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doc
高中生物学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核心素养:班级:姓名:1.能依据方案、文献、资料,运用胚芽鞘培养技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出生长素发现的实验方案。
2.能正确评价实验设计方案,得出合理的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向光性:在______的照射下,植物朝向_______生长的现象叫做向光性。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和达尔文一起“思考〞:问题1:植物具有向光性的外因是什么?〔可能的外因:黑暗?均匀光照?单侧光?〕实验材料:暗箱、光源、长势相同的玉米胚芽鞘等自变量:因变量:设计思路:〔请绘图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问题2: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是否与尖端有关?实验材料:长势相同的玉米胚芽鞘、暗箱、光源等自变量:因变量:设计思路:〔请绘图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问题3: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还是尖端以下部位?实验材料:锡箔纸〔锡箔纸的颜色为银白色,可折叠,不透光〕、长势相同的胚芽鞘、暗箱、光源等自变量:因变量:设计思路:〔请绘图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问题4: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是尖端还是尖端以下部位?实验材料:马克笔、长势相同的玉米胚芽鞘、暗箱、光源等自变量:因变量:设计思路:〔请绘图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2、与鲍森·詹森同感“影响〞:实验材料:琼脂〔具有凝固性、稳定性;物质能透过琼脂块且该物质理化性质可保持不变〕、胚芽鞘等实验过程:〔学生用语言描述操作过程〕实验结论:3、与拜尔同感“影响〞:实验过程:〔学生用语言描述操作过程〕实验结论:4、随温特揭示生长素的奥秘:实验过程:〔学生用语言描述操作过程〕实验结论:5、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单侧光照射下,为什么背光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侧呢?〔横向运输部位:尖端?还是尖端以下部位?〕作出假设:单侧光使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
实验材料:长势相同的玉米胚芽鞘、玻璃片〔生长素等化学物质不可透过〕、小刀、暗箱、光源等自变量:因变量:设计思路:〔请绘图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6、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及结论,请大胆推测在单侧光刺激下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植物体内生长素运输的方向有哪些?①横向运输:②极性运输:③非极性运输:实验方案“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_植物生长素的发现_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第三册[人教版]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一、知识结构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二、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解决方法]动画再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师引领,步步为营,寻根问底。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⑴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⑵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解决方法]⑴讲述实验设计方案的内容,让学生对照内容,分析讨论评价教材中的极性运输的实验设计。
⑵结合实验评价加深对生长素运输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
六、教具准备图片、动画。
七、学生活动⑴引导学生分析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的实验和结论。
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八、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导入:激素又称化学信使,在第2章中,已经认识到激素可随着血液流到人体和动物体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那么,植物体能不能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呢?[问题探讨]呈现教材P46向着窗外生长的植株,引出问题,接近要点。
植物本身没有神经系统,但对外界刺激仍能发生反应,即具有应激性。
植物对单向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叫做向性运动。
如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向光性。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重温一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吧!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动画显示达尔文的实验,设置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呢?2、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部分?3、感受单侧光刺激的又是哪一部分?4、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5、达尔文实验的巧妙之处是什么?教师总结归纳。
顶端产生的刺激能传到下部,那么它为什么能使得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呢?动画显示詹森、拜尔的实验。
詹森选择实验材料“琼脂片”证明“刺激”向下传递;拜尔选择黑暗环境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刺激”向下传递分布不均匀所致。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教案标题: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生长素的概念和作用;2.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以及相关科研成果;3.掌握植物生长素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PPT、教科书、实验材料;2.实验器材:植物生长素溶液、试管、塑料袋、手套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内容,复习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素的兴趣。
2.植物生长素概念讲解(10分钟)简要介绍植物生长素是一类内源性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与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可通过PPT展示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图示,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多样性作用。
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2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并重点介绍以下里程碑事件:(1)1880年,恩斯特·阿贝尔首次发现促进细胞分裂和植物生长的物质;(2)1930年,弗里茨·溫斯发现由植物胚乳提取的乙酸使麦芽的生长受到抑制;(3)1926年,弗里茨·K·哈斯特提取并命名植物生长素;(4)1940年代,肯尼斯·V·篮主导的研究揭示植物生长素的生物合成途径;(5)1950年,卡尔·斯科格朗首次合成植物生长素。
学生可通过讨论,总结出这些科学家对于植物生长素研究的贡献。
4.植物生长素的分类和作用机制(30分钟)(1)分类介绍:通过PPT展示,讲解植物生长素的分类、名称和作用。
(2)作用机制:以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为例,比如青蒿、脱落酸、激素调节等,通过图示和实验视频展示,讲解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机制。
