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驱油
驱油耐温抗盐型聚合物
![驱油耐温抗盐型聚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5ab61450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b.png)
驱油耐温抗盐型聚合物
驱油耐温抗盐型聚合物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
该聚合物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并且具有抵抗盐类物质的作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化工等领域。
该聚合物通过优化配方和工艺,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保持其强度和耐磨损性能。
与传统材料相比,驱油耐温抗盐型聚合物具有更高的耐腐蚀性能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驱油耐温抗盐型聚合物还具有良好的油水分离性能。
它能够有效分离固体颗粒和液体,提高油井开采的效率,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除了在石油开采领域,驱油耐温抗盐型聚合物还被用于海洋工程、船舶建造等领域。
它的优异性能可以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保证设备和构件的安全可靠运行。
总之,驱油耐温抗盐型聚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的出现将进一步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油田用聚合物驱油剂相关知识
![油田用聚合物驱油剂相关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db457180b4e767f5bcfce0d.png)
许多学者认为,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粘弹效应引
起了驱油剂粘度的大幅度增加,进一步改善了驱替前缘的流
度比,因而当驱油剂流量增加时,采油速度迅速上升。 用聚合物溶液驱替后,所有类型的残余油均减少,减少 量取决于驱替液的粘弹性。聚合物溶液在驱替不同类型残余 油时,表现出很强的“拉、拽”作用。残余油不是被聚合物
(2)粘滞作用:聚合物的粘弹性加强了水相对残余 油的粘滞作用,在聚合物溶液的携带下,残余油会 重新流动,从而被夹带而出。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 质中的粘滞力增加,是驱替膜状、孤状残余油的主 要机理
(3)增加驱动压差:提高了岩石内部的驱动压差,使注入液可以克服 小孔道产生的毛细管压力,进入细小的孔道中,从而把原油驱替出来。 (4)绕流作用:聚合物进入高渗透层后,增加了水相的渗透阻力,产 生了由高渗透层指向低透层的压差,使注入液发生绕流,进入到中、 低渗透层中,扩大了水驱的波及体积,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
Vsw EV V
Vsw-驱油剂的驱替体积; V-油藏总体积; Ev-体积波及系数;
影响因素: 流度比、岩石的宏观非均质性、注采井网对非均
质性的适应程度等
(1)流度比 指注入驱油剂的流度与被驱原油的流度之比。 流度 :流体的渗透率
K
与其粘度 之比。
=
水油流度比:
K
岩石允许流体 通过的能力
(2)油层岩石宏观非均质的影响
实际油层是在水流冲刷过程中沉积形成的
顺水流方向与垂直水流方向的渗透率必然有差异 流体沿渗透率好的方向流动快 形成不轨则驱动前缘 注采井网安排不当 油井会过早水淹,油藏留下一些“死油区”
油层结构的非均质性: • 油和水都是在油层岩石颗粒之间的细小孔道(孔隙、 裂缝)内运动的。这些孔道大小不一,纵横交错,变 化万千,这就是油层结构的非均质性。 • 水(驱油剂)驱动石油在这些孔道中流动时,由于孔 道大小不同,所遇到的阻力也不一样,使得水在不同 的孔道中驱油时的流动速度不同。
聚合物驱油技术机理及应用的综述
![聚合物驱油技术机理及应用的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cea9b50ad02de80d4d840a5.png)
聚合物驱油技术机理及应用文献综述目录聚合物溶液种类及性质 (2)聚合物驱油机理 (3)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因素 (4)油层条件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因素1 (4)聚合物条件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4 (5)国内油田形成的聚合物驱主要技术 (7)一类油层聚合物驱油技术 (7)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技术 (9)聚合物驱油技术应用效果 (10)大庆油田北一区断西聚合物驱油工业性矿场试验效果 (10)胜坨油田高温高盐油藏有机交联聚合物驱试注试验12 (12)大港油田港西五区一断块聚合物驱油试验效果 (14)参考文献 (15)聚合物溶液种类及性质驱油用的聚合物有下面几种,黄胞胶(天然),聚丙烯酰胺(PAM),梳形抗盐聚合物,疏水缔合聚合物等等1。
黄胞胶是一种由假黄单胞菌属发酵产生的单胞多糖,具有良好的增粘性、假塑性、颗粒稳定性。
由于其凝胶强度较弱,不耐长期冲刷,以及弹性差、残余阻力系数小,现场试验驱油效果不好,还容易发生生物降解作用,因此调剖和三次采油现在不怎么样用,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聚丙烯酰胺是丙烯酰胺(AM)及其衍生物的均聚和共聚物的统称。
产品有三种形式,水溶液胶体、粉状及胶乳,并可以有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等类型(油田一般用粉状阴离子型产品,再者是非离子,阳离子正在发展)。
具有双键和酰胺基官能团,具有烯烃的聚合性能以及酰胺结构的性能。
具有水解、霍夫曼降解、交联等反应属性。
聚合物溶液应用过程中会发生氧化降解、自发水解、铁离子促进降解等化学反应,以及机械剪切降解和生物降解作用。
