论》 3 3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 1四《素问·生气通天论》 4 4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 5六《素问·灵兰秘典论》 1 1七《素问·六节藏象论》 1 1八《素问·五藏别论》 2 2九《素问·汤液醪醴论》 1 1十《素问·脉要精微论》 3 3十一《素问·平人气象论》 2 2十二《素问·经脉别论》 1 1十三《素问·太阴阳明论》 2 2十四《素问·热论》 2 2十五《素问·咳论》 1 1十六《素问·举痛论》 1 1十七《素问·痹论》 2 4 6十八《素问·痿论》 2 2十九《素问·至真要大论》 4 4二十《灵枢·本神》 2 2二十一《灵枢·营卫生会》 3 3二十二《灵枢·决气》 1 1二十三《灵枢·水胀》 1 1二十四《灵枢·百病始生》 1 1合计50 4 54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教学目的与任务]掌握《内经》的成书年代与作者;熟悉《内经》的沿革;掌握流传简况及注家与注本;掌握《内经》的基本内容;掌握《内经》的学术特点及学习《内经》的方法;了解《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

内经选读教学大纲

内经选读教学大纲

内经选读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内经选读教学大纲二、课程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旨在通过对《黄帝内经》中经典篇章的选读,深入研究中医养生理论和治疗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医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能力。

具体任务如下:1. 系统学习《黄帝内经》中的经典篇章,了解其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2. 掌握《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方法和调理原则,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3. 理解中医养生理念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探索中医在保健养生中的应用;4. 了解《黄帝内经》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并能应用于临床实践;5. 培养学生对中医经典的解读和批判思维能力,提升中医理论研究水平。

三、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1. 基础知识部分(30学时)1.1 《黄帝内经》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1.2 《黄帝内经》的流派及其特点1.3 《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1.4 《黄帝内经》的翻译和解读方法2. 养生方法部分(40学时)2.1 饮食调养与养生2.2 运动保健与养生2.3 睡眠调理与养生2.4 情绪调控与养生2.5 中药调理与养生3. 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部分(60学时)3.1 中医四诊与辨证施治原则3.2 中医针灸疗法与养生体验3.3 中医推拿按摩疗法与养生体验3.4 中医药膳疗法与养生体验3.5 中医气功疗法与养生体验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其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深入了解《黄帝内经》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提升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五、教学评估办法:1. 平时表现(20%):包括课堂参与、讨论贡献、作业完成情况等;2. 学术论文(30%):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与《黄帝内经》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学术论文;3. 期中考试(20%):对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4. 期末考试(30%):对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内经选读第二版教学设计

内经选读第二版教学设计

内经选读第二版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内经选读》的基本知识和思想,并且能够较好地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具体的课程目标如下:1.熟悉《内经选读》的背景和意义;2.掌握《内经选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核心内容;3.能够将《内经选读》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代生活中;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5.提升学生的概括、归纳、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内经选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重要内容,具体如下:1. 《内经选读》的背景和意义•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内经选读》的意义和价值2. 《内经选读》的基本理论知识•阴阳五行•经络和气血•病因和治疗•天人合一3. 《内经选读》的重要内容•《灵枢》的关键章节•《素问》的关键章节•《金匮要略》的关键章节4. 《内经选读》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养生相关的内容•与健康相关的内容•与治疗相关的内容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结合相关案例和实践操作,具体如下:1. 探究式教学本课程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深入讲解《内经选读》中的理论知识和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2. 相关案例通过提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将《内经选读》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实践操作中。

例如,将经络和气血理论应用于某些疾病治疗等。

3. 实践操作在课程教学中,将结合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感受通过《内经选读》中的知识点在自身实践中取得的成效。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如下方面的方法:1. 课堂考核•课堂笔记•课堂讨论•课堂测试2. 课外作业•阅读作业•研究调查作业•书面作业3. 期末综合评价期末综合评价主要采用学生成绩总评、PPT汇报、口头答辩等方式进行评价。

五、教材参考本课程将以如下教材为主:•《内经选读》•《中华内科学》•《实用中医养生法》六、教学进度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表所示:课次教学内容教学时间1 课程介绍、《内经选读》概述2学时2 阴阳五行2学时3 经络和气血2学时4 病因和治疗2学时5 天人合一2学时6 《灵枢》的关键章节2学时7 《素问》的关键章节2学时8 《金匮要略》的关键章节2学时9 《内经选读》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2学时10 期末汇报、总结与反思、课程考核2学时。

