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2023年秦皇岛柳江盆地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2023年秦皇岛柳江盆地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秦皇岛柳江盆地是一处集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实习基地,具有丰富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地貌形态。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察、测量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地质勘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7月26日至2023年7月30日实习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三、实习内容1.柳江盆地地质概况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区以北,是一个由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组成的地区。

在地质历史时期,柳江盆地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多种地质构造类型,如褶皱、断裂等。

这些构造运动还导致了盆地的地貌形态的演化,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柳江盆地是一个大型沉积盆地,主要岩石类型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

沉积岩是柳江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沉积作用和压实作用。

火山岩是柳江盆地中的一种特殊岩石类型,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火山活动和变质作用。

变质岩则是柳江盆地中的另一种重要岩石类型,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高温高压变质作用。

这些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质特征。

柳江盆地是一个具有丰富地质特征的地区。

在盆地的不同区域,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地质构造现象。

其中,沉积岩是最为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它们主要由沉积物在长时间的压力和压实作用下形成。

在柳江盆地中,我们还可以观察到火山岩和变质岩。

火山岩是由火山活动喷发形成的,通常呈现出深色或浅色,有时还包含有气泡和熔岩流动的痕迹。

而变质岩则是由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变质作用形成的,它们通常呈现出深色或浅色,有时还包含有石英、长石等矿物晶体。

1.实习过程(1)野外观察与记录在实习的第一个星期,我们进行了野外地质观察和测量。

我们通过实地观察,了解柳江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岩石类型和地貌形态。

我们使用地质罗盘和GPS设备进行测量,记录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等数据。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_柳江盆地地质报告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_柳江盆地地质报告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_柳江盆地地质报告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柳江盆地地质报告”。

第1篇: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相识实习实习报告第一节区域概况一实习区位置秦皇岛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公里,属于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区内有柏油马路及铁路与秦皇岛市相通,交通极为便利。

工作区坐落在柳江盆地为南北延长的低山丘陵区。

北、东、西三面为陡峻高山所包围。

贯穿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出盆地为东南方向,再山海关南侧入渤海。

二实习区地形、气候、水文及经济状况1、实习区地形;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群山怀抱,山脉接近南北走向延长,地势由北向南渐低。

盆地内最高的山老君顶,海拔493.7米。

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盆地的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区山高坡陡的部分,一般都在海拔200-300米。

2、实习区气候;实习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

1℃,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4。

5℃,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七、八月份。

约占年降水量的70%。

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内。

3、实习区水文状况;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西北东南流向。

为独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随季节改变教大,平均水深0.5米左右,洪期水深可达2-3米。

4、实习区的经济状况。

实习区工业,以采煤及开采耐火粘土为主。

煤矿开采的历史悠久,煤质一般为无烟煤,局部为贫煤。

群众多以奥陶纪亮甲山组石灰石为原料烧石灰。

实习区农业,主要是北方干旱的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红薯等为主。

山区盛产水果和药材。

实习区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其次节岩石一、岩体1、岩床张岩子——东部落路途中的一个鞍部(40°08′22.37″N,119°29′18.06″E),有肯定宽度的典型闪长玢岩岩床,规模中等,顺层侵入。

秦皇岛柳江实习报告(多篇)

秦皇岛柳江实习报告(多篇)

秦皇岛柳江实习报告(多篇)篇:秦皇岛柳江盆地实习报告第一章前言一、实习时间2021年8月18日到2021年8月28日二、实习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实习路线8.18 基地——石门寨镇上庄坨村沙锅店8.19 基地——鸡冠山8.20 基地——黄土营——张崖子——东部落8.21 基地——潮水峪8.22 基地——石门寨西门——欢喜岭——瓦家山8.23 在基地画地质剖面图8.24 基地——小傍水崖——大傍水崖——吴庄——花厂峪8.25 基地——北戴河鸽子窝公园8.26 旅店——老虎石公园8.27 山海关8.28回到学校四、实习的目的,要求,任务目的1.学生第一次以地质工作者的身份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2.从大自然中联系课堂所学知识,充实巩固基础知识,学习掌握野外工作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野外观察研究,积累大量经验,分析对比,归纳分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4.体验地质工作特点,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陶冶热爱科学的情操。

要求1.初步学会野外地质工作方法,掌握基本: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2.掌握岩石、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能够识别常见的岩石矿物3.达到基本技能训练:识图(地质图、地形图)、绘图、使用罗盘、编写报告4.了解野外地质工作过程:准备阶段、实习过程、报告编写阶段任务1.引导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认识大自然;包括: 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和常见矿物的识别;自然界三大岩石的鉴定和常见岩石的识别;新老地层的踏勘和正常层序的建立;地质构造的观察和判别;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的观察和成因探讨等2.初步训练学生野外地质基础工作技能; 包括:。

地质罗盘的用途和使用方法;野外地质路线的选择和地质记录;地质剖面素描图的绘制;地质报告的编写等第二章自然地理概况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约7812.4km2。

柳江实习报告心得

柳江实习报告心得

一、前言时光荏苒,转眼间,为期一周的柳江地质实习已经落下帷幕。

这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此,我谨以此篇实习报告,记录下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所学、所思、所感。

