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有象征意义植物[论文]

合集下载

《2024年《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范文

《2024年《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范文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篇一《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深远影响一、引言《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诗经》的众多篇章中,植物意象的描绘与运用独具特色,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内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深远影响。

二、诗经中的植物意象1. 自然美与植物意象《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多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

这些植物包括草木、花卉、果实等,既有具体的形象描绘,也有抽象的情感表达。

如“采采卷耳,不盈顷筐”,描绘了女子采摘卷耳的场景,展现了自然之美。

2. 爱情与植物意象在《诗经》中,植物常常被用来表达爱情。

例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描绘了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用以比喻女子的美貌。

又如“采采芣苢,薄言有之”,用芣苢(车前草)的采摘过程,隐喻男女之间的爱情。

3. 道德与植物意象《诗经》中的植物还常被用来表达道德观念。

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通过描绘芦苇的苍茫景象,传达出一种坚韧不拔的道德精神。

又如“采采芣苢,君子所依”,以芣苢为君子之象征,表达了对品德高尚的向往。

三、《诗经》中植物意象的影响1.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在后来的诗歌、散文、绘画等艺术形式中,都可以看到《诗经》中植物意象的影子。

这些植物意象不仅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也提高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2.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植物意象,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和道德观念。

这些文化传承对于我们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演变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3. 对现代人的启示《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同时,《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励我们要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2024年《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范文

《2024年《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范文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篇一《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深远影响一、引言《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

在《诗经》中,植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象,不仅描绘了古代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情感世界,更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意识。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诗经中的植物意象1. 植物种类与特点《诗经》中涉及的植物种类繁多,包括草木、花卉、果实、树木等。

这些植物以其独特的形态、色彩、香气等特点,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描绘场景的重要手段。

例如,柳树、杨树等树木常被用来描绘春天的生机勃勃;荷花、牡丹等花卉则常被用来表达爱情的美好和纯洁。

2. 植物意象的分类根据植物在诗中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将植物意象分为象征性意象、描绘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

象征性意象如松柏,常被用来象征坚贞不屈的品质;描绘性意象如芳草,用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比喻性意象如芙蓉,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三、植物意象在诗经中的运用及其意义1. 表达情感植物意象在《诗经》中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例如,通过描绘柳树的柔美,表达对爱人的思念;通过描绘荷花的纯洁,表达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这些植物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感染力。

2. 反映社会文化观念《诗经》中的植物意象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观念。

例如,松柏的坚韧不拔,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忠诚、勇敢等品质的崇尚;芳草的繁茂,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力和繁衍的渴望。

这些文化观念通过植物意象得以传承和发扬。

四、《诗经》中植物意象对后世的影响1.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后世诗人常常借鉴《诗经》中的植物意象,用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植物意象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

2.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象征性植物

《诗经》的象征性植物

《诗经》的象征性植物一、辟邪用的植物《召南·采苹》篇中“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之“藻”,主要是指蕴藻、马藻等常聚生在水边及湖中的水藻。

藻为水草,具有厌辟火灾的象征意义,数千年来,上自皇宫、庙殿,下至民宅,都会在屋梁上雕绘藻纹用以压制火灾。

《诗经》、《召南》及其他《小雅》、《鲁颂》各篇所提到的藻,都与防辟火灾的象征意义有关。

《郑风·溱洧》篇中“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之“蕑”,为今之泽兰。

“兰”香在茎叶,佩在身上可辟邪气,即《楚辞·离骚》所谓的“纫秋兰以为佩”。

植株煮汤沐浴,即“兰阳沐浴”。

妇人以泽兰和油泽头,称“兰泽”,有净身和祛除不正之气的效果。

二、比喻依附的植物着生或附生在其他树木的寄生植物,在《诗经》的诗句中被用来比喻依附,此类植物有松萝(女萝)、桑寄生(茑)、菟丝子(唐)等。

《小雅·頍弁》:“岂伊异人?兄弟匪他。

茑与女萝,施于松柏。

”所言女萝即松萝。

松萝“色青而细长,无杂蔓”,植物体基部固着在树木枝干上,其他部分亦仅附着其上,并未吸取树木养分,属于着生植物(植物体自行光合作用,和所着生的树木并未发生营养关系)。

