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的不对等性

合集下载

英汉对应词的不对等

英汉对应词的不对等

文化背景的考虑
文化差异的理解
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有助于更 准确地找到对应词。
文化意象的传递
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化意象, 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
文化特有表达的翻译
对于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特有表达,应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 或音译。
翻译技巧的掌握
直译与意译的选择
语义模糊性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一些语义模糊的词汇,这些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可能有所不同,增加了英汉 对应词不对等的难度。
04
英汉对应词不对等的影响
翻译难度增加
语义差异
文化背景差异
表可能存在语义上的微妙差异,导 致翻译时难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 汇。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 同,某些词汇在英语中可能有特 定的文化含义,而在汉语中则没 有,反之亦然。这增加了翻译的 难度,需要译者具备跨文化意识。
社会制度差异
英汉两国的社会制度、政治体系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具有特定社会 制度背景的词汇在对方语言中可能没有对应的表达。
宗教信仰差异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宗教信仰体系,一些具有特定宗教背景 的词汇在对方语言中可能没有对应的表达。
语境理解差异
语境依赖性
英语和汉语中的一些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这导致在翻译时需要对语境进行准确理解 。
02
拓展研究的语料库和领域,包括不同领域、不同语境的英汉对应词, 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其不对等性。
03
加强跨学科的研究合作,引入语言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 和方法,以更深入地探究英汉对应词不对等性的本质和规律。
04
注重实践应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翻译、跨文化交流等领域,以提高 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和质量。

从文化差异看英汉翻译的不对等性

从文化差异看英汉翻译的不对等性

腥 与灾难” 的意思 , 如“ r e d r e v e n g e ” 表 示“ 血 腥复仇” . “ r e db a t . d e ” 表示“ 血战” , 等等。 习俗 在 不 同 国家 各 有 不 同 ,因 而 使 本 民 族 的 语 言 变 得 多 样性 。 在 翻译 过 程 中 , 翻译 者 应 尽 量 解 释 出 与本 国文 化 存 在 差 异 的风 俗 习 惯 , 尽 量 忠 于 原 文 表 达 出文 章 的实 际 意 义
的影响 , 只 有 了解 英 、 汉两种语 言风格的异 同、 文 化 背 景 知 识
和 不 同 的 民族 心 理 状 态 。 缩短这种文化差异 . 才 能成 功地 进 行 翻译 交际。
关键 词 : 不对等性
文化 差异
影 响
语 言 是 一 个 民 族 文 化 的结 晶 。 每 个 民族 所 处 的 自然 条 件 、 社会环境 、 历史状况不 同 . 其 文 化 也 自然 而 然 地 呈 现 出各 式 各 样 的形 态 , 进 一 步 引发 思 维 认 知 及 语 言方 式 等诸 多 不 同 , 从 而 造 成 翻译 中 的不 对 等 现 象 。英 语 和 汉 语 是 建 立 在 不 同文 化 基 础 上 的两 种 语 言 。 在翻译实践 中, 译 者 往 往 需 要 结合 两种 不 同 文化 , 进 行灵 活 的不 对 等性 翻译 , 体 现 译 语 要 传 递 的效 果 。总
征, 而“ 橄榄枝 ” 这 一 词 正 是 出 自于 圣 经 中 的 “ 创世纪 ” 篇: 而 “ 利末记 ” 篇 中的“ s c a p e g o a t ( 替 罪羊 ) ” 表示 “ 代 人 受 过 的人 ” ; 西方人视为不吉利象征的数字“ 十三 ” , 也是来源于圣经 , 故 事 中耶 稣 被 他 的 第 十 三 个 门徒 犹 大 出卖 而 被 钉 在 十 字 架 上 . 后 来人们常用“ a J u d a s k i s s ” 表 示 叛 徒 的行 为 与 之 不 同 的是 , 在 中国, 佛 教 的 影 响更 为 深 远 , 许多成语 、 谚语 、 习语 是 从 佛 经 中派 生 过 来 的 。如 , 有关于“ 佛” 的 词 就 有 “ 临 时抱 佛 脚 ” 、 “ 借 花献佛” 、 “ 放 下 屠 刀 ,立 地 成 佛 ” 、 “ 送 佛送 到西” 等 。这 类 中西 方 各 自宗 教 衍 生 出 的语 言 , 往往 会 令 没有 接 触 过 背 景文 化 的 人不 太 明 白 。 这 就 需要 翻译 者补 充 与宗 教

