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说课稿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说课稿《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
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学习比例初步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分两段来进行教学:第一段教学比例的意义,通过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概括了比例的意义,第二段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比例中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的和的关系。
这样便于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为此,教学时先复习比的基本知识,使知识间发生迁移,再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知,最后深化新知,为以后学习解比例等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3、教学重、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先复习比的一些知识,什么叫比?什么叫比值?然后出示四个比让学求比值。
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分数单位说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分子、分母的意义和分数单位,进一步学会读写分数。
2、通过分数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说教学重点:单位1和分数单位说教学准备:电脑软件、实物投影仪、正方形纸、围棋子若干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引进1、出示分数,它们是什么数?同学们在三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么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呢?(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得多少?(2)请两组同学量一量课桌的宽是多少厘米?(3)请一位同学量一量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厘米?(得到的结果都不是整数)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什么是分数?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分数的意义二、理解概念:1、理解单位1的概念(1)出示一块蛋糕:它可以用1来表示。
(2)出示一个正方形:它可以用1来表示吗?为什么?(3)出示一条线段:它可以用1表示吗?为什么?小结:一块蛋糕,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都是一个物体,都可以用1表示。
(4)出示四个苹果:这是几个苹果?可以用1表示吗?为什么?用圆圈把四个苹果圈起:现在可以用1来表示这些苹果吗?为什么?(5)把这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用1来表示行吗?为什么?(6)我们全班同学可以用1表示吗?为什么?一组同学呢?(7)你能举出一些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用1来表示的例子吗?小结: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这个1很特殊,我们给它加上引号,把它称为单位1。
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单位1的?能举出例子吗?2、理解分数意义:(1)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2)把正方形纸平均折成4份,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它的三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3)这条线段怎么表示它的呢?这一段是几分之几?有几个这样的?(4)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只苹果?每份是整体的几分之几?把什么看成单位1?(5)把4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还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6)把6只熊猫来平均分,有几种分法?同桌讨论一下,并告诉大家,你分的每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每份是几只熊猫?(7)每人拿出围棋子8颗,把它平均分,你想怎么分?请大家观察,刚才这些分数都是怎么得到的?能自己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吗?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
2、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教学流程:一、复习铺垫,猜想引入师:(1)表格里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2)这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2、猜想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
(说板书:反比例)师:从字面上看反比例与正比例会是怎样的关系?生:相反的。
师:既然是相反的,你能联系正比例关系猜想一下,在反比例关系中,一个量会怎样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变化会有怎样的规律?生:(略)反思:根据学生认知新事物大多由猜而起的规律,从概念的名称正、反两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顾名思义,对反比例的意义展开合理的猜想,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愿望。
二、提供材料,组织研究1、探究反比例的意义师:大家的猜想是否合理,还需要进一步证明。
下面我提供给大家几张表格,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表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2)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化规律是什么?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巡回查看,并做适当指导。
)3、汇报研究结果(在汇报交流时,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当分析到表3时,大家开始争论起来。
)生1:剩下的路程随着已行路程的扩大而缩小,但积不一定。
生2:已行路程十剩下路程=总路程(一定)。
(最后通过对比大家达成共识:只有表2和表3的变化规律有共性。
)师:表2和表3中两个量的变化规律有哪些共性?(生答略。
)师:这两个相关联的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完成说板书。
)师: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用C表示它们的积,你认为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关系式表示?[说板书] 反思:教材中两个例题是典型的反比例关系,但问题过瘦过小,思路过于狭窄,虽然学生易懂,但容易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第【1】篇〗【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指出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有广泛的作用,接着通过两个实例引出百分数的概念。
教材这里强调的是两个数量的比,并联系比的概念说明,百分数也可以看作是以100为后项的一种比,所以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最后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说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百分率的含义尤为重要。
【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指导学生在理解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的同时,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说重点难点】1、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
2、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课前查阅百分数的资料。
小黑板或投影。
【说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准备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数:(出示投影或小黑板)(1)在12届亚运会中各国金牌情况如下:中国占40.3%,韩国占18、5%,日本占17.4%,其它国家占23.8%。
(2)五(三)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85%的人获优秀成绩,15%的人成绩达标。
2、谁知道这些数是什么数?你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想了解什么?师: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
这节课就来研究。
活动(二)探究新课1、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
六年级学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五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17/100、3/20分别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什么关系?(倍数关系)⑴根据学生的回答说板书:六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17/100 五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3/20说板书:17/100=17/1003/20=15/100⑵提问:根据所得的数,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年级三好生人数的比例高吗?你能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为什么?(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不容易看出。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62 63页例1、"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1~3题,正比例意义说教学设计。
说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式,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说教学难点: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预习指导:一、自学教材。
阅读教材第62~63页。
二、检查学习。
1、怎样两个量成正比例?2、完成"试一试"。
说教学准备:课件和口算题。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通过将近六年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你知道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再如购物问题中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你知道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一种新的观点为,更深入地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
什么观点呢?事物变化的观点,让一些量变起来,从变化中发现规律。
二、教学例11、课件出示例1的表⑴看一看,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的数值是怎样变化的?⑵表中有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通过观察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量是有关联的,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2、那么这两种量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来作进一步的研究。
