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桃花扇》的几个特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说《桃花扇》的几个特性

(文新学院08级3班学生:黄启芬学号:080103048 指导教师:潘健)

内容摘要《桃花扇》是一部以南明王朝的兴亡为内容的历史悲剧,讲述了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是笔者将详细阐述的艺术手法,笔者并深入探索,分析此剧的斗争性、讽刺性、历史性与现实性以及其悲剧性。

关键词桃花扇斗争性讽刺性历史性与现实性悲剧性艺术性

《桃花扇》是一部以南明王朝的兴亡为内容的历史悲剧,也是一本揭示朝代兴亡原因、描写人性善恶的书。该剧剧情是:复社文人侯方域在南京旧院结识名妓李香君,并共订婚约。阉党余孽阮大铖得知候方域手头拮据,暗送妆奁用以拉拢。香君识破圈套,阮大铖怀恨在心。南明王朝建立后,阮大铖诬告侯方域迫使他逃离南京。得势的阮大铖欲强迫香君改嫁党羽田仰遭拒,香君血溅定情诗扇。友人杨龙友将扇上迹点染成折枝桃花,故名桃花扇。后,南明灭亡,侯、李重逢。但国已破,何为家?他们撕破桃花扇,分别出家。《桃花扇》不仅是表现侯方域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更是以两人的爱情串联南朝的兴亡。该剧以爱情故事和桃花扇为中心线索,展现了明末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南明小朝廷的昏庸与腐败,热情歌颂了敢于和权奸作斗争的高尚气节和爱国情感。下面,笔者简要阐述《桃花扇》的斗争性、讽刺性、历史性与现实性以及“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艺术性。

一、《桃花扇》的斗争性

在整部戏剧中,始终贯穿着社会各种力量与权奸斗争这条主线。因而《桃花扇》是一部具有斗争性的戏剧。笔者认为其斗争性主要体现在以以李香君、侯方域、史可法为代表人物与阮大铖、马士英之间的斗争。

首先,以李香君为代表,是与阮大铖的复辟及其他喪国罪行争锋相对的斗争。比如,李香君在《却奁》中,根据种种迹象,洞察阮大铖的阴谋,毅然却奁,使阮大铖拉拢复社的企图不能得逞。在《守楼》中,她以头撞壁,香君血溅情诗诗扇,不惜牺牲生命,不肯下嫁奸党田仰,忠贞于侯方域的爱情,反对马士英、阮大铖的迫害。在《骂筵》中,她立意做个“女祢衡“,当阮大铖命她侑酒唱曲时,她借机将自己的满腔积愤尽情披露,把马、阮的罪行一一控诉。她凛然的正气,刚烈的行为,掷地有声的言辞,表现了光辉的爱国思想。其次,以侯方域为代表的复社文人与马士英、阮大铖之间主要是党派之争,《哄丁》之打、《侦戏》之骂中均有体现,表现了党派之争的激烈。最后,关于史可法和马士英、阮大铖之间的斗争相对较隐蔽,主要表现在《誓师》、《沉江》两幕。

在《桃花扇》中,以李、侯、史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社会阶层与马、阮之间的斗争,李香君是底层人民的代表,侯方域等复社文人是进步力量的代表,史可法是忠义将士的代表。马士英、阮大铖是权奸的代表。他们之间的斗争,是当时明末、南明的社会矛盾的体现,反映了广大人民对权奸的痛恨和斗争,表现了崇高的爱国思想。

二、《桃花扇》的讽刺性

笔者认为,《桃花扇》亦是一部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作品,其讽刺性体现在对李香君和侯方域爱情的讽刺,对复社文人的讽刺以及对明朝文化的讽刺。

