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是
简述思维的主要特征
![简述思维的主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dc31a7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11.png)
简述思维的主要特征思维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它是我们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知识的基础。
思维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本文将从不同角度简述思维的主要特征。
1. 创造性创造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
人类的思维能够产生新的观点、理念和解决方案,推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
创造性思维需要独立思考、勇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和提出独特见解的能力。
2. 逻辑性逻辑性是思维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逻辑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分析问题、推理和建立正确的观点。
它基于事实和证据,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使我们的思考过程更加合理和有条理。
3. 抽象性抽象性是思维的一种能力,它指的是将具体的事物抽象成一般概念或符号。
通过抽象思维,我们可以将复杂的事物简化,提取出其本质特征,并理解和处理抽象概念。
4. 归纳与演绎思维具有归纳和演绎的特点。
归纳是从具体的事物中总结出一般性规律或结论,而演绎是根据一般规律或前提推导出具体结论。
归纳与演绎相辅相成,使我们能够从已知的信息中推断出新的结论。
5. 反思与批判性思维反思和批判性思维是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
反思能够帮助我们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发现其中的偏见和错误,并进行修正和改进。
批判性思维能够使我们对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从而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6. 创新与适应性思维具有创新和适应性的能力。
创新思维使我们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推动社会和科技的进步。
适应性思维使我们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的情境和问题,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
7. 学习和记忆思维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
学习是通过思维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和应用的过程,而记忆则是通过思维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思维能够帮助我们组织和加工信息,使学习更加高效和有效。
8. 问题解决和决策思维是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重要手段。
通过思维,我们能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评估不同的选择,权衡利弊,从而做出最优的决策。
9. 想象力和创造力思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思维的特征
![思维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709a48d102de2bd9605889b.png)
思维的特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以语言、已有经验或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事物,属于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征。
1.间接性思维具有间接性。
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并不表露在外,而是蕴涵在事物的内部,需要间接地去获取。
思维是人对事物的一种间接反映,是人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
思维间接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通过一种事物来认识其他事物。
如考古学家通过化石和其他考古资料,可以复现古猿人的形象和当时的生活情景,帮助人们了解古老的过去;二是可通过事物的外部特征认识其内部变化及内在联系。
如教师观察学生的行为表情,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三是可通过语言和词反映有关事实,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
正是由于思维具有间接性,使人们可能超越感官结构和机能的局限、时空的限制,认识那些难以感知或不能感知的事物属性,揭露事物的本质、规律,从而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测未来。
2.概括性思维具有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一是指思维能够把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加以概括,从而认识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例如,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无数次使用过多种铅笔、毛笔、钢笔、圆珠笔之后,便能概括出笔的本质特征为“人类制造的专门用来写字的工具”;二是指思维能从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事实中找到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并将其推广到同类事物或现象中去。
如人们把树、玉米、小麦、草、地衣等归为一类,称之为植物。
科学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等,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的反映。
通过概括,由现象到本质,由片面到全面,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大大加深和提高了人的认识水平,有助于人对现实环境的适应、控制和改造。
思维的间接性是以概括性的认识为前提的,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人们通过抽象、概括,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规律性联系,然后再依靠思维活动所获得的概念、法则、理论通过推理判断,进行间接反映。
思维的知识点总结
![思维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c66618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d.png)
思维的知识点总结一、思维的基本特征1. 主动性。
思维是人的一种主动的心理活动。
人们在面对问题时,主动地去思考、分析,并作出判断,而非被动接受外界信息。
2. 目的性。
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目标,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往往是为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或者实现某种目标。
3. 创造性。
思维是人类创造新知识、新观念、新理论的重要手段,在思维活动中,人们可以进行联想、类比、建构等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4. 本质宽泛性。
思维的内容可以是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普遍的规律、原则。
5. 抽象性。
思维的对象不仅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规律、关系等,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往往能够以抽象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思考。
二、思维的类型1.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指以形象或者具体的素材为基础进行的思维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通过感觉、知觉来收集信息,并通过形象思维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判断。
例如,我们可以用形象思维来描述一张图画、一块地图、一件事物的形状等。
2. 符号思维。
符号思维是指以符号或者抽象概念为基础进行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通常是基于语言、数字、符号等进行的。
符号思维的优势在于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对复杂的事物进行抽象化、概括和表达。
3. 概念思维。
概念思维是指以概念为基础进行的思维活动。
概念是人类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抽象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通过概念思维,人们能够对事物进行归类、概括和比较,从而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水平。
