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测量--公开课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含反思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度量单位的概念。
2.能够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尺和秤来比较长度和重量。
3.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和重量测量。
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教学内容:1.度量单位的概念;2.尺和秤的使用方法;3.长度和重量的测量方法;4.比较长度和重量的关系。
教学准备:1.测量工具——尺和秤;2.用来测量的物品——例如绳子、水果等;3.简易的比较工具——例如平衡秤、标尺等。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幼儿认识度量单位1.教师演示尺的使用方法,介绍尺的度量单位——米、厘米、毫米,让幼儿掌握尺的用法和度量单位的含义,了解长度的概念。
2.教师采用发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是重量,什么是重量的度量单位。
引导幼儿尝试通过肢体感受来理解重量的含义。
步骤二:使用尺和秤进行测量1.教师提供一些不同长度的物品,以尺为测量工具,让幼儿通过实践来感受长度的大小,鼓励幼儿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2.教师提供一些不同重量的物品,示范秤的使用方法,让幼儿通过实践来感受重量的大小,并用秤进行简单的重量测量。
步骤三:比较长度和重量1.教师提供一个平衡秤,让幼儿将不同重量的物品放在秤上进行比较,明确什么是轻什么是重,并了解重量的大小关系。
2.教师提供一个标尺,让幼儿将不同长度的物品放在上面进行比较,明确长度的大小关系。
步骤四:巩固练习1.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例如:哪个物品更长更重?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这个物品的长度和重量?步骤五:总结反思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幼儿表达对测量的理解和探索。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和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针对性的活动设计,引导幼儿探究、实践和体验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和调动,课堂氛围活泼而又紧张。
2.本节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尺和秤作为主要测量工具,但未涉及其他测量工具的使用和相关知识的介绍,让幼儿的知识面有些狭窄。
有趣的测量公开课ppt课件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测量一粒黄豆(大豆)的体积: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方案一
水面升高了
(3.5-2.5)=1cm
上升的水的体积 = 石块的体积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计算石块的体积
解法1:放入石块前的水的体积与放入石 块后的总体积之差。
方案二
测量的步骤
• 1.向容器内加满水。 • 2.把石块放入容器中。 • 3.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 • 4.直接读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
块的体积。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方案二
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
溢出的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方案三
测量的步骤
1.测量长方体容器底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计算出底面积。
本课收获
谈 谈 你 的 收 获,与 同 学 一 起 分 享。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篇一」活动目标: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3、同伴之间能相互合作,大胆的交流。
活动准备:筷子、铅笔、水彩笔、吸管、粉笔、记录表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老师:谁知道我们活动室里的黑板有多长,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呢。
二、基本部分1、请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手、筷子、铅笔等)来测量的黑板的长度。
2、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3、请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测量活动室里的物品。
4、幼儿两人一组测量桌子的长度。
幼儿两人分成一组,一人用筷子、铅笔、水彩笔分别测量桌子的长度,另一人用记录表对结果进行记录。
5、观察测量结果,得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长的测量工具测得的次数少,短的测量工具测得的次数多。
提问:怎样选择测量工具。
三、结束部分老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回家以后测测你们自己家里的物品(桌子、椅子等长度或高度),并记录结果。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篇二」设计背景经过一个暑假,大部分孩子都长高了不少,排队每个都在比较高矮,为了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高矮,设计了数学课——测量活动目标1 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
2 体验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3 初步理解测量的意义,增强幼儿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测量的意义,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
活动准备直尺,长纸条,测量用的绳子,木棍,记录纸。
活动过程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找到两种高矮差异不太明显的植物,请幼儿比一比,哪一株植物更高一些?2 启发幼儿用自然工具来测量两株植物的高矮,(如用手,用小棍,或者用直尺,等)。
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测量时将测量工具首尾相接。
3 分组活动:第一组用手或手臂来量桌子,门,窗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且记录下来。
《有趣的测量》大班教案(16篇)
《有趣的测量》大班教案(16篇)《好玩的测量》大班教案(1)【教材分析】学习自然测量,不仅能够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熟悉,还能够让幼儿感知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自然测量是幼儿较感爱好且操作性强的一项活动。
引领幼儿自己发觉每个测量对象适合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自己探究测量工具的选择与测量对象的关系活动中应培育幼儿学习的乐观性、积极性,进一步激活幼儿的探究精神。
【活动目标】1.掌控自然测量的方法,认识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依据测量对象的不同特征选择宜合工具进行测量。
3.情愿与伙伴合作沟通,乐于用测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预备】积木木棒、铅笔、大熊图片【活动建议】1.展示大熊图片,创设情境,激活幼儿爱好。
