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梁之《罗汉大爷》教案1
从平凡到超越——“《红高粱》之罗汉大爷”课例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课例分析撒等愿職趣—“《红高梁》之罗汉大爷”课例杨帆(邢台市第19中学,河北邢台054000)关键词:中学语文;原生态阅读;思辨式阅读;拓展式阅读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0X(2021 )11-0060-05教学设想: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阅 读整本书、大部头,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师生 都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要带领学生品读重要名著节选,贴近文本细致 分析,层层递进深人阅读,以达到窥一斑而见全 豹的效果。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立足原生态阅读 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在思辨式阅读中把握人物 形象,在拓展式阅读中丰富阅读体验,进而帮助 学生增进对整部作品主题的把握。
本课是髙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小说欣赏》第九单元“烽火岁月”中的一篇小说节选。
选自 莫言的小说《红高粱》。
—、导入新课师:这张照片上的四个人是谁,大家知道吗?这张照片拍摄于1987年,在山东高密也就是莫 言的家乡拍摄电影《红高粱》。
拍摄间隙,莫言作为东道主请张艺谋、巩俐、姜文去他家吃饼。
在 莫言家的院子里,三位男士和巩俐一起留下了 这张珍贵的合影。
据说吃饭当天姜文一不小心 把莫言家里唯一一个暖水壶踢爆了。
莫言情商 很高,赶忙打趣说道:“这电影肯定会爆!”果不 其然,这个电影火爆至极,获得了 1988年柏林 电影节的最高奖项金熊奖!那一年,电影在国内 公映卖出票房4000万,你可要知道,当时的电 影票四毛五一张,1988年的4000万是什么概 念?大约相当于电影观影人次超过了 4亿!那么 我们不禁想问,电影、著作《红高粱》为什么如此 吸引人呢?百闻不如一见,今天,我们就一起走 进原著《红高粱》,体验文字的力量,感受作品的 魅力。
二、学习过程第一部分:原生态阅读(一) 初读体验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红高粱》这部作品的 内容梗概。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18课 《红高粱》——罗汉大爷 课件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 12 岁 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 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 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的辽阔炫丽空间。它以崭新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中国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伙农民古朴、野性的生活,爱就 真爱,恨就真恨,大爱大恨,大生大死,唤起了人们 对那个疯狂而无序的年代里的英雄所具有的那种漫溢 的激情、漫溢的野性和漫溢的自由的追求。
1.节选前 节选部分前的情节 ( 第一节 ) :土匪司令余占鳌 ( 我爷爷 ) 带 着儿子豆官和自己的队伍,在公路旁边的高粱地里等待伏击日 本鬼子的车队。 2.罗汉大爷——节选部分。 3.节选后 节选部分后的情节 ( 第四节 ) :余占鳌等人在公路边埋伏; 追叙奶奶拉着余占鳌和另一支抗日队伍 ( 国民党系统的冷队长 ) 一起喝掺有罗汉大爷血的高粱酒,共同盟誓,为罗汉大爷报仇, 打日本鬼子;再追叙罗汉大爷怎样被日本鬼子活活剥皮杀害的。
皮鞭下,他忍气吞声,对拿着抽人藤条的监工心存恐 惧。罗汉大爷在逃跑的中年人的激励下,鼓足勇气逃 脱了牢笼。当他为那两头忘恩负义的骡子而激荡起复 仇的火焰时,他已经完成了一次人格的提炼和升华。 罗汉大爷的倔强在他对骡子处以惩戒时表现得淋漓尽 致,他的血性男儿的秉性得到了充足的刻画,这是一 次人格在危难中的精神洗礼。罗汉大爷用自己的行为 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从而完成了自身由懦弱到奋争的 真正成长。
过上安宁而自由的生活。为救回两头骡子而被骡子踢 伤,他愤怒地举起铁锹向骡子铲去,怒骂着“畜生! 你这个忘恩负义吃里扒外的混账东西!你这个里通外 国的狗杂种!”这充分体现出了他不屈不挠、疾恶如 仇的性格。
在《罗汉大爷》这一选文中作者是如何刻画“罗汉大 爷”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环境烘托,凸显人物弱点。罗汉大爷是个普通的 农民,当日本人要牵走东家的骡子时,罗汉大爷表现 得低三下四、卑贱低劣,毫无男子汉的刚猛之气。罗 汉大爷太过软弱,在日伪的枪口下,他敢怒而不敢言, 被人骂做“老混蛋”也“一气不吭”;当日本人要他 牵骡子走时,他也只能选择屈从。这哪里有一点英雄 的样子?罗汉大爷的弱点因为有环境阴冷的基调而变 得可信,也与后文罗汉大爷的反抗形成充分的对照。 情节暗示,强化人物成长。罗汉大爷在监工的
《红高粱》罗汉大爷
第18课
《红高粱》——罗汉大爷
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心理暗示,塑造鲜明形象 情节推动,强化人物成长 创设环境,凸显人物弱点
合作探究(二)
• 选文中和红高粱相关的情节 有哪些?又有什么样的象征 意义?