4. 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指以逻辑规律为基础进行的思维活动。
人们通过逻辑思维,可以清晰地分析问题、推理论证,并从中得出结论。
逻辑思维是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管理决策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
5.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创造性为目标进行的思维活动。
通过创造性思维,人们可以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开创新的领域,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6.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以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为基础进行的思维活动。
创新思维具有的三个重要特征
![创新思维具有的三个重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45628d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4.png)
创新思维具有的三个重要特征当今世界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创新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与重要源泉,而创新思维是创新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下面是店铺整理了创新思维具有的三个重要特征,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创新思维具有的三个重要特征(1)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单位时间内发散的量越多,流畅性越好;(2)变通性,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3)独创性,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创新思维的过程(一)准备阶段这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收集和整理资料,储存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准备必要的技术、设备及其它有关条件等。
对于任何领域的创造,都必须首先对前人在这个领域内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有比较完全的了解,必须对必要的塞础和专业知识进行深入学习(例如,爱迪生为发明电灯,所收集的有关资料据说竟写了200本笔记,总计达4万页之多),因此,就创造性思维的整个过程而言,准备阶段是它起点的第一步。
(二)酝酿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对前一阶段所获得的各种资料、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从而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与方案。
在这个阶段中,有些问题虽然经过反复思考。
酝酿,但仍未获得完满解决,思维常常出现“中断”、想不下去的现象。
这些问题仍会不时地出现在人们头脑中,甚至转化为潜意识,这样,就为第三步(顿悟阶段)打下基础。
不少创造者在这一阶段往往表现为狂热或如痴如醉状态。
我们所非常熟悉的牛顿煮手表、安培不认识自己的家门以及黑格尔一次思考问题竟在同一地方站了一天一夜等故事,都充分说明了处于这一思维阶段中的人,常常被认为是“某种程度上的狂人”。
(三)顿悟阶段有人曾把这一阶段称为狭义的创造阶段或“真正的创近阶段”。
由于经过前一阶段的充分酝酿,在长时间的思考后,思维常常会进入“豁然开朗”的境地,从而使问题得到突然解决。
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为“顿悟”或“灵感”。
灵感的出现无疑对问题的解决十分有利,然而,灵感是在上一阶段的长期思考或过量思考的基础上才会产生的,没有苦苦的“过量思考”,灵感是决不会到来的。
创新思维的三个重要特征
![创新思维的三个重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6fcf4471eb91a37f1115cef.png)
创新思维的三个重要特征它有着三个重要特征。
今天为大家带来了创新思维的三个重要特征,一起来看看吧!创新思维的三个重要特征(1)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
单位时间内发散的量越多,流畅性越好;(2)变通性,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3)独创性,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
创新性思维的表现形式创新性思维的关键在于怎样具体地去进行创新性的思维。
创新性思维的重要诀窍在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地看待和处理事物、问题和过程。
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理论思维。
理论一般可理解为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
理论思维是指使理性认识系统化的思维形式。
这种思维形式在实践中应用很多,如系统工程就是运用系统理论思维来处理一个系统内和各个有关问题的一种管理方法。
钱学森认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创新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
又如,有人提出“相似论,也是科学理论思维的范畴,即人见到鸟有翅膀能飞,就根据鸟的翅膀,鸟体几何结构与空气动力和飞行功能等相似原理发明了飞机,有的也称“仿生学。
还有在企业组织生产中,也有很多地方要用到理论思维。
因此说,理论思维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
因此,为了把握创新规律,就要认真研究理论思维活动的规律,特别是创新性理论思维的规律。
(二)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也叫发散思维、辐射思维或扩散思维。
是指对某一问题或事物的思考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从仅有的信息中尽可能向多方向扩展,而不受已经确定的方式、方法、规则和范围等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的思考中求得常规的和非常规的多种设想的思维。
多向思维的概念,最早是由武德沃斯于1918年提出,以后斯皮尔曼、卡推尔作为一种“流畅性因素而使用过。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智力结构的三维模式中,便明确地提出了发散性思维,也即是多向思维。
他认为,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
思想的掌控理解思维过程的重要性
![思想的掌控理解思维过程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09d1632e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4.png)
思想的掌控理解思维过程的重要性思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而思维作为思想的表现形式,在人类认识和行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深入理解思维过程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并应用思想,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成长。
一、思维过程的定义和特点思维是人类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判断和推理等认识活动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综合的过程。
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思考、思维、判断、推理、联想、比较等诸多方面。
思维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主观性:思维是人类自主进行的认识活动,具有个体的独特性。
2. 积极性:思维是一种目的性的活动,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目标而进行的认识过程。
3. 社会性:思维过程不仅与个体的经验与知识有关,还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
4. 可变性:思维活动是随着历史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可以根据不同情境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变化。
二、思维过程对个体的作用及重要性1. 引导行为:思维是人类行为的导向和决策依据。
通过思维过程,我们可以对客观事物进行辨别、认识和理解,从而指导我们的行动方向和方式。
2. 促进创新:思维过程是创新的源泉。
通过思维,我们可以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组、创新,产生新的观点、理论和发现。
3. 解决问题:思维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通过思维,我们可以将问题进行分析、分类、归纳,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4. 发展智力:思维过程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思维,我们可以提高观察力、记忆力、分析力、综合力等多种智力能力。
三、思维过程与思想的关系思维过程是思想形成的基础和表现形式。
