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通盆地基本概念及克拉通盆地构造环境资料
克拉通沉积盆地分析PPT
![克拉通沉积盆地分析PPT](https://img.taocdn.com/s3/m/0d5855d6c1c708a1284a443a.png)
四 克拉通盆地的成因机制
• Geroge D.Clein的研究表明, 当沉降开始的时候, 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克拉通盆地具有较窄的时间间 隔除此之外沉积物的堆积历史、沉积物充填体积 的变化以及区域性的角度不整合具有同时代性 (图2)。因此他们认为显生宙克拉通盆地的形成 与晚前寒武纪和晚古生代的泛大陆解体有关。泛 大陆的解体发生于580~500Ma 。其基本原理如 下:泛大陆作为一个热的透镜体引起下部地壳和 上部地幔的部分熔融, 伴随着非造山花岗岩的侵入, 侵入的花岗岩使大陆岩石圈削弱, 因此提供了一个 区域性的拉张带导致克拉通盆地的形成。
2克拉通盆地的成矿作用
简单克拉通盆地即是指稳定的克拉通盆地, 位于大陆板块内部, 包 括陆表海和狭义的简单克拉通盆地。其性质主要表现在稳定大陆板块 区内以均匀、缓慢、地势平坦、长期稳定、地形坡度很小的陆表海积 为主, 在陆表海沉积的基础上盆地深度加大, 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形 状的狭义简单克拉通盆地。 陆表海内源碳酸盐岩的沉积特征具有低能一高能一低能的基本格 局从而形成了特征岩石类型和结构构造以及生油层、储油层、盖层的 空间配置关系。 狭义简单克拉通盆地可理解为在陆表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 陆表海深、沉积特征与陆表海相似的沉积盆地。其地质特征如下: (1)为近圆形、椭圆形、浅碟状盆地。陆表海一般无固定形状(2) 沉积厚度比陆表海沉积大。(3)虽然可以有一定的相变, 总体上处 于浅海相相带变化不明显, 呈渐变过渡从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厚度加 大不明显。(4)现代研究资料盆地下部地慢隆起不明显, 现代地温和 古地温均不高。(4)整个石油地质特征和陆表海相似, 但沉积厚度比 陆表海大。(5)简单克拉通盆地的深度比陆表海大基本上由岩石圈 的物理性质及沉积负荷作用。 。
图5 古生代时华北板块弯曲机制及陆表海成因示 意图 Fig5 A skeleton map showing flexuring mechanism of North China plate and origin of epeiric sea,during Paleozoic a.(-O2期间,基底因张应力而呈背形,并从边 缘向中心发育浅水陆表海沉积;b.O2-C2期 间,基底因压应力而呈向形,并形成不整合 面
塔里木盆地基本地质特征
![塔里木盆地基本地质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75b09060b4e767f5acfce23.png)
塔里木盆地基本地质特征自震旦纪至第四纪,经历了不同的构造环境,发育古隆起,伸展构造、冲断构造和走滑构造。
盆地内部按基底顶面起伏划分成“三隆四坳”,即库车坳陷、塔北隆起、北部坳陷、塔中隆起、塔西南坳陷、塔南隆起、塔东南坳陷。
7个演化历史阶段。
(1)前震旦纪:基底形成阶段。
(2)震旦纪—奥陶纪:克拉通内坳陷与克拉通边缘坳拉槽发展阶段。
(3)志留纪—泥盆纪:克拉通内坳陷与周缘前陆盆地发展阶段。
(4)石炭纪—二叠纪:克拉通边缘坳陷与克拉通内裂谷阶段。
(5)三叠纪:前陆盆地发展阶段。
此时塔里木盆地周缘均为陆缘隆起,盆地内部发育前陆盆地沉积,沉积类型主要为河湖相.(6)侏罗纪—早第三纪:陆内断陷—坳陷发展阶段。
(7)晚第三纪—第四纪:复合前陆盆地阶段。
油气主要来源于寒武—奥陶系,石炭—二叠系及三叠—侏罗系3套烃源岩, 并以寒武—奥陶系为主。
前者是目前发现的海相油气的主要来源, 后者为盆地内陆相油气的主要来源。
(1)寒武—奥陶系储层:(2)志留—泥盆系储层:(3)石炭系储层:(4)三叠—侏罗系储层:(5) 白垩—第三系储层:(1)成藏组合主要为古生新储式组合(2)成藏史复杂, 具有多期成藏、多次运移再分配的特点3个成藏期:晚加里—早海西期, 晚海西—印支期及晚喜山期,与盆地烃源岩排烃主峰期大体一致。
震旦纪一显生宙以来,塔里木盆地经历了三造演化旋回,即震旦纪一泥盆纪的伸展一聚敛构造旋回、石炭纪一三叠纪的伸展一聚敛构造旋回与中一新生代的陆内弱伸展一挤压变形构造旋回。
震旦纪一早奥陶世,前震旦纪末形成的新疆古克拉由于岩石圈区域伸展作用而裂解,在塔里木克拉通周边形成裂陷槽盆地、大洋盆地。
在克拉通主体部位,由于岩石圈伸展减薄及热沉降,在东、西部分别形成了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和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发育欠补偿盆地相、碳酸盐岩台地相、台地斜坡和台地边缘沉积。
早奥陶世末加里东中期运动以后,在中、晚奥陶世至志留一泥盆纪,塔里木克拉通周围的大洋盆地、裂陷槽盆地开始闭合,发育残留洋盆地、前陆盆地。
2007年沉积盆地分析
![2007年沉积盆地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ff99fcf61fb7360b4c6547.png)
2007年沉积盆地分析一、术语解释1、克拉通内盆地:传统认识,克拉通是指地壳上已经达到稳定,并在漫长的地质时期(至少是古生代以来)已很少受到变形的部分。
板块构造的概念中克拉通主要是指可近似作为刚性块体的大陆板块部分,是稳定的大陆块体。
在克拉通基础上形成的面积广泛、形状不规则、沉降速率相对较慢并以坳陷为主要特征的沉积层序称为克拉通盆地。
按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可分为克拉通内部盆地和克拉通边缘盆地。
出现于远离板块边缘的地区,其底部为大陆壳。
这种盆地在大陆上都有广泛分布。
2、复合盆地与叠合(加)盆地:3、弧后盆地与弧背盆地:4、拉分盆地、改造盆地:拉分盆地是走滑断层系中局部拉伸形成的断陷盆地,具有特殊的构造背景和发育过程。