英汉翻译中不对等性的思考

英汉翻译中不对等性的思考
英汉翻译过程中的不对等性
(1)词 汇 的不 对 等 英语 和汉语在词 汇含 义和数量 上存 在很 大差异 。词 汇是语 言组成 中的最小单 位 ,同时 也是 民族 文化的重要 载体 ,词汇可 以将 每个 国家对世界 的认 知程度 有效体现 出来 。因此 ,在英汉 翻译 过程 中 ,词汇 的翻译质量可对 整个 翻译 工作造 成影响 。例如 ,在 “家庭成 员”一词 的 翻译 过程 中就 体现得 十分 明显 。在 中国,家庭成员 的划
54 度 的把握 ,在 翻译过程 中需要尽 可能地 忠实于原 文 ,将 原 文特点充 分展示 出来 ,也要 与读 者 的理解 能力 和思维 能力相 匹配 ,从 而实现 文化 的顺 利传 递。 第 二 ,源语 和译 入语 言 系统 之 间存 在 很 多 矛盾 因 素 ,这其 中存 在 的差 异因素主 要包括 以下几方 面 :汉语 和英 语之 间的语音 系统差异 、汉语 和英语 之 间的词汇系 统差 异 、汉语 和英语之间的语法 系统差异 。(李淑康 、李 克 ,2016) 第三 ,源语文化 和译入语 之间 的文 化矛盾 因素 。翻 译 本身就 是一种跨越 文化 的交 际形式 ,作为文化 载体 的 语言 ,可 以将一个 民族的地理 环境 、文 化习俗 等深刻地 反映 出来 。各个 民族之间 的语 言存在很 多相 同性 ,同时 也包含着 很多不 同特点 ,也 正是这些差 异 ,给翻译工作 带来 了很多困难。 翻译过程 中的很 多矛盾 因素增加 了语 言相互 转换 的 难度 ,因此 ,很 多学者将 翻译 工作 比喻成 “带着 手铐跳 舞”,这种 比喻形象地 表达 出翻译 工作 的艰辛 程度。
Ⅱ 影响英汉矗译方法的矛盾因素
我 国翻译学 家张春柏 在 《英汉 汉英 翻译 教学 》中提 出了以下几点影 响翻译方法 的矛 盾因素 :

中国电影字幕英译不对等问题

中国电影字幕英译不对等问题

中国电影字幕英译不对等问题由于语言体系和文化的原因方面的局限性,在许多情况下不平等的英文字幕翻译的电影,叫做英语的不可译性。

在翻译研究领域,专门为电影字幕翻译工作相对较少,但这并不是说电影字幕翻译是毫无章法。

电影具有很强的功能性,而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对于解决在电影字幕翻译中遇到的由于语言和文化所造成的不对等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它是评估电影字幕译文好坏的最佳标准。

關键词:英汉翻译;电影字幕;不对等电影的主要内容可以反映中国文化的发展,而观众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文化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也是电影字幕翻译障碍的最大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电影的字幕翻译将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于翻译工作者而言,必须掌握整个电影的内涵,将电影的内涵表达出来,让观众充分感受到电影所蕴含的文化,从而更好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因此,本文从《流浪地球》着手通过对该电影的英译字幕不对等现象进行分析以探究解决电影字幕翻译不对等的策略。

一、翻译中的不对等性的定义很多资料都提到了翻译中的不对等性的定义,但是我们并没有对这种现象十分了解,然而通过总结可以归纳出:翻译不对等指的是由于不同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译文的源语在形式、风格等方面与目的语有所不同。

在翻译过程中虽然可以把意思顺利表达,但是想要译文和原文达成绝对的平等是非常困难的。

二、《流浪地球》英译字幕中翻译不对等问题(一)词汇不对等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在内涵和数量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作为语言的最小基本单位,词汇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在理解世界上的角度有所不同,所以在汉译英的过程中,词汇的翻译质量会影响整个翻译。

“家庭”这个词翻译成英语是“family”,但汉语中的“家”和“庭”各有其含义。

“家”的本义是家畜的栖息地,后来扩展为人类的居住地。

“庭”是指在屋子前大门后的那块空地,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封闭式居住建筑文化。

因为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住宅建筑样式跟中国不一样,英文的family不像汉语“家庭”那样,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意义。

英汉翻译的不对等性

英汉翻译的不对等性

精选课件
16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 The entire class yelled: “Beer!”
❖ 教授敲着桌子喊道:“先生们,请安静!”
全班同学大声叫到:“啤酒。”
❖ 教授敲着桌子喊道:“你们这些年轻人吆喝(要喝) 什么?”
全班同学大声叫到:“啤酒。”
❖ 教授拍着桌子喊道:“同学们,你们吵什么?”
全班同学大声叫到:“炒鱿鱼。”
❖ 人们认为他在那种场合所表演的不过是犹大之吻 ――居心险恶。
❖ 在西方,“a Judas Kiss”(犹大之吻)比喻口腹蜜剑,阴 险背叛,源自《圣经》,指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犹大以 接吻为暗号出卖耶稣,导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精选课件
11
译出语概念在译入语中缺乏对应物
❖ 拜年 (pay New Year call)是中国特有的民俗文
❖ 虎头蛇尾 In like a lion, out like a lamb.
精选课件
3
英汉语中词汇的不对等现象
❖ 概念意义的不对等 ❖ 内涵意义的不对等 ❖ 词的搭配能力的不对等 ❖ 词序的不对等
精选课件
4
概念意义的不对等
❖ uncle “伯父”、“叔父”、“姑父”、“姨 夫”、“舅舅”一词来统指父系尊长
❖ aunt表示母系尊长 ❖ sister 表示姐姐或妹妹,brother指哥哥或弟弟 ❖ cousin堂兄弟、堂姐妹表兄弟、表姐妹
精选课件
5
内涵意义的不对等
❖ 喜鹊 ---- 喜事、吉利、运气 ❖ magpie ---- 唠叨、饶舌 ❖ 红色---- 喜庆、幸福、吉祥, ❖ red ---- 流血、危险或暴力, e.g. to catch someone red-handed(当场捕获);

浅析英汉文化差异及翻译中的不对等性

浅析英汉文化差异及翻译中的不对等性

浅析英汉文化差异及翻译中的不对等性作者:刘丽丽来源:《卷宗》2019年第36期摘要: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下自然会产生出不同的语言。

本文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段落、句式、词语等方面的表征存在的差异,以及对其所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而进行的尝试性探究,浅析两者间因文化差异,所产生的英汉翻译中不对等现象,并从词汇、结构、形态等方面来分析翻译中词义的选择以及文化差异的处理策略。

