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概述
应激与危机干预ppt-突发性应激事件与危机创伤心理干预
50岁以上者。 使用糖皮质激素组抑郁、焦虑的发生率均显著
高于未使用激素组。 —— 摘自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研究报告
4、应激事件对人精神影响的历程
①初期:惊讶、否认、恐惧、出现从众行为 ,逃避或退缩;
②中期:接受事实,表现巨大的情感变化, 狂喜或悲痛或发疯;
美国在海湾战争后有数千人患有“海湾战 争综合症”。今年美国出兵伊拉克时就派 遣了200名心理医生。
“非典”后的恐惧
今年初中国出现“非典型肺炎”流行后,社会上 一度出现了“恐典症”以及相伴随的抢购“板蓝 根”、食用白醋和大米,继而一些地区出现停 课、封校、工厂、商店关门的现象,一时间商 业、交通、航空、旅游、娱乐、餐饮等行业顾 客急剧减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我国有关资料显示,每年有近2 亿人受到自然 灾害的影响,但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者仅为美 国的二十分之一,日本的十分之一。
组织经常面临的危机类型
大学生常见的危机事件
躯体疾病,尤其是疑难杂症,生殖系统疾病, 皮肤病等对自我形象、自尊、就业影响较大的 疾病。
失恋等情感问题。发生过性关系的,公开的恋 情,三角的恋情,女性冷暴力、未婚先孕等情 况冲突较大。
11月20日绵阳市政府办人事教育处 处长何宗华从15楼上一跃而下。何宗 华患有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和 重度抑郁症。何性格内向,不爱与人 交往。
恐怖事件和战后的精神障碍
美国在2001年“9.11”事件后,约有400 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约有 24%的人出现较严重的焦虑,7%的人 去寻求精神科的帮助。
学习困难,考试失败,成绩很差,不能毕业。 家庭问题,经济困难,亲子关系恶化。 人际关系障碍,形单影只,社会支持不足。
心理危机 ppt课件
15
1)情绪
(1)情绪定义 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
反应。它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 成分构成。这三部分只有同时发生才能构成一个 完整的情绪体验过程。它是由内而外的一致性真 实表现。(佯装、压抑和测谎仪)
ppt课件
16
●喜怒哀乐悲恐惊、焦虑、抑郁等。 ●心情愉悦、怒火冲天、欣喜若狂、悲痛欲绝、百
ppt课件
20
●胃肠系统:消化性溃疡、结肠炎、便秘、腹泻、烧心。 ●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慢性呃逆。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动过速、偏头痛、雷诺氏病、心绞痛、心肌
梗塞。 ●内分泌疾病:甲亢、甲减、糖尿病等。 ●皮肤:荨麻疹湿疹、牛皮廯、皮肤瘙痒症(夜间、腿部和外阴) ●生殖泌尿:阳痿、阴冷、性交障碍、排尿困难等。 ●肌肉骨骼:痛性痉挛(颈、肩、腰、腿和头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
关节炎 ●其他:性变态反应、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口腔溃疡、咽部异物、美 尼尔氏、原发性青光眼等等。
ppt课件
21
(1)敏锐觉察情绪 (2)认同接纳情绪 (3)表达情绪: (4)理性认知 (5)活在当下 (6)其他
ppt课件
22
3)应对危机或压力的耐力
ppt课件
23
耐力测试
1、碰到令人担心的事:
ppt课件
7
(1)危机事件
1)大学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压力。 ●大一阶段:适应新的校园生活。 ●大二、三阶段:情感、交往、学习等。 ●大四阶段:就业、考研等人生重大选择、面 对社会环境的压力等。
ppt课件
8
2)大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 ●环境 ●人际关系 ●专业发展 ●经济 ●对重大丧失
●恋爱和失恋 ●与“自我”有关的问题
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课件
应急理论 成长理论
心理危机干预的技术与方法
倾听与理解
。
评估与诊断
干预措施 转介与跟踪
危机干预的流程与原则
危机识别与评估 紧急介入
确定干预目标
制定干预计划 实施干预
效果评估与反馈
危机干预的常用技术
心理疏导 通过倾听、理解和支持,帮助个体或 家庭缓解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技能培训
针对个体或家庭的需要,提供应对危 机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培训,如应对压 力、管理情绪等。
案例二:灾难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案例三:个人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总结词
个人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展示了如何帮助个人在面临重大个人事件时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详细描述
本案例描述了一个年轻人在经历亲人去世后所经历的心理危机,包括情绪低落、内疚感、悲伤等,以及专业人员 在应对这种情况时的干预措施。