拉分盆地形似菱形,形态上可分为S型和Z型。
规模变化很大,大者长逾百公里,宽数十公里,小者长数百米宽只数十米。
盆地底部平坦的箱状地堑,拥有近于水平的动力同期盆地充填物。
二、简述碰撞型板块构造环境的沉积盆地类型、基本特征和成藏(矿)作用。
三、简述离散型板块边缘在形成过程中发育的沉积盆地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和成藏(矿)作用。
四、如何进行盆地热演化史研究,并简介其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的方法很多,根据其侧重点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利用古温标方法研究热历史;另一是,用地球热动力学方法研究沉积盆地的古地温。
古温标法主要是利用沉积盆地中可以获得的各种古温标,结合盆地埋藏史(地史),通过正演、反演模拟,恢复地质热历史、研究古地温。
目前,在沉积盆地中经常使用的古温标有: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粘土矿物的共生组合与转化,及沥青反射率、牙形石、孢粉热变指数、孢粉透明度、干酪根的自由基浓度、有机质的光性特征以及某些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演化等等。
地球热动力学方法,主要是根据沉积盆地不同成因机制,建立相应的地球物理模型及热流方程,在已知或假定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的情况下,求解方程。
石油地质学_第二十三次课:第八章 油气分布规律(克拉通盆地)
![石油地质学_第二十三次课:第八章 油气分布规律(克拉通盆地)](https://img.taocdn.com/s3/m/5e8340d6360cba1aa811daf3.png)
二、石油地质特征实例分析::四川盆地
基底:太古界、中下元古界变质岩; 沉积盖层: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
四川盆地结构:根据现今的构造变形划分的构造单元
面积:18×104km2
烃源岩发育: 六套
T3x-K陆相碎屑岩领域
侏罗系
二叠系
T2-C海相碳酸盐岩领域
志留系 奥陶系 寒武系 上震旦统
Z-S海相碳酸盐岩领域
南 剖堡 面凹 特陷 征成 藏
前陆盆地油气长距离侧向运移 区域性砂体:阿尔伯塔盆地K底砂岩-区域性油气运移通道
402km A
Athabasca背斜B
B Athabasca背斜 长:240km 宽:112km 面积:23310km2 地质储量:1574×108m3
A
第八、九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油气田,油气聚集带,含油气盆地裂谷盆地,前陆盆地,克拉通与克拉通盆地,裂谷 盆地,叠合型盆地 二、简答题 1、油气田划分为哪些基本类型? 2、油气聚集带有哪些基本类型? 3.前陆盆地和裂谷盆地的形成机制及其结构与构造单元? 4.裂谷盆地主要发育哪些类型的油气藏?在各构造带上如何分布? 5.前陆盆地主要发育哪些类型的油气藏?在各构造带上如何分布? 6.克拉通盆地形成机制与盆地演化特点? 7.世界油气资源分布的特点? 8、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的特点? 9.地壳上石油、天然气和煤分别在哪几个时代地层中富集?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油田是哪一个,位于哪个盆地?属于哪种油气藏类型? 11.目前中国最大的油田是哪一个,位于哪个盆地?属于哪种油气藏类型? 三、论述题 1.试述单断型裂谷盆地的油气藏分布规律。 2.试述前陆盆地的石的油气藏分布规律。
塔里木盆地克拉通盆地结构:?
基底:前震旦系变质岩; 沉积盖层: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 (其间有多个不整合剥蚀的地层难以恢复)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解析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5eee57763231126edb11f5.png)
不同基底的克拉通盆地含油气性不同
裂谷拉张型> 拼接缝合型 褶皱造山型> 稳定结晶型
>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4、克拉通盆地的不整合
A、伴随造山带变形作用隆升剥蚀的结果,不整合面上下变 形作用、变质作用、研究作用存在巨大差异;
不 整 B、常见与洋盆、陆坡与陆隆的地层中,与海底侵蚀有关, 合 可由地球旋转引起的等深流、温盐海流、浊流及海底相对于 类 溶跃面的变化引起的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形成; 型
1、形态特征
平面形态多样,有圆 形、椭圆形、不规则 形等。 长宽比为1:1或者2:1, 面积可大可小。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剖面形态 一般为碟盘
状,显示了盆 地的不对称和 基底的不平整 性。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2、沉积特征
A 沉积环境 沉积相:大面积的滨浅海为主
海陆交互相 横向上变化不明显 沉积中心与盆地的沉降中心基本一致
区际不整合是克拉通范围的,即从克拉通内部至克拉通陆架沉积 棱柱体,并不局限于克拉通的某些部分。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2)、几何变量
A、构造不一致性 大多数克拉通不整合可能为平行不整合。实际上,所有区域范围的不
整合若追至相当距离也表现出角度不一致性。一些克拉通不整合(尤其是 在快速的、断层伴生的克拉通隆升期形成的)表现为构造角度不整合。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3、新生代强烈的改造