二、实习背景与目的柳江地质实习是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系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旨在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次实习主要在秦皇岛柳江盆地进行,实习时间为一周。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深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地质观测、测量、记录等基本技能;2. 认识各种岩石、矿物、地层、构造等地质现象,提高地质学素养;3. 培养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实习过程与收获1. 实习过程实习过程中,我们按照实习指导老师的安排,每天早上6点起床,进行简短的晨会,然后乘车前往实习地点。

在实习地点,我们按照指导老师的讲解,进行实地考察、观测、记录等工作。

以下是实习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内容:(1)矿物、岩石识别:通过观察、比较、触摸等方法,识别出实习区域内的各种矿物、岩石,并了解其特征、成因等。

(2)地层观测:观察地层层序、岩性特征、沉积旋回等,了解地层形成和演变过程。

(3)构造观测:观察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现象,了解地质构造运动和演化。

(4)水文观测:观察河流、湖泊、泉水等水文现象,了解水文地质条件。

(5)植被观测:观察植物种类、生长状况等,了解植被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2. 实习收获(1)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各种地质工具,如罗盘、地质锤、放大镜等,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培养:实习过程中,我们共同面对困难,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专业名称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年月日目录一、野外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1)(一)野外实习的目的 (1)(二)实习地点 (1)(三)实习时间 (1)(四)实习任务 (1)二、地层层序 (3)三、结构构造 (3)(一)柳江向斜结构盆地: (3)(二)断裂结构: (4)(三)结构发育史: (5)四、实习内容 (8)(一)7月17日路线一——上平山矿产路线 (8)(二)7月18日路线二——黑山窑后村上三叠统、下侏罗统观察路线 (10)(三)7月18日路线三——石门寨西--瓦家山石炭--二叠系地层剖面路线 (10)(四)7月19日路线四——黄金海岸-七里海海洋地质作用路线 (12)(五)7月21日路线五——张岩子-东部落观测路线 (13)(六)7月22日路线六——东部落-潮水峪构造及地层路线 (15)(七)7月23日路线七——石门寨西-亮甲山奥陶系、石炭系地层剖面路线 (17)(八)7月24日路线八——二叠系下石盒子-侏罗系北票组地层剖面观测路线 (19)(九)7月25日路线九——傍水崖-吴庄响岩观测路线 (20)(十)7月26日路线十——鸡冠山构造观测路线 (22)五、矿产 (24)六、结束语 (24)一、野外实习的目的与任务(一)野外实习的目的实地观察柳江盆地的构造地貌, 研究各种地貌形态和地质组成, 学会利用地质罗盘、放大镜进行地质测量和研究。

同时联系课堂所学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野外观察研究, 积累大量感性资料, 分析对比, 归纳分类, 通过实践、熟悉再实践、再熟悉循环往复的形式, 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

(二)实习地点秦皇岛柳江盆地(三)实习时间7月17日至8月1日(四)实习任务这次实习, 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大岩及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训练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加深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 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和方法技能体系, 为学习地质学其它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主要任务有:1.矿物与岩石的鉴定描述2.罗盘的使用方法及野外岩石产状的测量3.断层、褶皱地质地貌识别4.河流、阶地及海岸地貌的识别与鉴定5.野外地质素描练习(地垒地貌)6.地层划分与地质描述7、实测地层剖面的工作方法8、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9、掌握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二、地层层序秦皇岛地区地层连续, 出露较好, 属华北型地层。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一、引言秦皇岛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城市,地处渤海湾沿岸,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质构造。

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境内,是一处地质学者理想的实习考察地。

本次地质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采样,研究柳江盆地的地质构造、岩性组合和地貌特征,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

二、地质概况柳江盆地为一处台地盆地,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沉积层主要由第四纪黄土和黄河冲积层组成,上覆着薄层的新生代火山岩。

在地质构造上,柳江盆地位于西向斜坡上,受到相邻山脉的侵蚀和沉积作用的影响。

三、实地考察结果1.地质构造:通过对盆地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观察,发现该地区存在大量断裂带和气泡状构造。

这些构造在地层抬升和岩石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地层运动和岩浆喷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岩性组合:采集的岩石样本显示,柳江盆地主要由灰岩、砂岩和页岩组成。

其中灰岩普遍呈现出堆积层状结构,砂岩则呈现出横层状结构,而页岩则具有较强的背倾和褶皱特征。

这说明盆地内多次的地壳活动和构造变形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岩石。

3.地貌特征:经过对盆地地貌的观察,我们发现柳江盆地主要由河谷平原和小山丘构成。

河谷平原以柳江为中心,凸显了水流侵蚀的痕迹。

小山丘分布广泛,高度不一,为盆地增添了山水相间的美丽景象。

四、地质历史演化分析根据以上观察结果,可以推测柳江盆地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构造形成阶段:盆地构造形成可能与区域大地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和地壳抬升有关。

断裂带的存在表明盆地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发生了断裂变形,而气泡状构造则暗示盆地在火山喷发过程中经历了地层运动。