《楚辞·九歌·山鬼》的“被薜荔兮带女萝”、杜甫《佳人》的“牵萝补茅屋”句中,女萝和萝均指松萝。

《诗经》提到的“茑”则为桑寄生类植物,以吸收根伸入寄主维管束内吸取养分与水分,常见寄生在寄主的树干、树枝或枝梢上,远望有如鸟巢或草丛。

常见被寄生的寄主有枫、桑、柿、壳斗科等植物,有枫寄生、桑寄生、柿寄生、槲寄生等名称,松类也常可见到桑寄生植物,称为松寄生。

蔡元度《名物解》说明《小雅·頍弁》:“茑与女萝,施于松上”,“茑”之施于松柏,是比喻异姓亲戚必须依赖周天子的俸禄之意,如同“茑”之寄生;而“女萝之施于松柏”,则比喻同姓亲戚只须依附周王,因女萝是附生植物,自营生活,不像茑必须靠吸取寄主养分而存活。

《鄘风·桑中》:“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分析

《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分析

《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分析
《诗经国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其中涉及了丰富的植物意象,可以说植物意象是《诗经国风》的“骨架”。

本文将从植物意象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

从外在表现上来看,《诗经国风》中涉及的植物意象十分丰富,既有熟悉的民间植物,也有来自自然环境的植物,特别是花卉植物,如牡丹、芍药、芙蓉、桃花、菊花、梅花、莲花、荷花等等,这些花卉植物象征着放松心情、散发情感、传递爱慕之情等。

另外,《诗经国风》中也出现了一些野植物,如苍耳、茑萝、桑叶、芦苇等,这些野植物强调了自然环境的节奏,也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感悟,如苍耳象征着森林的荣枯,芦苇象征着无常,茑萝象征着年味以及洪洋恣肆等。

从植物意象的内在含义上来看,《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更加深刻和丰富,它们既是对审美的表达也是对思想的表达。

比如,牡丹象征着美、多情,象征着庄严、尊贵;芙蓉象征着浩瀚、宽容;芍药象征着坚强、温柔;桃花象征着爱情、和谐;菊花象征着节制、敬畏;梅花象征着贞洁、清白;莲花象征着独立、孤独;荷花象征着富丽堂皇、奢华等。

从植物意象的内在含义可以看出,《诗经国风》中植物意象不仅体现出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凸显出儒家的主流价值观尊民、依法、尊师节俗。

综上所述,《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表现出丰富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含义,既表达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也体现出一种传统价值观。


些植物意象不仅贯穿于各种文学作品之中,也随着时间与人们的变迁而变化着,以唤起人们的思想感受。

论《诗经》植物意象及其蕴意

论《诗经》植物意象及其蕴意

论《诗经》植物意象及其蕴意LT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创作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二○○ 年月日摘要《诗经》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不仅开辟了诗歌中写实与抒情的创作道路、奠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在诗歌语言、表现手法以及体裁方面也有很大贡献。

由《诗经》植物类意象所代表的的比兴手法,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最具民族特色的表现手法,为增强诗歌的含蓄性和形象性提供了很大帮助,更加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诗经》中记载的植物种类繁多,不仅许多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并且真实地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生存状态,形象地传达了先民的情感世界。

《诗经》中描写了大量的植物,这些植物具有丰富的意蕴,同时这些植物描写也有着特定的艺术效果。

由于《诗经》植物描写的丰富意蕴及强烈的艺术效果,尤其是《诗经》在后世人们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故而,诗经中所描写的植物大量地被人们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由此形成了《诗经》中极为经典的植物意象。

并且这些植物意象对于后世的文学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植物;蕴意ABSTRACTThe Book of Songs is the glory of the starting poi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it not only opened up a poetry of realism and lyric writing road, laid the status of folk literatur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it also shown a great contribution on the poetry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style. The metaphor tactics of plants, also become the mos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cient poetry expression, it provides a great help to enhance the implicitness of poetry and iconicity. moreover, it improved the artistic charm of poetry. Recorded in the book of song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plants, not only many has high medicinal value, but truly shows the survival state of the ancient people, vividly convey the enclosed within the walls of the emotional world.Described in the book of songs has a wide variety of plants, these plants have a rich mea n i n g and describes these plants including the artistic effect. Because the plants depict the rich n e s sof the book of songs and a strong artistic effect, especially the book of poetry in our lives have a very important impact in people's lives. Therefore, the plants depicted in poetry t o be a lot of people used to express certain emotions, resulting in a classic plant images i n the book of songs. And images of these plants also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litera t u r e o f l a t e r ages.Keywords: Book of Songs, plants, implication目录诚信声明 (Ⅰ)摘要 (Ⅱ)Abstract (Ⅲ)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诗经》中植物意象之意蕴 (3)2.1 情之媒介 (3)2.2 福德象征 (4)2.3 征役载体 (6)第三章《诗经》植物的艺术效果 (7)3.1 结构方面 (7)3.2 意境方面 (8)3.3 情感方面 (10)第四章《诗经》植物对后世的影响 (11)4.1《诗经》意象的经典意义 (11)4.2《诗经》意象群经典化的原因 (14)4.2.1《诗经》的反复传诵 (14)4.2.2用诗:名物制度与礼制传统 (15)结论 (16)参考文献 (18)致谢 (19)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第一章前言情景关系(即主体与客体关系)在我国传统诗论研究中占重要位置,也是文学研究中探讨的重要课题。

