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第2章 财政支出
财政与税收A 第二章第一节
![财政与税收A 第二章第一节](https://img.taocdn.com/s3/m/5245806c7e21af45b307a802.png)
38
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的公共性投资支出
•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公共投资支 出所占比重大,增速快。这是因为在这个 阶段,各种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直接影 响私人部门生产性投资的效益,从而间接 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基础设施 的投资一般投资数量大、周期长、收益相 对较小,因而私人部门不愿参与其中或没 有能力参与其中。考虑到这些经济基础设 施的投资具有较大的外部经济效益,因此 需要政府提供这些经济基础设施。
11
• 当总供给曲线处于正斜率状态时,随着需 求的扩大、产出的增长,劳动力与其他生 产资料的供给逐步趋于紧张,从而导致物 价的上涨。
12
• 当总供给曲线呈垂直状态时,意味着经济 已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此时,增加财政支 出而导致的需求增加,不会导致产出增长, 只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
13
• 财政支出中的不同组成对物价的影响程度 不同。购买性支出可以全部转化为社会总 需求,因而对物价的影响程度更大,而转 移性支出中只有一部分转化为需求,另一 部分转化为积蓄,因而对物价的影响程度 较小。
•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为了执行各种 政府职能,用于购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 支出;包括用于维持政府部门正常运转所 需和政府投资兴办各种实业所需的商品和 劳务。
23
•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的,无 偿的资金支付。它没有取得相应的商品和 劳务,只是将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重新分 配。这类支出并不减少私人部门可支配的 资源总量,而只是在结构上调整不同社会 集团之间可支配资源的数量,以更好地促 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16
• 将边际消费倾向引入国民收入式中,国民 收入变为:Y=1/(1-c)×(a+I+G),其中c为 边际消费倾向,a为基本消费水平,I为投资, G为政府购买性支出。 • 例如,政府增加购买性支出100亿元,边际 消费倾向为0.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国民收入将增加500亿元(dY=1/(1-0.8) ×100=500)。
《财政与税收第二章》PPT课件
![《财政与税收第二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02e4450722192e4536f67d.png)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11954. 514922. 316917. 818598. 421662. 526651. 934560. 546670. 057494. 966850. 573142. 776967. 280579. 488189. 6
于给定数量的公共产品评价不同。因此,所愿支付的价格也不同。社会边际效益应该 等于给定数量水平上所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之和,即社会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 曲线的垂直加总。
18
公共产品的提供
• 当保安服务的供求实现均衡时,满足: MB甲+MB乙+MB丙=MSB=MSC
• 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条件
• 所有消费者的边际私人收益之和等于边 际社会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
• (一)涵义与类型 • 1、涵义:不完全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一定程
度的排他和非竞争) • 2、类型 • (1)具有正外部效应的产品(外溢性),如教育、卫生、科技等 • (2)具有排斥性和一定范围非竞争性的产品:桥梁、公园、博物
馆
21
具备排他性以及一定范围内非竞争性的产品
• 消费中存在一个饱和界限,在界限之内,消费 具有非竞争性,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 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的利益,也不会因此增 加产品的成本。但是,当产品消费趋于饱和状 态时,再增加消费者将会影响其他消费者对该 产品的消费。因此,存在特定程度上的非竞争 性。
• (2)消费的非排他性: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为某
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是不可能的,
或者成本过高。
4
财政与税收试题——财政支出概述
![财政与税收试题——财政支出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815b1faba1aa8114531d9b2.png)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述一、名词解释(一)A类题1、财政支出2、政府采购制度3、购买性支出4、转移性支出(二)B类题1、“成本-效益”分析法2、最低费用选择法3、公共定价法二、填空(一)A类题1、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五大类。
2、财政支出按最终用途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4、财政支出的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5、财政支出规模通常用_______占_______比重来表示。
(二)B类题1、公共定价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公路、邮电等公共物品可采用_______方法来衡量和提高效益。
4、军事、政治、文化等财政支出项目可采用_______方法来进行衡量和效益分析。
三、选择题(一)A类题(单选)1、世界各国的财政支出都是以( )为主。
A、财政补贴;B、无偿拨款;C、有偿贷款;D、转移支付2、政府转移性支出是实现财政的( )职能的主要方式。
A、调节收入分配;B、配置资源;C、稳定经济;D、监督管理3、在整个财政支出中,属于补偿性支出的是( )。
A、财政补贴;B、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C、抚恤和社会救济费;D、挖潜改造资金支出(二)B类题(多选)1、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 )。
A、积累性支出;B、消费性支出;C、生产性支出;D、非生产性支出;E、购买支出2、社会救济费属于( )。
A、消费性支出;B、积累性支出;C、转移支出;D、购买支出;E、非生产性支出3、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 )。
