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

合集下载

佛洛依德性心理学五个阶段

佛洛依德性心理学五个阶段

佛洛依德性心理学五个阶段
弗洛伊德性心理学探讨的是性发展的结构和动机,他把人们发展性格特点和性
冲动归结为五个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弗洛伊德认为是婴儿期,婴儿发自内心的性驱动力的基础,在这一段,他们特别关注于自己的身体感觉,并伴随性满足。

第二阶段在2-3岁,投射在抚摸自己身体的婴儿可能会因此在此阶段发展出两性关系的意识,并开始发展出他们對同性和异性的偏好。

到五岁左右,第三阶段会出现,他们开始从过去的模式中学习,在这段时间开始了性定位,并开始进行复杂的社会环境判断。

在6-11岁期间,弗洛依德认为第四阶段是发展阶段,小孩会通过思维
和设计来满足他们的性驱动,并且会学习如何尊重别人的性身份,在这段时间,
他们也发展对终身成长伴侣的渴望。

最后,第五阶段是青春期,发生在12-18岁,激烈的内心衝动会出现,少年开始感受到性的驱动,并在这阶段建立自己的性角色。

综上所述,弗洛伊德性心理学由五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为下一个提供了前奏,它们可以说被被动慢慢地展开,以便婴儿最终成长为成人。

性心理发展阶段学说

性心理发展阶段学说

性心理发展阶段学说弗洛伊德将“性本能”称为里比多(Libido)认为它是一种能量,并藏在本我之中,“本我”中的本能欲望,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总要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或区域得到满足并获得快感。

而在不同部位获得快感的过程,就构成了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

他认为,性心理的个体发展。

里比多要达到成熟,真正行使生殖职能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由于里比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集中投注的部位不一样,这些不同的部位被称“性感带”(erogenous zone),儿童的快乐、挫折感和自我表现都来自这些快感区。

所以弗洛伊德根据里比多发展经过“性感带”为标准,把里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口唇期(oral stage)、肛门期(anal stage)、前生殖器期(phallic stage)、潜伏期(latent stage)和青春期。

其结果是导致人格发展受到影响。

佛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总离不开性的观念,所以他的发展分期解释,就被称为性心理发展期。

其中前三个时期是以身体的部位命名。

原因是在六岁以前的个体,期本我中的基本需求,是靠身体上的部位获得满足的。

因此这些部位即称性感带区。

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理论是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

他在1905年的《性学三论》和1916年的《精神分析引论》两部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人格发展理论。

根据不同时期里比多表现的性感区不同,弗洛伊德把人格的心理性欲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他的人格发展理论有二个重要特点:一是强调生物本能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调婴幼儿期的经历和经验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会经历五个发展阶段,不同阶段发展得顺利与否对以后的人格将有重大影响,特别是童年时代的欲望满足和挫折与人格形成发展的关系密切。

需要提及的一点是佛洛伊德理论的发展观点是动力观点是动力观点的延伸,即对心理动力的动态描述。

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分述如下:在里比多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两种危机:固着(a fixation)和倒退(regression)。

弗洛伊德的八个阶段

弗洛伊德的八个阶段

弗洛伊德的八个阶段1. 大家好啊!今天咱们来聊聊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眼中人的成长历程。

他把人的心理发展分成了八个阶段,就像爬楼梯一样,一步一步往上走,每一步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任务。

2. 口腔期0-1岁:小宝宝刚来到这个世界,整天就知道含啊咬啊的,像个小吸尘器似的,什么都想往嘴里塞。

这时候的快乐就是吃吃喝喝,妈妈的怀抱就是整个世界。

3. 肛门期1-3岁:这时候的宝宝开始学着自己上厕所啦!虽然听起来有点不好意思,但这可是人生的一大进步。

小朋友开始明白自己能控制一些事情,就像当上了自己身体的小老板。

4. 性器期3-6岁:小朋友变得特别爱问问题,对什么都充满好奇。

"为什么男孩和女孩不一样呀?""我是从哪里来的呀?"问题多得像倒豆子一样。

这时候也特别黏爸爸妈妈,总想独占他们的注意力。

5. 潜伏期6-12岁:这段时间像是小火车进了隧道,性的问题暂时躲到一边去啦。

小朋友开始热衷于学习、交朋友、玩游戏,就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到处采蜜。

6. 生殖期12岁以后:哇!青春期来啦!荷尔蒙像过山车一样上上下下,男孩女孩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脸红心跳什么的都来啦。