首先,关于侯方域和李香君爱情的讽刺,其一是讽刺他们爱情的促成原因和可能性。他

们之间的爱情,“姻缘以逼而成,姻缘又以逼而散也。”㈠他们的爱情因为复社文人的推动而成,但他们的生离别却是因为阮大铖的迫害而散,这具有戏剧性的讽刺意味;其二,就他们之间爱情的可能性而言,侯方域是因为李香君艳名远播而相互结识,他们之间存在着身份地位的差异,其爱情的可靠性、可能性微乎其微。一个是才高八斗的世家子弟,一个是聪慧美丽的青楼名妓,在阶级思想根深蒂固的封建明朝,他们之间擦出爱情的火花的可能性太小。其三,是他们相爱相守的时间太短,阻碍太多,虽然也曾“晨看花,夕对月,常并香肩,度甜蜜。”但由于战乱、阮大铖的迫害,他们被迫生离别。如果他们之间真有爱情,那他们达到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境界。

其次,《桃花扇》还对当时的复社文人进行了批判讽刺。在《排歌》中,当时的复社文人是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十个月后却是一场天崩地裂的来临,那是回看“名姝也须名士衬,画舫偏宜画阁邻。”在这一幕中,是对作为帝国栋梁之才的文人学士没有忧患意识和贪图安逸的批判和讽刺。而在《侦戏》之骂中,因为侯方域出声打圆场,为他后来被复社的人迫害冤枉埋下伏笔。侯方域被迫害冤枉的遭遇,则是对复社文人是非不分,忠奸不明的讽刺。

最后,该剧对明朝文化和社会的讽刺在于:“一道风景线,两场剧幕。”作品中提到,当时的文人学士考试的贡院,设在妓院林立的秦淮河对岸,与所谓的“旧院”隔岸相望。这边是“青衿”们活动的天下,那边却是“粉领”妓女的出入,这条特殊的风景线是对当时明朝文化的批判和讽刺,特别是“程朱理学”中“去人欲,存天理”、“三纲五常”封建道德规范的讽刺。而对于当时社会的讽刺,主要表现在复社文人与马士英、阮大铖得党派之争中。在《哄丁》之打、《侦戏》之骂等剧幕中,既表现了党争的激烈和危害,也深层次的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矛盾的揭露,以及对党争的厌恶和对党争危害的高度认识。

三、《桃花扇》的历史性与现实性

看孔尚任的《桃花扇》,让人不由遥想,当年粉黛,何处笙箫。于是在仓皇世事中,记住了秦淮旖旎的风月,暧昧的桨声灯,迷离的灯影。“秦淮八艳”,从前只记得她们风华绝代,同样的世事,不同的结局。陈圆圆成为世人眼中“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祸水,柳如是最终安然生活,董小宛找到美好归宿。而《桃花扇》中的李香君是中国古典戏曲中罕见的一个光彩照人的妇女形象。她不仅美丽聪明,而且正直刚强,明大义有气节,她有着鲜明的政治是非观,把爱情的关系和选择建立在政治的关系和选择的基础上,这是她比《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更高大的特殊点。《桃花扇》让人们看到了李香君的刚烈与坚强,也永远记得那个血染诗扇的女子,她的悲壮美好,在秦淮风月里,盛开成灼灼桃花。李香君的刻画,是对当时的妓女的现实写照,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桃花扇》是中国清代著名的传奇剧本,作者是孔尚任,此剧表现了明末时以复社文人侯方域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铖和马士英为代表的权奸之间的斗争,既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败和衰亡原因,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南明覆亡的历史,并总结明朝300年亡国的历史经验,表现了丰富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因而《桃花扇》是现实性和历史性的统一体现的作品。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归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段阅尽人生悲欢,看透世情沧桑的话语经已流传数百年,成为文人墨客感叹与传颂的经典!在该剧中,更是历史性与现实性交织融合。

此外,该剧以为侯方域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中心线索,展现了明末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南明小朝廷的昏庸与腐败,热情歌颂了敢于和权奸作斗争的高尚气节和爱国情感。其中的党派之争,是当时社会矛盾的突出体现,也是该剧现实性的体现。而王朝的兴衰更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