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相干体的制作
Landmark手册(精简版)
LANDMARK手册(精编版)第一章建立ORACLE数据库4第二章数据加载6一、加载井数据 (6)1、井位的加载 (6)(1)编辑井位文件:well.dat (6)(2)编辑格式文件 (7)(3)加载井位数据 (9)2、测井曲线的加载 (9)(1)编辑测井曲线数据文件:t163.dat (10)(2)编辑格式文件 (10)(3)加载测井数据 (14)(4)查看加载的测井曲线 (16)3、分层数据的加载 (17)(1)分层数据的编辑 (17)(2)编辑格式文件 (18)(3)加载分层数据 (21)第三章地震工区的建立23一、建立3D S URVEY (23)二建立地震工区 (25)三加载地震数据 (26)第四章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291、S YNTOOL的启动 (29)2、井曲线的选择 (30)3、合成纪录的生成 (31)4、合成记录的编辑 (33)5、合成纪录的存储 (38)第五章相干体的制作40一、地震数据的输入 (40)二、相干体的输出和生成 (41)三、显示相干切片 (43)四、相干体切片上的断层解释 (47)第六章层位解释48一、建立连井剖面 (48)二、追踪地层 (50)第七章层位与断层数据的输出53一、层位数据的输出 (53)二、断层数据的输出 (55)第八章属性提取57一、选择地震数据体 (57)二、属性选择 (58)三、显示、编辑属性 (59)第九章时深转换 61一、建立速度模型 (61)二、时深转换 (62)第十章ZMAPPLUS 地质绘图模块65(一)、做图前的准备工作 (66)(二)、用ASCII码磁盘文件绘制平面图 (69)1、输入并格式化ASCII码文件 (70)2、计算网格 (76)3、绘制等值线图 (78)第十一章边缘检测与倾角显示82第十二章层位计算 85第一章建立oracle数据库思路:oracle数据库的建立是为了在硬盘中开辟空间,为加suvery、断层、井数据提供基础。
量子干涉与干涉仪的设计与制备
量子干涉与干涉仪的设计与制备引言:量子干涉是量子力学的重要现象之一,它展现了波粒二象性的奇妙特性。
干涉仪作为观测和研究量子干涉现象的工具,其设计与制备对于深入理解量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量子干涉的基本原理、干涉仪的设计要点以及干涉仪的制备过程。
一、量子干涉的基本原理量子干涉是指当两个或多个量子态叠加时,它们之间会发生干涉现象。
根据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量子干涉可以解释成波函数的叠加与干涉。
波函数叠加是指两个或多个波函数的线性叠加,而波函数干涉则是指叠加后的波函数在特定位置上的干涉效应。
二、干涉仪的设计要点1. 光源的选择:干涉仪通常使用激光光源,因为激光具有单色性和相干性,能够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
2. 光路的设计:干涉仪的光路设计需要考虑光束的分离、合成和调整。
常见的光路设计包括马赫-曾德尔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等。
3. 干涉图案的观测:干涉图案的观测需要使用光学探测器,如光电二极管、CCD等,以获取干涉图案的强度分布。
三、干涉仪的制备过程1. 光学元件的选择:干涉仪的制备需要使用各种光学元件,如分束器、反射镜、透镜等。
这些光学元件的选择需要考虑波长、透过率、反射率等参数。
2. 光学元件的安装:干涉仪的光学元件需要精确安装,以确保光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安装过程中需要使用精密的调节装置和工具。
3. 光源的调整:干涉仪的光源需要调整到适当的亮度和方向,以产生清晰的干涉图案。
调整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光源的抖动和干涉图案的扩散。
4. 干涉图案的观测:干涉图案的观测需要使用光学探测器,并进行信号放大和处理。
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的稳定性和噪声的干扰。
结论:量子干涉是量子力学中的重要现象,干涉仪作为观测和研究量子干涉现象的工具,在量子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干涉仪的设计与制备需要考虑光源的选择、光路的设计以及干涉图案的观测等要点。
