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的结构

合集下载

沉积岩的结构特征

沉积岩的结构特征

沉积岩的结构特征最近又仔细研究了下沉积岩的结构特征,有了新发现。

沉积岩啊,这东西乍一看呢,感觉乱糟糟的,全是一层一层的。

我就想,这怎么看呢?不过看久了也就慢慢发现些门道了。

它这个分层结构真的特别明显。

就像千层饼似的,一层叠着一层。

你比如说砂岩,那一层厚一层薄的,厚的地方可能是当时的沉淀物质多,一下子就堆起来不少,薄的地方呢,我猜可能是那段时间水流比较急或者别的啥原因,没来得及怎么沉淀,就只铺了薄薄的一层。

还有啊,沉积岩里有好多小颗粒。

有些颗粒特别细小,密密麻麻的,就像芝麻撒在面饼上一样。

这让我感觉很神奇,我就在想这些小颗粒是咋聚集到一起的呢?是被水冲着冲着就凑到一块儿了,还是有什么东西把它们黏住的?我也不是很确定。

我还发现有些沉积岩里有一种很奇怪的结构。

我当时都看懵了,有那种一块一块的像是骨头的形状,后来才知道那可能是化石。

我当时以为自己看花眼了呢,怎么石头里还有像骨头一样的东西。

后来才想明白,这沉积岩以前也是泥巴水什么的,生物的遗体有时候就会被包裹在里面,慢慢地就变成了化石,这也说明了沉积岩的形成和生物也是有不少联系的。

有时候看着沉积岩,我会发现它的颜色也是很有特点的。

有的颜色很单一,像石灰岩大部分就是灰色的。

但是有些呢就像是调色盘打翻了,花花绿绿的。

我觉得颜色肯定和它包含的物质有关,就像我们画画一样,加了不同颜色的颜料就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可这具体是哪些物质在起作用呢,我还得再研究研究。

沉积岩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的颗粒排列。

我看到有一些沉积岩的颗粒是很有顺序的,像是整整齐齐排好队的士兵。

我就琢磨啊,这是不是在沉淀的时候,有一种啥力量,就像有教官在指挥一样,让它们这么排列的呢?不过有时候就不是这样,那些颗粒就乱七八糟的。

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因为沉淀的环境不一样导致的。

如果是在很平静的水里沉淀下来的,可能颗粒就比较整齐;要是流水湍急的地方,那颗粒可能就像被龙卷风卷过一样,七零八落的。

总体来说,沉积岩的结构特征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小细节里似乎都藏着它形成时候的秘密。

沉积岩

沉积岩
成岩形成的岩石,一般碎屑含量50%以上。
(1)砾岩:>2mm (2)砂岩:2-0.05mm (粗砂2-0.5,中砂0.5-0.1,细砂0.1-0.05) (3)粉砂岩:<0.05-0.005mm
3.粘土岩类:又称泥质岩。由50%以上的粒径小于0.005mm的碎屑组
成。 (1)粘土:为松散的土状岩石。粘土>50%。 (2)页岩:由松散的粘土经硬结成岩作用而成。具有沿层理面分
及粘土等。外表特征与石灰岩类似,遇酸不起泡或起泡微弱。 (3)泥灰岩:是碳酸盐岩与粘土岩之间的过渡类型,粘土含量在
25~50%之间,若粘土含量在5~25%则称为泥质灰岩。常具隐晶质 或微粒结构,遇酸起泡,且有黄色泥质沉淀物。 (4)硅质岩:主要由蛋白石、玉髓及石英组成,此外尚含粘土、碳酸 盐,铁的氧化物等。常具隐晶质结构条带状构造,致密坚硬。
如:一般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常具有结晶结构或生物碎屑结构, 正常碎屑岩常具有碎屑结构,如砾状,砂状等 火山碎屑岩常具有火山碎屑结构 泥质岩常具泥质结构。
3. 构造: 如:对泥质岩还要注意看有无页理。 对碎屑岩可以根据其层理的厚度定出其辅助名称。
4 .成分: 对碎屑岩需观察碎屑的成分、含量及胶结物的成分。 对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还可借助化学试剂判别成分。
(7)雨(雹)迹:
(8)结核:在沉积岩中常集中起来呈 球状或不规则状的与周围岩 石成分明显不同的沉积物或
矿物集合体。如铁结核或锰质 结核。
(9)缝合线:压溶作用形成,石灰岩
或白云岩中
二、沉积岩的分类及各类岩石的特点
1 火山碎屑岩类 2 正常碎屑岩类 3 粘土岩类 4 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
1.火山碎屑岩类:火山喷出的碎屑物质经短距离的搬运或就
正常碎屑岩的定名:

沉积岩ppt课件

沉积岩ppt课件
• 含有机质组分 • 出现粘土、碳酸盐、
石膏等矿物 • 石英、白云母含量高 • 不含橄榄石、辉石和
角闪石 反映表生条件的特点
.
第三节 沉积岩的构造
.
一 沉积岩的结构
碎屑结构 泥质结构 晶粒结构 生物结构
由碎屑物和胶结物组成。 由泥质组成。 由结晶矿物组成。 由生物遗体组成。
.
墨西哥湾形成的沉积岩层 ( 利用反剖面法研.究原地表物质 )
第二节 沉积岩的成分
一. 化学成分 二. 矿物成分
.
一. 化学成分 (与岩浆岩比较)
• SiO2和Al2O3为主 • Fe2O3的含量高于
FeO • K2O的含量多于
Na2O • 富含H2O和CO2
沉积岩形成干表 生条件下的反映
.
二. 矿物成分
鲕状灰岩手标本 (鲕状结构)
.
生 物 结 构
.
二 沉积岩的构造
层面
1.层理
构造
2.层面 构造
层理
.
1. 层理构造
• 岩石在原始沉积面的垂直方向上,由 于成分、颜色、结构等差异表现出的 成层性特征。
• 分为:水平层理 波状层理 斜层理 递变层理 块状层理
• 反映搬运介质动力强度和环境
.
水平层理 斜层理

水平面层.理和斜层理
波状层理
水平层理
.
风成砂丘交错层理
.