建议大家可以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3、我们可以写出这么几组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
⑴发现了它们的比值都是80,大家想一想,这个比值80表示什么呢?这个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⑵这个比值80就表示汽车行驶的速度,从上面可以看出这个速度是相同的,一定的,因此可以用这样一个式子来表示这个规律⑶同学们,在这个题目中,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

1:2 1.5:3
3:6 15:3
0.5:0.2
1 2
:2
5:2
1 4
:1
思考:
1、为什么1.5:3 ≠ 15:3? 2、讨论判断两个比是不是能组 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是一个式 子,只有两个项。
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是一个等式,有四个数。
1: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把 能组成比例的写出来.
(1) 6: 10 和 9 : 15 (2)20 : 5 和 1 : 4 (3) 1 / 2: 1 / 3和6 : 4 (4)0.6 : 0.2和3 / 4: 1 / 4
2:写出比值是4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写出比值是1/4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会用两种方法判断 两个比 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
个比能否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
5、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计算------观察 比较----概括----应用
整体设计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2、组织活动 探索新知 3、实践应用 巩固新知 4、总结反思 深化认识 5、拓展延伸 发展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已学知识的联系运用,学生
的已有知识得以延伸。 2、通过教学引导,培养学生发现规 律、运用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学生
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态度。2、通过游戏锻 炼学生思维反应能力,并培养其合作精神。3、通过分组竞 技的方式,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流程 四、说板书设计 五、说学习评价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精选5篇)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況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效果预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介绍。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39正比例的意义。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是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关键是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
4、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新课标有关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关系,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通过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情感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二、学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数学能力。
在学习正比例之前已经学习过比和比例,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比值一定的变化规律。
学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比较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法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游戏引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归纳正比例的特征。
2023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共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一)一、教材分析1、说教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
并为学习比例的应用,特别是为正、反比例及其应用打好基础。
比例的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课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目标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与探究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二、说教法、说学法1、说教法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
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2运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感知,激发兴趣,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2、说学法在强调教法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1、合作交流法。
2、引导发现发。
教具和学具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工具和桥梁,课前准备合适的教学具也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因此,这节课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说程学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复习旧知,做好铺垫——教学比例的意义——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反馈与巩固——质疑反思,总结评价。
六下《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说教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
并为学习比例的应用,特别是为正、反比例及其应用打好基础。
比例的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课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目标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与探究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二、说教法、说学法1、说教法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
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2运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感知,激发兴趣,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2、说学法在强调教法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1、合作交流法。
2、引导发现发。
教具和学具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工具和桥梁,课前准备合适的教学具也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因此,这节课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说程学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复习旧知,做好铺垫——教学比例的意义——反馈与巩固——质疑反思,总结评价四个环节进行。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浙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
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
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3、教学重、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4、教法、学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根据所给信息写出四个比。
目的就是为新授进行铺垫,搭建脚手架,同时也为学生后面区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础。
(二)教学新课。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出示几个比,让学生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通过观察、比较,给这些比分类。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根据比值是否相等来分类。
接着追问:“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第【1】篇〗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二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的意义。
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和学情分析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2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32页到33页。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和初步理解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理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3、教材安排了五个教学活动,一是让学生通过现实情境体会比例的应用。
二是四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一定比例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的,由此引入比例的教学。
三是依据四面国旗的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为比例意义的教学提供资源。
四是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铺垫。
五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4.本节课是在比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之前对比的意义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一些学生已经知道了比例的意义,并且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但是理解并不是很透彻。
大部分学生对新知识比较生疏。
