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解剖课件PPT
合集下载
腹腔解剖图谱课件
![腹腔解剖图谱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e9006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3.png)
排泄系统的功能
形成粪便
大肠主要负责形成和储存粪便, 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最终排出体外。
排除废物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能 够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或低毒 物质,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调节水平衡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量和成分, 排除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维 持体内水平衡。
内分泌和免疫功能
分泌激素
腹腔的血管和淋巴系统
腹腔的血管包括腹腔干、肠系膜上动 脉、肠系膜下动脉等,为腹腔脏器提 供血液供应。
腹腔的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结和淋巴管 ,是腹腔内的重要免疫系统之一。
腹腔的神经支配
• 腹腔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共 同调节腹腔脏器的生理功能。
03
腹腔的生理功能
消化系统的功能
小网膜腔位于肝脏尾状叶和膈 的壁腹膜之间的间隙,内有冠 状韧带、左三角韧带、右三角
韧带等结构。
腹腔的脏器
01 腹腔的脏器包括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 殖系统等器官。
02
消化系统器官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 回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等。
03
泌尿系统器官包括肾、输尿管等。
04
生殖系统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 前列腺等。
腹腔解剖图谱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腹腔解剖概述 • 腹腔的解剖结构 • 腹腔的生理功能 • 腹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腹腔解剖图谱展示
01
腹腔解剖概述腹腔的定义与来自置定义腹腔是人体内部的一个空腔,容纳了 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和部 分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
位置
腹腔位于胸部和骨盆腔之间,上壁为 膈,下壁为骨盆壁和会阴,两侧为侧 腹壁。
消化食物
腹腔内包含胃、肝、胆、胰腺和小肠等器官,负责消化食 物,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营养物质,如氨基酸、单糖和脂 肪酸,供身体细胞吸收利用。
胸部腹部器官解剖图及血液循环课件
![胸部腹部器官解剖图及血液循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8b823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0.png)
脾能够过滤血液,清除病原体和有害物质,维持 机体的免疫平衡。
脾的功能受自主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胃生理功能
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负 责储存食物、消化食物和吸收
营养物质。
胃通过分泌胃酸和消化酶来 分解食物,同时通过蠕动将 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胃的功能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 调节。
小肠和大肠生理功能
肺表面覆盖一层胸膜,与胸壁和膈肌 相贴。