A、购买性支出;B、转移性支出;C、经济建设支出;D、行政管理支出;E、社会保障性支出4、按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可分为( )。
财政与税收课件——财政支出概述
![财政与税收课件——财政支出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1f398bfdd36a32d737581ef.png)
第二章 财政支出概述 第二节 财政支出分类及其作用
三、按经济性质分类 1 、分类
2、分类的经济意义
第二章 财政支出概述
第三节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一、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 1、几个发达国家财政支出绝对增长情况
第二章 财政支出概述
第三节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一、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 由上表可以看出:西方国家财政支出增
长具有阶段性 : (1)50-80年代: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 增长都相当迅速的时期。主要的工业化国家 的上升比例都超过了20%。其中意大利、前 德国的增长速度属最高之列。 (2)80年代至今:财政支出的绝对额依然 在继续增长,但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变化不 大,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些许下降,如荷兰 王国。
现了财政支出增长的情况。由于政府大量介入参 与经济方面的建设,从而使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 迅速扩张,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这种财政支出 增长的态势更趋明显。 我国财政支出情况:连接
第二章 财政支出概述
三、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出增长 2、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的结构特征
尽管发展中国家的财 政支出增长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 从相对数量来说都在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增长 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是有所不同的。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 出增长主要集中在购买性支出方面,特别是在公共投资 方面,这与发达国家转移性支出增长更快是有所区别的。
第二章 财政支出概述
四、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解释
瓦格纳法则
第二章 财政支出概述
一、瓦格纳法则 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
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 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 纳为瓦格纳法则。
第二章 财政支出概述
财政与税收上篇
![财政与税收上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35e10952ea551810a68736.png)
财政及其职能一、公共需要的定义公共需要是指满足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这种需要不是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具有不可分割性。
公共需要的特点(1)公共需要是全社会的共同需要(2)公共需要具有整体不可分割性(3)公共需要不以人们的地位和收入为界限(4)公共需要是一种有效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它等同于政府需求。
(5)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需要时也要付出代价(6)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成员的剩余部分,如果剩余产品表现为价值形态,就只能对剩余价值部分的抽取。
公共需求的范围(1)国家机器运转的需要,是国家实现政治职能的需要(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方面,是社会为再生产在人方面创造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
(3)农业、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及其能源、交通等方面,是社会为再生产在物质方面创造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
判别方向:(1)符合公众共同利益(2)私人不能满足(或私人不愿提供)(3)根据其社会利益的目标,应该由国家提供或垄断二、公共产品定义是指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或收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是满足公共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基本特征:(1)非竞争性:是指由于消费上的不可分割性,消费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
(2)非排他性:是指技术上不可行,无法阻止他人对某项产品的消费或使用,或者要阻止其他人对某产品消费或使用所耗费的成本无限大。
公共产品的分类:(1)纯公共产品:非竞争性且非排他性(2)准公共产品:非竞争性或者非排他性。
公共需要与公共产品公共需要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政府需求,因而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
公共产品是一种有特定用途的产品,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
公共需求可以转化成公共产品,以两种形式分配出去,其一为购买性支出,其二为转移性支出。
三、市场失灵帕累托效率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情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是公平和效率的理想王国。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现象。
财税第二章
![财税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36139782d0d233d4b14e6994.png)
(二)消费性支出 消费性支出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 出、文教科卫支出等。
1.行政管理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是指国家财政用于各级国家权力 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 关以及外事机构、重要党派团体行使职能所需的经 费支出。
