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咨询证书编号
工咨XXXXXX
XXX幼儿园新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5月
项目名称:XXX幼儿园新建项目
编制单位: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总工:XXX
编写人员:XXX 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 XXX 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
XXX 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
目录
第一章总论 (4)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6)
第三章建设条件与建设地点 (9)
第四章建设方案及建设规模 (11)
第五章环境保护 (21)
第六章节能分析 (25)
第七章劳动安全 (30)
第八章组织机构与人员培训 (34)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35)
第十章建设工程项目招标 (35)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8)
第十二章风险分析 (38)
第十三章社会效益分析及结论与建议 (39)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与建设单位
1.1.1项目名称:XXX幼儿园新建项目
1.1.2建设单位:XXX教育局
1.1.3建设地点:XXXXXXXXX村小学院内
1.1.4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2编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1.2.1依据
(1)、XXX幼儿园项目的相关技术、经济资料
(2)、XXX幼儿园的规划图
(3)、评价方法和参数依据2006年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4)、《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文件
(5)、《普通幼儿园建设幼儿园标准》DB33/1040-2007
(6)、建设单位及相关部门提供的该项目基础资料。

(7)、本项目采用的投资、价格等财务、会计数据、均经过项目承办单位确认。

(8)、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

1.2.2编制工作范围
本项目可研报告的编制工作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及方案、环境保护与节能、资金筹措、投资估
算、实施进度和风险及社会效益分析等。

1.2.3研究工作概况
我公司受XXX教育局委托,进行本项目可研报告的编制工作。

我们组成项目组对拟建园址进行了现场考察,并与建设单位领导及有关单位技术人员进行了座谈与交流,收集了有关项目的技术资料并走访了有关专家。

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本项目可研报告。

1.2.4建设地点与建设规模
XXX幼儿园新建项目位于丁庄子村小学院内,建筑面积323平方米,平房,项目建成后可容纳幼儿100余名。

1.2.5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期初步计划8个月
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竣工
2015年2月验收并投入使用。

1.2.6总投资额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额70万元,项目资金由各级财政筹措,其中:中央投资42万元,省资金15万元,县资金13万元。

1.2.8结论
该项目的建设是对南皮的教育事业起着推动作用,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基础条件成熟,建设规模适当,总体布局合理,符合南皮发展规划,有助于南皮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市场趋势的发展,培养高规格、高素质人
才成为社会所需,而要提高全民素质,最关键的不在于大学教育,而在于幼儿教育。

因此,学前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全面呼吁建设高质量幼儿园,为义务教育提供充足的营养机能。

我们认为该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随着南皮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和人口集聚的进一步加快,以及外来人口的增加,幼教资源紧缺与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已很难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均衡教育的迫切要求。

而当地办学基础设施落后陈旧,场地有限,无拓展空间,特别是教学用房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学龄前的入学需求,严重影响幼儿的学前教育和幼儿园今后的自身发展。

因此,为改善幼儿就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扩大办学规模,满足社会学前教育需求,建设一所师资优良、上规模有档次的现代化幼儿园是非常必要的。

该项目的实施,对于规范南皮幼儿园建设、完善幼儿教育布局、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的需要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县级以上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要办好乡镇幼儿园,发挥其对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幼儿保
育、保健的业务指导由乡镇幼儿园园长负责。

”(国务院〔2003〕13号)可见,大力发展乡镇幼儿园,努力办好乡镇幼儿园是政府导向行为,是行业政策需求,是乡镇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同时,这也是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相一致的。

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步伐,努力去完成。

2.3 农村学校加强幼儿业务教育管理的需要
200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务院〔2002〕28号)指出:各乡镇“乡镇教学业务管理由乡镇中心学校校长负责。

”由此,我国许多乡镇都实行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乡镇中心学校,乡镇中心学校具有对本乡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成教育进行行政管理的职责。

教育部等部门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2003〕13号)中也进一步强调:“乡镇幼儿保育、教育的业务指导由乡镇幼儿园园长负责。