中医经典教案模板范文

中医经典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案名称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讲座二、教学目标1. 了解《黄帝内经》的基本内容和医学价值。

2. 掌握《黄帝内经》中的核心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

3. 学会运用《黄帝内经》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三、教学对象中医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重点1. 《黄帝内经》的基本概念和医学价值。

2.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

3. 脏腑经络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六、教学难点1. 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解和应用。

2. 脏腑经络学说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简述《黄帝内经》的历史背景和成书过程。

2. 介绍《黄帝内经》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讲授内容1. 阴阳五行学说- 解释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

- 分析阴阳五行的相互关系和临床应用。

2. 脏腑经络学说- 介绍脏腑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 讲解经络的走向和功能。

(三)案例分析1. 通过具体病例,分析阴阳五行学说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2. 结合病例,讲解脏腑经络学说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黄帝内经》中的某个理论或病例进行分析。

2. 各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内容,进行课堂提问。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深入讲解1. 阴阳五行学说- 深入讲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 结合实际病例,讲解如何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进行辨证论治。

2. 脏腑经络学说- 分析脏腑经络学说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 讲解如何运用脏腑经络学说进行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三)总结与拓展1. 总结《黄帝内经》的核心理论和临床应用。

2. 拓展阅读《黄帝内经》的相关文献,加深对中医经典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帝内经》的基本概念和医学价值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腑经络学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中医经典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黄帝内经》(原文译文)第一册讲课教案

《黄帝内经》(原文译文)第一册讲课教案

《黄帝内经》(原文译文)第一册《黄帝内经》(原文—译文)第一册《黄帝内经》(原文—译文)第一册《黄帝内经》简介《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更多介绍1、上古天真论【本章要点】一、说明养生的积极意义。

不仅可以预防疾病,而且是延年益寿的有效措施。

二、具体指出养生的方法:精神上的修养;饮食起居的调节;环境气候的适应;体格的锻炼。

三、人生的生、长、衰、老过程,以及生育的功能,主要关键都决定于肾气的盛衰。

四、举出四种养生者的不同养生方法和结果,来启示人们注意养生祛病延年。

【原文】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①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②,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③,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内经讲义 ppt课件

内经讲义  ppt课件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变化动力
空间——广泛性:万物均有阴阳 时间——永恒性:万物始终存在阴阳变化
阴阳
(二)可以用阴阳作为纲目来概括事物的属性 向上、向外、在上、在表、光明、躁动、温热——属阳,“积阳为天” 向下、向内、在下、在理、晦暗、沉静、寒凉——属阴,“积阴为地”
ppt课件 8
二、论述了阴阳的特征、作用及分布
津液
ppt课件 30
三、五气太过导致阴阳失调
风胜则动:风气太过,损伤肝筋,引起肢体动摇震颤,或头目眩晕;
火胜则肿:火热太过,血壅肉腐,聚为痈疡红肿;
燥胜则干:燥气太过,耗伤津血,引起人体内外干涩;
寒胜则浮:寒邪太过,损伤阳气,阳气不行,聚水成为浮肿(或寒
凝津滞);
湿胜则濡泻:湿邪太过,脾被湿困,失于健运,升降失常水谷不分
ppt课件
6
校注
神明之府: 神——神于内,指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
内在动力。
明——明于外,指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 外部征象。 府——场所→根源
变化莫测者谓之神明——王洪图
ppt课件 7
一、阐释了阴阳的概念并将其引入医学领域
(一)阴阳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规律 万物之纲纪——分类纲领 阴阳——天地之道 变化之父母 变化根源
张介宾将壮火、少火释为人体生理之火和病理之火。
“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但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 过则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
ppt课件
18
一、形精气化之间的关系
1、正常:互资互促
气味化生形精:“味归形”,“气归精”,“气生形 形精产生气化:“精化为气” 气化产生形精:“精归化”,“化生精”