可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将植物生长素溶液涂抹在维生素C缺乏的西红柿上,观察其生长情况与正常西红柿的差异。
5.植物生长素相关科研成果(20分钟)通过PPT和讲解,介绍植物生长素相关的科研成果,包括利用植物生长素调控植物生长与发育、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植物抗逆性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包括达尔文的实验、詹森的实验、拜尔的实验、温特的实验等。
2.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机制:生长素的合成部位、运输途径和作用部位。
3.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植物生长、调控开花结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长素的发现历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特点。
2. 难点:生长素的作用机制,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长素的发现实验和作用机制。
3. 结合实例,分析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作用机制和农业生产应用的图片和视频。
2. 教学素材:相关实验报告、论文等。
3. 实验器材:植物生长激素溶液、植物幼苗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颗高大的植物和一颗矮小的植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差异的好奇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物生长素。
2. 生长素的发现历程:a. 达尔文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会向光源弯曲生长,进而介绍达尔文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b. 詹森的实验:讲解詹森如何通过实验发现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c. 拜尔的实验:介绍拜尔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即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极性运输。
d. 温特的实验:阐述温特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的存在,并命名这种物质为生长素。
3.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机制:a. 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介绍生长素主要在植物的茎尖、根尖等部位合成。
b. 生长素的运输途径:讲解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
c.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阐述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部位,如促进细胞伸长、影响植物开花结果等。
人教版必修三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植物的向性运动概念

人教版必修三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植物的向性运动观点1 / 1人教版 必修三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案一、植物的向性运动1.观点:植物体遇到 ________方向的刺激而惹起的定向运动。
(与之相对应的叫感性运动,惹起反响的刺激是不定向的多种刺激。
如触摸、震动、明暗等)2.类型:二、生长素的发现史科学家 实验的办理方法和现象 实验结论①感觉光刺激的部位及可能产生 某种物质 (此刻知道是吲哚乙酸)的部位挨次是胚芽鞘的尖端、尖 达尔文端②该物质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 尖端的下边一段,使 ______一侧 生长慢, ______一侧生长快③胚芽鞘尖端的确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类物质 (运输 )从 ______向下 温特面一段运输,而且可以促进________ 的部分生长郭葛 这类物质是吲哚乙酸,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故取名为生长素练习:向性运动 单向刺激现象向光性生长 ________ 向光性生长根的向重力性生______根向地生长长茎的负向重力 ______茎背后生长性生长意义向光性使植物的茎、叶处于最适合利用光能的地点向重力性使植物的根向土壤深处生长,既有益于植物的固定,又有益于从土壤中汲取水分和无机盐使茎、叶向上生长, 据有充足的空间,有益于光合作用、物质互换等。
1.以下植物的感觉活动中,不是因为环境要素的单向刺激惹起的是()。
A.根向着地心方向生长B.茎背着地心方向生长C.害羞草的小叶合拢D.根朝向肥料许多的地方生长2.将甲、乙两株幼苗分别种在单侧光照耀的暗盆中。
甲幼苗顶端罩上不透光的小帽,结果幼苗直立生长,乙幼苗不罩小帽,结果弯向光源生长,此实验主要证明()。
A.植物生长拥有向光性B.向光性与尖端没关C.尖端是感光的部位D.尖端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3.植物的茎拥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
A .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B .促进植物合成生长C .克制向光一侧的细胞生长D .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散布4.幼小的植株如棉苗在清晨七八点钟的太阳下,一般体现以下哪一种现象?( )A .直立生长B .生长方向与太阳光没关 C.向东倾斜生长 D .向西倾斜生长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散布和生理作用1.产生部位: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____、 ____和 ________的种子。
高中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秀教案

课题必修三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课型新授课[来源:学科网]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能力目标〔1〕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结论的评价。
3.情感目标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向光生长的植物问题:图片中植物生长特点?[来源]提示:植物会向着光源生长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向光性说出向光性对植物生长的意义?过渡:向光性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许多科学家就是通过对植物生长向光性的研究发现了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激素——生长素,它也是第一种被人们发现的植物激素,下面我们就重温科学家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的所做的一些实验。
(二)新课讲授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的实验:材料:金丝雀虉草〔背景介绍〕胚芽鞘图片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装物叫做胚芽鞘,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
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图片:实验示意图〔四组,见教材P46〕解释锡箔纸,不透光问题:描述各步操作的实验处理和实验现象提示:①胚芽鞘在黑暗中向上生长②完整的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尖端下方朝向光源弯曲③去掉尖端后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不生长④锡箔〔不透光〕罩住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⑤锡箔罩住尖端下方,尖端下方朝向光源弯曲问题:〔1〕比拟图①和②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比拟②和③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3〕比拟④和⑤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提示:〔1〕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向光生长;〔2〕胚芽鞘的向光性弯曲与尖端有关;〔3〕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4〕该实验的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长得快,因而出现向光性。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教案: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素的概念和作用。