肺根包括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和 神经等结构,支气管分支成肺泡,是 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食管的解剖
食管是消化道的一部分,位于气管后方的脊柱前方,上端连接咽喉,下端连接胃贲 门。
食管管壁由肌肉组成,能够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食管下端括约肌可控制食物进入 胃的量。
调节因子。
胸腺对于维持机体免疫平衡、预防某些 胸腺在青春期达到最大重量,之后逐渐
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退化。
心脏生理功能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运动,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为身体各组织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各部位。
心脏的节律性搏动依赖于自主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的 调节。
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 和前列腺等器官,主要负 责生殖功能。
盆部与会阴解剖
盆部
包括骨盆、髋骨和直肠等器官,是支撑和保护腹部器官的重 要结构。
会阴
包括尿生殖三角和肛门三角,是排泄和生殖的重要区域。
脊柱区解剖
脊柱
是身体的支柱,由多个椎骨组成,具 有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和维持姿势的 功能。
脊柱区
包括脊柱及其周围的肌肉、韧带和神 经等结构,是维持身体姿势和运动的 重要区域。
肺结构
由肺泡和支气管组成,肺泡是气体 交换的主要场所。
脾的功能受自主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胃生理功能
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负 责储存食物、消化食物和吸收
营养物质。
胃通过分泌胃酸和消化酶来 分解食物,同时通过蠕动将 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胃的功能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 调节。
小肠和大肠生理功能
肺表面覆盖一层胸膜,与胸壁和膈肌 相贴。
肺根包括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和 神经等结构,支气管分支成肺泡,是 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食管的解剖
食管是消化道的一部分,位于气管后方的脊柱前方,上端连接咽喉,下端连接胃贲 门。
食管管壁由肌肉组成,能够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食管下端括约肌可控制食物进入 胃的量。
调节因子。
胸腺对于维持机体免疫平衡、预防某些 胸腺在青春期达到最大重量,之后逐渐
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退化。
心脏生理功能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运动,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为身体各组织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各部位。
心脏的节律性搏动依赖于自主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的 调节。
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 和前列腺等器官,主要负 责生殖功能。
盆部与会阴解剖
盆部
包括骨盆、髋骨和直肠等器官,是支撑和保护腹部器官的重 要结构。
会阴
包括尿生殖三角和肛门三角,是排泄和生殖的重要区域。
脊柱区解剖
脊柱
是身体的支柱,由多个椎骨组成,具 有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和维持姿势的 功能。
脊柱区
包括脊柱及其周围的肌肉、韧带和神 经等结构,是维持身体姿势和运动的 重要区域。
肺结构
由肺泡和支气管组成,肺泡是气体 交换的主要场所。