通过精确的制备过程,可以实现稳定和准确的干涉图案观测,从而深入理解量子干涉现象的本质。
第五章_光学2教材
n
棱边
棱角
空气劈尖
L
S
劈尖角
n
T
n1
n1
e
M
2ne
2
n n1
D
k, k 1,2, 明纹
b
(2k 1) , k 0,1, 暗纹
2
2. 干涉条件
2n2e
2
k
( 2k
1)
2
明纹 暗纹
(K=1,2,…)
(K=0,1,2,…) 注意K的取值
0.55
5 1 03 m 5 m m " - "说 明 向 下 移
P X’
§16-4分振幅法---薄膜干涉(一)
匀厚薄膜的干涉----等倾干涉 分振幅法基本思想:一束光投射到两种介质的
分界面上,一部分反射,一部分透射,分成两
部分,满足相干条件,相遇时发生相干叠加。
iD n1
A
B
e
2)测膜厚
n1
n2 si
sio2 e
eN
2n1
3)检验光学元件表面的平整度 4)测细丝的直径
空气 n 1
e
b
b'
e b' 1
b2 3 2 6
n1
nd
n1 L
b
d L
2n b
二. 牛顿环干涉 (Newton ring interference)
光的干涉(interference)
§16-1 光源 光的单色性和相干性
一.光源及发光机理(简介) 1.光源: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有热光源、 冷光源等。 2.普通光源发光特点:发光体中大量原子 (或分子)辐射电磁波。每个原子(或分子) 辐射是间歇的,持续时间约为10-8 秒,且前 后两次辐射彼此独立。
光学教程(姚启钧) 第5章 光的偏振-2
讨论:椭圆的形状与Ax、Ay和Δφ有关,分析几种特殊情形
Ex 2 E y 2 2Ex E y ( ) ( ) cos sin 2 Ax Ay Ax Ay
(1) Δφ=0或±2π的整数倍:
Ex 2 E y 2 2Ex E y ( ) ( ) 0 Ax Ay Ax Ay
Ex E y 2 ( ) 0 Ax Ay
光强不变为自然光
自然光
圆偏振光
自然光
线偏振光 光强变化且消光 圆偏振光
¼ 波片
旋转偏振片
25
光学教程—第五章
三、部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的检定
(3)区分部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仍用1/4波片和检偏器)
部分偏 振光
部分偏 振光
光强变化无消光 部分偏振光 椭圆偏振光 线偏振光 光强变化且消光 椭圆偏振光
椭圆的一般方程
结论:电矢量E的矢端轨迹为椭圆——椭圆偏振光 边长为2Ax、2Ay的矩形,椭圆与其内切 Ey Ex 在±Ax之间变化 Ay Ey在±Ay之间变化
E α -Ax O -Ay Ax Ex
椭圆主轴(长轴)与x夹角α 2 Ax Ay tg 2 2 cos 2 Ax Ay 15
光学教程—第五章
迎光传播方向观察 合矢量顺时针旋转,右旋偏振光 合矢量逆时针旋转,左旋偏振光
Ex Ax cos( t kz)
由
相隔1/4( Δφ=π/2 )周期 E y Ay cos( t kz ) 值的分析
sin 0
判据
左旋偏振光 右旋偏振光
20
sin 0
光学教程—第五章
14
光学教程—第五章
Ey Ex E cos 1 ( x ) 2 sin Ax Ax Ay 2Ex E y Ey 2 Ex 2 Ex 2 2 2 [1 ( ) ] sin ( ) cos cos ( ) Ax Ax Ax Ay Ay Ex 2 E y 2 2Ex E y ( ) ( ) cos sin 2 Ax Ay Ax Ay
5乙型光学第五章干涉装置-zhang
2 2 A A r A r n 1 n n
等倾干涉
• 在薄膜上方放置一凸透 镜,在凸透镜的像方焦 平面观察干涉条纹。 • 此时只有相互平行的光 才能相遇,进行叠加。 • 相互平行的光有相同的 倾角,故称等倾干涉。
薄膜面积比光波长大得多,可以应用反射折射定律
P2
P1
D
i1
i1 i 2 2
rp 0
i1 iB
临界角 布儒斯特角
i1 iC n n ,且 i ,出现全反射 1 2 2 时 2
反射光的相位关系
rp
rs
0 n n ,i i 1 2 1 B π n n , i i 1 2 1 B
n n ,i i π 1 2 1 B
iB i1 iC
Y
E
s1
k
1
E s 1
i1 i1
E c o s i n c o s i a n ( i i ) P 1 n 2 1 1 2 t 1 2 E c o s i n c o s i a n ( i i ) Z P 1 n 2 1 1 2 t 1 2
折射光
X