它秉领天地精华、粗枝大叶、抗旱抗涝、生 气勃勃、充满了野性
它们根植于山东高密东北乡的土壤,生生不息
根据《红高粱家族》改编的电影《红高粱》,1988年,获得 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熊奖.
该片导演张艺谋说:正是因为这种对生命的礼赞以及电影语 言言道:谨以此书召唤 那些激荡在我的故乡无边 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 英魂和冤魂。
2012年莫言因作品中的 的魔幻叙事风格成为中国 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作家
1、魁首 4、袒露 7、翌日 10、踉跄 13、利飕
读准字音
2、痉挛 5、血痂 8、桅灯 11、碌碡 14、剐蹭
3、楸树 6、铁锹 9、窸窣 12、趵起 15、杉树
人物分析的常用方法
• 正面描写(语言、动作、肖像、神态、 心理描写)
• 侧面描写(人物或环境的烘托) • 细节描写(细微具体典型的情节) • 对比描写(相异或相反事物)
合作探究(一)
• 罗汉大爷由一个老老实实的 管家伙计,到最后被日军剥 皮示众。面对日军的步步紧 逼他都做出了什么反应?作 者想塑造他什么样的形象特 点?
本文通过对罗汉大爷由顺从到反抗过程的叙述,塑造了 一个忠厚老实,但为了自己的自由安宁的生活,为了自己的 尊严,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农民形象,讴歌了他粗野不羁 的生命力和为生存而奋起反抗的精神。
• 一、查找资料以第一人称介绍故事梗概 • 二、介绍选文前后情节 • 三、理清选文的情节发展脉络 • 四、排除字词障碍 • 五、人物形象分析的常用方法 • 五、补充材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九单元第18课《罗汉大爷》优质教学设计
《罗汉大爷》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和必修课程相比,选修课程更侧重文学作品的欣赏阅读,注意语言知识的积累运用,同时重视高尚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教材分析《红高粱》是莫言的成名作之一,是一部宣扬生命个性、赞美生命的中国新时期小说。
《红高粱》以抗战初期山东高密的一个小山村为背景,叙述了一部民间自发的为生存而奋起反抗侵略的苦难历史。
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苦难,更是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粗犷豪放、顽强拼搏、热爱祖国的品质,同时也讴歌礼赞了自由奔放、热血沸腾的生命,赞扬了我们的人民战胜苦难的精神,呼唤美好的新生活。
莫言在《红高粱家族》的献词中写道:“谨以此书召唤那些激荡在我的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
”让那些已经丧失原始、粗犷的生命活力,沉浸在功利中卑微地苟活着的人们羞愧吧!他是要寻根,寻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生命之根。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多必修课程的学习积淀,已经具备了欣赏小说的基本能力和素养,《罗汉大爷》这篇小说被安排在“烽火岁月”这一单元,意在通过罗汉大爷这一可歌可泣、平凡而伟大的英雄形象,让学生认识并继承发扬自强不息、顽强不屈的抗战精神;所以这篇小说的学习我把对小说三要素的把握渗透在了全新的教学设计中,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落实小说三要素,深入理解小说主题思想,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在实现“中国梦,我的梦”的征程上更奋然而前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知识链接内容,了解莫言的创作特色、文学成就及其《红高粱》的主题思想。
2、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梳理小说节选部分的主要情节,赏析主要人物形象。
3、通过朗读走进文本,体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感知主要人物形象。