经试验证明,粘度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水解度、浓度、温度、水质矿化度、流速有很多依赖性,基本上相对分子质量越高,水解度越小,浓度越大,温度越低,水质矿化度越小,流速越小,其粘度就越大。
聚合物溶液在孔隙介质中流动特性有絮凝、粘弹等特性。
聚丙烯酰胺的絮凝作用具有电荷中和和吸附絮凝两大因素,能降低聚合物在水中的有效浓度和粘度。
通过稳态剪切流动和稳态剪切流动实验,证明了聚合物具有粘弹性,一定条件下随流速增加而发展,粘弹效应是聚合物溶液提高微观驱油效率重要机理。
聚合物驱油
![聚合物驱油](https://img.taocdn.com/s3/m/176e8c20bed5b9f3f90f1c91.png)
⑶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丙烯晴的合成:氨氧化法
• CH2═CH-CH3+NH3+ 3/2O2→CH2═CH-CN+ 3H20
•丙烯酰胺的合成: •CH2═CH-CN+H2O→CH2═CH -CONH2 •丙烯酸的合成: •CH2═CH-CH2+O2→CH2═CH -CHO+H2O •2CH2═CH-CHO+ O2→2CH2═CHCOOH
3.聚合物驱油机理
⑴吸附作用:
•聚合物大分子在孔隙介质的表 面由于氢键,静电力的作用和 介质表面结合在一起而丧失流 动能力的现象,称为吸附。
• ⑵捕集作用:
•机械捕集
水力学捕集
• 低渗透油层,其滞留主要以捕 集为主 • 高渗透地层,以吸附为主。
•⑶流体黏弹效应对改善流度比的贡 献。
4.聚合物驱基础研究最新进展:
• ⑸能阻止其他化学剂副反应的发生;
• ⑹注水用表面活性剂应考虑 到它与地层矿 物组分,地层水注入水成分,地层温度以 及油藏的枯竭程度等的相互关系; • ⑺具有抗地层高温,高盐浓度的能力; • 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投入产出比具备 优势。
分类
• 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 木质素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烷基酚聚 氧乙烯聚氧丙烯多硫酸盐等。
特点
1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地 层的渗透率密切相关。 对于油层聚合物的特定要求: 好的增粘性能,热稳定性高, 化学稳定性好,耐剪切,在油 层吸附量不大等。
2
好的聚合物中,主链应为碳链(热 稳定性好),有一定量的负离子基 团(增粘效果好),和一定量的非 离子亲水基团(化学稳定性好)
天然聚合物
1
纤维素
• 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和微观驱油机理研 究。 • 适合聚合物驱油田的筛选标准
聚合物驱采油
![聚合物驱采油](https://img.taocdn.com/s3/m/a3ada26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6.png)
聚合物驱采油聚合物驱实际上是把水溶性聚合物加到注水井中以增加注入水的黏度,使油的流淌力量相对提高,从而提高油田采收率。
聚合物驱是一种三次采油方法。
聚合物驱在我国经过多年的矿场先导性试验,取得提高采收率8%~10%的好效果,目前在成功、大庆、大港等油田均已形成了肯定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力量,成为油田新的增储上产措施。
1.聚合物驱油的油藏应具备以下条件目前使用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聚合物存在盐敏效应、化学降解、剪切降解等问题,因此,对油藏地质条件有肯定的要求。
一般认为适合聚合物驱油的油藏应具备以下条件:(1)油层温度不宜过高,最好不超过70℃;(2)地层水和注入水矿化度低,有利于聚合物增黏,一般矿化度应低于10000mg/L;(3)油层渗透率变异系数太大或太小,均不利于提高聚合物驱的效果;(4)油层渗透率应要高和孔隙度应大于25%,如太小也不利于聚合物驱;(5)其它因素,如油层润湿性、地层水的pH值等,也都是聚合物驱必需考虑和讨论的问题。
我国绝大部分油田属于陆相地层,在平面上、纵向上非均质性都非常严峻,地层原油黏度在5mPa·s以上的占90%以上,具有很大的聚合物驱潜力。
据讨论认为,我国适于聚合物驱的储量达43.577亿吨,其中成功油田就有9.74亿吨,可增加可采储量近亿吨,潜力巨大。
2.影响聚合物驱油效率的因素影响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因素许多,也很简单,主要包括油层的非均质性、地层水矿化度、油层温度、井网特征以及聚合物相对分子量和注入量等。
因此设计注聚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达到最大经济效益。
3.聚合物驱油动态变化规律聚合物驱油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水驱空白阶段、聚合物注入阶段和后续水驱阶段。
其中,聚合物注入阶段是聚合物驱油的中心阶段。
一般为3~3.5年时间,在此阶段主要任务是实施聚合物驱油方案。
将方案设计的聚合物用量按不同的注入段塞注入油层,同时此阶段的后期也将是增油的高峰期、聚合物驱增油量的50%以上将在此阶段采出。
对几种驱油技术的分析与探讨
![对几种驱油技术的分析与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5a89d14227916888486d77a.png)
对几种驱油技术的分析与探讨关键词:驱油聚合物二氧化碳微生物一、聚合物驱油技术聚合物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方法。
目前,聚合物驱油技术尽管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复杂性使我们对其驱油机理尚未真正搞清。
具体表现在现场聚合物驱油过程中提前见效的问题;产出液中聚合物浓度逐渐升高直至突破的问题等等。
所以现阶段研究聚合物驱油技术有一定实践价值。
注入驱油剂来开采油层的残余油为强化采油(enhanced oilrecovery,简称eor或improved oilrecovery,简称ior),又称3次采油(tertiary oil recovery),可使采收率提高到80% ~85%。