A 古近纪-华北和扬子克拉通东部-盆岭构造 B 古近纪末到新近纪初-喜马拉雅褶皱带-裂谷系
反转和改造 C 新近纪到第四纪
➢中东部隆起剥蚀 ➢西北部克拉通 ➢西藏隆起为高原
块体间复活山系 块体为沉降坳陷
克拉通盆地基本概念及克拉通盆地构造环境
![克拉通盆地基本概念及克拉通盆地构造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b8996de20975f46527d3e11f.png)
四、克拉通内盆地的分布
克拉通内盆地出现于远离板 块边缘的地区,其底部为大陆壳 。这种盆地在各大陆上都有广泛 分布。
如北美洲的克拉通内盆 地有伊利诺斯、威利斯顿、 密歇根、哈德逊湾等大型盆 地。
非洲的克拉通内盆地 有锡尔特、乍得、刚果、 阿尔及利亚等盆地,其中
锡尔特、伊利兹、撒哈拉、
乍得等盆地具大型和较大 型油田。
•
年青地台:是形成于显生宙期间的地台,如西西伯利亚地台、
西北欧地台等。 中国三个主要的古地台,即中朝地台、扬子地台和塔里木地台。 中朝:早元古代末固结,扬子和塔里木地台:晚元古代固结。
一、基本概念
地质历史时期,围绕陆 核的活动带不断转变为稳 定的地壳单元的过程称为 克拉通化。 有3个克拉通化过程。
古生代以来,主要表 现为冈瓦那大陆的分解、 离散和亚洲大陆的增生 和造山
冈瓦那 联合古 陆
二、克拉通的旋回性和幕
Sloss(1974),大陆克拉通上的显生 宙历史中有三种类型的全球幕,即上升 幕、下降幕和震荡-破裂幕。
同时性
二、克拉通的旋回性和幕
下降幕,在海平面下逐渐差异性下沉形成广阔的陆表海,形成盆地和隆起。 它可能是与克拉通同大洋间板块聚敛的时间相一致。幕的持续时间是107-108a, 亚幕持续时间是106-107a。 上升幕,是以1Km/(106-107)a的速率相对于海平面的相对缓慢上升,继续 慢下降后发生。在上升幕时,克拉通表面无明显的构造和地形起伏。上升幕 是以一个大型不整合为代表,以侵蚀作用为主,无沉积物保存在克拉通内部, 只是在克拉通边缘形成成熟砂岩。持续时间为106-107a。
但到后期受到严重的破坏,如山西沁水、湘鄂西、滇黔桂等地区。 3.克拉通演化与造山带的演化有密切关系。
【大家】全球三大盆地类型油气富集规律分析
![【大家】全球三大盆地类型油气富集规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f97a866529647d272852fb.png)
【大家】全球三大盆地类型油气富集规律分析2014-03-25石油观察文|康玉柱中国工程院院士全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上千个,大体分为三大类:克拉通盆地、断陷盆地和前陆盆地。
克拉通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盆地内的古隆起、古斜坡、区域性不整合及断裂带内;断陷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深凹带内构造带、陡坡带、缓坡带;前陆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前陆断褶带、斜坡带、逆掩带及坳陷带。
厘清这些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对全球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克拉通盆地:从寒武系-白垩系各层系都发现油气富集全球克拉通盆地主要分布于古生界及部分中生界内,油气层位分布具有多时代层段特征。
目前,从寒武系-白垩系各层系都发现了油气田,但发现最多、储量最大的层系主要是石炭-二叠系、侏罗-白垩系、寒武-奥陶系,特别是阿拉伯地块二叠系油气储量大,天然气占比高达57.4%。
近年来的勘探成果表明,全球克拉通盆地大油气田主要分布于古隆起区、古斜坡区、断裂带及不整合面。
古生代隆起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在加里东期到燕山期的历次构造变动中,我国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始终处于构造变动的隆起部位,有利于接受两侧生油坳陷不同时期的油气聚集。
在早古生代,东南侧的满加尔坳陷发育有利生油的巨厚寒武系-奥陶系盆地相沉积,北侧的库车坳陷发育有三叠-侏罗系烃源岩,隆起成为油气运移指向区。
因而,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大气田均分布在古隆起-古斜坡区。
古斜坡一般处于古隆起和坳陷区之间的过渡带。
从油气源分析,坳陷内生成的油气,首先向斜坡部位运移,如遇有较好的储层和圈闭条件即可成藏。
目前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和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均发现多个大气田。
位于美国西得克萨斯州的油气田,是一个与二叠系不整合有关的油气圈闭,处于二叠盆地中央隆起区内,大多数油气藏位于该隆起斜坡上,产层为奥陶系-泥盆系碳酸盐岩。
我国各地块区域性不整合面,是以加里东中期构造运动形成的奥陶系顶部不整合面。
地质学家在不整合面上、下发现一系列油气田的事实,证明了不整合控油的重要性。
《油气成藏机理》第六章 2. 中国克拉通盆地
![《油气成藏机理》第六章 2. 中国克拉通盆地](https://img.taocdn.com/s3/m/b887faf1aa00b52acfc7ca7a.png)
第六章中国克拉通——叠合型盆地油气藏形成演化§1.地台、地盾、克拉通、克拉通盆地§2.(狭义)克拉通盆地——Williston Basin§3.(广义)克拉通边缘前陆盆地——波斯湾盆地§4.(广义)克拉通内部裂谷盆地——中生代西西伯利亚盆地——新生代渤海湾盆地§5 .中国克拉通盆地第五章中国克拉通盆地——叠合盆地油气藏形成、调整与改造一、中国克拉通(盆地)二、准噶尔盆地输导体系形成演化与油气富集、调整与改造1.区域性构造演化差异2.输导体系形成演化3.油气富集与调整改造三、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油气藏物理、化学改造1.川东北地区构造演化与天然气分布及其成藏意义2.普光2大型气藏调整改造圈闭形成演化克拉通层序——中上元古界-古生界-三叠系(华北克拉通破坏后相对稳定的区域)油气成藏地质要素:(1)克拉通层序:油源岩不发育,主要发育海陆交互相煤系。