内经教学计划

内经教学计划

内经选读教学计划(第七版)共88学时绪论共4学时第一节内经的成书和沿革一、成书年代、书名、作者0.5学时二、沿革0.5学时第二节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学术特点一、理论体系的形成、主要内容0.5学时二、学术特点0.5学时第三节内经的学术价值一、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二、确定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0.5学时三、内经是一部治病的法书四、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五、创建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0.5学时六、内经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第四节学习内经的方法1学时原著选读共82学时第一单元宝命全形6学时一、原文导读101条1学时102条1学时103条1学时104条0.5学时105条0.5学时106条0.5学时107条1学时二、经文辑录三、单元小结0.5学时四、思考题第二单元阴阳应象6学时一、原文导读201条1学时202条1学时203条0.5学时204条0.5学时205条0.5学时206条0.5学时207条208条1学时209条210条211条0.5学时二、文辑录三、单元小结0.5学时四、思考题第三单元脏气法时8学时一、原文导读301条1学时302条1学时303条0.5学时304条1学时305条1学时306条1学时307条1学时308条0.5学时309条0.5学时二、文辑录三、单元小结0.5学时四、思考题第四单元血气精神8学时一、原文分析401条1学时402条0.5学时403条1学时404条自学405条0.5学时406条 1.5学时407条0.5学时408条0.5学时409条1学时410条0.5学时411条0.5学时二、经文辑录三、单元小结0.5学时四、思考题第五单元经脉之道4学时一、十二正经的循行规律、交接点2学时二、十二经脉病症特点 1.5学时三、原文辑录、单元小结、思考题0.5学时第六单元百病始生16学时一、原文分析601条1学时602条0.5学时603条1学时604条 1.5学时605条0.5学时606条2学时607条2学时608条0.5学时609条1学时610条自学611条1学时612条1学时613条4学时614条0.5学时615条自学二、经文辑录三、单元小结0.5学时四、思考题第七单元病之形能20学时一、原文分析701条0.5学时702条1学时703条0.5学时704条1学时705条1学时706条0.5学时707条1学时708条1学时709条0.5学时710条自学711条1学时712条1学时713条0.5学时714条1学时715条1学时716条1学时717条1学时718条0.5学时719条1学时720条0.5学时721条1学时722条1学时723条1学时724条0.5学时二、文辑录三、单元小结0.5学时四、思考题第八单元脉要精微8学时一、原文分析801条0.5学时802条0.5学时803条自学804条1学时805条1学时806条自学807条自学808条自学809条自学810条自学]811条0.5学时812条0.5学时813条自学814条自学815条自学816条0.5学时817条0.5学时818条自学819条1学时820条1学时821条自学822条0.5学时823条自学824条自学二、经文辑录三、单元小结0.5学时四、思考题第九单元异法方宜6学时一、原文分析901条0.5学时902条1学时903条自学904条自学905条0.5学时906条自学907条0.5学时908条0.5学时909条0.5学时910条 1.5学时911条0.5学时二、原文辑录三、单元小结0.5学时四、思考题机动2学时注: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学时分配,某些内容可适当安排课堂讨论。

内经教案

内经教案
一、《内经》的成书与沿革
1.成书年代:《黄帝内经》包括现在流传的《素问》、《灵枢》两部著作。各9卷81篇。其成书时间当分为写作时间和成编时间。历代学者的观点颇不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意见:①黄帝时代②战国时期③秦汉之际④西汉。选读认为是在史记之后,七略以前,即公元前一世纪。其唯一依据是史记中没有记载黄帝内经这一书名。
407人之血气、精神的重要概。
408流气脱失的病证举例
409人之血气、精神的重要作用
410水臌进入人体后的三种去向。营气、卫气、宗气的分布、功能、运行特点。
411营、卫之气的生成、作用。津液与血的相互转化。
重点难点
1神的概念、产生、作用与五脏的关系。
2中焦的功能
3血与汗的关系及意义。
4六气的概念及其脱失的病症
内容分析:601不同性质邪气伤人部位的特点,外感的发病机理。602外感病的穿边规律及疾病特点。603积的病因病机及其形成举例。604内伤五脏的病因及诊治原则。605人与天气相通应,外避邪气防病抗衰的意义。606阳气的重要作用,阳气失常的病证举例,顺时调养的意义。607阳气、阴精的相互关系,阳气在阴阳平衡中的主导作用,阴阳失调病证举例,调和阴阳的意义。608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五味太过的危害性。609五脏疾病的传变规律、原理、预后。610自学。611九气为病的病机病症。612阴阳偏衰偏胜所形成内、外寒热病证的机理。613掌握病机的重要,病机十九条,探讨病机的目的、要求、方法。614上、中、下三气不足的病证。615体质因素与发病。
4.理解阴阳运动变化的特点。
5.了解五行的演绎 及在医学上的运用。