聚合物驱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3次采油方法,它能在常规水驱开采后期,使油藏采收率再提高8%左右,相当于增加四分之一的石油可采储量。
聚合物驱(polymer flooding)是指在注入水中加入少量水溶性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增加水相粘度,同时降低水相渗透率,改善流度比,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它的机理是所有提高采收率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即降低水相流度,改善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
一般来说,当油藏的非均质性较大和水驱流度比较高时,聚合物驱可以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是:原油采收率是采出地下原油原始储量的百分数,即采出的原油量与原始地质储量的比值,它取决于驱油剂在油藏中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
聚合物驱不仅可以提高波及系数,而且还可以提高水波及域内的驱油效率。
我国对聚合物驱提高油田采收率技术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理论技术攻关和现场试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特别是“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及国家973项目的研究,大大促进了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发展。
自1996年聚合物在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大规模推广应用以来,形成了1000×104t的生产规模,为国家原油产量保持稳中有升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浅述聚合物驱采油技术
![浅述聚合物驱采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2a022c2c1c708a1284a44de.png)
浅述聚合物驱采油技术摘要:聚合物驱就是使用聚合物作为添加剂,增加水的粘度、改善水油流度比,从而提高波及系数,达到提高原油的采收率的目的。
近几年的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使它已成为胜利油区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技术之一。
但经研究表明,虽然聚合物驱油能比水驱油较大幅度地提高原油的采收率(6~12%),但即使在聚合物驱之后也只能采出原始地质储量的40~50%。
也就是说,仍有大约一半或以上的原油留在地下未被采出。
关键词:聚合物驱;采油一、引言在聚合物驱之后,还必须研究采取其它方法进一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聚合物驱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实施结束后,仍有50%~60%的原油残留在地层中,地层中的剩余油仍然很丰富。
如果能在目前状态下进一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对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微观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很大的意义。
在油田实施聚合物驱以后,将面临着聚合物驱后如何提高采收率这一技术难题。
尽管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然而关于聚合物驱油的机理,人们的认识很不一致。
有学者认为,注粘性水与注常规水的最终剩余油饱和度是相同的;也有人认为,聚合物驱不能在波及面积内使剩余油饱和度有很大降低。
实际上,人们对于聚合物溶液在地下驱油过程中的渗流特征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完善,特别是微观物理化学渗流规律,还不十分清楚,所以开展聚合物驱及其剩余油分布微观机理研究显得十分有必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在石油工程领域,在世界范围内通过油井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和人工补充能量开采后的油藏,原油的采出量平均不到原油的原始地质储量的一半,即有一半左右的石油储量残留在地下。
近年来,随着油井含水的增加,原始开采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差,人们试图寻找新的开采方式,聚合物驱油是当前提高水驱油田采收率的方法,已由先导性实验步入工业化应用阶段。
由于聚合物驱的优良前景,国内外都在做大量的研究,对其机理有一定的认识。
关于聚合物驱油的机理,人们的认为不一致:ALLEN等研究了驱替液流度性对流度控制的影响,认为驱替液的粘弹性对改善流度比有重要作用。
《微生物—聚合物联合驱油实验研究》
![《微生物—聚合物联合驱油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79a271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17.png)
《微生物—聚合物联合驱油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对可持续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对于新型油田开采技术的探索变得越来越迫切。
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驱油技术——微生物—聚合物联合驱油技术。
该技术结合了微生物与聚合物的优势,通过实验室实验,验证了其在油田开发中的有效性。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主要包括油田原油、微生物菌种、聚合物溶液等。