2.沉积物积累阶段:随着地壳运动的缓慢演化,盆地周围的山脉逐渐高耸,形成了盆地中的河谷平原和小山丘。

同时,由于地壳抬升,河谷平原上的河流逐渐发育,将来自周围山脉的沉积物带入盆地,逐渐形成了盆地的沉积层。

3.现代地貌形成阶段:现代柳江盆地的地貌特征主要是受到河流侵蚀和地质构造的共同作用。

柳江盆地个人实习报告doc

柳江盆地个人实习报告doc

柳江盆地个人实习报告篇一: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地质实习报告作者:小于仅以实习期间现场观察及翻阅相关资料等方式,粗略总结柳江盆地的地层、构造和地质发展史。

不足之处望谅解绪言一、任务1. 室内地质知识的野外运用a) 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和常见矿物的识别b) 自然界三大岩石的鉴定和常见岩石的识别c) 地质构造的观察和判别2. 训练野外地质工作技能a) 熟练掌握罗盘、地图和野外记录簿的基本功能和作用b) 掌握野外定点、产状测量和描述记录等工作技能c) 收集地质数据即标本的采集和编录,为地质报告的编写奠定基础3. 培养和提升自我素质a) 培养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生活作风和科学精神b) 锻炼意志、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地质工作环境c) 了解人与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关系,增强地质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时间XX年6月30日——XX年7月6日三、行程6.30北山实习基地地质公园7.1基地—砂锅店—潮水峪—基地—亮甲山7.2基地—傍水崖—吴庄垭口—花场峪7.3基地—鸡冠山—石门寨7.4基地—角山长城—山海关—老龙头7.5基地—鸽子窝—联峰山—路石南市场7.6基地—秦皇岛火车站—秦皇岛火车站—秦皇岛火车站—邯郸实习区概况一、地理位置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卢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为7812.4平方千米。

北依燕山,南临渤海,西隔缸山与碣石山遥望,东越长城与辽宁省与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区之北的抚宁县境内,属于石门寨乡管辖,南起黑山窑村,北至义院口长城脚下,长约1500km;东起张崖子村,西至伍庄——山羊寨一带,宽约12km,总面积约1800平方千米。

盆地中心南距秦皇岛市23km,由秦皇岛市区开来的班车通往盆地各村寨,青秦铁路贯穿盆地中部,交通较为便利。

在柳江盆地范围内,各时代地层的发育具有区域代表性且连续出露,岩石类型也比较齐全,地质构造清晰直观,外动力地质作用现象较多。

柳江基地地质实习报告4篇

柳江基地地质实习报告4篇

柳江基地地质实习报告4篇柳江基地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序言⑴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1.目的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

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①实习前学生应认真学习实习知道书,以明确实习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②实习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 mdash; mdash;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⑵.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实习过程实习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习,过程由实习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第一天昆明西山;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第六天返回昆明。

(3)实习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实习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

通过在各实习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习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

海港区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海港区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地质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地质人才,我们选择了海港区柳江盆地进行为期两周的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使学生深入了解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矿产资源分布等地质知识,提高野外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实习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柳江盆地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质构造调查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对柳江盆地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该地区主要为中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内部存在多条断层,断层走向为NE-SW 向,断距较大,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

2. 地层岩性研究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盆地内的地层岩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主要地层包括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

侏罗系主要为火山岩和沉积岩,白垩系以砂岩、泥岩为主,第三系则以砂砾岩、泥岩为主。

通过对地层岩性的分析,我们了解了该地区的沉积环境和地质历史。

3. 矿产资源勘查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对柳江盆地的矿产资源进行了勘查。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该地区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其中,煤炭资源分布较广,储量丰富。

4. 野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实习期间,我们进行了野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包括地形测量、剖面测量、地质剖面描述、采样等。

通过这些训练,我们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5. 实习总结与讨论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们进行了实习总结与讨论。

针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 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提升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矿产资源分布等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野外实际操作技能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2. 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增强。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目录1. 实习概况 (2)1.1 干预信息 (2)1.2 地质目标与任务 (4)1.3 实习区域概况 (4)1.3.1 生理地理条件概述 (6)1.3.2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7)2. 地质调查与分析 (8)2.1 地层分析 (9)2.1.1 主导地层及其特征 (10)2.1.2 主要构造类型及特征 (11)2.2 岩性分析 (12)2.2.1 主要岩性类型及特征 (13)2.2.2 岩心分析结果 (14)2.3 矿产赋存状况 (16)2.3.1 主要矿产类型和分布 (17)2.3.2 矿化成因及控制因素 (17)2.4 勘探技术 (19)2.4.1 实测技术 (21)2.4.2 地质资料处理与分析方法 (22)2.4.3 应用示例 (23)3. 地质评价与思考 (24)3.1 柳江盆地地质特征总结 (26)3.2 地质资源潜力评价 (27)3.3 区域资源开发展望 (28)3.4 实习体会及展望 (29)1. 实习概况在此次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中,我们有幸能够深入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