罗汉大爷教案红高粱
罗汉大爷教案红高粱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红高梁---罗汉大爷》教案板书设计罗汉大爷情节:顺从→因压迫→反抗性格:忠诚隐忍、不屈不挠主题:生命力坚韧善良、嫉恶如仇反抗自强不息环境:红高粱不屈抗争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莫言在《红高粱》献词中这样写到:“谨以此书召唤那些激荡在我的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
我是你们的不肖子孙,我愿扒出我被酱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
伏惟尚飨!尚飨!”莫言在献词的最后一句以祭文的形式,用被酱油腌透了的心,祭奠祖宗,他是在为已经丧失了原始粗犷的生命活力,沉浸在名利中卑微苟活着的人们而羞愧。
他是要寻根,寻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生命之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读莫言的《红高粱》。
二、知识回顾,方法点拨。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所以我们学习小说往往需要从情节、环境、人物这三要素入手。
三、分析文本,理清三要素。
1、情节本文是小说的第二第三节.。
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节选部分的内容。
方法:何人何时何地何因何事明确:罗汉大爷因压迫由顺从到反抗的过程。
2、人物(1)罗汉大爷“顺从”在文中哪里表现出有哪些性格特点明确:发展部分(7-36)罗汉大爷被压上工地修路。
讨论板书:忠诚、隐忍、坚韧、善良、勤劳。
(2)罗汉大爷“反抗”在文中那部分情节表现最突出有什么特点明确:高潮部分(64-69)罗汉大爷救骡子,铲骡子。
讨论板书:不屈不挠,嫉恶如仇。
(3)是什么让一个老实顺从的农民反抗在哪一情节体现明确:罗汉大爷在工地的无故四次挨打(28-52)讨论明确:一打:就听到背后响起一阵利飕的小风,随即有一道长长的灼痛落到他的背上。
《罗汉大爷》教学设计
《罗汉大爷》教学设计关于节选部分一、节选部分前后的情节《红高粱》的叙事呈现非常自由的时空结构,并不按照一般小说的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情节。
节选部分是小说的第二、三节。
节选部分前的情节(第一节):土匪司令余占鳌(我爷爷)带着儿子豆官和自己的队伍,在公路旁边高粱地里等待伏击日本鬼子的车队。
节选部分后的情节(第四节):余占鳌等人在公路边埋伏;追叙奶奶拉着余占鳌和另一支抗日武装(国民党系统)的冷支队长一起喝掺有罗汉大爷血的高粱酒,共同盟誓,为罗汉大爷报仇,打日本鬼子;再追叙罗汉大爷怎样被日本鬼子活活剥皮杀害。
二、节选部分赏析选文描写的是罗汉大爷,虽然不是作为主人公的“奶奶”“爷爷”,但是作者对罗汉大爷的刻画,仍然是一丝不苟,很下功夫的。
作者开篇即说“刘罗汉大爷是我们家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人物”,而且扯出一段与“奶奶”暧昧不清的风流韵事,看似有些“无聊”的“闲笔”,其实是有伏笔的。
随后作者写到县志,写到“农民刘罗汉”的“英雄事迹”:农民刘罗汉,乘夜潜入,用铁锹铲伤骡蹄马腿无数,被捉获。
翌日,日军在拴马桩上将刘罗汉剥皮零割示众。
刘面无惧色,骂不绝口,至死方休。
而在文本中,刘罗汉几乎没有反抗,被拉到工地干活;面对恶劣残酷的现实,他也忍气吞声;拉走黑骡,因为那是主人的财产(如果他真和女主人有染,足见他对女主人的感情)。
由此可见,刘罗汉只是一般的饮食男女(和奶奶的一段韵事可佐证)。
他铲黑骡的腿,也并不是“乘夜潜入”,有意抗敌,更没有“铲伤骡蹄马腿无数”(“无数”也有些夸张)。
小说的文本和“县志”(也是作者虚构的),哪个叙述是“事实”呢?作者虚构了两种“事实”让读者评判,为了什么目的呢?当然作者是偏向文本的“事实”的。
“县志”的陈述,是对革命战争以及其中人物传统的“定义”,是历史教科书似的“事实”。
而作者却要颠覆这样的“事实”,颠覆以往对“战争”“英雄”的“定义”,从战争的微观舞台──民间的视角,建构自己的叙述与评价体系,还“战争”“英雄”本来的面目(当然这样的“面目”也是作者自己的判断)。
《红高粱》罗汉大爷 (1)
【细节描写】
人物 次数
长官
罗汉大爷
第一次
背后响起一阵利飕的 小风
一道长长的灼痛 长官有话好好说,你怎么 能动手打人?