局部解剖学PPT课件 腹部解剖
![局部解剖学PPT课件 腹部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9731537f2f60ddccda38a0b9.png)
肝上间隙
左肝上间隙 • 左肝上前间隙 • 左肝上后间隙
右肝上间隙
镰状韧带 冠状韧带 三角韧带
肝下间隙
右肝下间隙 肝肾隐窝
左肝下间隙
左肝下前间隙 左肝下后间隙(网膜囊)
结肠下间隙
右结肠旁沟
结肠旁沟
左结肠旁沟
肠系膜窦 右肠系膜窦
左肠系膜窦
右沟上下流通,左沟不畅, 右窦封闭,左窦入盆。
膈结肠韧带
胆囊静脉cystic vein
肠系膜上静脉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门静脉属支
胃左静脉left gastric vein
胃右静脉right gastric vein
脾静脉 splenic vein 肠系膜下静脉 inferior mesenteric vein
门静脉交通(门脉高压)
(二)血管与淋巴
1. 胃的动脉 (1)胃左动脉 (2)胃右动脉 (3)胃网膜右动脉 (4)胃网膜左动脉 (5)胃短动脉 (6)胃后动脉
2. 胃的静脉: 幽门前静脉
3. 胃的淋巴 (1)胃左、右淋巴结 (2)胃网膜左、右淋巴结 (3)幽门上、下淋巴结 (4)脾淋巴结 (5)贲门淋巴结
腹腔淋巴结
外口---腹股沟管皮下环 四壁: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
后壁---腹横筋膜,联合腱 上壁---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 后壁---腹横筋膜,联合腱 上壁---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斜疝
2.海氏三角
Hesselbach triangle
胃的位置与毗邻、胃周围的韧带及胃的动脉供 应
十二指肠悬肌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肝的位置、毗邻、上、下界的体表投影,肝蒂 的组成及重要结构的排列关系和临床意义
《腹部的断面解剖学》课件
![《腹部的断面解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89709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7.png)
MRI影像与腹部解剖
MRI影像是一种基于磁场和射频脉冲的成像技术,可以显示人体软组织的结构和 功能。
MRI影像在腹部解剖中主要用于观察肝脏、胰腺、肾脏等实质脏器,对于肿瘤、 炎症等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THANKS
感谢观看
髂骨
髂骨位于腹部两侧,是骨盆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腹部起到保护作用。
02
腹部的断面解剖
腹部水平断面解剖
水平切面
将腹部器官水平切开,展 示器官的左右切面。
主要结构
肝脏、脾脏、胃、十二指 肠、空肠和回肠等器官的 左右切面。
特点
有助于理解腹部器官的左 右对称性,观察器官的大 小和形态。
腹部冠状断面解剖
冠状切面
将腹部器官自上而下切开,展示器官 的前后切面。
特点
有助于理解腹部器官的前后关系,观 察器官的排列和毗邻。
主要结构
肝脏、脾脏、胰腺、胃、十二指肠等 器官的前后切面。
腹部矢状断面解剖
矢状切面
将腹部器官自左至右切开,展示器官的上下切 面。
主要结构
肝脏、脾脏、肾脏、胃、十二指肠等器官的上 下切面。
《腹部的断面解剖学 》ppt课件
目 录
• 腹部概述 • 腹部的断面解剖 • 腹部重要器官的断面解剖 • 腹部血管与淋巴系统的断面解剖 • 腹部断面影像学与解剖学的关系
01
腹部概述
腹部的位置与分区
位置
腹部位于胸廓与骨盆之间,上起 横膈,下至骨盆上缘。
分区
腹部可分为九个区,包括左、右 上腹部,左、右下腹部,上腹, 中腹,下腹和两个腹外侧区。
肠道的断面结构
肠道的断面结构包括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等,具有吸 收营养物质、分泌粘液等功能。
【局部解剖学】中、下腹部脏器解剖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中、下腹部脏器解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64b6bd9ec3d5bbfd0a74d9.png)
位 置 位于左上腹部 位于右下腹部 粘膜及皱襞 高而密,偶有 低而稀疏,还有
孤立淋巴滤泡 集合淋巴滤泡