i2
E
s2
n1 n2
1, n1 n2 1, n1 n2
y
E p1
从光疏进入光密反射光有半波损 失。 如果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当入射角 大于全反射临界角时(掠入射),没有半 波损失; 当入射角大于全反射临界角时,情况复 杂。衰失波
z
第一列反射光只有一次1→2的反射,而其他的反射光都有奇数 次2→1的反射,产生了相反的附加相位,等效于产生了半波损 失
( t)0
() r a r g () r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设计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设计光的干涉和衍射是光学领域中重要的基础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以研究光的波动性质和光的相互作用。
在本文中,将设计一种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以探究光的特性和现象。
实验设计:实验材料:- 激光仪- 光屏- 狭缝片- 透镜- 宽缝光源实验步骤:1. 设置实验装置:在实验室中,将激光仪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确保激光器稳定投射向光屏。
将光屏放置在一定距离上,以便能够接收到光的干涉和衍射图样。
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其与激光束垂直。
2. 干涉实验:将一块透明的狭缝片放置在激光束路径上,调整狭缝的宽度,观察激光经过狭缝后在光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
记录观察到的干涉条纹的数量和间距,并测量其中一对相邻条纹的间隔。
3. 衍射实验:将透镜放置在光屏和狭缝片之间的适当位置,在光线通过透镜后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
记录观察到的衍射图样并测量其中的特征参数,如衍射角和衍射条纹的间隔。
4. 宽缝光源实验:更换实验装置中的狭缝片,使用宽缝光源代替狭缝片,并重复干涉和衍射实验。
比较观察到的效果与狭缝片实验时的结果,并记录宽缝光源实验的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干涉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激光束经过狭缝片后在光屏上形成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通过测量条纹间距,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进而了解光的性质。
通过衍射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激光通过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的衍射图样。
通过测量衍射条纹间隔和衍射角,可以计算出狭缝或物体的尺寸和形状。
在宽缝光源实验中,由于缺乏狭缝限制,光呈现出类似圆形的分布图样,没有明显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这说明狭缝的尺寸对于干涉和衍射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结论: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的波动性质和光的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受制于光的波长和狭缝或物体的尺寸。
这些实验有助于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并应用于实际的技术和科学研究中。
在进行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确保实验操作正确并遵循实验室安全规范。
量子相干态的制备与应用
量子相干态的制备与应用量子力学是一门研究微观世界的科学,而量子相干态则是量子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量子相干态是指量子系统中的粒子或波动性质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的相干性质。
