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菌落总数测定
菌落总数国标
![菌落总数国标](https://img.taocdn.com/s3/m/66d954d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5.png)
菌落总数国标
《菌落总数国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质生态环境保护部于2011年发布的总菌落数检测标准。
该标准旨在保护和改善水体的质量,防止水质污染,确保水质满足相应的利用要求。
该标准主要适用于各种水环境(如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的菌落总数测定。
《菌落总数国标》一共分17个章节,其中包括1个前言章节,4个第一类章节和12个第二类章节。
其中,第一类章节主要介绍了试样取集、实验原则、实验条件,以及技术要求;第二类章节主要介绍了实验材料的制备、实验步骤、结果分析及记录和报告。
《菌落总数国标》的总菌落数检测仪器有多种,主要包括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芯片氧化还原秤、原始细胞计数仪等等。
此外,实验过程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级完全离子化聚合物水,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菌落总数国标》对水体污染控制十分重要,它为水体的安全利用提供了依据,它不仅可以帮助识别生态系统受到的污染,而且还能够使我们了解水体的质量变化,从而有效地预测水体污染的影响。
国标菌落总数检测方法
![国标菌落总数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03e44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2.png)
国标菌落总数检测方法引言:菌落总数是指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菌落形成的数量。
菌落总数检测是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评估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程度和卫生质量。
本文将介绍国标菌落总数检测方法的步骤和原理。
一、国标菌落总数检测方法的步骤国标菌落总数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样品制备、平板计数和结果计算三个步骤。
1. 样品制备需要准备好待测样品。
样品通常是食品、水或其他物质,可以是液体或固体。
将样品称取一定的量,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与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以降低样品中菌落的数量,使其适合于后续的菌落计数。
2. 平板计数将制备好的样品溶液均匀地倒入已经凝固的琼脂平板中,然后用无菌铲子或无菌玻璃棒将溶液均匀涂抹在琼脂平板表面。
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倒置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以利于菌落的生长。
根据不同的样品特点和需求,可以选择适当的培养温度和时间。
3. 结果计算在菌落生长适宜的条件下,菌落会在琼脂平板上形成。
在菌落形成后,使用计数器或目视观察,对菌落进行计数。
计数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避免重复计数、避免边缘菌落等。
最后,根据计数结果和样品的稀释倍数,计算出菌落总数。
二、国标菌落总数检测方法的原理国标菌落总数检测方法基于微生物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形成可见的菌落的特性进行。
其原理主要包括稀释平板法和菌落计数法。
1. 稀释平板法稀释平板法是菌落总数检测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将样品与一定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使菌落的数量适于计数。
然后将稀释好的样品均匀涂抹在琼脂平板上,使菌落在琼脂上生长形成可见的菌落。
根据样品的稀释倍数和计数得到的菌落数量,计算出菌落总数。
2. 菌落计数法菌落计数法是国标菌落总数检测方法的关键步骤。
在菌落生长适宜的条件下,菌落会在琼脂平板上形成。
然后使用计数器或目视观察,对菌落进行计数。
计数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避免重复计数、避免边缘菌落等。
最后,根据计数结果和样品的稀释倍数,计算出菌落总数。
三、国标菌落总数检测方法的应用国标菌落总数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饮用水、药品、化妆品等领域。
国标菌落总数检测方法
![国标菌落总数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360465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15.png)
国标菌落总数检测方法一、引言菌落总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菌落计数方法,测定在样品中存在的微生物总数。
它是评价食品、水质和环境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标菌落总数检测方法是指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菌落总数检测方法进行微生物总数的测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标菌落总数检测方法的原理、步骤及其应用领域。
二、原理国标菌落总数检测方法基于菌落形成的原理,通过将待测样品进行适当稀释,并在寒暖培养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然后对形成的菌落进行计数。
根据国家标准,通常采用平板计数法和膜过滤法两种方法进行菌落总数的检测。
平板计数法是将适量的待测样品均匀涂布在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平板上,然后在适当温度下进行培养,最后对菌落进行计数。
该方法适用于微生物菌落较多的样品,如食品和水样等。
膜过滤法是将待测样品通过特定的膜过滤器,过滤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然后在适当温度下进行培养,最后对膜上形成的菌落进行计数。
该方法适用于微生物菌落较少的样品,如空气和药品等。
三、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适当稀释,以确保在培养过程中菌落呈现合适的数量。
2. 平板计数法:将稀释好的样品用无菌棉签均匀涂布在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平板上,然后倒扣放置在恰当温度下进行培养。
3. 膜过滤法:将稀释好的样品通过无菌膜过滤器过滤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然后倒扣放置在恰当温度下进行培养。
4. 培养:根据国家标准要求,将培养皿或平板在适当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以促使菌落的生长和形成。
5. 计数:在培养时间结束后,使用显微镜或菌落计数器对菌落进行计数,然后根据国家标准计算出菌落总数。
四、应用领域国标菌落总数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水质和环境卫生等领域。