”所以,建设乡镇幼儿园是农村中心学校管理幼儿教育的业务要求。

2.4 农村幼儿园布局调整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使民办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就乡镇而言,目前,民办幼儿园布局不合理,布点多,规模小,需求大,生源分散,管理难度大,安全隐患突出。

通过建设规模化乡镇幼儿园,可以调整并促使乡镇幼儿园布局更趋合理,有利于向集中化、规模化、统一化方向发
展。

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改善XXX幼儿园整体规模不足、幼儿园布局不合理的现状,保障儿童均能就近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亦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2.5项目的建设是提高XXX基础教育水平的需要。

XXX历史悠久,素以重教为共识,尊师为时尚,兴学为义举,耕读传家的优良民风代代相传,文化教育事业底蕴深厚。

近年来,南皮教育一直保持着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民素质提高和民族未来兴盛的大事。

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全面普及基础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服务型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和紧迫任务。

2.6项目的建设是为XXX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起点和现代化的成长平台的需要。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学前教育是人生学校教育的第一站,也是小朋友从家庭融入社会的第一站,为小朋友提供宽敞明亮、安全舒适的活动场所和教育设施,是学前教育提供者的应尽职责,分内之事。

总之,我们应该清楚得看到当前大力建设和发展幼儿园的形势,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紧紧把握相关的政策和机遇,积极的去做好这一工作。

综上所述,该项目社会效益显著。

我们认为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第三章建设条件与建设地点
3.1建设地址
本项目拟建在XXXXXXXXX村小学院内。

3.2建设条件
3.2.1地理位置条件
XXX位于黑龙港地区东部,北邻沧县、南与东光接壤,东与孟村、盐山两县交界,西与泊头市相连,东南与山东省宁津、乐陵两县隔漳卫新河相望。

地理位置在北纬,37°50′-38°11′,东经116°32′-117°02′之间,总面积为800平方公里。

3.2.2工程地质
a、所选位置地势平坦,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皆符合建设条件,XXX地貌属湖积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平均坡度1/7000,起伏不大,地势开阔平坦。

b、根据土样及野外鉴别,土层均为Q4全新世沉积层,岩土类型分为:耕地、粉土、粉质粘士、粘土。

c、目前XXX属于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地下水在第四纪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将地下含水层分为四个含水组,第一含水组埋深0-40米,砂层岩性为细砂、粉细砂、粉砂2-3层,厚度10-20
米,东部咸水底板可达90米,按潜水矿化度2G/1为界,分为咸淡两个类型,浅层淡水遍布全县,埋深自西向东逐渐变浅。

第二含水组埋深40(90)-215米,砂层发育均匀,除侧向补给外,在全淡区范围内可接受上部含水层的入渗补给。

第三含水组埋深215-308米,砂层岩性为细砂及少量中细砂5-8层,厚20-50米。

第四含水组:埋深308-408米,砂层岩性为细砂及中细砂3-6层,厚20-50米。

3.2.3地震烈度
按国有地震局颁发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3.2.4气象条件
XXX域属温带东亚季风区,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雨雪稀少。

3.2.5供电
XXX现有110KVA变电站2座,35KVA变电站8座,年供电量4亿度,能够保证充足的电力供应。

3.2.6供水排水
XXX城区主要以南水北调中线水作为主要水源,以本地地下水作为补充水源。

在南皮境内建有蓄水量1亿多立方米的XXX水库,可满足本项目用水需要。

项目区内建有排水系统,可满足项目排水需求
3.2.7供暖
本项目取暖使用地源热泵取暖,能够解决采暖问题。

3.2.8建筑材料
目前,水泥、沙子、空心砖、钢筋等建筑材料市场均有供应,可满足项目需求。

第四章建设方案及建设规模
4.1建设规模
项目按3班的规模标准进行设计,建筑面积323平方米,平房,项目建成后可容纳幼儿100余名。

4.2建设方案
4.2.1平面设计
(1)本方案设计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处为使用者着想,给幼儿园小朋友创造一个优良的活动、学习、生活环境,同时对环境又有更好的亲和力,使建筑获得谦逊而又能统帅全局的特征。