相干性是指量子态的波函数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持一致性的特征,其在量子信息科学、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等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
量子相干态的制备是实现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计算的基础。
目前,常见的制备量子相干态的方法包括光学方法、超导电路方法和离子阱方法等。
光学方法是通过激光束与原子或离子相互作用,实现量子态的制备。
超导电路方法是利用超导电路中的量子比特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量子相干态的制备。
离子阱方法是通过激光束将离子束限制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并利用激光束与离子相互作用,实现量子态的制备。
在量子计算中,量子相干态的制备是实现量子比特的初始化的关键步骤。
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中的基本单位,其状态可以表示为量子态的叠加态。
量子比特的初始化是将其置于特定的量子态,以实现量子计算的开始。
通过制备量子相干态,可以将量子比特初始化为0态或1态,从而实现量子计算的起始状态。
除了量子计算,量子相干态还在量子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量子通信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通信方式,其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传输效率。
量子相干态可以用于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远程传态等量子通信任务中。
量子密钥分发是一种通过量子比特传输密钥的方式,其具有绝对的安全性。
量子远程传态是指将一个量子态从一个地点传输到另一个地点,而不需要传输量子态的具体信息。
通过制备和操控量子相干态,可以实现量子通信中的安全传输和远程传态等任务。
此外,量子相干态还在量子传感和量子测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量子传感是一种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测量的技术,其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的特点。
量子相干态可以用于制备高精度的量子测量仪器,从而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量子测量是一种测量量子态的性质的技术,其可以用于测量量子比特的状态、量子态的纠缠度等。
通过制备和操控量子相干态,可以实现高精度的量子传感和精确的量子测量。
中考物理辅导--光的干涉·内容要点
中考物理辅导--光的干涉·内容要点
光的干涉·内容要点光的干涉将一束光设法分成两部分并使它们发生叠加,即可获得干涉图样. 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从单缝(线光源)发出的单色光射到与之平行的双缝上,即可在双缝屏后获得来自双缝(相干光源)的两束相干光在空间叠加,用光屏承接后可获得干涉图样(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等间隔明暗相间的平行干涉条纹;用白光做实验则可获得彩色干涉图样).相邻两条亮纹 2.薄膜干涉:一列光波照射到透明薄膜上,从膜的前、后表面分别反射形成两列相干光波,叠加后产生干涉.其中,对楔形薄膜来说,凡是薄膜厚度相等的一些相邻位置,光的干涉效果相同而形成一条同种情况(譬如光振动加强)的干涉条纹(亮纹).随着薄膜厚度的逐渐变化,干涉效果出现周期性变化,一般在薄膜上形成明暗交替相间的干涉条纹图样.称为等厚薄膜干涉.
第 1 页共 1 页。
光学仪器设计与制造作业指导书