2.国防支出 国防是典型的纯公共产品,具备纯公共 产品的所有特征。国防支出是任何一个主权 国家维护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所必不可少 的开支。
O
帕累托改进㈢
公共部门的 边际收益率
私人部门的 边际收益率
F MR B H
F′MR′
D′ E′
B′ H′
D
O A C
E
公共部门的 资源配置量
O C′A′
私人部门的 资源配置量
(二)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一种在项目或方案选优中常 用的经济决策方法,即针对政府确定的项目目标, 提出实现各项目标的具体方案,分析比较各种方案 的全部预期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确定该项目或方 案是否可行。
按政府职能分类,财政支出包括经济管理支出 (如经济建设费)和社会管理支出(主要是国防费、 行政管理费、科教文卫费等)。
四、购买性支出
(一)概念及类型 1.概念:购买性支出,也称消耗性支出,是 指政府在市场上购买履行各种职能所需的商 品和劳务的支出。这种支出必须遵循等价交 换原则。
4.社会保障的作用
⑴社会保障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保护器
⑵ 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
⑶ 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
5.社会保障的财政运行方式
6.社会保障的内容
综合比较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主 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社 会福利四类。
财政与税收之财政支出
![财政与税收之财政支出](https://img.taocdn.com/s3/m/22d685a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c0.png)
财政与税收之财政支出1. 财政支出的定义和作用财政支出指的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进行的支出活动。
财政支出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节财政支出可以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运行。
财政支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财政支出的主要作用包括:•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财政支出用于国防军事建设、维护社会治安等,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财政支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教育医疗等领域,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保障社会公共事业:财政支出用于社会保障、福利救助、公共文化等领域,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调节收入差距和经济不平衡:财政支出可以通过税收减免、社会救助等方式,缓解收入差距,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2. 财政支出的来源财政支出的来源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国债和其他资金。
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支出的主要来源。
2.1 税收收入税收是国家对公民和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财产和交易所征收的一种强制性财政收入。
税收收入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直接税是指由个人或企业直接承担并向政府缴纳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间接税:间接税是指由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时支付,并由企业向政府缴纳的税收,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税收收入是财政支出的主要来源,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能够确保政府有足够的财政收入来支持各项支出。
2.2 国债国债是政府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
政府发行的债券可以由公众购买,政府通过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方式向债券持有人偿付债务。
国债对于政府来说是一种长期的债务,通过发行国债可以从民间获取临时资金用于满足国家支出的需要。
2.3 其他资金除了税收收入和国债,政府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资金支持财政支出。
这包括政府的非税收入、政府的资本金、外贷等。
这些资金来源形式各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会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资金来源。
财政与税收PPT
![财政与税收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beca42fe4733687e21aaab.png)
点评:
• 1、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 2、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进行科学决策 • 3、在三门峡建设问题上确有不少教训甚至失误, 需要认真汲取,但在未来三门峡水库的存、废以 及运用问题上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 4、三门峡水库牵扯了黄河沿岸多个省市的利益, 无论存废又或是改造都勉力重重困难,如何综合 治理好,才是它未来的发展之道
二、财政支出原则
• 财政支出原则,是指政府在安排财政支 出时应当依据的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基本准则。 • 日本学者井首文雄在其专著《日本现代 财政学》书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现代财政的 四大原则:政治性、财政性、国民经济性和 社会性原则。
中国现阶段的财政支出原则
• 厉行节约、讲求效益原则 • 所谓节约,指的是在经济以及其他活动过 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省。所谓效益, 指的是经济以及其他活动过程中的耗费与 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市场经济下也就是 以货币计量的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
现在的三门峡水库
河南:三门峡水库是 “清白”的