思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经过思维过程之后形成的一种认识结果和行动指导。
思维过程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认识和把握,形成思想的内容和形式,并在实际行动中起到指导作用。
四、深入理解思维过程的方法与途径1. 培养系统性思维能力:系统性思维能力是指从整体、部分和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570506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1.png)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思维是人类大脑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和理解的过程,它是一种内心活动,包括思考、推理、判断、想象等。
思维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本文将探讨思维的含义和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思维。
思维的含义思维是人类通过感知、分析、综合等认知过程,来反映、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的一种心理活动。
通过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人们能够产生思维,从而形成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思维是人类智力活动的核心,也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
思维的特征1. 联想性联想是思维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特征。
人类根据过往的经验和知识,将不同的概念、想法和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解。
联想能够提供新的思路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对创新和发明有重要的作用。
2. 抽象性思维具有抽象性的特征,即在思维过程中,人们可以从具体的事物、现象中抽取出普遍性的规律、概念和原理。
通过抽象思维,人们能够对复杂问题进行简化和概括,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3. 创造性思维还具有创造性的特征。
人类在思维过程中,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和构思,产生独特和新颖的观点和理念。
创造性思维对于科学研究、艺术创作、企业创新等领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全面性思维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人们在思考问题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全面性思维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全貌,从而做出更有效的决策和解决方案。
5. 形象性思维往往与形象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类在思考问题时,常常会通过构建形象化的思维图像来辅助思维的进行。
形象性思维可以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并且对于记忆和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
6. 可变性思维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即人们可以根据情境和需要进行不同方式的思维活动。
有时需要逻辑思维来进行严密的推理和分析,有时需要直觉性思维来进行创造和发散的思考。
可变性思维使人们能够更灵活和多样地应对不同情况和问题。
总结思维是人类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和理解的心理活动,它具有联想性、抽象性、创造性、全面性、形象性和可变性的特征。
普通心理学—思维
![普通心理学—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c746c0b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1.png)
第七章思维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一)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是人脑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
而思维则是对输入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加工。
(二)思维的特征1、概括性2、间接性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二、思维的过程(思维的心智操作)(一)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1.分析是在头脑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心智操作。
2.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考虑的心智操作。
(二)比较:比较是在头脑中对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相异及其关系的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1.抽象是在头脑中舍弃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与非本质属性, 把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的过程。
2.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取出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的过程。
如概念、定义、定理的形成。
(四)具体化与系统化1.具体化就是在头脑中把抽象、概括的结论应用于具体的事物的过程。
2.系统化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其属性,纳入到一定的类别或系统中去的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和方法,可把思维区分为:1.动作思维以实际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问题的思维称为动作思维或直观动作思维。
2.形象思维以头脑中的表象进行的思维,称为形象思维或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称为抽象思维或抽象逻辑思维。
(二)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区分为:1.聚合式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的思维。
2.发散式思维(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途径和答案的思维。
(三)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依据思维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还是科学概念,可区分为:1.经验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经验思维。
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16259c158f5f61fb736668a.png)
第一章一、个体心理结构:二、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1.心理活动是通过反射(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发射)产生的。
基本过程:来自体内外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到达相应的神经中枢,经过分析整合,神经中枢兴奋,发出反应信息,反应信息通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
2.条件反射: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谈梅生津无条件反射:狗吃到食物能够分泌唾液三、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和罗杰斯五、(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第二章一、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性三、关键期(敏感期):该时期某种心理机能的发展受到环境影响作用最大。