实习地点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距离市区约50公里。

柳江盆地是一个典型的沉积岩盆地,其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科研和开发价值。

我们参观了多个地质遗迹,如柳江组、下石河组等。

通过实地考察和与专家的交流,我们对柳江盆地的地质历史、地层划分、岩石类型、地貌特征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我们还学习了地震勘探、地球物理勘探、钻探等地质勘探技术,并在实际操作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工作者的严谨态度和敬业精神。

通过对柳江盆地的探索,我们不仅拓宽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次实习让我们收获颇丰,为我们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 干预信息在进行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质实习之前,有必要了解任何在实习期间可能影响地质调查的因素。

柳江盆地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柳江盆地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为了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秦皇岛柳江盆地进行为期两周的地质地貌实习。

通过实习,我们系统地了解了柳江盆地的地质地貌概况,学会了野外实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掌握了一定的野外工作技能。

二、实习区地理概况实习基地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距离秦皇岛市区28km,地理纬度1193445E~1193650E,40745N~40950N,位于燕山山脉东段。

实习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体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

三、实习内容与任务实习的主要任务有: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识别;河流阶地、海岸地貌等的识别;野外地貌素描的练习;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按照预定的路线,逐一考察了实习区内的地质地貌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和分析。

四、实习成果与收获1. 地质构造方面:通过实习,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

在实习区,我们发现了一处明显的断层,观察到了断层两侧的岩层错位现象,加深了对断层地质特征的认识。

2. 地貌方面:我们识别了实习区内的河流阶地、海岸地貌等,并对地貌现象进行了地貌素描。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了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提高了对地貌学理论的理解。

3. 野外工作技能方面: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采样工具等野外工作设备,掌握了野外数据采集、样本采集的方法,培养了一定的野外工作能力。

4. 实习报告编写方面:在实习结束后,我们根据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编写了一份详细的实习报告,总结了自己的实习成果和收获,提高了自己的报告撰写能力。

五、总结通过这次地质地貌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还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工作的艰辛,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

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一、前言柳江盆地,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实习基地。

2023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柳江盆地地质实习,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我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实习的总结报告。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本次实习旨在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地质认识水平,掌握地质调查和野外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了解我国华北地台型地质构造特征,为今后的地质研究和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区域概况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地势北高南低,四周环山,中间为低山丘陵区。

盆地内最高峰为老君顶,海拔493.7米。

主要河流为大石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入渤海。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2. 地质构造与地层柳江盆地地质构造为华北地台型,地层分区属于华北—东北南部区的燕山分区。

区域地层特征为前青白口纪变质岩、晚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

新生界第四系为松散沉积物,中生界侏罗系、中侏罗系为兰旗组和北票组,古生界二迭系为石千峰组和上石盒子组。

3. 野外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分组进行了野外考察,主要内容包括:(1)观察地层岩性:通过实地观察,我们掌握了地层岩性的识别方法,如颜色、结构、成分等。

(2)测量岩层产状:学习并掌握了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如走向、倾向、倾角等。

(3)识别矿物:通过对矿物的形态、颜色、光泽、硬度等特征进行观察,识别出常见的矿物。

(4)认识构造现象:观察断层、褶皱等构造现象,了解构造对地层分布的影响。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地质学、地层学、矿物学等知识的理解。

2. 野外考察技能提升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如地层岩性观察、岩层产状测量、矿物识别等,提高了野外考察技能。

3. 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考察,互相协作、交流经验,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柳江盆地的地质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由我国知名地质学者带领,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柳江盆地的一些典型地质景观,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采样,并学习了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参观了柳江盆地的地质公园,了解了该地区地质历史和地貌特征。

随后,我们深入实地,进行了地质填图、采样、观察等实践活动。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层的识别、岩性的鉴定、断层的判断等基本技能,并了解了地质学在资源勘探、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地质学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和知识,如地层识别、岩性鉴定、断层判断等,这些技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同时,我也认识到地质学在资源勘探、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深感地质学家的艰辛和伟大。

此外,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也让我受益匪浅。

在实地考察和采样过程中,我们需要互相配合、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还让我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四、实习总结
总之,本次柳江盆地实习让我收获颇丰,对地质学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运用和提升实习过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我国地质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我也将珍惜这次实习的经历,铭记地质学家的奉献精神,不断追求进步,为人类对地球的认知贡献力量。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

一、前言2023年某月,我有幸参加了在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质实习。

这次实习是我将所学地质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机会。

通过实地考察,我对地质学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野外观察和记录能力。

二、实习区概况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县境内,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丰富,是进行地质实习的理想场所。

三、实习内容1. 地层观察:实习期间,我们重点观察了该地区的地层,包括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地层。

通过对不同时代地层的岩性、构造、化石等特征的分析,我们了解了地层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

2. 岩石鉴定: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对常见的岩石进行肉眼鉴定,包括识别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

通过对岩石的观察和对比,我们加深了对岩石学知识的理解。

3. 地质构造观察: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区域内的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观察。

通过实地测量,我们掌握了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

4. 水文地质调查:我们还对实习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地下水分布、水质及水资源状况。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地质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实际操作技能的必要性。