在食品行业中,菌落总数的检测可以评估食品的卫生状况和微生物污染程度,有助于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在水质监测中,菌落总数的检测可以评估水质的卫生状况和微生物污染程度,有助于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在环境卫生监测中,菌落总数的检测可以评估环境卫生状况和微生物污染程度,有助于维护公共卫生和环境健康。
食品中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
![食品中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aa812b0926fff705cd170a7e.png)
312 10-4
ppt课件完整
2.6x103 3.1x106
26
3、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 >300,则取最高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乘 以稀释倍数计算。
ppt课件完整
27
试样 稀释度
例次 10-2
10-3
1
380
52
平
2 均 526
205
菌
3 落 271
60
数
4
284
152
菌量
10-4 选定计数稀释度 /(个/g 或mL)
ppt课件完整
5
菌落总数并不表示实际中的所有细菌总 数,也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只包括 一群在计数平板琼脂中生长发育、嗜中温 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细菌菌落总数,所以 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ppt课件完整
6
2 菌落总数测定的卫生学意义
(1)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别食品被 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 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 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ppt课件完整
9
三 、 材料
1、 食品检样 2、 培养基 平板计数培养基,无菌生理盐水或磷酸 盐缓冲液 3、 其它 无菌培养皿,无菌吸管,电炉、恒温培 养箱等。
ppt课件完整
10
四、 流程
1、检样 2、做几个适当倍数的稀释液 3、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各1 mL,分别加入
灭菌平皿内 4、平皿内倾注15~20 mL琼脂培养基,混匀 5、36 ±1℃培养48±2小时或(24±2)小
ppt课件完整
38
7、为使菌落能在平板上均匀分布, 检液加入平皿后,应尽快倾注培养基并 旋转混匀,可正反两个方向旋转,检样 从开始稀释到倾注最后一个平皿所用时 间不宜超过20min,以防止细菌有所死 亡或繁殖。
菌落总数国标法验证
![菌落总数国标法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6051b58f482fb4daa58d4bb2.png)
菌落总数测试片验证——国标法1.样品的前处理:(建议使用蔬菜瓜果、自来水及标准细菌作为样品)(1)蔬菜瓜果:称取25g样品切成1cm左右的碎片,置盛有225m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r/min~10000r/min均质1min~2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2)自来水:以无菌直接吸吸取1mL自来水进行检测。
(3)标准细菌:挑取平板上标准细菌的单菌落,于盛有5mLLB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37℃培养过夜,以此作为菌原液。
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1mL 菌原液于盛有9mL的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2.样本稀释倍数: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mL的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荡试管或换用一只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
按此操作程序,制备10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液必要时用1mol/L氢氧化钠(NaOH)或1mol/L盐酸(HCl)调节pH至7.0~7.2。
(1)蔬菜样品的稀释倍数:取100、10-1两个稀释度进行接种验证。
(2)河水样品的稀释倍数:取10-1、10-2两个稀释度进行接种验证。
(3)大肠菌群标准菌的稀释倍数:取10-7、10-8两个进行接种验证。
(4)自来水的稀释倍数:直接取自来水接种进行验证。
3.接种:3.1选取1~2个适宜的连续稀释度, 每个稀释度接种2个无菌平皿,每皿1mL。
同时取1mL生理盐水加入无菌平皿作空白对照。
3.2 及时将15mL~20mL冷却至46℃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与。
3.3 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置于36℃±1℃培养48h左右。
4.计数:选取菌落数在30CFU~300CFU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低于30CFU的平板记录具体菌落数,大于300CFU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
菌落总数 标准
![菌落总数 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a79bd4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9.png)
菌落总数标准一、菌落总数定义菌落总数是指食品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每克(每毫升)检样中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
它是一种反映食品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用以判定食品被污染的程度。
二、菌落总数测定方法1. 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将样品进行稀释,取一定量稀释液接种到培养基上,置于恒温箱中培养。
2. 观察每个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并记录。
3. 根据稀释倍数和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计算出每克(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总数。
三、菌落总数卫生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规定,食品中的菌落总数应符合以下标准:1. 饮料、饮用水:≤100cfu/ml。
2. 植物性食品、罐头食品:≤1000cfu/g。
3. 肉制品、乳制品:≤50000cfu/g。
4. 调味品、粮谷类食品:≤1000cfu/g。
5. 冷饮食品:≤2000cfu/g。
四、菌落总数食品卫生要求1. 食品生产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菌落总数的污染,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