这个阶段就像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7. 成年早期18-35岁:长大啦!开始找工作、谈恋爱、组建家庭。

这时候的人就像一棵小树,要努力把根扎得深深的,在社会这片大森林里站稳脚跟。

8. 成年中期35-60岁:人生的黄金时期到啦!工作上可能当上了领导,家里可能有了孩子。

这时候就像一棵大树,枝繁叶茂,要照顾好一大家子人。

9. 成年后期60岁以后:人生的夕阳时分,像是一本厚厚的书,慢慢翻到了后面的章节。

这时候开始回顾人生,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

10. 每个阶段都像一个小考场,要完成不同的"考试题"。

要是哪个阶段没考好,可能会影响到后面的发展,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牢,后面就容易出问题。

11. 不过大家别担心,每个人的发展速度都不一样,就像有的花儿开得早,有的开得晚,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弗洛伊德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标准

弗洛伊德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标准

弗洛伊德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标准哎呀,说起儿童心理发展阶段,那可是相当有学问的事儿啊!弗洛伊德大佬可是研究了一辈子,给我们这些心理学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理论。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弗洛伊德划分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顺便带大家回顾一下咱们小时候的点点滴滴。

咱们得知道弗洛伊德把儿童心理发展分成了三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和生殖器期。

这个阶段划分可不是随便搞出来的,是根据儿童在这个阶段的主要行为和需求来分的。

不多废话,咱们开始吧!1. 口腔期(0-1岁)哎呀,这个阶段可真是宝宝们最可爱的时光了!这时候的宝宝主要是通过吃奶、吮吸等方式来满足生理需求。

妈妈们得多给宝宝提供充足的营养哦!而且,宝宝还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所以爸爸妈妈们得多跟宝宝互动,让宝宝感受到爱和关心。

2. 肛门期(1-3岁)这个阶段,宝宝开始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爸爸妈妈们得多跟宝宝说话,让宝宝学会说话。

宝宝也开始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好奇心,喜欢探索。

这时候,爸爸妈妈们要尽量满足宝宝的好奇心,让宝宝在探索中学习和成长。

3. 生殖器期(3-6岁)这个阶段,宝宝开始进入性别认同的阶段。

爸爸妈妈们要尊重宝宝的性别认同,不要给宝宝贴上错误的标签。

宝宝也开始学会与别人分享玩具和东西,这是培养宝宝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时期。

爸爸妈妈们要教育宝宝学会与人分享,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4. 潜伏期(6-12岁)这个阶段,宝宝开始进入青春期,开始关注异性,对恋爱产生兴趣。

爸爸妈妈们要正确引导宝宝的性教育,让宝宝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宝宝也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

爸爸妈妈们要尊重宝宝的意见,培养宝宝独立思考的能力。

5. 生殖成熟期(12岁以后)这个阶段,宝宝已经进入成年,开始面临更多的责任和挑战。

爸爸妈妈们要教育宝宝学会独立生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宝宝也开始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对未来充满期待。

爸爸妈妈们要关注宝宝的心理健康,帮助宝宝建立自信,迎接未来的挑战。

弗洛伊德把性心理发展分为哪些阶段

弗洛伊德把性心理发展分为哪些阶段

弗洛伊德把性心理发展分为哪些阶段弗洛伊德把性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oral stage)、肛门期(anal stage)、性器期(phallic stage)、潜伏期(latent stage)和生殖期(genital stage)。