粒 度 渐
冲刷 面
递变. 层理
风成(A.B)和水成(C.D)斜层理的形成过程
.
2. 层面构造
• 层面构造是沉积物表面上由于流水、 风、生物活动、阳光曝晒等作用所留 下的痕迹。 常见的有 : 波痕、干裂、雨痕、痕迹化石等。

沉积岩分类

沉积岩分类

沉积岩的结构碳酸盐岩的结构:1、粒屑结构:由波浪及流水作用形成的碳酸盐岩的结构,类似于碎屑岩中碎屑果粒结构。

由颗粒(内碎屑、骨粒、鲕粒、团粒及团块)、泥晶基质、亮晶胶结物、孔隙等四种结构组成。

野外一般用水浸湿岩石新鲜面,才能比较容易辨认。

主要类型有:1)内碎屑结构:在沉积盆地内部形成的由弱固结或半固结的碳酸盐岩沉积物经岸流、潮汐、波浪等作用剥蚀破碎并经过再沉积的碎屑。

具塑性变形、呈棱角状或磨圆状,一般内碎屑颗粒不切割内部颗粒。

砾屑:>2mm砂屑:2—0.06mm粉屑:0.06—0.03mm微屑:0.03—0.004mm泥屑:<0.004mm如:C2h(黄龙组砂屑、粉屑灰岩)、O2-3h(黄花冲组细屑灰岩)2)生物碎屑(骨粒)结构:无椎动物分泌的碳酸盐岩骨骨骼组分,一般具有完整的生物形态。

破碎的生物骨骼称骨屑。

描述时作各种生物骨骼的含量外,应尽量分辩各种生物门类,用贝屑(腕足、软体动物)、介屑(介形虫)、虫屑(有孔虫、蜓类)、棘屑(海百合、海胆)、藻屑(藻类)等进行描述。

研究生物门类、生态类型、生物的丰度和分异度、生物碎屑的大小、分选及磨圆度,以提供更多的环境标志。

如:C2h(黄龙组碎屑泥晶灰岩)、O1m2(湄潭组二段生物碎屑粗晶灰岩)、O1m1(湄潭组一段生物碎屑灰岩(扬子贝层))、O2-3h(黄花冲组生物碎屑泥晶灰岩)、O1h(红花园组生物碎屑粗晶灰岩)3)鲕粒:是一种球状—椭球状的颗粒,由一圈或多圈规则的同心纹,围绕一个核心生长组成,直径限定于2-0.05mm,大于2mm的类似颗粒称为豆粒。

鲕粒典型形成于动荡水中,由于潮汐、风暴水流、波浪作用,常呈沙浪、沙丘及沙纹搬运,形成紧靠台地边缘的浅滩。

4)团粒(球粒):指次球状、椭球状和杆状的颗粒,由泥晶碳酸盐组成,不具内部结构。

常成群出现,其外形和大小均一,在0.03—0.2mm。

如:C2h(黄龙组鲕粒、团粒灰岩)2、生物骨架结构:原地生长的造礁生物(珊瑚、层孔虫、海绵等)构成的岩石骨架,常具生物骨架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1

沉积岩的结构-1

(2)圆度
圆度是指碎屑颗粒的棱和角被磨蚀圆化的程 度,一般分四级: Ⅰ棱角状 颗粒具尖锐的棱角,原始形状基本未 变或变化很小。说明碎屑未经搬运或搬运极近。 Ⅱ次棱角状 碎屑颗粒的棱和角稍有磨蚀、尖角 并不十分突出。一般说明碎屑经过了短距离搬 运。 Ⅲ次圆状 棱角有显著磨损,碎屑的原始轮廓还 可看出。说明碎屑经过了较长距离的搬运。 Ⅳ圆状 棱角已全磨圆,碎屑的原始轮廓已消失。 说明碎屑经过了很长距离的搬运和磨损。
如果围绕一个横心只发育几圈纹层, 包壳的厚度小于核心的半径,即成表鲕 或薄皮鲕,
2)团粒(或球粒) 团粒是次球状、椭球状和杆状的颗粒,由 泥晶碳酸盐组成,不具内部构造 。
3)团块 团块是由几个碳酸盐颗粒被灰泥或 藻类粘结在一起形成的不规则块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粒屑结构 机械作用形成的内源岩则具有“粒屑 结构”。 1、颗粒类型 1)鲕粒 鲕粒呈球状—椭球状的颗粒,由一田 或多圈规则的同心纹围绕着一个核心组成。 核心通常是一个碳酸盐颗粒或者是陆源碎 屑;鲕粒的直径限定在2mm以内,一般多 在0.2到0.5mm范围内,直径大于2mm的类 似颗粒称豆粒。
由几个小鲕粒组成核心,又为同心纹层包壳的 颗粒称复鲕。
3.杂基 又称基质或碎屑杂基,杂基是<0.03毫 米的细粒碎屑物质及粘土矿物,它们一般 是与碎屑物质一起机械沉积的,它们对碎 屑颗粒也起胶结作用。化学胶结物和杂基 可总称为填隙物质或广义的胶结物
杂基包括:①粘土物质:指小于0.005毫米的 粘土矿物。②细粉砂;指0.03—0.005毫米的 碎屑物质,如长石、石英、云母等陆源碎屑。 按成因和形态可将杂基分为: (1)原杂基:弱固结岩石中未结晶的粘土质点 及细粉砂。 (2)正杂基:重结晶的碎屑质点或原杂基。 (3)假杂基:软弱的粘土碎屑颗粒被挤压变形 位于其它碎屑之间,而似“杂基”一样的物 质。 (4)非杂基:或为成岩期交代作用的产物,或 为次生渗滤的粉砂及粘土物质。

沉积岩的构造特征

沉积岩的构造特征

沉积岩的构造特征沉积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包括砂岩、泥岩、石灰岩等。

它们具有特定的构造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反映沉积岩形成的环境和过程。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沉积岩的构造特征。

一、层理结构层理结构是沉积岩最基本的构造特征之一。

它是指沉积岩中呈平行、水平或倾斜的层状结构。

层理结构的形成与沉积物的沉积方式、沉积环境以及沉积作用的影响有关。

例如,在河流和湖泊中沉积的砂岩和泥岩往往呈现出平行的层理结构;而在海洋中沉积的砂岩和泥岩则可能呈现出倾斜的层理结构。

层理结构可以提供沉积岩的沉积方向、沉积速度以及沉积环境的信息。

二、交错结构交错结构是指沉积岩中不同颗粒大小或颗粒组合的层状结构。

它的形成主要受到水流或风力的作用。

例如,在河流中沉积的砂岩中常常可以观察到交错结构,这是由于水流的冲刷作用造成的。

交错结构可以提供沉积岩的沉积环境、沉积物运动方向以及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等信息。