词语解释: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神明之府、本、阳生阴长,阴杀阳藏、嗔胀、逆从、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湿胜则濡写、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喘粗为之俯仰、七损八益、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内经讲义第二版教学设计

内经讲义第二版教学设计

内经讲义第二版教学设计介绍《内经讲义》是中国传统医学最具影响力的经典之一,在中医教育、临床实践、科学研究等领域广受欢迎。

第一版《内经讲义》已经成为国内外中医教育领域的必备教材之一。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中医教育的发展,我们针对第一版《内经讲义》中的不足之处对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推出了第二版《内经讲义》。

同时,我们还对《内经讲义》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重新制定,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本文将介绍第二版《内经讲义》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希望对中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了解《内经》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

•掌握《内经》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

•熟悉《内经》的临床应用和治疗方法。

•培养学生对中医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第一章《内经》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内经》的出现和发展历程。

•《内经》的基本概念,如阴阳、五行、气血等。

第二章《内经》的理论体系•五运六气和人体生理。

•疾病的发生和病机分析。

•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第三章《内经》的临床应用和治疗方法•基于《内经》的辨证施治方法。

•基于《内经》的药物治疗原则。

•基于《内经》的针灸治疗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辅助。

•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

教学评价•期中期末考试。

•实验报告和课堂作业。

•课堂参与度和活跃度。

总结本文介绍了第二版《内经讲义》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对中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有所启发,促进中医教育的发展和传承。

内径选读讲稿(可编辑)

内径选读讲稿(可编辑)

内经选读讲稿绪论授课细则表授课对象中医本科授课时数 4目的要求1掌握《内经》的沿革及.领会《内经》的成书。

2.了解《内经》的书名含义。

3.了解学习《内经》的方法4.领会《内经》的学术价值重点难点重点:《内经》的沿革难点:《内经》的成书时代、《内经》的医学模式疑点:五运六气形成的时期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思考题例参章节小结之后思考题第一章绪论《黄帝内经》 (简称《内经》 ),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

第一节《内经》的成书和沿革一、成书年代关于《内经》的成书年代,历代医家、学者的观点有很大的分歧。

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意见:①黄帝时代; ②战国时期; ③秦汉之际; ④汉代,主要是西汉,其中有些篇章形成于东汉。

《黄帝内经》书名首见于《汉书 ? 艺文志》 ,它与《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旁篇》共为“医经七家”。

而《汉书 ? 艺文志》乃是东汉班固根据《七略 ? 艺文志》摘编而成。

《七略》则是西汉末年汉成帝时代(公元前 32 年)刘向、刘歆父子奉诏收集整理的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

据此证明, 《内经》的成书年代当不晚于公元前 32 年,即西汉末年。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记载了从远古黄帝时代至汉武帝时长达三千余年的历史,收录了包括医史人物及医学著作在内的历代科技文化及人物史料,如《史记 ? 扁鹊仓公列传》不仅为名医扁鹊、仓公作传,而且记述了《上下经》《五色》《奇咳术》《奇恒》《揣度》《阴阳外变》等一批医学著作。

但未见((内经》书名,而上述古医籍曾经被《内经》所引证。

《内经》作为一部重要的医学典籍不至于被阅历丰富、治学严谨的司马迁所疏漏。

据此分析,说明《内经》的成书当在《史记》成编之后,据史学家考证, 《史记》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公元前104以一公元前 91 年)撰成。

大学黄帝内经教案

大学黄帝内经教案

大学黄帝内经教案【导言】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医宝典。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医学的发展,黄帝内经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逐渐被重新发掘和深化,在中医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教案针对大学黄帝内经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全方位的讲授、考核与实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黄帝内经,同时配合中医学习,促进学生对中医文化的掌握和传承。

【课程目标】1. 熟悉黄帝内经的基本概念、理论及文化背景;2. 掌握黄帝内经的基本篇章、经络系统、脏腑论、针灸学等;3. 培养学生基于黄帝内经理论的中医思维、诊疗能力及实践操作技能;4. 加强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提高其对中医文化的综合认知。

【教学内容】一、黄帝内经概论1. 黄帝内经的文化背景与历史价值;2. 黄帝内经的基本概念、分类与篇章;3. 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方法论与临床应用。