1、口唇期是从出生到出生的第二年,这个阶段对婴儿口腔的刺激,如吮吸、吞咽等,是性满足的主要来源。

2、肛门期是从1到3岁,这一阶段性敏感区转到肛门。

3、性器期是从3到5岁,这个阶段生殖器成为性敏感区。

这一阶段的性满足涉及对异性父母的性幻想以及玩弄和展示生殖器。

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正是在这一阶段产生的。

前三个阶段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成人后的人格模式奠定了基础。

4、潜伏期是5到12岁,这一阶段儿童力比多受到压抑,没有明显表现。

5、生殖期是从12岁到20岁,这一阶段个体的性器官开始发育成熟,力比多压抑逐渐解除,生殖期成为主导的性敏感区,其他性敏感区成为辅助的性敏感区。

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新

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新

口欲需要满足不当
口腔攻击型人格: 特点:缺乏安全感、悲观、 敏感多疑、苛求; 行为上,从事那些象征着咬 人的活动,如讽刺挖苦他人、指 责评价他人、口头攻击他人等 口腔依赖型人格: 特点:过于依赖,以自我为 中心,不现实,善妒 行为上,从事大量的口唇活 动,诸如沉溺于吃、喝、抽烟、 接吻等,甚至于含手指头、嚼口 香糖等
口欲期(0-1.5岁)
主要任务
需求的及时回 馈
悉心的照顾
爱与陪伴
建立稳定坚实的依恋关系
肛欲期(1.5-3岁)
自主控制 大小便
研究 粪便
生 理 性 快 感
VS
囤积 粪便
纪 律 和 外 界 权 威
肛欲需要满足不适当
肛门排泄型人格 ——邋遢、浪费、无条 理、放肆、凶暴等,生 活凌乱,办事马虎,缺 乏责任感,铺张浪费 肛门滞留型人格 ——过度控制的行为习 惯,如洁癖、墨守成规、 固执、强迫症等; ——吝啬、囤积旧物 ——反向形成喜欢挑衅、 作对、攻击
性 (2)肯定想象力,不禁止,否定、嘲笑;否则产生内 疚感与失败感, (3)耐心解答提出的“为什么”,满足创造性、好奇 心, (4)不比较—这是孩子自卑的开始。三岁,孩子进幼 儿园,比较就有了差距,父母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无 形中造就了孩子的自卑 (5)表扬——五部曲,建立孩子的自信
自我意识的发展: 妈妈说爸爸说——老师说——同学说——我说
良好适应——小时候自信、 自制,不易心烦意乱;成 年后依然如此。 充满自信——小时候 活泼、外向;成年后 开朗、果断,领导欲 较强。 沉默寡言——小时候不善言谈; 成年后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 已的感情。
良好适应 40% 充满自信 28%
坐立不安——小时候行为消 极,注意力分散;等。成年 后更易苦恼和愤怒、心胸狭 窄。

性心理专业测试题及答案

性心理专业测试题及答案

性心理专业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性心理是指个体在性方面的哪些方面的心理活动?A. 性行为B. 性态度C. 性情感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中,哪个阶段与性认同形成有关?A. 口腔期B. 肛门期C. 性器期D. 潜伏期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性心理障碍的表现?A. 性厌恶B. 性幻想C. 性冲动控制障碍D. 性功能失调答案:B4. 性心理测试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性取向B. 性行为习惯C. 性心理健康状况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性心理问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 个人经历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性心理治疗中,哪种方法强调了潜意识的作用?A. 行为疗法B. 认知疗法C. 精神分析疗法D. 人本主义疗法答案:C7. 以下哪个不是性心理测试的目的?A. 诊断性心理问题B. 评估性心理健康状况C. 预测未来的性行为D. 帮助个体自我了解答案:C8. 性心理问题的治疗通常需要哪些方面的合作?A. 患者本人B. 心理治疗师C. 家庭成员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性心理问题可能与哪些心理疾病有关?A. 抑郁症B. 焦虑症C. 人格障碍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性心理测试的常用工具包括哪些?A. 问卷调查B. 心理访谈C. 行为观察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简述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答案: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包括: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发展任务和可能出现的冲突。

2. 描述性心理障碍的一般治疗方法。

答案:性心理障碍的一般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并解决内心的冲突;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某些症状;行为疗法则通过改变不良行为模式来治疗障碍。