第二次
微笑不语,举起藤条又 横着抽了一下他的腰
几乎打成两半,两股热辣 辣的泪水从眼窝里凸出来, 血冲头顶
第三次 第四次
罗汉大爷 莫言
“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 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山东高密东北乡
• 请围绕“罗汉大爷”,梳理小说的情节。
倒叙
剥皮零割
·结局
情节的摇摆
被押修路 顺利逃跑 救骡子 杀骡子
· · · 开端 发展
高潮
故事进程
情节的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 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 气走到底,而是让他千折百回,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 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是情节的摇摆。
• 47段:“那股紫红色的火苗时强时弱地在他脑子里燃着, 一直没有熄灭。”
• 48段:“只有那簇紫红的火苗子灼热地跳跃着,冲击着他 的双耳里嗡嗡地响。”
• 52段:罗汉大爷脑子里的火苗腾一声的燃旺了,火苗把他 丢去的记忆照耀得清清楚楚,他记起半天来噩梦般的遭际。
反抗意识的觉醒
【语言描写】 • “你怕了吗?畜生!你的威风呢?畜
• 小个子老伪军实把顺骡子从解、开,卑用力微牵软扯,弱骡、子倔忠强地实高于昂着东头家,死的死不一肯个移步。 大个子伪军上去用枪戳骡子屁股,骡子愤怒起蹄,明亮的蹄铁趵起泥土,溅
• 了大普个伪子军通伪一农军脸拉。民了一形下象枪栓,用枪指着罗汉大爷,大叫:“ 老混蛋,你来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九单元第18课《红高梁---罗汉大爷》优秀教案
伴骡
救骡
铲骡不屈不挠、嫉恶如仇
顺从→反抗
探讨二:课文是如何写罗汉大爷由顺从到反抗的变化过程的?
(1)顺从——火起——逃跑——反抗
(2)你如何看待这样顺从、隐忍的罗汉大爷?
(3)选文是如何写罗汉大爷的反抗意识的?
(4)罗汉大爷怒骂、怒铲骡子的情节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选文是如何写罗汉大爷的反抗意识的?
结束语: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
让我们努力学习、锻炼身体,成为中国的脊梁,这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三、初识罗汉大爷: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完善罗汉大爷名片:
姓名:
籍贯:
属性:
身份:
职责:
四、全面认识罗汉大爷:
1、回顾:如何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这一课,我们可以如何把握罗汉大爷这个人物形象?
3、罗汉大爷与骡子:
探讨一:快速浏览课文,尝试用几个短语概括罗汉大爷与骡子的故事,并分析罗汉大爷的性格。
护骡忠诚、隐忍、善良、坚韧、勤劳……
莫言在献词的最后一句以祭文的形式,用被酱油腌透了的心,祭奠祖宗,他是在为已经丧失了原始粗犷的生命活力、沉浸在名利中卑微苟活着的人们而羞愧。他是要寻根,寻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生命之根。
结合课文及中国历史你认为中华民族历经风雨,屹立不倒的根是什么?(欣赏视频“铭记2008”)
中华民族之所以饱尝艰辛而不衰,历经磨难而不屈,靠的就是磅礴正气的铮铮铁骨,靠的就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历经风雨屹立不倒的支撑就在于许许多多具有民族精神的,热爱这片土地的中国的“脊梁”。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九单元第18课《红高梁·罗汉大爷》优质教案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分析罗汉大爷的人物形象,归纳成功刻画罗汉大爷形象地的因素。
2.挖掘罗汉大爷形象塑造的意义,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过程与方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扬中华民族热爱自由、不屈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罗汉大爷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挖掘罗汉大爷形象塑造的意义。
一、导入新课:烽烟滚滚唱英雄:遥想陈胜当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怒吼是何等的响彻云霄;遥想公瑾当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何等的意气风发;遥想岳飞当年,“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何等的慷慨雄壮……时间走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他的《红高粱》中也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形象。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其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罗汉大爷。