二、经络系统1. 经络系统的概念、组成与理论;2. 经络系统在中医诊疗中的应用;3. 经络系统与针灸学的关系及实践。

三、脏腑论1. 脏腑学的概念、发展和临床应用;2. 脏腑学的理论与历史演变;3. 脏腑学在中医诊疗中的应用。

四、针灸学1. 针灸学的基本概念、分类与理论;2. 针灸学在中医诊疗中的应用;3. 体验针灸及配合药膳调养的实践操作。

【教学方法】1. 讲授式教学:通过PPT演示、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理论讲解和知识点梳理。

2. 经验式教学:邀请名医授课、参观中医诊所、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诊疗技能和实践能力。

3. 研究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开展研究项目、文献综述和学术讨论,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2. 期中考试: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3. 期末考试:综合应用与案例分析;4. 实践操作考核。

【教学总结】大学黄帝内经课程的教学需要把理论、实践和研究三个方面并重,培养学生掌握中医文化中黄帝内经的重要地位。

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医文化的精华,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在中医领域掌握更多专业技能。

内经教学大纲

内经教学大纲

前言《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它所建立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医基础学科之一。

内经课是培养中医专门人才的重要课程。

为适应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需要,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课程的教学必须注重思想性和实践性,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与阐述本学科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同时,受到正确世界观的和方法论的教育;加强教育的科学性,按本学科的界定范围及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有关知识、理论和思维方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临床综合分析能力,造就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医临床工作者。

目录上篇概论 (2)第一章阴阳五行 (3)第二章藏象 (4)第四章病因病机 (7)第五章病症 (8)第六章诊法 (11)第七章论治 (12)第八章养生 (12)参考书目 (14)课时分配表 (15)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内经》是中医专业教学的后期理论提高课。

其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中医学术的渊源及《内经》的学术思想,掌握《内经》的基本理论、重要原则,从而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为五年制中西医临床专业主要课程,教学时数为36学时,2学分。

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根据内容需要,可以采用指导阅读和组织讨论等方式。

要注重每一教学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及其与相关课程的联系,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同时密切联系临床实际并适当介绍本学科发展动态。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21世纪课程教材《内经讲义》(王洪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分为上篇《内经》“概论”、中篇《内经》“经文选读”及下篇“《内经》与医学相关专题研究”三部分。

课堂教学以《内经》原文讲解为主,简单介绍概论部分内容,下篇内容供学生自学时参考学习。

考核办法本课程为考试课。

采用综合考核的方法,即以课程结束后的一次闭卷考试为主,结合课堂提问、专题作业、平时测验,评定成绩。

黄帝内经讲课教案

黄帝内经讲课教案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养生精要领悟《黄帝内经》:养生有“道”,自然长命百岁在古代一些具有高度智慧的人,对于疾病,不着重于治疗,而是着重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正和治理国家一样,不是国家出了乱子才去整治,而是在平时便加以防范。

假如等发生了疾病再去治疗,国家出了乱子才去整顿,这样做就像口渴了才去挖井、打仗了才去铸造武器一样,为时己太晚了。

《黄帝内经》恰恰提倡的是这种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整本书很少涉及什么病怎么治,而是在讲一个“道”,就是养生之道,如何让自己的人体更好地适应大自然,达到人体内部的和谐,及人体与自然的和谐。

只要领悟了《黄帝内经》的内涵,并且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就能达到天人合一,长命百岁。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将养生调摄方法归纳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也就是说养生应做到:适应周围环境,避免外邪侵袭;锻炼身体,壮体魄;节制饮食,注意起居;保养精神,保持精气充足。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精神与形体相称协调,享受天赋的自然寿命。

中医五行:从“买东西”而非“买南北”说起《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大多来源于对天地自然的感悟,它一开篇即讲到东南西北、春夏秋冬,力求让人们的身体顺应自然,把整个身体与大自然相联系,做到天人合一。

《黄帝内经》的确是人类的宝藏,因为它它不仅涉及医学知识,还涉及一种文化,一种对大自然的领悟。

我们常常听到,也经常说“买东西”,可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是“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宋代王安石,有一次上朝,路遇提篮的购物者,问日:“何往?”答日:“买东西。

”“为何买东西不买南北?”购物者哑然。

王安石嫣然一笑,答日:“东通于木,西属金,南为火,北为水,中间是土,提篮金木能盛,水火土不能盛也,故日买东西。

”王安石的意思就是说金和木为可盛受之物,是用手就可以拎着去以物换物的,而水、火、土是不能盛受之物,中国人骂人也是讲究文化的,为什么骂人说“不是东西”,而不说“不是南北”呢?这是因为你不是东西,那你就只能是南北,而南在五行中代表的是“火”,北在五行中代表的是“水”,水火是无情的,骂人“不是东西”,其实就是在骂这个人无情无义。

