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件6: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3.影响
(1)促进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 (2)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3)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
思考 二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是如何的演变?
1.战后初期,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 并得以控制西欧。
2.美国西欧采取“冷战”,建立北约,参加国包括英国、法国 等西欧国家。
2.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 (1)50年代中期 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60年代末期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二号经济大国。 (3)1987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仅此 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请思考 二战后美国与日本关系是如何的演变?
1.二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 2.随着“冷战”的加据,特别是中国大陆形势的变化,美 国开始扶植日本。 3.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 摘自课本(人教版)
材料3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 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 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 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
根据材料,请回答二战后西欧为什么要走向联合?
3.影响
⑴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 ⑵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 ⑶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 ⑷促使世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
三、不结盟运动兴起
1.原因: ⑴二战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⑵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己的独立。 2.过程: 1956年,不结盟运动兴起。 1961年,不结盟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举 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课件1: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 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 界各国的安全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 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 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它们摆脱美苏 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出现 由两极走向多极化的趋势。
4、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海湾战争时,日为美支付3130亿美元费用,联 合国中日本不是常任理事国,却承担联合国预算 15.6%之多,接近中法英俄四国总和—16.75%(1997 年统计)。
日本还是联合国第二大捐助国。日本1999年3月 出资约5亿日元,在联合国设立了“人类安全保障基 金”。截至2001年度,日本对该基金的出资额已经 达到189亿日元.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战后西欧地位的变化与面临的国际形势促 使西欧国家走联合之路。
经济国际化的过程中西欧国家感到有必要 加强联系,建立一个联盟机构来更好地发展经 济。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 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 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 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 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 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 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但是它 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 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 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 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 的砝码。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1949-1963在任)
2、欧共体的成立(1967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1958年) 欧共体成立(1967年)
欧共体总部大厦 (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印度总理尼赫鲁
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1、发起人 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2、兴起标志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
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活动方式:定期召开首脑会议和外长会议
3、原则及政策 独立、自主、非集团、不结盟 4、任务: 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5、影响
1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2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冲击着……推 动世界格局多极化
不结盟运动的特点?
1.政治:从和平中立到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进 而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表现: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是在两大阵营和军事集团之间保 持和平中立。后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举起反帝国主义、反 殖民主义的旗帜,使运动在实践中突破了原先和平中立的框框。
2.经济:愈益强调经济领域的斗争。
1964年奥运会
1970年大阪世博会
资本主义 阵营
英
法 欧共体 德
美国
战后初期 60 、70年代
三足鼎立
欧日崛起共同影响: 意
日本 日
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 面开始形成;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向多极 化方向发展。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背景: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埃及总统纳赛尔
南斯拉夫总统铁托
二、崛起的日本
1.崛起原因
(1)美国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 (2)美国的扶持 (3)抓住朝战、越战的机会 “特需收入” (4)政府制定正确经济战略,外向型经济发展 (5)重视教育、科技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7)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9)民族强烈的集团意识和忧患意识
随着民族解放斗争的深入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不结 盟运动把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目标。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件]
④收听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新闻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3.(2013·无锡期末)冷战结束后,以法德为核心 的欧洲联合进一步扩大。到1994年,欧洲联盟 ( )
A.成员国包括西欧、北欧和东欧国家
B.整体实力与美国相当
C
C.在区域经济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
D.实现了货币联盟
【解析】选C。到1994年,欧洲联盟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
2、日本经济崛起的表现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重视科技和教育--日本小学生在上“生活” 课 教育经费占整个政府预算的25%,居世界首位 日本引进技术的模式是:
日本新干线列车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日本的汽车工业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中国现代 化建设有何启示?