(2)前陆层系:陆相源岩不发育油气成藏过程:油气成藏过程:)2期不整合——储层与地层圈闭形成渤海湾盆地:新生代代的裂谷盆地拗陷层断陷层扬子地台内部——四川盆地四周都是山脉,类似与前陆盆地四川盆地多期造山运动形成的前缘隆起中国克拉通(盆地)——塔里木地台/克拉通塔里木克拉通破坏: (1)塔里木盆地 (2)山系中国克拉通(盆地)——塔里木盆地 56×104km2中国克拉通(盆地)——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层系: 基底:前震旦系变质岩; 沉积盖层:震旦系-古生界。
前陆层系:中新生界盆地结构: 呈现多期前陆的叠合盆地二、准噶尔盆地输导体系形成演化与油气藏富z集、调整与改造 1.区域性构造演化差异z2.输导体系形成演化z3.油气富集与调整改造z准噶尔盆地勘探现状:从油气输导体系分析油气聚集北缘3区块 北缘1区块北缘4区块P源区/混C精河西缘区块区块卡1中部1区块庄1 盆5征1 P源区/ 混有JJ 主/混有E中部3区块四棵树区块霍尔果斯气田J 源区伊林黑比尔 根西区块北缘2区块泉1青格里山C/P混源区 区块(气为主)中部2区块董1J/P为主 混有C中部4区块东缘区块柴窝堡区块博格达山2区块 博格达山1区块构造演化阶段的划分 压陷(前陆)盆 地阶段均衡挠曲盆 地阶段扭压-挠曲盆地 阶段 裂陷盆 地阶段YAD7YAD5SN6SN5SN4SN2EW4 EW6EW7EW8现今构 造E沉积前构造K1沉积前构造J1b沉积前构造 T沉积前构 造 P2沉积前构造Ysn5测线南缘断褶带 形成,油气 藏发生后期 调整稳定埋藏, 有利于侏罗 纪烃源岩的 成熟车-莫古隆 起形成,控 制盆地沉积 格局,生油 岩、储层分 布有效烃源 岩发育(1) 西北缘:近源强充注、复式阶梯输导、同源多期叠 加型油气聚集带050 km排1沙1庄1彩南排2成1永1 董1P1源岩 P2源岩西北缘二叠系油气系统油气输导体系不整合+断裂油气 侧向与垂向输导体系烃源岩层系: 扇体+不整合 油气汇聚输导体系P2xP2xP2xP1j P2x输导体系 (1)区域性基底浅变质火成岩不整合侧向输导通道; (2)烃源岩层系砂体与烃源岩大面积互层式组合 (3)输导体系继承性性叠加(3)输导体系继承性叠加:组合形态不变红浅11 喜山期克80燕山期现今(生气阶段)印支期J3:155Ma (生油高峰) T3:222Ma (生烃开始)P2:245MaCP1 P2+3TJ1 J2+3K1K2E350300200100海西期印支晚燕山中 燕山晚期 燕山末N-Q 地质时代 地质年龄0 (Ma)喜山晚 构造活动 油气生成输导体系 P 圈闭形成陆梁:远源强充注、复式侧向汇聚、同源多期叠加型 油气聚集带北缘3区块 北缘1区块北缘4区块北缘2区块泉1精河西缘区块区块卡1中部1区块庄1 盆5 征1中部3区块四棵树区块霍尔果斯气田伊林黑比尔 根西区块中部2区块董1中部4区块柴窝堡区块青格里山 区块东缘区块 博格达山2区块博格达山1区块输导体系:断裂、不整合、砂体构造的高效输导网络陆梁地区输导网络模式图K JP盆1井西凹陷基东断裂石西油田燕山中期J2x J1sJ1bT油藏P-C输导体系继承性性叠加:组合形态不变喜山期永1 征1 沙1夏盐3现今(J生烃高峰)永1 征1 沙1夏盐 3燕山期 印支期J1bP2w P1fK2:96MaP2w P1fK1:120MaJ1s:178Ma (P生烃高峰) T3:210Ma (P生烃开始)成藏要素与成藏作用时空有效配置CP1 P2+3TJ1 J2+3K1K2350300200100E N-Q 地质时代地质年龄 0 (Ma)海西期印支晚盆1井西凹陷油源燕山中 燕山晚期 燕山末喜山晚 构造活动 油气生成 输导体系 P 圈闭形成准噶尔盆地南缘:主要形成了一系列大中型气田北缘3区块 北缘1区块北缘4区块P源区/混C精河西缘区块区块卡1中部1区块庄1 盆5征1 P源区/ 混有JJ 主/混有E中部3区块四棵树区块霍尔果斯气田J 源区伊林黑比尔 根西区块北缘2区块泉1青格里山C/P混源区 区块(气为主)中部2区块董1J/P为主 混有C中部4区块东缘区块柴窝堡区块博格达山2区块 博格达山1区块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多断组合垂向汇聚型输导体系2000 0-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H(m)清水背斜N1t+Q N1s E2+3a E1+2z K1-2 K1 J2J1 +Pz东湾背斜TG1N1t+Q N1s E2+3a E1+2z K1-2 K1 J2 J1 +Pz0吐谷鲁背斜N20000-2000-4000 -6000-80005km-10000 -12000H(m)CP1 P2+3 T J1 J2+3 K1K2350300海西期200印支晚100燕山中 燕山晚期 燕山末E N-Q 地质时代地质年龄 0 (Ma)喜山晚 构造活动源岩生烃呼图壁、霍尔果斯 第一排构造带输导体系 J-E圈闭形成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小型油气田北缘3区块 北缘1区块北缘4区块P源区/混C精河西缘区块区块卡1中部1区块庄1 盆5征1 P源区/ 混有JJ 主/混有E中部3区块四棵树区块霍尔果斯气田J 源区伊林黑比尔 根西区块北缘2区块泉1青格里山C/P混源区 区块(气为主)中部2区块董1J/P为主 混有C中部4区块东缘区块柴窝堡区块博格达山2区块 博格达山1区块油气输导格架:油源通道主要是中生代走滑断裂发育NNE、 NWW向 剪切断裂发育近NWW向压扭性断 裂,被新近纪盖层滑脱断 褶带叠加之上发育近NWW向压 扭性断裂,被新近 纪断褶带叠加之上北缘压扭性断褶带 中部叠加褶皱带南缘叠加断褶带油气输导格架:油源通道主要是中生代走滑断裂单断/多断组合“汇聚” 型小断距压扭性断裂,输导能力小于西北缘与南缘逆断裂中2区块断裂不发育中部2区块634.6地震反射剖面中部地区:储集体输导层形态发生变化,油气藏遭受调整永1 征1 沙1夏盐3地 深度 岩性GOI (%)层 (m) 剖面0 10 20 30地 深度 岩性 层 (m) 剖面0 10GOI (%) 20 304320中部古隆起掀斜J1bP2w P1fK2:96MaP2w P1fK1:120Ma中部古隆起形成阶段J1s:178Ma (P生烃高峰)T3:210Ma (P生烃开始)J1s2243504400古油水界面4385m 庄1井4380古油水界面4365m庄101井CP1 P2+3 TJ1 J2+3 K1K2 E350 300200100海西期 印支晚 燕山中燕山晚期燕山末J末遭破 坏N-Q 地质时 地代质年0 龄(Ma) 喜山晚构造活动源岩生烃输导体系 P圈闭形成J1s2243604340叠合型盆地油气富集规律(1)构造相对稳定、继承性发展构造区域有利 于油气富集保存——侧向高度汇聚型:西北缘、陆梁隆起(2)多期构造叠合区域导致油气调整、改造:垂向中等汇聚型与侧向调整型:盆地中部三、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油气藏物理、化学改造1.川东北地区构造演化与天然气分布及其成藏意义(1)构造活动与油气输导、汇聚(2)构造活动、圈闭演化与油气充注与保存2.普光2大型气藏调整改造(1)圈闭形成演化古油藏充注→原油裂解气(2)TSR改造第六章中国克拉通——叠合型盆地油气藏形成演化§1.地台、地盾、克拉通、克拉通盆地§2.克拉通边缘前陆盆地——波斯湾盆地§3.克拉通内部裂谷盆地——中生代西西伯利亚盆地——新生代渤海湾盆地§4.克拉通内部坳陷型盆地——Williston Basin§5.中国克拉通盆地第六章中国克拉通盆地——叠合盆地油气藏形成、调整、改造与破坏一、中国克拉通(盆地)二、准噶尔盆地输导体系形成演化与油气富集、调整与改造1.区域性构造演化差异2.输导体系形成演化3.油气富集与调整改造三、四川盆地油气藏形成、调整、改造与破坏1.四川盆地——多次构造运动的叠合盆地2.前陆冲断带油气藏的破坏3.前渊凹陷古油藏的化学改造—普光气藏的形成与改造旋回运动事件重要的地质影响时间运动方式地层剥蚀褶皱成山,变质,伴固结成基底,发育安宁河、龙四川盆地周缘山系——不同期次构造运动形成,具有各自的构造线方向四川盆地周缘山系——不同期次构造运动形成,具有各自的构造线方向1. 四川盆地——多次构造运动的叠合盆地不同期次构造层系在平面上的复合,垂向上的叠置。
南美克拉通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南美克拉通盆地构造演化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343c71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5.png)
南美克拉通盆地构造演化特征欧阳兆灼【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6(025)0z1【摘要】通过对外文资料的调研和综合研究,总结了较为合理的南美板块形成演化阶段,南美地台所有克拉通地块都参与了超级大陆的拼合和裂解,包括古元古代大西洋超级大陆,中元古代罗迪尼亚超级大陆,新元古代-显生宙西冈瓦纳超级大陆.对南美克拉通盆地形成、演化和沉积特征研究发现,南美克拉通盆地的演化与超级大陆的拼合裂解密切相关.前寒武纪晚期,巴西-泛非构造运动形成了冈瓦纳超级大陆,随后南美克拉通盆地发生了古生代的初次沉降,古生代期间克拉通盆地地层不整合具有同时代性,表明可能与加里东运动和海西运动有关,潘基亚大陆聚合和裂解期,背斜发育,辉绿岩床和岩脉侵位,熔岩广泛喷发.【总页数】4页(P370-373)【作者】欧阳兆灼【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辽宁沈阳 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P56【相关文献】1.克拉通盆地构造分异对大油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震旦系—三叠系为例 [J], 汪泽成;赵文智;胡素云;徐安娜;江青春;姜华;黄士鹏;李秋芬2.莱芜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及水文地质意义 [J], 周乐; 刘元晴; 李伟; 朱庆俊; 王新峰3.克拉通盆地构造转折区中-新生界构造特征及其控藏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泾地区延长组为例 [J], 张园园;任战利;何发岐;崔军平;杨桂林;王琨;吉园园4.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发育、演化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为例 [J], 邓尚;刘雨晴;刘军;韩俊;王斌;赵锐5.克拉通盆地构造枢纽带类型及其在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J], 汪泽成;姜华;刘伟;谷志东;王铜山;江青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章编号: 克拉通盆地基底结构特征及油气差异聚集浅析
![文章编号: 克拉通盆地基底结构特征及油气差异聚集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1391705acfa1c7aa00cc68.png)
第18卷第4期2003年8月地球科学进展A DVANC E I N E AR T H S C I ENCE SV ol.18 N o.4A ug.,2003文章编号:1001-8166(2003)04-0561-08克拉通盆地基底结构特征及油气差异聚集浅析谢方克,蔡忠贤(石油大学盆地与储藏研究中心,北京 昌平 102249)摘 要:克拉通盆地分布广泛,面积巨大,油气资源潜力和富集程度差异性也很大。
把世界主要克拉通盆地按照其基底不均一特性划分为4种类型:裂谷拉张型(北美密歇根和伊利诺斯盆地)、拼接缝合型(中国塔里木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盆地)、褶皱造山型(北美威利斯顿盆地)和稳定结晶型(澳洲卡奔塔里亚湾盆地等)。