其中,微生物菌种经过筛选和培养,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
2. 实验方法(1)微生物培养: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筛选出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并控制其生长条件,如温度、pH值等。
(2)聚合物制备:将选定的聚合物材料进行化学处理,制备成所需的聚合物溶液。
(3)联合驱油实验:在模拟油田环境下,将微生物与聚合物溶液混合,进行驱油实验。
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驱油效果,分析微生物与聚合物的协同作用。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微生物与聚合物联合作用下,驱油效果明显优于单一驱油方法。
在驱油速度和采收率方面,联合驱油技术表现出较大的优势。
同时,实验还发现微生物在驱油过程中对油田的伤害较小,具有良好的环保性。
2. 结果分析(1)微生物作用分析:微生物在驱油过程中通过分解原油中的成分,产生有益的生物化学物质,改善了原油的流动性。
此外,微生物的吸附和驱替作用也起到了显著的驱油效果。
(2)聚合物作用分析:聚合物溶液具有良好的黏度和流动性,可以降低原油与地下岩石的附着力,从而提高采收率。
此外,聚合物还可以起到降低流体渗透性的作用,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失。
(3)协同作用分析:在联合驱油过程中,微生物与聚合物发挥了协同作用。
微生物通过分解原油、改善流动性等作用,为聚合物溶液的扩散和运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聚合物溶液也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条件。
两者共同作用下,使得驱油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四、讨论与展望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聚合物联合驱油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聚合物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驱油机理
![聚合物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驱油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5d219816964bcf84b9d57b7f.png)
1 聚合物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驱油机理聚合物的驱油机理主要是利用水溶性高分子的增粘性,改善驱替液的流度比,在微观上改善驱替效率、并且在宏观上能提高平面和垂向波及效率,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以下是水油流度度比的定义式:Mwo=(1)经典的前沿理论认为,降低油水流度比,能够改变分流量曲线。
聚合物驱的前沿含油饱和度和突破时的的含油饱和度都明显高于水驱,这表明聚合物驱能降低产出液含水率,提高采油速度,具有更好的驱替效果;(2)聚合物驱通过改善水驱流度比,可以改善水驱在非均质平面的粘性指进现象,提高平面波及效率;在垂向非均质地层,聚合物段塞首先进入高渗层,利用高粘度特性“堵”住高渗层,使后续水驱转向进入低渗层,增加了吸水厚度,扩大了垂向波及效率。
以下是聚合物驱和水驱的对比聚合物驱和水驱的波及系数(3)聚合物在通过孔隙介质时发生吸附、机械捕集等作用而滞留,改变了聚合物所在孔隙处的渗透率。
被吸附的聚合物分子链朝向流体的部分具有亲水性,能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而不降低油相相对渗透率,即堵水不堵油;同时聚合物的滞留能增加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表明渗流阻力增加,引起驱动压差增大,有利于驱动原来不曾流动的油层,提高油层波及体积。
(4)由于聚合物溶液粘滞力的作用,使得其很难沿孔隙夹缝和水膜窜进,在孔道中以活塞式推进,克服了水驱过程中产生的“海恩斯跳跃”现象,避免了孔隙对油滴的捕集和滞留。
(5)另外,聚合物溶液具有改善油水界面粘弹性的作用,使得油滴或油膜易于拉伸变形,更容易通过狭窄的喉道,提高驱油效率。
2 驱油用聚合物的性能要求通过对聚合物驱油机理的分析,可以知道驱油用水溶性聚合物的性能指标主要是能增加油水流度比,即具有增粘性。
另外,聚合物溶液由于要在地层条件下能通过多孔介质运移传播,并最终被采出地面。
所以还应具有滤过性、粘弹性、稳定性以及无污染性等性能(1)增粘性。
应该尽量获取在较低浓度下就具有较高表观粘度的水溶性聚合物。
聚合物驱油机理.pptx
![聚合物驱油机理.pptx](https://img.taocdn.com/s3/m/c9bc509eee06eff9aff80726.png)
石表面润湿性和毛细管液阻效应的存在,水驱后还存在着大量的残余油。这些残
余油以簇状、柱状、孤岛状、膜(环)状、盲状的形态滞留在孔隙介质中。那么
, 聚合物驱能否把这些残余油驱动呢?研究表明:聚合物溶液存在着粘弹性,在
水 驱过程中,表现了三种粘度,即本体粘度、界面粘度、拉伸粘度。在这三种粘
度 的共同作用下,聚合物驱不仅可以提高波及系数,而且还可以提高水波及域内
段原油不能得到有效的开采。
在不考虑重力影响的前提下,我们可以给出高渗透率层段水突破之前任一注
水阶段时两层段间吸水量之比:
q1 1
K1Krw1 K1Kro1
w
o
o Krw1 Kro1 K1 • w
q2 2 K 2Krw2 K 2Kro2 K2 o Krw2 Kro2
w
o
w
K1>K2
2
一 寸 光 阴 不 可轻
在水驱油条件下,水突破油层后采出液中油的分流量为:
KKro
fo
λo λw λo
μo KKrw KKro
μw μo
该式经简化得出:
fo
1
1
o •
Krw
w Kro
100
经济极限含水 90
含水率,
80
70
60
50 0.4
μo/μw=15 μo/μw=1
0.5
0.6
0.7
0.8
含水饱和度,Sw
不同油、水粘度比时采出液含水率随水饱和度变化关系曲线
残余油与流过其表面的驱替液之间的粘滞力可用下式表示: τ=dv/dz·μr