2. 野外观察与记录能力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地质现象,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3. 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实习期间,我们小组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4. 对地质学的热爱更加坚定:通过实习,我对地质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加坚定了今后从事地质工作的决心。

五、总结柳江地质实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质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历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doc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doc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doc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认识实习报告一、引言地质实习是我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增加了我对地质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在本次实习中,我选择了秦皇岛柳江盆地作为考察点,旨在深入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地质事件。

二、地理背景秦皇岛柳江盆地位于河北省北部,地处于秦皇岛市的东南。

该盆地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是河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该地区盆地内有柳江、静厚河、北戴河等重要水系,水资源丰富,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三、地质背景柳江盆地地属东北地台地区的火成岩盆地,主要由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古老沉积岩构成,研究对象是该地区的上、中、下二叠统地层。

在地层上,分别有2个火山岩组合,1个第二系翻转构造,2个新更新统破坏构造组合以及4个四元盆地相。

四、地质考察内容1. 古地磁测定我们利用古地磁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柳江盆地地区的古地磁性质。

通过采集样本并进行实验室测试,我们得出了柳江盆地的地磁磁倾角、磁偏角等参数。

这些数据有助于我们了解盆地的地磁演化历史和地壳活动。

2. 地层测量在盆地内进行地层测量,主要是观察和记录不同地层的分布和岩性情况。

我们在柳江盆地不同的地层中取样,进行岩石薄片观察和化石学分析。

通过这些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地质历史和对比不同地区的地层记录。

3. 结构测量为了了解柳江盆地的构造特征,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测量。

采用了测量剖面、测量面等方法,绘制了柳江盆地的构造剖面图和构造面图。

通过研究剖面图和结构面图,我们得到了盆地的构造特征和变形历史。

4. 矿产资源调查柳江盆地是一个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我们进行了矿产资源调查和采样。

通过采集矿石样本,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我们初步了解了盆地内的矿产类型和分布。

这对于盆地的经济开发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价值。

五、实习心得体会通过对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的认识实习,我对地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地信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地信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地信柳江盆地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与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地理信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地质人才,我们一行来到了秦皇岛柳江盆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

此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掌握地质现象的观察方法,学会使用GIS和遥感技术进行地质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提高地理信息素养。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学习了地质基础知识,包括地层、岩石、构造等地质要素,并了解了柳江盆地的地质概况。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GIS和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实习打下了理论基础。

2. 实习路线与地点本次实习共安排了6条路线,涵盖了柳江盆地的主要地质景点。

实习地点包括亮甲山、石门寨西门、四方台、瓦家山、鸽子窝、北戴河海滨、柳江小北山、张岩子、东部落、潮水峪、砂锅店、山羊寨、秋子峪、吴庄、大傍水、小傍水、上庄坨、鸡冠山等地。

3. 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按照预定的路线,边走边观察地质现象。

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GPS定位、测量地层产状、识别矿物和岩石等。

同时,我们还利用无人机和遥感影像对实习地区进行了拍摄,为后续的GIS数据分析奠定了基础。

4. GIS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习后期,我们利用GIS软件对采集的地质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我们学会了如何将实地测量数据导入GIS软件,生成地质图、地层分布图等,从而更加直观地了解地质现象。

此外,我们还通过遥感影像处理技术,提取了柳江盆地的土地利用信息,为地理环境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柳江盆地的地质结构,掌握了地质现象的观察方法,提高了地理信息素养。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将GIS和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调查与研究,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实习反思虽然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

第一章绪言一、实习地区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状况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是我国著名的港口城市。

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公里,属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

实习基地交通便利,有柏油公路及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

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为陡峻高山所包围,地势由北向南渐低。

盆地内最高山老君顶海拔493.7米,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

盆地内丘陵起伏,一般海拔200-300米。

实习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1℃,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七、八月份。

二、实习任务、目的、要求及人员组成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掌握地质学、地貌学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实习时间为2023年7月23日至28日,共有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系的全体学生参加,共分为若干个小组,由戴春雷老师带队。

三、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 地质观测与描述:观察、描述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构造等地质现象,掌握野外地质观测和描述的基本方法。

2. 地质测量:学习使用罗盘、测斜仪等工具进行地质测量,掌握野外地质测量技能。

3. 地质剖面绘制:根据野外观测和测量结果,绘制地质剖面图,了解地层层序和构造特征。

4. 地质报告撰写:总结实习成果,撰写地质实习报告。

第二章地层一、地层概述柳江盆地地层分区属于华北——东北南部区的燕山分区的山海关小区。

区域地层特征属典型的华北地台型。

前青白口纪的变质岩广泛分布于盆地的外围,晚元古界、古生界则分布于斜的两翼。

中生界地层与燕辽一带极为相似,但本区仅见有侏罗系出露与向斜的核部。

二、地层描述1. 新生界第四系:河床、河漫滩、阶地等松散沉积物。

2. 中生界侏罗系:中侏罗统兰旗组、下侏罗统北票组。

3. 古生界二迭系:上二迭统石千峰组、上石盒子。

第三章岩石一、岩石概述柳江盆地内出露的岩石类型较多,主要包括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