• 早在2003年渭河洪灾之前,水利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其下 属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就开始对三门峡水库 进行原型试验,以验证三门峡水库运行水 位与潼关高程升高的关系。但是多年的试 验结果表明,三门峡水库对潼关高程没有 影响。三门峡水库的运行到底是不是潼关 高程升高的唯一原因?也有专家认为,渭 河河槽严重萎缩、过洪能力弱,才是渭河 2003年洪灾的主要成因。
思考题:
• 1、政府为什么要进行基础设施投资 • 2、简述科学决策在政府投资中的地位 • 3、简述“成本——效益分析法”在政府投 资决策中的地位。 • 4、名词解释: • 政府投资支出 基础设施投资 • 政府投资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法”
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
财政与税收教案——财政支出概述
![财政与税收教案——财政支出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97e5e9f45acfa1c7ab00cc32.png)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述【教学重点、难点】财政支出效益分析、财政规模的影响因素【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教学过程】财政支出:作为一个过程,把筹集的财政资金加以运用的过程。
作为一定量:是政府履行其职能支付给各单位的相应费用的资金量。
第一节:财政支出的范围及分类一、按支出用途分类按支出用途分类,是我国迄今为止的财政支出的主要分类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理论。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构成上分为C、V和M三个部分,一个经济社会若不从事扩大再生产,社会总产品的最终使用便可分为补偿与消费两大部分。
与补偿支出相对应的社会总产品价值为C,与消费支出相对应的社会总产品价值则为(V+M)。
众所周知,简单再生产只是一个理论抽象,现实运行着的经济社会总是不断地扩大再生产。
所谓扩大再生产,就是将社会总产品价值中M的一部分不用于消费,通过一个投资的过程形成积累。
显然,从上期生产的结果来看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同从最终使用亦即从下期生产的起点来看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是不相对应的。
具体他说,从最终使用来看,C的价值并非全部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因为,在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从全社会来看的固定资产折旧价值,有一部分可以用于积累性的投资。
V的价值也不等于全部消费,因为:(1)作为总消费之构成部分的社会消费主要来自M;(2)作为劳动者个人收入的V,有一部分也会以储蓄的形式沉淀下来,再通过各种渠道转化为投资。
同样,M的价值也不等于积累,因为用于社会消费基金要取自M,余下的部分才能用于积累。
可见,在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经济社会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同社会总产品的最终使用构成是不相同的,产生这个差别的动力是社会经济不断扩大再生产亦即不断发展的需要,使这个过程得以实现进行的机制便是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
显然,社会总产品的运动,从静态的价值构成上划分,可以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而从动态的再主产的角度考察,则可以分为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
财政与税收知识点
![财政与税收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036618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e.png)
财政与税收知识点财政与税收是现代经济体系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国家治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财政与税收知识点的一些基本概述。
一、财政财政是指政府的财政部门通过征收、支出、预算和决算等手段,对国家财政收支进行管理和运用的活动。
财政的主要功能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其核心是财政收支的平衡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1、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从社会各方面筹集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经济资源。
其来源主要包括税收、国债、收费、捐赠等。
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进行的资金分配和使用。
其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国防等领域的支出。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的政策。
二、税收税收是指政府通过法律手段,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居民和非居民的财产或劳务进行征收和管理的活动。
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
1、税收种类:税收的种类繁多,按照课征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等。
其中,流转税是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所得税是以个人和企业的收益为征税对象,财产税是以财产价值为征税对象,行为税是以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
2、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是制定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基本指导思想,主要包括公平、效率、稳定、确实、便利等原则。
3、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指税收的各种法律、法规及其实施细则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
它包括纳税人的确定、课税对象的确定、税率的设计、纳税环节和纳税期限的规定等内容。
三、财政与税收的关系财政与税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财政通过税收手段筹集资金,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税收也是政府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通过对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群体进行差别化税率设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此外,财政支出也是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的方向和规模,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