2. 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3. 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应用领域。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到的内容,通过问题引出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问题示例:- 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因素或物质起着调控作用?- 有没有听说过植物生长素?它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步骤二:讲解使用多媒体或课件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植物生长素的概念和作用,并简要说明其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性。
植物生长素是一类植物内源激素,对植物生长和发育十分重要。
它可以调节植物的细胞分裂、伸长、分化和分生组织活性等,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步骤三:发现历程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讨论和小组研究等方式,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以下几位科学家的相关研究:1. 雷诺·桑塔2. 切尔菲等人3. 波文顿4. F.W. 温特步骤四:展示和讨论学生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展示给全班,并进行讨论。
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各位科学家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做出的贡献。
步骤五:应用领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应用领域,并进行展示。
植物生长素在农业、园艺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应用领域进行研究,并汇报给全班。
步骤六:知识巩固课堂结束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或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请写出植物生长素的两个主要作用。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对植物学研究有什么重要影响?步骤七:总结和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反思。
- 你觉得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对现代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现实情况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
(学案)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的实验:(1)发现问题:植物具有向光性,即在单侧光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实验处理及现象:(3)实验结论:①②实验:生长弯曲与尖端有关。
①③④实验: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
(4)结果解释: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实验:(1)实验处理及现象: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不生长胚芽鞘尖端和下面部分之间插入琼脂片+单侧光→向光弯曲生长(2)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实验:(1)实验处理及现象: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移至左侧+黑暗→向右弯曲生长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移至右侧+黑暗→向左弯曲生长(2)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
4.温特实验:(1)实验处理及现象:(2)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会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
5.生长素的化学本质:(1)1931年,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
(2)1946年,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就是吲哚乙酸。
6.植物向光性的解释:通过达尔文实验现象,能否确定胚芽鞘的生长主要是尖端下面一段生长,还是尖端自身生长?为什么?提示:不能。
达尔文实验能确定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但具体是哪个部位生长,则无法证明。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植物激素:(1)概念:①产生部位:植物体内。
②运输途径: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
③生理作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④化学本质:微量有机物。
(2)种类:植物激素除了生长素外,还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教师版)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教师版)编写人:刘 娇 审核人:李厚亮 编写时间:2014—10—07班级: 组名: 姓名:学习目标1。
知道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了解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
会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重点难点1.知道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了解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学习内容:(结合课本45—-49页,完成以下内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①~④):实验材料:单侧光;胚芽鞘(课本47页“相关信息”);锡箔(遮光)实验① 实验②条件:单侧光下 条件:去掉尖端现象:胚芽鞘_向光弯曲生长_ 现象:胚芽鞘_不弯曲_实验③ 实验④条件:锡箔罩上尖端 条件: 锡箔罩上尖端下面一段现象:胚芽鞘_不弯曲 现象:胚芽鞘_弯向光源生长_结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尖端_产生某种_“影响",并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背光面比_向光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2.1910年詹森的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不能生长。
3.1914年拜尔的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_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8年温特的实验A、B两个胚芽鞘的生长情况:A_向右侧弯区生长;B_既不生长也不弯曲__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生长素,1942年,人们确认它的化学本质是_吲哚乙酸__。
◆归纳:①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__胚芽鞘尖端_②生长素产生于胚芽鞘的_尖端③胚芽鞘的弯曲部位(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_尖端以下的部位_。