二、教学过程:1.通过对课案的预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莫言的基本情况以及《红高梁》这部小说的基本内容。
课文节选自小说的第二、三节,作者一丝不苟地刻画了罗汉大爷,那么罗汉大爷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小说情节的设置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课前老师建议兴趣小组可以尝试表演文中的主要情节,通过置身情境感悟人物的性格,有没有同学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表演?生表演师:同学们有没有看出他们表演的什么情节?爱看不爱看?作为非专业的演员,同学们大方地再现了课文的主要情节,而且非常聪明地就地取材,拿我们的跳绳、书本做道具,为你们的勇敢、为你们的创新而鼓掌。
2.接下来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情景再现以及文本的细节,分组讨论罗汉大爷的性格特点。
生讨论3分钟经过讨论,大家对罗汉的形象一定有了自己的看法,哪位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讨论后得到结论总结罗汉大爷形象:诚实忠厚屈从软弱倔强血性嫉恶如仇通过大家的分析,罗汉大爷的形象已跃然纸上,大家可以为罗汉大爷写几句话吗?左威:日寇侵华罪恶深,革命先辈献英魂,东北高密刘罗汉,世间可有第二人?日寇抢骡修公路,罗汉不忍身相护,殴打屈辱做劳工,世态炎凉心中怒。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第九单元第18课《红高粱》罗汉大爷
第18课《红高粱》——罗汉大爷(对应学生用书P92)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确凿.(z áo)2.袒.露(t ǎn) 3.血痂.(ji ā)4.痉.挛(j ìng) (二)多音字1.畜⎩⎪⎨⎪⎧ 畜.生chù畜.养x ù2.监⎩⎪⎨⎪⎧ 监.工ji ān 国子监.ji àn 3.嚼⎩⎪⎨⎪⎧嚼.东西ji áo咀嚼.jué倒嚼.ji ào4.栅⎩⎪⎨⎪⎧ 栅.栏zhà栅.极sh ān 二、写准字形1.⎩⎪⎨⎪⎧ qi ū楸树铁qi āo锹qi ǎo 愀然2.⎩⎪⎨⎪⎧ y ì翌日横sh ù竖 3.⎩⎪⎨⎪⎧ 膨zh àn ɡ胀zh ǎn ɡ涨潮4.⎩⎪⎨⎪⎧ p én ɡ篷布p én ɡ蓬勃5.⎩⎪⎨⎪⎧ x ī淅沥清x ī晰6.⎩⎪⎨⎪⎧ xu ān 喧闹寒xu ān暄三、用对词语1.流传 留传乞求2.祈求四、积累成语1.踉踉跄跄:走路不稳。
2.吃里扒外:受着这一方的好处,暗地里为那一方尽力。
“扒”也作“爬”。
(对应学生用书P93)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莫言Array简介:莫言(1955-),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
出身于农民家庭,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年2月应征入伍,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1980年开始创作。
2011年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作品: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十一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爆炸》《野骡子》《欢乐》等二十四部,短篇小说《枯河》《白狗秋千架》《拇指铐》等六十余篇。
评价:“寻根文学”作家。
赞美喷涌不尽的生命高密东北乡给予莫言童年更多的是饥饿和孤独,但是也给予莫言一笔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23、《罗汉大爷》导学案1
第四次
(4)在书上划出罗汉大爷反抗意识的描写
3、环境
鲜嫩的高粱在铁蹄下断裂、倒伏,倒伏断裂的高粱又被带棱槽的碌碡和不带棱槽的石滚子反复镇压。各色的碌碡和滚子都变成了深绿色,高粱的汁液把它们湿透了。一股浓烈的青苗子味道笼罩着工地。这段高粱地的描写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精神?
五、归纳罗汉大爷的性格特点,并说说课文是如何刻画罗汉大爷的形象的?
1、概括故事情节
2、人物
(1)罗汉大爷“顺从”在文中哪里表现出?有哪些性格特点?
(2)罗汉大爷“反抗”在文中哪部分情节表现最突出?有什么特点?
阅读作者介绍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朗读、理解
深化学习
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再读课文
(3)是什么让一个老实顺从的农民反抗?在哪一情节体现?
