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四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

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

1、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主体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或理想设计,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3、教育目的的作用有: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4、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关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一系列要求。特别是关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体系要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设想和规定。

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即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身情况确定的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设想。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3)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为什么说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A.教育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生产力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因素。洛克提出培养绅士的教育目的。)

C.教育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

因此,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社会政治和社会生产的需求,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阶级性和生产力的性质。

3、几种不同的教育理想:

(1)“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为代表

基本观点是:教育目的应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的促进社会进步的人。

(2)“个人本位论”——卢梭、福禄培尔、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

基本观点是: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和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最完善的发展。注重个人的价值,注重人的身心和谐,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3)“文化本位论”——狄尔泰、斯普朗格为代表

基本观点是:强调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教育活动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目的的制定应围绕着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

4、马克思建构了以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人的全面发展的全面性是反映人对生产力总和的全面占有;b.人的发展是指人的体力与智力、能力与志趣、道德精神和审美精神等多方面的发展;c.人的全面发展是自由的、和谐的发展;d.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全社会人的全面发展,而且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全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总之,其本质内涵是人的身心自由充分和谐的发展。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1、古代的教育目的——儒家教育目的,侧重于“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2、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目的——(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

3、我国于不同历史时期表述的教育目的始终没有改变其共同精神——培养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的人和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劳动者、建设者、接班人等),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哲学基础始终没有改变,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二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性质即社会主义性质没有改变。

4、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5、论述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a.普遍提高教育质量,享受平等教育;b.要求全体适龄儿童都入学;c.要求普遍提高学生的素质;d.要求根据不同儿童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因材施教。)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特征,是一种人格特征,也是一种精神状态。

“个性发展”,指的是个体素质的各个方面在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体现个体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是全面发展的个性。有个性的人往往能独立思考,具有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有较强的意志和行为能力。

6、什么是美育?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美育是指审美教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去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观与审美精神的教育活动。

通过美育,传递审美知识,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通过美育,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审美的情趣;

通过美育,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有一种言说的冲动与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