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测定国标

合集下载

奶粉蛋白质含量国家标准

奶粉蛋白质含量国家标准

奶粉蛋白质含量国家标准
奶粉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食品,其蛋白质含量一直备受关注。

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于婴幼儿来说尤为重要。

因此,奶粉蛋白质含量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国家标准对奶粉蛋白质含量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蛋白质含量的最低标准;二是蛋白质的品质要求;三是蛋白质成分的检测方法。

首先,国家标准规定了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最低标准。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奶粉蛋白质含量的最低标准为每100克奶粉中不得低于20克的蛋白质含量。

这一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婴幼儿对蛋白质的生理需求以及奶粉作为主要食品之一的地位而确定的,旨在确保婴幼儿获得足够的蛋白质供给,促进其健康成长。

其次,国家标准对奶粉蛋白质的品质也有明确的要求。

除了蛋白质含量的数量标准外,国家还规定了奶粉中蛋白质的品质要求,包括氨基酸组成比例、蛋白质的溶解性和消化性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奶粉中的蛋白质能够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从而达到营养补充的效果。

此外,国家标准还规定了奶粉蛋白质成分的检测方法。

为了确保奶粉蛋白质含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国家标准对奶粉蛋白质成分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样品的制备、检测仪器的选择和操作步骤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规定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障奶粉蛋白质含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奶粉蛋白质含量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才能确保奶粉蛋白质含量的合格和安全,从而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奶粉产品。

希望相关部门和生产企业能够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共同维护婴幼儿的健康权益。

稻谷 蛋白 国标

稻谷 蛋白 国标

稻谷蛋白国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稻谷是中国传统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其中蛋白质是稻谷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稻谷中的蛋白质含量也备受关注。

为了规范稻谷中蛋白质含量的标准,我国于2016年发布了《水稻米和稻谷蛋白质的测定》国家标准,旨在为生产、加工和消费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重点介绍稻谷蛋白和国家标准的相关内容。

稻谷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蛋白质含量在所有营养成分中占有重要地位。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重要物质,也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稻谷中的蛋白质主要由谷蛋白和谷蛋白亚单位两种成分构成,其中谷蛋白是稻谷中的主要蛋白质,占总蛋白质含量的80%以上。

谷蛋白是一种优质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对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等起着重要作用。

稻谷中的蛋白质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品种、生长环境、种植技术等。

为了科学测定稻谷中蛋白质含量,我国制定了《水稻米和稻谷蛋白质的测定》国家标准。

该标准于2016年发布,采用了凝胶电泳法和氨基酸分析法两种方法来测定水稻米和稻谷中的蛋白质含量,确保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准规定了稻谷蛋白质的计量单位、测定方法、试验原理、设备和试剂、试验步骤、结果表达等内容,为生产、加工和消费提供了科学依据。

根据国家标准,首先要准备样品,并将其经过破碎、脱脂、脱矿等处理,获取含有蛋白质的提取液。

然后采用凝胶电泳法对蛋白质进行分类分离,并采用氨基酸分析法来确定各个氨基酸的含量,最终计算出稻谷蛋白质的含量。

整个过程精确细致,需要配合专业的技术和设备,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稻谷蛋白质的测定,不仅可以了解稻谷的营养成分,还可以为生产加工提供科学指导。

在改良稻谷品种、调整种植技术、选择合适的施肥措施等方面,都可以根据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稻谷的品质和产量。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了解稻谷蛋白质的含量也有助于合理膳食,保持身体健康。

国家标准粮油检验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测定近红外法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粮油检验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测定近红外法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粮油检验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测定近红外法》编制说明《粮油检验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测定近红外法》国家标准起草组二〇〇八年十月十六日1.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等)项目背景和来源近红外分析方法(NIR)是近年来在粮食质量测定中作为迅速、简便、非破坏性检测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利用粮食中某一成分在近红外谱段中(700nm—2500nm)对特定波长近红外光能量与其含量有等比吸收的原理。

近年来,我国粮食和农业部门引进了世界各国多种型号近红外分析仪,使我国近红外应用技术迅速发展,在农产品质量控制上发挥了一定作用。

近红外分析方法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美国确定为非破坏检测粮食水分、蛋白质、脂肪的标准方法以来,在美国、法国、丹麦、瑞典、日本、澳大利亚等农业发达国家已经将NIR检测装置作为大豆蛋白质、脂肪证明的认定基准装置。