幼儿园历史教育教案《黄帝内经》

幼儿园历史教育教案《黄帝内经》

幼儿园历史教育教案《黄帝内经》教材名称:《黄帝内经》年龄段:3-6岁幼儿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医学文献——《黄帝内经》2.了解《黄帝内经》对于中国医学发展的重要性3.了解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及其实用价值教学步骤:Step1:引入通过简单的游戏来引导幼儿了解中医药的知识,如:猜谜语,“小儿不吃药,大人不吃药,中草药喝了有用,药名是什么?”等等。

Step2:导入让幼儿看一张黄帝内经的海报,从海报中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如:《黄帝内经》是中国几千年的医学文献之一,是我国古代的医学经典,等等。

Step3:展开介绍黄帝内经的历史背景,让幼儿了解为什么要写这部医学经典,它的作者是谁等等。

同时,播放一些短视频来解释什么是中医药?中医药有什么作用?中医药的特点是什么?Step4:实践学习中医药配方,通过一些简单的图案来让幼儿学习做药,如:五花茶、当归羊肉汤等中医药方。

Step5:延伸实践让幼儿了解什么是针灸?什么是拔火罐?通过小游戏来加深幼儿对这些方法的印象,如:拔火罐小比赛,看谁能将所有拔火罐排列好等等。

Step6:结算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幼儿总结中医药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和作用,鼓励幼儿多了解中草药的知识,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健康。

教学重点:1.让幼儿了解中国古代医学文献——《黄帝内经》2.让幼儿了解中医药在中国古代和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3.通过实践和游戏,让幼儿感受中医药的实用性和特点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中医药知识转化为幼儿可以理解的实践活动教学方法:游戏化学习、操作实践、探究式教学教学资源:黄帝内经海报、中医药制药材料、配药用具、拔火罐等教学评价: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通过游戏化学习和实际操作,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同时可以从中轻松的了解中医药的基础知识,中医药实用价值得到了强调。

同时,引导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生活的影响,凝聚爱国情感,增强文化自信心。

黄帝内经讲课教案

黄帝内经讲课教案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养生精要领悟《黄帝内经》:养生有“道”,自然长命百岁在古代一些具有高度智慧的人,对于疾病,不着重于治疗,而是着重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正和治理国家一样,不是国家出了乱子才去整治,而是在平时便加以防范。

假如等发生了疾病再去治疗,国家出了乱子才去整顿,这样做就像口渴了才去挖井、打仗了才去铸造武器一样,为时己太晚了。

《黄帝内经》恰恰提倡的是这种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整本书很少涉及什么病怎么治,而是在讲一个“道”,就是养生之道,如何让自己的人体更好地适应大自然,达到人体内部的和谐,及人体与自然的和谐。

只要领悟了《黄帝内经》的内涵,并且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就能达到天人合一,长命百岁。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将养生调摄方法归纳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也就是说养生应做到:适应周围环境,避免外邪侵袭;锻炼身体,壮体魄;节制饮食,注意起居;保养精神,保持精气充足。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精神与形体相称协调,享受天赋的自然寿命。

中医五行:从“买东西”而非“买南北”说起《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大多来源于对天地自然的感悟,它一开篇即讲到东南西北、春夏秋冬,力求让人们的身体顺应自然,把整个身体与大自然相联系,做到天人合一。

《黄帝内经》的确是人类的宝藏,因为它它不仅涉及医学知识,还涉及一种文化,一种对大自然的领悟。

我们常常听到,也经常说“买东西”,可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是“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宋代王安石,有一次上朝,路遇提篮的购物者,问日:“何往?”答日:“买东西。