《财政与税收》财政部分
![《财政与税收》财政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2a44d78a71fe910ef12df830.png)
1、公共产品2、资源配置职能3、收入分配职能4、稳定经济职能5、消费的非竞争性6、受益的非排他性7、公共生产8、私人生产9、外部效应10、纯公共品11、准公共品二.单项选择题1.财政是随着( )的产生而产生.A.国家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封建制度D.社会化生产方式2.奴隶制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是( ).A.税收B. 王室土地收入C.特权收入D.专卖收入3.国家财政收支与统治者的个人收支逐步分离始于(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早期D.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4.财政收支完全货币化始于(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 社会主义社会5.国家预算产生于( ).A.奴隶社会末期B.封建社会末期C. 资本主义社会中期D.资本主义社会末期6.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国家B.国有企业C.主管部门D.个人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的是( ).A.国家B.计划C.财政D.市场三.简答题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哪些2.公共产品有哪些特征如何对公共产品分类3.为什么公共产品应由政府提供4.纯公共产品与纯私人产品的需求有何区别5.举例说明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分别对资源配置有什么影响6.财政的职能是什么第二章财政收入一.名词解释财政收入预算外资金规费二.选择题1.财政收入按形式分类可分为( )等主要形式.A.税收收入B.债务收入C.国有经济收入D.一般经济收入E.政府收费收入2.财政收入的来源结构分析包括了财政收入的( )等方面的内容.A.所有制构成B.价值构成C.产业部门构成D.政府部门构成E.社会成员构成3.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 )A.经济发展水平B. 基本社会经济制度的选择C.价格D.特殊情况E.管理水平4.政府从事财政收入活动的首要目的是( ).A.获取财政资金B.进行收入再分配C.改善资源配置D.稳定经济5.从公共产品的特点来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而进行筹资的最佳财政收入手段是( ).A.政府债务B.国家税收C.企业利润D.政府收费三.简答题:1.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有哪些3.财政收入的来源构成包括哪些内容4.财政收入形式构成的变化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行政管理费国防费公共定价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最低费用选择法二. 多项选择题1.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不断增长.主要是因为( ):A. 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临时因素D.国际因素2.政府的购买性支出.主要有( ):A.行政国防支出B.科教文卫支出C.基础产业投资支出D.农业投资支出3.政府的公共支出.按照西方国家的传统做法.主要有( ):A.购买性支出B.转移性支出C.对市场的支出D.公务员津贴奖金支出4.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筹资模式主要有三种.即 ( )A.社会保险税B.现收现付制C.完全基金制D.部分基金制E.财政补贴5.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A.非竞争性B.竞争性C.非排他性D.排他性E.消费性6.能作为混合产品的社会产品通常是( )A.具有拥挤性的公共产品B.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C.在价格上排他的公共产品D.在价格上不排他的私人产品E.所有的公共产品7.影响公共支出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A.经济发展的需要B.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C.人口增长D.社会福利的改善E.物价影响三.单项选择题1.对任何一个消费者而言.他消费的公共产品的数量即是( )A.该公共产品的部分数量B.该公共产品的总量C.该公共产品的最低量D.该公共产品的特定量2. 政府的公共支出( )A.只能用于提供公共产品B.主要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C.主要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D.只能用于提供部分混合产品3.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在经济生活中.( )A.通常指公共支出的负面效应B.通常指公共支出的正面效应C.通常指公共支出的替代效应D.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也可能产生积极效应4.消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 )A.社会成员都必须提供等价的费用B.社会成员都不必付出任何代价C.社会成员都可以"免费搭车"D.需要社会付出一定的代价5.混合产品的供给.( )A.只能由政府来提供B.只能由社会成员来提供C.既可以由政府部门提供.也可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来提供D.只能由市场主体来提供6.控制公共支出增长总量的基本前提是( )A.科学界定政府的职能范围B.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C.确定保证经济增长的需要D.确定社会发展的需要7 .财政支出所强调的公平原则是( )A.经济公平B.社会公平C.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D.社会的绝对公平8.政府发行的公共债务.尽量用于:( )A.以行政国防为主的经常性支出B.以公共投资为主的资本性支出C.以市场为中心的私人支出D.以政府为中心薪俸支出9.财政支出中的效益原则首先是指要实现( )A.经济效益B.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C.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D.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10.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最为典型的公共产品是( )A.基础产业提供的服务B.科学研究C.义务教育D.国防提供的服务四.问答题1.西方财政支出理论有哪些2.财政支出可以进行怎样的分类3.如何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4.如何对文科卫支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5.