3. 解释性心理测试的重要性。

弗洛伊德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弗洛伊德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弗洛伊德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指的是"性"的发展,而"性"的发展指的是力比多的发展,或称心理性欲的发展。

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口唇期(0~1岁)。

新生儿的吮吸动作是快感的来源,口唇是产生快感最集中的区域。

(2)肛门期(1~3岁)。

肛门中儿童的冲动大都是被动的,快感来自排泄过程和排泄后肛门口的感觉(包括尿道口在排尿中产生的感觉)。

(3)前生殖器期(3~6岁)。

该期儿童会产生依恋异性父母的伊底帕斯情结,但最终会受到压抑。

(4)潜伏期(6~11岁)。

儿童进入潜伏期,其性欲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

(5)青春期(11~13岁)。

女孩自11岁,男孩自13岁起进入青春期。

儿童力争从父母的控制中解脱出来,建立自己的生活。

性心理的发展

性心理的发展

性心理的发展关于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的理解及思考弗洛伊德的两个著名断言就是:性本能冲动对人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乃至对整个人类科学文化极端重要。

弗洛伊德解释说,人有两种主要的生物本能,一种是维持生命个体的生存本能,另一种是维持种族的性本能或生殖本能,生存本能容易满足,而性本能的满足过程与方式就复杂得多,其变化也很大。

性本能不一定通过直接的生殖活动来满足,它可以通过亲吻,抚摸,注视甚至跳舞,体育活动,科学和艺术创造活动的方式来间接满足,实际上,弗洛伊德把几乎所有人类高尚精神文化活动都看作是性冲动的替代与升华。

因而,与生存本能相比,性本能对心理活动和人格发展重要得多。

弗洛伊德正是在此基础上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性心理学发展模式,弗洛伊德把性理解为广泛的身体快感,并按身体快感区的特点描述了性心理的发展。

在弗洛伊德看来,性心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五个阶段:(一)口唇期:从出生后到一岁。

在这一时期婴儿性快感的满足主要借助口唇,在吃奶的吸吮中婴儿获得快感。

在这一阶段,如果口唇需要没得到满足或满足过多,就会产生口唇型人格,这种人依赖感强,贪食。

出现吮手指、咬指甲、吸烟、酗酒等,自恋、依赖、猜疑、退缩等不良的人格特征。

(二)肛门期:大约从一岁开始,持续到二岁。

在这一阶段,排泄机能成为婴儿性快感的主要目标,婴儿从排泄活动中得到极大的快乐。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按时大小便的训练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这一阶段性心理发生冲突,就会造成肛门型的人格。