诗经里植物的美好寓意

诗经里植物的美好寓意

诗经里植物的美好寓意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包含了大量关于植物、动物和自然现象的描写和寓意。

在诗经中,植物不仅是一种食物和燃料,更是一种文化和象征。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植物的美好寓意,并对其进行拓展。

诗经中关于植物的描写非常丰富,其中许多植物都有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例如,麦浪翻滚的田野象征着丰收和稳定,松木象征着长寿和尊贵,桃花象征着爱情和美好,竹子象征着谦虚和清高等等。

在《国风·周南·关雎》中,雎鸠象征着爱情的开始和美好。

雎鸠在河洲上反复歌唱,最终找到了它的伴侣。

雎鸠的伴侣是一只美丽的女子,他们一起游泳、歌唱和产卵,象征着爱情的美好和稳定。

在《国风·小雅·车辖》中,鹿象征着智慧和灵性。

鹿经常在古代文化中被用来比喻智慧和灵性,因为它们具有灵敏的视觉和听觉,
以及优美的身姿和动作。

在《国风·小雅·南有嘉鱼之什》中,鱼象征着财富和幸福。

描述了一位富人在池塘中捕到了一条巨大的鲤鱼,他欣喜若狂,认为这
将为他带来财富和幸福。

除了植物本身的寓意和象征意义,诗经中还涉及到了植物的生长和变化,以及它们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例如,在《国风·小雅·鹿鸣》中,描述了鹿在田野中奔跑和吃草的情景,象征着生命的自由和活力。

诗经中植物的美好寓意和象征意义非常丰富多彩,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生命和爱情的价值观,也为人类现代文化提
供了宝贵的启示。

《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分析

《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分析

《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分析以《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分析》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诗经国风》是先秦的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诗经国风》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植物意象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描述出它们深刻的思想观点。

本文将以植物意象为基础,研究《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表达,以此来深入了解它们所描述的人与社会状态及其意义。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诗经国风》中关于植物的描述。

《诗经国风》中有许多植物的描述,其中一些最常被提及的植物如柳树、桃树、古荆和葱茏等,都是岁月变幻过程中普通人最喜欢的植物,因而成为当时的代表植物。

柳树的描述最多,《诗经国风》中提到的柳树,不仅有繁茂的树枝,更有柔软的叶子,象征着它温柔的性格和温柔的心灵。

桃树被描述为枝叶茂,花朵香,红霞明灭,象征着繁荣昌盛的年代。

葱茏和古荆被描述为常青藤,体现了它们在岁月变迁中永生不息的特征,象征着岁月不变的爱恋。

此外,《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不仅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植物的深情和热爱,更体现了当时的受欢迎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

比如,葱茏被视为持久的爱情的象征,桃树是和谐社会的象征,而柳树是形容人们诚实、坦诚和勇敢的象征。

这些植物不仅是植物,也是当时人们对和谐社会、友爱、勤劳和诚实的期望,以及用忠诚和勇气来维护友谊、正义和家园的信念的体现。

《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不仅仅是植物,而是有深刻的内涵的文学符号,因为它们代表了作者的思想、文化、历史和时代意识的反映。

通过解读这些植物的意象,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先秦时期的文化精神,而且可以更加深刻地发现《诗经国风》表达的思想观点及人们生活、社会状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诗经国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综上所述,《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仅仅是一组有深刻文学内涵的文学元素,它们对古代文学的影响重要,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经国风》中所蕴含的思想观点,从而更好地发掘和领会先秦时期的文化精神。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植物意象。

这些植物意象不仅具有生动的视觉效果,还承载着特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诗经》中的植物意象。

1. 桃树:在《诗经·周南·桃夭》中,桃树被用来象征美丽的女子。

诗中描述女子容貌鲜艳如桃花,寓意着生机勃勃的美和喜庆氛围。

2. 柳树:在《诗经·小雅·采薇》中,柳树成为诗人寄托感情的对象。

诗中描述战士离家赴战,临别时柳树依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

3. 梧桐:在《诗经·周南·梧桐》中,梧桐树被用来象征坚贞的爱情。

诗中描述梧桐树枝繁叶茂,相互依偎,寓意着爱情的美好和执着。

4. 草:在《诗经·小雅·鹿鸣》中,草被用来象征友情。

诗中描述朋友之间如同草地上相互依存的植物,寓意着真挚的友谊。

5. 棘(酸枣树):在《诗经·周南·棘》中,棘树被用来象征婚姻中的爱情困境。

诗中描述棘树多刺,象征婚姻生活中的艰难和挫折,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忧虑和期望。