关键期也是该心理机能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4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客体永恒性2.前运算阶段:(1)集中化倾向(2)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性3.具体运算阶段:(1)去集中化(2)可逆转性4.形式运算阶段:推理(假设演绎推理、命题推理、源合推理)五、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1.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2.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六、人格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认知情感和意志相互联系)2.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3.独特性(龙生九子,各个不同)4.社会性(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如狼孩、熊孩)七、人格发展的阶段:1.信任对不信任(婴儿期)2.自主对羞怯(1.5~3岁)3.主动对内疚(3~6、7岁)4.勤奋对自卑(小学教育阶段)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春初期)八、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智力量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韦氏测验采用离差智商计算IQ九、智力差异的表现:智力发展的水平、治理表现早晚、智力类型十、认知风格: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场依存: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场独立: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2.沉思型与冲动型:(沉思型:倾向于深思熟虑冲动型:学习者在碰到问题时倾向于快速地检验假设)十一、气质类型特征:胆汁质(不可遏止型)、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抑郁质(抑制型)。
简述人类思维的三大特性
![简述人类思维的三大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d45dd35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7f.png)
简述人类思维的三大特性人类在思维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三个最基本、最主要的特性,这三大特性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人类思维的三大特性,快一起来看看吧!思维的单向性人类在思考、解决问题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向于从自身所处的利害关系出发,受自身欲望、情感和意志的影响,以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伦理观来衡量事物,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去处理问题,思维内容总是紧紧地围绕着其所关注的事物,倾向于将所发生的现象同目前所关注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对问题的关注程度与该问题对主体利害关系的关联性和重要性成正比。
思维的单向性是造成人们之间误解与冲突的思想根源。
这是因为同一事物、同一问题如果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以不同标准来观察、衡量,其结果必然各不相同,而每一种结果相对应于每个人各自所处的角度、立场及所引用的标准而言,可能又是相对正确的。
思维的单向性是由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所决定的,受人们所处的具体利害关系因素的制约,它表明了人类难以完全地从理性上、从客观上全面、公正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思维的经验性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种不断以旧经验理解新经验、根据已有经验作出新推断的思维过程(在无任何经验之前依据本能)。
这种过程决定了人类的思维、认识离不开经验,人类的思维内容必然要以自身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依据,而不可能产生与其经验无关的新内容。
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受已有经验多少、深浅的影响和制约。
经验是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见、所闻及所感积累而成的主观概念体系。
经验有三种类型: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和衍生经验。
直接经验指人们能够亲身经历和感受到的体验(实践经验),它主要受个人经历的影响。
间接经验指从书本、传媒及与他人交流所获得的概念(理论经验),它主要受个人文化修养的影响。
衍生经验指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交汇的基础上,通过理性的思考与推理而获得的结论。
它受制于天赋以及对问题的探讨程度、努力程度,是经验发展的最高阶段,一切真理皆属于这种衍生经验。
最新精选大学《心理学》期末考核题库完整版358题(含标准答案)
![最新精选大学《心理学》期末考核题库完整版358题(含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86ee32f524ccbff0218436.png)
2020年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358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知觉恒常性答案: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
标准答案: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
2.使用特定的心理量表作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点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问卷法D.测验法标准答案:D3.“一心二用”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标准答案:C4.()是个性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性和选择性,是心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A.情绪与情感B.个性心理特点C.气质与性格D.个性心理倾向性标准答案:D5.()是指通过观察实物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参观等方式,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式。
A.教具直观B.实物直观C.模像直观D.言语直观标准答案:B6.有些人对某事物的兴趣虽也达到了迷恋的程度,但很容易”见异思迁“,难以持久,这是缺乏兴趣的()品质的表现。
A.广度B.有效性C.稳定性D.专一性标准答案:C7.简述智力三元理论。
答案:智力三元理论是斯滕伯格提出来的,试图以认知过程的观点,解释认知活动中所需要的能力。
他认为,人类智力是由连续的三边关系组合的智力统合体。
组成智力统合体的三种智力成分分别是:(1)组合性智力(2)经验性智力(3)情境性智力标准答案:智力三元理论是斯滕伯格提出来的,试图以认知过程的观点,解释认知活动中所需要的能力。
他认为,人类智力是由连续的三边关系组合的智力统合体。
组成智力统合体的三种智力成分分别是:(1)组合性智力(2)经验性智力(3)情境性智力8.青少年的记忆特点有哪些?答案:1、青少年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
2、识记的有意性随目的性增加而发展。
3、意义识记方法占主导地位。
4、抽象识记能力有较大发展。
5、记忆广度增大。
标准答案:1、青少年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
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和特点
![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10ca6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b.png)
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和特点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思维发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儿童的思维能力在不同的阶段有着显著的变化和特点。
本文将探讨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和特点,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一、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1. 感知阶段在早期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官的直接刺激来感知和理解世界。
他们依靠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来获取信息,并建立感觉和物体的联系。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还比较简单,注重具体的感觉体验。
2. 意象思维阶段当儿童逐渐成长,他们开始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意象。
他们可以用想象力构建和重建事物,并进行简单的操作和模拟。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儿童的思维活动更加灵活和自由,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3. 具象思维阶段在进一步成长的过程中,儿童的思维逐渐从感知和意象向具象的逻辑思维转变。
他们能够通过符号、符号量和符号关系进行思考,并进行更加抽象和复杂的推理。
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更加接近成人的思维。
4. 形式思维阶段在儿童进入青少年时期,他们开始具备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概念形成,并运用这些能力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