这种人不是过于放肆、无礼,就是极度吝惜、保守。

(三)生殖器期:亦称性蕾期,从二岁到三岁。

弗洛伊德认为,直到生殖器期的最初阶段,婴儿的性能量都是指向自身,他的快乐是自乐。

在生殖器期的后期则发生了重大变化。

幼儿开始将性能量里比多指向外界对象,男孩的性欲指向母亲,叫做恋母情结,女孩的欲望指向父亲。

男孩的欲望指向母亲时,总要无意识地与父亲争夺爱,敌视父亲。

这种冲突导致另一情结--阉割情结,小男孩害怕父亲,害怕他惩罚自己的恋母感情,阉割自己的生殖器,小男孩随后放弃了恋母情结,转而与父亲同化。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
俄狄浦斯情结
作为竞争对象的父亲或母亲都十分强大,最终儿童以 自己同性别的父亲或母亲为榜样。
潜伏阶段(6-12岁)
由于道德感、美感、羞耻心和害怕被别人厌恶等的心 理力量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性冲动暂时停止活动,儿 童中止对异性的兴趣,倾向多和同性者来往。
儿童更多的把注意力转向今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些 活动——学习、体育、歌舞、艺术、游戏等,这是通 过升华作用的机制实现的。
⑸青春期(12-20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⑹成年早期(20-2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⑺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⑻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评价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最全面的人格理论, 但引起的评论与争议也是最多的,既有肯定的, 也有否定的。
肛门阶段(2-3岁)
在这段时间里,父母为了养成子女良好的卫生习惯做 出合理的引导,如果父亲的要求能配合幼儿自己控制 的能力,良好的习惯可以因而建立,从而使幼儿长大 后具有创造性与高效率性。
如果父母训练过严,与儿童发生冲突,则会导致所谓 的肛门性格一种是肛门排放型性格,如表现为邋遢、 浪费、无条理、放肆、凶暴等;另一种是肛门便秘型 性格,如过分干净、过分注意条理和小节、固执、小 气、忍耐等。因此,弗洛伊德特别强调父母应注意儿 童大小便的训练不宜过早、过严。
因此,弗洛伊德特别强调父母应注意儿童大小便的训练不宜过早、过严。 弗洛伊德的理论对20世纪的思想文化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一些概念,如潜意识、压抑、恋母情结等早就进入人们的
日生常殖话 阶语段。(反13-18之) ,若此时期的口腔活动受到过分限制,使婴儿无 恋广父义恋 :母一情切法节寻也求由称快俄感狄的口浦潜斯力腔情结活。 动获得满足,长大后将会有负面的口腔性 格,如口腔性依赖 生殖阶段(13-18)

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的异同

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的异同

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的异同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在许多方面存在异同。

以下是关于两者异同的详细分析:相同点:1.心理发展阶段: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都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

弗洛伊德将其分为五个阶段,包括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而艾里克森则将其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和挑战。

2.强调性欲的作用: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都强调性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人的基本动力,而艾里克森则认为性欲是推动心理发展的力量之一。

3.关注早期经验:两位心理学家都认为早期经验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经验的塑造作用,而艾里克森则强调早期经验对后续阶段的影响。

不同点:1.发展动力的解释: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对于心理发展动力的解释存在差异。

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内在的性欲,而艾里克森则认为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内在的生长和发展的欲望。

2.阶段的描述和命名: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在描述和命名心理发展阶段时采用了不同的术语。

例如,弗洛伊德将口腔期、肛门期和性器期称为“性感期”,而艾里克森则使用了更抽象的术语,如“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自主对羞怯和疑虑”等。

3.对人格的看法: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对于人格的看法存在差异。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本能或驱力组成:自我本能、性本能和攻击本能。

他强调这些本能在个体发展和心理病理学中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艾里克森认为人格是不断发展的,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他的人格理论包括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强调个体在不断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如何塑造自我概念和身份认同。

4.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对于社会文化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有不同的看法。

弗洛伊德强调生物本能在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而艾里克森则更加关注社会文化因素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他认为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塑造作用,个体需要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可。

弗洛伊德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唇期

弗洛伊德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唇期

弗洛伊德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唇期弗洛伊德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唇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发展模式,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有序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包括五个阶段:口唇期、输入期、身体发育期、性别分化期和成人期。

一、口唇期口唇期是指出生后的第一阶段,也是孩子从出生到四岁之前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经历一些初步的心理发展,并且对外界产生一定的认知能力。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学习语言,能够记住一些日常用语,并且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

此外,孩子也会逐渐学会使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孩子也会开始学习如何表示自己的感情,并且能够理解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二、输入期输入期是指孩子从四岁到七岁之间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且会开始思考问题。

此外,孩子也会开始进行一定的认知发展,如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等。

同时,孩子也会开始自我意识的发展,能够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想法。

此外,孩子也会开始学习如何去实施一些行动,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身体发育期身体发育期是指孩子从七岁到十二岁之间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有大量的身体发育,包括生长、发育等。

此外,孩子也会有大量的心理发展,包括情感、思维、道德等方面。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开始对周围事物有一定的思考,并且会逐渐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

此外,孩子也会开始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并且能够根据周围环境来作出正确的判断。

四、性别分化期性别分化期是指孩子从十二岁到十六岁之间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开始有性别意识,并且会根据性别来选择不同的行为方式。