5.向光性产生的解释:6.植物激素:由植物_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_作用_部位,对植物的_生长发育_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学案10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高一生物BCA教学案主备人:邓宝媛审核人:常顺利使用人:__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__ 编号:10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胚芽鞘_____ 现象:胚芽鞘现象:胚芽鞘_____ 现象:胚芽鞘实验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单侧光照射使胚______,并传递到胚芽鞘尖端以下时,会造成______________琼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②______________琼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②背光一侧细胞生长较快⑥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B.乙、丙C.甲、丁.下图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最佳组合是()B.③④C.⑤⑥D.④⑥B.c > b > d C.b > a > c.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直接可以得出的结论有().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叶未突破胚芽鞘)。
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
接通台灯电源24小时后,打开纸盒,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学案10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答案【预习学习内容】一、(1)单侧光光源(2)向光弯曲不发生弯曲弯向光源生长尖端背光面向光面(3)琼脂片(4)分布不均匀(5)化学物质生长素吲哚乙酸二、产生部位作用部位微量有机物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三、(1)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色氨酸(2)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极性运输主动运输韧皮部非极性运输(3)生长旺盛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预习自我检测】1-4 B C D B【课堂自我检测】1-5 C A B C D【课后延伸训练】1-5 B C C B A6、(2)3、4、521、6(3)①13②12③14④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导学案

学校: 年级:高一 学科:生物 编写人 审稿人: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重点). ②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难点) . ③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过程与方法: ①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初步学会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②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二、课前预习1.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______________生长的现象。
2.胚芽鞘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弯曲生长的部位是 。
3.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
4.生长素相对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部分。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我们的自主学习,对于本节的内容,还有哪些困惑,请把它写下来:四、课堂探究探究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一)、为什么植物会偏向窗外呢?(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重点)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①~④):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条件:单侧光下 去掉顶尖 锡箔罩上尖端 锡箔罩上尖端下面现象: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___产生某种刺激,并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_______面比______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鲍森.詹森的实验现象:①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照射,___________②胚芽鞘尖端下部插入琼脂片+单侧光照射,___________结论:胚芽鞘___________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1914年 拜尔的实验现象: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胚芽鞘___________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________造成的。
原创9: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内容索引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 三、课堂练习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一)1880年 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实验材料: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
胚芽鞘:
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 胚芽外面透明的锥形套状物, 是胚体的第一片叶,它能保 护生长中的胚芽。种子萌发 时,胚芽鞘首先穿出地面, 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照射,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B )
A.直立向上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
D.不生长
3.下列是关于植物激素发现过程的一些说法,错误的是( B ) A.达尔文设计简单而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来证实人们孰视无睹 的现象 B.如果鲍森·詹森用玻璃片代替琼脂片,胚芽鞘产生的刺激也 能传递给下部 C.温特用实验证实了植物的向光性确实和某种化学物质的分 布不均匀有关,首次将该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但并不知道生 长素的化学本质 D.首次分离的生长素不是从植物体内,而是在人的尿液中
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比较
产生部位 作用部位 运输途径
相同点
植物激素
一定部位
动物激素
专门分泌腺或细胞
不作用于特定器官
特定的靶器官等
极性运输等
体液运输
1.自身产生;2.微量、高效、种类多;3.调节作用
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1、生长素的合成部位: 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在这些部位,色氨酸 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2、生长素的分布: 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分生组织、形成层、 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生长的方向 a 形态学上端
b 形态学下端 c 形态学下端
生长的方向 d 形态学上端