三、溢流构造溢流构造是指沉积岩中形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的结构。

它是由水流或密度流作用形成的。

例如,在湖泊或海洋中,由于沉积物的堆积导致水位上升,当水位超过沉积物堆积时,水会从堆积物之间溢出,形成溢流构造。

溢流构造有助于判断沉积岩的沉积环境以及堆积物的堆积过程。

四、波浪痕迹波浪痕迹是指沉积岩中形成的由波浪作用造成的痕迹。

它可以分为波痕、波纹和波痕石等不同类型。

波浪痕迹可以提供沉积岩的沉积环境,例如海滩、浅海或深海等。

此外,波浪痕迹还可以反映波浪的方向和波浪的能量大小。

五、生物构造生物构造是指沉积岩中由生物活动形成的构造。

它包括生物化石、生物痕迹和生物沉积等。

生物构造可以提供沉积岩的沉积环境、生物活动的特征以及生物群落的演变过程。

例如,在石灰岩中常常可以观察到各种生物化石,它们可以提供古生物学、古生态学以及古气候学等重要信息。

六、断层和节理断层和节理是指沉积岩中形成的断裂和裂缝结构。

它们可以提供沉积岩的构造应力和变形过程。

断层和节理可以分为水平、倾斜和垂直等不同类型,它们的形成与构造应力、地质构造以及沉积物的物理性质有关。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及其与形成过程的关系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及其与形成过程的关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及其与形成过程的关系为主要考虑因素的分类,沉积岩被分成三类,即由母岩风化物质、火山碎屑物质和生物遗体形成的不同沉积岩。

母岩分化产物形成的沉积岩是最主要的沉积岩类型,包括碎屑岩和化学岩两类。

碎屑岩根据粒度细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黏土岩;化学岩根据成分,主要分出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硅岩和其他一些化学岩。

砾岩是粗碎屑含量大于30%的岩石。

绝大部分砾岩由粒度相差悬殊的岩屑组成,砾石或角砾大者可达1 米以上,填隙物颗粒也相对比较粗。

具有大型斜层理和递变层理构造。

砂岩在沉积岩中分布仅次于黏土岩。

它是由粒度在2~0.1 毫米范围内的碎屑物质组成的岩石。

在砂岩中,砂含量通常大于50%,其余是基质和胶结物。

碎屑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其次为各种岩屑以及云母、绿泥石等矿物碎屑。

粉砂岩中,0.1~0.01mm 粒级的碎屑颗粒超过50%,以石英为主,常含较多的白云母,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含量较少,岩屑极少见到。

黏土基质含量较高。

黏土岩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岩石。

其中,黏土矿物的含量通常大于50%,粒度在0.005~0.0039mm 范围以下。

主要由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族、蒙脱石族、水云母族和绿泥石族矿物组成。

碳酸盐岩常见的岩石类型是石灰岩和白云岩,是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组成的。

碳酸盐中也有颗粒,陆源碎屑称为外颗粒;在沉积环境以内形成并具有碳酸盐成分的碎屑称为内碎屑。

我国桂林有山水甲天下之美称,奇妙莫测的七星岩是另一种类型的沉积岩,即碳酸盐地区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沉积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

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因此也叫作水成岩。

在地球地表,有70%的。

沉积岩的构造特征

沉积岩的构造特征

沉积岩的构造特征沉积岩是由沉积物经过压实和胶结形成的岩石。

它们记录了地球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信息,并展现了它们形成的地质环境。

沉积岩的构造特征是研究沉积过程和环境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通过对沉积岩的构造特征进行详细描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形成和演化过程。

1. 分层结构(Stratification):沉积岩通常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结构,由一层一层的沉积物组成。

这些分层记录了沉积物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的沉积过程。

分层结构的形成是由于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的沉积速度、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2. 堆积构造(Sedimentary Structures):沉积岩中常见的堆积构造包括波痕、搁浅痕、斜层理、交错层理等。

这些构造是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记录了水流、风力、重力等外力对沉积物的作用。

通过分析堆积构造,可以推断沉积岩形成时的水深、流速和风向等信息。

3. 生物构造(Biogenic Structures):一些沉积岩中还保留着生物构造,如生物痕迹、生物颗粒和生物体化石等。

这些构造是生物活动在沉积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可以提供有关古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的信息。

通过研究生物构造,可以了解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生态等方面的情况。

4. 断层和节理(Faults and Joints):沉积岩中常见的断层和节理是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它们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破裂和变形形成的。

通过分析断层和节理的方向、倾角和位移等特征,可以推断地壳运动的方向和强度,进而了解地壳的构造演化过程。

5. 溢流沉积(Turbidite):溢流沉积是一种典型的沉积岩构造特征,常见于海底河道和海底峡谷等地质环境中。

它形成于河流、冰川或海底滑坡等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堆积结构和沉积物组成。

通过研究溢流沉积,可以揭示古河流、古冰川和古海洋等古地理环境的信息。

6. 沉积构造(Sedimentary Structures):沉积岩中的沉积构造是由于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的膨胀、收缩、干湿循环等作用而形成的。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碎屑岩是沉积岩中的一个重要类型,砾岩、砂岩、黏土岩都届丁碎屑岩。

碎屑岩的结构与岩浆岩和变质岩有很大的不同,后者的矿物颗粒之间是连续接触的;而在碎屑岩中,颗粒之间以点接触,颗粒之间有孔隙,这些孔隙被胶结物或者细粒填隙物质充填。

因此,具有孔隙是碎屑岩重要的结构特征。

层积岩的不同结构碎屑岩的结构包括碎屑颗粒的结构、杂基或胶结物的结构以及碎屑和填隙物之间的关系等诸多特征。

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是指粒度、球度、形状、圆度和颗粒的表面特征。

粒度是指颗粒的大小,1-1000mm为砾级,0.1-1mm为砂级,0.01-0.1为粉砂级,< 0.01 为黏土级;球度用丁衡量一个颗粒近乎丁球体的程度,等轴状矿物球度高,片状、柱状矿物球度低;形状用大家熟悉的圆球体、椭球体、扁球体和长扁球体来表示;圆度是指原始的碎屑棱角被磨圆的程度,用比较形象的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划分出四个级别;颗粒表面特征是看碎屑颗粒的表面的磨光程度如何以及是否有刻蚀的痕迹。

填隙物结构包括杂基和胶结物。

杂基是和粗大碎屑一起沉积下来的细粒填隙组分,届丁机械沉积,杂基粒度一般< 0.03mm;而胶结物是化学成因的物质,一般含量小丁50%,填隙在孔隙之间。

胶结物有非晶质和显晶质等结构类型。

碎屑和填隙物之间的关系,也称胶结类型。

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基底胶结的填隙物为杂基且含量多,碎屑颗粒呈星点状分布;孔隙胶结则不然,胶结物含量少,只充填在碎屑之间的孔隙中;接触胶结和孔隙胶结类似,但胶结物含量更少,只分布在颗粒之间接触的地方;镶嵌结构的特点是颗粒之间呈凹凸线状接触,似乎没有胶结物。