同时,孩子也会面对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反应。

此外,孩子也会根据不同情况来作出不同的选择,从而使自己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弗洛伊德性理论与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性理论与防御机制

如上司受到老婆气便发泄到员工身上,员工回到家发泄到儿子身上,儿子回自己房间发泄到小狗身上。
8.转换(conversion)、躯体化(somatization):把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从而避开了焦虑和痛苦。
9.抵消(undoing):以从事某种象征性的活动仪式化的动作来抵消、抵制一个人的真实感情。
我们大多数人正是无意识里运用了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Psychotic” Mechanism)化解焦虑才成为所谓的“正常人”
1.压抑Repression:是指一切为社会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许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
压抑的正面作用是:当个体产生与社会规范相悖的内心冲动或需求时,如果个体不加以压抑和控制而任其发展下去,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挫折并产生焦虑和痛苦。压抑起到保持其心境安宁;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一个成熟的有修养的人是一个懂得运用压抑作用的人。
6.升华(Sublimation):把为社会、超我所不能接受、不能容许的冲动的能量转化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的高级形式。
升华作用能使原有的动机冲突得到宣泄,消除焦虑情绪,保持心理安宁与平衡,同时,又创造了积极的社会价值,利己利人。
7.转移(displacement)、置换、替代:因某事物而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去,就转而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以减轻精神负担。
如:一个后妈对孩子非常溺爱,但往往是由
于她并不发自内心的爱这个孩子而是从道德上强化自己应该付出母爱而形成。
如:弟弟或妹妹出生时,较大的孩子对婴儿夺走了母亲这一事情感到不满或委屈,继而憎恨婴儿,但在表面上显得很喜欢婴儿。这是因为表现出憎恨婴儿的行为会招致母亲的指责,而表现出喜欢婴儿则会成为好哥哥、好姐姐,能被母亲所承认,得到表扬。这种反向形成在本质上源于道德感或良心等超我的影响。

弗洛伊德人格划分5个阶段

弗洛伊德人格划分5个阶段

弗洛伊德人格划分5个阶段弗洛伊德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将人格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其人格发展理论又称性心理期发展论。

1、口唇期(oral stage)(0-1岁):此期婴幼儿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动为主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

2、肛门期(anal stage)(1-3岁):此期儿童性欲望的满足主要来自于肛门或排便过程。

3、性器期(phallia stage)(3-6岁):此期儿童性生理的分化导致心理的分化,儿童表现出对生殖器的极大兴趣,性需求集中于性器官本身。

他们不仅通过玩弄性器官获得满足,而且通过想象获得满足。

此期男孩会经历“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x,俄狄浦斯情结),对于女孩,则经历“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厄勒克特拉情结)。

4、潜伏期(latency stage)(6-11岁):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世界,参加学校和团体的活动,与同伴娱乐、运动,发展同性的友谊,满足来自于外界、好奇心和知识满足,娱乐和运动等。

5、生殖期(genital stage)(11岁或13岁开始):青春期性器官成熟后即开始,性需求从两性关系中获得满足与之相对应的有三个情结阶段:1、口欲期与口欲期固结口欲期,是指婴幼儿时期处于一种完全不自立的状态,依赖母亲或其他养育者生活。

基本没有行动能力,“口是婴幼儿生活的中心和兴趣的中心。

吃奶是用口,饥饿或者不舒服的时候,用口哭叫;愤怒的时候,用口咬母亲的乳头,抓到东西都往嘴里塞,这是他的惟一认识手段。

”在一岁多,儿童就逐步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这时儿童行动能力出现、也是儿童学习自我控制的时期,儿童自我意志和个性第一次张扬,儿童常会反抗父母,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第一反抗期”。

顺利度过口欲期,人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是肛欲期,如果这时父母对儿童的自主行为压抑过多,则儿童会退回到“口欲期”,因为害怕受批评,他们不敢有自己的思想和意愿,而这个影响会延续到他的一生,精神分析学称此现象为“口欲期固结”。

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理论的五个阶段

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理论的五个阶段

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理论的五个阶段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理论描述了人类性发展的五个阶段。