提问:大熊制作一个和桌子差不多长的玩具橱,可他不会,我们该怎么帮忙他呢?2.引领幼儿争论测量工具和测量长度。
(1)引领幼儿争论测量玩具橱的长度方法,鼓舞幼儿试试不同方法。
(2)请个别幼儿演示,提示其他幼儿进行观看。
(3)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4)请幼儿运专心阅历擦亮并记录。
3.鼓舞幼儿运用不同工具测量。
(1)引领幼儿阅读《我长大了》P28,选择两种不同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在表格中记录测量的次数。
提问:刚刚测量的是同一张桌子,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2)请全体幼儿选择两种同样的工具测量书本。
(3)引领幼儿观看争论: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测量次数和结果不一样?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次数少;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多。
(4)生活中引领幼儿运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感爱好的物品。
《好玩的测量》大班教案(2)活动目标:1、试试运用故事中的“一寸虫”进行测量,认识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2. 利用观看、操作,学习直线的测量方法。
3.体悟进行测量活动的乐趣活动重点:认识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活动难点:学会直线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对动物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测量。
活动预备:一寸虫图片幼儿两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激活幼儿的爱好(1)师:小伴计,今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伴计,它就躲在我的身上,你们猜猜看,它在哪里呢?(2)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虫吗?幼:毛毛虫(3)师:可是它说它不叫毛毛虫,叫一寸虫,什么是一寸虫呢?我们用手来比划一下,它有多大呢?(4)师:哦,原来一寸虫长的这么大,对人类来说,这么长就是一寸,所以我们叫它一寸虫。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含反思1.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了解测量的含义,会将很多物品的长度用相应的尺子测量出来(小班和中班学生只要能发出尺子是用来测量长度,高矮胖瘦的声音即可)。
•学生能将测量结果用简单的方式书写出来。
1.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 比较和测量,学生能够注意到事物的不同侧面。
•学生可以借助测量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通过探讨学生对测量的疑问,让学生体验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学会分享自己的经验,乐于合作,愿意与他人分享知识。
2.教学准备•尺子(纸尺或者水平尺)若干个•铅笔和纸•桌上有不同长度的物品(笔、铅笔、小球、图形卡、书等等),每个长度至少2个。
•教师准备的活动单3.教学过程3.1 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卡的一个引出问题:这个卡片应该有多长?提醒学生,要用合适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举一手尺子,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尺子!”深入交流:“我们为什么要用尺子?”孩子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说:“测量是用来知道物品的长度的 and 你对这个问题好奇吗?”引出活动:“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很有趣的调查,我们要了解哪个物品比另一个物品要长,让我们开始吧!”3.2 引入活动和测量方式学生分组,采用小组互动方式开展测量活动。
每组有2-3名学生,每组分别选择一个物品,通过讨论,确定这个物品的长度(使用尺子测量)。
然后,围绕这些物品,进行比较,使用尺子测量物品的长度检查学生的测量结果是否正确。
一些提示:•儿童需要将长度尺正确定位于一端然后将其平展放置,在另一端用手指甲定住它,让儿童轻轻托起向尺头端看去,这时儿童应该指出那个与尺头相同高度或者更多的齐尺线并将它们相加。
•身体部位(手指、鼻子、脚)不能靠近被测物。
如果学生出现长度相等的情况,则引导他们思考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如重量或大小。
3.3 制作测量图表当每个小组完成了各自的测量后,要求每个组将数据记录在自己的纸上。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优质课公开课说课比赛讲课获奖说课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优质课公开课说课比赛讲课获
奖说课
一、说内容
选择的依据《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
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
大班幼儿的测量活
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脚步、小棍、绳子等)作为量具,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活动内容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在平时的区角活动中,我们会
经常在数学活动角里投放很多不同的材料,小棍子、绳子、尺子、
吸管、铅笔等,经常看到幼儿在东量量,西测测的,好像对于这些
测量的活动很感兴趣。
另外,让幼儿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来测量,这样对于幼儿来说会是很有趣的,幼儿可以在整个活动中都通过不
停的身体运动,不停的游戏,来感受测量的乐趣。
幼儿自己探索,
自己尝试,这样幼儿可以学到很多、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有利于他
们以后终生的发展。
因此就产生了今天的这个活动内容。
二、说活动目标的确定
1、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测量,并进行简单的记录,体验测量活动的乐趣。
2、知道测量结果与测量工具的关系。
3、学习与同伴那之间相互协商、尊重他人的意见,共同解决问题,体验与同伴协作的快乐。
活动的重点:探索,学习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活动的难点:将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三、说活动的准备
(一)知识准备。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三篇)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课程名称:有趣的测量课程时间:60分钟课程对象:大班学生(年龄4-5岁)教学目标:1. 通过亲身参与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和能力。
2. 了解常见的测量单位及其用途。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和推理能力。
4.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并能正确解读测量结果。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黑板、白板、教学画、站立计、计时器等教学工具。
2. 测量工具:尺子、天平、温度计等。
3. 适当数量的各种物品:水杯、书、橙子、小球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创设情境:老师拿着一把尺子出现在教室中,向学生们询问:“大家知道尺子有什么用吗?”2. 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尺子,并介绍尺子的作用和用途。