案例四:团体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总结词
团体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展示了如何帮助 一群人在面临共同压力和挑战时的集体 心理支持和干预。
VS
详细描述
本案例描述了一个社区在经历自然灾害后 的心理危机,包括社区成员的悲伤、恐惧、 失落感等,以及专业人员在应对这种情况 时的干预措施。
家庭治疗
通过改善家庭关系和沟通方式,解决 家庭内部的矛盾和问题,增强家庭应 对危机的能力。
社区支持
利用社区资源,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 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危机干预的资源与支持
专业人员队伍
紧急热线服务
转介网络
长期支持体系
危机干预的挑战与困境
识别与诊断 及时干预 长期效果
标准化与个性化
危机干预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2章 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概述
第二章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概述计划学时:2教学目的:让学生对心理应激和心理危机有一个初步但是正确的认识。
能够理解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的含义,能够区分什么是心理应激、什么是心理危机,应激的作用,和常见的应激源都有哪些。
为接下来的课程打好一个概念上的基础。
教学思路:1、应激与应激事件的界定分类2、灾难与心理危机的界定分类参考书目:《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邱鸿钟、梁瑞琼等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5.00元。
《洞察危机的惊魂——应激心理学》,张明主编,科学出版社,19.80元。
第二章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概述导入(3分种)上节课我们从身边的心理危机和汶川地震引发的心理危机谈起,介绍了心理危机的普遍性、危害性和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之上解决了三个问题:为什么学危机干预、危机干预具体学什么,以及怎样才能学好危机干预这门课。
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相信这样的介绍能为我们之后的课程打下一个不错的基础。
今天我们就开始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上节课由于是整个课程的概述,所以我们讲得很多,讲得也很广。
可能同学们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还是有疑问。
到底什么是心理应激、什么是心理危机?二者有何联系或区别?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今天我们就来厘清这些问题。
一、应激与应激事件的界定分类(一)应激的概念1、定义所谓应激(stress),是个体对察觉和认知的某种有重负或威胁的情境或事件所作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而其反应的结果可能是适应的,例如见到一块飞来的石头,立即躲开来,即可以称之为积极的应激(eustress);反应也可能是适应不良的,如失业后整天闷睡、卧床不起,这就是消极的应激(distress)。
2、应激的本质(1)应激是外部压力外部压力观指出,应激存在于外部事件中,认为人只有在被施加外在压力时才会产生应激反应。
例如,学生产生应激是因为他有可能要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或与老师、同学发生了矛盾,或者因为一篇重要论文的最后期限要到了;父母产生应激是因为养家糊口的经济负担太重,或因为家庭出现了纠纷,婚姻出现了危机;教师产生应激是因为一方面他们要保证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所成就,另一方面还要把课堂教学做到最好;医生、护士与律师产生应激是因为,他们要应付病人或当事人无休止的要求等等。
《心理危机与应急干预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札记
《心理危机与应急干预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读书记录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书籍简介 (3)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4)二、心理危机概述 (5)2.1 心理危机的界定 (6)2.2 心理危机的分类 (8)2.3 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 (9)三、应急干预心理辅导理论 (10)3.1 应急干预心理辅导的定义 (12)3.2 应急干预心理辅导的目标 (13)3.3 应急干预心理辅导的原则 (14)四、应急干预心理辅导方法 (15)4.1 常见的应急干预心理辅导方法 (16)4.1.1 认知行为疗法 (17)4.1.2 放松训练 (19)4.1.3 心理动力学治疗方法 (20)4.1.4 人本主义治疗方法 (21)4.2 应急干预心理辅导的组织实施 (22)4.2.1 制定干预计划 (23)4.2.2 实施干预措施 (25)4.2.3 评估干预效果 (26)五、心理危机与应急干预心理辅导的实践应用 (27)5.1 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危机干预 (28)5.2 重大突发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 (30)5.3 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 (31)六、结论与展望 (32)6.1 本书总结 (33)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34)一、内容概括在阅读《心理危机与应急干预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我深刻感受到了心理辅导在应对心理危机中的重要性。