光学仪器设计与制造作业指导书第1章绪论 (4)1.1 光学仪器概述 (4)1.2 光学设计基础 (4)1.2.1 几何光学 (4)1.2.2 波动光学 (4)1.2.3 量子光学 (4)1.2.4 光学系统设计 (4)1.3 制造工艺简介 (5)1.3.1 光学元件加工 (5)1.3.2 光学系统组装 (5)1.3.3 精密机械加工 (5)1.3.4 表面处理 (5)第2章光学元件与系统 (5)2.1 光学元件分类与特性 (5)2.1.1 反射式元件 (5)2.1.2 透射式元件 (5)2.1.3 混合式元件 (6)2.1.4 特殊光学元件 (6)2.2 光学系统设计原理 (6)2.2.1 光学系统基本组成 (6)2.2.2 光学系统设计方法 (6)2.2.3 光学系统功能评价 (6)2.3 光学元件加工技术 (6)2.3.1 光学玻璃加工技术 (6)2.3.2 光学晶体加工技术 (6)2.3.3 塑料光学元件加工技术 (7)2.3.4 微光学元件加工技术 (7)第3章光学设计方法 (7)3.1 光学设计基本步骤 (7)3.1.1 确定设计指标 (7)3.1.2 选择光学系统类型 (7)3.1.3 光学元件布局 (7)3.1.4 光学元件设计 (7)3.1.5 光学系统优化 (7)3.1.6 光学系统模拟与仿真 (7)3.1.7 光学系统评估与改进 (8)3.2 光学优化方法 (8)3.2.1 系统级优化 (8)3.2.2 元件级优化 (8)3.2.3 算法级优化 (8)3.3 光学模拟与仿真 (8)3.3.2 波前分析 (8)3.3.3 光学传递函数(OTF)分析 (8)3.3.4 点扩散函数(PSF)分析 (8)3.3.5 辐射能量分析 (8)第4章高斯光学与光学成像 (9)4.1 高斯光学原理 (9)4.1.1 高斯成像公式 (9)4.1.2 物像关系 (9)4.1.3 焦距与光焦度 (9)4.1.4 高斯光学成像的对称性 (9)4.2 光学成像系统 (9)4.2.1 透镜成像系统 (9)4.2.2 反射式成像系统 (9)4.2.3 折反射式成像系统 (9)4.2.4 光学镜头设计 (9)4.3 像质评价方法 (9)4.3.1 像差概述 (9)4.3.2 像质评价准则 (9)4.3.3 像质评价方法 (10)4.3.4 像质优化 (10)第5章焦平面探测器 (10)5.1 焦平面探测器概述 (10)5.2 探测器功能参数 (10)5.3 探测器应用与选型 (10)第6章光学镜头设计 (11)6.1 光学镜头类型与结构 (11)6.1.1 类型概述 (11)6.1.2 结构特点 (11)6.2 光学镜头设计要点 (11)6.2.1 光学设计原则 (11)6.2.2 设计步骤 (12)6.3 镜头加工与装配 (12)6.3.1 加工工艺 (12)6.3.2 装配工艺 (12)第7章光学仪器结构设计 (12)7.1 光学仪器结构设计原则 (12)7.1.1 结构设计基本要求 (12)7.1.2 结构设计考虑因素 (13)7.2 光机结构设计 (13)7.2.1 光机结构设计概述 (13)7.2.2 光学元件安装结构设计 (13)7.2.3 光机结构设计要点 (13)7.3 热设计与振动控制 (13)7.3.2 振动控制 (14)第8章光学仪器装调工艺 (14)8.1 光学装调工艺概述 (14)8.2 光学元件装调技术 (14)8.2.1 元件安装 (14)8.2.2 元件调整 (14)8.2.3 测量和优化 (15)8.3 光学系统装调与测试 (15)8.3.1 装调工艺流程 (15)8.3.2 测试方法 (15)8.3.3 测试结果分析 (15)第9章光学仪器功能测试 (15)9.1 光学功能测试方法 (16)9.1.1 透射率测试 (16)9.1.2 波前畸变测试 (16)9.1.3 焦距与视场角测试 (16)9.2 系统成像功能测试 (16)9.2.1 调制传递函数(MTF)测试 (16)9.2.2 点扩散函数(PSF)测试 (16)9.2.3 成像均匀性测试 (16)9.3 环境适应性测试 (16)9.3.1 温度适应性测试 (16)9.3.2 湿度适应性测试 (16)9.3.3 震动与冲击适应性测试 (16)9.3.4 污染物适应性测试 (17)第10章光学仪器应用与维护 (17)10.1 光学仪器应用领域 (17)10.1.1 科研领域 (17)10.1.2 医疗领域 (17)10.1.3 工业制造领域 (17)10.1.4 军事领域 (17)10.1.5 民用领域 (17)10.2 光学仪器维护与保养 (17)10.2.1 清洁保养 (17)10.2.2 防潮防霉 (17)10.2.3 防震防摔 (18)10.2.4 定期检测 (18)10.3 故障分析与处理策略 (18)10.3.1 成像模糊 (18)10.3.2 光学仪器无法启动 (18)10.3.3 测量数据不准确 (18)10.3.4 噪音过大 (18)第1章绪论1.1 光学仪器概述光学仪器是利用光学的原理和技术,以光作为信息载体,进行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和显示的一类精密仪器。
