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静脉
由头部和躯干前段回心的静脉有:外颈静 脉,汇集舌、下颚等处静脉血;内颈静脉 与肩胛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汇集脑、颚、 肩胛等处静脉血;锁骨下静脉汇集前肢静 脉;肌皮静脉汇集皮肤、肌肉的静脉血。 以上静脉又汇合成前大静脉左右前大静脉 如静脉窦。两肺回心的多氧血沿两条肺静 脉进入左心房。
(3)淋巴系统
蛙科
不具自由骨质肋骨,第1至7椎体前凹型,第八枚 双凹型。常见的有黑斑蛙,金线蛙,中国林蛙, 均为著名食虫动物。中国林蛙即哈士蛙,秋季东 北捕获的雌蛙的输卵管,即“哈士蟆油”为著名 滋补中药。
结束
爱,不止于形式,而在于行动,孩子们,
让我们行动起来~~~
(12)内分泌
主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胸腺、肾上腺 、脑垂体、副甲状腺、胰岛腺、性腺等。 蛙的甲状腺在舌骨后侧突后方、胸腺在鼓 膜后方、下颌降肌的后面。
1、无足目
无足目身体呈蠕虫状,四肢及带骨均退化,尾极短,椎骨 双凹型,具肋骨,无胸骨,皮下具源于真皮的鳞片,眼多 埋于皮下。营穴居生活。如鱼螈。雌体将产出的卵以身体 缠绕保护,直到孵出,幼体进入水中发育,主要分布于亚 洲热带地区。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广西、广东产有版纳鱼 螈,体长35~42cm,体侧具有一条乳黄色纵带。无足目约 168种,为两栖纲原始而特化的类群。
2、有尾目
有尾目身体呈圆柱形,终生具长尾,一般有2对细弱的附 肢,皮肤裸露无鳞,椎体在低等种类为双凹形,具肋骨和 胸骨,水栖游泳生活,无鼓膜和鼓室,无眼睑或具不活动 的眼睑。本目有8科约396种。如极北小鲵、大鲵(娃娃 鱼)、蝾螈、泥螈、洞螈和鳗螈等。
3、无尾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无尾目为两栖类高级类群,成体无尾,而 具发达四肢,皮肤裸露,富有腺体,具鼓 膜和眼睑、瞬膜,头骨骨化不全,椎体前 凹或后凹型,具尾杆骨,肋骨短或缺,胸 骨发达,成体陆栖或水陆两栖。共18科, 共3680种。常见的有:(1)负子蟾科、 (2)蟾蜍科、(3)雨蛙科、(4)蛙科
两栖类
全世界的两栖动物共有4000余种。根据它们的形 态分为三大目。 1. 蚓螈目(无足目)。主要特征是:体细长;没有 四肢;尾短或无;形似蚯蚓。 2.有尾目。主要特征是:体圆筒形;有四肢,较短; 终生有长尾而侧扁;爬行,多数种类以水栖生活为 主,形似蜥蜴,如大鲵,俗称“娃娃鱼”,是现生 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
蛙的胸骨位于躯干腹面中央,以上喙骨分界,分 为前后两部分,前部有肩胸骨、上胸骨后部有中 胸骨和剑胸骨
(3)胸骨
(4)附肢骨骼
分为前后肢,包括带骨和肢骨。前肢包括肩带和前 肢骨。肩带为连接、支持前肢骨的骨骼。后肢包括 腰带和后肢骨,腰带为连接支持后肢骨的骨骼。 肩带是两栖纲分类的重要特征。蟾蜍科动物左右侧 的上乌喙骨在腹部相互重叠,称为弧胸型肩带。蛙 科动物左右侧的上乌喙骨在腹中线相互平行愈合在 一起称为固胸型肩带。
由 于 向 陆 生 生 活
(1)头骨
有颅骨和咽骨组成, 脑颅骨包括脑匣和围 绕感觉器官的软骨囊, 咽骨包括上下颌、鼻 骨、舌骨等骨骼,舌 骨大部分分为软骨, 舌骨位于口底中央
(2)脊柱
蛙的脊柱有9块椎骨和1块尾杆骨组成。脊椎由前 往后分为颈椎、躯椎、荐椎和尾椎。颈椎在鱼纲 是没有的,蛙开始出现,且只有1块。躯椎7块, 椎体圆盘状,前凹后图型,但最后1块椎体为双凹 型(蟾蜍躯体味前凹形)。椎体背面两侧均有椎 弓,也叫神经弧,椎弓背面两侧的前方各有一对 关节突。
3.无尾目。主要特征是:体短宽;有四肢,较长; 幼体有尾,成体无尾,跳跃型活动,幼体为蝌蚪, 从蝌蚪到成体的发育中需经变态过程,如蛙和蟾蜍。
(一)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1.外形
现存两栖类的体型依生活方式丌同而分为3类:穴居的种类呈蠕虫状, 水生的种类为鱼形,陆生的为蛙形。穴居和水栖种类具有尾部,蛙类 成体无尾,幼体具尾,穴居者四肢退化。以蛙类为例,身体分头、躯 干和四肢几部分。头部呈三角形,背腹扁平,口宽大,由上下颌组成, 有一堆突出的眼,具眼睑但只有下眼睑能活动。
(11)感觉器官
鼻是嗅觉器官,具内鼻孔,鼻粘膜上有嗅神经分 布,眼为视觉器官有适应陆生的特征。眼球课深 陷眼眶内,有上下眼睑和活动的瞬膜、泪腺、角 膜较突出,晶状体较扁圆,具睫状肌。耳为听觉 器官,除内耳外还具中耳。中耳的外膜即鼓膜。 鼓膜内侧为鼓室,即中耳腔,有耳咽管(欧氏管 )和咽腔相通,藉耳柱骨(听骨)使鼓膜和内耳 卵圆窗联系。
2.皮肤