①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总体发展战略。
日本正在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 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使其 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2004年9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 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第59届联合国 大会上发表讲话称,日本希望成为安 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表示理解,但强调: 联合国安理会不是公司董事会,不是 按照会费的多少确定其组成。
新中国建立 恢复发展 文革挫折
改革开放
和平崛起 中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小结
西欧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
实力迅速上升
中国的振兴
强大的美国极极 化格 趋局 势下 出的 现世 界
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
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1、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和 中国的振兴,这些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治实体过渡,在全球区域经济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苏联
世界多极化的进程是曲折而漫长的
1 在两极格局的历史背景下,世界形势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产生作用的相应因素有: ①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②美国综合实力的相对下降③亚非国家的发展及联合斗争④苏联势力的绝对壮 大(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B
2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是( )
材料二 二战后的西欧,面临来自东方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以及来自西方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
材料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材料四 “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
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 冲击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3)影响
①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冲击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2、日本的崛起
1970
(1)日本经济的崛起
年
日
本
大
探究二:阅读教材,想一想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有阪哪些?
世
博
会
上
的
太
一位美国老兵的回忆录
中国的振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你认为我们可以从日本和西欧的发展中学习哪些经验?
小结
西欧的联合
两
极
日本的崛起
格
实力迅速上升
局
下
不结盟运动
的 世
界
多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31.3% 18.7%
24.4% 20.1%
欧洲一体化进程
1951年欧洲 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 经济共同体
1958年欧洲 原子能共同 体
1967年
欧
洲 合一
发展
共
同
体
统一关税与外贸 共同的农业政策 趋向货币一体化 趋向政治一体化 共同的外交政策 趋向军事一体化
二.日本的崛起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推动世界多极化 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
(讲义P56图示图解)
2.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影响? 3.日本崛起的原因? 4.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根本原因
①现实因素:欧洲的衰落——求经济发展 ②外部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保安全
2、形成标志 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 3、含义:不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并非真正不结盟) 4、主张 ①原则宗旨:非集团、不结盟
②任务: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③行动纲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5、影响 ①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
政治舞台; 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格局向多 极化方向发展。
构,也无成文的章程
新中国建立 恢复发展 文革挫折 改革开放 和平崛起
中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小结
两 极
格
美苏两极争霸
实力相对下降
局
下
新 兴 力 量 的 崛
西欧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
世 界 多 极 实力迅速上升 化 趋 势
起
中国的振兴
的 出
现
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讲义P58警语)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件
不结盟就是不合作。 错误。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但是不 结盟不是不合作,也并非真的不结盟,而只是不与美苏两大 军事集团结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殖 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 “冷战”,实现全 面彻底裁军。
材料
1971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世界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
结合关键 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 十年代初, 信息“自己 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的„„”加以概括。 (3)材料三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 出现”指的是什么?
提示: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结论形成] 欧共体、日本和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冲击的比较 (1)性质不同。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与 美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领域有高度 的一致性,虽然反对美国控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 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妥协。反对苏联也主要是出于意识形 态上的冲突。而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受过殖民压迫,他们的斗争 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 际政治经济秩序,斗争是坚决彻底的。
经济决定政治,欧洲国家在当今的世界政治、外交舞台上 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是和它们的经济发展分不开的,随着欧洲 经济联合的加强,今天的欧洲正在向政治外交军事领域一体化 方向发展。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原因 (1)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济恢 复和发展奠定基础。
冷战 ”加剧,美国开始帮助 (2)美国帮助:1948 年后,随着“_____
发展中国家 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 (2)标志着广大 ___________
台。
两极 格局。 (3)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_____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任务:
反对美苏霸权主义
纲领: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影响: 标志着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经济舞台;
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加速了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
既有国家,也有国家集团,在一定意义上还 包括某此影响较大的世界性或地区性国际组织。 而政治的多极化是由经济的多极化决定的。
你认为呢?