因此,学习本课时,通过五个活动,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并能根据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在问题中发现比例,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更好的区分比和比例,深入理解和运用比例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2.互动式教学: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游戏化学习: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比例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4.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将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基础练习:设计一些填空、选择和判断题,让学生巩固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应用题练习: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3.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个与比例相关的项目,如设计一个比例尺地图。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学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总结、归纳,形成对比例的全面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比例概念产生兴趣,培养积极探究的精神。
-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
-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进他们主动建构知识。
-情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理解和应用知识,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培养他们的社会技能和团队精神。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投影仪或智能板:展示比例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实例,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
(一)板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的内容。
在研究了比的相关知识和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本部分内容深化了比的知识,为研究解比例知识打下基础,特别是为正、反比例及其应用打好基础。
比例的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节课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研究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比例的意义与探究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是运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本节课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贯彻自主性原则,注重学生研究和探索过程,组织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同时,也注重学生研究方法的指导,主要指导学生运用自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在课前准备中,多媒体课件是必要的教学工具。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复旧知,做好铺垫,教学比例的意义,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反馈与巩固,质疑反思,总结评价。
在复旧知环节中,回忆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并通过出示比的例子来让学生求比值。
___: We have ___ and how to find the。
value。
Today。
we will use this knowledge to learn new content。
The topic on the board is "The ___."2) Teaching the New LessonDivide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teaches the meaning of s。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的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
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
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3、教学重、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4、教法、学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说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让学生根据所给信息写出四个比。
目的就是为新授进行铺垫,搭建脚手架,同时也为学生后面区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础。
(二)教学新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出示几个比,让学生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通过观察、比较,给这些比分类。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根据比值是否相等来分类。
接着追问:“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
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然后列举一个反例,让学生对比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他们之间的共同特点,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浙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消费和日常生活中有普遍的运用。
这局部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
而本节课内容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解说正、正比例做预备的。
先生学好这局部知识,不只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处置日常生活中一些详细的效果。
2、教学目的:依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先生的实践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的:(1)经过计算、观察、比拟,让先生概括、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看法比例的各局部称号。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别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培育先生自主参与看法、自主探求的肉体,培育先生初步的观察、剖析、比拟、判别、概括的才干,开展先生的思想。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别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二、说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先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取得,才干开展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温习导入先温习比的一些知识,什么叫比?什么叫比值?然后出示四个比让学求比值。
提醒课题。
〔二〕教学新课分红两局部:第一局部,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局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局部:先出例如1,让先生写出比,再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观察、比拟,发现比值相等,问: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衔接呢?是让先生深上天了解到,只需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
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通知先生象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给先生直观的印象。
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习。
第一个是判别导入局部的四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
第二个练习是,判别两个比能否能组成比例,在这个进程中,不只运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运用,以培育先生从多种角度处置效果的才干。
《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通用14篇)

《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通用1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练习六的练习题。
2、说课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
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学习比例初步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
分两段来进行教学:第一段教学比例的意义,通过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概括比例的意义;第二段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比例中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的积的关系。
这样便于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为此,教学时先复习比的基本知识,使知识间发生迁移,再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知,最后深化新知,为以后学习解比例等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3、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教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四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
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2)能力目标: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与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单元测试
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 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
解决存在的问题。
期末总结
在学期末进行总结性评价,对学 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 评价,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参
考。
评价标准明确化、具体化
1 2 3
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详细、具体的评 价标准,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系,掌握比例的基本 性质的内涵和应用。同时,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02
教材分析与选用依据
教材版本及特点介绍
教材版本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特点介绍