这些阶段是婴儿期(生理性阶段),深吻期(口腔性阶段),解剖学期(探索性阶段),潜意识期(性幻想阶段)和性成熟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性倾向和焦点,并且这些阶段的经历对于个体的性发展和性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婴儿期(生理性阶段)是从出生到大约18个月的时间段,在这个阶段,婴儿的性倾向主要集中在生理的需求,如吃饭和睡觉。

深吻期(口腔性阶段)是从18个月到大约3岁的时间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性倾向主要集中在口腔和呼吸的活动,如吮吸和咀嚼。

解剖学期(探索性阶段)是从3岁到大约6岁的时间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性倾向主要集中在身体上的探索和观察,如探索性器官。

潜意识期(性幻想阶段)是从6岁到大约11岁的时间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性倾向主要集中在内心的幻想和想象,如性幻想。

性成熟期是从11岁开始的时间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变得性成熟,并且性倾向和行为开始符合社会和文化的期望。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阶段是平均趋势,个体可能会有不同的发展进程。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是在20世纪初提出的,随后的研究和反驳认为该理论存在很多缺陷。

其中一个主要的批评是该理论忽略了文化和社会背景对性发展的影响。

另一个批评是该理论对女性性发展的描述存在偏见。

因此,现代的性心理学研究已经不再完全支持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

在性心理学研究中,有其他的理论也提供了对性发展的不同解释。

例如,Erik Erikson的生命周期理论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视角,将性发展纳入了个体整个生命周期的发展进程中。

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是Sigmund Freud的学生Karen Horney的心理学理论,她认为性发展是由社会和文化背景所决定的,并且强调了女性性发展的独特性。

所以,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虽然对于当时是一个重要的贡献,但是在现代研究中,它被认为是不够全面和偏见的,应该结合其他理论来理解性发展。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其中包括人格发展理论。

在这个理论中,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并且受到无意识冲突的影响。

这些冲突源于个体的欲望和社会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和青春期。

每个阶段都与特定的生理需求和心理冲突相关联。

口腔期是指出生后的头两年,这个阶段的焦点是婴儿的口腔满足和吸吮行为。

如果在这个阶段满足不足或过度满足,可能会导致人格特征的形成,如吸烟、咬指甲等。

肛门期是指2到3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焦点是儿童控制排泄物。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控制过度或不足,可能会导致人格特征的形成,如顽固、强迫症等。

生殖器期是指3到6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焦点是儿童对生殖器的好奇和探索。

如果儿童在这个阶段受到过度限制或过度宠爱,可能会导致人格特征的形成,如性冷淡、依赖性等。

潜伏期是指6到12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焦点是儿童的性冲动被压抑,集中在学习和社交方面。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超我(superego),即道德和道德规范。

青春期是指12岁到成年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焦点是性欲望的再次激活,并且个体需要找到适当的方式来满足这些欲望。

如果在这个阶段发生困难,可能会导致人格特征的形成,如性心理障碍、身份危机等。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强调童年经历对个体人格的重要性,认为人格是在早期经验中形成的。

他的理论提供了一种解释人格形成的框架,并且对心理治疗和个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有人认为,他的理论过于侧重于性欲望和冲突,忽视了其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此外,他的理论也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因此有人对其科学性提出了质疑。

总结来说,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提供了一种解释人格形成的框架,强调了童年经历对个体人格的重要性。

尽管受到一些批评,但他的理论对心理治疗和个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 理论中,总离不开性 的观念,所以他的发 展分期解释,就被称 为性心理发展期。
性心理发展期