提到希腊,有家园之感。 ——黑格尔
欧洲文明同源:是两希文明(就是希伯莱 和希腊)再加上罗马、基督教文明。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 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 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 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各战略力量对比相对平衡;
国际事务的决策和处理更加民主;
大国关系将出现分歧和利益同在、竞争与 合作并存的局面,但主要是协调与合作。
探究问题
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提 出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新形势下,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再是经济因 素和国家的利益。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 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 球政治。也有人认为关于“文明冲突”的观点是 经不起检验的。
第26课
(70年代初~80年代中)
“以一个声音说话”
1、原因: 相似的文化传统,心理认同感强; 近代欧洲各国饱受战火蹂躏; 战后普遍衰落,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美苏的“冷战”对抗威胁了欧洲安全; 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
欧罗巴,希腊神话中的公主,欧罗巴与万神之 王宙斯相爱并生下三个儿子,她所居住的大地被命 名为欧罗巴,即今天的欧洲大陆。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国际关系中的“极”是指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能够发挥庞大阻碍和充当世界格局主角的国家和国家集团。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还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
两极格局在当时国际关系中仍是总体的、差不多的特点。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一)走向联合的缘故1、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在经济的复原和进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3、“冷战”使欧洲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4、共同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5、近代欧洲冲突和战争不断,激起人们联合的愿望。
6、法德两国和解,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
(二)过程1、1951年,《巴黎条约》,决定律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一体化开始)2、1957年,《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欧洲一体化重要里程碑)3、1967年,《布鲁塞尔条约》,欧洲共同体成立。
4、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条约》,决定成立欧盟。
5、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
6、1999年,欧元问世。
(三)欧共体形成的阻碍1、经济上: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政治上: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操纵,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一)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原和进展1、缘故①政治上:美国推动日本民主改革,排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经济:非军事化,实施外向型战略。
“贸易立国,出口第一”。
③文化上:进展教育和科学,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④外援:美国有削弱转扶持,利用美国的军事订货。
2、表现①1956-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进展时期。
②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条件:经济的进展和实力的增强。
2、表现: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含义:是由进展中国家组成,不加入任何军事集团的,奉行独立自主、非集团、不结盟原则的国家组织。
第26课__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20世纪下半期,由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向多极化趋势 转变 原因:①多股新兴力量的崛起,如欧共体的形成、 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中国振兴等。 ②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标志着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 件是 ( B )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987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仅次于美
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二、日本的迅速崛起
3、影响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
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
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
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
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1、创始人 2、成立 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铁托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首届不结盟国家会议会场
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1、创始人
2、成立
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3、原则 独立、自主、非集团、不结盟
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的形成
1、原因: 2、过程: 3、影响:⑴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目前欧盟总体面积扩大近74万平方公里,人口从约3.8亿增至约4.5亿, 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约5%,从现在的9万多亿美元增加到10万 多亿美元,经济总量与美国不相上下,欧盟的整体实力有所增强。
4、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虽然瓦解,但多极化 的世界格局也没有最终形成,直到今天,仍处 于向多极化演变的过程中。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共38张PPT)
C、谋求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8、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的标志是:
C
A. 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
B. 1956年南斯拉夫、埃及、印度三国首脑会议
C.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
D. 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首脑会议
象征日本经济迅速崛
欧共体总部大厦 起的太阳神塔
不结盟运动会议
1、联合的原因:
(1)现实原因: 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2)根本原因: 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
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政治因素:
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 制和苏联的威胁 (4)思想因素: 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10、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是: ①集中 物力、财力进行建设 ②大力发展科技 ③美国扶 植 ④大力发展教育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演说:“……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 那种挑战.尼克松演说中的“挑战”是指:
日本从80年代开始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世界 上最大的债权国。尽管当前的日本经济困难重重, 但其经济基础条件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在世界经 济中的地位并没有动摇,日本仍具有强大的整体经 济实力和发展潜力。
2000年度国内生产总值535万亿日元,相当于世界 第三位的德国的2.5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美国,约达35600美元,至 2000年底,对外纯资产(纯债权)133万亿日元(约合 11000多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和国际收支盈 余国。