该教材注重比例概念的引入,通过大量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材内容系 统、完整,例题和习题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巩固环节:练习反馈,及时纠正
基础练习
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帮 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
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拓展题 目,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 探究。
反馈纠正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及 时进行反馈和纠正,确保 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和结 论。
06
评价方式及标准制定
过程性评价:观察记录,及时反馈
课堂观察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 听讲、思考、发言、合作等方面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 观点的启蒙教育。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01 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具体包括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解 比例的方法。
02 教学重点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5篇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5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5篇(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人教版),供大家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并为学习比例的应用,特别是为正、反比例及其应用打好基础。
比例的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课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目标
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与探究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
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二、说教法、说学法
1.说教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
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
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
体验,组织、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2.说学法
在强调教法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
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自学法。
引导发现发。
教具和学具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工具和桥梁,课前准备合适的教学
具也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因此,这节课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说程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我设
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复习旧知,做好铺垫——教学比例的意义——
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反馈与巩固——质疑反思,总结评价。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概念复习:回忆什么是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比的基本
型性质是什么?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然后出示4个比让学生
求比值。
2.求出下面每个比的比值 12:16 3/4:1/8 5.4:2.7 10:6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的知识的复习,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加深学生对旧知的印象;通过求比值的练习,使学生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教学比例的意义作了巧妙的铺垫。
)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
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些知识来学习新的内容。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二)教学新课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
1.(多媒体课件出示)第40页的三幅图:天安门升国旗仪式;校园升旗仪式;教室场景。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副图,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生:都有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我们必须尊重它)。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课件,创设大小不同的国旗引入比例的意义,主要体现知识由实际问题产生。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
师:利用多媒体把图变换成三面国旗的画面,并表上长和宽的尺寸,请同学们写出他们长与宽的比。
(比可以用两种形式表示出来,为后面的学习比例用分数形式表示做好铺垫)。
接着追问:“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2.动手计算,探究比例的意义
师:接下来选取其中的两个比,求出它们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那你能不能从中任选两个相同的比把它组成等式呢?”然后学生汇报。
最后师生总结比例的意义: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并板书)
(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观察、求比值等方式是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
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
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
)
3.辨析比和比例
师:1:2是比例吗?为什么?你能把它组成一个比例吗?还可以写成什么样的形式?
(辨析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新知进一步理解的过程,通过1:2是比例吗?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自主去辨析新知与旧知的区别,从而更准确地理解比例的意义,并通过“你能把它组成一个比例吗?”问题的启动,使学生展开了更丰富的比例应用的想象空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
4.利用新知,学以致用
师: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习。
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这一环节中,不仅运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运用,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
第二部分: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组织看书,认识名称
我们已经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那么组成比例的四个数也都有自己的名称,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吗?自学课本41页,并汇报交流说出黑板上组成比例的四个数中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自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又处理好了讲授与自学的关系。
)
2、进行验证,确定性质
师:观察黑板上的比例式,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之积和内项之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可以动手计算。
汇报交流: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 1.6×60=96。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另选几个比例验证一下。
(学生验证自己的发现)
师: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将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把内项与内项、外项与外项分别用箭头连接,使学生形象的看到用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式中,如何计算两个内项及两个外项的积。
)
3.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经过验证得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
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
(设计意图: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如何突出重点是教学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我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算一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测,合情推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将学习内容“大板块”交给学生,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
4.巩固练习
在巩固练习环节中,第1题是对基本概念的巩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第2题是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第3题是用四个数组比例,这题学生在组的过程中没有方法和顺序,那么在交流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不仅把题做对,而且指导自己更好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三个练习,每一个都在逐步地延伸,意在达到熟练运用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
)
师:学到这里,你已经学习了几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五、质疑反思,总结评价
1.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你能比较一下“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吗?
(使学生畅谈收获,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及时查漏补缺,同时培养
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说出比和比例的区别,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更进一步理解新知。
)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简洁、大方,体现了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展示了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完整化。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