3. 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如何使用尺子来测量一本书的长和宽?”指导学生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4. 结果讨论:请学生回答测量结果,并进行比较和简单的推理,引导学生发现测量的重要性和乐趣。
二、探究(20分钟)1. 引导学生参与测量活动:老师分发一些物品(如水杯、橙子、书等)给学生,并要求学生用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
2. 学生进行测量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和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长短等等,引导学生发现测量的规律和特点。
3. 天平测量活动:老师介绍天平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用天平来测量不同物品的重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4. 温度测量活动:老师介绍温度计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用温度计来测量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三、操练(20分钟)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拥有一套测量工具和若干物品。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纸上。
2. 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并与全班分享他们的测量经验和问题。
四、总结(5分钟)1. 导出概念: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的重要性和测量所涉及的单位(长度、重量、温度等)。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11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1活动目的1、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1、教具: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
2、学具:①幼儿分组操作材料:a铺地砖b串彩链c围围墙d排排队②花片③黑白方块若干。
3、环境创:小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一)以小朋友为"小动物布置新家"引入课题。
(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
1、幼儿分组操作。
a铺地砖:提供蓝、白两种颜色的泡沫地砖,让幼儿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b围围墙:提供四种颜色炮弹玩具,让幼儿按颜色及节数按规律排序。
c做彩链:提供不同长短、宽窄、颜色长条手工纸让幼儿根据纸条多种特征串成彩链条。
d种树:提供高矮、品种不同的树木,让幼儿按其形状、高矮不同的规律排序。
[评析:让幼儿设计物体的排序规律,是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幼儿可选择不同活动材料进行操作,便于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2、自主探索活动内容的交流:1、取分组活动的内容若干,提问:你是怎么排的?2、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排法,请幼儿排一排,教师强调规律性。
3、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
4、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排序的方法有多种,可按形状、颜色、数量等多种特征排序。
(三)出示三张大卡片,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第一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第二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第三张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
[评析: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图形排序的'规律。
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
](四)让幼儿自取不同颜色花片,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优质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有趣测量》优质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有趣测量》。
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测量工具,解测量方法,以及学会使用简单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解常见测量工具,如尺子、直尺、卷尺等。
2. 培养幼儿运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测量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在测量活动中团结合作、积极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重点:认识测量工具,解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直尺、卷尺、教学图片等。
学具:幼儿用尺、测量卡片、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在活动开始前,我准备一个小故事,告诉孩子们小熊要过生日,它想测量一下自己身高,可是不知道用什工具,怎办?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孩子们认识到测量工具重要性。
2. 讲解测量工具(5分钟)向孩子们介绍常见测量工具,如尺子、直尺、卷尺等,并展示这些工具实物,让孩子们观察、解。
3. 测量方法学习(5分钟)通过教学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学习测量方法,如直尺使用方法、如何读取测量结果等。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测量桌子长度为例,演示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并引导孩子们学习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孩子们分组进行测量练习,测量教室里物品,如桌子、椅子、窗户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测量2. 板书内容:(1)测量工具:尺子、直尺、卷尺等。
(2)测量方法:直尺使用方法、如何读取测量结果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用自己尺子测量一下家里桌子、椅子等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桌子长度:80厘米(2)椅子长度:50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孩子们掌握测量工具使用方法和测量方法。
课后,我将对孩子们作业进行批改,解他们在家庭测量活动中表现,并对表现优秀孩子给予表扬。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能力目标: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长(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换算。
2、听故事,曹冲称象(大象的质量转换为石块的质量)阿基米德的故事(皇冠的体积转换成水的体积)。
故事对于我们的这节课学习是不是会有所帮助,有所启发呢?3、观察(石块土豆)的形状,与长方体或正方体比较引出不规则物体(并板书)。