历史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件新人教必修
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合作与竞争
合作
• 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 打击恐怖主义 • 缓解贫困和发展
竞争
• 贸易争端的升级 • 科技和道德领域的竞争加剧 • 经济、政治、文化优势的争夺
中国在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1 地位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世界多 极化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联合国、 世贸组织、金砖国家等机构的重要成员。
2 作用
中国积极主张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提出一系 列倡议与方案,如“一带一路”,推动亚太自 贸区建设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新方 向。
结语和总结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国际格局,也给全球各国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处理多 极化关系时,各国需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
通过对各国的介绍与排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基础和目前的特点,也更 好的了解了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全球主要多极化力量介绍
美国
美国是最早被认为是超级大国的国家之一,是世界 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和军 队。
欧盟
欧盟是由欧洲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联盟,是全球最 大的贸易实体之一,占据着全球25%的GDP。
中国
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人口最多的 国家之一,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不断增长的经济
多极化的国际格局
1
趋势
过去的两个世纪间,世界大国的数量从几个扩展到今天的二十多个,这是多极化 发展的重要背景。
2
பைடு நூலகம்
特征
国际格局多极化的特征在于,世界上有若干个大国,互相竞争、合作,形成多重 安全格局。
3
影响
多极化意味着全球力量重新分布,新兴力量的崛起,原有国际秩序的改变,世界 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见贤思齐:我看政治家的智慧
法国外长舒曼建议:将法德 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 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 构的管辖之下。这就使法德之间 任何战争不仅会成为不可想像的, 而且物质上也将是不可能的。
双方深信,德国人民 和法国人民的结束世仇的 和解是一个深刻地改变了 两国人民之间关系的有历 史意义的事件。 从两国人民安全的观 点以及从他们的经济和文 戴高乐在波恩 化发展的观点,体会到两 受到热烈欢迎 国人民之间的团结; 认识到两国合作的加强是欧洲统一道路上不可缺 少的阶段,而欧洲统一是两国人民的目的。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总有一天,到那 时,……,所有的欧洲国 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 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 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 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 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 系……” ——维克多· 雨果
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战 后 的 德 国
战 后 的 英 国
战后初期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实力对比
4、中国的振兴
冲击着两级格局,促使多极化趋势出现
1971年,在第26届联大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恢 复了合法席位,中国代表团 笑逐颜开。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
课 堂 小 结
强大的美国 强大的苏联 西欧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实力相对下降
实力迅速上升
不结盟运动
中国的振兴
多两 极极 化格 趋局 势下 出的 现世 界
2. 向政治大国迈进
(1)提出“政治大国”目标,要求摆脱美国控制; (2)在资本主义世界,美、日和西欧基本形成三足 鼎立局面,促使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南斯拉夫总统
埃及总统 纳赛尔
印度总理
铁托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124第三子目,归纳不结盟运动的相关内容。
背景 目的 标志 政策 任务 纲领 影响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独立
摆脱美苏控制;维护自身独立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 非集团、不结盟 任务:反对美苏霸权主义。 纲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 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 台,冲击着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机器人教师
日本美女机器人
日本美女机器人导游亮相
ERICA
二、日本的崛起
1、原因:
①进行民主改革 ②制定合乎国情素) ④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口号; ①美国的大力扶植 ②朝鲜战争的刺激
外因
2、表现: 20世纪80年代成为第二大经济强国
资本主义 阵营
战后初期 60 、70年代
美国
日 日本 三足鼎立 欧共体 英 德
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日本和西欧要求摆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脱美国控制,政治上独立自主倾向加强, ……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 动摇了美国的霸权地位,两极格局受到重 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大冲击。 —— 1971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
20世纪60、70年代:两极格局受冲击,出 现多极化趋势
①欧洲走向联合 ②日本崛起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④中国的振兴
构成两极格局下 的多极化趋势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一)原因
(1)现实因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丧失 (2)根本原因:欧洲经济发展的需要 (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 (4)思想渊源: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 (5)关键因素:法德和解。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与其同时,战后的欧洲国家逐步走向联合,另外,哪个国家通过改革从战败国变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世界格局为什么会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一起学习本节内容。
不知道最近同学们有没有看新闻报道
因此,要求制定欧盟的宪法,简化现有的程序,加快欧盟经济联合的步伐。
不过,在法国和荷兰的人
经济衰退、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的原那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欧洲哪个国家,在二战后被美国和苏联分区占领,并成为美国
一极新的政治力量,那么接着我们来学
界市场。
国民经济非军事
老师学生一
来维护自己的独立,奉行不结盟的政策,这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被称为“第三世界”。
这就是不结盟。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Fra bibliotek条件目的
1、 2、
时间
地点
1、 影响 2、
3、
1960年不结盟运动五位发起人的合影。左起:印度总理尼赫鲁、加 纳总统恩克鲁玛、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南斯 拉夫总统铁托。
美国 西欧
苏联苏联日本
“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第一位 …中…国, 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不于结第盟一位。……现在,
世界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 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 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 苏联、中国、日本。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1年讲话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探究一: 二战后欧洲为什么要走向联合?