”“为何买东西不买南北?”购物者哑然。

王安石嫣然一笑,答日:“东通于木,西属金,南为火,北为水,中间是土,提篮金木能盛,水火土不能盛也,故日买东西。

”王安石的意思就是说金和木为可盛受之物,是用手就可以拎着去以物换物的,而水、火、土是不能盛受之物,中国人骂人也是讲究文化的,为什么骂人说“不是东西”,而不说“不是南北”呢?这是因为你不是东西,那你就只能是南北,而南在五行中代表的是“火”,北在五行中代表的是“水”,水火是无情的,骂人“不是东西”,其实就是在骂这个人无情无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7“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治疗法则早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208阴阳学说在诊法中的应用。
209阴阳的可分性。
210升降的一般规律及其意义。
211升降出入运动的产生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
1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在中的具体应用
2形、气、精、味化的关系。
思考题
1六淫致病有何特点?(结合原文)
2壮火、少火在人体正气有什么关系?
内经选读教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
课 题
第六单元百病始生
授课时数
16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
教学目的
1.掌握《内经》关于发病的基本观点以及积的病因病机。熟悉病因与发病部位的关系, 外邪致病的传变规律。
2.掌握阳气的生理及主要病理,阳气与阴精的关系。了解饮食五味过用对五脏的危害。
二、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学术特点。
1.理论体系形成:讲授形成条件和建构方法。
2.主要内容,其医学内容包括“养生”、“阴阳五行”等十类。
3.学术特点①整体观②辨证观③功能观
三、内经的学术价值
1.奠定了中医药学独特的理论体系。2.确立了生物、自然、社会医学模式。3.指导临床上对疾病的诊治。4.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5.创立针灸学说,发明针灸疗法
内经选读教案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2004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
课 题
绪论
授课时数
4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
1掌握《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学术特点及学习方法
2熟悉《内经》的成书年代、作者、沿革及其基本内容。
3了解《内经》理论体系的建构方法。




106生命的形成;神的作用;长寿的特征
107人类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及其外在表现,不能终寿而死的基本原因。
重点难点
1养生的原则、方法。
2肾精在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过程中的作用
3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4背诵101、102条文。
思考题
1上古之人的主要养生方法有哪些?
2 肾精在人类生长、发育、生殖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课 题
第七单元病之形能
授课时数
20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
教学目的
1.掌握热病的概念,热病的传变规律、病证特点、预后、治疗原则,热病的遗、食复和禁忌,热病预后与鲁气的关系。

重点难点
1阳气与阴精的关系阳气失常病证举例。
2疾病的发生,病机19体的具体内容
3积证的形成。
4百病生于气。
思考题
1煎厥、薄厥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有哪些?
2阴阳关系失调机理及其关键是什么?
3试述病机十九条的意义
参考文献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张介宾《类经》
内经选读教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
参考文献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张介宾《类经》
内经选读教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
课 题
第四单元血气精神
授课时数
8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
教学目的
1.掌握神的概念及针刺必本于神的意义,掌握五脏与神的关系。熟悉神的产生及人的思维过程,了解情志失调伤神伤脏而致病。
2.掌握营卫之气的生成与会合、三焦的生理功能及汗血同源的道理,了解营卫与睡眠的关系。
5卫气所出的部位。
思考题
1中焦有什么作用?
2血与汗有何关系?这种关系有什么临床意义?
3六气脱失会出现哪些病症?
参考文献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张介宾《类经》
内经选读教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
课 题
第五单元经脉之道
授课时数
4学时
教学方法
结合原文综合讲解
教学目的
1了解经脉走向规律,循行规律、交接点
302五脏的基本功能、阴阳属性、与时令的关系、组织联系,六腑的总体功能,胆的特殊功能。
303脉、髓、筋、血、气与人体脏腑形体的联系及血的重要作用。
304奇恒之腑、传化之腑的含义、内容、功能特点。脏、腑的总体功能、功能哪个特点,魄门与五脏的关系。
305饮食物在体内的输布过程。
306脾胃生理、病理特点,不同性质邪气商人的一般规律。
307脾为胃行其津液的道理、途径,脾不主时及其临床意义
308七窍与五脏的关系及五脏、六腑不和的基本病理。
309心的重要作用及心不受邪的道理。
重点难点
1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相互关系及心的主导作用。
2胆腑的特殊功能。
思考题
1十二脏腑有哪些主要功能?
2何谓奇恒之腑、传化之腑?其功能特点时什么?
3如何正确理解脏主藏,腑主泻?
四、学习内经的方法
1.利用工具书,读懂文理。2。借助注家,弄懂医理。3。前后联系使每一个理论系统化。4。联系临床实践,领会精神实质。
重点难点
1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及学习内经的方法。
2内经的成书时代及作者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内经的成书年代、基本内容、作者?
2内经的学术特点有哪些?
参考文献
1龙伯坚 《黄帝内经概论》
2.书名的由来与作者:《黄帝内经》之“黄帝”为假托。内,对外而言;经,经典。《素问》,也有各种不同说法,马莳,张介宾认为“平素所讲问,是谓素问”。灵枢也有各种不同称谓,皇甫谧称为《针经》,张仲景为《九卷》,王冰称《灵枢》,蕴道家思想。内经作者不是某一个人。
3.沿革:分别讲授《素问》、《灵枢》的流传。
2李今庸 《古医术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
课 题
第一单元宝命全形
授课时数
6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
1.掌握养生的意义、原则和方法,熟悉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生理过程和肾气的作用。理解补肾法对延缓衰老的意义;凋理冲任与生殖机能的关系。
3何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参考文献
1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2张介宾《类经》
内经选读教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
课 题
第二单元阴阳应象
授课时数
6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
1.掌握阴阳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2.掌握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具体运用。
3.掌握阴阳的可分性。
3.掌握精、 气、津、液、血、脉的基本概念,生理作用及病理变化;熟悉六气与水谷 精气的关系。
4.熟悉血气精神、经脉、卫气、志意的生理作用;理解脏与腑的生理功能,“人之常平” 的特征。
5.熟悉营气、卫气、宗气的生成和作用。