6. 梅树:在《诗经·诗经·秦风·梅》中,梅树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

诗中描述梅树在寒冬中独自绽放,寓意着坚贞不屈和洁身自好。

7. 竹子:在《诗经·卫风·淇奥》中,竹子被用来象征君子的品质。

诗中描述竹子青翠挺拔,寓意着高尚、坚韧和正直。

总之,这些植物意象丰富了《诗经》的审美内涵,使诗歌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同时,它们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诗经》与《万叶集》中的植物意象论考》范文

《《诗经》与《万叶集》中的植物意象论考》范文

《《诗经》与《万叶集》中的植物意象论考》篇一一、引言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诗经》和日本古代诗歌的代表作《万叶集》都是跨越时代的诗歌艺术殿堂。

其中,植物意象的运用是两部作品共同的艺术特色。

本文旨在探讨《诗经》与《万叶集》中植物意象的共性与差异,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二、植物意象在《诗经》中的表现《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周代社会的风貌。

其中,植物意象的运用丰富多样,既表现了自然之美,又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在《诗经》中,植物意象往往与爱情、离别、思念等情感紧密相连。

如《关雎》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以蒹葭(一种草本植物)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此外,植物意象还常用于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如“采采卷耳,不盈顷筐”等诗句。

三、植物意象在《万叶集》中的表现与《诗经》相似,《万叶集》中植物意象的运用也十分丰富。

日本文化中,植物往往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如樱花象征着美丽与短暂,枫叶象征着秋天的丰收与变化等。

在《万叶集》中,植物意象同样与爱情、离别、思念等主题紧密相连。

例如,樱花在诗歌中常被用来表达对爱人的思念和赞美。

此外,植物意象还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情感等。

四、《诗经》与《万叶集》中植物意象的共性与差异尽管两部作品在时空背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植物意象的运用却有着共性。

两部作品都以植物为载体,抒发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表达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同时,两部作品中的植物意象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反映了各自文化的独特魅力。

然而,两部作品在植物意象的运用上也存在差异。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更注重现实主义描绘,多以具体植物为载体抒发情感;而《万叶集》则更注重对植物美的赞美和表达,对植物的形态、色彩等方面有更为细腻的描绘。

此外,两部作品在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上也存在差异,反映了中日两国文化的不同特点。

五、结论通过对《诗经》与《万叶集》中植物意象的论考,我们可以看到两部作品在运用植物意象方面的共性与差异。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与意蕴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与意蕴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与意蕴《诗经》里头的植物意象真的是丰富得让人眼花缭乱,简直就像是一幅生动的画卷,里面各种花花草草都在诉说着它们自己的故事。

说到植物,大家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野,那可是中国古代诗人们抒发情感的绝佳舞台。

比如说,诗中常常提到的“桃”、“柳”、“梅”等等,这些植物不仅仅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它们更是情感的载体,仿佛有了生命,会跟着人的心情起伏。

先说桃树吧,桃子大家都爱吃,甜甜的,脆脆的,让人一口就停不下来。

可在《诗经》里,桃树的意象却有点复杂。

桃树常常被用来象征青春和爱情,春风一吹,桃花盛开,那种粉色的花瓣一片片飘落,就像是少女的梦。

要是把它和爱情联系起来,简直就是美到让人心醉。

桃花源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那是个人人向往的地方,仿佛桃花盛开的地方就是世外桃源,远离尘嚣,惬意得很。

诗人通过桃树传递的那种生机和美好,常常让人心中一阵暖意。

想想看,那种满树桃花的场景,是不是特别让人想念自己的青春呢?再来聊聊柳树。

柳树在古代可是个情感丰富的角色。

风一吹,柳枝轻轻摇曳,像是在跟人诉说心中的秘密。

许多诗句中都提到“柳”,它的柔韧和细腻常常被用来表达离别和思念。

你看那“柳依依”的样子,真是让人心头一紧,仿佛离别的痛苦一下子涌上心头。

尤其是春天,柳树刚发芽,那种嫩绿色的小叶子透着生命的气息,诗人们可喜欢用它来比喻心中那种柔软的情感。

想象一下,在一条小河边,风轻轻地拂过,柳条在水面上轻轻摆动,那画面美得简直不敢想象。

说到梅花,那绝对是个独立特行的家伙。

冬天的寒风凛冽,梅花却傲然挺立,迎着寒风绽放,真是个不怕困难的小强。

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正如古人所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句诗里就能看出梅花的自信和傲娇。

它虽然在冬天开花,冷冷清清,却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梅花不仅让人感受到一种冷冽的美,还有一种不屈的精神,提醒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有这样的勇气。