次数
人物
长官
罗汉大爷
第一次
第二次
获得:大家文学奖鼎钧双年文学奖颂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红高粱》《丰乳肥臀》
二、字词预习检测(略)
三、知识回顾,方法点拨。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所以我们学习小说往往需要从()、()、()这三要素入手。
四、朗读文本,理清三要素
六、探究小说的主题
快速浏览读课文,
根据内容完成
进一步阅读了解罗汉大爷形象
归纳主题
课题
23、《罗汉大爷》
课型
阅读课
课时
一、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小说的作者及思想内容,概括分析罗汉大爷的形象性格。
2、分析情节、环境、人物,理解小说主题,鉴赏《红高粱》与以往革命战争文学题材截然不同的特点,探究中华民族精神。
红高梁罗汉大爷教案【直接打印】
《红高梁---罗汉大爷》教案【教学目标】一、熟悉节选部份情节,归纳分析人物性格。
二、分析情节、环境、人物,理解小说主题,探讨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一、归纳分析人物性格。
二、理解小说主题,探讨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进程】一、导语咱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莫言在《红高粱》献词中如此写到:“谨以此书召唤那些激荡在我的故乡一望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灵和冤魂。
我是你们的不肖子孙,我愿扒出我被酱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
伏惟尚飨!尚飨!”莫言在献词的最后一句以祭文的形式,用被酱油腌透了的心,祭祀祖宗,他是在为已经丧失了原始粗犷的生命活力,沉浸在名利中低微苟活着的人们而羞愧。
他是要寻根,寻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不断进展的生命之根。
下面咱们就一路来解读莫言的《红高粱》。
二、知识回顾,方式点拨。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情形节和环境描述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文体。
所以咱们学习小说往往需要从情节、环境、人物这三要素入手。
三、分析文本,理清三要素。
一、情节本文是小说的第二第三节.。
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节选部分的内容。
方式:何人何时何地何因何事明确:罗汉大爷因压迫由顺从到招架的进程。
2、人物(1)罗汉大爷“顺从”在文中哪里表现出?有哪些性格特点?明确:进展部份(7-36)罗汉大爷被压上工地修路。
讨论板书:忠诚、隐忍、坚韧、仁慈、勤劳。
(2)罗汉大爷“反抗”在文中那部分情节表现最突出?有什么特点?明确:高潮部份(64-69)罗汉大爷救骡子,铲骡子。
讨论板书:不屈不挠,嫉恶如仇。
(3)是什么让一个老实顺从的农人招架?在哪一情节表现?明确:罗汉大爷在工地的无端四次挨打(28-52)讨论明确:一打:就听到背后响起一阵利飕的小风,随即有一道长长的灼痛落到他的背上。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九单元 第18课 《红高粱》—罗汉大爷 教学案
第18课《红高粱》——罗汉大爷(对应学生用书P92)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确凿.(z áo) 2.袒.露(t ǎn) 3.血痂.(ji ā) 4.痉.挛(j ìng) (二)多音字1.畜⎩⎪⎨⎪⎧ 畜.生chù畜.养xù 2.监⎩⎪⎨⎪⎧ 监.工ji ān 国子监.ji àn《红高粱》是最能反映莫言风格的一篇奇作。
小说以一块块的感觉画面组合而成,形成一个以独特感觉为基础的“红高粱”世界。
从题材看,小说取材于作者家乡的抗日生活,写作目的也很明确,在小说结尾处作者表示:“谨以此书召唤那些激荡在我的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
我是你们的不肖子孙,我愿扒出我的被酱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
伏惟尚飨!尚飨!”在小说里,作者以家乡的红高粱作为背景,以活生生的感觉记忆为笔锋,描写了家乡的抗日生活画面。
无边无际的高粱地红如血海,血海中,有着生命的野合,有着活剐的血腥,有土匪的出没,有英勇的伏击。
与以往的“抗日文学”不同,《红高粱》摒弃了种种思想框框的制约,抹去了单纯乐观的色调,把家乡的抗日生活重新放置在民族的自然发展和充满血腥的历史过程中去。
后来有人惊叹地评价,《红高粱》把抗日题材“拖出了困海”。
不仅如此,《红高粱》还为我国当代的“战争文学”拓出了一条新路。
节选部分前的情节:土匪司令余占鳌(“我爷爷”)带着儿子豆官和自己的队伍,在公路旁边的高粱地里等待伏击日本鬼子的车队。
节选部分重点表现的是罗汉大爷从忍气吞声、沉默温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民,转变为一个愤怒、仇恨的反抗者的故事。