关键词:英汉语言;文化差异;表征;翻译;不对等性1 英汉语言的差异汉英两种语言雏形的产生、历史环境的改变及社会背景都大不相同,所以它们关于语言表征中的各个表述,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

1.1 词汇的差异1.1.1 文字汉字是象形文字,其可以表形表音表义,可以单独表达汉语含义,并且由多个汉字组成词汇,构成句子直到完整的文章呈现。

而英语是由26个字母组成,拆分开每个字母时都无法正确的表述出它所包含的意思,必须由两个或者多个字母组成的整体,才能为它赋予真正的含义。

1.1.2 词汇在英语中抽象名词的使用,要比在汉语中频繁。

比如conceptualization,像这样形成的抽象化名词,在汉语中要少见得多。

汉语中的抽象名词,词形没有变化,但词意不同,在了解漢语中的抽象名词所表达的含义时,要结合语境以及交流者的表达意图。

如“正确”这个词,所表达的意思是形容词还是抽象名词,就需要结合语境判断。

1.2 句法结构的差异1.2.1 形合和意合英语是形态语言,在行文中通过连词、介词或者关系词等将句子连接成篇,不但直观的表达其所要传递的信息,并且句子结构缜密,语言间逻辑性较强,是一种重形合的表达方式。

而汉语则是一种含蓄的语言,一种间接的、婉转的表达方式,表面上的表达不太能决定真正意思的准确性,语言和文字是通过承上启下的意境,以及对其他事物的借鉴来体现本身的涵义,是一种重意合的结构。

1.2.2 静态与动态英语是一种静态性的语言结构,动词在英语中由于受到主谓关系的限制,一个主谓关系句中有且仅有一个主要动词,因此它的动作意义常由其他词类来表达,即动词名词化。

试论英汉词义的不完全对应关系及其翻译

试论英汉词义的不完全对应关系及其翻译

试论英汉词义的不完全对应关系及其翻译引言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词义的不完全对应关系。

当我们将一个英语单词翻译成中文时,往往不能简单地找到一个与之完全对应的中文词汇。

这种现象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结构、文化背景、习惯用法等方面的不同所致。

本文将探讨英汉词义的不完全对应关系及其翻译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词义的不完全对应关系1. 语言结构的差异英语是一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而中文属于汉藏语系。

两种语言在语法、句子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导致同一个概念在两种语言中表达的方式不尽相同。

例如,英语中的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之前,而中文中则通常放在名词之后。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将英文形容词转换为中文形容词的顺序。

2. 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也是导致词义不完全对应的一大原因。

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人们对同一个概念有不同的了解和表达方式。

例如,英语中有许多以动物命名的习语,如“a leopard can’t change its spots”(豹子改不了斑点),表达一个人无法改变自己的本性。

而在中国文化中,动物的象征义不同,因此在翻译习语时需要注意文化背景的差异。

3. 习惯用法的差异习惯用法是指人们在日常交流中习惯使用的表达方式。

英汉两种语言的习惯用法存在着差异,导致词义不完全对应。

例如,英语中的“thank you”(谢谢)在中文中有多种表达方式,如“谢谢”、“多谢”、“感谢”等,根据语境和表达方式的礼貌程度选择不同的词汇。

词义的翻译方法1. 词义比较法词义比较法是指通过对英中两种语言的词义进行比较,找到在某种特定语境下最为接近的翻译。

通过分析两种语言中的词义差异,并考虑语言使用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可以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词汇进行翻译。

例如,英语中的“book”可以翻译成中文的“书籍”、“图书”等,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汇。

2. 释文翻译法释文翻译法是指根据原文的意思和语境,通过对词义的解释来进行翻译。

论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

论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

摘要: 两种语言翻译的不对等性是每一个译者最困惑的问题。

在翻译实践中, 由于文化背景、思维认知及固有的本族语使用差异, 使英汉翻译绝对对等不可企及。

翻译的对等是有限度的。

关键词: 不对等性; 限度; 语际意义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 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

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 eugene nida )早年提出了读者反应对等原则,并在与塔伯(charlesr taber ) 合著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一书中指出, 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对等首先是语义对等, 再就是风格对等。

”无论是范存忠提出的“准确”, 还是塔伯、奈达所指的“对等”, 他们都折射出翻译界的一种理想与目标。

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是完全可能的, 但完全准确而又绝对对等是不可能的。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人类的思维是有存在决定的。

由于每种语言都有自己所特有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心理背景, 所以处于不同语系的汉英之间的这个鸿沟是不言而喻的。

1 语际意义转换的限度1.1 概念意义的不对等性从传统的词汇学来讲, 词义包括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

所谓概念意义, 也叫外延意义( denotative meaning) 或认知意义( congnitivemeaning) ,是词汇的最基本意义, 是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事物的最基本特征的抽象概括, 常视作是词语在字典中的定义或释义。

所谓内涵意义是隐含或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

词的内涵意义在日常谈话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很大的作用, 并且因民族而异。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词义, 英语词语和汉语词语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对等性。

请看下面的例子:2) the apple ofmy eye3) the old man has just kicked the bucket1.2 语境的不对等任何语言都处于特定的语言环境, 即上下文( context) 中, 从而具有特殊的意义。

浅谈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不对等性研究

浅谈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不对等性研究

·欧美文学·作品评析及其它·王雅萍李滨等浅谈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不对等性研究刘亚东摘要:由于中西方的文化不同,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实现了文化的跨越,而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对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英语文学作品中,需要翻译用语言将已经表达出来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来准确而完整地表现出来。