面对困难,不妨想想梅花,傲娇又不屈。

再谈谈稻谷,稻谷可是丰收的象征,吃饭的主角。

诗经里植物的美好寓意

诗经里植物的美好寓意

诗经里植物的美好寓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部重要经典,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情感的体验。

在诗经中,植物常常被用来象征各种美好的寓意。

首先,植物在诗经中常被用来表达爱情和情感的纯洁和美好。

例如,《诗经·葛覃》中写道:“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这首诗以葛藤的生长状况来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纯洁美好的情感。

通过展示植物的生命力和茂盛的生长状态,诗人将主人公的情感与植物的美丽相联系,传递出一种纯洁的爱情之美。

其次,植物在诗经中也常常用来象征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例如,《诗经·国风·周南·关雎》中写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诗中的“淑女”和“君子”都是通过对雎鸠的描写来展示其高尚品德的。

雎鸠是一种美丽而温柔的鸟类,通过描绘雎鸠的形象,诗人将人的高尚品德与植物的美丽相联结,表达了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此外,植物在诗经中还常常被用来表达人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例如,《诗经·国风·秦风·蒹葭》中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首诗以蒹葭的形象来描绘一个离散的情侣,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的景象,诗人抒发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蒹葭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诗人通过展示蒹葭的生长环境和生活状态,传达了对家人的深情厚意。

总之,诗经中植物的美好寓意丰富多样,既可以代表爱情和情感的纯洁美好,也可以象征人的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还可以表达人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通过对植物的描绘和赋予其寓意,诗经创造了一个美妙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古人对自然和人类情感的独特理解。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国外研究现状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国外研究现状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国外研究现状植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诗经》中,植物意象被广泛运用,成为了古代诗人们表达感情和描绘环境的重要元素。

而在国外,对《诗经》中植物意象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诗经》中植物意象的国外研究现状。

1. 介绍《诗经》中植物意象的基本概念在古代我国文学作品中,《诗经》是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

其中,植物意象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象元素,被广泛地运用于古代诗人的创作中。

植物在《诗经》中往往被赋予各种象征意义,如松树象征坚贞,柳树象征柔情,桃花象征美好等。

这些植物意象的使用丰富了《诗经》的内涵,也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2. 国外对《诗经》中植物意象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国外学者对《诗经》中植物意象的研究日益深入。

他们不仅从文学角度出发,还结合了文化、历史、宗教、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诗经》中植物意象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其中,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学者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理解《诗经》中植物意象的意义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3. 对《诗经》中植物意象的个人理解和观点个人认为,《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不仅是古代诗人们对自然的情感表达,也是他们对人生、道德、社会等多种深刻议题的思考。

植物在《诗经》中所承载的丰富象征意义,不仅让诗歌更具艺术表现力,也拓展了我们对于古代我国人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情趣的认识。

对于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认为我们可以借鉴其研究方法和视角,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野。

总结回顾:通过对《诗经》中植物意象国外研究现状的探讨,我们不仅了解了国外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也对自身对《诗经》中植物意象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植物意象的运用丰富了《诗经》的内涵,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思想财富。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期待能够更多地挖掘《诗经》中植物意象的意义,为古代我国文学的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诗经》里植物的意象杂文随笔

《诗经》里植物的意象杂文随笔

《诗经》里植物的意象杂文随笔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之一。

在这部古老的经典中,植物这一自然元素被广泛地应用,成为了古人表达情感、描绘景象和抒发思想的重要意象之一。

本文将以《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为主题,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与思考。

1. 杏树:爱的象征杏树是《诗经》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植物,不仅仅因为它拥有鲜艳动人的花朵,更因为它在古人眼中具有爱的象征。

在《诗经》中,杏树常被用来形容恋人之间的情感,表达深情厚意。

比如《邶风·击鼓》中的“击鼓其镗,踊跃用详,狃于寡妻,说于丈夫,松柏其茂,竹箭其云,樽琰俎豆,斝鬾与燔”就用杏树来比喻妻子之爱。

杏树的意象让人们能够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深情厚意,它鲜明地描绘了古人对于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杏树在《诗经》中的意象,则将这种主题表达得更加深情动人。

2. 桃树:幸福的象征桃树是古人眼中的幸福象征,多次出现在《诗经》中。

桃树的意象主要体现在描绘家庭生活的诗歌中。

比如《邶风·燕燕》中的“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就用桃树来比喻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桃树的形象让人们联想到果实累累的景象,寓意着家庭的幸福和富饶。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幸福的追求从未停歇,而桃树的意象在《诗经》中给予了我们关于幸福的一种美好想象和表达。