管径、管壁 较大而厚
较小而薄
系膜内脂肪 较少、系膜窗亮 较多、不易透光
血 供 情 况 血供丰富色红 血供较差、颜色浅淡
血管弓的层次 2~3层、直血管 4~5层、直血管较
较长
短
二、结肠血供
来源:两条血管SMA、IMA 分支:有五条结肠A
与腹腔动脉相邻、脾 动脉行于其上。
4、胰尾:
抵靠脾门。
解剖注意事项
⒈观察小肠系膜的特点; ⒉观察阑尾系膜的特点,并解剖阑尾; ⒊观察门静脉的形成类型。
小结
一、肠管的比较
㈠大肠与小肠的区别
表面有结肠袋、结肠带、 肠脂垂。 (为盲肠、结肠特有)
㈡ 左、右半结肠的比较
右半结肠
左半结肠
位置 口径 功能 弯曲
中结肠A(左、右支) 右结肠A(升、降支) 回结肠A(升、降支) 左结肠A(升、降支) 乙状结肠A(1-6支)
缘动脉
结肠A的分支,在结肠边缘彼 此吻合形成一个大A弓,由缘A 上发出: 长支:分布到结肠对系膜缘1/3
肠壁,并由长支发现一支至 肠脂垂。
短支:分布到结肠系膜缘2/3肠
壁。
意义 ⒈ 缘A在中结肠A左支与左 结肠A升支之间,或回结肠 A结肠支与右结肠A降支之 间,吻合常不充分,或者 无吻合。
⒉ 切除肠脂垂时,不要牵 拉过度,否则切除时易伤 及长支血管。
⒊肠切除时,做对端吻合, 浆膜对浆膜,才能吻合好。
Collateral Pathways in Patients with Celiac Axis Stenosis: Angiographic–Spiral CT Correlation1
腹部解剖ppt课件
![腹部解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d652beaeaad1f346933f50.png)
联合联腱合腱
腹部解剖
前锯肌 腹外斜肌 腹外斜肌腱膜
腹部解剖
腹直肌鞘前层 皮肤
浅筋膜
腹白线 腹内斜肌
腹股沟韧带 精索
腹直肌 腹直肌腱划
腹横肌
腹部解剖
腹横肌 弓状线
腹部解剖
腹横筋膜 精索
腹直肌鞘前层
腹直肌鞘后层 半月线
腹白线
腹部解剖
(四)腹横筋膜
衬贴于腹横肌深
面,上腹部较弱。
在腹股沟深环处
呈漏斗形突出形成精
腹部总结
腹部解剖
第一节 腹前外侧壁及阴囊 一、腹前外侧壁的层次
1.熟悉腹壁浅筋膜的特点,动脉分布和静脉回流。 2.掌握腹前外侧壁的层次;了解三层扁肌的排列和肌纤 维方向。 3.掌握腹直肌鞘的构成及其内容物。 二、腹股沟区 1.了解腹股沟区的特点和意义。 2.掌握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内容物和临床意义。 3.掌握腹股沟三角的位置和边界。腹壁下动脉在鉴别腹 股沟斜疝和直疝的意义。 三、精索及阴囊 1.掌握精索的组成及位置。 2.熟悉阴囊的构造、内容物和功能。了解睾丸被膜和睾 丸鞘膜的构成及临床意义。
腹直肌 腹白线腹直腹肌血壁管上 腹外斜肌 腹内 腱 斜划 肌
分为前、后两层。 在脐下4~5 ㎝ 处, 腹横肌
鞘后层缺如,形成弓状线。 鞘内有腹直肌、腹 壁
半月线
上、下血管、7~12胸神经 前支。
腹壁下 血管
弓状线
腹部解剖
2. 腹外斜肌 纤维从外上斜向内下, 在 髂前上棘与脐连线附近移行 为腱膜。 腱膜在耻骨结节的外上 方形成三角形裂隙, 为腹股沟 管浅环。 腹股沟韧带内侧端形成 腔隙韧带和耻骨梳韧带。
腹部解剖
第三节 腹腔脏器的血管和淋巴结 1.掌握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行程和分布。 2.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行程、及其属支。肝门静脉与上、下腔 静脉的吻合及临床意义。 3.熟悉腹腔淋巴结、肠系膜上、下浴巴结的分布及收纳范围。
局部解剖学课件:腹部精选图片
![局部解剖学课件:腹部精选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bcc2d84ff705cc17552709c6.png)
腹前外侧壁深层的血管和神经
7以下胸神经
腹 股 沟 管四壁、两口、内容物
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
结肠上区
胃床
胃周围的韧带
胃周围的韧带
胃周围的韧带
胃胰襞
胃周围的韧带
胃周围的动脉
胃的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
肝的位置与毗邻
肝的韧带与膈下间隙 1.肝的韧带
膈下间隙(7个)及相关结构
腹 部 (一) 体 表 标 志( 骨性)
(一) 体 表 标 志( 肌性)
腹
前 外
旁正中切口
侧
肋缘下斜切口
壁
下腹正中切口
手
麦氏切口
术
常
用
切
口
上腹正中切口
经腹直肌切口
经腹直肌外 侧切口
腹壁浅层血管神经
腹直肌与腹直肌鞘
腹外斜肌及腱膜形成结构
腹内斜腹膜形成的皱襞 脐下腹前壁内面的腹膜皱襞及凹窝 (p88)