层积岩的层理沉积岩最典型的构造特征是具有层理。

沿垂直方向观察这种层状构造可以发现,由丁矿物成分、结构或颜色的不同而表现出成层性。

根据纹层排列的特点,层理可以继续细分。

比如纹层呈直线状相互平■行,并且平行丁层面,称为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总方向平行丁层面,称为波状层理;纹层斜交层面,斜层系呈彼此重叠、交错、切割的组合方式,称为交错层理或斜层理等等。

中国地质大学--沉积岩的结构

中国地质大学--沉积岩的结构

填隙物 碎屑颗粒
碎屑结构
◆ 基质(Matrix): 与粗粒碎屑 物同时沉积的细粒填隙物。
◆ 胶结物(Cement):在沉积物 堆积以后,由孔隙水沉淀出来 的矿物晶体。
◆ 孔隙(Pore): 未被基质和胶 结物充填的空间。
孔隙 基质
胶结物
2. 泥状结构
◆ 非常细小的固态质沉积岩的结构
◆ 沉积岩的结构描述的是岩石中颗粒和填隙物的 大小、形态、表面特征等。
◆ 可分为五种类型:
✓ 碎屑结构 ✓ 泥状结构 ✓ 自生颗粒结构 ✓ 生物骨架结构 ✓ 结晶结构
1. 碎屑结构
◆ 主要由砾石、砂等较粗的 碎屑颗粒(Detrital grains) 机械堆积形成的结构。
◆ 碎屑颗粒之间的物质称为 填隙物。
◆ 由一些特殊的自生颗粒, 如生物碎屑、鲕粒等机械 堆积而形成的结构。
◆ 与陆源碎屑颗粒的区别: 自生颗粒由自生矿物组成。
自生颗粒结构(生物碎屑)
4. 生物骨架结构
◆由造礁生物原地生长繁殖形 成。在生物骨架空隙中,常 有自生颗粒、泥级质点或胶 结物充填。
珊瑚礁的生物骨架结构
5. 结晶结构
◆ 是指主要由原地化学沉淀的晶体形成的结构; ◆ 沉积岩中的结晶结构与岩浆岩、变质岩中的某些结构相
似,但其矿物是从低温低压的水溶液中沉淀出来的。
结晶结构
结晶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类型

沉积岩的结构类型

沉积岩的结构类型沉积岩是一种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岩石,其结构类型主要有层理结构、结构面和节理等。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结构类型进行介绍。

一、层理结构层理结构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结构类型之一,指的是由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平行层状结构。

这些层状结构可以是细粒沉积物(如泥岩)的细层理,也可以是粗粒沉积物(如砂岩)的粗层理。

层理结构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显微镜下观察,有时还可以用手触摸来感受。

二、结构面结构面是沉积岩中的一种断裂面,与层理结构不同,结构面在岩石形成之后形成,其主要作用是改变沉积岩的物理性质和地质工程性质。

结构面可以分为两类:水平结构面和倾斜结构面。

水平结构面是指平行于地层倾向的断裂面,而倾斜结构面是指与地层倾向不一致的断裂面。

结构面的形成可以是由于构造力的作用,也可以是由于地震活动等因素引起的。

三、节理节理是沉积岩中的另一种断裂结构,与结构面不同,节理是在岩石形成之后,由于外界力的作用而形成的。

节理可以分为平行节理和交叉节理。

平行节理是指与地层倾向平行的断裂面,而交叉节理是指与地层倾向垂直的断裂面。

节理可以使岩石具有更好的物理性质和工程性质,同时也为地质学家提供了研究岩石形成和变形的重要依据。

沉积岩的结构类型不仅仅是层理结构、结构面和节理,还包括其他一些特殊的结构类型,如斜层理、波纹状结构、交错结构等。

这些结构类型都是由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通过对这些结构类型的研究,可以了解到沉积岩的形成环境和历史。

总结起来,沉积岩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层理结构、结构面和节理。

层理结构是由平行层状沉积物堆积而成的,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显微镜观察。

结构面是断裂面,可以改变沉积岩的物理性质和地质工程性质。

节理是断裂结构,可以使岩石具有更好的物理性质和工程性质。

这些结构类型对于研究沉积岩的形成和变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油气勘探和地质工程提供了指导。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碎屑岩是沉积岩中的一个重要类型,砾岩、砂岩、黏土岩都属于碎屑岩。

碎屑岩的结构与岩浆岩和变质岩有很大的不同,后者的矿物颗粒之间是连续接触的;而在碎屑岩中,颗粒之间以点接触,颗粒之间有孔隙,这些孔隙被胶结物或者细粒填隙物质充填。

因此,具有孔隙是碎屑岩重要的结构特征。

层积xx的不同结构碎屑岩的结构包括碎屑颗粒的结构、杂基或胶结物的结构以及碎屑和填隙物之间的关系等诸多特征。

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是指粒度、球度、形状、圆度和颗粒的表面特征。

粒度是指颗粒的大小,1-1000mm为砾级,0.1-1mm为砂级,0.01-0.1为粉砂级,<0.01为黏土级;球度用于衡量一个颗粒近乎于球体的程度,等轴状矿物球度高,片状、柱状矿物球度低;形状用大家熟悉的圆球体、椭球体、扁球体和长扁球体来表示;圆度是指原始的碎屑棱角被磨圆的程度,用比较形象的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划分出四个级别;颗粒表面特征是看碎屑颗粒的表面的磨光程度如何以及是否有刻蚀的痕迹。

填隙物结构包括杂基和胶结物。

杂基是和粗大碎屑一起沉积下来的细粒填隙组分,属于机械沉积,杂基粒度一般<0.03mm;而胶结物是化学成因的物质,一般含量小于50%,填隙在孔隙之间。

胶结物有非晶质和显晶质等结构类型。

碎屑和填隙物之间的关系,也称胶结类型。

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基底胶结的填隙物为杂基且含量多,碎屑颗粒呈星点状分布;孔隙胶结则不然,胶结物含量少,只充填在碎屑之间的孔隙中;接触胶结和孔隙胶结类似,但胶结物含量更少,只分布在颗粒之间接触的地方;镶嵌结构的特点是颗粒之间呈凹凸线状接触,似乎没有胶结物。

层积xx的层理沉积岩最典型的构造特征是具有层理。

沿垂直方向观察这种层状构造可以发现,由于矿物成分、结构或颜色的不同而表现出成层性。

根据纹层排列的特点,层理可以继续细分。

比如纹层呈直线状相互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称为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总方向平行于层面,称为波状层理;纹层斜交层面,斜层系呈彼此重叠、交错、切割的组合方式,称为交错层理或斜层理等等。