(2)极性运输 形态学上端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导学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3、体验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二、学习重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三、学习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四、知识梳理(一)植物的向性运动1、概念: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类型:向光性、向重力性、向水性、向化性等。
(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的实验(1)实验材料: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
(2)实验过程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②去掉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③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照射,胚芽鞘直立生长。
④用锡箔遮住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分,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3)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的实验(1)实验过程:将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块上,单侧光照射,琼脂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2)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的实验(1)实验过程:将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胚芽鞘一侧,黑暗中,胚芽鞘弯曲生长。
(2)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的实验(1)实验过程: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把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2)实验结论: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它命名为生长素。
(三)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四)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产生: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包括达尔文的燕麦胚芽鞘实验、詹森的实验、拜尔的实验、温特的实验等。
2. 生长素的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插条生根、控制植物方向等。
3.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生长素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生长素作用实验,观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准备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预习生长素相关知识,分组准备讨论话题。
教案内容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原因。
2. 新课导入:介绍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逐一讲解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的实验及其结论。
3. 生长素的作用:讲解生长素在植物生长、插条生根、植物方向等方面的作用。
4.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介绍生长素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等方面的应用。
5. 生长素的发现与农业生产实践:分析生长素发现对农业生产的意义,讨论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改进措施。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哪位科学家提出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2. 回答:温特3. 提问: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哪些?4. 回答: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等八、课堂实验:1. 实验目的:观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学案16: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课堂探究】探究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经典实验向放置尖端的对侧弯曲实验组对照组2. 实验归纳(1)三部位(判断生长情况的依据)产生部位,感光部位,作用部位(弯曲部位)。
(2)单侧光的作用—— 。
(3)弯曲原因—— 。
(4)生长素作用机理—— 。
(5)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
归纳总结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1)内因: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
外因:单侧光照射。
(2)过程解释探究二、植物激素1.概念:由植物体产生,能从__________运送到_________,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____。
2.种类:常见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
3.特征:①内生性:它是植物在生活过程中细胞内部形成的代谢产物②能移动:自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移动的方式和速度随植物激素的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也随植物的种类和器官的特征的不同而不同。
③微量高效: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调节作用显著4.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比较探究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生长素产生主要合成部位:,合成原料:。
2.生长素的运输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横向运输和纵向运输,纵向运输包括和。
(1)极性运输①概念:生长素只能由植物的往运输,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②原因:由植物的遗传特性决定③运输方式:主动运输④实验验证(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的组织中,生长素可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3)横向运输横向运输是指植物在某些刺激下引起生长素在茎、根等尖端的运输。
刺激因素有:①单侧光照②重力③离心力: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使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使外侧的生长素多于内侧。
3.生长素的分布(1)产生部位<积累部位,如顶芽<侧芽,分生区<伸长区。