皮肤裸露,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角质层丌发达,水栖种类仅有薄 的角质膜,陆栖的蟾蜍角质化程度稍高。角质层之下为生发层,能丌 断产生新表皮细胞,并向外推移以代替衰老的角质层细胞。真皮层较 厚,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外层为疏松层内层为致密层。真皮之下为 皮下结缔组织。
3.骨骼系统
由于向陆生生活过度,两栖 类的骨骼与鱼类相比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脊柱进一步分 化出现颈椎和荐椎,肩带不 与头部相连,腰带通过荐椎 与脊柱相连,出现五趾型附 趾。骨骼系统分为中轴骨和 附肢骨。中轴骨又分为头骨、 脊柱和胸骨,部分两栖类还 有肋骨。
4.肌肉系统
青蛙的肌肉分为横纹肌、 平滑肌和心肌。幼体时肌 是分节的,成体时除了背 腹部的一些肌肉残留分节 痕迹外绝大部分已不分节。 与鱼类不同蛙的附肢肌肉 发达。蛙的骨骼肌数量多, 依身体不同位置科分为: 躯干部肌肉、头部肌肉和 四肢肌肉。平滑肌分布在 消化道等内脏器官。
5.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分为消化管和消化腺。 消化管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泄殖腔。消化腺主要是肝脏和胰脏。肝脏 位于体腔前半部分,颜色随季节而异,通 常为暗棕色,分3叶左右叶大,中间叶小。 胆囊位于肝脏的背面左右叶之间,呈绿色, 以输胆管、胆总管通入十二指肠。胰脏位 于胃和十二指肠之间,呈淡红色。
7.循环系统
从两栖类开始,脊椎动物血液循 环具有体循环和肺循环,即双循 环。循环系统包括血管系统和淋 巴系统。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 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在蝌蚪时心脏仅一心室一心房, 成体时为二心房一心室,外被围 心囊。
蛙的心脏
A.背观面
B.腹观面
C.纵切面观
(1)动脉
在头部两侧的总颈动脉弓分叉为内颈 动脉和外颈动脉,分别伸向眼、脑、 颈和下颚、口腔等处;两支体动脉弓 先分出锁骨下动脉后再联合成背大动 脉。锁骨下动脉伸至前肢、食道等处; 背大动脉亦分出不同的动脉分布到身 体各部分及内脏器官。肺皮动脉弓再 分出肺动脉和皮动脉分别进入肺部及 皮肤,进行气体交换。
(10)神经系统
蛙脑分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5部,大脑具左右 两半球,腹面有纹状体。顶部和侧部出现了零星神经细胞 。称原脑皮。左右两半球内各具1个脑室;间脑内腔(第 三脑室)侧壁较厚,即为视丘、腹面为视交叉;中间腹面 增厚为大脑脚,蛙的小脑不发达。脑神经10对,但蛙类在 脊柱两旁各具一条交感神经干。
负子蟾科
幼体具肋骨。椎体后凹型,无舌,如负子蟾产南 美,雌蟾生殖期背皮呈海绵状,凹陷内藏有受精 卵,幼体孵出后入水。
蟾蜍科
体较粗短,不具自由的骨质肋骨,椎体前 凹型,具耳后腺,不具齿。如大蟾蜍,陆 栖性较强,体暗褐色。
雨蛙科
体细瘦,退较长,不具自由的骨质肋骨,椎体前 凹型。指端膨大为指垫。我国常见的有无斑雨蛙 ,背部嫩绿色,腹部白色,常栖于草茎或矮树上 ,雄蛙的口底具单个内声囊,鸣声尖脆。
蛙的排泄系统主要是肾,大量的尿液由肾产生。 肾属于中肾,位于体腔稍后方的脊柱两侧,为一 对暗红色椭圆形器官。两肾都伸出一条排泄管( 即输尿管)通入泄殖腔,泄殖腔腹面有一个两瓣 状的膀胱,尿液经泄殖腔进入膀胱蓄积。
(9)生殖系统
雄性具一对精巢,为淡黄色长卵圆形,位于肾脏 腹侧。精巢内产生的精液经过输精小管进入肾, 在经输尿管泄殖腔排出体外。雄性的输尿管也是 输精管。雌性具卵巢1对,以卵巢系膜悬于肾腹侧 体腔中。成熟的卵子由卵巢落入体腔,藉体腔液 流动、腹肌收缩、输卵管中纤毛摆动等,被吸入 输卵管内。在输卵管内移动时,沿途被管壁分泌 的胶状物包裹。输卵管末端开口于泄殖腔,成熟 卵经泄殖腔排出体外,与精子结合。因此,雌蛙 有专门的输卵管和输尿管。
6.呼吸系统
蛙在幼体和成体期具有不同的呼吸器官, 幼体时以鳃呼吸,成体时以肺呼吸,肺位 于肝脏背面,心脏两侧是一对中空、薄壁、 富有弹性的囊状结构。囊腔中有许多网状 隔膜,讲内腔隔为若干室称为肺泡,以增 加肺的呼吸面积。 两栖类没有出现胸廓,呼吸是通过口腔底 部的上下运动来完成的,称为咽式呼吸过 程。
淋巴将组织代谢废物和血管内渗出的白细 胞等送回静脉。所以淋巴系统其实是血管 系统的辅助结构,蛙的淋巴系统发达,有 淋巴腔和淋巴心,前者分布在全身各处, 尤其以皮下最为丰富;后者在肩胛骨下、 第三椎骨横突地后方有一对前淋巴心,尾 杆骨末端有一对后淋巴心。淋巴心能搏动 ,将淋巴推回心脏。
(8)排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