式中: τ——两相流体间的粘滞力; dv/dz——两相流体的界面速度梯度; μr——两相流体间的界面粘度。 聚合物溶液与残余油之间的界面粘度远远高于注入水与残余油间的界 面粘度值。
高浓度聚合物驱油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浓度聚合物驱油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1157a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b.png)
一、引言聚合物驱油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l0%左右。
聚合物浓度越高,采收率越大;越早转注高浓聚合物,采收率越大。
因此,尽可能采用最高浓度的聚合物,尽可能早地转注高浓聚合物,不仅采收率可大幅提高,而且经济效果越好。
二、聚合物驱油机理聚合物驱油是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三次采油技术,其特点是向水中加入高分子量的聚合物,从而使其粘度增加,改善驱替相与被驱替相间的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进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深入进行聚合物驱的研究,对改善油田开发效果,保持原油稳产,提高原油最终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1.提高宏观波及系数(Ev)。
聚合物注入地层后,会提高注入水的粘度,降低水相渗透率,使得油层吸水剖面得到调整,平面非均质性得到改善,水洗厚度增加,扩大了水相的波及体积,从而提高宏观波及系数。
2.提高微观驱油效率(Ep)。
只要选择合适的油藏,有正确的注入体系设计,聚合物驱可提高采收率l0%以上。
国内外专家认为,这是由于聚合物在一定注入速度下具有粘弹效应,从而提高了微观驱油效率。
聚合物驱替机理主要有:(1)粘弹性聚合物溶液对孔隙盲端中残余油的拖拉携带。
(2)聚合物溶液对连续油膜的携带机理。
(3)粘弹性聚合物溶液对孔喉处的残余油的携带机理。
(4)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对圈闭残余油的携带机理。
三、聚合物驱油影响因素由于聚合物驱主要是利用聚合物提高注入水的粘度,降低水油流度比,因此,聚合物水溶液的粘度大小,直接影响聚合物驱的效果,是聚合物驱油的主要影响因素。
1.聚合物的结构及浓度的影响。
聚合物分子越大,聚合物相互缠绕的程度越大,聚合物溶液的粘度越大。
水解度是影响聚物溶液粘度的重要因素,一般水解的聚烯酰胺要比相应未水解的聚丙烯酰胺的况粘度高,这主要是由于已水解分子上的电荷能使聚合物分子的链最大限度展开,并由此提高了溶液的视粘度。
聚合物的浓度也是影响聚合物溶液粘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聚合物的浓度越大,被溶解在水中的聚合物分子越多,分子相互缠绕的机会明显增多,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增加。
国内外聚合物驱油应用发展与现状
![国内外聚合物驱油应用发展与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ae7f22ee2af90242a995e530.png)
国外聚合物驱油应用发展与现状一、聚合物驱油机理聚合物驱(Polymer Flooding)是三次采油(Tertiary Recovery)技术中的一种化学驱油技术。
聚合物有两种驱油机理,一是地层中注入的高粘度聚合物溶液降低了油水流度比,减小了注入水的指进,提高了波及系数(图1和图2),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1-6]。
二是由于聚合物溶液属于非牛顿流体,因此具有一定的粘弹性,提高了微观驱油效率[7-13],从而提高采收率。
常使用两种类型的聚合物[14],一种是合成聚合物类,如聚丙烯酰胺、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等;另一种是生物作用生产的聚合物,如黄胞胶。
在长达30 年的聚合物驱室研究和现场试验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聚合物是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生物聚合物黄胞胶两种。
由于生物聚合物黄胞胶的价格比较昂贵且易造成井底附近的井筒堵塞,除了在高矿化度和高剪切的油藏使用外,油田现场都使用人工合成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作为聚合物驱的驱剂。
图1 平面上水驱与聚驱示意图图2 纵向上水驱与聚驱示意图二、国外驱油用聚合物现状及发展趋势2.1国外驱油用聚合物的发展由于经济政策和自然资源的原因,国外对聚合物驱油做了细致的理论及实验研究,但未作为三次采油的主要作业手段。
驱油用聚合物的理论自80年代成熟以来,并未有较大突破,而其发展主要受限于成本因素。
理论上,在油气开采用聚合物中,可以选用的聚合物有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丙烯酰胺与丙烯酸的共聚物、生物聚合物(黄胞胶)、纤维素醚化合物、聚乙烯毗咯烷酮等[15]。
但己经大规模用于油田三次采油的聚合物驱油剂仅有HPAM和黄胞胶两类。
人工合成的驱油用聚合物仍主要以水解聚丙烯酰胺为主。
已产业化的HPAM产品包括日本三菱公司的MO系列,第一制药的ORP系列,三井氰胺的Accotrol系列;美国Pfizer的Flopaam系列,DOW的Pusher系列;英国联合胶体的Alcoflood系列;国SNF的AN系列HPAM聚合物。
《微生物—聚合物联合驱油实验研究》
![《微生物—聚合物联合驱油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675ca8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0.png)
《微生物—聚合物联合驱油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和采收难度的增大,石油行业对提高采收率、减少成本和提高采出质量的需求愈发迫切。