柳江盆地实训报告

柳江盆地实训报告

一、前言201X年X月,我有幸参加了在柳江盆地的地质实习。

此次实习是我大学学习生涯中的一次宝贵经历,它让我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情况相结合,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和对地质工作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详细报告。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1. 实习目的- 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理论知识的理解。

- 培养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如岩矿鉴定、地质填图等。

-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2. 实习意义- 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地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 增进对地质事业的热爱,激发为地质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三、实习时间与地点1. 实习时间:201X年X月X日至201X年X月X日。

2. 实习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柳江盆地。

四、实习内容1. 地质概况- 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北,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盆地南北延伸,三面环山,中心距秦皇岛市28公里。

-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200-300米,最高点山老君顶海拔493.7米。

- 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份,山洪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2. 地层- 柳江盆地地层分区属于华北——东北南部区的燕山分区的山海关小区。

- 区域地层特征属典型的华北地台型,前青白口纪的变质岩广泛分布于盆地的外围。

- 晚元古界、古生界则分布于斜的两翼,中生界地层与燕辽一带极为相似。

3. 实习路线- 亮甲山——石门寨西门——四方台——瓦家山- 鸽子窝——北戴河海滨- 柳江村小北山- 张岩子——东部落——潮水峪——砂锅店- 山羊寨——秋子峪——吴庄——大傍水——小傍水——上庄坨鸡冠山4. 实习项目- 岩矿鉴定:对盆地内不同类型的岩石进行鉴定,了解其成因和特征。

- 地质填图:绘制盆地内地质构造图,分析地质构造特征。

- 地球物理勘探: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探测盆地内的矿产资源。

五、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习,我对地质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对地层、岩矿、地质构造等方面的认识。

柳江实习报告

柳江实习报告

一、实习前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8月1日至8月7日在秦皇岛市柳江盆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

此次实习由指导老师带领,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实地考察、样品采集、数据分析等方法,加深了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野外工作技能。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柳江盆地的地质背景和构造特征。

2. 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学习识别和描述常见的岩石类型、矿物和地质构造。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实习过程(一)实习区概况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公里,属于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

该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北、东、西三面为陡峭的高山所包围。

盆地内主要河流为大石河,出盆地后汇入渤海。

(二)实习内容1. 地质构造观察:实习期间,我们重点观察了盆地的构造特征,包括断层、褶皱、节理等。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柳江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

2. 岩石类型识别: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采集了多种岩石样品,包括沉积岩、侵入岩、火山岩等。

通过对样品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学会了识别和描述常见的岩石类型。

3. 矿物鉴定: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常见矿物的特征,如颜色、硬度、光泽等。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能够识别和鉴定出不同的矿物。

4. 水文地质调查:我们调查了大石河的水文地质特征,包括河流的水量、水质、流速等。

通过野外测量和数据分析,我们了解了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5. 地质剖面观测:我们沿着大石河河谷,进行了地质剖面观测。

通过对剖面岩性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了该地区的地层结构和沉积环境。

(三)实习成果1. 通过实习,我们对柳江盆地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物鉴定、水文地质等方面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2. 我们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提高了自己的野外工作能力。

3.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学会了沟通和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精神。

柳江盆地地貌实习报告

柳江盆地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柳江盆地地貌实习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柳江盆地地貌的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实习任务包括:观察和描述柳江盆地地貌特征,分析地质地貌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绘制地质地貌图,并撰写实习报告。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实习地点: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北,距离市区约28公里,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实习时间:20xx年7月23日至28日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第一天,我们前往亮甲山、石门寨西门、四方台和瓦家山等地进行地貌观察。

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地方的地貌以丘陵为主,山势较为平缓,有较多的裸露岩石。

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沉积不整合的现象,即不同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不明确,可能是因为地壳运动和侵蚀作用造成的。

2. 实习第二天,我们前往鸽子窝、北戴河海滨等地进行地貌观察。

这些地方的地貌以海岸地貌为主,有沙滩、海蚀平台和海蚀洞等特征。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海蚀作用是海岸地貌形成的主要力量,同时也受到了风力、波浪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 实习第三天,我们前往柳江小北山进行地貌观察。

这里的地貌以山地地貌为主,山势较为险峻,有较多的悬崖峭壁和峡谷。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山地地貌的形成与地壳运动、侵蚀作用和岩性等因素有关。

4. 实习第四天,我们前往张燕子、东部落、潮水峪和沙锅店等地进行地貌观察。

这些地方的地貌以丘陵和河谷地貌为主,有较多的河谷、冲积扇和河漫滩等特征。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河谷地貌的形成与河流的侵蚀和搬运作用有关,同时也受到了地质构造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5. 实习第五天,我们前往山羊寨、秋子峪、吴庄和大傍水等地进行地貌观察。

这些地方的地貌以山地和峡谷地貌为主,有较多的悬崖峭壁和峡谷。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山地地貌的形成与地壳运动、侵蚀作用和岩性等因素有关。