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心理危机的定义、成因及发展过程,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不同类型心理危机的特点和干预方法。
书中明确指出,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面临重大生活事件或突发事件时,由于自身应对能力不足,导致心理失衡和功能紊乱的状态。
这种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可能会对个体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产生严重影响。
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理危机,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干预策略和方法。
对于急性心理危机,强调要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个体稳定情绪,恢复正常心态;对于慢性心理危机,则需要通过长期的心理治疗和辅导,逐步帮助个体恢复自我调节和应对能力。
心理危机干预提纲(1)
第一章心理危机干预概述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的异同异:(1)对象不同。
心理咨询的对象是健康的人群或心理问题的人群。
危机干预的对象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人群。
(2)时间不同。
心理咨询的时间是来访者与咨询师商量决定的,而心理危机干预最佳时间是危机发生4周内进行。
(3)模式不同。
心理咨询主要分为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心理危机干预主要有认知模式、平衡模式、心里转变模式等。
(4)原则不同。
心理危机干预必须有亲友参加危机干预,心理咨询则没有这个硬性要求。
同:(1)目的相似。
都是为了缓解或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2)方式相似。
通过电话、面谈等。
(3)方法相似。
利用倾听、放松训练等。
(4)过程相似。
都是有建立关系、确定问题、评估的过程。
(5)都是一种心理服务,而不是心理治疗。
1、心理危机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突然面临重大的应急事件,无法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惯常的应对机制加以处理,从而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
2、3、应用性危机领域(1)发展性危机: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急剧的变化或者转变导致的异常反应。
正常的,独特的。
例如升学、怀孕(2)境遇性危机:个体生活中发生的罕见或超常事件。
随机的、突然的、强烈的、灾难性的。
例如抢劫、火灾、地震。
(3)存在性危机: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如关于人生目的、责任、自由、独立性和承诺等出现的内部冲突和焦虑。
例如关于人生目标、自由和承诺。
4、心理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体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
第二章心理应激与其相关障碍回避症状:回避木然警觉性症状:失眠、易惊吓、难专心(2)PTSD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灾难性的创伤性事件是本病的直接原因,它与个体的易感素质的结合,使患者应付心理应激机制失调。
相关因素涉及不良遗传素质、早期心理创伤、个性内向、既往心理疾病、家境困难、健康状况不佳等。
(3)PTSD的诊断要点:临床以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性回避和警觉性增高为主要症状,并有焦虑、抑郁、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等。
应激与心理干预
出现急性的情绪、行为、躯体方面的改变。
四、心理危机的四个阶段
Caplan(1964)对于心理危机的个体,他认为要经历四 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一个人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突然出现变化, 或即将出现变化时,他内心的基本平衡被打破了,表现为警 觉性提高,开始体验到紧张。为了达到新的平衡,他试图用 自己以前在压力下习惯采取的策略做出反应。处于这一阶段 的个体多半不会向他人求助,有时还会讨厌别人对自己处理 问题的策略指手画脚。
8