微生物和聚合物在石油开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联合驱油方面。
本研究主要针对微生物—聚合物联合驱油技术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为石油开采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支持。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石油样品、微生物菌种、聚合物溶液、实验设备等。
2. 实验方法本实验主要采用室内模拟采油技术,通过对不同微生物与聚合物联合的组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最佳的联合驱油方案。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研究区块,采集石油样品;(2)筛选适合该区块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和繁殖;(3)制备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4)将微生物与聚合物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合,形成联合驱油体系;(5)将该体系在室内模拟环境下进行驱油实验;(6)收集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微生物与聚合物的单一效果分析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单一的微生物或聚合物都具有一定的驱油效果。
其中,微生物通过分泌代谢产物和生物膜等作用,改变油藏环境,提高采收率;而聚合物则能有效地降低流体粘度,改善流动性能。
然而,单一的驱油方法效果有限,不能达到最佳的驱油效果。
2. 微生物—聚合物联合驱油效果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比例的微生物与聚合物联合驱油体系,我们发现联合驱油效果明显优于单一驱油方法。
在适当的比例下,微生物与聚合物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挥驱油作用。
具体表现为:微生物能够分解石油中的大分子有机物,降低原油粘度,而聚合物则能改善流体的流动性能,从而提高采收率。
此外,联合驱油体系还能有效地防止原油在储层中的泄漏和流失。
3. 最佳联合驱油方案分析通过对不同比例的微生物与聚合物联合驱油体系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当微生物与聚合物以一定比例混合时,其驱油效果最佳。
具体比例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聚驱驱油机理》课件
![《聚驱驱油机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33a26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4.png)
研发新型聚合物溶液,提高驱 油效果和环保性能
聚驱驱油技术的集成和创新
集成:将多种驱油技术进行集成,提高驱油效率 创新:开发新型驱油技术,如二氧化碳驱油、微生物驱油等 提高采收率:通过集成和创新,提高油田采收率 降低成本:通过集成和创新,降低驱油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聚驱驱油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估
经济效益:提高采收率,降低生产成本 社会效益: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技术发展: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产业升级:促进石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聚合物溶液的驱油 机理:通过改变油 水界面张力,提高 油水相对渗透率, 实现驱油
聚合物溶液的驱油 效果:提高采收率, 降低采油成本,保 护环境
聚合物溶液的宏观驱油机理
聚合物溶液的 组成: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稳定剂等
聚合物溶液的 作用:提高油 水界面张力, 降低油水粘度
比
聚合物溶液的 注入方式:注 入井、注入层、
注入时间:影响聚合物溶液的粘度,注入时间越长,粘度 越低
聚合物溶液的流速和压力
流速:影响聚合物溶液的注入速度,从而影响驱油效果 压力:影响聚合物溶液的注入压力,从而影响驱油效果 流速和压力的配合:需要合理控制流速和压力,以实现最佳驱油效果 流速和压力的调整:根据油藏条件,调整流速和压力,以适应不同的驱油需求
聚驱驱油技术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聚驱驱 油技术开始出现
20世纪60年代:聚驱驱 油技术在油田中得到应用
20世纪70年代:聚驱驱 油技术逐渐成熟,成为油 田开发的重要手段
20世纪80年代:聚驱驱 油技术在油田中得到广泛 应用,成为油田开发的主 流技术
20世纪90年代:聚驱驱 油技术在油田中得到进一 步发展,成为油田开发的 重要手段
驱油用聚合物技术要求
![驱油用聚合物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7915570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f.png)
驱油用聚合物技术要求
1. 驱油用聚合物的分子量得合适吧!就像挑选手套,得大小正好合适才能更好干活呀!比如分子量太小了,可能效果就不好咯!
2. 溶解性得强啊,不然怎么能快速发挥作用呢!这就像糖在水里,溶解得快才能甜得快呀!要是溶解慢,那不耽误事儿嘛!
3. 稳定性可太重要啦!你想想,要是不稳定,一会儿就失效了,那不是白折腾嘛!就如同盖房子,根基不稳怎么行呢!
4. 耐温性必须得够呀!不然温度一高就不行了,那怎么应对各种环境呢!好比特种兵,啥恶劣情况都得能扛住啊!
5. 黏弹性也不能差呀!这就好像面条要有韧性一样,这样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嘛!没有好的黏弹性怎么能行呢!
6. 抗剪切性也得注意哦!不能轻易就被破坏了呀,就像坚固的城墙,不会轻易被攻破一样的道理呀!