2.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水源、容器等应符合卫生要求,避免污染。
3. 食品加工设备、器具、管道等应定期清洁消毒,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4. 成品储存应避免污染,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确保菌落总数不超标。
五、菌落总数环境卫生要求1. 生产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2. 生产场所的通风、照明等设施应符合卫生要求,防止细菌滋生。
3.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污水等应及时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六、菌落总数检验规则1. 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检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检验时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3. 对于不合格的样品,应进行复检,以确认数据的可靠性。
4. 对于批量生产的食品,应按比例抽样检验,确保整批产品的质量。
七、菌落总数标识、储存、运输要求1. 标识:产品标签上应注明菌落总数指标,以提示消费者注意食品的卫生质量。
2. 储存:食品应储存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避免污染。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国标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国标](https://img.taocdn.com/s3/m/f96dffb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9.png)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国标1. 前言好啦,今天咱们聊聊一个不那么热门,但绝对重要的话题——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的菌落总数测定。
说到这,很多小伙伴可能会皱起眉头,觉得这事儿离自己有点远,实际上,它和我们每天吃的东西密切相关呢!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民以食为天”,吃得安全,咱们才有精力去干其他事情,不是吗?2. 什么是菌落总数?2.1 基本概念首先,菌落总数到底是个啥呢?简单来说,菌落总数就是在特定的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能够看到的细菌数量的总和。
这就好比在一块田地里,你数出有多少棵小苗。
哦,对了,当然这些小苗可不是蔬菜,而是一些微小的细菌。
它们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所以我们得好好查查!2.2 重要性那么,为啥我们要测这个菌落总数呢?这里面有个“门道”。
如果这个数值过高,说明食品可能被污染了,吃下去就有风险。
想想看,要是你吃的蛋糕上面跑了一群细菌,那可真是“甜蜜的负担”啊,吃了不但没啥好处,还可能拉肚子,这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了解菌落总数,就像是给食品加了一道安全锁,能让我们更放心地享受美食。
3. 如何进行菌落总数测定?3.1 检测步骤现在,我们来聊聊这个测定是怎么进行的。
一般来说,测定过程分几个步骤,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别担心,咱们一步步来,绝对能搞定!首先,咱们需要准备一个无菌的培养基,常见的比如营养琼脂。
这就像是给细菌准备的“豪华酒店”,要干净、舒适,细菌才愿意来入住。
接着,就需要将待测食品样品进行稀释。
想象一下,你的美食是个“大胃王”,可不能让它一口气吃下去太多细菌,不然肚子受不了。
然后,咱们将稀释后的样品倒在培养基上,轻轻摇匀,放入恒温箱中,让细菌们慢慢“开派对”。
大约24到48小时后,打开恒温箱,就能看到小小的菌落在培养基上欢快地生长。
3.2 结果分析等菌落长出来后,就得开始数数了。
数菌落就像数星星,虽然不一定每颗都能看得清楚,但大致上能看到它们的数量。
然后,再根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样品中细菌的总数。
菌落总数检测标准
![菌落总数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12d186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2.png)
菌落总数检测标准
菌落总数检测是一种常见的微生指标检测方法用于评估食品、饮用水、医疗器械等物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检测的菌落总一般采用生物计数法,即推测细菌总数的检验方法。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标准和规定,但通常微生物指标检测标准的结构都是相对类似的,包括菌落总数、大肠埃希氏菌、霉菌、酵母菌等项目。
这些标准涉及了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医疗器械清洁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菌落总数检测标准:
1. 食品行业: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的测定GB 4789.2-2016》,菌落总数检测的标准上限值因不同食品类别而有所不同。
2. 饮用水行业: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每毫升饮用水中的菌落总数应低于100个。
3. 医疗器械清洁行业:医用器械清洁标准如ISO 15883等对菌落总数也有相关的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标准和检测方法可能因国家、行业、用途等
而异,建议根据具体情况查询相关标准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菌落总数国标
![菌落总数国标](https://img.taocdn.com/s3/m/47d3be5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2.png)
菌落总数国标一、菌落总数概述菌落总数是指单位样品中,菌落繁殖所形成的单个菌落总数。
其用于表示食品、饮料、营养品、化妆品等产品的表面和内部微生物污染程度,是检测产品质量卫生状况的重要参数之一。
国家标准对菌落总数的要求是,在指定条件下,每克或每毫升数目必须不超过15000CFU/g或CFU/mL,其中CFU即“colony forming unit”,表示菌落形成的单位。
菌落总数检测的原理是采用平板计数法,将经过稀释的样品涂布于含有营养物质的琼脂平板上,培养一定时间后,计算菌落数量。
根据检测结果,可以判断样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有无微生物污染等。
二、菌落总数的影响因素1. 食品和营养品的原材料和生产过程。
原材料可能受到微生物污染,从而影响最终产品的菌落总数;而生产过程中,加工环境和人员和设备会是微生物传播的可能来源。
2. 菌株自身性质和数量。
不同菌株形态、生长速度和耐受力都不同,因此不同的菌株会对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而数量的增加也会影响结果,菌落总数越高,检测结果越大。
3. 卫生条件。
设备和环境的清洁程度会影响微生物传播,因此必须在使用前进行充分消毒。
三、菌落总数的检测方法1. 选择培养基。