第四阶段,如果当事人经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和 希望,甚至对自己整个生命意义发生怀疑和动摇。很多人 正是在这个阶段中企图自杀,希望以死摆脱困境和痛苦。 强大的心理压力有可能触发从未完全解决的,并被各种方 式掩盖的内心深层冲突。有的当事人会产生精神崩溃和人 格解体。在这个阶段中,当事人特别需要通过外援性的帮 助(包括家人、朋友和心理疏导的专业人员)度过危机。 疏导员在这一阶段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①通过交谈促进 当事人的情感流露,加深当事人对自己处境和内心情感的 理解,使当事人在疏导员的交流中恢复自信和自尊。②作 为参谋或顾问,帮助当事人学习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心理危机要经历大约4-6周的演变,当事人在不同阶段 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改变的可能。
三、耗竭身心资源导致心理危机
应激源的出现,机体发生应激反应。实际上是机体对意外事件的接受与适应 反应。意外事件刺激程度的“强大”,机体就要动员一切力量予以抵抗,既耗 尽了机体生理性的应对资源,同时也耗尽了机体的心理能力。尽管采用了各种 既往应对经验,调用了自身种种心理调节方法,仍然无济于事。内心的感受依 旧处于极大痛苦状态,不良情绪依旧体会至深。即使应激源已经远离,但心理 依旧处于失衡状态,这就是耗尽资源所必然导致的心理危机。 换句话说,心理危机的出现,是个体常规的心理应激反应不能成功“抵抗”, 且在运用通常应对方式或机制仍不能有效处理所遇的外界或内部应激时所出现 的一种状态。因此,依据以下三条,就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心理危机。一是存在 某种强大的心理性的刺激的事件;二是以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无法解决;三是
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培训讲义
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培训讲义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培训讲义一、概述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门重要的心理学知识,它帮助我们理解人们在面临挑战和困境时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干预。
本次培训旨在使学员了解应激和心理危机的概念,了解其表现形式,学习有效的干预方法,以提供更好的心理帮助和支持。
二、应激的概念与类型1. 定义:应激是一种对外部刺激做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是人体自我调节的一种机制。
2. 类型:a. 生理应激:如危机情况下出现的身体不适、心悸、潮热、出汗等反应。
b. 心理应激:如情感失控、焦虑、抑郁、恐惧等反应。
c. 场境应激:如工作压力、考试紧张、人际冲突等因素导致的应激反应。
三、心理危机的定义与阶段1. 定义: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面临困境、冲突或重大改变时,无法正常应对,出现情绪失控、思维混乱、社交障碍等明显异常的状态。
2. 阶段:a. 初期阶段:个体出现不适应的反应,如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
b. 中期阶段:个体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和行为异常,如焦虑、恐惧、自卑、冲动行为等。
c. 处置阶段:个体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症状,如抑郁、精神病等。
四、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1. 及早干预原则:在发现应激和心理危机迹象时,要尽早给予干预和支持。
2. 个体化干预原则:根据个体的特点,量身定制干预方案,不同人可能需要不同的帮助和支持。
3. 多角度干预原则:采取多种干预手段,如心理支持、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综合施策。
4. 持续性干预原则:心理危机的干预需要持续进行,不能仅仅停留在初期的处理上,应对后续问题进行跟进和干预。
五、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1. 提供支持:倾听个体的痛苦和困扰,给予理解和支持,让个体感受到他人的关心和关怀。
2. 心理疏导:通过与个体交流,帮助其表达情绪和减缓压力,如运用主动倾听、情感聆听等技巧。
3. 心理咨询: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指导,帮助个体识别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提供合理建议和支持。
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理论
例如: 不良行为: 玩手机 咬手指
2021/6/16
11
(四)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以科米尔等所谓的增强自尊的诸多 维度为基础的,如开放、诚信、共享、安全、无 条件积极关心。人际关系理论的要点是如果人们 相信自己,相信别人,并且具有自我实现和战胜 危机的信心,那么个人的危机就不会持续很长时 间。其最终目的在于将自我评价的权利交回自己 的手中。
林德曼和凯普兰的观点有什么异同?