7. 注入性也要考虑呀,总不能很难注入吧!这就好比进门,门太窄了,进去不就费劲了嘛!
8. 与地层的配伍性得多好呀!要像好朋友一样和谐相处,才能发挥出最大作用呀!不然互相排斥可不行哦!
9. 成本也不能太高呀!不然怎么用得起呢!就像买东西,太贵了我们也会犹豫呀!
我的观点结论:驱油用聚合物的这些技术要求都很关键呀,每一项都得好好把关,这样才能让驱油效果达到最佳呀!。
石油开发中的聚合物驱油技术
![石油开发中的聚合物驱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fd9ef1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6f.png)
石油开发中的聚合物驱油技术石油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在能源供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石油开采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剩余石油的回收率较低、开发成本较高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聚合物驱油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石油开发中的聚合物驱油技术。
一、聚合物驱油技术简介聚合物驱油技术是一种利用高分子聚合物改善石油采收率的方法。
它通过向油层注入适量的聚合物溶液,改变油层中原有的渗透能力分布,提高油的驱替效果,从而增加采收率。
聚合物驱油技术具有驱油效果好、适应性广、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在石油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聚合物的类型和选择聚合物驱油技术中使用的聚合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选择合适的聚合物种类是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关键。
根据油藏条件、岩石性质和水质等因素,确定适宜的聚合物种类,并通过实验测试确定最佳用量和浓度。
三、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工艺流程聚合物驱油技术主要包括注聚、驱油和调剖三个阶段。
注聚阶段:首先需要准备一定浓度的聚合物溶液,然后将其注入到油层中。
在注入过程中,要控制注入速度和注入量,以确保聚合物溶液充分分布于整个油层。
驱油阶段:聚合物溶液通过与油层中的原油混合,降低原油的黏度,提高原油的流动性。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调节驱油剂浓度和注入压力来实现。
调剖阶段:当原油的驱替效果达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对聚合物驱油过程进行调剖,以防止聚合物溶液在油层中形成偏流通道。
调剖主要通过注入调剖剂,改变地层渗透能力,增加原油的驱替效应。
四、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应用案例聚合物驱油技术在石油开发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成功案例的介绍:1. 美国XX油田:该油田使用聚合物驱油技术,实现了原本难以开发的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采。
通过注入合适浓度的聚合物溶液,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
2. 中国XX油田:该油田应用聚合物驱油技术,成功实现了百万吨级的高效开采。
通过调整聚合物种类和用量,显著提高了原油的产量和采收率。
聚合物溶液驱油基本原理xin
![聚合物溶液驱油基本原理xin](https://img.taocdn.com/s3/m/5673da69168884868762d67e.png)
Ep---------井网效率.
一、聚合物溶液驱油机理
1、提高宏观波及效率EV
水油流度比对波及系数的影响
一、聚合物溶液驱油机理
1、提高宏观波及效率EV
聚合物驱和水驱的横向波及系数
一、聚合物溶液驱油机理
1、提高宏观波及效率EV
一、聚合物溶液驱油机理
1、提高宏观波及效率EV
一、聚合物溶液驱油机理
2、提高微观驱油效率ED
聚合物溶液粘弹性
“残余油”变“可动油”
提高微观驱油效率
一、聚合物溶液驱油机理
3、提高井网效率EP
EP
AW A
式中,A -----------油层面积;
A W ----------井网控制面积;
在油层条件和注采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驱开发
效果好的井网,其聚合物驱效果也好
二、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滞留
二、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滞留
机械捕集与物理堵塞的区别: 机械捕集可能让油或其他不含水的流体通过,只
是限制水溶液的流动,且是可逆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物理堵塞不允许所有流体通过,一般是不可逆的。
二、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滞留
三种滞留住往同时发生,特别是吸附和机械捕集。
滞留量适当,有利于化学驱油,滞留量太小聚合物
滞留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利 弊
1、降低聚合物有效浓度,粘 1、降低水相渗透率,降低 油水流度比 2、封堵大孔道,提高波及 系数,提高原油采收率 度变小,粘弹性降低,降低 洗油效率 2、提改变岩石物性,如渗透 性、孔隙度、界面性质等 3、提高成本
二、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滞留
1、聚合物的吸附
吸附是聚合物在岩石表面的浓集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合成聚合物
1
聚丙烯酰胺(PAM)
2 部分的水解的聚丙 稀铣胺(HPAM)
⒈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PAM与碱→HPAM
→
⑵HPAM在水溶液中的分子形态
•HPAM是聚电解质,会与溶液 中的离子发生强烈反应。并且 是柔性链,易受到水溶剂的离 子强度的影响,对盐度硬度更 敏感
机理:降低表面张力到较低程度 再分类:活性水和胶束溶液
2
②表面活性剂浓度较高(5%-8%),注入段 塞较小(3%-20%孔隙体积)的浓体系法。
机理:与油水形成超低张力。 类型:水外相微乳和中相微乳
②表面活性剂浓度较高(5%-8%)
最适用于三次采油 考虑因素:
①渗透率及其变异系数 ②流体饱和度及其分布 ③油的黏度希望小于40mPa·s以 便实现合适的流度控制 ④只使用于相对均质的砂岩油藏。
•④聚合:
•丙烯酸与丙烯酰胺可以通过热, 引发剂,射线辐照等引发聚合。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也可以共聚 制得。
•xCH2═CH-CONH2+yCH═CH -COOH→产物
⑷聚丙烯酰胺的形态; 物理形态:干粉,乳液和水溶液
1 水溶液产品的聚合物固含量低, 注入性能好,价格低,适用于 就Leabharlann 生产使用。2谢谢观看
THANKS
谢谢!