这个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思维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的时期。
二、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1. 个体差异每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速度和水平都有所不同。
有些儿童在某些方面可能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而在另一方面可能还存在发展的空间。
因此,了解儿童个体差异对于个性化教育和发展至关重要。
2. 命题性思维在儿童的思维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命题性思维的特点。
他们会以特定的问题或命题为中心进行思考和解决。
这有助于提高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直观性思维儿童的思维往往是以具体而直观的形象为基础,他们更擅长通过直观的形象进行思考和理解。
因此,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直观思维能力,并引导他们逐渐发展到抽象思维的层次。
4. 逻辑不连贯性由于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不连贯性,他们在逻辑推理和表达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9e4632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6.png)
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思维是人类进行认知和思考活动的能力,是人类大脑的重要功能之一。
它是指人们通过感知、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等一系列心理过程,对外界事物进行认识和理解的过程。
思维具有独特的特征,下面将对思维及其基本特征进行简述。
思维是人类的主观能动活动。
人类思维的主体是人的意识,人们能够通过自主的意识活动来组织和调控思维过程。
思维具有目的性,是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目标而进行的活动。
思维还具有选择性,人们可以选择性地关注和处理信息,根据目标进行筛选和加工。
思维是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
思维是在个体的大脑中进行的,包括感知、记忆、比较、推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
思维的过程是个体内部的,不同个体的思维方式和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也是人们在面对问题时会出现不同见解的原因。
思维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
人类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创造性,人们能够通过思维进行新的组合、创新和发明,产生新的观点和见解。
思维还具有灵活性,人们可以根据不同情境和需求,灵活地改变思维方式和策略,以适应不同的问题和环境。
思维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思维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会将相关的知识、观点和信息进行整合和综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思维体系。
思维还具有整体性,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会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和因素,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思维是有目标和有导向性的。
思维是为了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而进行的活动,它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导向。
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时会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有目标地进行思考和推理,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思维是人类进行认知和思考活动的能力,它具有主观能动性、个体内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系统性和整体性、以及目标性和导向性等基本特征。
通过思维,人们能够对世界进行认识和理解,解决问题,创造新的观点和见解。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对于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思维运动的规律
![思维运动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2d490c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9.png)
思维运动的规律思维是人类最为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思维运动是指思维在时间和空间中的运动过程,它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思维运动的规律。
一、思维运动的主要特征思维运动具有连续性、差异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连续性表现为思维运动是持续不断的,思维活动在时间上是连续进行的,没有间断。
差异性指的是思维运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
创造性是思维运动的重要特征,它表现为思维运动能够产生新的观点、创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思维运动的规律1. 联想规律联想是思维活动中常见的一种规律,它是通过将不同的概念、知识或经验联系起来来产生新的思维内容。
联想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联想规律在解决问题、创造新思路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分类规律分类是思维活动中的另一个重要规律,它是将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特点进行划分和归类的过程。
分类规律有助于我们理清思维中的混乱信息,使其更加有条理和系统化。
通过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事物,为进一步的思维运动提供基础。
3. 比较规律比较是思维运动中常见的一种规律,它是通过将不同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行对比来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过程。
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事物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4. 归纳规律归纳是思维运动中的一种重要规律,它是从具体的事例或观察中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或原则的过程。
归纳规律有助于我们从个别的事物中提炼出一般性的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5. 推理规律推理是思维活动中的一种常见规律,它是通过已知的前提和逻辑关系来得出结论的过程。
推理规律有助于我们从已知的信息中推断出未知的结论,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三、思维运动的应用思维运动的规律可以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运用联想规律来记忆和理解知识;在创造中,我们可以运用分类和比较规律来产生新的创意和观点;在解决问题中,我们可以运用归纳和推理规律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3338bc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6e.png)
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思维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它是我们处理信息、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思维具有一些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我们思考的方式和结果。
本文将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是一种能力,它包括感知、记忆、推理、判断、想象、决策等多个方面。
通过感知,我们能够获取外界的信息;通过记忆,我们能够储存和回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推理和判断,我们能够从已知的信息中得出新的结论;通过想象,我们能够创造新的概念和构思;通过决策,我们能够选择行动方案。
这些能力共同构成了我们的思维过程。
思维是主观的。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结果都是独特的,受到个体的认知能力、经验和价值观的影响。
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法。
这种主观性反映了思维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思维是有目的的。
我们的思维通常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进行的。
例如,我们思考一个问题的目的可能是找到解决方案;我们思考一个主题的目的可能是深入了解它。