实践验证,近红外分析仪不仅可以为生产企业的品质控制提供直接快速的信息,使生产企业能够及时调整生产工艺,而且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在粮食质量检测中充分体现了它快速、准确、节省人力物力等优点。

多年来,粮食检验部门和加工企业陆续购置了不少近红外分析仪器,但是由于缺乏标准的支撑,近红外分析技术在粮食检验机构一直未能得到真正应用。

为了规范近红外光谱仪的使用,确保测定结果的可靠性,使各级检测部门、研究机构及厂家在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时有标准方法可依据。

通过近红外粮食质量检测系列标准的建立,将为粮食质量保证体系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07年第四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计[2007]85号)的要求,项目编号为-T-449的《粮油检验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测定近红外法》国家标准起草任务由河南工业大学负责起草。

在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的组织、协调下,河南工业大学连同有关单位组成了本标准起草小组。

本标准制定主要工作过程本标准重点研究了AACC、ISO等关于近红外测定大豆或饲料方法的标准(草案),同时研究了国内有关近红外测定方法的标准。

食品级拉丝蛋白 国标

食品级拉丝蛋白 国标

食品级拉丝蛋白国标摘要:1.食品级拉丝蛋白的定义与作用2.国标对食品级拉丝蛋白的要求3.食品级拉丝蛋白的应用领域4.我国食品级拉丝蛋白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5.如何选择高质量的食品级拉丝蛋白产品正文:食品级拉丝蛋白,顾名思义,是一种应用于食品行业的蛋白质原料。

它通过特殊的工艺从植物或动物蛋白中提取,具有良好的可溶性、延展性和粘度,被广泛应用于肉制品、素食制品、烘焙食品、糖果、饮料等多个领域。

在我国,食品级拉丝蛋白的生产和应用有着严格的标准。

根据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级拉丝蛋白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对其生产原料、生产工艺、质量指标、包装运输等方面均有明确规定。

只有符合国标要求的食品级拉丝蛋白才能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级拉丝蛋白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不仅可以增加食品的口感、外观和保质期,还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在肉制品中,它可以帮助肉纤维结合,提高肉制品的弹性和口感;在素食制品中,作为肉类替代品,提高素食制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在烘焙食品中,增加面团的延展性,使面包、蛋糕等产品更加松软可口。

近年来,我国食品级拉丝蛋白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市场规模逐年扩大,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种类日益丰富。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食品级拉丝蛋白产业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原料研发、生产工艺、产品品质等方面。

为此,我国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对于消费者而言,如何选择高质量的食品级拉丝蛋白产品至关重要。

首先,要看产品包装上是否标注有国标号和生产许可证号;其次,了解产品的原料来源和生产工艺,优先选择植物性原料和非转基因产品;最后,关注产品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确保产品新鲜安全。

总之,食品级拉丝蛋白作为一款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要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蛋白组学质检标准

蛋白组学质检标准

蛋白组学质检标准
蛋白组学质检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样品制备:样品制备是精准鉴定的第一步,它包括蛋白质提取、裂解、纯化等过程。

选择合适的样品制备方法对于后续的分析至关重要。

2. 质谱分析:质谱是蛋白质组学中常用的分析技术。

通过质谱仪的测量,可以获取蛋白质的质量和结构信息。

在精准鉴定中,常用的质谱方法包括质谱图谱分析、串联质谱等,可以帮助确定蛋白质的序列、修饰和定量信息。

3. 数据分析:蛋白质组学数据通常非常庞大和复杂,需要进行专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蛋白质鉴定和定量算法、生物信息学分析等,可以帮助我们从海量数据中筛选出差异蛋白标准。