第一、二、三肝门和肝蒂
肝段
1.上面
右后上段Ⅶ
右后下段Ⅵ
右前上段Ⅷ
左外上段Ⅱ
右前下段Ⅴ
左内叶Ⅳ
左外下段Ⅲ
2.下面
右前下段Ⅴ
左内叶Ⅳ
右后下段Ⅵ
左外下段Ⅲ
尾状叶 (段Ⅰ)
右后上段Ⅶ
Ⅰ
左外上段Ⅱ
肝外胆道及胆总管分段
胆囊三角
肠系膜根及左、右肠系膜窦及左右结肠旁沟
空、回肠动脉--源于肠系膜上动脉(所有文字)
空、回肠动脉弓
盲肠,阑尾及动脉
化脓性阑尾炎导致肝脓肿途径 (所有文字)
结肠及血管(所有文字及箭头)
腹腔间隙及交通
局部解剖学-腹部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腹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6a03f552d380eb62946de2.png)
〔1〕动脉:脐平面以上来 自肋间后动脉和肋下动脉的 分支〔细小〕;脐平面以下 有两条较大的浅动脉即腹壁 浅动脉和旋髂浅动脉。
腹壁浅A 旋髂浅A
一、层次构造
〔2〕浅静脉:脐以上经胸腹 壁V→胸外侧V →腋V ;脐以 下经腹壁浅V →大隐V →股 V。 腹前外侧壁的浅V是上、下腔 V与肝门V间重要的吻合支, 在脐区,浅V经过附脐V与肝 门V相交通……。 当上、下腔V脉之一有阻塞 〔高压〕时,血液可取道另一 腔V途径回流……。 〔3〕浅淋巴管:〔略〕
腹部
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 腹部的上界为剑突〔或剑胸结合〕向 两侧经肋弓下缘、第11肋前端、第 12肋下缘至第 12胸椎棘突的连线; 下界为耻骨结合上缘向两侧经耻骨嵴、 耻骨结节、腹股沟、髂嵴至第5腰椎 体下缘的连线。腹部的体表境界与腹 腔的境界并不一致……。 〔二〕分区 用的有九区分法和四区分法。
三、肾 上 腺 和 下 腔 静 脉
1.肾上腺:左侧为半月 形,右侧为三角形。 肾上腺上动脉〔始自膈下 动脉;肾上腺中动脉〔自 腹自动脉〕;肾上腺下动 脉〔自肾动脉〕。 2.下腔静脉
四、腰 交 感 干
脊柱与腰大肌之间。左腰交 感干与腹自动脉左缘相邻; 右腰交感干的前面有下腔 静脉覆盖。
腹腔NG
腰交 干NG
二、胃
2.淋巴 3.神经:迷走神经前、后干。
三、十二指肠
1.分部及毗邻 2.血管:胰十二指肠上前、后A及胰十二后A。 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
Treitz韧带
四、肝
1.位置与毗邻 2.韧带和膈下间隙
膈下腹膜外间隙
右肝上间隙
肝上间隙
左肝上前
左肝上间隙 左肝上后
右肝下
肝下间隙
左肝下前
腹壁浅A 旋髂浅A
一、层次构造
〔2〕浅静脉:脐以上经胸腹 壁V→胸外侧V →腋V ;脐以 下经腹壁浅V →大隐V →股 V。 腹前外侧壁的浅V是上、下腔 V与肝门V间重要的吻合支, 在脐区,浅V经过附脐V与肝 门V相交通……。 当上、下腔V脉之一有阻塞 〔高压〕时,血液可取道另一 腔V途径回流……。 〔3〕浅淋巴管:〔略〕
腹部
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 腹部的上界为剑突〔或剑胸结合〕向 两侧经肋弓下缘、第11肋前端、第 12肋下缘至第 12胸椎棘突的连线; 下界为耻骨结合上缘向两侧经耻骨嵴、 耻骨结节、腹股沟、髂嵴至第5腰椎 体下缘的连线。腹部的体表境界与腹 腔的境界并不一致……。 〔二〕分区 用的有九区分法和四区分法。
三、肾 上 腺 和 下 腔 静 脉
1.肾上腺:左侧为半月 形,右侧为三角形。 肾上腺上动脉〔始自膈下 动脉;肾上腺中动脉〔自 腹自动脉〕;肾上腺下动 脉〔自肾动脉〕。 2.下腔静脉
四、腰 交 感 干
脊柱与腰大肌之间。左腰交 感干与腹自动脉左缘相邻; 右腰交感干的前面有下腔 静脉覆盖。
腹腔NG
腰交 干NG
二、胃
2.淋巴 3.神经:迷走神经前、后干。
三、十二指肠
1.分部及毗邻 2.血管:胰十二指肠上前、后A及胰十二后A。 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
Treitz韧带
四、肝
1.位置与毗邻 2.韧带和膈下间隙
膈下腹膜外间隙
右肝上间隙
肝上间隙
左肝上前
左肝上间隙 左肝上后
右肝下
肝下间隙
左肝下前
解剖(腹壁)医学PPT课件
![解剖(腹壁)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ee4928bb68a98271fefa30.png)
iliac a.)
Superficial circumflex iliac a.
5
腹壁浅层的血管
静脉:吻合成网 脐上:经胸腹壁V.(thoraco-epigastric v.)
Axillary v.
汇入腋V.(axillary v.)
Thoraco-epigastric v.