——《舒曼计划》(1950年)
促使法德和解,永远避免战争
1、二战后欧洲为什么走向联合?
⑴ 、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欧洲一体化的 根本动因 。 ⑵、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
⑶ 、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的回应。
⑷、直接原因:法德的和解。 (5)现实原因:西欧政治、经济的衰落
2、欧洲联合的过程 看教材p122填下空
根本原因 二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 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 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美国的帮助(削减直至免除战争赔偿, 向日本提供资金和物资)。
3.利用了朝鲜战争的机会。 4.日本政府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 强政府投资、发展出口贸易、重视教育)
5.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二战后日本教育的发展:
1950年,日本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就已达 到99%。 1965年初中毕业升入高中的比率达69.6%。 1970年,高中学生考进大学的有23.6%。 教育的发展,为经济现代化提供了高素质的劳 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选择题
2018年题组
1.(2018全国卷Ⅰ,4分)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考点】第三世界的兴起
【解析】材料中变化最大的是非洲加入联合国的国家数量,说明联合国成为第三世界新兴国家的平台,体现了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
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参加联合国国家数量增多不等于世界贸易扩大,排除C项;材料能够说明参加联合国的国家交往或联系增强,但不能说明经济区域化的发展状况,因为参加联合国的国家同样可以实行贸易保护或关税壁垒政策,排除D项。
【答案】A
2.(2018·北京文综·23)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
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
该宣言()
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
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
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考点】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亚太地区建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A项错误。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但是1956年已经开始酝酿,在美苏冷战的压力下,印度、埃及等国提出反对“国家集团”,希望在两极格局下保持和平中立,为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奠定了政治基础,B项正确。
北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C项错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于1945
年,D项错误。
【答案】B
3.(2018·江苏单科·19)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
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
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
【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通过题中信息剖析当时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美国、西欧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的变化,通过西欧在世界贸易总额和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数据变化可推理出,西欧在国际上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这一变化有利于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D项正确。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1944年,题中数据出现于该体系建立之后,排除A项;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有所提高,但此时经济霸主依然是美国,排除B项;西欧国家的崛起加剧了其和美国的矛盾,排除C 项。
【答案】D
2017年题组
1.(2017·海南单科·20)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
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
这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考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
【解析】材料表明法国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这是法国独立化倾向增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的表现,A项正确。
材料没有提及欧洲一体化的内容,排除B项;这一时期属于两极格局时期,多极化趋势刚刚出现,C项排除;材料只能得出这一时期法国的外交政策,没有
提及法国的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的改变,排除D项。
【答案】A
2016年题组(备注:无)
2015年题组
1.(2015·重庆文综·12)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
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
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考点】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加强——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
【解析】1942年元旦,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与材料内容无关联,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中的“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是指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统治的运动,而非洲的这股“变迁之风”体现了第三世界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故B项错误;材料“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可看出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民族独立运动,谋求在国家社会上不结盟,获得国家独立发展的有力空间,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故C 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非洲的“变迁之风”,没有涉及美苏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5·江苏单科·20)“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
”该会议的召开()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考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解析】“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不是指经济方面,而且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也与“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不符,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旨在加强和平”,“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与“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相符,故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兴起,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但该会议不可能从此“消除了”亚非国家的政治分歧,故D项错误。
【答案】C
2014年题组(备注:无)
二、非选择题(备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