因此需要翻译者们了解两国语言中的差异原因,进而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处理好文化上的差异。

由于区域不同的文化差异,使得原文中的信息很难融入到翻译之中。

由于难以做到等值的翻译标准,这就需要我们在文学作品中进行不对等的翻译,将语句顺利地表达出来。

关键词:文化背景;翻译;差异;不对等;文学作品文化在翻译中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正如美国的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曾经说过,“要真正成功地做好翻译工作,而掌握两种文化比能够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语句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才更加具有意义。

”由于区域不同的文化差异,使得原文中的信息很难融入到翻译之中。

由于难以做到等值的翻译标准,这就需要我们在文学作品中进行不对等的翻译,将语句顺利地表达出来。

1.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翻译是一种跨越地域的语言文化活动,能够将原有的语言通过另一种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

在美国的著名当代翻译学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曾经提出了一种读者反应对等原则的观点,并且与翻译学家塔伯(CharlesR Taber)一起写了《翻译理论和方法》的著作中指出,在翻译中,是通过语义到文体在翻译中通过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翻译展现原有的语言的信息。

所谓的对等就是在翻译中的语义对等,其次就是风格对等。

不管是范存忠提出的“准确”,亦或是塔伯、奈达指出的“对等”,都能够折射出来翻译中的理想目标。

对于翻译来说,通过一种语言来翻译出另一种语言是绝对有可能的,但是却又不可能完全准确地对等。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壳,人类的思维是能够存在决定的。

关于英语谚语译文不对等的成因

关于英语谚语译文不对等的成因

关于英语谚语译文不对等的成因关于英语谚语译文不对等的成因谚语是指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固定语句。

英语谚语是英语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对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很多英语谚语生动形象、寓意明显、富于哲理,是英语民族智慧的结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文化。

翻译是一种语际转换活动。

把英语谚语翻译成汉语,不仅仅是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更重要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

因为两种语言、两个民族在很多地方是不相同的,这就形成了英语谚语汉译时的不对等。

例如: 英语谚语Love me,love my dog. 翻译成汉语时变成了“爱屋及乌”,英语谚语中的形象被改变了。

在翻译英语谚语时,译者应该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找到英、汉两种文化的契合点,能够运用汉语的多种表现手段,再现英语谚语的风格和丰富内涵,使译文更容易为读者接受,又不失英语谚语所具有的语言魅力。

一、英语谚语翻译中不对等性产生的原因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 Eugene A. Nida) 说,“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1]。

由于英、汉民族不同的生活环境、社会风尚、历史传统、科学水平、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原因,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必然存在不同。

1. 生存环境。

英汉民族有不同的生存繁衍的地理环境。

由于地理环境不同,英、汉谚语会有不同的说法,从而反映出这些差异。

例如: 英语谚语When the wind is in the east,it’sneither good for man nor beast. ( 风起东方,人畜不安) 与汉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所描述的正好相反。

英国的东风是从欧洲北部吹来的寒风,与中国从东海岸吹来的和煦东风恰好相反,而英国的西风则与中国的东风相似。

另一句英语谚语When the wind is in the west,the weather’s atthe best. ( 风起西方,气候最佳) 也说明了问题。

浅析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学位论文

浅析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学位论文

5.2 Study the Original Information Carefully (14)6. Conclusion (15)Bibliography (16)Acknowledgements (17)AbstractEugene A. Nida, the American eminent theoretician on translation proposed the standard of translation --"functional equivalence". He advocated the translations and the originals for the equivalence on function of the language, rather than on the formal of the language. Peter Newmark, the English educator and theorist on translation also mentioned that "In my view, 'equivalent' is not so much the purpose of any translation, but a desirable result."Both of the translation scholars mentioned above have indicated to the need for translation of "equivalent ", but in reality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grasp, because the transl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plex and most difficult activities, it involves people's cognitive, aesthetic, language, cultural awareness, translation knowledge and many other factors. Equivalent is just an ideal state we are in the pursuit of in the translation of practice, which could not achieve in our reality.In this essay, I describe the inequivalence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from four aspects--the vocabulary, part of speech, thinking differences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put forward the method that how to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equivalence and equivalence to achieve the best results by anglicizing concrete examples.Key words: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inequivalence;中文摘要美国当代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提出了“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的翻译标准,他主张让Translation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对应。

论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

论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

论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摘要: 两种语言翻译的不对等性是每一个译者最困惑的问题。

在翻译实践中, 由于文化背景、思维认知及固有的本族语使用差异, 使英汉翻译绝对对等不可企及。

翻译的对等是有限度的。

关键词: 不对等性; 限度; 语际意义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 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

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 Eugene Nida )早年提出了读者反应对等原则,并在与塔伯(CharlesR Taber ) 合著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一书中指出, 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对等首先是语义对等, 再就是风格对等。

”无论是范存忠提出的“ 准确”, 还是塔伯、奈达所指的“对等”, 他们都折射出翻译界的一种理想与目标。

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是完全可能的, 但完全准确而又绝对对等是不可能的。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人类的思维是有存在决定的。

由于每种语言都有自己所特有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心理背景, 所以处于不同语系的汉英之间的这个鸿沟是不言而喻的。

1 语际意义转换的限度1.1 概念意义的不对等性从传统的词汇学来讲, 词义包括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

所谓概念意义, 也叫外延意义( denotative meaning) 或认知意义( congnitivemeaning) ,是词汇的最基本意义, 是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事物的最基本特征的抽象概括, 常视作是词语在字典中的定义或释义。