为什么说公共品一般要由政府提供第四章国家预算一.名词解释国家预算单式预算复式预算零基预算政府决算部门预算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二.选择题1.我国从1994年起在全国实行( )财政管理体制.A.包干制B.分成制C.分税制D.分灶吃饭制2.我国目前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的税种有( ).A.土地增值税B.资源税C.房产税D.消费税3.我国现行体制中.中央与地方分享增值税的比例为( )A.80%与20%B.50%与50%C.55%与45%D.75%与25%4.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分为收入分享转移支付和( )两大类.A.均衡性转移支付B.配套性转移支付C.特殊性转移支付D.无选择性转移支付5.政府预算最早产生于(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6.零基预算最早实行于( )A.美国B.日本C.法国D.英国7.我国政府预算的执行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C.中国人民银行D.各级国库8.我国政府预算的最终审批权归于( )A.财政部B.国务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9.政府决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 )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A.政府计划B.经费计划C.政府预算D.税收计划三.问答题1.分税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2.中国的分税制应如何进行完善3.深化税费改革的主要思路4.政府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的程序是什么5.政府预算可以怎样进行分类6.如何完善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第五章政府债务一.名词解释公债承购包销法公债流通借新债还旧债公债负担二.单项选择题1.国债发行的依据是( ).A.国家财产B.政府信誉C. 国家收益D.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举借国债依据的是( ).A. 财产所有者身份B.政治权力C.债务人的身份D.债权人的身份3.国债按发行地域分类.可以分为( ).A.国内和国外公债B.中央债和地方债C.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D.建设国债和赤字国债4.国债二级市场一般是( )之间的交易.A.政府与证券承销机构B.国债承销机构和认购者C.国债持有者与政府D.国债持有者与国债认购者5.国债因其有很高的信誉.通常被称为是( ).A. 信誉债券B.国库券C.金边债券D.契约债券6.下列不属于国债结构组成部分的是( ).A.应债主体结构B.债务性质结构C.国债持有者结构D.国债期限结构7.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叫( ).A.国债依存度B.国债偿债率C.国债负担率D.居民应债率8.从一般情况看.实属理论假设的偿还国债的资金来源是( ).A.建立偿债基金B.财政盈余C.预算列支D.举借新债三.简答题:1.公债的特点.2.公债的分类.3.公债本息偿还的资金来源.4.公债的功能.第六章财政政策一.名词解释财政政策汲水政策补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经济稳定与发展二.单项选择题1.为增加社会总需求.政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A. 自动稳定财政政策B.扩张性财政政策C.紧缩性财政政策D. 中性财政政策2.( )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之间形成一定的对比关系.进而调节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A.财政B.税收 C货币 D.信贷3.按照在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功能不同.财政政策可以划分为( ).A.宏观财政政策.中观财政政策和微观财政政策B.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C.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D.短期财政政策.中期财政政策和长期财政政策4.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挥稳定作用的财政政策是( ).A.自动稳定财政政策B.相机抉择财政政策C.微观调节财政政策D.短期调节财政政策三.问答题1.什么是财政政策为什么财政政策是政府用来促进经济发展的间接调控手段2.试比较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3.你认为积极财政政策是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还是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为什么4.财政政策目标有哪些方面它们能够同时实现吗为什么5.试述财政货币政策的搭配方式。
财政与税收第2章财政支出
![财政与税收第2章财政支出](https://img.taocdn.com/s3/m/e222bf8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4.png)
国防支出的规模与供给
▪ 国防支出规模决定方式: 1.总量分析 2.边际分析 3.博弈分析
▪ 按照市场参与程度的不同,可以将世界各 国国防的供给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和政府 主办型。
我国国防支出状况
▪ 中国政府一直奉行防御性国防战略。这样的 国防政策使得我国国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 比例除建国初期外一直比较低。尤其是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国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不断下降。
▪ 试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中国财政支出 的特点。
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1)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
及分配体制、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
(2)政治性因素:政府的职能范围、国际环 境和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
(3)社会性因素: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
三、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一)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 1.外在合比例性 2.内在合比例性 (二)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 1.机会成本分析法:政府配置或非政府配置 2.成本-效益分析法 3.最低费用选择法 项目间配置 4.公共定价法