故事中的皇冠也是不规则物体吗?石块和土豆再比较,哪个物体更不规则,指出今天我们就来测量石块的体积。
(板书)二、实验操作,测量石块体积。
1.拿出桌子下面的测量工具,根据给出的测量工具,各小组想好测量方案,该做哪些工作(分工)。
分工协作:方案一,取水,测量底面的长和宽,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后再测量水面到达的高度,用底面积乘高度的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注意点:水的量应适中,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刚好能让石块浸没而升高的水又不至于溢出就可以了。
)方案二,取水,在空器中倒满水,然后把石块慢慢放入水中,再将溢出的水倒进量杯中量出水的体积2.小组汇报各自做法,老师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
(适量的水:升高部分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加满的水:溢出的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
)真不错,大家测出了石块的体积,请把水倒回水桶,下面小组交换一下测量工具,重新测量石块的体积,来验证一下测量的结果是否大致相同。
3.除了上面的两种方案,还有其他的测量方案吗?说说看,我们班是不是会出现曹冲第二呢?预设一:小物体---直接有量杯测出体积。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知识点测量单位学生需要了解以下几种测量单位:米(m)、厘米(cm)、升(L)、毫升(mL)、克(g)和千克(kg)。
测量工具1.铅笔和橡皮擦2.直尺3.卷尺4.量杯和量筒5.秤重器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的测量单位。
2.掌握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测量实验。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测量工具、各种可测量的物品、实验记录表。
2.学生带好直尺、卷尺和铅笔等相关测量工具。
教学活动活动1:认识基本测量单位在黑板上画出以下表格:测量单位缩写定义米m用于表示长度的单位厘米cm比“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升L用于表示容积的单位毫升mL比“升”更小的容积单位克g用于表示重量的单位千克kg比“克”更大的重量单位老师可以请学生自行补充缺失的信息,促进学生了解和使用各种测量单位。
活动2:探究测量工具老师向学生介绍所使用的测量工具。
并且进行以下实验:1.使用卷尺测量课桌长宽高。
2.使用直尺测量书本的长和宽。
3.使用量杯和量筒测量水的容量。
4.使用秤重器测量各种物品的重量。
以上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学会如何使用它们。
活动3:测量游戏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测量游戏。
老师为学生准备各种长度、容量和重量不同的物品,然后让学生使用不同的测量单位及工具来进行测量,最后让学生猜测这个物品是什么。
这个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锻炼了学生的测量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4:总结老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到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如度量家居大小、如何购买商品等。
作业利用所学知识,学生可以自行设计一些测量实验,然后编写实验记录表,交给老师。
总结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基本测量单位,掌握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测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5篇(2)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尺子、认识厘米和米的单位、学习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实践活动——测量身边物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尺子,知道尺子是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进行简单测量。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幼儿能运用尺子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测量的兴趣,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尺子、厘米和米,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难点: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教学课件、实践测量物品。
学具:每组一把尺子、测量卡片、实践活动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测量的小故事,引发幼儿对测量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尺子的结构、用途,让幼儿认识尺子,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
3. 示范:演示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边讲解边示范,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测量方法。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运用尺子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教师巡回指导。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测量题目,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幼儿独立完成测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测量2. 内容:尺子的结构、厘米和米的概念、测量方法、实践活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用尺子测量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待幼儿完成测量后,家长协助记录测量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除了测量长度,尺子还可以用来测量哪些物品?激发幼儿对测量的好奇心,培养其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指导3.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让幼儿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厘米和米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尺子进行实际测量。
大班数学公开课《有趣的测量》教案反思
然而,这节课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1.教学时间的分配:在实践活动中,有些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时间较为紧张,导致部分孩子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注意时间分配,确保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展示机会。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有趣的测量》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和量感,通过实际操作,使幼儿能够理解长度概念,建立长度单位的认识;发展幼儿的数据分析观念,学会通过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和判断;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幼儿在测量活动中,学会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幼儿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测量活动,让幼儿学会倾听、表达、交流意见,增强团队协作意识。这些目标旨在让幼儿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2)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