所谓内涵意义是隐含或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

词的内涵意义在日常谈话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很大的作用, 并且因民族而异。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词义, 英语词语和汉语词语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对等性。

请看下面的例子:1) the milky way2) the apple ofmy eye3) The old man has just kicked the bucket若把上述句子分别直译为“牛奶路”“我眼中的苹果”“那个老人刚才踢了水桶”, 概念意义是对等了, 但读者却糊涂了, 不知所云, 这时只能舍弃概念意义对等而意译为“银河”“宝贝”“翘辫子了”。

英汉词汇不对等的例子英汉翻译中词汇的不对等性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词汇不对等的例子英汉翻译中词汇的不对等性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词汇不对等的例子英汉翻译中词汇的不对等性及其翻译策略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在与塔伯(Charles R.Taber)合著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一书中指出:“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对等首先是语义对等,再就是风格对等。

”这一理论反映出翻译界的一种理想与目标。

然而在翻译实践中,没有绝对的对等,正如鲍林杰(Dwight Bolinger)在《语言要略》中所述,英汉词语两者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必然的,相同或相似语之间是相对的、偶然的。

也就是说,原语中某些意义的表达方式用译语完全正确而又绝对对等地表达出来是不可能的。

因此,研究翻译中的词汇不对等现象对提高翻译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英汉语中词汇的不对等现象英汉民族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及意识形态差异,在语言文化上也出现了差异,处于不同语系的英语和汉语都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语言文化,两种语言的词汇具有下列不对等性:1 词义的不对等正如兹古斯塔(L.Zgusta)所说:“每个词汇单位都是独立的,不同于其他词汇的,其突出的独立性表现在其所包含的意义上。

”因此,一个词或者词汇单位在特定的语言系统中有其独特的含义。

从传统词汇学来讲,词汇意义由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和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组成。

概念意义是词义的核心,是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事物的最基本特征的抽象概括,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内涵意义不是单独存在的意义,而是附带词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这种意义非常不稳定。

无论是从概念意义还是内涵意义来理解词义,中英文词语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对等性。

2 概念意义的不对等在中英文中有的词汇概念意义是不对等的,如中英文在称谓上的词汇就不完全对等。

汉语中的称谓讲究: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男女有别。

而英语中的称谓基本上只进行性别的区分。

如汉语中的“伯父”、“叔父”、“姑父”、“姨夫”、“舅舅”等,在英语中只有uncle一词来统指父系尊长,aunt表示母系尊长,sister 表示姐姐或妹妹,brother指哥哥或弟弟。

浅谈英汉互译的不对等性

浅谈英汉互译的不对等性

浅谈英汉互译的不对等性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基础,对衔接的主要手段(结构衔接和非结构衔接)作了较详细的理论阐述,并且运用大量的例句作为举例说明,使得学生能够学习、运用这些衔接机制来组织完整连贯的句子。

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衔接教学提出一些感想和建議。

标签:翻译;文化传递;文化差异;不对等性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但事实上,翻译是一件实践性很强的事情,它绝对不是简单、机械地把一种语言换成另外一种语言的过程。

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译者会遇到很多想象不到的实际困难。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它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言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互相交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传递。

文化在翻译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正如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所说:“要真正出色的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

”例如在翻译工作中,首先遇到的就是词的问题,而要处理好词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词。

“不同语言之间词的不对等问题”也是翻译中时时遇到的棘手问题。

翻译中,对等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对等才是绝对的,完全的对等是不存在的。

因此,对等词的选择也就只能是相对对等词的选择。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过程是跨文化交际。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因此,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必须了解掌握本国与异国的民族文化差异,并设法使这些差异在传译过程中消失,同时在译入语中找到准确的词语,使异国文化在译入语中再现。

本文就翻译中词的不对等现象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解决方法。

首先是词汇层面的不对等现象。

所谓“不对等”,即指译入语没有与译出语中的词语直接相对应的词。

这种“不对等”有程度上的差别:有时为完全不对等,有时为部分不对等,因此造成困难的程度也不等。

下面就几种词汇层面上的不对等现象进行讨论。

一、与特定文化有关的词的不对等。

论英汉互译中因文化差异引起词汇不对等现象

论英汉互译中因文化差异引起词汇不对等现象

论英汉互译中因文化差异引起词汇不对等现象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因而翻译是连接两种语言桥梁。

“对等”作为一种翻译的标准在翻译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翻译理论家如奈达,雷斯,和威尔斯对此都提出他们独到见解。

语言中绝大多数文化词汇在另一文化中呈现出一种不对等现象,这种不对等或表现为完全缺失或表现为内涵不完全对等。

如何能在翻译中弥补这些缺失或者不对等,使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顺利完成,需要译者充分利用某些翻译策略。

文化差异不对等现象翻译策略1文化差异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称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等。

反映发展中民族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

使用中英两种语言人文化背景相异,容易造成译者主观上理解不到位。

对表示同一形象的词语会产生不同反应。

汉语思维方式有别英语,英语重视形合重视理性,而汉语重视意合重视无形和辩证思维。

从四个方面说明中英文化差异。

一历史文化因素,二汉英思维和表达方式不同,三价值观不同,四汉英用词搭配差异。

语言根植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化差异决定语言表达方式和内涵不同。

从中英文化差异不同入手,才能看到翻译中不对等原因,找出合适的翻译策略做好译者工作。

起源不同是东西方文化主要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来源三种文化希腊文化、犹太文化和现代工业派系。