2021/6/16
5
基本危机理论
基本危机理论强调人们在创伤性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普遍反应是 正常的、暂时的,并可以通过短暂的危机干预技术进行治疗。治 疗的关键在于帮助危机者认识和矫正创伤性事件引发的暂时的认 知、情绪、和行为的扭曲。
基本危机理论认为所有的人都会在其一生的某个时候遭受心理创 伤,但应激和创伤两者本身都不构成危机,只有在主观上认为创 伤性事件威胁到需要的满足、安全、和有意义的存在时。个体才 会进人应激状况,危机是应激障碍的结果。
2021/6/16
12
心理危机的发生,除了客观性危机情境作 用外,还涉及面临危机个体人格特征方面 的问题。布罗克普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 提出了“危机人格论”。
2021/6/16
13
危机人格论
危机人格论认为,容易陷入危机状态的个体,在人格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①注意力明显缺乏,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审时度势,处理问题时只看表面,从不考 虑问题的实质,所以容易出现应付和处理问题不当。
2021/6/16
14
每个人的每次危机都可能是不同的,因此, 危机干预工作者必须将每一个人和造成危 机的每一个事件都看作是独特的。 布拉默提出,应用危机理论包括三方面: ①发展性危机 ②境遇性危机 ③存在性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概述计划学时:2教学目的:让学生对心理应激和心理危机有一个初步但是正确的认识。
能够理解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的含义,能够区分什么是心理应激、什么是心理危机,应激的作用,和常见的应激源都有哪些。
为接下来的课程打好一个概念上的基础。
教学思路:1、应激与应激事件的界定分类2、灾难与心理危机的界定分类参考书目:《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邱鸿钟、梁瑞琼等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元。
《洞察危机的惊魂——应激心理学》,张明主编,科学出版社,元。
第二章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概述导入(3分种)上节课我们从身边的心理危机和汶川地震引发的心理危机谈起,介绍了心理危机的普遍性、危害性和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之上解决了三个问题:为什么学危机干预、危机干预具体学什么,以及怎样才能学好危机干预这门课。
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相信这样的介绍能为我们之后的课程打下一个不错的基础。
今天我们就开始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上节课由于是整个课程的概述,所以我们讲得很多,讲得也很广。
可能同学们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还是有疑问。
到底什么是心理应激、什么是心理危机二者有何联系或区别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今天我们就来厘清这些问题。
一、应激与应激事件的界定分类(一)应激的概念1、定义所谓应激(stress),是个体对察觉和认知的某种有重负或威胁的情境或事件所作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而其反应的结果可能是适应的,例如见到一块飞来的石头,立即躲开来,即可以称之为积极的应激(eustress);反应也可能是适应不良的,如失业后整天闷睡、卧床不起,这就是消极的应激(distress)。
2、应激的本质(1)应激是外部压力外部压力观指出,应激存在于外部事件中,认为人只有在被施加外在压力时才会产生应激反应。
例如,学生产生应激是因为他有可能要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或与老师、同学发生了矛盾,或者因为一篇重要论文的最后期限要到了;父母产生应激是因为养家糊口的经济负担太重,或因为家庭出现了纠纷,婚姻出现了危机;教师产生应激是因为一方面他们要保证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所成就,另一方面还要把课堂教学做到最好;医生、护士与律师产生应激是因为,他们要应付病人或当事人无休止的要求等等。
这些应激都是由外在压力引起的。
(2)应激是一种主观反应主观反应观强调个体对事件评估的重要性,认为应激就是人们的一种主观反映,除非个体把某事件解释为应激性的,否则不存在应激。
下面的三个例子说明了这种观点的实质。
例一:人们乘坐一辆拥护的公共汽车去进行令人厌烦的工作和挤在小汽车后座去度假时,虽然面对的都是拥护现象,但却产生了不同的主观感受。