以上就是蛋白组学质检标准的主要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的操作和质量控制,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图 1 常量蒸馏装置 1—电炉;2—蒸汽发生瓶;3— 大气夹;4—螺旋夹;5—加碱漏斗;6—凯氏烧瓶; 7—氮素球;8—冷凝管;9—接收瓶;12—蒸汽发生器;3—大 气夹;4—螺旋夹;5—小玻璃杯; 6—反应室;7—冷 凝管;8—接收瓶
❖ 铰肉机:篦孔径不超过 4nm;组织捣碎机;粉碎机; 研 钵:玻璃或瓷质。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应用化学2班 来宏伟
09102100108
GB/T 14771—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protein content in foods
❖ 一.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 ❖ 本标准规定了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蛋
3.1.2 液体试样:取 10~20±0.05mL 试样(使试 样中含氮 30~40mg),移入凯氏烧瓶中,蒸发至近 干。
4.2 消化 :向凯氏烧瓶中依次加入硫酸铜0.4g、硫 酸钾10g、硫酸20mL 及数粒玻璃珠。将凯氏烧瓶斜 放(45°)在电炉上,缓慢加热。待起泡停 止,内 容物均匀后,升高温度,保持液面微沸。当溶液呈 蓝绿色透明时,继续加热 0.5~1h。取下凯氏烧瓶 冷却至约 40℃,缓慢加入适量水,摇匀。冷却至室 温。
❖ 凯氏定氮法测定出的食品中蛋白质含量为 粗蛋白含量
五.改进措施
❖ 1.消化过程用碱液吸收瓶,防止SO2排入大气 中造成的环境污染
4.3 蒸馏
4.3.1 常量蒸馏
❖ 向接收瓶内加入 50mL4%硼酸溶液及4滴甲基红 -次甲基蓝混合指示液。将接收瓶置于蒸馏装置的 冷凝管下口,使冷凝管下口浸入硼酸溶液中。 将盛有消化液的凯氏烧瓶连接在氮素球下,塑料 管下端浸入消化液中。沿漏斗向凯氏烧瓶中缓慢 加入 70mL40%氢氧化钠溶液(使漏斗底部始终留 有 少量碱液,封口)。加碱后烧瓶内的液体应为 碱性(黑褐色)。通入蒸汽,蒸馏 20min(始终 保持液面沸腾)。至少收集 80mL 蒸馏液。降低 接收瓶的位置,使冷凝管口离开液面,继续蒸馏 3min。用少量水冲洗冷凝管管口,洗液并入接收 瓶 内,取下接收瓶。

豆粕蛋白含量的检测方法

豆粕蛋白含量的检测方法

豆粕蛋白含量的检测方法豆粕蛋白含量的检测方法以国标GB/T6432-94检测方法为基准,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法。

1、检测方法:①取样。

要求每小时钎取成品豆粕适量(约15袋,所有回掺的不合格样品不计入在内),混合均匀。

②分样。

将样品混合均匀后从中分取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样品作检验用(以后可能引进标准的四分法分取样品)。

③粉碎。

将粉碎机内腔用毛刷清扫干净后粉碎样品,然后将粉碎后的所有样品置于样品盘中。

④称量。

称取约0.2~0.3克样品于消化管内,注意手上不要有汗渍,转移完样品后要检查称量纸上有无残留。

⑤消化。

在消化管内加6.4克混合催化剂,12ml浓硫酸,于420℃消化炉上消化2小时,然后取出放凉。

⑥蒸馏。

在250ml三角瓶内加入20ml硼酸(2%,M/V)作为吸收液,加入2滴混合指示剂,蒸馏装置的冷凝管末端要浸入装有吸收液的三角瓶内,然后向消化管内加入浓碱溶液,至管内液体呈黑色时停止加碱并开始蒸馏。

当蒸馏量达到150ml时降下三角瓶并继续蒸馏,当蒸馏量达到170ml时用蒸馏水冲洗冷凝管末端,洗液均需流入三角瓶内,结束蒸馏。

⑦滴定。

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吸收液,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浅红色时为终点。

⑧空白的测定。

称取蔗糖0.2~0.3克代替试样(也可以不加蔗糖),按照同样的操作方法进行检测,消耗0.1mol/L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不得超过0.2ml。

⑨计算结果。

⑩重复性:同一样品两次检测允许误差范围为≤0.5%。

2、注意事项:①碱浓度配制比例:1000ml水+400gNaOH,浓度约为36%,与整个行业内所使用的碱浓度对应起来;②稀HCl标定要求非常精确,标定盐酸用的无水碳酸钠必须烘干,标定完之后检测硫酸铵(须烘干)回收率,回收率在21.05%左右算合格。

然后校正盐酸浓度,使硫酸铵回收率在20.80±0.05%,以此盐酸浓度测定豆粕蛋白;③做空白值加的硫酸的量(12ml)、混合催化剂的量(6.4克)、指示剂的量(可以加2~4滴,各化验室可自行决定,一般来讲滴数越多,颜色变化越明显,也更容易控制)、硼酸的量(20ml)、最后的蒸馏量(150ml+20ml),就是我们检测蛋白的标准。