若从中华文化来说唯一可借用的元素就是佛教文化。

基督教的时代刚开始,佛教就从印度传到中国与中国文化融合,成为中国三大文化源头之一汉语的思维模式是非线性解释学说循环论证方式而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则是因果关系线性理论。

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不同的民族创造不同的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生活与土地、农业密切相关。

英国是岛国,其航海业在历史上曾一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因此英汉民族往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或类似的含义。

2翻译中词汇不对等现象翻译中由于文化背景、思维认知及固有本族语使用差异,使英汉翻译绝对对等不可企及。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不对等性 英文版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不对等性 英文版

The unequivalence in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Introduction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 is the process of cross-culture contact in-fact. As different nation has different historical process, ranging form manners and customs to culture traditions, therefore, it is a need for translators who are engaged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ranslation that cognize and get deep understand of the diversity between local and exotic culture. As well, they should take every measure to vanish these diversities in their 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translators must search the accurate words so that make the exotic culture reappear in the target language.1 The culture factors in unequivalenceWhen being occupied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we are not only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transmission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but ensure the cultural information equivalence which is on the basis of 4Es standard that are Dynamic Equivalence and Formal Equivalence. However, it is rather hard to embed the cultural informa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consequently,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hat we obey the 4Es standard strictly in translation. Generally speak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caused by following several factors:1The difference in cognizing thingsFor example, in the western legends, dragon stands for vicious monster, although it is a symbol of propitiousness in Chinese hearts. In Middle Age, dragon is a kind of evil animal, and in Bible, the devil, Satan, is regarded as “a great dragon”. On the other hand, dragon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a shrew.Thus, the image about dragon is totally dissimilar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ies, so it must be careful in translation. In Asia, the four well-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which are Korea, Chinese Taipei,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are called Four Asia Tigers by the most westerners; while in Chinese, we all call them Four Asia Dragons. According to the culture equivalence, the former one may be fit more, because in westerners’ hearts, tiger is a kind of doughty animal, and at least a tiger cannot be easy to let people recall the horrible image. Further more, in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Additions Series Ⅱ, the “tiger”is explained as “A nick name for any of the more successful smaller economics of Ease Asia, esp, those of Hong Kong, Singapore, Taiwan, and South Korea. So making the “Four Asia Dragons”change the “Four Asia Tigers” is fit more for the equivalence in the aspect of cultural information.2 The difference in color cultureDespite there are some similarities in different cultures of color understanding, but they may have different feelings, even totally contrary. Its reason lies in national geographic locatio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different customs. For example, “blue” in English-speaking courtiers have the implication of depression. In United States, “blue Monday” means that people would be ina bad mood on Monday; “blue sky” stands for “useless”. So when translatingthe Chinese brand “Blue Sky”, we can’t just translate it literally, otherwise, thewesterners regard it as “useless thing”. In addition, the Egyptians and Belgians look on blue as an unlucky color. In Chinese, blue generally won’t cause “melancholy”or “unlucky”impression. Nonetheless, the world famous brand “Blue Bird”isn’t “sad”car, or how could it be a great brand known around world. Blue bird is a kind of blue songbird come from North America, and its meaning in cultural orientation is happy. So the actual meaning is driving for happy. But in China, most people couldn’t feel the Chinese, “fu”, only do enjoy the feels of the symbol about wealth and reflect.In English-speaking nations, people believe that red stands for brutal and unlucky, and red means to bleed. However in China, red is a happy and lucky color.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arriage ceremony, the new couples are used to put on in red. In business, the businessmen hope “open red”; when being profitable, they will get the “red profits”; and the employees will get the “red bags” if they do well in work.3The difference in numerical cultureAll is known that, in the west, “13”is considered as an unlucky number, whose reason is related to the story in the Bible that Jesus was sold by his thirteenth follower-----Judas. So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people usually avoid using this number. In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digital “13”has no such cultural meaning, but with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ulture, the recent implication is also acceptable to people.In China’s pronunciation, the “nine”has the same sound as “long”, so naturally “nine”has the ame meaning as “long”in China. For example, the Chinese emperors all worship the number “nine”, hoping his country has long peace. As the same reason, there is a medicine brand named “999”, but in English culture, the “nine” has not the same implication. In addition, we can’t put “666”or such like trademark goods export into British, because “666”stands for the symbol of devil.“Seven”has a positive meaning in Europe and United States. Therefore, the drink trademark “7-Up”is translated as “QI-Xi”in Chinese rather than just “Seven-Up”. In the minds of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7” is equivalent to the Chinese people’s minds of “Eight”. “Seven” is a lucky number as to westerners, trademark such as Mild Seven, Seven-Eleven. But in China, it is just a general figure.2 As to the unequivalenceCultural information transfer is possible mainly through translating to understand other cultures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 of equivalence is also possible. We could rely on MrNida’s“Functional Equivalence”principle. “Equivalence”here cannot be understood mathematicalsense for equivalence, and they are only similar with each other. He thought of the translation should aim at the equivalence in the aspects of information content, manner of speaking, style, language, culture, and social factors and so 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se equivalences, we must ne adjusted in translation.If there are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form-close translated texts, we must make some change about the texts in characters; we can retain some transliterations aswell, but it is a need to add the footnotes to explain the potential misunderstandings. If the translation is close to the original in form, it may lead to the original associative meanings of misunderstanding, or the heavy losses on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style, then that it ask for the necessary adjustments to reflect the original association value is important. For example, Chinese wines “Dukang”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is generally based on sound translation, but when seeing the English trademark Dukang, the English-speaking readers only make it relate to wine, but not thinking of wine master in Chinese history. Therefore, “Dukang” as a trademark, cultural information is not entirely so. However, we might use the Greet god of wine in the name of Bacchus, replacing “Dukang” as the English language marks, so that cultural information is no doubt much better, as Bacchus would let westerners produce more relevant associations.A translation of original must be produced with the accompanying code, which is often called to make a series of adjustments in phonemes, vocabulary, syntax and discourse in various dimensions. For example, Nike, as a trademark, can mak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ink of victory, good fortune, because the world in Greek mythology, Nike is the goddess of victory. Legendary Nike has long wings, holding on olive branch, bringing victory to the people and gods gift, and she is lucky, the god of justice and beauty. Nile as a sporting goods trademark, we can put it transliterated as “Naike”, implying that Nike is durable, sturdy and beat the opposition in the race. “Naike” can be a good translation, but what Chinese think of is totally different form whatEnglish-speaking people do, and Chinese may not think of the goddess. Cultural information is lost in translation.ConclusionEach nation has its unique culture. East and West have a different philosophy, cultural traditions, so there is bound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addition, the reason for the difference lies in the different East and West national geography, history, folklore and customs. It is these cultural differences that can make the translatability to be restricted. English translat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ust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se differences and we should also find the relevant point between a foreign culture and their own culture. It is most desirable if the relevant point is a blend of two cultures. However, often due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sometimes it id difficult to find appropriate points, then translator must be on their abilities so that the two cultures can be as close as possib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4Es standards and Mr. Nida’s principles, we could make appropriate adjustments to bring something exotic to reproduce in the target language.参考文献1.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刘醒吾《经贸英语口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3.李平《国际经贸英语教程》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4.王学文《新编经贸口译教程》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5.张培基,喻云根等《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6.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7.毛荣贵,廖晟《译谐译趣》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8.李巍《广告设计概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9.董立津Jason Pugh 《广告专业英语》中南大学出版200110.Th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63.11.Jeffrey Sachs:InternationalEconomics:Unlocking the Mysterise of Globalization12.[J].Foreign Policy,Spring,1998.13.Anthony Giddens:The Consequence of Modernity [M].Cambridge Press,1996.14.Samir Amin:The Challenge of Globalization [J].Cambridge Press,1996.15.Jeffrey.A,Frankel:Glob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N].NBER WorkingPaper,No.7858,August,2000.。