沉积岩PPT课件

沉积岩PPT课件
带不同电荷的胶体相互混合,电解质的加入及胶体溶液 的浓缩等原因,来自可以引起胶体物质的凝聚和沉淀。
3.生物搬运
随着地质历史的发展,生物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的 意义愈来愈大,它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 对化学元素、有机或无机的各种成矿物质进行分解与化 合、分散与聚集以及迁移等作用,并在多种适宜的水体 中沉淀,形成有关的岩石和矿床。
层的尖灭
(4)层面
分隔不同性质岩层的分界面,可以是平面,但大多是曲 面。层面的形成标志着沉积作用的短暂停顿或间断。层面往 往分布有少量的粘土物质或白云母等碎片,因而岩体容易沿 层面劈开,构成了岩体在强度上的软弱面。
(5)层的厚度
上下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层的真厚度,斜交的称为视 厚度。层的厚度是重要的描述标志,也是沉积过程稳定程度 的间接标志。
质。
遇冷HCl不 易起泡, 滴Mg试剂 由紫变蓝
序 号
岩石 名称
结构
构造
主要矿物 成分
鉴定特征
3
泥 灰 岩
点稀HCl起 化学 块状 方解石、 泡后,表面
结构 构造 粘土矿物 残留下粘土
根据沉积岩的成因,物质成分和结构等特征,可将 沉积岩分为三大类:
(一)碎屑岩类
碎屑岩由碎屑和胶结物两部分组成。碎屑岩的名称 一般前面为胶结物成分,后面是碎屑的大小和形状,如 硅质粗砂岩、铁质细砂岩。
1.根据碎屑颗粒的大小,可把碎屑岩分为: (1)角砾岩和砾岩; (2)砂岩
(1)角砾岩和 砾岩。
在描述时, 必须注意碎屑由 何种岩石或矿物 组成,碎屑的大 小、形状、圆度 及胶结物的成分 等。因为这类岩 石的强度及工程 性能是由碎屑及 胶结物的成分而 定的。

图片
(二)粘土岩类

沉积岩的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沉积岩的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是指沉积岩组成物质的形状、大小和结晶程度。

它又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和生物结构,这些结构是把沉积岩划分为碎屑岩类、粘土岩类、化学和生物化学岩类的重要依据。

一、碎屑结构
母岩风化和剥蚀的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胶结而成的岩石叫碎屑岩。

碎屑岩的结构叫碎屑结构。

碎屑结构通常由两部分物质组成,即碎屑物质和胶结物质。

(一)碎屑物质
包括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岩屑)两种。

矿物碎屑中以石英为主,其次是长石(主要是正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再次是白云母以及少许重矿物。

总之,碎屑矿物主要是抗风化能力较强或在一定气候条件下抗风化能力较强的矿物。

(二)胶结物质指填充于碎屑孔隙之间的物质,最常见的为各种化学沉淀物或胶体物质,如钙质(方解石、白云石等)、硅质(玉髓、蛋白石、石英等)、铁质(赤铁矿、褐铁矿等)以及石膏、海绿石和有机质等。

此外,在粗碎屑孔隙间填充了细碎屑物质(细砂、粉砂、泥等),这种细碎屑填充物质又称为杂基或基质。

碎屑本身有各种大小和不同形状,即具有各种粒度和圆度。

1、粒度
碎屑颗粒的大小称为粒度。

它不但是碎屑岩进一步分类的根据,而且也是研究其成因的重要标志。

关于粒度分级的方法,可根据不同标准。

一般是根据颗粒大小及其与水力学性质的内在联系为依据,把碎屑划分为砾(直径大于2mm,成分以岩屑为。

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第十章沉积岩的基本特征一、沉积岩的概念二、沉积岩的物质成分三、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四、沉积岩的分类美国大峡谷沉积岩层一、沉积岩的概念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化学和生物化学沉淀、或岩石、矿物和化石碎屑或颗粒、以及这些成分的组合形成的集合体。

沉积岩的形成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经历了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

沉积作用与沉积岩二、沉积岩的物质成分沉积岩几乎包括了任何成岩矿物和稀有矿物。

最常见的矿物是:石英、粘土矿物中的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碳酸盐矿物中的方解石和白云石。

其他常见矿物有:长石、绿泥石、黑云母、文石、磁铁矿、钛铁矿,以及玉髓、锆石、白云母等。

不同沉积岩类型的化学成分也是迥异的。

许多元素含量变化从一种岩石的0%到另一种岩的100%。

三、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1、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结构包括结晶结构和碎屑结构,以碎屑结构为主。

重要的结构特征包括:颗粒大小、颗粒形态、分选程度、以及颗粒间的关系。

2、沉积岩的构造沉积岩的构造分为4种类型: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层内构造、其它构造。

沉积岩的结构一、颗粒的粒度二、颗粒的形状和球度三、颗粒的圆度和表面结构四、填隙物的结构五、胶结类型及颗粒支撑结构碎屑岩的结构:构成碎屑岩的矿物和岩石碎屑的大小、形状、填隙物的结构以及不同组分的空间组合关系。

具体包括:碎屑颗粒的结构、杂基和胶结物的结构、孔隙的结构、以及碎屑颗粒与杂基和胶结物之间的关系。

碎屑岩的结构组分包括碎屑颗粒、杂基(或基质)、胶结物和孔隙。

一、颗粒的粒度粒度:粒状碎屑的粗细程度,通过单个碎屑的最大视直径的绝对值或φ值来表示。

φ= -log2D分选度:粒状碎屑大小的均匀程度,是流体在沉积作用中对粒度累积分异强度的衡量指标,分为5个级别:极差、差、中等、好、极好。

二、颗粒的形状和球度颗粒的球度:接近球体的程度。

在搬运过程中,不同球度的颗粒表现不同,如球度小的片状颗粒最容易被漂走。

(转)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特征?分类?类型

(转)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特征?分类?类型

(转)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特征?分类?类型一、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一)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s是在地表或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等形成的物质,经过搬运、沉积、成岩而形成的层状地质体。

沉积岩分布广,大陆表面约有75%覆盖着沉积岩,其中最大厚度达13km,平均厚度约为1.8km;大洋底部几乎全被沉积物或沉积岩所覆盖,其厚度为0.2~3km,平均厚度约为1km。

沉积岩的种类很多,但分布最多的是页岩,其次是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量的95%以上。