标准管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标准管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标准管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首先,准备样品。

样品的选择要代表性,需根据具体要求进行研磨或溶解处理,以保证后续测定的准确性。

接着,按照标准管法的要求,将样品进行酸水解或酶解处理,将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

然后,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或其他适当的仪器,对氨基酸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在进行标准管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操作人员需严
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其次,仪器的选择和使用要符合标准要求,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样品的处理和分析过程中,需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避免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最后,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统计要准确可靠,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总的来说,标准管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是一种可靠、准确的方法,对于食品加工、医药研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操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有所帮助,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发展。

非蛋白氮测定国标

非蛋白氮测定国标

非蛋白氮测定国标
非蛋白氮测定国标是指用于测定食品、饲料、肥料等中非蛋白氮含量的标准。

目前,我国的非蛋白氮测定国标主要有以下两个:
1. GB/T 5009.124-2003 食品中非蛋白氮的测定
该标准适用于测定食品中非蛋白氮的含量,包括肉类、禽类、蛋类、水产品、豆制品、乳制品、谷物及其制品等。

2. GB/T 21954-2008 饲料中非蛋白氮的测定
该标准适用于测定饲料中非蛋白氮的含量,包括粗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等。

以上两个标准都是非常重要的食品安全标准,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测定国标

蛋白测定国标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关闭本页 ] 转载于:卫生部发布时间:2010-05-21T10:40:0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Determination of protein in food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09.5—2010前言本标准代替GB/T 5009.5-2003《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T 14771-1993《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和GB/T 5413.1-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蛋白质的测定》。

本标准与GB/T 5009.5-2003相比主要修改如下:——在第一法中增加了自动蛋白质测定仪的方法;——增加了燃烧法,作为第三法;——修改了换算系数;——对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规定进行了修改;——增加pH计对滴定终点的判定。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5009.5-1985、GB/T 5009.5-2003;——GB 5413.1-1985、GB/T 5413.1-1997 ;——GB/T 14771-19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第一法和第二法适用于各种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第三法适用于蛋白质含量在 10 g/100 g 以上的粮食、豆类、奶粉、米粉、蛋白质粉等固体试样的筛选测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添加无机含氮物质、有机非蛋白质含氮物质的食品测定。

第一法凯氏定氮法2 规范性引用性文件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原理食品中的蛋白质在催化加热条件下被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

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的含量。

蛋白质的测定

蛋白质的测定

2、消化准备 将试样移入洗净、烘干、编号的
100 mL或500 mL的凯氏烧瓶内 ,加入0.2 g硫酸
铜,6 g硫酸钾及20 mL硫酸,加入2粒~3粒玻璃 珠,稍摇匀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将瓶以45°角
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
消化
3、消化 将准备好的凯氏烧瓶以45°斜放于温控电炉上(先垫上石
棉网),开始用微火小心加热,(小心瓶内泡沫冲出而影响结果!),
④ 步骤
凯 氏 定 氮 法
消化
滴定 吸收
蒸馏
样品消化
总反应式: 2NH2(CH2)2COOH + 13H2SO4
(NH4)2SO4 + 6CO2 + 12SO2 + 16H2O
(一定要用浓硫酸-98%)
<1> 加硫酸钾 作为增温剂,提高溶液沸点,纯硫酸沸点 340℃,加入硫酸钾之后可以提高至400℃以上。也可加入 硫酸钠,氯化钾等提高沸点,但效果不如硫酸钾。
g) 混合指示液:1份甲基红乙醇溶液 (1g/L) 与5份溴甲酚绿乙醇 溶液 (1g/L) ,临用时混合。 ( 也可用 2 份甲基红乙醇溶液 (1g/L) 与1份次甲基蓝乙醇溶液(1g/L)临用时混合)。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配制与标定 [c(HCl)=0.0500 mol/L]
(GB/T 601-2002 化学试剂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1、配制 按下表的规定量取盐酸,注入1000 mL水中,摇匀。
2NH4Cl + 4H3BO3
<2> 用过量的 H2SO4 或 HCl标准溶液吸收,再用 NaOH 标 准溶液滴定过剩的酸液,用甲基红指示剂。
凯氏定氮法分析步骤再次说明
GB/T 5009.5-2010《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第一法) (一)试样处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8
N系数(蛋白质系数)为蛋白质中氮元素百分比含量的倒数, 其物理意义可表述为:一个单位重量的氮素可构成的蛋白质的重量 单位。换句话说,假如知道了蛋白质中氮素的绝对含量,与N系数
相乘即求得蛋白质的绝对量,即:
蛋白质(绝对量)= N系数×氮素(绝对)量
9
应注意的问题:
就某一种食物而言,构成其蛋白质的种类很复杂,各种蛋白质的氮素 含量不尽相同,以构成食品蛋白质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为基础而设定(如 谷物以谷蛋白质为基础而设定,谷蛋白含量为16.81,其氮系数为5.95)。 现在,各国均使用FAO(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氮系数: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一、概述 1、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及测定意义 2、蛋白质系数 3、蛋白质分析方法 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1、 GB 5009.5-2010 简介 2、第一法:凯氏定氮法(重点) 3、第二法--分光光度法、第三法—燃烧法(简介) 三、小结与思考
1
自学引导题
1、蛋白质系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2、蛋白质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国家标准是哪一种方法? 3、为什么说用凯氏定氮法测出的是粗蛋白的含量?
类型的蛋白质。
2.体的酸碱平衡、水平衡的维持; 3.遗传信息的关(酶)。
5.人及动物只能从食品得到蛋白质及其分解产物,来构成自身 的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6.膳食指导的重要(营养)指标。
7.食品生产的重要工艺指标。
4
1、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及测定意义
常见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17
蛋白质含量测定最常用的方法--凯氏定氮法
由于样品中含有少量非蛋白质用凯氏定氮 法通过测总氮量来确定蛋白质含量,包含 了核酸、生物碱、含氮类脂、卟啉、以及 含氮色素等非氮蛋白质含氮化合物,所以 这样的测定结果称为粗蛋白。