有目的性使得思维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动机性。
思维是连续的。
我们的思维过程是一个连续的流动,一个思维引发另一个思维,形成一个思维链条。
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可能会不断地追溯、联想、推理,从而得出更深入的结论。
连续性使得思维具有一种持续性和动态性。
思维是创造性的。
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产生新的、独特的观点和想法的思维方式。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通常需要开放的心态、多元的思维路径和灵活的思维方式。
通过创造性思维,我们能够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科学理论、技术发明等。
思维是有局限性的。
我们的思维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认知偏差、思维惰性、顺从权威等。
这些局限性可能导致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的局限。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思维的局限性,并努力克服它们,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思维结果。
思维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
它具有感知、记忆、推理、判断、想象、决策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思维是主观的、有目的的、连续的、创造性的,并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关于思维的主要特征: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
![关于思维的主要特征: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https://img.taocdn.com/s3/m/595adec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1.png)
关于思维的主要特征: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是什么?之前人们将思维定义为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思维的主要特征: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希望大家喜欢!关于思维的主要特征: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思维反映的是一类事物所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第二,思维还可以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思维是什么?之前人们将思维定义为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
思维同感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感知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事物及其外部的特征和联系,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所反映的是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
然而,上述关于思维的定义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一、该定义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也就是说,思维是一种反映,但这里的反映强调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然而实际上思维一个过程。
二、该定义没有指出人脑是怎样对客观现实产生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的,即该定义没有指出思维是怎样进行的。
三、在现实生活中,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并不都是正确的,而且往往是错误的。
依据该定义,产生错误反映的认识就不属于思维,那它属于什么?再说,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否正确,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
现在被认为正确的东西可能会随着科学的发展而认为它是错的。
历史上就有一些理论或观点,最初人们认为它是错的,可后来发现它是对的,例如,20世纪60年代,英国放射生物学家阿普(T. Alper)将羊瘙痒症致病组织用会导致核酸失活的放射线辐射,发现处理过的致病组织仍有传染性,提出羊瘙痒症的病因可能是不含核酸的蛋白质,但这样的观点有悖于“核酸为中心”的观念,因而当时未得到人们的重视。
思维发生阶段的主要特点
![思维发生阶段的主要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0b6bb0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6a.png)
思维发生阶段的主要特点一、思维的起步阶段——啥也不懂,什么都想咱们每个人都是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宝宝开始的。
刚出生的时候,啥也看不懂,也听不懂,感觉世界就像个白纸,什么都没有。
可奇怪的是,尽管啥也不会,宝宝的思维可一点儿不慢。
眼睛一睁开,所有的一切都在给他讲着自己的故事。
说实话,宝宝这时候的思维还挺“直接”的,什么都需要摸一摸、咬一咬,能拉着妈妈的头发就是一顿使劲咬,能抓着爸爸的眼镜就使劲往上提。
可能在他眼里,这些东西好像就是“我的世界”一样,他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有啥作用,但就是充满好奇。
看到好吃的,宝宝的眼睛亮晶晶的;听到奇怪的声音,他也会转过小脑袋去探个究竟,没什么阻碍他好奇的东西。
对于小宝宝来说,思维的开端就像一颗刚种下的种子,什么都还没有,只是想“看看这个,摸摸那个”,也不在乎是不是有意义。
这时候的思维特别原始,也特别直接,简直就是“先做了再说”。
但是,这样的思维不是真的无知。
每一个好奇的动作背后,都有着大脑的努力和探索。
比如,宝宝抓到妈妈的手机,拿着它一通按,这可不是简单的玩弄哦,谁知道呢,宝宝可能是在通过这些探索,慢慢理解世界的规则。
慢慢地,世界从一片迷雾,变得越来越清晰。
就像我小时候特别爱玩水,结果有一次把小池塘里的水全撒出来,爸妈哭笑不得,我也不明白这是啥意思,就是觉得好玩呗。
二、思维的探索阶段——开始有了想法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他开始不再只是摸来摸去、乱咬乱抓了,而是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
这时候的他,脑袋里的想法变得多了,复杂了,开始有了一些对比,也开始逐步理解世界是怎么回事。
其实你会发现,孩子们总是特别会提问,“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他们不停地发问,想弄清楚这个世界到底怎么运转。
而在他们心里,问题一个接一个,回答却是那么难以获得。
他们的思维是一个连绵不断的探索过程,哪里有新鲜的东西,哪里就有他们去研究的热情。
有些小朋友就特别喜欢“拆东西”,什么电子产品、积木玩具,一拿到手就拆一遍,再好奇地看个究竟。
思维基本特征范文
![思维基本特征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1bcd85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8.png)
思维基本特征范文思维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活动之一,是人类大脑的运作方式。
思维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逻辑性、创造性、自由性和客观性。
下面将从这四个方面对思维的基本特征进行阐述。
首先,思维具有逻辑性。
逻辑是思维的基石,是判断和推理的基本原则。
逻辑性要求思维过程中的观点和结论要有严密的推理和论证,不能出现错误的推理和草率的判断。
逻辑性的体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思维中的因果关系要有合理的推理和证据支持,不能凭空臆测;二是思维过程要符合严谨的推理规则,如排中律、否定律等;三是思维的结论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不能与观察到的事实相悖。
其次,思维具有创造性。
创造性是思维中的一种重要特征,是指在问题解决和知识创新中,能够产生全新的观点、见解和解决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源泉,是人类超越自身的动力。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包括:灵活性,即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独立性,即能够独立思考并产生独特的见解;丰富性,即能够灵感迸发、集思广益;以及朝向问题而不是解决方法的目标导向性。
再次,思维具有自由性。
自由性是指思维能够超越具体的情境和约束,进行自由的抽象和推理。
自由思维不仅包括自由联想、自由想象等非凡才能,还包括思考过程中的自由意志和选择能力。
自由思维对于解决复杂问题和追求独立思考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人们打破传统思维和固定观念的束缚,开拓新的思维路径。
最后,思维具有客观性。
客观性是思维的一种求真倾向,是指思维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忽视个人的情感和主观偏见。
客观性思维要尽可能地排除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的影响,以合理的论证和证据支持观点和结论。