教育支出
▪ 外部正效应 ▪ 教育有助于公平 ▪ 资本市场不完善
教育支出方式的选择
▪ 一定程度的免费教育 ▪ 收入补充 ▪ 价格补助
1.一定程度的免费教育
2.收入补充
3.价格补助
科技支出
▪ 科技支出是政府动用财政资金对科技活动 给予的支持和投入。
▪ 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及科技服务领域,科 技活动都具有明显的外部正效应。
▪ 二次分配要讲公平;
▪ 三次分配要讲社会责任,富人们应当在自 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帮助穷 人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的条件。
(三)财政支出的分类
1.按经济性质分类:按照财政支出是否能直接得到 等价的补偿进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国防支出 国防支出是指一国政府用于国防建设以满 足社会成员安全需要的支出——保卫国土 和国家主权不收侵犯。 国防支出提供中遇到的问题: 1.兵役制度的选择:征兵制、募兵制 2.平民对国防支出控制的困难:无知、缺乏 信息 3.国防部门的低效率:私人军火商的垄断、 私人军火商防范风险、将军与军火商的合 谋
(三)文教科卫支出
文教科卫支出是指国家财政用于文化、教 育、科学、卫生事业等的经费支出。(对 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教育支出
外部正效应
一定程度的免费教育
收入补充 价格补助
1.一定程度的免费教育
2.收入补充
第二章 财政支出
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
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 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
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
一、财政支出的含义、原则和分类 (一)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public finance expenditure) 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 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财政资金的再分配、第二阶段)
国防支出的规模与供给
国防支出规模决定方式: 1.总量分析 2.边际分析 3.博弈分析 按照市场参与程度的不同,可以将世界各 国国防的供给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和政府 主办型。
我国国防支出状况
中国政府一直奉行防御性国防战略。这样的 国防政策使得我国国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 比例除建国初期外一直比较低。尤其是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国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不断下降。 近年来,在世界各国的国防费普遍的情况下 ,中国的国防投入尽管有所增长,但与世界 主要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从国际比较 来看,中国国防费的规模,无论是绝对规模 还是相对规模,都是偏低的。
成熟期:人们对生活环境和质量的要求越 来越高,财政支出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 即从以社会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支出结构, 转向以教育、保健和社会福利支出为主的 支出结构。从长期看,财政支出结构的这 种变化趋势,引致了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的变化:大幅度退出生 产领域、减少了直接的经济建设支出、减 少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活动的范围和程度, 减少盈利性投资,主要投向公共支出方面。 试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中国财政支出 的特点。
3.价格补助
科技支出
科技支出是政府动用财政资金对科技活动 给予的支持和投入。 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及科技服务领域,科 技活动都具有明显的外部正效应。 科技应用研究具有较明显的私人产品属性 。但政府有必要介入涉及国家利益和国民 经济发展的重大领域,以保证国家安全、 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1)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 制及分配体制、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 (2)政治性因素:政府的职能范围、国际 环境和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 (3)社会性因素: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
三、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一)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 1.外在合比例性 2.内在合比例性 (二)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 1.机会成本分析法:政府配置或非政府配置 2.成本-效益分析法 3.最低费用选择法 项目间配置 4.公共定价法
一、消费性支出 (一)行政支出 行政支出是国家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 政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事机构等行使其 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包括立法机构支出、行政 执行机构支出、司法机构支出(广义)。
▲中国的行政执行机构支出: 行政管理费 外交外事支出 武装警察部队支出 公检法司支出
观点1(阿瑟· 奥肯):公平与效率存在着 交替关系,为了效率就要牺牲某些公平, 而为了公平就要牺牲某些效率。奥肯定律 即“漏桶理论”说明了这种对立,大意是: 如果对富裕家庭征收一定的附加税,来资 助贫困家庭,那么,贫困家庭得到的资助 总量一定小于富裕家庭所缴纳的税收总量, 因为这笔资助在转交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 中间环节,要花费成本,如行政管理成本; 同时,这种政策又会对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储蓄和投资等产生影响。这样,这种政策 就成了一个漏桶,而这种漏出则代表了效 率的损失。
4.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标准分类 (1)按职能分类:公共服务支出、国防支 出、教育支出、保健支出、社会保障和福 利支出、住房和社区生活设施支出、娱乐、 文化和宗教支出、经济服务支出、无法归 类和其他支出。 (2)按经济分类: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 出和净贷款(财政性贷款)。
案例思考
——转移性支出:公平与效率,漏桶里的水?