乳制品蛋白质含量国标

乳制品蛋白质含量国标

乳制品蛋白质含量国标一、国标概述1.1 国标的背景乳制品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营养来源之一,其中蛋白质是其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

为了保证乳制品的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制定乳制品蛋白质含量国标成为必要的措施。

1.2 国标的制定过程乳制品蛋白质含量国标的制定经历了多个环节。

首先,相关部门组织了专家会议,对乳制品蛋白质相关指标进行了调研和讨论,从而明确了制定国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后,制定工作组根据专家会议的意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最终确定了国标的具体内容。

最后,国标进行了公示和征求意见,充分考虑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国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乳制品蛋白质的重要性乳制品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项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2.1 蛋白质的功能乳制品中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可以参与到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

蛋白质还能提供能源,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参与免疫反应和抗体的合成等多种功能。

2.2 乳制品蛋白质的优势乳制品蛋白质具有优良的品质,其氨基酸组成比较完整,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对于人体的吸收利用效果较好。

同时,乳制品蛋白质还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抗饥饿感的能力,能够有效地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

三、乳制品蛋白质含量的划分标准3.1 总蛋白质含量乳制品蛋白质含量国标主要根据乳制品中总蛋白质含量划分不同等级。

总蛋白质含量是乳制品中蛋白质的总量,是评价乳制品蛋白质含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国标的划分,乳制品的总蛋白质含量被分成不同等级,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健康状况进行选择。

标准等级的划分旨在提供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更好地满足个体化的需求。

3.2 优质蛋白质含量除了总蛋白质含量外,国标还对乳制品中的优质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划分。

优质蛋白质是指具有较高亮氨酸含量和完全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优质蛋白质的划分标准主要考虑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利用度,旨在提供更具营养优势的乳制品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关闭本页 ] 转载于:卫生部发布时间:2010-05-21T10:40:0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Determination of protein in food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09.5—2010前言本标准代替GB/T 5009.5-2003《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T 14771-1993《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和GB/T 5413.1-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蛋白质的测定》。

本标准与GB/T 5009.5-2003相比主要修改如下:——在第一法中增加了自动蛋白质测定仪的方法;——增加了燃烧法,作为第三法;——修改了换算系数;——对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规定进行了修改;——增加pH计对滴定终点的判定。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5009.5-1985、GB/T 5009.5-2003;——GB 5413.1-1985、GB/T 5413.1-1997 ;——GB/T 14771-19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第一法和第二法适用于各种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第三法适用于蛋白质含量在 10 g/100 g 以上的粮食、豆类、奶粉、米粉、蛋白质粉等固体试样的筛选测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添加无机含氮物质、有机非蛋白质含氮物质的食品测定。

第一法凯氏定氮法2 规范性引用性文件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原理食品中的蛋白质在催化加热条件下被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