主要建筑为323平方米平房及其活动场地,建筑物根据规划退让要求,设置绿地和道路。

(2)整体布局及空间构思:
地块的地形特点和建筑功能、用途以及规划要求决定了建筑的基本形态。

建筑单体基本上以东西向布置,构以简单清晰的线条。

交通方便,设计新颖,思路清晰。

建筑四周交通流畅,方便
使用,且功能明确。

(3)交通组织
校区出入口安排在场地南侧,面向公路,内部通过主体建筑的道路及走廊相连接,满足消防要求。

(4)绿化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主要考虑整个校区的形象,结合场内绿化坡地、建筑小品等的布置,以美化园区环境,使整个校区内部呈现一片绿色的海洋,给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5)消防设计
建筑单体为平房,按多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设计。

建筑内部道路畅通,可供消防使用。

建筑耐火等级达到二级。

4.2.2 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力求简洁大方,在建筑造型上,以开放、简明的现代美学观念为出发点,以柱及走廊板的外凸而构成一个简明的整体,富有构架感,令整个园区富有动感,给人感觉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气息。

4.3.结构设计方案
4.3.1设计依据
自然条件
(1)基本风压:0.45KN/㎡
(2)基本雪压为0.45KN/㎡
(3)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

(4)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5)场地类别:II类
国家现行结构设计规范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2)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129—2001)
(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50068—2001)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5)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2009版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7)现行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和法律法规.
4.3.2设计标准
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结构防火等级:二级
地基础设计等级:丙级
4.3.3结构选型及主要材料
采用砖混结构。

砼:垫层:C15:其余均为C25商品砼。

钢筋:HPB235级: fy:210N/mm2
HRB335级: fy=300N/mm2
墙体材料:KPl型烧结多孔砖
4.3.4设计荷载
根据(GB50009-2006)规范设计
4.3.5节能
(1)墙体材料:KPl型烧结多孔砖.
(2)外墙保温材料为聚苯颗粒保温板.
(3)平屋面为挤塑聚苯板
(4)外窗门为节能门窗.
4.4.设备专业设计方案
4.4.1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6)实测地形及相关排水管道高程资料。

(7)本幼儿园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规范条文。

4.4.2设计范围
本设计范围为园区内的给水、排水和消防系统。

4.4.3给水系统
(1)水源引自丁庄子自来水,从校外供水干管各引入两路DN150给水管在校区内形成环状,供应校区内建筑消防及生活用
水。

(2)由于建筑为平房,考虑成本节约及供水安全,建筑内生活用水采用直接供水,以保证生活用水的水量及水压要求。

(3)经计算最大日生活用水量为15.99m3/d。

总用水量估算表
项目年用水日为200天,用水系数为0.75,则:
年总用水量=5.67×0.75×200= 850.5吨。

4.4.4排水系统
本工程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室内采用污废合流。

(1)生活污废水设计最高日排水量为3.25m3/d。

(2)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食堂厨房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往室外污水管网。

(3)屋面雨水经设于屋面的雨水斗收集后,经雨水立管排至室外雨水井,经室外雨水管排入室外雨水管网;场地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排至室外雨水管网。

4.4.5消防系统
(1)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建筑设计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外消火栓系统,消防用水量为:
室外消火栓: 25L/s 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
教学楼室内消火栓用水量:15 L/s 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
(2)室内消防给水系统:按照规范设计室内消火栓。