脐下:经腹壁浅V. 汇入大隐V.(great saphenous v.) 脐区:经附脐V.(paraumbilical v.)汇入门 V. (portal v.)
Paraumbilical v.
Superficia epigastric v.
Great saphenous v.
6
腹壁的肌层
腹前外侧的扁肌:
腹外斜肌(external oblique abdominis):
——肌纤维从外上斜向内下。 腹内斜肌(internal oblique abdominis): ——肌纤维从外下斜向内上。 腹横肌(transversus abdominis): ——肌纤维自后向前。 三层肌纤维互成角度,进一步增强腹壁。
7
腹壁的肌层
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位于白线的两侧, 其前后均为腹直肌鞘所包裹。 腹外斜肌腱膜 前层 + 腹內斜肌腱膜前层
腹直肌鞘 (rectus sheath)
后层 腹內斜肌腱膜后层 + 腹横肌腱膜
白线(linea alba):位于腹正中线上,由两侧的 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而成。 弓状线(arcuate line):在脐下3~4cm处三层扁 肌的腱膜均移行于腹直肌鞘 前层,鞘后层缺如,形成一 弓状游离缘。
外口:即浅环(superficial inguinal ring),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 结节外上方的一个三角形裂隙。
Superficial circumflex iliac a.
5
腹壁浅层的血管
静脉:吻合成网 脐上:经胸腹壁V.(thoraco-epigastric v.)
Axillary v.
汇入腋V.(axillary v.)
Thoraco-epigastric v.
脐下:经腹壁浅V. 汇入大隐V.(great saphenous v.) 脐区:经附脐V.(paraumbilical v.)汇入门 V. (portal v.)
Paraumbilical v.
Superficia epigastric v.
Great saphenous v.
6
腹壁的肌层
腹前外侧的扁肌:
腹外斜肌(external oblique abdominis):
——肌纤维从外上斜向内下。 腹内斜肌(internal oblique abdominis): ——肌纤维从外下斜向内上。 腹横肌(transversus abdominis): ——肌纤维自后向前。 三层肌纤维互成角度,进一步增强腹壁。
7
腹壁的肌层
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位于白线的两侧, 其前后均为腹直肌鞘所包裹。 腹外斜肌腱膜 前层 + 腹內斜肌腱膜前层
腹直肌鞘 (rectus sheath)
后层 腹內斜肌腱膜后层 + 腹横肌腱膜
白线(linea alba):位于腹正中线上,由两侧的 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而成。 弓状线(arcuate line):在脐下3~4cm处三层扁 肌的腱膜均移行于腹直肌鞘 前层,鞘后层缺如,形成一 弓状游离缘。
外口:即浅环(superficial inguinal ring),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 结节外上方的一个三角形裂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壁的肌肉
四、腹壁的神经支配
1.肋间神经 2、肋下神经 3、髂腹下神经 4、髂腹股沟神
经 5、生殖股神经
腹壁的神经支配
腹壁的神经支配
1、肋间后动脉 2、肋下动脉 3、腰动脉 4、腹壁上、下动
脉 5、旋髂深动脉
腹壁的血管
Hale Waihona Puke 五、腹壁的血管腹股沟区的解剖
1、腹股沟管 2、腹股沟疝 3、睾丸下降与
腹部解剖
1、境界 2、分区 3、表面解剖
腹部概述
腹前外侧壁
浅层结构 1、皮肤 2、浅筋膜 脐平面以下浅筋膜分两层 camper筋膜 和scarpa筋膜 (与 会阴浅筋膜colles相延续) 3、皮神经和浅血管
浅筋膜中的结构
1、皮神经 2、浅血管
浅筋膜中的结构
1、肌层
深层结构
腹直肌鞘
腹壁的肌肉
疝的关系
七、腹股沟管的解剖
七、腹股沟管的解剖
七、腹股沟管的解剖
七、腹股沟管的解剖
七、腹股沟管的解剖
腹膜
请同学们注意
下课后请大 家到实验室 去继续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