客观思维不仅要遵循科学的观察和实验方法,还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不同的观点,以求取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思维的基本特征包括逻辑性、创造性、自由性和客观性。
逻辑性要求思维过程具有合理的推理和论证;创造性要求思维能够产生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法;自由性要求思维能够超越具体的情境和约束;客观性要求思维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忽视主观情感和偏见。
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是
![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是](https://img.taocdn.com/s3/m/bec9a00da26925c52cc5bfe2.png)
C.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D.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E.对文化背景的认知
答案:B,C,D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A.尊重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安全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E.生理需要
答案:A,B,C,D,E
下列选项中属于自我意识的认知形式的有<)。
A.自我感觉
B.自我体验
答案:错误
实验表明,学习程度为100%时,记忆效果最好。
答案:错误
情绪评价学说的创建者是詹姆士。
答案:错误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一种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错误
早晨起来记忆效果好,是因为没有倒摄抑制的作用。
答案:错误
探讨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死亡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的是教育心理学。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答案:C
下列选项中属于特殊能力的是<)
A.观察力
B.节奏感
C.色彩感
D.注意力
E.想象力
答案:B,C
按造成焦虑的根源,可以把焦虑分为<)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正常焦虑
D.道德性焦虑
E.过敏性焦虑
答案:A,B,D
下面哪些属于社会刻板印象?<)
A.东北人豪爽,上海人精明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 >。
A.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
B.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
C.预测与控制人的心理
D.治疗人的心理疾病
E.探讨人和动物的区别
答案:A,B,C
根据思维所依据的中介物来划分,思维的种类有<)。
思维过程特征
![思维过程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3c8a431bceb19e8b8f6bad3.png)
二、比较和概括
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通过对事物外观、特性、 特征等的比较,把诸多事物中的一般和特殊区分开 来,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它们的异同和它们之间的 联系。
三、抽象和具体
➢抽象:通过概括,事物中的本质和非本质的东西已 被区分,舍弃非本质的特征,保留本质的特征。 ➢具体:从一般抽象的东西中找出特殊东西,它能使 人们对某一事物中的“个别”得到更加深刻的了解。 ➢抽象和具体是在创新中频繁使用的思维过程。
5、迁移
迁移是思维过程中的特有现象,是人的思维发生空间 的转移。对一些问题的解决经过迁移往往可以促使另 一些问题的解决。
6、想象
是创新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创新思维过程中是离不开 想象的。 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更好的创新,才能发现新的规 律。
下一讲内容:创新思维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四、判断和推理判断分为直接判断和间接判断,直接判断属感知形成, 无需深刻的思维活动,通过直觉或动作就可以表达出 来。 间接判断是针对一些复杂事物,由于因果、时间、空 间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必须通过科学的推理才能实现。 判断事物的过程首先把外在的影响分离出来,通过一系 列的分析、综合和归纳,找出隐蔽的内在因素,从 而 对客观事物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推理。
3-3 创新思维的过程特征
1、分析和综合 2、比较和概括 3、抽象和具体 4、判断和推理。 5、迁移 6、想象
一、分析和综合
思维的过程总是从对事物的分析开始的。 ➢分析:通过思想上把客观事物分解为若干部分,探 究各个部分的特征和作用。 ➢综合: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不同特征、不 同作用联系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有效性
C.稳定性
D.专一性
答案:C
马斯洛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安全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D
饥觉、渴觉、内脏的痛觉等属于( )。
A.内部感觉
B.本体感觉
C.外部感觉
D.动觉
答案:A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的属于哪种气质?()
A.多血质
B.一见如故
C.一见钟情
D.男刚女柔
E.一好百好,一坏百坏
答案:A,D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 )。
A.形象记忆
B.外显记忆
C.词语记忆
D.情绪记忆
E.运动记忆
答案:A,C,D,E
注意过滤器理论主要包括( )。
A.知觉选择模型
B.衰减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资源选择模型
E.资源分配模型
答案:A,B,C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答案:C
下列选项中属于特殊能力的是()
A.观察力
B.节奏感
C.色彩感
D.注意力
E.想象力
答案:B,C
按造成焦虑的根源,可以把焦虑分为()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正常焦虑
D.道德性焦虑
E.过敏性焦虑
答案:A,B,D
下面哪些属于社会刻板印象?()
A.东北人豪爽,上海人精明
A.加深对任务的理解,不断组织自己的活动
B.培养间接兴趣
C.用坚强的意志克服内外干扰
D.增加刺激物的新异性
E.增加刺激物的对比度
答案:A,B,C
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答案:正确
幻想是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答案:正确
在气质类型中,多血质是最好的一种
答案:错误
人的性格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塑型。
答案:D
“一心二用”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答案:C
一个支配型的男子往往会娶一个被动型的女子,这是人际吸引中哪种因素的作用?()
A.接近性
B.相似性
C.互补性
D.能力及特长
答案:C
6.第22题
()是个性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性和选择性,是心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通常以三种形式表现出来:认知的、情绪的和意志的形式。
能力
能力是指与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
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记忆
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即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A.情绪与情感
B.个性心理特点
C.气质与性格
D.个性心理倾向性
答案:D
一般来说,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关系。
A.“倒U型”
B.“U型”
C.直线
D.不确定
答案:A
下面选项中属于无意想象的是()
A.理想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梦
答案:D
创设并控制一定条件,从而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答案:错误
人的性格是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概括化和定型化的结果。
答案:正确
实验法
是人为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所要研究的对象,对结果进行量的分析和反复验证。
注意的转移
指一个人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上。
自我意识
A.正常健康的交往
B.统一的人格、心理保持连续性
C.现实地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
D.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符合常规
E.对挫折有较高的承受力
答案:A,B,C,D,E
知觉的特征包括( )。
A.选择性
B.