菌落总数检测需要选择适合种类和数量的培养基,平板计数法中比较常用的是总菌计数琼脂培养基。
2. 检测前准备。
对样品进行稀释或加倍稀释处理,并进行排气或震荡,保证样品均匀分布。
3. 接种方法。
将稀释后的样品涂布于琼脂平板中,避免空气污染和外源性污染,最后用精密计数器计数。
4. 结果统计。
计算每一块琼脂平板中的菌落数量,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到菌落总数的检测结果。
四、菌落总数国家标准的制定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为了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大量的食品卫生标准和检测方法。
其中,针对菌落总数的检测标准主要是国家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GB/T 4789.2-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的测定标准
![菌落总数的测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488162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5.png)
菌落总数的测定标准一、采样方案1.1 采样对象: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产品。
1.2 采样量:根据产品类型及实际需要,一般采样量为10-50g(mL)。
1.3 采样方法:用无菌采样器随机取样,然后将样品混匀,制成1:10的稀释液。
二、培养基2.1 选择培养基:使用国家规定的标准培养基,如营养琼脂、孟加拉红培养基等。
2.2 培养基配制:按照培养基说明书进行配制,加入适量添加剂以满足实验要求。
三、培养温度3.1 培养温度:菌落总数培养温度为36℃±1℃。
3.2 恒温培养:培养过程中需保持恒温,不得超过±2℃。
四、培养时间4.1 培养时间:菌落总数培养时间为48小时±2小时。
4.2 时间记录:记录每个平皿的培养时间,以获得准确的菌落计数。
五、结果报告5.1 计数方法:使用菌落计数器对各稀释度平皿进行计数,并记录每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5.2 结果报告:根据平均菌落数计算出每克(mL)样品中的菌落总数,并按照规定格式填写结果报告。
六、精度要求6.1 重复精度:同一稀释度同一平皿的菌落数偏差不得超过10%。
6.2 仪器精度:菌落计数器的精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七、空白对照7.1 空白培养基:取适量空白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观察其是否受到污染。
7.2 空白样品:取适量空白样品(如无菌水)进行实验,观察其是否受到污染。
八、重复试验8.1 重复次数:同一批次样品至少进行两次独立实验,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8.2 异常情况处理:如出现异常数据或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应重新进行实验或采用备用样品进行实验。
菌落总数国标
![菌落总数国标](https://img.taocdn.com/s3/m/facd1d7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15.png)
菌落总数国标简介菌落总数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分析方法,用于评价食品、水源、空气等样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情况。
通过统计菌落总数,可以了解样品中存在的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数量,进而进行适当的卫生措施和监测。
在国际上,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的菌落总数标准。
本文主要介绍中国的菌落总数国标,即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检验菌落总数》。
GB 4789.2-2016GB 4789.2-2016是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一个国家标准,于2016年开始实施。
它规定了食品检验中菌落总数的检测方法及其评估标准。
适用范围GB 4789.2-2016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检测,包括肉、禽、水产品、豆制品、果蔬制品等。
该标准主要用于食品生产企业的自检和卫生监督机构的抽检。
检测方法GB 4789.2-2016规定了两种菌落总数的检测方法,即总数平板法和膜过滤法。
以下是这两种方法的简要步骤:总数平板法1.准备含有适宜营养成分的琼脂平板。
2.将样品适当稀释,然后分别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
3.将涂布好的平板培养在适当的温度下,通常为30°C,时间为48小时。
4.统计菌落总数,并计算出菌落形成单位(CFU)。
膜过滤法1.准备含有适宜营养成分的琼脂膜。
2.将样品通过膜过滤器,将样品中的微生物过滤到琼脂膜上。
3.将琼脂膜放置在含有适宜营养成分的平板上,然后培养在适当的温度下,通常为30°C,时间为48小时。
4.统计菌落总数,并计算出菌落形成单位(CFU)。
评估标准GB 4789.2-2016根据菌落总数的大小,将食品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二级和三级。
以下是各级别的评价标准:•一级标准:CFU/g或CFU/mL小于100。
•二级标准:CFU/g或CFU/mL介于100到100,000之间。
•三级标准:CFU/g或CFU/mL大于100,000。
根据菌落总数的级别,可以判断食品的卫生状况和微生物污染的程度。
GB 4789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9240b8c08bd63186bcebbc8e.png)
4.1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见附录
A中
A.1。
4.2 磷酸盐缓冲液:见附录
A中
A.2。
GB 4789.2—2010
GB 4789.2—2010
无菌生理盐水:见附录 A中 A.3。
5 检验程序
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见图1。
检样
25 g(mL)样品+225 mL稀释液,均质
pH,用蒸馏水稀释至1 000 mL后贮存于冰箱。
稀释液:取贮存液 1.25 mL,用蒸馏水稀释至 1 000 mL,分装于适宜容器中, 121 ℃高压灭菌15 min。
A.3 无菌生理盐水
A.3.1
成分
氯化钠 8.5 g
蒸馏水 1 000 mL
A.3.2
制法
称取8.5g氯化钠溶于 1 000 mL蒸馏水中, 121 ℃高压灭菌 15 min。
——删除了第二法菌落总数
PetrifilmTM 测试片法。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4789.2-1984、GB 4789.2-1994、GB/T 4789.2-2003、GB/T 4789.2-2008。
GB 4789.2—2010
2,代表一个平板菌落数。
6.3.3 当平板上出现菌落间无明显界线的链状生长时,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菌落计数。
7 结果与报告
7.1 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
7.1.1 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
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
