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城市风环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定:自起点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又返回它原来 位置 不稳定:自起点一直向下或向上运动 中性状态:介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
3、大气稳定度分类:
按帕斯奎尔分类法
强不稳定 A 不稳定 大 气 稳 定 度 分 类 B
弱不稳定 C 中性 较稳定 D E
稳定
F
第二节 边界层沿纵向风速分布
一、定性分析: 地转风风速:指 边界层厚度处的 风速。 二、不同高度处 风速计算
逆温天气对环境的影响
逆温情况下,城市边界层、城市覆盖层大 气分布稳定,阻碍了上升气流,市内污染 空气难以排放,加剧了城市污染。
五、大气稳定度
1、云及云量
直接影响太阳辐射到达地表面及地面的升温与 降温 对逆温有直接影响 按高度分为高、中、低3种 云量: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
2、大气稳定度: 指大气层稳定的程度,其大气中某一高度 上的一场空袭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的程 度。
均质层:对流层、平流层 和中间层 非均质层
对流层:
大气污染层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
平流层: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部分紫外线
二、大气边界层
从地球表面到500~1000m高度的这一层空气 在城市上空叫做城市边界层(urban boundary layer) 其厚度受地平面粗糙度的影响
1、当由于街道的走向、宽度、两侧建筑物的高 度、形式和朝向不同,各地所得太阳辐射有差 异。(局地热力环流) 2、盛行风吹过参差不齐的建筑物时,因阻碍效应 产生的不同风向风速。
强风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一)危害:
1、与人类的活动带来不便; 2、造成房屋及各种设备的破坏; 3、恶化环境。
(二)防治强风的措施:
大陆度:将一个地区一年中绝对最高气温值与 最低气温值之差称为该地区的大陆度。 气温年较差:将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 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高纬度大于低纬度、陆地大于海洋
气温日变化、年变化是造成气压和风形成的直 接原因。
四、边界层内温度层结
定义:气温垂直方向的分布程 度,称为温度层结。 反映了大气的稳定程度,直接 影响污染物的扩散过程。 (一)近地面温度层结种类 1、气温随高度递减;---正 常情况 2、逆温: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升高的现象,属于反常温 度分布; 3、等温:气温基本上不随 高度变化。 逆温分为接地逆温和悬浮逆温
低层空气湍流混合形成的逆温称为湍流逆 温。
3、下沉逆温:由于空气 下沉压缩增温形成的逆 温。 4、平流逆温:由于一个 地方上空的暖空气水平式 流到另一个地方的地表冷 空气上,所形成的逆温。 5、地形逆温:由于局部 地区的地形的原因而形成 的逆温。
6、蒸腾逆温:指在炎热和无风天气中, 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得热量较多,空气 温度较高,空气相对湿度较低,突然下 一场阵雨,地面雨水强力正发,吸收大 量地表热量,使地面温度和近地表面层 空气温度迅速降低所形成的。这种逆温 现象多发生于城市区域和沙漠地带。
二、城市规划布局方法
中国风向类型 (i)季风变化区(主要在东部) (ii)主导风向区(新内蒙青藏云贵) (iii)无主导风向区(陕甘宁) (iv)准静止风型区(川陕鄂湘贵)
(一)基本原则
1、季节变化型:把工业区按当地最小风频的风 向,布置在居住区的上风方向。 2、单盛行风向型:将工业区布置在盛行风的下风 侧。 3、双主型:工业布局同季节变化型。 4、无主型:将工业区布置在年合成风向风速的下 风侧。 5、准静风型:生活居住区应安排在烟囱高度20 倍界限以外。
h α Vh = Vg ( ) hg
第三节 风向分布与规划设计
施茂斯的“主导风向原则” 一、我国城市规划的风向类型 (一)基本概念 1、盛行风向:根据多年气象资料统计,某一 地区一年中风向频率较大的风向。 2、主导风向(单一盛行风向):即该地区只 有一个风向频率较大的风向。 3、风向频率:某地某方向的风向频率指该方 向一年中有风次数与该地区全年各方向有风总 次数的比率。 4、最小风频风向:指某地风向频率最小风 向。
二、海陆风
(一)形成机理
白天海风,夜间陆风。
(二)特征:
1、海风大于陆风 2、热带地区大于高中 纬度地区 3、温度日较差大的地 区容易形成海陆风
(三)对环境的影响
形成局地污染加重,形 成封闭的逆温(倾斜逆 温顶盖)
三、过山风和下坡风
在山脉的背风坡,由于山脉的屏障作用,通常 风速较小,但在某些情况下, 气流越过山后, 在山的背风面一侧会出现局地较强的风,这种 自山上吹下来的局地强风,称为下坡风。
城市环境物理
第二章 城市风环境
城市风环境
主要讨论: 1、城市区域风速的纵向分布,平面风场 的风向和风速; 2、城市构筑物的布局产生的风场变异情 况; 3、合理利用风场、防止灾害的规划设计 方法。
第一节 大气边界层物理特性
一、地球大气圈的结构 定义:随地球引力而旋转 的大气层叫做大气圈。 厚度:1000~1400km 组成:
第五节 城市风环境
基本特征
一、平均风速小与郊区 二、风向不规则; 三、局部狭管效应形成强风区
狭管效应:若流体出口面积小于进口面积,则出口处的流动速度 要大于进口处的流速。 强风区:风速增大10%以上的区域
四、局部形成无风(风影)区;
风影区:指风场中由于遮挡作用而形成局部无风区域(风速变 小)。
造成城市局地性风速差异的原因
气温垂直递减率r:是指在垂直方向,每升 高100m气温的变化率。
γ>0表示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γ=0表示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不变,形成等温 γ<0表示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形成逆温
标准大气压下,边界层内γ值约为 0.65℃/100m
(二)逆温层的形成机理:
1、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 形成的逆温。 2、紊流逆温:
平原地区薄,山区和市区较厚
城市覆盖层(urban canopy)
从地面向上到50~100m这一层空气,通常 称为接地层 气温、风速、风向的变化都很复杂 是与人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与城市规划、布局、建筑物密度、高度、几何形状、 街道宽度、走向、建筑材料、空气污染浓度、人为热 与人为水汽、绿化覆盖率及水系等因素有关。
1、使高大建筑物的小表面朝向盛行风向,或频数 虽不够盛行风向,但风速很大的方向,以减弱风 的影响; 2、建筑物之间的相互位置要合适;
如不能太窄,太窄容易形成狭管效应
3、改变平面形状;如切除尖角改为多边形 4、设防风围墙; 5、种植树木于高层建筑周围; 6、在高楼的底部周围设低层部分; 7、在近地面的下层处设置挑棚等; 8、设联拱廊。
三、边界层内气温的周期性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
特点:一天当Biblioteka Baidu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最高值在14:00左右,最低值在凌晨日出前
气温日较差: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 之差。
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风向海上吹得的地 方小于风向陆地吹来的地方、山顶小于山谷、高地 小于凹地、阴天小于晴天
2、气温的年变化
(二)布局图式
第四节 局地环流与规划设计
一、山谷风 1、形成机理:白天地面风从谷底吹向山坡,夜间地面 风从山坡吹向谷底。 2、特征:频率大致相同;谷风的风速大于山风;阴雨 天山谷风为零;风速与山坡尺度成正比;与山坡朝 向、山坡面、太阳辐射光线的垂直程度密切相关。 3、对环境的影响: 加重该地区的大气污染,会形成“倒灌式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