答案:A,B,C,D
对人认知的内容主要包括()。
A.对他人家庭的认知
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是()
A.概括性和形象性
B.集中性和指向性
C.间接性和概括性
D.准备性和敏捷性
答案:C
当我们阅读《水浒传》时,头脑中出现宋江的形象属于()。
A.幻想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答案:C
司机一边把握方向盘,一边注意行人、车辆及交通信号,这是注意的()
A.起伏
B.分散
C.转移
D.分配
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
2、知觉的整体性:在刺激不完备的情况下,知觉仍保持完备性。
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
4、知觉的理解性: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和解释。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答案:正确
人的认识、情绪和情感、意志都有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答案:正确
认知者在与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起着较大作用。
答案:错误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答案:正确
情感的倾向性是指一个人的情感经常由什么性质的事物所引起,经常指向于什么事物。
答案:正确
新上任的班主任总是要听听原班主任对该班学生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又自然而然会影响到他对该班的看法,这是一种社会刻板效应。
B.对他人情绪的认知
C.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D.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E.对文化背景的认知
答案:B,C,D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A.尊重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安全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E.生理需要
答案:A,B,C,D,E
下列选项中属于自我意识的认知形式的有()。
A.自我感觉
B.自我体验
试述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家庭因素。
1.父母的养育方法: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等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不同的性格。
2、家庭成员的品行
3、父母之间的关系
简述气质和性格的关系。
1、气质类型无所谓好坏,而性格特征有好坏之分。
2、气质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现
3、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4、性格可制约气质的表现并改造气质
抑郁质:观察敏锐,体验深刻,动作轻缓,胆小孤僻,柔弱易倦
青少年的记忆特点有哪些?
1、青少年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
2、识记的有意性随目的性增加而发展。
3、意义识记方法占主导地位。
4、抽象识记能力有较大发展。
5、记忆广度增大。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 )。
A.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
B.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
C.预测与控制人的心理
D.治疗人的心理疾病
E.探讨人和动物的区别
答案:A,B,C
根据思维所依据的中介物来划分,思维的种类有()。
A.直观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创造性思维
E.发散思维
答案:A,B,C
下列属于衡量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的标准的是():
答案:错误
实验表明,学习程度为100%时,记忆效果最好。
答案:错误
情绪评价学说的创建者是詹姆士。
答案:错误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一种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错误
早晨起来记忆效果好,是因为没有倒摄抑制的作用。
答案:错误
探讨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死亡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的是教育心理学。
C.自我控制
D.自我观念
E.自我分析
答案:A,D,E
下列量表中属于智力量表的是()
A.斯坦福—比奈量表
B.韦克斯勒量表
C.16PF
D.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E.主题统觉测验
答案:A,B,D
记忆过程包括哪几个环节?(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重现
E.比较
答案:A,B,C,D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 )。
影响兴趣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学习兴趣?
(一)对青少年学生而言,对兴趣形成影响较大的有如下因素:
1、能力因素。
2、年龄与性别。
3、价值观。
4、家庭和环境。
(二)青少年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
1、探究学习的意义,促进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相互转化。
2、即学即用,以知识的力量强化学习兴趣。
3、积少成多,积累某一领域的知识经验。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答案:B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表现出( )的特点。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不快不慢
D.时快时慢
答案:A
某些灵长类动物和3岁前的儿童主要具有的思维类型是()
A.形象思维
B.直观动作思维
C.抽象思维
D.分析思维
答案:B
有些人对某事物的兴趣虽也达到了迷恋的程度,但很容易”见异思迁“,难以持久,这是缺乏兴趣的( )品质的表现。
1、明确学习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
2、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3、利用反馈。
4、合理竞赛。
简述气质的四种类型及其典型特征。
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灵活多变,注意易转移,兴趣易变化。
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反应敏捷,急躁冲动,容易发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