节选后的情节:余占鳌等人在公路边埋伏,追述奶奶拉着余占鳌和另一支抗日队伍(国民党系统的冷队长)一起喝掺有罗汉大爷血的高粱酒,共同盟誓,为罗汉大爷报仇,打日本鬼子;再追述罗汉大爷怎样被日本鬼3.嚼⎩⎪⎨⎪⎧ 嚼.东西ji áo 咀嚼.jué倒嚼.ji ào4.栅⎩⎪⎨⎪⎧ 栅.栏zhà栅.极sh ān 二、写准字形1.⎩⎪⎨⎪⎧qi ū楸树铁qi āo锹qi ǎo 愀然 2.⎩⎪⎨⎪⎧ y ì翌日横sh ù竖 3.⎩⎪⎨⎪⎧膨zh àn ɡ胀zh ǎn ɡ涨潮 4.⎩⎪⎨⎪⎧ p én ɡ篷布p én ɡ蓬勃 5.⎩⎪⎨⎪⎧ x ī淅沥清x ī晰 6.⎩⎪⎨⎪⎧ xu ān 喧闹寒xu ān 暄三、用对词语1.流传 留传2.祈求 乞求四、积累成语1.踉踉跄跄:走路不稳。
高中语文 第18课《红高粱》罗汉大爷学案 新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1)
第18课《红高粱》——罗汉大爷【文本助读】一、作者名片莫言(1956~),原名管谟业。
山东高密人。
小学五年级停学后,回籍务农近十年。
197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81年开始创作,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1985年以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国作家》1985年2期)轰动文坛。
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代表作还有《金发婴儿》《红高粱》等。
前后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红高粱家族》等,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丰乳肥臀》等。
其中《红高粱》获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他的初期作品注重表现细腻独特的生命体验,描述童年经历的乡村世界,达到了自然与感觉的奇异和谐。
1985到1986年前后,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阻碍,他开始文体实验,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表达,陌生化的处置,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1987年后又进入新的探讨期。
激情勃发,画面五彩斑斓,语言无控制、夸诞等仍是他不变的风格。
二、内容链接《红高粱》以抗战初期的山东高密的一个小山村为背景,表达了一部民间自发的为生存而奋起招架入侵的苦难历史。
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苦难,更是展现了中国人民豪放、顽强拼搏、爱国的品质,同时也歌颂礼赞了自由奔放、热血沸腾的生命,赞扬了咱们的人民战胜这种苦难的精神,呼唤美好的新生活。
《红高粱》的叙事呈现出超级自由的时空结构,并非依照一样小说的时刻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情节。
节选部份是小说的第一章中的第二、三节。
节选部份前的情节(第一节):土匪司令余占鳌(我爷爷)带着儿子豆官和自己的队伍,在公路隔壁的高粱地里等待伏击日本鬼子的车队。
节选部份后的情节(第四节):余占鳌等人在公路边埋伏;追叙奶奶拉着余占鳌和另一支抗日队伍(国民党系统的冷队长)一路喝掺有罗汉大爷血的高粱酒,一起明誓,为罗汉大爷报仇,打日本鬼子;再追叙罗汉大爷如何被日本鬼子活活剥皮杀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高梁---罗汉大爷》教案
学目标
1、熟悉节选部分情节,概括分析人物性格。
2、分析情节、环境、人物,理解小说主题,探究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概括分析人物性格。
2、理解小说主题,探究中华民族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莫言在《红高粱》献词中这样写到:“谨以此书召唤那些激荡在我的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
我是你们的不肖子孙,我愿扒出我被酱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
伏惟尚飨!尚飨!”
莫言在献词的最后一句以祭文的形式,用被酱油腌透了的心,祭奠祖宗,他是在为已经丧失了原始粗犷的生命活力,沉浸在名利中卑微苟活着的人们而羞愧。
他是要寻根,寻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生命之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读莫言的《红高粱》。
二、知识回顾,方法点拨。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所以我们学习小说往往需要从情节、环境、人物这三要素入手。
三、分析文本,理清三要素。
1、情节
本文是小说的第二第三节.。
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节选部分的内容。
方法:何人何时何地何因何事
明确:罗汉大爷因压迫由顺从到反抗的过程。
2、人物
(1)罗汉大爷“顺从”在文中哪里表现出?有哪些性格特点?