二、财政支出范围与财政支出规模 (一)财政支出范围 1.财政支出范围的概念——社会公共需要的 范围内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财政进行投资或拨付经 费的领域。这与政府的职能范围或称事权 范围密切相关。 2.我国的财政支出范围(内容)P30图2-4 (1)维护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的支出需要 (2)用于公共事业、公共福利的支出 (3)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方面的投资
政府对保健市场干预的原因
1.保健市场的供求关系极为特殊
2.患者的无知 3.外部正效应 4.疾病的不可 预测性
例:哈尔滨天价医疗案
“最昂贵死亡”揭医疗界伤疤
过度治疗:医院逐利倾向严重
弱者呼吁:患者知情权谁来保障 制度缺陷:谁来监督医疗监管 医德问题:医生为何心狠手辣
我国的科技支出
1979年—2010年,我国科技支出的绝 对规模在不断增加,但科技支出占财 政总支出的比例不高。要把我国建设 成为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增加科技 支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
医疗卫生支出
医疗卫生支出是政府介入卫生市场,运用 财政资金对于卫生产品和服务给予的支持 和投入。包括医疗补贴、对卫生市场进行 监管等。 包括防疫与疾病控制体系、公共卫生应急 体系、最低卫生需求体系、卫生宣传教育 体系、国际卫生合作体系。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公平与效率实践。从促进社 会公平方面看,2003年,全国财政用于企业职工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方面的支出比1998年增 长了6倍。1998年—2003年,中央财政安排的上 述三项资金合计超过2600亿元。从影响起点公平 的受教育机会来看,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平均 毛入学率达19%,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此外, 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人们身份界限的模糊、选择 机会的增多……都表明我们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 的努力和进展。另一方面,效率的提高也非常明 显。
(二)财政支出规模 1.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 财政支出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预算年 度)政府通过财政渠道安排和使用财政资 金的绝对数量及相对比率,即财政支出的 绝对量和相对量。 (1)绝对量指标:是以一国货币单位表示 的财政年度内政府实际安排和使用的财政 资金的数额。如表2-3 (2)相对量指标:是绝对指标与有关指标 的比率。如表2-4
③经济发展阶段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 早期阶段:政府公共投资往往在社会总投 资中占有较高比重。因为经济发展所需的 社会基础设施以及法律、秩序、教育等不 足,这些都具有极大的外部效应,私人部 门不愿意投资;
中期阶段:社会基础设施供求趋于均衡, 私人部门此时的资本积累也往往比较雄厚 ,政府投资只是私人部门的补充,其占社 会总投资的比重会有所降低,但财政支出 总规模并不一定下降,甚至有可能继续上 升。因为市场失灵问题日益突出,成为阻 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政府加 强对经济的干预,以矫正、补充、完善市 场机制的不足;
财政支出规模理论:
①瓦格纳法则(19世纪8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 瓦格纳认为一国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与本国 财政支出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提出财 政支出扩张论。其内容是:随着人均收入 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 高。
政治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中行为 主体的关系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政府不 断强化维护社会秩序,建立健全法律规章 制度,以规范行为主体的社会经济活动; 经济因素:在实现工业化和随之而来的管 理集中化、城市化过程的加速和劳动力专 门化的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以及从 事的生产性活动也会随着经济的工业化而 不断扩大。
(二)财政支出的原则:量入为出与量出为 入相结合、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在安排财政支出过程中 应当遵循的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基本原则。 1.社会经济原则:效率、公平、稳定 2.管理原则:量入为出、优化支出结构、提 高使用效益
2.按国家行使职能范围分类:可划分为经济建设支出、 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其他支 出五大类。 3.按财政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 (1)经常性支出: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 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 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不列赤字) (2)资本性支出: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 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其中有用于建筑厂房、购 买机械设备、修建铁路和公路等生产性支出,也有 用于建筑办公楼和购买汽车、复印机等办公用品等 非生产性支出。
(3)两者差别: ①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 并间接影响收入分配;转移性支出直接影 响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 ②对政府而言,购买性支出必须遵循等价交 换原则,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 出对政府的效益是软约束。 ③对微观经济主体而言,购买性支出属于硬 约束;转移性支出属于软约束。
初次分配一定要讲效率; 二次分配要讲公平; 三次分配要讲社会责任,富人们应当在自 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帮助穷 人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的条件。
(三)财政支出的分类 1.按经济性质分类:按照财政支出是否能直接得到 等价的补偿进行分类。 (1)购买性支出:又称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用 于购买为执行财政职能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支 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要的或者进 行政府投资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2)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将一 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企业 和其他受益者所形成的财政支出,主要由社会保 障支出、财政补贴和税收支出组成。
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