6. 实习第六天,我们前往鸡冠山进行地貌观察。

这里的地貌以山地地貌为主,山势较为险峻,有较多的悬崖峭壁和峡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江盆地实习报告姓名:XX 学号:XXX 院系:XXX 班级:XXX【实习目的及意义】通过这次的柳江盆地实习,让我们更加直观的观察岩石及地层构造,更好的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同学们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有亲身体验,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精神。

【实习时间】我们地理科学XX班级在2013年9月24日到2013年9月29日来到秦皇岛柳江盆地实习基地开展地质地貌实习。

【实习的概况】柳江盆地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境内,位于秦皇岛市以北十余公里处,东南距山海关约二十公里,秦皇岛至青龙县公路途径本区石门寨、义院口等地,交通便利。

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南、东、西三面为陡峭的高山所包围,总面积389.2平方千米,本地区系燕山山脉东支。

区内海拔高度一般150—400米,坡降100—500/1000.盆地内最高峰为老君顶,海拔493.7米。

贯通本区的大石河是本区的主要的水系,出盆地东南方向在山海关南侧注入渤海。

本区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集中在7、8月份,为全年降水量的70%。

年平均气温为6—7度,气温年较差35—40度。

区内农业主要是北方旱地作物,主要为玉米、小麦、高粱等,山坡区多为果树,盛产核桃、梨、杏等,工业以采煤业及耐火粘土为主。

秦皇岛市靠近渤海的地区基本是一个向西南、南微倾斜的波状平原,海拔高度一般5—60米,区内有较多的侵蚀残丘,以东联峰山为最高,海拔152.9米,海滨地带有狭长的海积平原,海岸带岬湾相间,蜿蜒曲折,大石河、沙河、戴河等在区内入海。

本区荟萃了新太古代至新生代中国华北地区在漫长的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环境变化及生物进化等地质现象的精华,包含了对追溯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科研价值的典型层型剖面、生物化石组合带地层剖面、岩性岩相建造剖面及典型地质构造剖面和构造形迹,其内三套地层及三大岩类分布广泛,均为自然露头,地层完整,界限清楚,岩类齐全,化石丰富,沉积构造发育。

秦皇岛地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是新兴工业城市,传统的旅游胜地。

有较发达的渔业,果品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实习内容的方法和原理】系统地了解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地貌概况,学会野外实习所必需掌握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地质工作技能。

1 、矿物和岩石(矿石)的肉眼鉴定和岩性的描述;2、地质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和野外岩层产状的测定;3、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现象的识别;4、实测地层剖面法的工作方法;5、河流阶地、海岸地貌等的识别及对构造形成的解释;6、野外地质素描及地质剖面图的练习;7、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及其描述;【实习路线及观察内容】(一)亮甲山1、学习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倾斜岩层的产状要素。

2、观察侵入到奥陶纪灰岩中的岩床及岩墙。

3、观察发育在奥陶纪灰岩中的冲断层及其断层的牵引褶曲。

4、鸟瞰全区,了解区域地貌概况,分析与区域地质构造的联系。

5、观察奥陶系灰岩中岩溶地貌。

(二)潮水峪——东部落1、学习使用地质罗盘在地形图上定点。

2、观察柳江向斜东翼地层并对主要层位进行岩性描述。

所见地层由新到老为:下二迭统、上石炭统、中石炭统、下奥陶统、上寒武统、中寒武统、下寒武统、景儿峪组、绥中花岗岩。

3、观察平缓单斜岩层地貌特征。

4、观察潮水峪村北的断层,研究断层在地貌上的表现,并作一示意地质剖面图。

观察断层附近的一组岩墙及两期岩墙的穿插关系。

5、观察景二峪组与绥中花岗岩的沉积接触关系,绥中花岗岩古风化壳特征。

(三)上庄托——傍水崖——318高地1、观察二迭系与下中侏罗纪的地层及向斜核部出露的中侏罗统中性喷出岩——安山岩岩性特征,垂直节理和倒石碓。

2、观察大石河河水运动状况,主流线位置及河曲形态,分析河流侧方侵蚀及凹凸岸的形成与发展。

3、傍水崖附近大石河河谷横剖面形态,分析河漫滩,阶地及离堆山的形成。

冲积物一般特征。

4、观察柳江向斜西翼地层倒转现象,陡立单斜岩层构造地貌特征,并在石炭纪地层中寻找和认识植物化石。

5、观察地质构造现象级接触变质现象。

(四)北戴河海滨路线1、北戴河海岸垄岗砂岩。

2、分析观察海蚀地貌,海蚀、海积地貌的形成。

3、分析海滩及二级海成阶地成因,了解确定阶地的依据和研究意义。

【实习收获】柳江盆地的地层发育演化情况:柳江盆地于晚古代发育,到中生代沉积了厚度较大的地层,这段时间内,由于缺失泥盆纪、志留纪的地层,所以在这里有很大的不整合面,而且有过明显的海陆变迁。

中生代构造变动是在古生代的褶皱基础上,二叠纪末期的时候,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动,形成柳江盆地的雏形,侏罗纪的时柳江盆地的地层发育演化情况:柳江盆地于晚古代发育,到中生代沉积了厚度较大的地层,候,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古生界之上,产生地形上的差异——北高南低,下侏罗纪的时候,又发生一次构造变动,地层发生变形,改变了盆地的沉积中心,西翼出现沉积,西翼角度不整合于下伏之上。

