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在小学直至毕生的学习生涯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让学生学会朗读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小学,不论是教育学者和专家以及普通教师都在努力探寻这这一门高深的艺术。之所以说它是艺术,正是由于它不同于其他的教学方法,它不是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而是时刻贯穿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近距离的对话。
近年来,朗读教学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以往的以教师文本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人得质疑和摒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越来越成为教师们的共识。《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朗读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教学过程中不能以教师的解读代替学生的阅读行为。朗读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探寻文本深意的重要手段。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应扼杀学生的感受甚至直觉。
我们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发展至今,形成了兼具表音、表形、表义的优美汉字。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会写,还要让学生在书声朗朗中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不仅是汉字,我们的文章也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和智慧的结晶,但凡是编入我们课本的,我们可以认为每句话、每个词都有它耐人寻味的地方。这样,通过朗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情感的感悟。
朗读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学生的普通话基本都不过关,只有通过学生大声读、反复读,才能够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不仅如此,教师会发现,其实学生不是不是不爱读书,相反,他们很喜欢各种形式的朗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等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往往包含激情,激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给他们以美得享受。不仅如此,朗读在教学中不是孤立无援的,不是为了朗读而朗读,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作用,它还有利于促进习作的完成。课本上的美篇课文都堪称经典,都是学生习作的范本。学生在熟读的过程中,无论是对课文的词语运用还是谋篇布局和习作方法都会有直观的感受,这将会更好的指导学生的习作。
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的朗读呢,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和网上学习以及将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反思,我认为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要指导好学生说好普通话。尤其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由于生活在方言聚居区,没有学习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加之很多农村教师没有普通话教学的能力,导致整个课堂都是方言交流现象不在少数。所以,加强小学生的普通话训练势在必行。学生们在朗读课文时出现的主要问题有:发音不准确。这主要包括h 、f不分,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有的学生知道应怎样读但是发不好音,还有的学生是压根不知道汉字的拼音。针对前者,全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平翘舌不分我在课堂上统一指导;后者,我主要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查字典的方式改进。个别特殊情况要因材施教、个别对待,课下辅导。
其次,流利就要求学生读书时不能磕磕绊绊,要流畅。学生在这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添字、掉字、顿字、断句的情况屡禁不止。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课下没能充分的预习,没养成读书时眼、口、脑并用的好习惯。这时候,教师的指导显得尤其可贵。读书前,比一比谁能读的既准确又流畅,学生参与意识被调动起来。指名后,比一比谁点评的最好,评出“最佳小评委”、“纠错小先生”。长此以往,学生能逐步养成读书流利的好习惯。
《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朗读提出的最高要求就是要“有感情”地朗读。这同时也是对教师提出更高要。要指导好学生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教师首先要对所学课文有最基本的情感基调上的把握。这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就要充分备课,不能只顾盲目听从教参上的分析,应通过亲自读、反复读来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在把握情感基调的基础上,设定学生所要重点需要感情朗读的段落或句子,以及段落句子中所需要重读的词汇。在学生自由读,小组读,汇报读,教师范读的反复指导和训练中,达到对课文有感情朗读的完全驾驭。
总之,对学生朗读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不顾学生的身心状况,表扬和鼓励是朗读训练中必不可少的,只有让学生树立起语文朗读的信心,对朗读产生欲罢不能的兴趣,才能配合教师有效的指导达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