(3)体验测量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量感;
(4)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举例解释:
-重点1:幼儿需要学会使用直尺,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并能运用到测量活动中。
-重点2:通过比较物体长短,使幼儿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如直接比较、间接比较等。
-重点3:在实际测量中,让幼儿感受长度的大小,建立空间观念和量感。
-重点4:小组合作测量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沟通能力。
2.教学难点
(1)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直线量尺和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能够用小秤子测量物体的重量。
3.能够比较物体的大小和重量,并能描述它们的差异。
4.能够在实际中运用测量知识,进行有关测量的问题的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测量教学,让幼儿养成初步的测量意识,掌握测量物体大小和重量的方法,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幼儿在实际中应用测量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材料1.直线量尺和卷尺。
2.小秤子。
3.不同形状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
4.大量的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给幼儿讲解知识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测量的概念,教师应该通过生动形象的实物或图片,让幼儿了解测量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的过程,需要使用特定的测量工具,目的是获取正确的测量数据。
2. 演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演示,介绍秒表、卷尺和直线量尺的使用方法,并切实让幼儿用这些测量工具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例如教师可以告诉幼儿教室的门宽有多少,让幼儿测量教室的桌子、椅子等物品的长度。
3. 练习综合测量技巧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所给出的物体的长度和重量,并尝试比较不同的物体差异。
4. 引导幼儿进行有关测量的探究教师可以找来一些有趣的物品,例如塑料瓶、小球、小车等,让幼儿自由测量它们的长度和重量。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例如这些物品的大小和重量是否有关系,让幼儿发散思维。
五、教学反思此次公开课教学的主题是“有趣的测量”,在教学中,我通过生动的讲解、具体实物演示和丰富多彩的练习,成功引导了幼儿掌握测量方法,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以及理解物体大小和重量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幼儿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基本上都能适应教学节奏,听从指导,完成任务。
但是,在现场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幼儿对练习题难以理解,他们在长度和重量的比较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师应该在下一次课堂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幼儿,采用不同方式帮助他们进行理解和巩固,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充分掌握测量知识。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含PPT课件
理解间接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精确测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 实际生活中。针对这些难点,教师将采用详细讲解、示范操作、个别指导等方法进 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03
有趣的测量概念及原理
Cha用某种工具或方法,对待测物体或现象进行 定量描述的过程。
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测量可以获取客观、准确 的数据,为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提供依据。
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数学书籍或 科普读物,了解测量的更多应用 和发展动态。
挑战性问题
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测量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
小组合作与分享
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分 享彼此在测量方面的经验和发现,
促进共同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二:面积测量
目标
通过测量不同形状的面积,让学生了解面积测量的基本方法和单位。
工具
方格纸、直尺、计算器等。
案例二:面积测量
步骤 1. 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2. 根据形状特点,采用直接测量或间接计算的方式得出面积。
案例二:面积测量
3. 读取并记录测量结果。
示例:测量矩形、三角形、圆形等不同形状的面积,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向学生 们介绍测量的含义和重要性。
介绍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方法, 并通过实验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测 量工具。
教学方法与手段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回顾学生们之前学过的相关 数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测量概念。
学生活动
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合作测量、 竞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和 掌握测量知识。
小组讨论环节
分组讨论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课件
有趣的测量PPT课件大 纲
汇报人:PPT
CONTENTS
目 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标题 02 课件简介 03 课件内容 04 课件设计 05 课件使用 06 课件评价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课件简介
课件背景
测量是科学研究的 基础,也是日常生 活中的重要技能
适用对象
教师:适合需要教授测量知 识的教师
学生:适合对测量感兴趣的 学生