前者产生了厌烦等不愉快感受,而后者产生了期盼等愉快感受。
例二:面临高考时,认为高考决定了人一生的命运,高考失败将导致终身失败的学生会感到紧张、担忧,甚至恐惧;而认为高考虽然重要,但高考成改与否并不决定一个人全部的学生,相对来讲会比较平和、轻松和镇静。
例三:当看一场恐怖电影时,有些人受到电影内容的感染,以为自己身临其境,会感到紧张、害怕,甚至用手捂住眼睛;而另一些人由于比较理智,他们考虑到了电影中的恐怖场景是假的,是演员扮演的,因此,他们就不会感到恐惧或害怕。
当人们主观感受到应激时,会表现出如上所说的紧张、担忧、烦乱、恐惧等精神挣扎或内心冲突。
面对这种挣扎和冲突,无论个体是利用否认或回避的消极防御机制,还是采用积极方法与应激做斗争,都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研究表明,如果某种冲突长时间持续,会耗尽个体的精力,使个体产生心理疲劳,而心理疲劳的产生不仅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而且还可能损害个体的生理机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3)应激是一身体唤醒身体唤醒观是薛利提出的。
薛利发现,外界压力或伤害侵入人体时,人体会产生血压升高、胸腺收缩、肾上腺扩张及胃肠道溃疡等生理反应,并且不同刺激或生理反应有相同的症状。
伤害因此他提出,应激就是由于外界伤害而导致的身体唤醒,这种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警戒反应当威胁或压力第一次出现时,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会产生一种低于正常水平的抗拒这种短时的引起人体的胃肠失调、血压升高,接着人体会迅速采取各种防御措施并进行保护性的自我调节。
如果防御性反应有效,抗拒就会消退,人本的生理活动也将恢复正常。
这个过程所发生的反应就是警戒反应,也可以被称为急性应激反应。
第二阶段:抗拒如果警戒反应不能排队上面的威胁或压力而仍然使应激持续,那么人体就会动员全身的能量和资源去反抗它们。
随着能量和资源的逐渐消耗,反抗的力量会逐渐减少,同时严重的身体症状,如溃疡、动脉粥样硬化等也会随之产生。
这种动员全身能量和资源去反抗危机的过程就是抗拒。
第三阶段:衰竭如果威胁或压力非常严重,人体无法消除它们,那么衰竭阶段就会出现。
在这一阶段,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分泌能力减弱,免疫系统功能降低,人体容易感染各种疾病,严重者还可能会死亡。
(4)应激是一个过程认知交互作用论认为,应激是一个过程,包括应激源、应激反应和心理中介三个方面,它是前三种观点的整合,也是目前学术界比较流行和广泛认同的观点。
应激源是指使人们产生应激反应的压力、威胁或伤害等外部事件。
它的分类与“应激是外部压力”中的压力分类相似。
应激反应包括情绪反应、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三个方面。
情绪反应是指遇到压力时产生的焦虑、紧张、精神挣扎、恐惧、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等;生理反应指遇到压力的胸腺收缩、肾上腺扩张、新陈代谢紊乱、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头痛等,行为反应指的是对压力事件采取的应付行动,它包括积极的一面,如面对问题、向他人求助、合理客观的态度,也包括消极的一面,如嗜酒、嗜烟、吸毒、自责、幻想、逃避等。
心理中介因素,顾名思义,是联结应激源和应激反应的纽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应激评价及应激状态下的反应,对个体的健康起重要的缓冲、调节和保护作用。
主要的心理中介因素包括说认知评价、事物的可预测性、个体关于事件的知识、人格特征、自尊水平、控制感、归因倾向、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心理坚强程度及应付能力和应付风格。
不同人,由于心理中介因素的特征有很大不同,对相同应激源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拿应付的能力来说,应激只有在超过了个体的应付能力时才存在。
如果一个人的应付能力很强,即使旁人认为是应付极限的事,应激也不会产生;如果一个人应付能力很弱,即使旁人认为很轻易解决的事,应激还是会产生。
应激的过程模型(5)生活中的小事也是应激人们通常会认为应激是一些诸如爱人死去、婚姻破裂、失业等摧残人整个生活的天灾人祸、巨大灾难引起的反应。
但事实上,应激也与一些生活琐事有关如钥匙丢了,午饭没钱付款,打碎了一只珍爱的花瓶,钱包被偷了等等。
我们在这里可以形象地把巨大灾难引起的应激描述为巨砾应激,把生活琐事引起的应激描述为细砾应激。
巨砾应激不经常发生,但很难处理,就像一个巨大的石头压在人身上,让人喘不过气来。