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的含量。

4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 GB/T 6682 规定的三级水。

4.1 硫酸铜(CuSO4·5H2O)。

4.2 硫酸钾(K SO )。

4.3 硫酸(H2SO4 密度为 1.84g/L)。

4.4 硼酸(H3BO3)。

4.5 甲基红指示剂(C15H15N3O2)。

4.6 溴甲酚绿指示剂(C21H14Br4O5S)。

4.7 亚甲基蓝指示剂(C16H18ClN3S·3H2O)。

4.8 氢氧化钠(NaOH)。

4.9 95%乙醇(C2H5OH)。

4.10 硼酸溶液(20 g/L):称取 20 g 硼酸,加水溶解后并稀释至 1000 mL。

4.11 氢氧化钠溶液(400 g/L):称取 40 g 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后,放冷,并稀释至 100 mL。

4.12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0.0500 mol/L)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0.0500 mol/L)。

4.13 甲基红乙醇溶液(1 g/L):称取 0.1g 甲基红,溶于 95%乙醇,用 95%乙醇稀释至 100 mL。

4.14 亚甲基蓝乙醇溶液(1 g/L):称取 0.1g 亚甲基蓝,溶于 95%乙醇,用 95%乙醇稀释至 100 mL。

4.15 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 g/L):称取 0.1g 溴甲酚绿,溶于 95%乙醇,用 95%乙醇稀释至 100 mL。

4.16 混合指示液:2 份甲基红乙醇溶液(4.13)与1 份亚甲基蓝乙醇溶液(4.14)临用时混合。

也可用1 份甲基红乙醇溶液(4.13)与 5 份溴甲酚绿乙醇溶液(4.15)临用时混合。

5 仪器和设备5.1 天平:感量为 1mg。

5.2 定氮蒸馏装置:如图 1所示。

5.3 自动凯氏定氮仪。

6 分析步骤6.1 凯氏定氮法6.1.1 试样处理:称取充分混匀的固体试样 0.2 g~2 g、半固体试样 2 g~5 g或液体试样 10 g~25 g(约相当于 30 mg~40 mg 氮),精确至 0.001 g,移入干燥的 100 mL、250 mL 或 500 mL 定氮瓶中,加入 0.2 g 硫酸铜(4.1)、6 g 硫酸钾(4.2)及 20 mL 硫酸(4.3),轻摇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将瓶以45°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

小心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并澄清透明后,再继续加热 0.5 h~1 h。

取下放冷,小心加入 20 mL 水。

放冷后,移入 100 mL 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6.1.2 测定:按图 1 装好定氮蒸馏装置,向水蒸气发生器内装水至 2/3 处,加入数粒玻璃珠,加甲基红乙醇溶液(4.13)数滴及数毫升硫酸(4.3),以保持水呈酸性,加热煮沸水蒸气发生器内的水并保持沸腾。

6.1.3 向接收瓶内加入 10.0 mL 硼酸溶液(4.10)及 1 滴~2 滴混合指示液(4.16),并使冷凝管的下端插入液面下,根据试样中氮含量,准确吸取 2.0 mL~10.0 mL 试样处理液由小玻杯注入反应室,以 10 mL水洗涤小玻杯并使之流入反应室内,随后塞紧棒状玻塞。

将 10.0 mL 氢氧化钠溶液(4.11)倒入小玻杯,提起玻塞使其缓缓流入反应室,立即将玻塞盖紧,并加水于小玻杯以防漏气。

夹紧螺旋夹,开始蒸馏。

蒸馏 10 min后移动蒸馏液接收瓶,液面离开冷凝管下端,再蒸馏 1 min。

然后用少量水冲洗冷凝管下端外部,取下蒸馏液接收瓶。

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4.12)滴定至终点,其中 2 份甲基红乙醇溶液(4.13)与 1 份亚甲基蓝乙醇溶液(4.14)指示剂,颜色由紫红色变成灰色,pH 5.4;1 份甲基红乙醇溶液(4.13)与 5 份溴甲酚绿乙醇溶液(4.15)指示剂,颜色由酒红色变成绿色,pH 5.1。

同时作试剂空白。

1-电炉;2-水蒸气发生器(2 L 烧瓶);3-螺旋夹;4-小玻杯及棒状玻塞;5-反应室;6-反应室外层;7-橡皮管及螺旋夹;8-冷凝管;9-蒸馏液接收瓶。

6.2 自动凯氏定氮仪法称取固体试样0.2 g~2 g、半固体试样2 g~5 g或液体试样10 g~25 g(约相当于30 mg~40 mg氮),精确至 0.001 g。

