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水循环及其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域社会水循环研究进展
摘要:主线社会水循环理论认识社会水循环研究方法社会经济实践中领域社会水良性循环模式
关键词:
引言
自然水循环-社会水循环演变失衡是当今水资源问题的重要科学背景(王浩)。相对于自然水循环研究,社会水循环是水科学领域比较薄弱的研究领域,而现今越来越多的水问题却来自于水在社会经济系统的循环,水问题的日益严峻构成对社会水循环的研究强烈的现实需求;2012年伊始,国家推出《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出台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四项制度”、“三条红线”的要求体现了国家范围对水资源社会循环的研究日益迫切。因此,研究水在社会经济系统的循环过程、把握其过程的关键环节是水资源研究领域的基础认知需要,更是实行有效水管理的重要理论前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分析、总结目前社会水循环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以及实践模式,并初步探讨了今后的研究展望(8、1)。
1 社会水循环研究
社会水循环概念提供了一个将人类在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影响自然水系统的各种主要行为有机综合在一起的理论框架陈庆秋,陈晓宏基于社会水循环概念的水资源管理理论探讨地域研究与开发第23卷第3期2004年6月:109-113,。在这一框架下,目前研究人工侧枝循环、二元水循环、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社会水循环的不同概念,不同角度、不同领域的研究,也有实践领域对良性社会水循环模式的探索与示范。
1.1人工侧支及二元水循环
随着人类对自然水系统开发程度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社
会经济系统中水循环的运动过程。国内学者陈家琦针对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循环研究,最先提出与水文循环相对应的“人工侧支循环”,他指出人类活动改变了水文循环的流向和流量,形成人工侧支循环。并提出“取水-供水-用水-排水”的循环过程、以及人类活动改变了水文循环下垫面等方面论述了人工侧支循环的特征(陈家琦现代水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水资源水文学THE NEW STAGE OFDEVELOPMENT OF HYDROLOGY——WATER RESOURCES HYDROLOGY自然资源学报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1986年02期:)。2003年,王浩等人在人工侧支循环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区域水资源“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模式。并在黄河流域展开应用研究,构建了流域水资源二元演化模型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贾仰文,王浩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与二元演化模型”研究成果简介水利水电技术第37卷2006年第2期:45-52)。此后众多学者在二元水循环框架下,在流域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管理、水资源评价(王浩,王建华,秦大庸,贾仰文基于二元水循环模式的水资源评价理论方法水利学报第37卷第12期(2006)12:1496-1507)河流环境流量预警系统(张代青,梅亚东,高军省,吴明海。基于二元水循环的河流环境流量预警水利学报2011,(3):344-349)等领域展开不同视角的相关研究。对水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使流域内水文循环产生了二元分化,天然、人工水循环的此消彼长,改变了水资源在人工绿洲、天然绿洲及过渡带之间的时空分布和转化条件。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通过考虑水的天然循环与人工水循环(二元水循环),探讨了二元水循环下河流生态需水“质”与“量”的综合评价,以区别以往仅从天然水循环(一元)出发评价河流生态需水的缺陷,建立了二元水循环下的河流生态需水的水量与水质计算方法,实现了对玛纳斯河流域河流生态需水水量与水质的综合评价.(张亮,何新林,赵琪,郝瑞,汪宗飞基于二元水循环的河流生态需水综合评价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第42卷第5期2009年10月:670-681)。二元水循环模式下的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分析了自然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和社会水循环过程对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驱动机制,提出基于单过程单目标的四边形计算模式;基于二元水循环的多过程间多向反馈特征对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交叉影响,构建了适用于河流、水库以及湿地等不同类型的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二元水循环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需重点加强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以及驱动因子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柴增凯,张元波,二元水循环模式下的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20卷第11期2011年11月Vol.20No.11No
v.2011:1374-1379)社会(侧支)水循环通量的膨胀几乎吸干了所有的天然径流,工业、农业及生活排污致使水质严重恶化,流域呈现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局面。传统的以天然水循环为主的“实测-还原”研究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水资源研究的需要。以海河流域为原型对象,构建了二元水循环模式的系统图景,分析了二元水循环的关键要素、平衡方程以及演变历程,应用建立的二元水循环模式理论,通过收集最新的数据资料,研究了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环十项关键要素的演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河流域的健康水循环模式及其调控方向(刘家宏,秦大庸,王浩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式及其演化规律科学通报2010年第55卷第6期:512~521)
这一阶段,对社会水循环、以及人工侧枝循环、二元水循环的研究没有严格的界限,都是针对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资源内部循环的具体领域的研究。社会水循环的研究没有严格的理论体系。
1.2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
贾绍凤等人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指社会经济系统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各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并总结了关于社会经济水循环关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安全、水资源社会经济研究、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环境、水资源叫持续管理和综介管理)及其进展进行了评述。(贾绍凤,王国,夏军,于贵瑞,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研究进展地理学报第58卷第2期 2003年3月:255-262)。王勇等认为在人文作用的驱动下,水在社会经济系统中不是简单的流动,而是在不同产业、区域和消费领域之间进行运移和转化,并构建和设计了干早区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研究的基本框架,最后以张掖市为例研究了经济生产中水的流动与转化过程、规律以及效应。王勇肖洪浪,咚玉凤2,王瑞芳,邹松兵陆明峰干旱区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研究初探干早区研究 2009年7月第26卷第4期:477-483。
1.3 社会水循环的提出
在国外,英国学者Stephen Merrett在1997年提出“Hydrosocial Cycle”即社会水循环的概念,并给出了简要的社会水循环模型,该模型基于城市水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