它让我们明白,幸福并不是身外之物,而是内心的愉悦和家人之间真情的交融。

3. 柳树:忧郁的象征柳树在《诗经》中被用来描绘忧郁和悲伤的情绪。

柳树因其垂柳的形态,给人一种柔弱的感觉,因此在诗歌中常被用来形容伤感的情绪。

比如《国风·郑风》中的“翼彼浮翼,鸻发于柳”就利用了柳树的形象来表达思念之情。

柳树的意象将悲伤和忧郁表达得淋漓尽致,从中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生活无奈的痛苦和哀伤。

即使在如今社会,柳树的意象依然能够触动人心,让人们对忧伤和苦痛有所思考。

4. 菊花:坚强的象征菊花在《诗经》中被赋予了坚强不屈的象征意义。

诗经中的植物与爱情

诗经中的植物与爱情

诗经中的植物与爱情宋代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经《诗经》中,植物与爱情是密不可分的主题。

很多诗歌中都揭示出了爱情与植物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诗歌中经常出现一些具有爱情象征意义的植物,这些植物十分受欢迎,它们意味着一种温柔、珍贵的情感,它们在诗经的启发下,用以表达自然的亲情和爱情。

首先,诗经中流传最广的植物佳人,它们常常被用来比喻爱情的完美。

它的花语是“重新发现的爱情”,以它的来表达爱情的坚定不移,永恒不变。

诗歌《燕子》中,“九华香中掩芳菲,佳人思君似朔风”,描述了风吹九华花之中,雌燕思念着离去的爱人,流转深情,深情款款而传奇,佳人作为植物佳人的象征,也被用来想象爱情的完美。

其次,植物也常被用来比喻爱情的坚贞,牵挂与无穷无休。

诗人夸耀牡丹:“怀中牡丹环指红,安可一夜长向东,忆君当时要别行,不换江山为佳期”,这里的牡丹指的便是象征爱情的坚持,所表达的是一种异乡别离,时间久远而情绪深刻的难舍之情。

此外,《秋夕》的最后两句也给了我们关于爱情坚韧的启发:“江山归你要相随,始有一夜见知音”,植物也用来形容一种能够一夜相逢互见的爱情,象征着爱情的重要性。

最后,诗经中涉及的植物,有些便是象征被称为“爱情”的百合花,它的花卉纯净,若比喻爱情的话,那便是纯洁的爱情,它的花语是“祝福”。

米芾的短诗《把酒问青天》比喻了自己落单期盼有爱人就如同百合花充满着期望:“江水为竭,何处秋风起,百花齐放,泣空山”。

由此可见,百合花是抚慰用心乱的灵魂的情花,它也是爱情期待的花与植物。

由此可见,《诗经》中植物与爱情之间密不可分。

李白用他夸张而又婉转的诗句表达他对爱情的不舍,植物用来比喻无尽的情感,花语也并使我们更准确的知道了他的真实感受。

因此,在文化传承中,植物已成为一种流传着爱情的特殊符号,它本身就是一种坚持不变的柔软情调,它有力诠释了爱情,同时也是一种密不可分的植物与爱情。

《2024年《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范文

《2024年《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范文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篇一《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深远影响一、引言《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是一部反映古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丰富多彩、富有生命力的植物学宝典。

其中,丰富的植物意象既构成了诗歌的美学基础,又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本文将深入探讨《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对后世文学、艺术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二、诗经中的植物意象1. 爱情与相思的象征《诗经》中,植物常常被用作表达爱情与相思的象征。

如“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之思,独怀良人。

”(卷耳)中的卷耳,象征着女子对远方情人的思念。

又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夭)中的桃花,寓意着美好的爱情与婚姻。

2. 自然与生命的象征《诗经》中的植物也常被用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生命的赞美。

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中的蒹葭、白露,传达了自然之美与生命的顽强。

此外,柳树、松柏等植物也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3. 历史与文化的象征《诗经》中的某些植物还承载着特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如“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薄言有之,薄言观之。

”(采芣苡)中的芣苡,象征着古代农耕文化中对植物资源的依赖与利用。

此外,柏树、松树等植物在诗歌中常被用来象征国家的兴衰与历史的变迁。

三、《诗经》中植物意象的影响1.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许多文人墨客在创作时,都会借鉴《诗经》中的植物意象,用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同时,《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风格和审美观念。

2. 对艺术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为古代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艺术家们通过描绘诗歌中的植物形象,将诗歌的美学价值转化为艺术的形式美。

同时,《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也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创作风格和审美观念。

3.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中植物的象征意义

诗经中植物的象征意义

诗经中植物的象征意义《诗经》中部分植物的意象1.木瓜《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瓜报玉”这个成语,就出自《卫风·木瓜》。