中英词汇翻译不对等现象

中英词汇翻译不对等现象

中英词汇翻译不对等现象话题:教育学习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语言摘要: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础,与文化因素紧密相连。

在翻译实践中,常常出现中英文词汇不对等现象。

本文通过实例呈现这种现象并分析其成因,最后再加以总结,希望对今后的翻译实践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 中英词汇词汇翻译不对等一、语言、文化、词汇与翻译的相互关系萨皮尓(Sapir)认为,语言具有“文化功能而非什么生物遗传功能”。

语言具有民族性,特定的民族都有特定的语言,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特征性的语言。

没有两种语言是完全类似的,语言的异质性成为不同民族文化的基因。

刘宓庆教授在其翻译论著《文化翻译论纲》中将文化源流、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归纳为语言文化异质性的根源。

同样任何语言的词语意义都处在特定的语义构成环境中,包括民族历史文化、心理和观念形态、社会经济形态和自然环境等。

譬如同样是一种物质“糖”,中文里常会用名称“红糖”以区别“白糖”,而英文中却叫brown sugar,即为棕褐色的糖,是根据它的真实颜色来据实称呼。

中文里常用红、白、黑、蓝、绿、黄等基色作为与名词一起出现的象征或修饰意义,很少使用其他色彩词,如刚刚所提到的褐色。

翻译是跨语音、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翻译家尤金·奈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

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可见,词汇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的翻译不仅是语符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

因此,我们可以说从事翻译实践者是跨文化交流的“使者”。

翻译实践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不仅涉及语言,而且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文化及类相关的各种要素,语言背后所负载的文化词汇的理解是成功翻译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大难点。

二、不对等的实例及分析比较中英词汇的内涵都是极为丰富的,因此必然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等现象。

两种语言中只有少数几个不是多义词的对应词才真正有完全相同的词义。

《陈情表》汉译英的语法不对等现象及其翻译策略探讨

《陈情表》汉译英的语法不对等现象及其翻译策略探讨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翻译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陈情表》汉译英的语法不对等现象及其翻译策略探讨蒙巧(广州商学院国际学院,广东广州511363)摘要: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受到历史文化背景、语言表达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源语向目的语转换的过程中,源语在词汇、修辞和语法上几乎都不存在完全对等。

因而,在英汉翻译实践中源语和目的语各层级之间的不对等现象必然出现。

该文以《陈情表》为源文本,拟从对比其原文及其英译文的基础上分析英译语法层面不对等现象的原因,并试提出古汉语向英语翻译过程中针对语法层面不对等的一些翻译策略,以期在源语与目的语之间达到最大限度的对等。

关键词:源语;目的语;语法对等;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7)01-0122-02被誉为“当代翻译理论之父”的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2008),提出了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从语言交际功能的视角出发,认为翻译是用恰当自然的目的语再现源语文本的意义与文体风格,强调翻译必须从文本的语言信息、文章风格、社会文化等方面尽可能多地再现原文,翻译传递的不仅是词汇表层的信息,也传递了深层的文化信息。

由于没有完全一致的两种语言,因此语言之间的翻译与转换不存在绝对的对等。

翻译的整体可能接近源语文本,但是细节不可能完全相同。

“对等”与“不对等”作为翻译的标准在翻译理论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翻译理论家对此都提出了各自独到的见解。