明确:发展部分(7-36)罗汉大爷被压上工地修路。
讨论板书:忠诚、隐忍、坚韧、善良、勤劳。
(2)罗汉大爷“反抗”在文中那部分情节表现最突出?有什么特点?明确:高潮部分(64-69)罗汉大爷救骡子,铲骡子。
讨论板书:不屈不挠,嫉恶如仇。
(3)是什么让一个老实顺从的农民反抗?在哪一情节体现?
明确:罗汉大爷在工地的无故四次挨打(28-52)
讨论明确:
一打:就听到背后响起一阵利飕的小风,随即有一道长长的灼痛落到他的背上。
反应:罗汉大爷说:“长官,有话好说,你怎么能举手就打人?”
二打:监工微笑不语,举起藤条又抽了一下他的腰。
反应:罗汉大爷感到这一藤条几乎把自己打成两半,两股热辣辣的泪水从眼窝里凸出来,血冲头顶。
三打:长官又给他一藤条。
反应:罗汉大爷气噎咽喉,泪眼模糊。
四打:监工在罗汉大爷脖子上抽了一藤条。
反应:血肉模糊,大爷被打的六神无主,像孩子一样胡胡涂涂地哭起来。
小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当一个坚韧的男人露出最没出息的一面,也就到了他人格的极限,所以罗汉大爷不惜用死来证明他血性的一面。
(4)罗汉大爷反抗意识的描写
①一股紫红色的火苗,也在他空白的脑子里缓缓地亮起来。
②那股紫红色的火苗时强时弱地在他脑子里燃着,一直没熄灭。
③只有那簇紫红的火苗子灼热地跳跃着,冲击着他的双耳嗡嗡地响。
④罗汉大爷脑子里的火苗腾一声的燃旺了,火苗把他丢去的记忆照耀得清清楚楚,他记起半天来噩梦般的遭际。
3、环境
鲜嫩的高粱在铁蹄下断裂、倒伏,倒伏断裂的高粱又被带棱槽的碌碡和不带棱槽的石滚子反复镇压。
各色的碌碡和滚子都变成了深绿色,高粱的汁液把它们湿透了。
一股浓烈的青苗子味道笼罩着工地。
这段高粱地的描写你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精神?
明确:不屈抗争
4、“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
▪①“我”是一个隔了大半个
世纪的事后叙述者。
在历史
和现实之间形成一种断裂
又共时的生命感受。
▪②“我”又是一个小说的穿
插着,便于叙事、抒情。
▪③“我”穿插文中,能够频繁
和富有跳跃性地进行时间
切换,使时间、空间交叉在
一起,产生一种美妙而陌生
的诱惑力。
5、课文是如何刻画罗汉大爷的形象的?
明确:①、环境烘托,凸显人物弱点。
②、情节暗示,强化人物成长。
③、多重对比,打造真实人性。
四、探究主题,讨论总结。
1、这篇小说的主题
通过对罗汉大爷等农民形象的塑造,讴歌了他们粗野不羁、热烈奔放的
生命力和为生存而奋起反抗的斗争精神。
2、思考小说塑造罗汉大爷这一形象的意义.
罗汉大爷是中国农民群体性格的代表,他们勤劳朴实,善良坚韧,但为
了自己的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在国家危难之时,敢于反抗、敢于斗争。
3、在小说的献词中,莫言告诉我们他要寻根,结合课文及中国历史你认为中华民族历经风雨,屹立不倒的根是什么?(欣赏视屏“铭记2008”)
讨论总结:回顾历史,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中华民族之所以饱尝艰辛而不衰,历经磨难而不屈,靠的就是磅礴正气的铮铮铁骨,靠的就是白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家园,即使物质条件再好也不会幸福。
一个民族如果精神家园缺失,即使经济成就斐然,也难跻身于世界现代民族之林。
而中国历经风雨屹立不倒的支撑就在于许许多多具有民族精神的,热爱这片土地的中国的“脊梁”。
五、作业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
鲁迅的一生都在为我们的民族招魂,或者说他为了重铸我们民族的灵魂,呕心沥血,可以说他的每篇作品都是在启迪民众的灵魂。
那么我们民族的灵魂应该是怎样的呢?重铸我们的灵魂任务到底完成了没有?我们民族的灵魂究竟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请以“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六、板书设计
罗汉大爷
情节:顺从因压迫反抗
性格:忠诚隐忍不屈不挠主题:生命力
坚韧善
良嫉恶如
仇反抗
自强不息
环境:红高粱不屈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