那为什么要木瓜呢?其实并非专指木瓜,其他成熟的果实也是可投赠的礼物。

因为在古代习俗中,夏季果实成熟之时,女子会将果实投给自己心仪的士子,士子再以佩玉相报,既是定情信物,也是某种形式的聘礼,相约结为夫妇。

其实在这首诗中,其实除了木瓜,还有木李、木桃,古代以子喻德,对果实的珍重是对延续生命的渴望,所以多以果实作为定情信物。

2.梅《召南·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对于“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别的不说就“青梅煮酒论英雄”这句话,那可是随口都能来的。

而梅之所以被我们熟知,是因为我国是梅子树的起源中心。

这首《摽有梅》,就是以女子向所喜爱的男子抛掷梅子,梅子越抛越少,心悦之人却仍旧没有回应,因此表现出的焦灼、急切和盼望。

由于古代的梅子,多用于调味,所以梅子的意象,有着“调众味”的意思,意喻婚姻能二合的意思,因此梅就带有了爱情的气息,成为爱情的代指。

此外除了《摽有梅》外,《诗经》中《秦风·终南》、《曹风·鸠》、《小雅·四月》等都有提到梅。

3.桃花《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首诗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特别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更是朗朗上口。

诗中拿鲜艳的桃花来比喻女子的姿容娇妍,有着“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的说法,也以此桃花有了“美人”的意象。

同时,这首诗还是一首贺婚诗,又是桃花灼灼盛开之时,明艳的少女将要出嫁,希望她带着美好的祝福开始新生活。

4.芍药《郑风·溱》“溱与洧,方涣涣兮。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诗经》中的植物意象《诗经》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包含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植物便是《诗经》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从这些多种多样的食用植物、观赏植物、祭祀植物和其他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中可以了解到远古人民表达爱情的方式和在爱情中内心情感的变化。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仅供参考。

《诗经》中植物种类繁多,据统计,《诗经》中的草木蔬果共有134种,可分为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水生植物、蕨类植物等①。

本文将《诗经》中的植物按照其用途分为食用植物、观赏植物、祭祀植物和其他象征意义的植物这四大类进行阐释分析。

一、食用植物“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远古人民将植物视为上天的恩赐,食用植物在《诗经》中的种类最多,可以将其细分为水果类、野菜类、药材类、蔬菜类和谷类这五类。

水果类植物在《诗经》中并不多,这类植物有桃、甘棠、梅、李、棘、葛、榛、栗、木瓜、木李、苌楚、瓜、枸等。

由于刚进入农耕社会不久,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够高,所以这其中除了桃、梅、李、甘棠这几种因为其开花时花色美丽,作为观赏果木广泛栽培以外,其他都为野生水果,味大都略酸,只有极少部分被当做日常食用水果。

野菜类食用植物在《诗经》中种类是最多的,大约有三十多种。

由于农耕社会生产水平的限制,采集野菜仍是劳动人民日常主要的食物来源。

这类植物大多生长在水中或陆地,有芑、荠、薇、蕨、荇菜、蒌、卷耳、、藻、芹等,而荠、蒌等野菜因为食用起来较为可口,至今仍有食用。

人工种植的植物在《诗经》中出现的不多,但由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仍有部分蔬菜和谷类作物被人工栽培,这些植物有匏(葫芦瓜)、葑、菲(萝卜)、荷(茎藕可食)、菽(大豆)、韭等,由于种植方法简单,且用途广泛,在《诗经》时代已有较长的栽培历史。

而谷类在《诗经》中约有五种,它们分别是黍、麦、牟(大麦)、稻、梁(小米),其中黍是当时北方种植最为广泛的粮食作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生活必需食物。

《诗经》中的动植物

《诗经》中的动植物

《诗经》中的动植物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品,它记录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其中,动植物作为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地运用在《诗经》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植物在《诗经》中的应用:
1. 鹿:鹿是《诗经》中经常提到的动物之一,它代表的是高贵、美丽和自由。

在《关雎》中就有“采绿野之芝,得鹿于中野”的句子。

鹿还是一种重要的猎物,被用来表示男子汉的勇气和猎手的技艺。

2. 草:草是《诗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植物之一,代表着生命、希望和力量。

在《关雎》中有“萋萋芳草,载我行役”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草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3. 梅花:梅花是中国文化中的代表性花卉之一,也是《诗经》中常见的植物之一。

梅花代表着坚强、不屈和自立,常被用来描述女性的美丽和气质。

在《小雅》中就有“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的诗句,形容梅花的清雅和高洁。

4. 鱼:鱼是《诗经》中常用的动物之一,代表着富足和幸福。

在《鱼藻》中就有“鱼在其中,王在其中”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于丰收和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动植物在《诗经》中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它们的出现,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也折射了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 1 -。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植物意象在诗歌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植物意象的使用角度出发,探讨《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对读者的影响。