研究发现,巨砾应激不仅导致一些如失眠、食欲不振、疲乏等状况、诱发人们依赖药物消除焦虑等不良的行为,而且还容易导致心肌梗塞、骨折、糖尿病、肺结核、白血病、癌症等重大身体疾病的发生,并且这些状况的发生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无关。
细砾应激就像人们鞋子里的小石子,虽然不大但却使人烦恼。
研究发现,烦恼与焦虑、抑郁、心理失调、精神病性症状等有非常明显的关系,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
但是,烦恼是否会引起应激、影响身心健康,还受地域文化的影响。
例如,在新墨西哥州,细砾烦恼与两年后住院的可能增高有明显相关,但在日本却不存在此现象。
又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城市(如印度),拥挤、住房及用水紧张等重大烦恼与身心健康高度相关,但生活中的小烦恼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却无任何影响。
有心理学家认为,应激的巨砾和细砾虽然独立发生,但彼此相互影响。
巨砾是沉重负担,细砾是不堪重负的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它有可能折断骆驼的脊梁骨。
(6)应激并不都是消极的很多人把应激理解成烦恼,好像这两个词可以互换。
这可能是因为,广义上看应激并不是好的。
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应激都导致烦恼等不愉快体验,有些应激能使人产生满意的愉快体验。
为了同性质的应激,心理学家引用了烦恼和正应激这两个词。
把应激分为“烦恼应激”和“正应激”两种。
如前所说,烦恼应激一般带有破坏性或不愉快的体验,使个体处于愤怒、恐惧、担忧和激愤等消极、痛苦的心理状态,它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需要避免。
正应激,能使人产生一种愉快的满意体验。
如参加一个婚礼庆典,参加一个大型体育活动比赛,参加一个文艺演出等,这样的应激完全是一种“愉快欢乐的压力”。
它有增加心理警觉、唤醒动机、致使人们在某方面有更大进步的作用。
例如,一次外语大赛激发了学生认真学习外语的动机,最终使学生的外语能力极大提高。
因此,换句话说,正应激也是一种挑战,它唤醒了人们的动机,并促进了个的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动机唤醒水平与作业效率之间的关系另见其他课程。
(二)应激事件的概念应激事件,广义上凡是可引起个体高度紧张的事件都叫应激事件,亦称之为应激源(stressors)。
不论事件的内容如何,令人高兴的或沮丧的,令人鼓舞的或受打击的,只要具备足够的心理冲击力量、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物一般都称为应激源。
包括地震、水灾、风暴、雪灾等自然灾难,突发性工业严重污染等理化与生物性刺激,社会巨变与个人社会地位的突变,严重的人际关系冲突,家庭暴力,亲人死亡,迁居异国他乡,语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的改变等社会刺激。
(三)应激事件的分类外在压力在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良性的,对于个体来讲,这种压力是一种挑战,起到激发动机的作用。
如公司经理让职员做一个公司发展计划,这对职员来说虽然有很大压力,但是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因为计划的完成能使他升职或加薪。
另一类是不良的,它大致可分为三类:(1)急性压力:如突发的自然灾害、突患重病、事故、外伤、自尊心受挫等;(2)生活事件压力:如居丧、退休、离婚、监禁、人际关系紧张、移民、经济状况恶化等;(3)长期慢性压力:如角色过多的紧张、工作超负荷或负荷不足、家庭关系不和睦、以主社会隔离等。
因为人具有社会性,从出生到死亡,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需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成功、喜悦和悲伤,而这些体验的产生又都是由社会事件所导致,如亲人的死亡、患病、吵架、判刑等。
因此,在众多压力中,与人更密切相关的是生活事件压力。
补充材料:应激事件的其他分类分法:1、根据应激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受影响面分(1)严重的灾难通常指突发性的,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对国家或一个地节的社会结构、政治格局与稳定、经济状况、社会治安构成重大威胁或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或技术灾难,如地震、旱灾与饥荒、飓风、山崩、火山、洪水、大面积的传染性疾病爆发、恐怖袭击和战争、核污染、空难等技术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