(二)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的形成一般都经过风化、搬运、沉积、成岩四个过程。

1、风化阶段沉积物质的来源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由于温度变化、水、氧和生物等作用,在原地发生破坏崩解,逐步破碎成大大小小的碎屑物质,岩石中有的成分被溶解,有的则生成新的矿物,这些破碎溶解的物质,就成了沉积岩形成的主要物质来源。

另外还有一些火山碎屑、深部的热卤水、温泉喷出物等深源物质和陨石、宇宙尘埃等宇宙物质。

2、搬运阶段原有的岩石经风化后形成的产物,除了一部分残留在原地外,绝大多数被水、风、冰川、海洋及生物等搬运到其它地方。

物质的搬运一般可分为三种方式:(1)机械搬运:碎屑物质在水、风、冰川或重力流中被搬运。

(2)化学搬运:一些母岩风化产物溶解形成真溶液或胶体溶液被携带搬运。

(3)生物搬运:生物作用的生物残骸和分泌物的堆积。

3、沉积阶段岩石碎屑物地被搬运途中,由于搬运力的减弱,比如水流或风力速度降低、冰川熔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松散沉积物。

与搬运相对应的,沉积方式也有三种:(1)机械沉积:机械搬运带来的碎屑物质,由于搬运能力减弱而沉积下来。

(2)化学沉积:化学搬运来的物质通过化学作用形成难溶的物质或通过胶体凝聚进行沉积。

(3)生物沉积:生物的残骸和分泌物的沉积。

4、成岩阶段沉积后的松散沉积物,在一个新的改变了的环境中,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最后固结成坚硬的沉积岩的过程,称为成岩作用。

沉积岩

沉积岩

沉积岩的定名一般按照: 沉积岩的定名一般按照: 颜色+ 构造+ 结构+( 成分)+ +(成分 )+基本名 颜色 + 构造 + 结构 +( 成分 )+ 基本名 称。 如黄白色厚层中粒长石砂岩。 如黄白色厚层中粒长石砂岩。
砾岩: 砾岩:
砾石(粒径>2mm)>50%, 砾石(粒径>2mm)>50%,砾间通常为 >2mm 砂或泥砂质充填,胶结物可为泥质、 砂或泥砂质充填,胶结物可为泥质、 铁质、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钙质、 铁质、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钙质、 硅质等。砾石一般均有一定磨圆, 硅质等。砾石一般均有一定磨圆,如 保持原来尖棱者称角砾和角砾岩。 保持原来尖棱者称角砾和角砾岩。

沉积岩除了上列典型岩石外, 沉积岩除了上列典型岩石外,常常有过 渡性的岩石,如砂质泥岩、钙质页岩等。 渡性的岩石,如砂质泥岩、钙质页岩等。
1.物理成因构造: 1.物理成因构造: 物理成因构造 流动成因构造、同生变形构造、 流动成因构造、同生变形构造、 曝露成因构造 流动成因构造: 流动成因构造: 层理构造、层面构造、 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其它构造 层理构造: 层理构造: 块状层理、韵律层理、粒序层理、 块状层理、韵律层理、粒序层理、 水平层理、波状层理、 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 层面构造: 层面构造: 上层面构造(波痕、剥离线理构造) 上层面构造(波痕、剥离线理构造); 底层面构造(侵蚀模、刻蚀模) 底层面构造(侵蚀模、刻蚀模)
页岩:
泥质结构,由粘土矿物组成,断口细 腻,手摸之无粗糙感,放大镜下均一 块状,看不出颗粒。典型的页岩层理 薄如纸页;若层理较厚,则为泥岩。 统称粘土岩。
结晶灰岩手标 结晶灰岩 镜下。 镜下。 方解石) (方解石)

常见沉积岩特征

常见沉积岩特征

常见沉积岩特征一、火山碎屑岩1.火山角砾岩岩石特征:矿物或碎屑组合:由大小不等的熔岩角砾组成,为火山灰填隙,经压实胶结而成。

结构:火山角砾结构构造:块状构造其它:分选差,不具层理,环境:多分布于火山口附近。

2.凝灰岩岩石特征:矿物或碎屑组合:由直径小于2mm的火山碎屑和火山灰经压实、胶结形成。

结构:凝灰结构构造:块状构造产状和分布:二、陆源沉积岩1.砾岩岩石特征:矿物组合:50%以上的碎屑颗粒大于2mm,砾石成分或单一或复杂结构:砾状结构构造:块状构造或层状构造其它:分选性差,磨圆度中等-好。

2.角砾岩岩石特征:矿物组合:50%以上的碎屑颗粒大于2mm,砾石成分或单一或复杂结构:角砾状结构构造:块状构造或层状构造其它:分选性差,磨圆度差。

成因:断层带由于两盘岩石相互错动形成,或近距离搬运沉积形成。

3.粗砂岩岩石特征:矿物组合:50%以上的碎屑颗粒介于0.5-2mm之间。

碎屑主要为石英、长石、岩屑、白云母等。

定名:长石石英砂岩结构:粗砂结构,泥质胶结构造:块状构造或层状构造其它:一般分选性,磨圆度较好4.中砂岩岩石特征:矿物组合:50%以上的碎屑颗粒介于0.25-0.5mm之间,碎屑主要为石英、长石、岩屑、白云母等。

定名:云质石英砂岩结构:中砂结构,钙质(白云质)胶结构造:块状构造或层状构造其它:一般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好或好5.细砂岩岩石特征:矿物组合:50%以上的碎屑颗粒介于0.25-0.1mm之间。

碎屑以石英为主,其次有长石、岩屑、白云母等。

定名:铁质石英砂岩结构:细砂结构,氧化铁质胶结构造:块状构造或层状构造其它:一般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好或好6.粉砂岩岩石特征:矿物组合:50%以上的碎屑颗粒介于0.05-0.005mm之间,碎屑主要为石英、长石粉砂粒,还含有白云母、粘土矿物等,有常为泥质胶结,其次是钙质和铁质胶结。

结构:泥质粉砂结构构造:块状构造或层状构造其它:一般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好或好7.长石砂岩岩石特征:矿物组合:50%以上的碎屑颗粒介于1-0.5mm之间,碎屑主要为石英、长石粉砂粒,还含有白云母、粘土矿物等。

沉积岩的结构类型

沉积岩的结构类型

沉积岩的结构类型沉积岩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它们由沉积物在长时间的压实和胶结过程中形成。

沉积岩的结构类型多种多样,每一种都反映了不同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沉积岩结构类型。

一、层理结构层理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结构类型,它指的是岩石中由沉积物层层堆积而成的结构。