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测。

7 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蛋白质的含量按式(1)进行计算。

(V -V )×c×0.01401 2X = ×F×100m×V /1003 (1)式中:X——试样中蛋白质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 g);V1——试液消耗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V2——试剂空白消耗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V3——吸取消化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c——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0.0140——1.0 mL 硫酸[c (1/2H2SO4)=1.000 mol/L]或盐酸[c (HCl) =1.000 mol/L]标准滴定溶液相当的氮的质量,单位为克(g);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F——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

一般食物为 6.25;纯乳与纯乳制品为 6.38;面粉为 5.70;玉米、高梁为 6.24;花生为 5.46;大米为 5.95;大豆及其粗加工制品为 5.71;大豆蛋白制品为 6.25;肉与肉制品为 6.25;大麦、小米、燕麦、裸麦为 5.83;芝麻、向日葵为 5.30;复合配方食品为 6.25。

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蛋白质含量≥1 g/100 g 时,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蛋白质含量<1 g/100 g 时,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8 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 10 %。

第二法分光光度法9 原理食品中的蛋白质在催化加热条件下被分解,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在 pH 4.8 的乙酸钠-乙酸缓冲溶液中与乙酰丙酮和甲醛反应生成黄色的 3,5-二乙酰-2,6-二甲基-1,4-二氢化吡啶化合物。

在波长 400 nm下测定吸光度值,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结果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10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 GB/T 6682 规定的三级水。

10.1 硫酸铜(CuSO4·5H2O)。

10.2 硫酸钾(K2SO4)。

10.3 硫酸(H2SO4 密度为 1.84 g/L):优级纯。

10.4 氢氧化钠(NaOH)。

10.5 对硝基苯酚(C6H5NO3)。

10.6 乙酸钠(CH3COONa·3H2O)。

10.7 无水乙酸钠(CH3COONa)。

10.8 乙酸(CH3COOH):优级纯。

10.9 37%甲醛(HCHO)。

10.10 乙酰丙酮(C5H8O2)。

10.11 氢氧化钠溶液(300 g/L):称取 30 g 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后,放冷,并稀释至 100 mL。

10.12 对硝基苯酚指示剂溶液(1 g/L):称取 0.1 g 对硝基苯酚指示剂溶于 20 mL 95%乙醇中,加水稀释至 100 mL。

10.13 乙酸溶液(1 mol/L):量取 5.8 mL 乙酸(10.8),加水稀释至 100 mL。

10.14 乙酸钠溶液(1 mol/L):称取 41 g无水乙酸钠(10.7)或68 g 乙酸钠(10.6),加水溶解后并稀释至 500 mL。

10.15 乙酸钠-乙酸缓冲溶液:量取 60 mL 乙酸钠溶液(10.14)与40 mL 乙酸溶液(10.13)混合,该溶液 pH 4.8。

10.16 显色剂:15 mL 甲醛(10.9)与 7.8 mL 乙酰丙酮(10.10)混合,加水稀释至 100 mL,剧烈振摇混匀(室温下放置稳定 3d)。

10.17 氨氮标准储备溶液(以氮计)(1.0 g/L):称取105 ℃干燥2 h 的硫酸铵0.4720g 加水溶解后移于 100 mL 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 1.0 mg 氮。

10.18 氨氮标准使用溶液(0.1 g/L):用移液管吸取 10.00 mL 氨氮标准储备液(10.17)于100ml 容量瓶内,加水定容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 0.1mg 氮。

11 仪器和设备11.1 分光光度计。

11.2 电热恒温水浴锅:100 ℃ ± 0.5 ℃。

11.3 10 mL 具塞玻璃比色管。

11.4 天平:感量为 1mg。

12 分析步骤12.1 试样消解称取经粉碎混匀过 40 目筛的固体试样 0.1 g~0.5 g(精确至0.001 g)、半固体试样 0.2 g~1 g(精确至 0.001 g)或液体试样 1 g~5 g(精确至 0.001 g),移入干燥的 100 mL 或 250 mL定氮瓶中,加入 0.1 g硫酸铜、1 g硫酸钾及 5 mL 硫酸(10.3),摇匀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将定氮瓶以45°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