在对各类盆地深部基底结构和油气富集规律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初步认为发育在活动构造基底(裂谷、褶皱带、缝合线)上的克拉通盆地油气资源远远好于稳定结晶基底上形成的盆地,各类盆地的油气丰度排序为:裂谷型>褶皱型>拼接型>稳定结晶型,不同类型的克拉通盆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也各有差异。
关 键 词:克拉通盆地;盆地基底;活动构造;油气成藏中图分类号:T E121 文献标识码:A 克拉通盆地富集着大量的油气资源,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日益重视勘探程度较低而又富集油气的克拉通盆地,因此,有取舍地选择典型克拉通盆地进行分析研究十分有意义。
1 克拉通盆地的概念及前人分类“克拉通”(c r a t on)指具有厚层大陆地壳的广大地区[1],包括稳定的、变形微弱的地盾和地台;而广义的克拉通盆地包括形成在克拉通周边环境和克拉通内部的盆地。
本文所描述的克拉通盆地是指:位于结晶基底之上的简单克拉通盆地和位于早期形成的夭折裂谷或其它类型盆地之上的复杂的克拉通内盆地(夭折裂谷衰退在前中生代之前,以区别于中生代以来开始形成的裂谷盆地),是克拉通块体上所有长期缓慢的宽广沉积区(图1),与K l e i n[2]盆地分类方案中的板块内部克拉通内盆地相似。
第五章 大地构造学(克拉通、裂谷)
![第五章 大地构造学(克拉通、裂谷)](https://img.taocdn.com/s3/m/864729cf3186bceb19e8bb99.png)
大陆克拉通(地台)基本地质特征
• • • • • • 形态成面状,不规则,地形简单,平坦,常 呈高原、平原、盆地 具有双层结构,下部为基底,上部为盖层盖 层,盖层与基底之间以角度不整合面分开 盖层沉积为稳定类型沉积建造 岩浆活动微弱 构造变动微弱 盖层基本无变质作用,或变质作用极为微弱
大陆克拉通的基本结构 ——双层结构
Distribution of the Oldest rocks and zircons in China
四种不同意见
1. 花岗质壳(Si-Al质岩石):地幔部份熔 融分离上升形成的Si-Al薄壳 2. 安山质壳:理由是现在地壳平均成分为 安山质 3. 斜长岩:与月岩对比,月岩浅色斜长岩 年龄44-45亿年;暗色玄武岩年龄31-39 亿年 4. 玄武岩:地幔部分熔融分异出玄武岩岩 浆
克拉通内盆地—沉积盖层
系指位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之上的盆地。发育于 克拉通边缘或内部,可以表现为凹陷,也可 以表现为断裂控制的裂谷或拗拉谷
大陆克拉通(地台)典型沉积建造 ——内克拉通盆地沉积
• • • • • 石英砂岩建造 石灰岩建造 碎屑含媒建造 膏盐建造 红色碎屑岩建造
克拉通内盆地地层层序及边界不整合研究
盖层:沉积较薄,岩相变化不大,稳定类型 沉积,产状平缓,地壳运动为大面积的缓慢 的升降运动,岩浆活动微弱,很少受变质作 用 基底:活动类型沉积,构造复杂,深成岩系 发育,深融作用普遍,区域变质作用强
大陆克拉通基底—前寒武纪地质
1. 原始地壳性质: 有年龄的地球最老岩石记录为36-38亿年,最 老的碎屑锆石年龄有41亿年。 推测的地球形成于46亿年左右(与月岩对比) 问题:46亿年至40亿年左右地球外层性质如何?
太古宙地壳演化在很大程度上涉及高级变质岩区与花岗-绿岩带之 间的相互关系及演化,多种观点: 1. 传统槽台观点 马杏垣对华北地台基底演化的认识: 陆核-萌地台、萌地槽-雏地台、雏地槽-原地台、原地槽-地台、 地槽 2. 陆壳裂陷观点 Anhaeusser设想,绿岩带是沿陆壳与洋壳交界的主要断裂带形成的, 或是在不稳定的硅铝质原始地壳上的平行断陷槽 Glikson认为高级变质体是在绿岩带之后或同时形成的壳内根部 3. 均变的板块构造观 以Windley为代表,认为现代板块构造观点完全可以运用于早前寒 武纪地壳演化。绿岩带相当于边缘海盆地、裂谷或原始洋中脊; 高级变质地体与岛弧带类比。 4. 非均变的板块构造观 以Goodwin和Kroner等为代表,承认板块构造在太古宙已经存在, 但不同时期板块作用方式有其特殊性。 Kroner的有限板块构造模型:地壳薄,小规模地幔对流,地壳分裂 形成绿岩带,根部高级变质,闭合发生挤压褶皱,这一过程无 需俯冲带出现。
盆地类型
![盆地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06c5979a8762caaedd33d46c.png)
一、前陆盆地:波斯湾盆地1、概念:位于褶皱山系和毗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2、构造特征:形成于挤压环境中,结构不对称,靠近造山带一侧较陡;在其演化过程中遭受变形作用强烈;盆地近克拉通一侧较宽缓,与地台层序逐渐合并,由造山带向克拉通方向,前陆盆地可划分为三部分:①褶皱–冲断带;②深凹(拗)带;③稳定前陆斜坡和前缘隆起。
一般存在一套或几套由细变粗的反旋回沉积,沉降中心、沉积中心和边缘尖灭线不断向克拉通方向迁移。
3、石油地质条件:①具有两类烃源岩系:为被动的大陆边缘沉积型和前陆拗陷型,岩石类型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页岩和陆相泥页岩。
成熟的生油中心总是靠近深拗带一侧,所生成的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或渗透储集层向上或向克拉通一侧进行运移。
②储集岩有两大体系:下部以台地相的碳酸盐岩为主体上部以陆相的碎屑岩为主体③易于形成油气藏的圈闭类型以背斜构造圈闭、断层圈闭和地层圈闭为主。
4、油气藏分布模式:油气分布主要受圈闭展布特点的控制:①在靠近冲断带一侧或冲断带内,主要是背斜和断层圈闭油气藏;②在靠近克拉通一侧的前缘斜坡带主要分布砂岩体上倾尖灭或地层超覆油气藏以及与张性或张扭性断层有关的断块油气藏;③在前缘斜坡带也存在因基底冲断作用形成的基底卷入型厚皮构造圈闭。
在平面上,前陆盆地内的油气围绕生油中心呈条带状盆地于平行造山带的构造带上。