层理可分为水平层理和斜层理两种类型。

1. 水平层理:水平层理是指沉积物在平稳的沉积环境中沉积堆积而成的结构。

这种层理常见于湖泊、海洋和河流等环境中,沉积物颗粒呈水平堆积状,层与层之间呈平行关系。

2. 斜层理:斜层理是指沉积物在倾斜的沉积环境中沉积堆积而成的结构。

倾斜的沉积环境可以是河流的沉积扇、海底的斜坡等。

斜层理的形成通常与重力和水流的作用有关,沉积物颗粒在水流的冲刷和沉降过程中呈斜向堆积。

二、交错结构交错结构是指沉积岩中相对于层理方向而言的偏移结构。

它常见于泥质沉积岩和细粒度砂岩中,形成原因主要是沉积物的沉降和重力作用。

交错结构可分为水平交错和斜交错两种类型。

1. 水平交错:水平交错是指沉积物颗粒在水平方向上的偏移堆积。

它常见于潮间带、河口和滨海地区等环境中,沉积物受到潮汐、波浪和水流等影响,形成水平方向上的交错结构。

2. 斜交错:斜交错是指沉积物颗粒在斜向方向上的偏移堆积。

斜交错常见于河流和冲积扇等环境中,沉积物受到水流的冲刷和沉降影响,形成斜向方向上的交错结构。

三、斑状结构斑状结构是指沉积岩中呈斑状或颗粒状分布的结构。

它通常由颗粒物质的运移和沉积作用形成。

斑状结构可分为溶解斑和填充斑两种类型。

1. 溶解斑:溶解斑是指沉积岩中原有的物质被溶解形成的空隙或空腔。

溶解斑常见于石灰岩和盐岩等可溶性岩石中,溶解作用通常是由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引起的。

2. 填充斑:填充斑是指沉积岩中原有的空隙或空腔被沉积物填充而成的结构。

填充斑常见于砂岩和碎屑岩等沉积岩中,填充物可以是沉积物颗粒、矿物质或胶结物质。

四、节理结构节理是指沉积岩中呈直线或曲线状的裂隙或缝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中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谓之分
选性。 如果岩石中的颗粒大小均匀,某一粒级
的颗粒的含量在90%以上的谓之分选很
好。 若主要粒级的颗粒含量在75%-90%的
谓之分选好。 当主要粒级颗粒含量为50%-75%的谓
之分选中等, 若大小悬殊没有一种主要粒级含量超过
50%时,称为分选差。
(2)圆度
常见的胶结类型有以下三种: ①基底式胶结 基质或胶结物的含量
多,碎屑颗粒孤立地散布于胶结物或基质 中,彼此不相接触或很少接触,基质和碎 屑物是同时沉积的。
②孔隙式胶结 碎屑颗粒紧密相接,胶结 物充填于粒间孔隙中,胶结物含量少。
③接触式胶结 胶结物含量极少,碎屑颗粒 互相接触,胶结物仅存在于颗粒的接触处, 粒间孔隙内大部分地方无胶结物充填。
第二节 沉积岩的结构特征
一、结构的概念
沉积岩的结构是指碎屑颗粒本身的特 点、填隙物特点以及碎屑和填隙物之间的 关系。
根据沉积岩的形成方式可将沉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 结构划分为五个主要类型:
主要类型
碎屑结构
泥质结构 生物结构 残余结构 晶粒结构
沉积岩结构分类表
结构类型
陆源碎屑结构
粒屑结构
泥状结构 泥晶结构 生物骨架结构 生物化石 交代残余结构
胶结物是碎屑颗粒间的化学沉淀物质; 通常是结晶的或非晶质的矿物,在岩石中含 量<50%,对颗粒起胶结作用。
常见的胶结物有碳酸盐质的、硅质的、 铁质的、硫酸盐质的和磷酸盐质的,它们的 结构多为非晶质的、隐晶质的及微晶的、少 数是显晶粒状的。
按胶结物和碎屑颗粒之间的结合方式, 胶结物可分为以下几种特殊的结构:
碎屑直径
>2毫米

