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是多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社会原因,媒体单位的原因,更有从业人员的原因。如部分从业人员没有接受系统的新闻理论培训,没有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受西方新闻自由思想的影响,对党的新闻工作根本原则产生动摇;部分一线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不强,对自身要求不到位,高高在上,不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捕风捉影,制造噱头吸引观众;媒体内部管理不完善,缺乏切实可行的审核、审查机制,或者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认真的落实;媒体间的同业竞争和从业人员间的岗位竞争日趋激烈,为制造卖点不择手段;媒体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倾向,使部分媒体人和管理者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把媒体的喉舌工具作用置之度外,金钱成了假新闻的敲门砖等等。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仔细分析,大都与某种利益脱不了干系,利益驱动是虚假新闻产生的重要原因。
。首先,要从政治上认识虚假新闻的危害性,用政治的、行政的手段严肃处理虚
假新闻事件。对制造虚假新闻的单位,不仅要处理直接责任者,负有审查责任、
领导责任的相关负责人,都要被问责。只有这样,媒体内部的稿、片审查制度才
能落到实处。笔者记得多年前,某报“军事用地泄密事件”,这是一起严重的政
治事件,相关责任人都受到了严肃的处理。如果相关部门和媒体对虚假新闻零容忍、零宽恕,都能像处理政治事件一样处理虚假新闻,那样虚假新闻滋生的土壤
就不复存在。2010年转发“金庸去世”假新闻的《中国新闻周刊》微博,在领
导问责方面开了先河,《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刘新宇在新浪
微博上承认“编辑未作任何核实草率转发,这暴露了我们管理上的漏洞”,并“代
表周刊新媒体真诚接受大家批评,并力求以此为戒”。次日上午,刘新宇提出辞
去《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职务,当天下午获准。同时,负有
责任的编辑邓丽虹被解聘,新媒体内容总监汤涌则被罚款、降职。转发单位如此
问责,那些制造假新闻的单位又该如何落实问责制?
2011年年初,石家庄市广播电视台开办一档情感故事类栏目《情感密码》,
委托他人制作。2011年6月29日,该栏目播放了一期《我给儿子当孙子》节目,
雇人表演,刻意放大扭曲的伦理道德观,造成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这次,广电
总局动了真格的,对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给予暂停播出30日的严肃处理,
并责成河北省广电局依法吊销制作该节目的河北九天传媒有限公司的《广播电视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如果行政问责和经济处罚能跟上,对媒体造假违规就具
有更大的震慑力;如果对虚假新闻的处罚和问责制度落到实处,杜绝虚假新闻也
就指日可待。其次,有关部门要跟进,出台制裁虚假新闻的经济处罚规章,至少
要没收发表、播出虚假新闻的当日报纸、当期刊物、广播电视本时段栏目、网站
当日广告的全部收入,甚至没收几倍的数目,让制造虚假新闻的媒体在经济上得
到应有的惩罚,为造假付出惨重的代价。
三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报道是新闻工作的大敌。新闻单位必须完善内部管理,规范采编工作流程,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稿、片审签制度,建立重大失误责任
追究制度,做到有错必改、有责必究。对蓄意炮制和炒作虚假新闻造成恶劣社会
影响、损害国家形象和群众利益的,必须按照党纪、政纪给予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转载、转播违规报道和虚假新闻,扩
大恶劣影响的,也要承担相应责任,依法依纪作出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以
至杜绝虚假新闻。
(作者单位:青岛广播电视台城阳广播电视中心)
来源:青年记者2012年1月中
1、政治的原因
从历史上看,重大的失实报道大都有其政治背景和政治原因。而"左"的思想路线往往是新闻造假的理论依据,也是产生虚假新闻的重要原因。林彪、"四人帮"一伙在文化大革命中鼓吹什么"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提出"事实要为政治服务",而且主张"只要是政治需要,事实没有的可以加上去",等等。这些谬论成了文化大革命中新闻造假的"理论依据"。
在我们的队伍中,现在仍有一些人依然习惯于过去的思维方式和报道方式,以"政治需要"为借口,不讲客观事实,不计传播效果,任意地制造典型,编造新闻,搞虚假报道。这种情况虽不多见,但在群众中却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2、社会的原因
产生虚假新闻的社会原因主要表现在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正。
例如,一些领导干部爱听恭维话,好大喜功。他们只希望报道自己的成绩、功劳和经验,容不得批评意见。这就造成了许多新闻媒介常常只报喜不报忧,只讲成绩不讲问题的情况,使得群众产生了一种新闻报道不真实、不可信的总体印象。
党风不正造成新闻失实,产生虚假新闻的另一种表现是压制批评。一些领导干部一听批评便暴跳如雷,对提批评意见的群众和写批评报道的通讯员、记者百般刁难
并施以打击和报复。结果,造成群众不敢说真话,记者难以写真话,报纸无法登真话的不正常情况。
社会上存在的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对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也有很大影响。
3、思想和工作作风的原因
虚假新闻的产生除了上述两个主要由外部条件造成的客观原因外,还有新闻工作者自身内在的主观原因。应当说,多数虚假新闻是由于新闻工作者自身政治责任心不强、思想修养差、作风不踏实造成的。实践说明,新闻工作者如果没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道德修养,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娴熟的业务能力,都可能导致新闻报道失实。
1.媒体自律是治理假新闻的基础。只有媒体认识到假新闻对自身声誉,对公信力的伤害,才会从根本上去防止假新闻的发生,建立假新闻的预防与惩戒机制。
英国一些在世界上享有声誉的主流媒体,如《泰晤士报》《卫报》、BBC、路透社等,在保障新闻真实性、防止假新闻方面都有很多好的制度。
2.依靠行业管理机构和行业组织加强对假新闻的监管。
英国对广播电视和报刊有着不同的管理制度,广播电视管理很严格,有多个机构进行不同媒体的监管。英国广播公司(BBC)是公共媒体,由BBC董事会负责管理,对于商业电台电视台,则由独立电视委员会(ITC)负责,而通信管理局(OFCOM)管的范围更大,OFCOM是依据英国《2003年通信法》成立的融合性的通信管制机构,负责英国电信、广播、电视的市场竞争与监管。由此,英国的广播电视在内容管理上有着详细而严格的规范,一旦出现假新闻,经过查实后通常是媒体道歉,当事者走人,乃至媒体被罚款。像BBC就曾经因为一个儿童节目在比赛的电话投票中作弊,被判罚款5万英镑。
从2010年1月初到2011年6月底,新闻出版总署直接查处新闻领域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