相干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孙夕平相干算法论述相干体技术用于检测地震波同相轴的不连续性。
其基本原理是在偏移后的三维数据体中,对每一道每一样点求得与周围数据的相干性,形成一个表征相干性的三维数据体,即计算时窗内的数据相干性,把这一结果赋予时窗中心样点。
该技术可以用来识别断层、特殊岩性体、河道等,并可以帮助解释人员迅速认识整个工区的断层及岩性等的空间展布特征,从而达到提高解释速度与精度,缩短勘探周期的目的。
目前,相干体技术算法已从最初的互相关算法发展到相似算法、本征结构算法,并从时域发展到频域。
除此之外,从相邻地震道相似性、不相干性等不同侧重点,以及针对各地区不同解释精度的要求,是否引入倾斜延迟时差等方面,不同文献对于相干算法有多种形式的论述,主要有基于归一化的Manhattan距离相干计算、方差体算法等。
1. 1 相关算法相关算法是根据随机过程的互相关分析,计算相邻地震道的互相关函数来反映同相轴的不连续性。
这种算法只能有三道参与计算,则沿视倾角( p ,q) 的相干值C1 为:式中,Cii( i = 1 ,2) 为第i道的自相关量; Ci j( i = 1 ,2) 为第i道和第j 道的互相关量。
视倾角( p ,q) 中p和q分别为x 方向和y 方向上的地震道之间的时移量。
对于有相干噪声的资料,仅用两道数据确定视倾角会有很大误差,这是互相关算法的一个缺陷。
另外,每一道与其相邻道在任意时刻、任意延迟的互相关,形成了一个不同的 2 ×2 阶协方差矩阵,如果对方程进行扩充,使之适合于三道以上的数据,需要用特征插值分析方法对高阶协方差矩阵进行更全面的分析。
高阶协方差矩阵特征求解的计算量相当大,对于大数据量的三维地震勘探来说显然不合适。
再者,三点互相关算法假设地震道是零平均信号,当相关时窗长度超过地震子波长度时,这种假设才基本成立,即要求窗口大于地震反射的最长周期,显然,这样降低了计算得到的相干体数据的垂向分辨率。
1. 2相似系数算法Neidell 和Taner定义的相似系数Sc 为:式中,j为道号; i为样点序号; f i ,j表示样点( i ,j) 的振幅值。
薄膜干涉实验-高中物理自制教具
高中物理讲薄膜干涉实验时,按书上的装置来做,虽能勉强做出,但笔者认为,效果还不十分理想。
(1)金属丝圈在肥皂液里蘸过以后,环上形成的液膜,要等一阵,让液膜形成楔形截面才能看到干涉条纹。
在这“等”的过程中,肥皂液膜由于受风吹,操作者的喘气,酒精灯火焰的热辐射等因素的干扰,液膜蒸发快,存留时间短(几秒至十几秒钟),往往刚出现干涉条纹,液膜随之破裂,让观察者大为扫兴,又得重新蘸皂液.这样来回多次,既浪费时间,又不能仔细观察.(2)老师们都做过肥皂泡上的光的干涉现象,有的老师还亲自配制肥皂液让学生自己吹出泡泡进行观察,如肥皂液配不好,泡泡吹不大,甚至吹不出来.吹出来的泡泡碰到物体,立刻破裂。
(3)肥皂泡在空中飞动着,不便观察.笔者利用废弃材料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不仅克服了上述弊端,还巧得“牛顿环”、“液体表面张力”等多项实验.还将这些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现介绍如下。
1 制作方法图11.1 取无色透明塑料饮料瓶(350~1250 ml,笔者选用1250 ml)1个,截去小部分锥体。
在瓶里放入4角匙洗衣粉,再加入400 ml,20oC的清水(洗衣粉溶液可静置数小时后,除去杂质,加入一些食糖水或甘油效果更好),制成洗衣粉溶液,如图1中的A所示。
1.2 制作金属丝(直径2 mm)长方形(长约7 mm,宽约6 cm)框架,留长杆部分33 cm(接头部分最好进行焊接),如图1中的B所示。
1.3 另取同一规格的饮料瓶,截得大部分锥体(从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结合部截下),保留待用,如图1中的C所示.在瓶盖上打孔,能让长方形框架的长金属丝杆穿过.图2图31.4 将有孔瓶盖在截下待用的锥体瓶口上拧紧,让长方形框架上的长金属丝杆从瓶盖的孔里穿出,用一鳄鱼夹(或衣夹)夹住瓶口外的金属丝。
1.5 将装有金属丝框架的圆锥体套在前述截去锥体部分的装有洗衣粉溶液的饮料瓶上,如图2所示。
2 实验方法2.1 薄膜干涉实验.松开鳄鱼夹,让长方形金属丝框在洗衣粉溶液里蘸一下,框架上就形成一层洗衣粉液膜,将液膜在瓶里提升到圆柱体中部,用鳄鱼夹夹住瓶口外金属丝杆,使液膜在饮料瓶中定位。
