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电子教案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第六章衣身结构

第一节衣身廓形与衣身结构比例

衣身是覆盖于人体躯干部位的服装部件,其形态既要与人体曲面相符,又要与款式造型相一致,故衣身结构是最重要的服装结构部分。研究衣身结构的原型构图法和直接构图法及其省、裥、褶的结构变化对于服装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一、衣身廓形的分类

(一)按衣身整体造型分类

衣身廓形分类方式很多,从整体外观造型分,主要有五种基本类型:H 型、A型、T型、X型、O型。

(二)按衣身宽松程度分类

衣身廓形按照从宽松趋于贴体的分类有:宽身型、较宽身型、较卡腰型、卡腰型、极卡腰型,其立体几何形态如图6—1所示。

图6—1

二、衣身比例

按上述五种立体形态展平的纸样,其衣身结构比例,即前、后衣身胸围分配量可分为四分比例、三分比例和多分比例。如图6—2所示。

图6—2

第二节衣身结构平衡

衣身结构平衡是指衣服在穿着状态时,前、后衣身在腰节线以上部位能保持合体、平整,表面无造型因素所产生的皱褶。

前浮余量消除的技术途径

1.前浮余量用结合的形式消除

(1)前浮余量转化为省道量,如图6—3(a)所示。前浮余量用收省道的方法消除,省道的形式有对准BP点和不对准BP点两种。

(2)前浮余量用下放形式处理,即前衣身下放、腰节线和底边产生起翘量,如图6—3(b)所示。

(3)前浮余量浮于袖窿,即产生袖窿的纵向宽松量,如图6—3(c)所示。

(a)

图6—3

2.前浮余量用工艺形式消除

即用归拢、缝缩的形式将袖窿、门襟出的浮余量消除。从一定意义上说用工艺形式消除的前浮余量也是省量,只不过是分散的省的形式。

二、富余量消除的具体方法

(一)运用原型消除前浮余量

1.前浮余量转化为撇门量(不对准BP点的省)

2.前浮余量转化为袖窿松量或省量

3.前浮余量转化为腰省量或起翘量

(二)后浮余量消除

后浮余量的消除与衣身整体结构平衡无关,它只关系到衣身后部的局部平衡其消除方法:

1.后浮余量—省道

省尖位置是以肩胛骨中心为圆心的360°旋转,如图6—4(a)所示。

2.后浮余量—肩缝缝缩

后浮余量转入肩缝成分散的省的形式,然后用缩缝的方法解决,如图6—4(b)所示。

图6—4

三、衣身平衡时前、后衣身的侧缝差量表现方式

前浮余量的分解在具体应用时,体现为对前、后衣身侧缝差的处理,处理方式可以用上述三种方法一起处理,也可以只采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方法。

常用的前夫余量分解组配方式

1.单个省道方式

2.多个省道组合方式

3.综合处理方式

四、衣身结构平衡方法与衣身廓形造型的关系

衣身结构平衡的方法与衣身廓形

主要的衣身廓形

1.A型衣身廓形

2.H型衣身廓形

3.X型衣身廓形

第三节衣身结构制图

衣身结构制图方法分直接制图法和间接制图法。直接制图发,是按衣身各部位的计算公式算出具体数值后按顺序制图,方法较简单,在服装整体结构设计中将以具体图例说明。间接制图法是在原型的基础上,在具体部位上通过放出、减少、展开、折叠等方法制作出所需款式的结构图形。

结构制图的主要步骤

1.后衣身

基本步骤分四步,如图6—5所示。

(1)(a)图,放出后胸围尺寸,放长后衣身长。

(2)(b)图,定出袖窿深部位,修正侧缝线造型。

(3)(c)图,放、缩领窝,放出后肩缝的前、后衣身内衣厚度影响量。

(4)(d)图,定出后肩宽S/2,消除后浮余量时,改低肩斜放出后肩缝缩量,根据服装造型,画出袖窿形状。

图6—5

2.前衣身

基本步骤分六步,如图6—6所示。

(1)(a)图,放出前胸围尺寸,放长前衣身长,放出前门襟面料厚度影响量。

(2)(b)图,放出前叠门量,画出前领窝基准线,画出前衣身下放量。

(3)(c)图,按后肩缝量减去后肩缝缩量后定出前肩缝量,画出前肩缝,画出实际前领窝线。

(4)(d)图,按后衣身袖窿深定出前衣身袖窿深,修正侧缝,画顺底边。

(5)(e)图,将前后侧缝差量移至款式所需的省道上。按造型画顺前袖窿。

(6)(f)图,画出衣身内部部件结构图。

若前衣身需放出撇胸,应以BP点为旋转中心将原型旋转,作出撇门量后,再按(1)、(2)……的步骤制图。

图6—6

第四节省道、褶、裥变化

女性体型的胸围、腰围差决定了衣身结果后的繁复变化。为使平面状的布料与复杂的人体曲面相吻合,必须研究服装结构的处理方法,通常可以用省、褶、裥等服装结构的主要处理形式来解决,以消除平面布料覆合在人体曲面上所引起的各种褶皱、斜裂、重叠等现象,能从各个方向改变衣片块面的大小和形状,塑造出各种美观贴体的造型,达到美化人体的作用,如图6—7所示。

图6—7

一、省道变化

(一)省道分类

1.按省道的外观形态分,可分为:钉子省、锥子省、开花省、橄榄省、弧形省;

2.按省道所在的服装部分,可分为:肩省、领省、袖窿省、腰省、侧缝

省、门襟省,如图6—8所示。

图6—8

(二)省道设计

1.省道个数、形态、部位的设计

2.省道量的设计

3.省端点的设计

4.胸省的设计风格

5.省道的形式

(三)省道转移原则与方法

1.省道转移原则

(1)在服装合体效果一定的前提下,由于服装纸样是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围绕省尖点旋转的半径不同,省道经转移后,新省道的长度与原省道的长度也不同,但省道转移的角度不变,即每一方位的省角量a必须相等。但由于服装面料具有一定可塑性,因而实际收省角度比计算角度小,并且随着服装贴体程度不同,收省量也不同,但其收省角度不变。

(2)当新省道不通过省尖端点时,如前衣身的BP点,应尽量设计通过BP点的辅助线,使两者相连,便于省道的转移。

(3)无论服装款式造型怎样复杂,省道的转移要保证衣身的整体平衡,一定要使前、后衣身的原型在腰节线处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或基本在同一水平线上,否则会影响制成样板的整体平衡和尺寸的准确性。

2.省道转移方法

(1)量取法。将前后衣身侧缝线的差量即浮余量作为省量,用该量在腋下任意部位截取,省尖对准胸高点BP,如图6—9所示。在画图时要使省道两边等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