但是由于译者个人素养,英汉民族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及意识形态差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翻译实践过程中的不对等现象大量存在。

语法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就算有时英汉词语表面上完全对应,实际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地确定词义并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篇章层面及语法层面的不同之处,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以求在最大限度上实现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准确转换,这是提高译文质量的关键所在。

英国翻译家Mona Baker(2011)在她的专著In Other Words: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中列举了11种翻译中词层不对等的现象,另外还从词以上层次、句法层、篇章层、语用层都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论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

论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

论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
许理化
【期刊名称】《安阳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两种语言翻译的不对等性是每一个译者最困惑的问题.在翻译实践中,由于文化背景、思维认知及固有的本族语使用差异,使英汉翻译绝对对等不可企及.翻译
的对等是有限度的.
【总页数】3页(P86-87,102)
【作者】许理化
【作者单位】平顶山工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浅谈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 [J], 刘万里
2.浅谈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 [J], 尹红心
3.英汉翻译中不对等性的思考 [J], 丁迎
4.浅谈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 [J], 尹红心
5.文化翻译观视角下英汉翻译的不对等性及其翻译策略研究——以电影《怦然心动》字幕为例 [J], 蔡春玉;凌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语中词汇的不对等现象
概念意义的不对等
内涵意义的不对等 词的搭配能力的不对等 词序的不对等
概念意义的不对等
uncle
“伯父”、“叔父”、“姑父”、“姨 夫”、“舅舅”一词来统指父系尊长
表示姐姐或妹妹,brother指哥哥或弟弟
aunt表示母系尊长
sister
cousin堂兄弟、堂姐妹表兄弟、表姐妹


应分别译为: 割麦子,切蛋糕, 剪指甲
以汉语中的“浓”为例, 浓茶, 浓墨, 浓烟 应分别译为 strong tea, thick ink, dense smoke
词序的不对等

汉语句子充满了并立结构 (竹子)


英语句子充满了从属结构 (大树)
汉译英时,应按英文语义层次表达的特点进行句法 结构上的功能对等转换 我买了5本书,一共30元,拿回家一看,都是半旧 半新的。 I bought 5 books which cost me 30 yuan. When I took them back home I found they were just half new.
但如果在英语中说Stay here. Go slowly 或Walk slowly, 听起来便十分生硬。 又如:在听到别人赞扬时,中国人往往是否定对方的赞美 词,贬低自己一番 而西方人则一般没有贬已尊人的习惯。他们听到赞扬后 往往表示高兴并如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文化背景的差异

People considered that what he had played on that occasion was no more than a Judas kiss.
can eat well and sleep well.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
The professor rapped on his desk and shouted: “Gentlemen, order!” The entire class yelled: “Beer!”


影响英汉翻译不等值的因素
文化观念的差异;
译出语概念在译入语中缺乏对应物;
对词汇意义区分不同;
表达意义的不同。
文化观念的差异

在中国,如有贵客或不太熟悉的人来访,客人离开时,按中 国的习惯,主人要把客人送到门口,客人对主人说“请留 步”,主人最后要说“慢走”、“走好”之类的话。
black tea


红茶
红豆


love pea
good luck
红运
a white lie a white day white moment of life white night


善意的谎言
吉日
人生得意之时
不眠之夜
他能吃能睡
He
He He
can eat and sleep.

教授敲着桌子喊道:“先生们,请安静!” 全班同学大声叫到:“啤酒。” 教授敲着桌子喊道:“你们这些年轻人吆喝(要喝) 什么?” 全班同学大声叫到:“啤酒。” 教授拍着桌子喊道:“同学们,你们吵什么?” 全班同学大声叫到:“炒鱿鱼。”



内涵意义的不对等
喜鹊
---- 喜事、吉利、运气
---- 唠叨、饶舌
magpie
红色--- red
喜庆、幸福、吉祥,
---- 流血、危险或暴力,
e.g. to catch someone red-handed(当场捕获);
词的搭配能力的不对等


以英语动词to cut为例,
to cut wheat, to cut cake, to cut finger-nails
化, 特指在中国农历新年时亲戚朋友之间互相拜 访, 交流感情. 而西方人相对独立, 也没有过年时拜 年的习惯, 因此没有特定对应的词存在.

Pizza 是西方人非常喜欢的一种食品, 有点像中国的 馅饼.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是缺少这一概念的, 自然 是没有对应的词来翻译, 而翻译成馅饼又明显是不 合适的.
表达意义的不同


龙 ---- Dragon
龙是中国人心中的吉祥动物,


dragon在西方神话传说中,是表示邪恶的怪物。
在中世纪,dragon 是罪恶的象征,圣经故事中
恶魔撒旦(Satan) 就被认为是the great dragon。

另外,dragon 还有“泼妇”的意思

红糖


brown sugar
英汉翻译的不对等性
Unit One Book I
翻译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
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语言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互相交换,也是
两种文化的传递。

Brown sugar 红糖

Black sheep
害群之马

猫哭耗子假慈悲
shed crocodile tears

虎头蛇尾 In like a lion, out like a lamb.

人们认为他在那种场合所表演的不过是犹大之吻 ――居心险恶。
在西方,“a Judas Kiss”(犹大之吻)比喻口腹蜜剑,阴 险背叛,源自《圣经》,指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犹大以 接吻为暗号出卖耶稣,导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译出语概念在译入语中缺乏对应物

拜年 (pay New Year call)是中国特有的民俗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