考虑到节约成本,而供水压力也满足消防水压要求,本设计消防供水采用自来水管网直接供水。

消火栓布置保证任何部位均有两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消防立管连成环状。

消火栓采用SN65单出口消火栓。

(3)室外消防系统:直接由给水管网供给,在校区环状给水管上分别接出3组DN100地上式消火栓,供室外消防。

(4)按规范要求配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

4.4.6管道材料
给水管:室内采用PP-R管;室外DN≥100采用球墨铸铁管,DN<100采用钢塑复合管。

消火栓系统给水管采用热浸镀锌钢管。

排水管:室内采用芯层发泡UPVC管;室外采用UPVC加筋管。

4.5电气设计方案
4.5.1设计依据
(1)国家有关设计规范、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
《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范》 DGJ08-93-200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2000年版)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04 (2)业主的设计任务书,设计要求及相关的用电资料(3)建筑工种提供的平、立、剖面及相关专业提供的用电资料
4.5.2设计范围
(1)变配电系统
(2)电力设备配电及控制系统
(3)电气照明系统
(4)建筑物防雷与接地系统
(5)综合布线系统
4.5.3负荷计算及变压器选择
总用电负荷估算表
项目教学用电天数为200天,用电同时系数为0.4。

教学年用电量=10.69×0.4×24×200= 2.05万度;
地源热泵用电3万度;
合计用电5.05万度。

(1)本工程中总安装功率为50.69KW。

(2)本工程拟于室外设一变配电房,选用50KVA干式变压器.
4.5.4供电电源
(1)本工程负荷等级为三级。

(2)本工程引入一路10KV电源,进线采用电缆埋地穿保护管引入,室外10KV线路由供电部门负责。

4.5.5低压配电系统
(1)变配电站馈线采用放射式引至教学、活动场地配电间或总配电箱。

有配电间或总配电箱再引至建筑物各配电箱。

(2)本工程中变配电站引至各单体的室外电缆线路采用放射式配电,室内线路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配电形式供电。

(3)线路敷设方式:室外电缆采用直埋方式敷设,建筑物室内干线采用电缆桥架或穿管暗敷设,室内支线路采用穿管暗敷设。

(4)线缆选择:室外埋地电缆选用YJV22电力电缆;二级负荷配电线路选用ZR-YJV电缆或ZR-BV-750导线,一般负荷配
电线路选用ZB-BV-750或BV-750导线。

(5)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 –C-S系统,低压配电电压为220V/380V。

4.5.6照明系统
(1)主要场所照明标准:
办公室、教室 300~500Lx
设备机房 100 Lx
大厅 200 Lx
(2)应急疏散照明采用自带蓄电池的灯具,供电时间大于60分钟。

(3)建筑物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具有漏电保护功能,以防电气火灾。

(4)所有安装高度低于2.4米的灯具,须有PE线保护。

(5)所有插座回路均设置漏电保护开关,所有插座均为带防护门的插座。

(6)专用接地线采用黄/绿相间导线,并与馈电线同管敷设。

4.6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
全楼设计算机网络系统。

考虑本工程功能,计算机网络设计应具备办公自动化等功能。

在办公室、教室、微机室相关房间部位设计算机数据通讯插座。

4.7有线电视系统设计
有线电视信号线埋地引入屋内,在办公用房、活动室等部位
设置电视插座,以利于工作和学习。

4.8取暖设计
项目用地源热泵取暖,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托幼取55W/m2,确定热负荷,根据热负荷选取地源热泵型号。

4.9其它要求
(1)钢管埋至室外散水坡外0.1m,室外埋深不小于0.8m。

(2)施工时应遵守有关现行国家规程规范。

请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

(3)未详处按现行建筑电气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4)本工程施工时按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及有关规范进行。

(5)所有设备和线路用的预埋件及安装用支架的预埋件,应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与土建施工密切配合,进行预埋。

第五章环境保护
本项目在设计中采用生态保护措施,保护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5.1环境现状
项目场地附近没有水源地、自然保护区、文物景观及其他环境敏感点。

5.2设计依据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国务院颁发(1996)31号文,《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3、1998年11月18日全国人大第十次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5.3设计原则
1、执行环保工程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

2、坚持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原则,设计中应积极采用低毒、无毒的原料,采用节能、低噪声设备,采用少污染、无污染的新技术,把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

3、环境设计应体现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净化处理效率高,处理后的污染物排放应满足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4、尽可能因地制宜采用综合利用与回收技术,尽量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如产生二次污染,应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5.4设计范围
凡本次设计范围所产生的污染都在本次环境保护设计范围内。