g(mL)样品中菌落总数结果。
菌落总数 国家标准
![菌落总数 国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57714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9.png)
菌落总数国家标准菌落总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菌落在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可见的单个或聚集的菌体。
菌落总数是评价食品、水产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价环境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
国家标准对菌落总数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严格控制菌落总数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至关重要。
根据国家标准,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种,平板计数法和膜过滤法。
平板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加入培养基后,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培养一定时间后,通过肉眼观察计数来确定菌落总数。
膜过滤法是将待测样品通过特定的膜过滤装置,将过滤后的膜放置在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上,培养一定时间后,通过显微镜观察计数来确定菌落总数。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在国家标准中,对不同食品、水产品和环境样品的菌落总数限量要求是不同的。
比如,对于食品中的菌落总数,国家标准规定了具体的限量标准,如生鲜乳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10^5CFU/mL,鲜肉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10^6CFU/g,果蔬制品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10^7CFU/g等。
这些限量标准是根据食品的种类、保存方式、加工工艺等因素制定的,旨在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除了食品外,国家标准也对水产品和环境样品的菌落总数进行了限量要求。
比如,国家标准规定了饮用水中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CFU/mL,游泳池水中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200CFU/100mL,空气中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200CFU/m³等。
这些限量标准是为了保证水产品和环境的卫生安全,防止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菌落总数的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严格控制菌落总数,可以有效预防食品中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污染,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同时,也可以减少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保护人们的健康。
因此,各个单位和个人在生产、加工、储存食品和使用水产品时,都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保证菌落总数在合格范围内。
国标-菌落总数测定
![国标-菌落总数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9d7d8ac50c22590102029d86.png)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2 术语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g)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
本方法规定的培养条件下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的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3 引用标准GB 4789.2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4 设备和材料4.1 温箱:36±1℃。
4.2 冰箱:0~4℃。
4.3 恒温水浴:46±1℃。
4.4 天平。
4.5 电炉4.6 吸管。
4.7 广口瓶或三角瓶:容量为500mL。
4.8 玻璃珠:直径约5mm。
4.9 平皿:直径为90mm。
4.10 试管。
4.11 放大镜。
4.12 菌落计数器。
4.13 酒精灯。
4.14 均质器或乳钵。
4.15 试管架。
4.16 灭菌刀或剪子。
4.17 灭菌镊子。
5 培养基和试剂5.1 营养琼脂培养基:按GB 4789.28中4.7规定。
5.2 磷酸盐缓冲稀释液:按GB 4789.28中3.22规定。
5.3 生理盐水。
5.4 75%乙醇。
6 检验程序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如下。
(图略)7 操作步骤7.1 检样稀释及培养7.1.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或mL)剪碎放于含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均质器中以8000~10 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7.1.2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 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稀释液),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食品菌落总数检测标准
![食品菌落总数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df3bb6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f.png)
食品菌落总数检测标准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食品中的菌落总数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菌落总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菌落在寄主(通常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并形成可见菌落的数量。
食品中的菌落总数一般反映了食品是否受到了污染,以及食品是否在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得到了适当的处理和保护。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的测定 GB 4789.2-2010》,食品中的菌落总数检测应该遵循以下步骤和标准:1. 样品的准备。