产生相干光的条件和方法
产生相干光的条件和方法我折腾了好久产生相干光这事儿,总算找到点门道。
咱先来说说相干光产生的条件吧。
我知道相干光是那种能够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光。
首先这光得有相同的频率,这就好比是一群人要一起整齐划一地做一件事,频率不一样就乱套了。
我一开始就忽略了这个,以为只要是光就行,结果试了很久都没成功。
然后啊,这两束光还得有恒定的相位差。
这就更难理解了,我打个比方啊,就好像两个人走路的步伐,得保持一个固定的差别才能一直协调地走下去。
要是这个差别老是变来变去,那就没法好好走了。
我当时在做实验的时候,老是控制不好这个相位差,怎么弄都不对劲儿。
说到产生相干光的方法,我试过的一种就是用分波前法。
拿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来说吧,这个方法就像把一道恬逸的小水流,用两个小沟渠分成两道差不多的小水流,这水流就好比是光波。
光是从同一个狭缝过来的,这样就保证了最初的光波是一样的,然后经过两个狭缝之后就变成了两束光,这两束光就满足相干光的条件,可以产生干涉条纹了。
不过呢,这个实验对仪器的要求比较高,狭缝的宽度和间距都得很精确,我当时做的时候没注意这个狭缝间距,结果干涉条纹就很模糊,根本看不清楚。
还有一种方法是分振幅法。
就像你把一个蛋糕分成两层来吃一样,把一束光的振幅在不同的面上分成几个部分,像薄膜干涉就是这种。
光在薄膜的上下表面反射,这两束反射光就成了相干光。
但是这个薄膜的厚度得很均匀才行,我有次用的薄膜厚度不均匀,那得到的干涉效果也是乱七八糟的。
我感觉产生相干光啊,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这光的基本特性一致,就像选人参加一个整齐的舞蹈表演一样,各方面得匹配才行。
先把理论上这些条件搞清楚,再动手做实验,不然的话就像我之前一样,一头雾水地做,浪费好多时间。
还有啊,不管是做什么样的相干光实验,仪器设备的精度都得保证好,任何一点小偏差可能就出不来正确的结果。
这些就是我摸索出来的关于产生相干光的一些门道啦。
油藏地球物理重点
第一章1.油气藏: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
2.油气藏分类:3.构造油气藏概念及分类: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者位置的变化,而形成构造圈闭,在这个构造圈闭中油气聚集起来,形成的油气藏(1)背斜构造油气藏: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周围倾覆的背斜,称为背斜构造。
(2)断层构造油气藏:在断层圈闭中,油气聚集形成的油气藏(3)裂缝构造油气藏: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是裂缝,或者是溶洞的油气藏(4)岩体刺穿油气藏:地下岩体(包括盐丘、泥膏岩、软泥以及其它侵入泥浆),侵入沉积岩层,使储集层上方发生形变,它的上倾方向被侵入岩体封闭而形成刺穿的圈闭。
4.岩性油气藏:储集层的岩性发生变化形成岩性圈闭,在岩性圈闭中聚集了油气,就成为岩性油气藏。
(1)岩性尖灭油气藏:储集层的岩性发生变化形成岩性圈闭(2)砂岩透镜状油气藏:透镜状砂岩5.我国七大含油气盆地(了解,不考):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四川、吐哈。
6.油藏地球物理(开发地震技术):以地震为主、以岩石物理、地质、测井、开发等相关技术为辅。
综合、交叉、跨学科的新型边缘学科。
针对油藏评价、油田开发与油藏生产阶段提出的油藏问题,应用地球物理技术,通过油藏描述、油藏模拟和油藏监测解决这些问题和发现剩余油气,最终达到提高油藏采收率的过程称为油藏地球物理。
7.油藏地球物理与勘探地球物理的异同:8.油藏地球物理的特点:(1)井控制:工区内至少有一口井及相关资料;测井数据和岩心数据将油藏参数和地震属性关联起来,使得地震油藏静态描述和动态监测成为可能;测井数据、钻井、岩心分析数据、动态数据、地震数据的联合使得降低了多解性,增加了可信性(2)目标更明确、方法更有针对性:油藏地球物理的目标比勘探地球物理更明确,所以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的方法更有针对性第二章1.地震属性:在大多数勘探和油藏地震测量中,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时间和深度域正确地进行构造成像,以及在叠后和叠前域正确地描述反射波振幅。