词语解释: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随神往来者谓之魂、任物、僻邪、破捆脱肉、闷乱、经溲不利、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气道、卫气内伐、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济泌别汁、毛蒸理泄、两神相博、泄泽、分肉解利、精神专直、奉生身而周与性命、三隧、溪谷。
2了解经脉与络脉的区别
3了解十二经脉病证及其特点




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综合讲授。或布置自学,或课堂讨论。教师可结合实际灵活掌握。
重点难点
十二正经的循行规律及交接点。
对“是动”的理解。
思考题
1十二正经循行有哪些规律,交接点是如何分布的?
2什么是“是动”?
参考文献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张介宾《类经》
3.熟悉五脏疾病的传变规律。
4.掌握“百病生于气” 的病机。
5.掌握阴阳盛衰失调的病机。
6.掌握病机十九条。熟悉病机十九条对临床的启迪意义。
7.熟悉上、中、下三气不足的病变。
8.理解发病与体质的关系




词语解释:三部之气、淫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伏冲之脉、息而成积,厥乃成积、温气,志意治、服天气、起居如惊、神气乃浮、体若燔炭、首如裹、大筋软短,小筋弛长、煎厥、薄厥、汗出偏沮、气门、起亟、脉流薄疾、五脏气争、肠僻为痔、阴平阳秘、脾风、疝瘕、百病生于气、飧泄、玄府、温气去、气宜、瞀瘛、禁鼓栗、如丧神守、躁狂越、腐肿、暴注下迫、各司其属、必先五胜、痿厥心闷。
内容分析:601不同性质邪气伤人部位的特点,外感的发病机理。602外感病的穿边规律及疾病特点。603积的病因病机及其形成举例。604内伤五脏的病因及诊治原则。605人与天气相通应,外避邪气防病抗衰的意义。606阳气的重要作用,阳气失常的病证举例,顺时调养的意义。607阳气、阴精的相互关系,阳气在阴阳平衡中的主导作用,阴阳失调病证举例,调和阴阳的意义。608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五味太过的危害性。609五脏疾病的传变规律、原理、预后。610自学。611九气为病的病机病症。612阴阳偏衰偏胜所形成内、外寒热病证的机理。613掌握病机的重要,病机十九条,探讨病机的目的、要求、方法。614上、中、下三气不足的病证。615体质因素与发病。
7.熟悉五脏和七窍的关系。
8.理解心不受邪的机理。




词语解释:神明、治节、化物、决渎、气化、使道、转味而入出者也、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此四肢八溪之朝夕、魄门亦为五脏使、肺朝百脉、毛脉合精、水精四布,五经并行、阳道实,阴道虚、四肢不同、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
内容分析:301十二脏腑的主要功能及心的主导作用。
一、《内经》的成书与沿革
1.成书年代:《黄帝内经》包括现在流传的《素问》、《灵枢》两部著作。各9卷81篇。其成书时间当分为写作时间和成编时间。历代学者的观点颇不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意见:①黄帝时代②战国时期③秦汉之际④西汉。选读认为是在史记之后,七略以前,即公元前一世纪。其唯一依据是史记中没有记载黄帝内经这一书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