在进行菌落总数检测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样品。
样品的准备应该符合相应的标准,避免样品受到二次污染或者样品本身就存在菌落过多的情况。
2. 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
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一般采用平板计数法。
具体操作包括在琼脂培养基上平铺待测样品,然后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再进行菌落的计数。
在进行菌落总数检测时,需要注意培养基的选择、温度的控制、培养时间等因素,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结果的判定。
根据国家标准,食品中的菌落总数应该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一般来说,菌落总数超过一定的标准值就属于不合格。
对于不同类型的食品,其菌落总数的标准值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菌落总数检测时,需要参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判定。
4. 结果的记录和报告。
检测结果应该及时记录并形成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包括样品的信息、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以及判定结果等内容。
检测报告应该保存一定的时间,并且在需要时能够提供给相关部门或者客户查阅。
总之,食品中的菌落总数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是确保食品质量的关键。
只有加强对食品菌落总数的检测,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菌落总数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菌落总数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95b0516e2f60ddccdb38a02b.png)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1 范围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菌落总数(Aerobic plate count)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2 术语和定义2.1 菌落总数 aerobic plate count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mL)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
3 设备和材料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3.1 恒温培养箱:36 ℃±1 ℃,30 ℃±1 ℃。
3.2 冰箱:2 ℃~5 ℃。
3.3 恒温水浴箱:46 ℃±1 ℃。
3.4 天平:感量为0.1 g。
3.5 均质器。
3.6 振荡器。
3.7 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3.8 无菌锥形瓶:容量250 mL、500 mL。
3.9 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
3.10 pH 计或pH 比色管或精密pH 试纸。
3.11 放大镜或/和菌落计数器。
4 培养基和试剂4.1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见附录A 中A.1。
4.2 磷酸盐缓冲液:见附录A 中A.2。
4.3 无菌生理盐水:见附录A 中A.3。
5 检验程序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见图1。
图1 菌落总数检验程序6 操作步骤6.1 样品的稀释6.1.1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 g 样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 r/min~10000 r/min 均质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225 mL 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6.1.2 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25 mL 样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国标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国标](https://img.taocdn.com/s3/m/2fbe9a9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4.png)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国标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那个让厨房里的人又爱又恨的东西——食品安全。
说到食品安全,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那些让人闻之色变的化学添加剂和防腐剂,但微生物问题才是真正让人提心吊胆的。
特别是那些看似无害的小东西——细菌,它们可是悄悄藏在食物里的“隐形杀手”。
说起菌落总数,这可是衡量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就像我们去超市买水果,看到那些红彤彤、黄澄澄的水果,心里是不是美滋滋的?但是,你知道吗?这些水果在采摘后,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而菌落总数就是用来检测这些细菌数量的一个标准。
这个菌落总数到底高不高呢?简单来说,就是看那些小小的、圆圆的细菌们能不能在你的盘子上安家落户。
一般来说,菌落总数越低,说明食物中的细菌越少,吃起来也就更放心。
反之,如果菌落总数超标,那就得小心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过别担心,国家标准可是很严格的。
根据《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国标》,我们可以通过专业的设备和方法,准确地测量出食物中的菌落总数。
这样一来,无论是超市里的水果,还是街边的小摊上的小吃,都能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当然了,除了菌落总数,还有很多其他的微生物指标需要关注。
比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等。
这些都是衡量食品安全的重要指标。
只有当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动手做一顿饭,然后看着那些美味的食物在自己手中诞生了呢?别急,先让我来给你一些建议吧。
记得要选择新鲜的食材,并且在烹饪过程中注意卫生。
这样,你做出的每一道菜都将成为你餐桌上的美食,让你和家人享受健康的生活。
我想说,食品安全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
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而奋斗吧!。
国标菌落总数检测方法
![国标菌落总数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3c563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2.png)