Landmark学习教程5第五章 相干体的制作甄选
Landmark学习教程_5第五章相干体的制作(优选.)第五章相干体的制作相干体断层解释的基础,对断层的解释有指导和验证作用,也可以在相干体上直接作断层的解释。
分为:地震数据的输入、相干体的输出和生成、相干切片上的断层解释。
1、地震数据的输入Command Menu——Applications——Poststack/PAL弹出窗口(图1)图1Project Type选择“3D”;选择所建立的地震工区;在Product Selection的选项中,全选。
——Launch弹出窗口(图2,a)。
bac图2单击Input data弹出窗口图2,c。
Seisworks Seismic——Parameters,弹出窗口图2,b。
单击list,选mig 3dv。
点亮Limit Maximum Time:4000(只作0—4000ms的相干体)。
Ok。
此时偏移地震数据已经输入。
2、相干体的输出和生成Output data(图3,A)——点亮Bricked(图3,B)——Parameters,弹出窗口图3,C。
Output file:coh,ok。
BAC图3Processes——Poststack ESP——ESP 3D(图4)。
流程栏中将会出现ESP 3D(图5)。
图4 图5单击Run。
相干体数据将会生成。
3 显示相干切片Command Menu——Applications――Seisworks――3D 出现SeisWorks 2003解释窗口点击Session――new 选择解释员、井、断层。
OK。
(图6)图6几秒钟后窗口中的Interpret命令变成黑色,点击Interpret――Seismic弹出显示窗口――Map弹出底图窗口(图7)图7在Seismic View窗口中点击快捷命令菜单中的“地震体属性命令”弹出Seismic Disply Paramerers窗口――在第一项Seismic files列表中选择相干数据体(此工区的相干数据体的名称为coh), OK.操作流程见图8注:属性窗口中还可以改变数据体的显示比例、模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aunch弹出窗口(图2,a)。
图2
单击Input data弹出窗口图2,c。Seisworks Seismic——Parameters,弹出窗口图2,b。
单击list,选mig 3dv。点亮Limit Maximum Time:4000(只作0—4000ms的相干体)。
Ok。此时偏移地震数据已经输入。
2、相干体的输出和生成
Output data(图3,A)——点亮Bricked(图3,B)——Parameters,弹出窗口图3,C。
Output file:coh,ok。
图3
Processes——Poststack ESP——ESP 3D(图4)。流程栏中将会出现ESP 3D(图5)。
图8
点击View窗口中的Seismic――Select from Map――Time Slice(图9)
图9
将鼠标移至Map窗口中,在底图上击一键,拖动鼠标,此时一个白色矩形框,确定解释的范围,确定范围击二键结束,矩形框变为黄色。(如图10)
图10
选择所要解释的时间,OK。结果如图11所示
图11
4相干体切片上的断层解释
第五章相干体的制作
相干体断层解释的基础,对断层的解释有指导和验证作用,也可以在相干体上直接作断层的解释。分为:地震数据的输入、相干体的输出和生成、相干切片上的断层解释。
1、地震数据的输入
Command Menu——Applications——Poststack/PAL弹出窗口(图1)
图1
Project Type选择“3D”;
图4图5
单击Run。相干体数据将会生成。
3显示相干切片
Command Menu——Applications――Seisworks――3D出现SeisWorks 2003解释窗口
点击Session――new选择解释员、井、断层。OK。(图6)
图6
几秒钟后窗口中的Interpret命令变成黑色,点击Interpret――Seismic弹出显示窗口
――Map弹出底图窗口(图7)
图7
在Seismic View窗口中点击快捷命令菜单中的“地震体属性命令”
弹出Seismic Disply Paramerers窗口――在第一项Seismic files列表中选择相干数据体(此工区的相干数据体的名称为coh), OK.操作流程见图8
注:属性窗口中还可以改变数据体的显示比例、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