1-0.05毫米

0.05—0.005毫米
粉砂
<0.005毫米

Ⅱ、对数粒级
另一种是以等比级数划分粒级。克鲁 宾(Krumbein,1934)对乌顿一温德华粒级 加以转换,按颗粒直径以2为底的负对数 来划分粒级,称为φ粒级,其定义为:
φ=-log2d
其中d为颗粒直径,以毫米计。
Ⅲ、分选性
(4)非杂基:或为成岩期交代作用的产物,或 为次生渗滤的粉砂及粘土物质。
二)粒屑结构 机械作用形成的内源岩则具有“粒屑
结构”。 1、颗粒类型
1)鲕粒 鲕粒呈球状—椭球状的颗粒,由一田
或多圈规则的同心纹围绕着一个核心组成。
核心通常是一个碳酸盐颗粒或者是陆源碎
屑;鲕粒的直径限定在2mm以内,一般多
在0.2到0.5mm范围内,直径大于2mm的类
似颗粒称豆粒。
由几个小鲕粒组成核心,又为同心纹层包壳的 颗粒称复鲕。
如果围绕一个横心只发育几圈纹层, 包壳的厚度小于核心的半径,即成表鲕 或薄皮鲕,
2)团粒(或球粒)
团粒是次球状、椭球状和杆状的颗粒,由 泥晶碳酸盐组成,不具内部构造 。
3)团块
团块是由几个碳酸盐颗粒被灰泥或 藻类粘结在一起形成的不规则块体。
4)内碎屑 内碎屑是盆内弱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
经岸流、潮汐及波浪等作用剥蚀破碎并经 过再沉积的碎屑。 内碎屑按直径大小可分为:
砾屑:>2mm 砂屑:2-0.05mm 粉屑:0.05-0.05mm 微屑:0.05-0.005mm 泥屑:<0.005mm 称泥晶基质
5)骨粒
骨粒是无脊椎动物分泌的碳酸盐骨骼 组分,一般具有完整的生物形态。破碎的 生物骨骼碎屑称骨屑。
重结晶残余结构
特征
颗粒类型、粒度、分选性、磨圆度、形状、表面特征 杂基 胶结物 颗粒类型、粒度、分选性、磨圆度、形状、表面特征 泥晶基质 亮晶胶结物
生物骨架 磨圆度
粒度
二、碎屑结构
由机械搬运和机械沉积形成的沉积岩具 有碎屑结构。
一)陆源碎屑结构
陆源碎屑结构主要由碎屑颗粒、化学胶 结物和杂基三部分组成。结构的特征取决于 颗粒的结构、胶结物(或基质)的结构以及二 者之间的量比和相互关系。
二、泥质结构
主要由粒度<0.004毫米的泥质物质组成。 它为泥质岩的特征结构,其特点是质地均匀、 致密,常具滑感和贝壳状断口,矿物成分主 要为粘土矿物。
自然界具典型泥状结构的泥质岩并不太 多,往往有少量砂和粉砂等混入物,形成过 渡类型的砂泥状结构或粉砂泥状结构。
三、生物骨架结构
原地生长的造礁生物构成的岩石骨架 常具生物骨架结构。
如果原地葡伏生长的板状或片状生物 (如板片状层孔虫、苔藓虫、藻类等)粘结 和包裹大量灰泥杂基、而无自身支撑的生 物骨架,常构成粘结岩或生物层。
四、残余结构
各种原生结构的石灰岩经过强烈重结 晶作用或白云石化作用,常具有明显的晶 粒结构及石灰岩的各种残余原生结构。
由交代作用形成的内源沉积岩常具交 代残余结构。它是由于交代作用不彻底, 原岩中的矿物成分或结构部分地保存下来、 即成交代残余结构。如交代残余鲕粒结构。
3、亮晶方解石
简称亮晶胶结物,是碳酸盐颗粒之间 的化学沉淀物,一般是在颗粒沉积后从颗 粒之间的粒间溶液中沉淀出来的。粒度大 于0.03毫米。
三)胶结类型
胶结物或基质与碎屑颗粒之间的相互 关系称为胶结类型或支撑性质。
颗粒支撑:较粗的碎屑颗粒彼此接触,颗 粒之间留下孔隙。
基质支撑:且碎屑颗粒和基质一起快 速堆积下来,碎屑颗粒互不接触,散布 于细粒基质之中。
① 凝块胶结
②栉壳状或丛生状结构
多见于碳酸盐类胶结物中,其特征 是柱状或纤维状的方解石沿碎屑颗粒的 边缘呈栉壳状或丛状生长。
③连生结构
主要见于碳酸盐和硫酸盐(石膏) 胶结物中。这种胶结物结构的特点是 胶结物的晶粒因重结晶后形成巨大的 连生晶体,碎屑颗粒被包含于胶结物 的大晶体中。
④再生加大结构
如为原地的群体生物化石构成岩石的 坚固骨架,在骨架间充填灰泥杂基及胶结 物、生物屑等,常构成各种抗浪的生态礁, 称为骨架岩。
若为原地的茎状或树枝状生物化石如 珊瑚、海绵动物、海百合等,对灰泥基质 起着障碍或遮挡作用,从而使灰泥堆积下 来,因而在数量上杂基是主要的,常构成 生物礁或灰泥丘,一般抗浪能力差,称为 障积岩。
多见于石英胶结物中,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硅质胶 结物沿碎屑石英颗粒的边 缘按照石英晶体的结晶格 架向外生长,结果胶结物 的石英与碎屑石英颗粒组 成了同一晶体,胶结物的 石英成了碎屑石英向外生 长加大的部分。
3.杂基
又称基质或碎屑杂基,杂基是<0.03毫 米的细粒碎屑物质及粘土矿物,它们一般 是与碎屑物质一起机械沉积的,它们对碎 屑颗粒也起胶结作用。化学胶结物和杂基 可总称为填隙物质或广义的胶结物
6)核形石 形状不规则的颗粒,常由非同心状的藻
类泥晶纹层围绕一个固体核心组成,常为厘 米大小。
2.微(泥)晶方解石(灰泥或杂基)
碳酸盐微晶基质亦称灰泥基质或泥晶 基质,主要由微晶方解石组成。其粒度以 0.03毫米作为微晶的上限。微晶基质与陆 源碎屑岩中的泥质基质相似,它们是与碎 屑颗粒一起沉淀的。
圆度是指碎屑颗粒的棱和角被磨蚀圆化的程 度,一般分四级:
Ⅰ棱角状 颗粒具尖锐的棱角,原始形状基本未 变或变化很小。说明碎屑未经搬运或搬运极近。 Ⅱ次棱角状 碎屑颗粒的棱和角稍有磨蚀、尖角 并不十分突出。一般说明碎屑经过了短距离搬运。 Ⅲ次圆状 棱角有显著磨损,碎屑的原始轮廓还 可看出。说明碎屑经过了较长距离的搬运。 Ⅳ圆状 棱角已全磨圆,碎屑的原始轮廓已消失。 说明碎屑经过了很长距离的搬运和磨损。
的晶体。 按晶体的形状不同可分为:
他形晶(无晶面), 半自形晶(具有一部分晶面)、
自形晶(具有良好晶面)。
五、晶粒结构
按晶粒绝对大小可以细分为:
巨晶
>4mm
极粗晶
4-l.0mm
粗晶
1.0-0.5mm
中晶
0.5-0.25mm
细晶
0.25-0.06mm
微晶
0.06-0.004mm
泥晶或隐晶
<0.004mm
按晶体的相对大小可以分为: (1)斑状结构,即较大的晶体处在细晶
基质中。 (2)嵌晶结构,为较大的晶体包含较小
1、碎屑本身的结构
(1)粒度
碎屑颗粒的大小称为粒度。粒度是以 颗粒直径(一般以长径或中径)来度量的。
粒级:为了研究方便,常将粒度划分 为若干级别,并赋予一定的专用名称,如 砾、砂、粉砂、泥等。这种粒度等级称为 粒级。
Ⅰ、自然粒级标准:按自然数及颗粒大小及 颗粒的水力学行为的内在联系,来确定粒级 之间的界限。一般把碎屑颗粒的粒级划分为:
(3)表面特征
碎屑颗粒的表面特征包括颗粒表面的磨 光度和显微刻蚀痕两方面。由表面特征可判 断搬运和沉积介质的性质;
如一般认为颗粒表面呈毛玻璃状的霜面 是风力搬运的(但也有人认为是化学腐蚀 的);
冰川搬运的砂砾常有擦痕(有人认为河 床砂砾也可造成擦痕);
浊流搬运的颗粒表面常带有细小的刻痕。
2、化学胶结物
杂基包括:①粘土物质:指小于0.005毫米的 粘土矿物。②细粉砂;指0.03—0.005毫米的 碎屑物质,如长石、石英、云母等陆源碎屑。
按成因和形态可将杂基分为:
(1)原杂基:弱固结岩石中未结晶的粘土质点 及细粉砂。
(2)正杂基:重结晶的碎屑质点或原杂基。
(3)假杂基:软弱的粘土碎屑颗粒被挤压变形 位于其它碎屑之间,而似“杂基”一样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