1.口腔期(0~1岁)
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5岁)
4.潜伏期(5~12岁)
5.生殖期(12岁至成年)
口腔期
(oral
stage,0~1岁)
该阶段结束需要经历两个过程,第一个为压抑, 第二个为以其父亲自居,认同其父亲的行为。父 这时孩子不再想到代他的父亲,而去认同父亲的 行为方式,认同亲的行为标准。也正是在这种认 同的过程中,孩子形成了善恶的标准,而这些又 成了他的超我的一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在此阶段,由于环境特别是父母的影响, 往往使孩子产生固着。在此阶段造成固着的环境有两类: 一类是“外伤事情”,包括受到父亲或母亲的吸引,并产 生了不可思议的冲动,而当他看到父母的性关系或性行为 时所形成的所谓外伤;看到成人性器时产生的一种阉割焦 虑所形成的外伤。此外,兄弟姐妹的出生也是一种外伤, 因为他们造成了他的奥狄浦斯欲望的满足的减少。第二类 环境是”慢性态度“。父母无意识地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爱 物,如父亲把女孩子作为自己的爱物,这样就加深了奥狄 浦斯情结,在某种程度上父母可以察觉到此行为,因此产 生恐惧和犯罪感,接着对孩子产生愤怒和反对,这样孩子 就产生了一种不一致的经验,这正是过度的不满足的体现, 从而造成外伤。
此时期个体性器官成熟生理上与心理上所显示的 特征,两性差异开始显著。自此以后,性的需求 转向相似年龄的异性,开始有了两性生活的理想, 有了婚姻家庭的意识,至此,性心理的发展以臻 成熟。
第一,男性性器阶段。
母亲是快乐的目标,想得到母亲,会对父亲产生
嫉妒和敌对情绪,即恋母情结。
若母亲反对以及由于父亲反对产生阉割焦虑的话,
stage,3~6岁)
原始欲力的需求,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获得满足。
此时幼儿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在性质上已算 是“手淫”的开始。幼儿在此时期已能辨识男女 性别,并以父母中之异性者为“性爱”的对象。 于是出现了男童以父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母亲的现 象,这现象称为恋母情结,同理女童以母亲为竞 争对手而爱恋父亲的对象,则称为恋父情结。
弗洛伊德认为,在男女的性器阶段如果出现固着,
就会出现不同的人格特征,形成性器型性格。性 器型的男人往往做事不考虑后果,而且非常自信, 过高地评价自己性器的价值,并力求证明他是一 个真正的男子汉,因此他们常常自负自夸。性器 型的女人,会出现”受阻性性“综合征,她们力 求在多方面都优于男子,并且去寻找典型的男性 职业,且她们ge,1~3岁)
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
激快感获得满足。此时期卫生习惯的训练,对幼 儿言是重要关键。如管制过严,可能会留下后遗 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肛门性格者,在 行为上表现冷酷、顽固、刚愎、吝啬等,可能就 是肛门性格的特征。
性器期
(phallic
谢谢观赏
第二,女性性器阶段。
厄勒克特拉情结或恋父情结 进入安全的状态中去,成为正常的女性。 为失去母亲而恐惧,取代其母亲,发现这是不可
能的,此情结被驱除掉。
若没能安全地解决好这个问题,性格上就会产生
这样的特征:即女性的虚荣性。此外还会导致强 烈的男性情结形成,很有可能把另一个女性当作 恋爱的对象。
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允、咀嚼、
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婴儿的快乐也多得自口腔 活动。此时期的口腔活动若受限制,可能会留下 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 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在行为上表现 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 观、依赖、洁癖者,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
潜伏期
(latent
stage,7岁至青春期)
七岁以后的儿童,兴趣扩大,由对自己的身体和
父母感情,转变到周围的事物,故而从原始的欲 力来看,呈现出潜伏状态。此一时期的男女儿童 之间,在情感上较前疏远,团体性活动多呈男女 分离趋势。
两性期
(genital
stage,青春期以后)
此时期开始时间,男生约在 13 岁,女生约在 12 岁,
阉割情结
通常由长久的恐惧造成。“阉割情结”与“俄狄
普斯情结”息息相关。它也是一组思想和感觉, 有时则是它们的综合。它们集中在一个恐惧上, 那就是个人潜意识里时常无缘无故地有被切除掉 性器官的恐惧。这种恐惧,比起一个人在意外事 件中可能弄瞎眼或折断腿的通常恐惧,更要厉害 得多。它是一种特殊而令人深切感到的恐惧,这 种恐惧只集中在个人的性器官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