5.5项目施工期间环境影响与污染防治
5.5.1噪声
噪声污染源主要由施工机械运作时产生,如混凝土搅拌机、
起重机、挖掘机等。

采取降噪措施主要是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管理施工场地;高噪声设备的施工时间安排在昼夜(6:20-22:00),避免夜间施工;施工设备选用低噪声的器材和设备;施工期间对动力机械设备定期维修养护。

5.5.2扬尘
本项目对大气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扬尘,主要来自运输车辆、拌和、拆分系统和水泥库。

从以下几方面采取防治措施:(1)、运输材料道路及施工现场应配合洒水设备,定时洒水,减少起尘量,并及时清扫路面,防止二次扬尘。

(2)、料场应距居民区150米以外,同时加以遮盖,避免扬撒,在材料运输途中,应采取封闭或遮盖措施,避免抛撒,粉煤灰运输应湿取湿运。

(3)、施工厂界设隔离棚或简易墙。

(4)、搅拌站应设置在距居民区200米以外的地方,且应该设在下风向;尽量争取集中拌合方式,集中拌合的搅拌机应有二级除尘装置。

5.5.3固体废渣
主要为施工产生的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运输管理。

5.5.4废水
施工废水主要来自砂石冲洗、混凝土养护、场地和设备冲洗等过程。

施工废水中主要含有泥沙和油污。

还有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施工期间防止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为:
(1)、加强施工期管理,针对施工期污水产生过程不连续、废水种类较单一等特点,可采取相应措施有效控制污水中污染物的产生量。

(2)、施工现场因地制宜,建造沉淀池、隔油池等污水临时处理设施,对含油量大的施工机械冲洗水或悬浮物含量高的其它施工废水需经处理后方可排放,砂浆和石灰浆等废液宜集中处理,干燥后与固体废弃物一起处置。

(3)、水泥、黄沙、石灰类的建筑材料需集中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雨淋措施,及时清扫施工运输过程中抛洒的上述建筑材料,以免这些物质随雨水冲刷,污染附近水体。

(4)、安装小流量的设备和器具,以减少在施工期间的用水量。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有效控制施工废水污染,措施是切实可行的。

5.6运营期间环境影响因子及防治措施
1、废水
本工程的排水对象,主要为各卫生间的生活污水和屋面及室外场地的雨水,无特殊的污染物排出,设计上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对上述对象分别组织排放,项目生活污水拟通过污水管道排入室外化粪池,经初步处理后排入污水沟,对环境影响较小。

2、固体废弃物的防治措施
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教师和小朋友产生的生活垃圾,如废报
纸、废期刊、废塑料瓶、金属易拉罐等。

在公共区域设置分类垃圾桶,便于垃圾分类回收、分类运输、分类处置,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营运期噪声主要为师生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及部分公共设施使用产生噪声。

通过对停车场合理布局及在院内设禁鸣牌、限速,公共设施选用低噪声设备,对高噪声设备安装消音降噪设备,加强学校内环境管理,并通过院区绿化降噪等采取隔音降噪措施后,对院内声环境影响较小。

4、恶臭的环境影响分析
院区内的垃圾收集箱、污水汇合接管井是易于产生恶臭的场所,在平面布置时应注意其位置的合理布局,并尽量用绿化遮挡和吸收臭气。

,规范清洁卫生工作,杜绝恶臭的发生。

5、绿化
绿化是提高幼儿园的建设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的指标之一。

本项目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绿地率达到35%。

5.7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在建设和运营期间产生的污染物经处理后,对环境影响不大,不会造成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第六章节能分析
6.1编制目的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保证城市建设与发展相协调;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重点考虑建筑物的型式、结构、采暖通风、采光照明、建筑材料和机电设备的选型,以及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节能措施。

6.2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0月28日修订;
3.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沧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的通知(沧政发[2010]4号);
4.《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
5.《河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6.《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7.《屋面节能建筑构造》06J204;
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2009;
9.《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6号)。

6.3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1、能源种类和数量
①该项目主要能源消耗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