家长:适合希望了解测量的 家长
科研人员:适合需要测量数 据的科研人员
课件特点
趣味性:通过有趣的实验和游 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性: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和 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实用性:结合实际生活,让学 生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性:介绍测量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测量技 能
03
课件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培养学生测量的技能和技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
测量的基本 测量工具的 测量数据的 测量误差和 测量实验的
概念和原理 使用方法
06
课件评价
评价标准
课件内容:是否 涵盖所有知识点, 是否具有趣味性
课件设计:是否 美观,是否易于 理解
课件互动:是否具 有互动性,是否能 吸引学生参与
课件效果:是否 能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效果
评价方法
内容评价:评价课 件内容的准确性、 完整性和逻辑性
形式评价:评价课 件的视觉效果、互 动性和创新性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课题名称:有趣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 能够使用标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能够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3. 能够使用量杯测量物体的容量。
4. 能够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与排序。
5. 能够解决与测量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标尺的使用和读数。
2. 天平的使用和读数。
3. 量杯的使用和读数。
4. 比较和排序。
三、教学难点:1. 解决测量相关的实际问题。
2. 比较和排序。
四、教学准备:1. 标尺、天平、量杯、各种物体。
2. 黑板、粉笔。
3. 实际测量问题的图片或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准备几个不同长度的物体,并让学生估计一下它们的长度。
然后使用标尺进行准确测量,让学生发现估计和实际测量结果之间的差距。
2. 学习标尺的使用(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标尺的基本使用方法。
然后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标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进行实践测量。
3. 学习天平的使用(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然后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学生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进行实践测量。
4. 学习量杯的使用(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量杯的使用方法。
然后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量杯测量物体的容量。
学生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进行实践测量。
5. 比较和排序(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物体,并要求学生根据它们的长度、重量或容量进行比较和排序。
学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集体讨论和合作。
6. 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测量问题的图片或实物,要求学生根据已掌握的测量方法进行解决,同时注重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7.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掌握的测量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找一些物体,使用标尺、天平和量杯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2篇)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教案标题:有趣的测量教学内容:测量长度与重量教学目标:1. 通过参与有趣的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和好奇心;2. 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和秤,测量长度和重量;3. 掌握测量长度和重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学会使用尺子测量长度;2. 学会使用秤测量重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尺子、秤、不同长度和重量的物体若干、图片或实物示意图;2. 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索有趣的测量。
”2. 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发表对图片中物体长度和重量的猜测,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重量呢?二、学习测量长度(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尺子的刻度,并说明尺子的使用方法。
2.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一组拿一把尺子和一些物体(如铅笔、书、橡皮等),实践测量物体的长度。
3.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并与全班分享他们的体会。
三、学习测量重量(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秤,并说明秤的使用方法。
2. 让学生继续分组,每一组拿一把秤和一些物体(如水果、书包、钢笔等),实践测量物体的重量。
3.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并与全班分享他们的体会。
四、巩固知识(10分钟)1. 出示一些物体的图片或实物示意图,让学生通过测量长度和重量来判断物体的大小和重量;2. 让学生分组解决一些情境问题,如:如果你有一条线和一块木板,你该如何用尺子测量木板的长度?如果你只有一把秤和一些物体,你该如何测量物体的重量?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自主设计测量实验;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如何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六、总结归纳(5分钟)1. 归纳测量长度和重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有趣的测量方法;3. 引导学生思考:测量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可以如何解决?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一个关于测量的小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中的物体,测量它们的长度和重量,并写下观察结果和体会;2. 提醒学生完成作业后,可以和家人一起玩一些测量的游戏,增加对测量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含反思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有趣的测量》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2.难点:(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活动准备: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师: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小熊、小猫都报名参加了比赛。