由于造山带活动以及冲断不断挤压,盆地内油气藏会受构造运行而不断调整、改造和再分布,因此,前陆盆地都是油气藏遭破坏比较严重的一类盆地。
二、裂谷盆地1、概念:因大型岩石圈拉张破裂而形成的长型断陷或拗陷,具有陡而长、两壁平行的沉降谷2、构造特征:裂谷是张性作用的结果,构造形态多种多样,有断槽状、锯齿状、雁裂状、三叉状等。
我国东部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的构造演化阶段大体可划分为:①裂谷前期;②裂谷断陷期;③裂谷拗陷期。
不同阶段的石油地质特征差异较大。
3、石油地质条件:1、油气生成特点:在世界主要裂谷盆地中,从寒武系至下第三系都有烃源岩分布,岩性以泥岩、页岩、碳酸盐岩为主,含有大量水生生物为主的有机物质。
克拉通盆地的实例
![克拉通盆地的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93f6b324cfc789eb162dc801.png)
(4)压扭背斜带成油气模式
(1)克拉玛依油田
位于盆地西北缘、玛湖南凹陷西斜坡的克 拉玛依-夏子街断阶带上 1955发现
❖ 构造位置
向东南倾的平缓大单斜,倾角3º,断层活动强 烈时期长,鼻状隆起和平缓背斜
断裂:北西-南东 北东-南西向(克-乌断裂) 东西向
克-乌断裂 逆冲断裂,控制P T J地层沉积 上下盘油气丰富
克拉通盆地的实例
1、密歇根盆地
密歇根盆地位于北美克拉通内部,是一个以前寒武纪结晶 基岩为基底的盆地,平面为圆形,剖面为碟形,盖层厚约 4500m。
克拉通盆地的实例
过去认为密歇根盆 地是一个典型的克拉通 内坳陷或平缓台向斜
克拉通盆地的实例
地震及钻探资料表明在晚元 古宙,该区有一个大陆三叉裂 谷系,其中的一支向南延伸, 埋于密歇根盆地之下,在裂谷 支中火山活动强烈。张裂活动、 玄武岩发育和伴随的下沉时间 是 11亿年,而热沉降开始的时 间,大约是 520~500 Ma。
克拉通盆地的实例
(2)志留-石炭纪 这一时期塔里木板块北缘为活动陆缘,盆地主体属克拉通内坳陷 ,部分为克拉通边缘拗陷。 志留纪时,在克拉通内坳陷中,沉积了陆棚相与滨岸相砂岩、粉砂 岩,厚 1200 m。
克拉通盆地的实例
泥盆纪时,盆地 主要为克拉通内拗陷, 柯坪地区为滨海相-陆 相碎屑岩,厚一千余米 ,库鲁克塔格地区为海 相 砂 岩 , 厚 1600m 。 仅 塔西南为克拉通边缘坳 陷环境,为陆棚与三角 洲相砂岩夹白云岩、生 物灰岩。
《油气成藏机理》第六章 1. 中国克拉通盆地
![《油气成藏机理》第六章 1. 中国克拉通盆地](https://img.taocdn.com/s3/m/d14222603c1ec5da50e2707b.png)
一、狭义稳定克拉通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1。生、储、盖地质要素发育, 2。持续的沉降使得烃源岩达到生油气高峰, 3。构造稳定背景下盆地断裂与褶皱不发育,导致
山
ZG
阿拉木图
乌兰巴托
EL
山 ZL SH
造 DG
哈尔滨 XK
KK
BH
YS
兴 乌鲁木齐 TL
塔里木地台
XX
HS
DH
安 TT
YG
XH
太
BS
平
FC
南
特
XKZ TS
北
AR
JS
北京
J
东京
中朝地台
LN
提
QT
特 CD
SL
洋
斯
NL
WD
喜
LS
马 XL
拉萨
拉
印度地盾
雅 造
提 ZZ
成都
扬子地台
斯
DB
系
山
0
500 1000km
被动/稳 定
大陆边 缘
3、区域性盖层与油气保存
前陆盆 地
被动/稳 定
大陆边 缘
4、有利生储盖组合
前陆盆地
被动/稳 定
大陆边 缘
5、断裂活动与基底差异升降、 油气运移通道
6、有效的圈闭
已发现的油气藏以构造油气藏为主 构造圈闭的形成主要受控于三个因素: 1)基底断裂导致的升降:阿拉伯地台 2)盐流动:盐盆发育区 3)侧向挤压:扎格罗斯褶皱带
克拉通盆地基底结构特征及油气差异聚集浅析
![克拉通盆地基底结构特征及油气差异聚集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f86d4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5.png)
克拉通盆地基底结构特征及油气差异聚集浅析谢方克;蔡忠贤【期刊名称】《地球科学进展》【年(卷),期】2003(18)4【摘要】克拉通盆地分布广泛,面积巨大,油气资源潜力和富集程度差异性也很大。
把世界主要克拉通盆地按照其基底不均一特性划分为4种类型:裂谷拉张型(北美密歇根和伊利诺斯盆地)、拼接缝合型(中国塔里木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盆地)、褶皱造山型(北美威利斯顿盆地)和稳定结晶型(澳洲卡奔塔里亚湾盆地等)。
在对各类盆地深部基底结构和油气富集规律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初步认为发育在活动构造基底(裂谷、褶皱带、缝合线)上的克拉通盆地油气资源远远好于稳定结晶基底上形成的盆地,各类盆地的油气丰度排序为:裂谷型>褶皱型>拼接型>稳定结晶型,不同类型的克拉通盆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也各有差异。
【总页数】8页(P561-568)【关键词】克拉通盆地;盆地基底;活动构造;油气成藏【作者】谢方克;蔡忠贤【作者单位】石油大学盆地与储藏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相关文献】1.克拉通盆地的演化对油气聚集的影响 [J], 窦清松2.中国克拉通盆地油气勘探/大兴安岭扎兰屯地区中生代双峰式火山岩锆石U-Pb 定年、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地层水的硼、锶、氧、氢同位素组成/青藏高原黄土堆积典型元素相对含量变化与古气候意义 [J],3.鲁西中生代盆地演化、迁移特征及构造控制因素、形成背景研究/鲁西铜石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粤北下庄铀矿田鲁溪--仙人嶂辉绿岩脉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赣南车步辉长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中国克拉通盆地油气勘探/深海沉积物中的碲异常 [J],4.中国陆上三大克拉通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大型化成藏条件与特征 [J], 赵文智;汪泽成;胡素云;潘文庆;杨雨;包洪平;王红军5.塔里木克拉通盆地改造对油气聚集和保存的控制 [J], 张光亚;宋建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克拉通盆地构造环境