国标菌落总数检测方法国标菌落总数检测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用于评估给定样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水平。
该方法可以应用于食品、环境、水源等多个领域,以评估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国标菌落总数检测方法的步骤和原理。
一、步骤1.准备培养基:根据需要进行培养的菌种不同,可以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通常,使用含水解鱼肉膏、蛋白胨、肉汤、大豆胨等成分的富含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
2.准备样品:样品可以是食品、水样、环境表面样品等。
根据不同的样品,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取样,确保样品代表性。
3.稀释样品:为了获得适当的菌落数,通常需要对样品进行稀释。
将一定数量的样品与适量的稀释液混合均匀,得到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4.涂布方法:将上一步稀释好的样品涂布于琼脂培养基上。
可以采用平板涂布法或膜过滤法。
平板涂布法是将稀释好的样品倒入已凝固的琼脂平板上,用涂布棒均匀涂布。
膜过滤法是将稀释好的样品过滤到已凝固的膜上,将膜放在培养基上。
5.培养条件:根据需要培养的菌种不同,选择合适的培养温度和时间。
一般而言,大多数细菌在30-37℃下培养24-48小时。
6.菌落计数:培养一定时间后,可以观察到样品中的菌落。
使用显微镜或计数板等工具,对菌落进行计数。
7.统计和计算:根据计数结果和稀释倍数,可以计算出原始样品中的菌落总数。
二、原理微生物培养基提供了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微生物会在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菌落。
每个菌落代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
根据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等特征,可以初步推测菌种。
计数并统计菌落总数可以评估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在菌落总数检测方法中,样品的稀释是为了确保菌落的数量适宜且分散均匀。
过高的菌落数量可能导致菌落过于密集,不容易准确计数。
过低的菌落数量可能导致菌落太稀疏,有些菌落容易被忽略。
选择合适的稀释倍数可以使得菌落数量适宜,方便计数并计算菌落总数。
总结起来,国标菌落总数检测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通过样品的稀释、涂布、培养和计数等步骤,评估给定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国标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国标](https://img.taocdn.com/s3/m/4750be0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e4.png)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国标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国标,这个听起来有点儿高深的话题,其实咱们今天就来聊聊。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吃的食物到底干净不干净?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时候吃了东西会肚子疼?这些问题都跟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国标有关系哦!咱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培养基上,生长出来的菌落的数量。
简单来说,就是衡量一个样品里有多少细菌的方法。
那么,为什么要测定菌落总数呢?因为菌落总数可以反映出食品中细菌的总体数量,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那么,如何测定菌落总数呢?这就要用到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国标了。
这个标准规定了测定菌落总数的方法、步骤和结果的判定。
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从而得出食品中细菌的总体数量。
那么,为什么有些食物会引起肚子疼呢?这是因为食物中可能存在一些有害的细菌,比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这些细菌会在人体内繁殖,导致肠胃不适,甚至引发食物中毒。
所以,我们在购买和食用食物时,一定要注意食品的卫生状况,确保食物中没有有害细菌。
那么,如何保证食品的卫生呢?这就需要我们遵循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国标的要求,对食品进行严格的检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吃到的食物既安全又健康。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国标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食物中的细菌数量,保证我们的饮食安全。
所以,大家在购买和食用食物时,一定要注意食品的卫生状况,确保食物中没有有害细菌。
我们也要支持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标准,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一句:吃东西可不能马虎哦!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咱们要珍惜自己的身体,吃得健康才能活得精彩!希望每个人都能吃得开心、吃得健康!。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国标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国标](https://img.taocdn.com/s3/m/0dec5be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34.png)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国标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个跟咱们餐桌上那些美食息息相关的话题——那就是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的“菌落总数”啦!这个看似简单的数字,其实背后藏着不少科学的秘密哦。
咱们得知道什么是菌落总数?简单来说,就是衡量一堆食物中细菌、霉菌和酵母等微生物的数量。
这就像是给一堆食物拍个照,然后数一数有多少“小东西”在里面。
这个数值越高,说明食物被污染的可能性就越大。
那么,为什么要测这个呢?这可是关乎我们吃得安全啊!想象一下,如果咱们吃的是一堆细菌、霉菌或者酵母的堆肥,那得多可怕啊!不仅吃起来不香,还可能对身体不好。
所以,国家出了标准,要求我们检测这些“小东西”的数量,确保食品安全。
那么,怎么测呢?其实很简单,就是用一种叫做“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把一堆食物样本稀释成很小的浓度,然后用培养基涂在培养皿上,让这些“小东西”在上面生长。