(2)生长旺盛部位>衰老部位,如生长点>老根(3)外因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①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近地侧分布多,远地侧分布少②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背光侧分布多,向光侧分布少【课堂热身】1.下列关于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B. 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C. 达尔文的实验提出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造成背光面生长更快引起向光弯曲生长D. 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2.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的顶端优势与生长素的运输无关B. 缺乏氧气时不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不相同D. 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生长素的分布发生变化,导致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3.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下列说法与科学事实不相符的是()A. 达尔文证明了胚芽鞘向光性弯曲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 鲍森•詹森实验的结论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 拜尔实验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D. 温特实验证明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4.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金丝雀蘸草的胚芽鞘在黑暗条件下不能合成生长素B. 黄化豌豆幼苗切段内高浓度生长素会促进乙烯合成C. 不同细胞、器官对相同浓度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 胚芽鞘中生长素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5.由燕麦实验得知,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一面B.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D.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尖端下面的一段6. 将燕麦胚芽鞘甲(顶端套上锡箔小帽)和乙(自然状态)均置于单侧光下,一段时间后甲直立生长,乙弯向光源生长。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能力方面: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四、教学用具:幻灯片五、课前准备: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步骤八:板书设计: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实验: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结论: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2、温特实验:胚芽鞘尖端确实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能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二、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部位: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运输方向:从植物形态的上端向下运输,不能反向。
3.分布情况:生长旺盛部位。
典型例题例1 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植物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两重性的现象是()A.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B.顶端优势C.根的向地性和向水性D.含羞草的小叶受刺激立即下垂解析:出现“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现象都是生长素的适宜浓度促进茎生长。
出现“顶端优势”是由于低浓度促进顶芽生长,高浓度抑制侧芽生长。
出现“根的向地性”是高浓度抑制根生长,低浓度促进根生长,但向水性与生长素无关。
“含羞草的小叶受刺激立即下垂”属于感性运动,不属于向性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
课型:新授制作人:李琰审核人:高二生物组
一、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导入:生物体内各种代谢间的协调性、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严格的顺序性等机体内部活动的协调统一都是通过机体的调节机制实现的。
另一方面,生物生活在环境中,对外界各种因子的变化,会作出适应性的反应,这种机体与环境的统一也是生物体自动调节的结果。
因此生命是一个能自我调控的系统,通过调节维持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体与环境的统一。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 o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
式包括—
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__ 的作用处于主导地位。
•植物的向性运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植物体受到__________________ 的刺激而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植物体表现出向性运动与植物体内一定特殊的化学物质_________________ 的
调节有关。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向性运动是植物对于外界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补充一下感性运动。
•生长素的发现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学生先阅读书本,然后师生共同完成此
B达尔
文
①单侧光,尖
端罩锡箔小帽
生
长
影响。
②单侧光,锡
箔
遮尖端下部
生
长
C温特①切去尖端,
一侧放接触过
尖端的琼脂块
生
长
胚芽鞘的
产生了某物
质,这种物质
从尖端运输
到,
促使胚芽鞘
某些部分的生
长。
②切去尖端,
一侧放未接触
过尖端的琼脂
块
生长
弯曲
D郭葛在植物组织中
分离
经分析该化学
物质为也称
为
•植物激素的概念:由________ 产生,能从___________ 运送到____________ ,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_ 影响的有机物。
•生长素合成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生长素的运输:
极性运输:牛长素只能从_________ 运输到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不能反过
来运输,已就是只能__________ 运输。
非极性运输:在____________ 屮,生长素可以通过_________ 进行。
•生长素的分布:生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 的
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______________ 、发育中的_____ 和果实。
2、例题分析:
(师生共同分析,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例:下图表示对燕麦胚芽鞘进行了不同处理的情况,其中,A、B、C、D采用不透水的云母片,E、F采用未经任何处理的琼脂块,G、H采用不透光的锡箔,它们的生长状况将会怎样?
3、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_____________ 部位,并且对
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______________ ,称为植物激素。
课后作业:
1、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
A.激素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和体液调节
2、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
A.向性运动
B.感性运动
C.反射
D.应激性
3、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四个暗箱中,如下图,其中第
②④两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冋答下列问题:
光
⑴用________ 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光的关系。
⑵用________ 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的关系。
⑶装置④中的蚕豆幼苗,其茎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一组燕麦芽的实验,每项实验处理方法不同,回答下列问题:
光
未经处理尖端遮光切去尖端中部遮光切去尖端,放于一侧
(1)5种情况下的实验结果各是什么?
1 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与1的结果说明什么?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