Sloss(1978)对比了撒哈拉、 西内陆、湾岸、阿基坦、伏尔加- 乌拉尔、西西伯利亚等六个中新生 代盆地,同样指出了盆地间沉积和 侵蚀幕明显的一致性。
Sloss认为,一方面沉积和剥蚀受 全球海平面升降的控制,克拉通下 降幕与陆缘板块聚敛期相一致,也 与板块扩张加速、洋脊抬高、海洋 高水位期一致。另一方面也应考虑 克拉通内垂直运动的某种全球性机 制。
上升幕,是以1Km/(106-107)a的速率相对于海平面的相对缓慢上升,继续 慢下降后发生。在上升幕时,克拉通表面无明显的构造和地形起伏。上升幕 是以一个大型不整合为代表,以侵蚀作用为主,无沉积物保存在克拉通内部, 只是在克拉通边缘形成成熟砂岩。持续时间为106-107a。
震荡-破裂幕,是导致克拉通相对于海平面的总体上升的脉动垂直运动, 常伴有高角度的块断隆起和互补的盆地,并伴有火山作用。在克拉通的边缘, 差异大的升降造成克拉通边缘扩张和弧间盆地发展。持续时间为106-107a。
中国三个主要的古地台,即中朝地台、扬子地台和塔里木地台。 中朝:早元古代末固结,扬子和塔里木地台:晚元古代固结。
一、基本概念
地质历史时期,围绕陆 核的活动带不断转变为稳 定的地壳单元的过程称为 克拉通化。
有3个克拉通化过程。
克拉通盆地的初始发育时 间一次为早古生代(540520Ma),与Laurasia大陆 的裂解有关(580-500Ma), 形成了北美克拉通。
有学者不同意全球海平面变化 周期性和克拉通幕同时性的观点。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克拉通盆地构造环境
三、克拉通的后期变形
1.克拉通的后期变形可以有多种样式:产生隆升剥蚀、褶皱、断裂 。 中国的克拉通受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多期活动影响而发生活化。
2.克拉通后期变形,是多期叠置和复合的:古生代克拉通沉积区在中 、新生代印支、燕山、喜山期发生强烈反转,早期生烃、成藏的过程, 但到后期受到严重的破坏,如山西沁水、湘鄂西、滇黔桂等地区。
古生代以来,主要表 现为冈瓦那大陆的分解、 离散和亚洲大陆的增生 和造山
冈瓦那 联合古
陆
二、克拉通的旋回性和幕
Sloss(1974),大陆克拉通上的显生
宙历史中有三种类型的全球幕,即上升
幕、下降幕和震荡-破裂幕。
同时性
二、克拉通的旋回性和幕
下降幕,在海平面下逐渐差异性下沉形成广阔的陆表海,形成盆地和隆起。 它可能是与克拉通同大洋间板块聚敛的时间相一致。幕的持续时间是107-108a, 亚幕持续时间是106-107a。
一、基本概念
板块构造中的克拉通主要是指大陆板块内的稳定大陆块体。 ✓克拉通盆地(craton basin):在长时间内变形很小的稳定地壳 (克拉通)上,形成的面积广、形状不规则、沉降速率相对较慢并以 拗陷为主要特征的盆地。 ✓ 地质历史时期,围绕陆核的活动带不断转变为稳定的地壳单元的 过程称为克拉通化。大陆地壳通过克拉通化不断增生扩大,有时也 将古生代增生褶皱带包括在克拉通内,即克拉通盆地可以位于前寒 武系结晶基底的地台之上,或古生代褶皱变质基底之上。
一、基本概念
地台按其形成时期有古地台和年青地台之分。因此,既有古老 克拉通,也有年青的克拉通。 • 古地台:形成于古生代以前的(元生宙期间)地台,其基底由 前寒武系组成,盖层由寒武系及其以后地层组成。世界上各大陆的 核心都是由古地台所构成的,如东欧地台、西伯利亚地台、北美地 台等。 • 年青地台:是形成于显生宙期间的地台,如西西伯利亚地台、 西北欧地台等。
3.克拉通演化与造山带的演化有密切关系。 在造山带前身大洋发育期,克拉通形成被动边缘,物源来自克拉通, 以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
板缘俯冲和碰撞作用在克拉通内可以产生远距离效应,不仅产生挤 压,而且还产生滑移线场、张裂、大陆逃逸和重力滑动等各种变形。
四、克拉通内盆地的分布
克拉通内盆地出现于远离板 块边缘的地区,其底部为大陆壳 。这种盆地在各大陆上都有广泛 分布。
如北美洲的克拉通内盆 地有伊利诺斯、威利斯顿、 密歇根、哈德逊湾等大型盆 地。
非洲的克拉通内盆地 有锡尔特、乍得、刚果、 阿尔及利亚等盆地,其中 锡尔特、伊利兹、撒哈拉、 乍得等盆地具大型和较大 型油田。
四、克拉通盆地的分布
➢ 南美洲:巴拉那、北亚马逊盆
地。
➢ 非洲:锡尔特、伊利兹、撒
哈拉、乍得等盆地。
➢ 欧洲:北海 ;西北德盆地。 ➢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波
罗的盆地。
➢ 澳洲:鲍恩、坎宁、库珀、
瑟拉特等盆地。
➢ 中国:塔里木、四川、鄂尔
多斯盆地。
一、基本概念
克拉通是指地壳上已经达到稳定,并在漫长的地质时期(至少是 古生代以来)已很少受到变形的部分。
Kober(1921)用Kratogen表示地壳较稳定部分,与造山是对 照。
Stille(1936)改称为Craton,它包括大陆地盾和地台。 地台:具有双层结构,下部为褶皱变质基底,上部为沉积盖层。 地台以升降运动为主,岩相和厚度稳定,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作用 都较弱。 地盾:克拉通内部有大面积基底岩石出露的地区,它们长期隆起, 遭受剥蚀,缺少盖层或仅在局部有沉积,如加拿大、波罗的等地盾。
另一次开始于二叠纪末泛 大陆的裂解,发育了非洲、 澳大利亚等一系列克拉通盆 地。
塔里木、鄂尔多美、 欧洲大陆不同,不具有 巨型的前寒武纪克拉通, 而是有一些微小的克拉 通块体和其间由许多造 山带组合而成的拼贴大 陆或复合大陆,呈现出 复杂的镶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