统计长出来的菌落数量,就能知道食物里的“小东西”有多少了。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其实,这个方法就像是一个侦探在找线索一样,需要耐心和细心。
而且,有时候还得靠一些小小的技巧,比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让那些“小东西”更容易生长,这样统计起来就会更简单一些。
说到这个,我想起了一个成语——“事半功倍”。
意思是说,如果我们能掌握一些方法或者技巧,就能让事情变得更简单,效率更高。
就像我们做实验一样,有了好的方法和技巧,就能更快地得到结果,更好地保护我们的食品安全。
当然啦,除了这个国标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国家标准和规范,比如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食品包装材料的检测等等。
这些都是为了保证咱们吃的食物既好吃又有营养,同时也要安全无害。
总的来说,菌落总数的测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它就像是给食物穿上一层“防护服”,让我们吃得更加安心。
所以,下次当你在超市里挑选食物时,不妨多关注一下这些指标,选择那些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让咱们的身体更加健康哦!好了,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2术语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g)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
本方法规定的培养条件下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的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3引用标准
GB 4789.2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
4设备和材料
4.1温箱:36±1℃。
4.2冰箱:0~4℃。
4.3恒温水浴:46±1℃。
4.4天平。
4.5电炉
4.6吸管。
4.7xx瓶或三角瓶:
容量为500mL。
4.8玻璃珠:
直径约5mm。
4.9平皿:
直径为90mm。
4.10试管。
4.11放大镜。
4.12菌落计数器。
4.13酒精灯。
4.14均质器或乳钵。
4.15试管架。
4.16灭菌刀或剪子。
4.17灭菌镊子。
5培养基和试剂
5.1营养xx培养基:
按GB 4789.28xx4.7规定。
5.2磷酸盐缓冲稀释液:
按GB 4789.28xx3.22规定。
5.3生理盐水。
5.475%乙醇。
6检验程序
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如下。
(图略)
7操作步骤
7.1检样稀释及培养
7.1.1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或mL)剪碎放于含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均质器中以8000~1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7.1.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稀释液),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7.1.3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支1mL火菌吸管。
7.1.4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标本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做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
7.1.5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及时将凉至46℃营养琼脂培养基(可放置于
46±1℃水浴保温)注入平皿约15mL,并转动平皿使混合均匀。
同时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mL稀释液的灭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7.1.6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温箱内培养48±2h。
7.2菌落计数方法
做平板菌落计数时,可用肉眼观查,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
在记下各平板的菌落数后,求出同稀释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总数。
7.3菌落计数的报告
7.3.1平板菌落数的选择
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总数测定标准。
一个稀释度使用两个平板,应采用两个平板平均数,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2以代表全皿菌落数。
平皿内如有链状菌落生长时(菌落之间无明显界线),若仅有一条链,可视为一个菌落;如果有不同来源的几条链,则应将每条链作为一个菌落计。
7.3.2稀释度的选择
7.3.2.1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度,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中例1)。
7.3.2.2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视两者之比如何来决定。
若其比值小于或等于2,应报告其平均数;若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数字(见表中例2及3)。
7.3.2.3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中例4)。
7.3.2.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中例5)。
7.3.2.5若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中例6)。
7.3.2.6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其中一部分大于300或小于30时,则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中例7)。
7.3.3菌落数的报告
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其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采用二位有效数字,在二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
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见表中“报告方式”栏)。
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数报告方式
(图略)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卫生部卫生监督xx提出。
本标准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宏道。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