乳液的溶解速度快,不需要溶 解设备,保持期较长
3
干粉有效物含量高,运输储存 容易,保持期长。
2.生物聚合物黄胞胶
•定义:由黄单胞菌野茹菌微生 物接种到碳水化合物中,经发 酵而产生的生物聚合物。
⑴黄胞胶的化学结构:
⑵黄胞胶的生产:发酵工艺
3.聚合物驱油机理
•⑵捕集作用:
•机械捕集 水力学捕集 • 低渗透油层,其滞留主要以捕 集为主 • 高渗透地层,以吸附为主。 •⑶流体黏弹效应对改善流度比的贡 献。
⑶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丙烯晴的合成:氨氧化法 • CH2═CH-CH3+NH3+ 3/2O2→CH2═CH-CN+ 3H20
•丙烯酰胺的合成: •CH2═CH-CN+H2O→CH2═CH -CONH2 •丙烯酸的合成: •CH2═CH-CH2+O2→CH2═CH -CHO+H2O •2CH2═CH-CHO+ O2→2CH2═CHCOOH
• 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 耐盐性较好的磺酸盐型和硫酸 酯盐型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2.胶束溶液驱:以胶束溶液作为驱油剂
表面活性剂浓度超过临界胶束 浓度;醇,盐助剂的加入
4.溶性油驱:表面活性剂含量大于2%,水 含量小于10%的表面活性剂驱。 5.泡沫驱:主要成分为水,气和起泡剂的泡 沫作驱油剂。
8.化学驱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趋向
• ⑴普通表面活性剂采油性能的强化 • ⑵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混合 • ⑶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助剂 • ⑷新型多功能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与选用 • ⑸提高抗盐能力 • ⑹增强耐温性能 • ⑺降低成本
⑻特种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①氟表面活性剂 •②生物表面活性剂 •③孪生表面活性剂
7.化学驱用表面活性剂
•⑷当在水中浓度较低时,应有较强的驱油 能力;
•⑸能阻止其他化学剂副反应的发生;
•⑹注水用表面活性剂应考虑 到它与地层矿 物组分,地层水注入水成分,地层温度以 及油藏的枯竭程度等的相互关系;
•⑺具有抗地层高温,高盐浓度的能力;
•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投入产出比具备 优势。
分类
特点
1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地 层的渗透率密切相关。
2 对于油层聚合物的特定要求: 好的增粘性能,热稳定性高, 化学稳定性好,耐剪切,在油 层吸附量不大等。
好的聚合物中,主链应为碳链(热 稳定性好),有一定量的负离子基 团(增粘效果好),和一定量的非 离子亲水基团(化学稳定性好)
天然聚合物
1 纤维素
水:淡水,盐水均可 气体:氮气, 二氧化碳,天然气等 起泡剂:主要为表面活性剂如烷基磺酸盐, 烷基苯磺酸盐等
泡沫驱
提高采收率的机理
1 ⑴通过贾敏效应的叠加, 提高驱动介质的波及系数
2 ⑵气泡可依孔道的形状而 变形,能有效的将波及到 孔隙中的油驱出,提高洗 油效率。
6.驱油机理
• ⑴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机理 • ⑵乳化机理 • ⑶聚并形成油带机理 • ⑷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润湿反转机理) • ⑸提高表面电荷密度机理 • ⑹改变原油的流变性机理
聚合物驱油
1 9.3聚合物驱油
定义:是指以聚合物作为驱油剂 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实质:增加水相粘度,改善 流度比,稳定驱替前沿。 •别称:稠化水驱
聚合物驱以提高 波及系数为主, 适用于非均质的 重质或较重质的 油藏,与交联调 剖技术结合时, 也可以用于具有 高渗透率通道或 微小裂缝的油藏。
4.聚合物驱基础研究最新进展:
• 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和微观驱油机理研 究。
•
适合聚合物驱油田的筛选标准
2
9.4表面活性剂驱油
•表面活性剂驱是以表面活性 剂作为驱油剂的一种提高原 油采收率的方法。
分类:
1 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2%),注入段塞大(15 %-60%孔隙体积)的稀体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