你们看,小动物们马上就要从自己家里出发到学校去了,究竟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体育馆呢?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1.(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请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方法准确吗?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2024年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5篇
2024年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中“有趣的测量”章节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测量工具(尺子、直尺)、学习基本测量单位(厘米、米)、探索测量方法以及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熟练使用尺子、直尺等测量工具。
2. 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认识与换算,以及测量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尺子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直尺、教学图片、测量游戏道具。
2. 学具:幼儿用尺子、直尺、测量游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小兔子的长尾巴》引入测量话题,引导幼儿关注长度测量。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讲解尺子、直尺的使用方法,以及长度单位厘米、米的概念。
并进行示范操作。
3. 互动探索(10分钟)分组进行测量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实践测量,加深对测量方法的理解。
4.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学图片,讲解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并解答幼儿的疑问。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独立完成测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测量2. 内容:测量工具:尺子、直尺测量单位:厘米、米测量方法:直尺对齐,从0刻度开始测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自己的手指长度,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伴。
家长协助,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长度,记录下来并带来幼儿园。
2. 答案:手指长度:以厘米为单位,记录数值。
家中物品长度:以米或厘米为单位,记录数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测量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探索测量乐趣。
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测量现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组长的组织下,小 组讨论可行的测量方案,设 计测量的步骤,确定测量 所需的器材。
方案一:将石块放入有适量水 的容器里 方案二: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 里 方案三:将石块放入容器,加满 水后取出石块 方案四:……
操作要求:
1.注意安全,不要将水洒在桌面上, 操作完成后将器材整理好。
2.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仔细观察, 服从组长安排并和组长一起做好记 录。
试一试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 宽1.5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 升高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 是多少?
试一试
2、一个正方体鱼缸,棱 长14厘米,里面装有一些水, 现放入10条小鱼后水面升高了 1厘米,这些小鱼平均每条的 体积是多少?
试一试
3.一个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容
器,底面边长为5厘米,里面装有 一些水和一个铁块,取出铁块后 水面下降了4厘米,铁块的体积是 多大?如果每立方厘米铁重7.8克, 这块铁有多重?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Biblioteka 有趣的测量南苑小学 罗 军
*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需测 量哪些数据?如何计算? * 计算正方体的体积需测量 哪些数据?如何计算? *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 计算方法是什么?
你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 简要叙述故事的内容。
测量石块的体积
以小组为单位,先制定测量 方案。再实际操作.
测量一粒黄豆(大豆)的体积:
本课收获
谈 谈 你 的 收 获,与 同 学 一 起 分 享。
本课小结
• 转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 想和数学方法。事实上,我们每 天都将新问题转化为已经掌握的 旧知识,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 题。 • 这一节,我们把不规则的物体 转化为与它体积相等的规则的物 体(水),从而求出这个物体的体积.
1.容器底面长(
),宽(
)。
2.放入石块前水面高(
3.放入石块后水面高( 4.石块的体积是( )。
)。
)。
方案一
水面升高了
(3.5-2.5)=1cm
上升的水的体积
= 石块的体积
计算石块的体积
解法1:放入石块前的水的体积与放入石 块后的总体积之差。
1.放入石块前的水的体积 2.放入石块后的总体积 3.石块的体积(2的结果-1的结果) 解法2:用“容器底面积×水面上升的 高度”计算出体积。
3.认真思考石块体积的计算方法。
4.比比哪组纪律最好,完成最快。
方案一
测量的步骤
1.测量长方体容器底面的长和宽各是多 少,计算出底面积。 2.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水,测量水深, 做上记号并记录下来。 3.把石块放入容器中,测量水面上升的 高度,做好记录。
4.计算石块的体积。
汇报交流(完成下表)
(长度单位:厘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方案二
测量的步骤
• 1.向容器内加满水。 • 2.把石块放入容器中。 • 3.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 • 4.直接读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 块的体积。
方案二
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
溢出的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方案三
测量的步骤
1.测量长方体容器底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计算出底面积。 2.把石块放入容器中并向容器内加满水。 3.取出石块,测量水面下降的高度,记 录下来。 4.计算下降部分水(石块)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