新生代第四系以来,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全区遭剥蚀,所以山区河谷有明显的阶地发育,其后亦有海积和海蚀地貌。

其地层主要有:1.太古界。

2.上元古界青白口系。

3.下古生界寒武系(∈)。

4.下古生界奥陶系(O)。

⑴.亮甲山组:以中、厚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灰岩是以方解石为主要组分的岩石,主要有竹叶状灰岩(由灰岩扁砾被钙质胶结而成的典型砾屑灰岩,其砾屑为扁圆或长椭圆形,垂直层面切开形似竹叶,故名)、豹皮状灰岩等,颜色为灰色带绿色,灰色致密棕褐层状、灰色薄层泥色条状、深灰色中到褐层状致密块状的。

白云岩是指以白云石为主要组分(50%以上)的碳酸盐岩,一般为灰色细金状。

亮甲山组形成于浅海环境,厚度118米,与下伏冶里组、上覆马家沟组均为整合接触,化石丰富,有头足类、腹足类、腕足类、三叶虫、古杯类、介形虫类。

其中,足类、房角石、古杯海绵是本组的标准化石。

⑵.冶里组(O1y)。

⑶.张夏组(∈2z)。

5.上古生界石炭系(C)。

6.上古生界二叠系(P)。

7.上古生界侏罗系(J):柳江向斜构造盆地是一南北向延伸的不对称的甚至是局部倒转的向斜,它的西翼产状陡峻,秋子峪倒转,地层挤压很紧密,岩层产状变化急剧,倾向东,倾角达70°,甚至直立或倒转。

断层以南北走向的逆断层为主,规模大,由于受到巨大的挤压,岩层薄甚至缺失,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少。

东翼产状平缓,面积很大,约是向斜面积的2/3。

东部地层的宽度是西翼地层的五倍以上,倾角是10°~30°之间,有好多断层,以正断层为主,但规模小。

在核部,安山岩构成山地,形成地层倒置的现象。

河流地貌:河漫滩: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

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

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

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

河漫滩沉积大多具二元结构,下部是河床相沉积,上部为河漫滩相沉积。

河漫滩的主要类型有:①河曲型河漫滩,发育于弯曲型河段。

常在凸岸堆积为滨河床沙坝、迂回扇等。

②汊道型河漫滩,为在汊道型河段中形成的浅滩及其附属的沙坝、沙嘴等。

③堰堤型河漫滩,发育于较直型河段,形成天然堤。

④平行鬃岗型河漫滩,为堰堤型河漫滩与河曲型或汊道型河漫滩的过渡类型,表现为一系列平行鬃岗系统,鬃岗之间为浅沟、洼地或湖泊。

海岸地貌:陆连岛由沙坝使其与陆地相连的岛屿。

多位于近海岸处。

由于岛屿的背后,即向陆一侧形成波能降低的波影区,因此常常引起沉积作用加强,由陆向岛和由岛向陆的方向都可能形成沙嘴。

如果海峡的宽度和深度不大,沉积物源丰富,两侧的沙嘴在延伸中相互衔接,便形成了连岛沙坝,连岛沙坝则将原来孤立于海中的岛屿与大陆连接起来。

沙坝的中段一般比较狭窄,但却是陆岛之间相通的要道。

在北戴河地区观察的海岸地貌主要是连岛沙坝。

连岛沙坝属于沉积物流形成的地貌,当沉积物流绕行岬角或岸线急剧向陆转折处,波能急剧降低,被搬运沉积物的一部分即沉积下来。

如岸外不远处有岛屿作屏障时,岛屿背后一侧波能降低形成波影区,进入波影区的沉积物其容量迅速减小,一方面以岸边为基础发育沙嘴,另一方面在岛屿内亦可发育沙嘴,如海峡的宽度和深度不大,上诉沙嘴在发展过程中相互衔接形成连岛沙坝。

在两个相向的沉积物流之间的滞缓水域地带,因沉积物的堆积可形成一种尖嘴形沙洲岸线。

巨大尖角形沙洲的宽度以及向海前展的距离都可达几十公里。

有些尖角形沙洲如岸外有岛屿或浅滩,亦可发展成连岛沙坝。

北戴河老虎石公园观测地观测的即是这种连岛沙坝。

【实习感悟】通过这几天的实习,尽管时间很短而且条件艰苦,但是我们实在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柳江盆地、潮水峪等几个主要实习地点进行了观察分析总结。

在实习过程中老师以实地实物为例,并给我们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让我们有一个自己动手的机会,教我们使用测量仪器,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

实习是辛苦的,老师更是非常不容易的。

生活上要随时注意我们的起居,确保我们每个人的安全,实习过程中要控制速度,把握方向,尽可能多地传授我们相关知识。

同时,老师也展现出了课堂上见不到的另一面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更引起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但是,在柳江盆地,我们也看到了这样那样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也让我意识到,当前中国的环境保护虽然较以前有大幅提,但是环境问题还是很严重。

所以,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刻不容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