《诗经》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表达方式闻名于世。

植物意象作为这些诗歌的一部分,通过引用和描绘各种植物,为诗歌注入了生动和丰富的情感。

同时,这些植物意象也与作者的情感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第一类植物意象是以李蕊为代表的果实类。

《诗经》中有大量描写果实的诗句,如“蓼萧萧兮梁甫草,采其蕨宽兮益无后。

”(《泰伯·无衣》),以及“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翩翩者胡越》)。

这些诗句中的植物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也暗示着作者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果实类植物意象通过诗歌的形式传达了作者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理解。

第二类植物意象是以柳树为代表的植物。

柳树在《诗经》中经常被用来描绘女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的赞美和崇拜。

如“庶几尽百年,贵子在宗庙。

”(《周南·关雎》),以及“留之无怨,展如之人止。

”(《周南·桃夭》)。

柳树的婆娑形态和柔软的枝叶给人一种温柔和柔情的感觉,作者借助柳树意象展示自己对女性的深情。

第三类植物意象是以菊花为代表的花朵。

菊花自古以来被赋予高洁、坚强和执着的象征意义。

在《诗经》中,菊花常被用来描绘君王和贵族,展示他们的高尚和崇高。

比如“采葛藟兮,言綦嚢嚢兮”(《小雅·鸿雁》)和“风雨凄凄,鸡鸣喈喈”(《小雅·卷阿》)。

这些菊花意象揭示出当时社会对君王和贵族的期待和评价,体现了时代的特色和社会道德。

除了以上几类植物意象,还有许多其他植物在《诗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竹子象征着孤独和坚韧,蓝莲花象征着纯洁和崇高,蓬草象征着贫穷和低微等等。

这些植物意象通过与诗歌内容的结合,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和情感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隽永的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中有象征意义的植物
摘要:《诗经》中提到了众多植物,这些植物在先民的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

它除了为人类生存或生活服务外,人们还赋予了它许多来自人类自身思维活动的文化内涵,使其具有了某些象征意义。

关键词:《诗经》植物象征意义
《诗经》中提到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因此古人说读诗经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植物为先民提供了食物、衣物、住所等,它在先民的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

实际上植物除了为人类生存或生活服务外,人们还赋予了它许多来自人类自身思维活动的文化内涵,使其具有了某些象征意义。

《诗经》中有些植物着生或附生在其它树木上,人们用以象征依附关系。

如葛藟,《周南·樛木》云∶“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葛藟,枝有卷须,常攀附树枝并往上蔓生至树干,因此才会在弯曲的枝桠上“累之”、“荒之”、“萦之”。

樛木树枝弯曲下垂,所以葛藟得以附着其上而生,以此象征妇人依靠夫家,或者众妾依附后妃。

再如茑和女萝,《小雅·頍弁》∶“茑与女萝,施于松柏。

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

”茑,今名桑寄生,以吸收根深入寄主维管束内吸取养分和水分,常见寄生在寄主树干、树枝或树梢。

女萝,有人称其为菟丝草,有人称其是松萝。

陆玑《草木虫鱼鸟兽疏》云;
“女萝,今兔丝。

蔓连草上,生黄赤如金,今合药兔丝子是也,而非松萝。

”《广雅》却说女萝为松萝。

菟丝子为藤蔓状的寄生植物,攀附在其他植物体上,本身无叶绿素,必须以吸收根伸入其他植物的维管束中吸收水分及养分,无法脱离寄生自主。

松萝基部固着在树木枝干上,其他部分依附其上,并不吸取植物养分,属于着生植物。

菟丝子和女萝都必须依附在其他植物上才能存活,二者都可象征依附关系。

本诗中“茑与女萝,施于松柏”象征兄弟亲戚依赖周王而生存。

《诗经》中的植物花草也常被用来象征人的生命,象征青春美好,也象征迟暮与凋零。

《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以桑叶的润泽柔嫩比喻女子婚前的年轻貌美。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以桑叶的枯黄陨落比喻女子容颜衰老。

《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彼泽之陂,有蒲与莲。

有美一人,硕大且卷。

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有美一人,硕大且俨。

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荷和菡萏都是荷花,荷花花叶硕大,在此象征女子肌体高大,青春美好。

另外,《周南·桃夭》:“桃花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鲜红华丽,“桃之夭夭”盛赞桃花之艳容,本诗以此来象征新娘年轻貌美。

还有《召南·何彼秾矣》的棠棣花、《郑风·出其东门》的荼、《陈风·东门之枌》的荍、《小雅·白华》的菅都与女子的容貌美好有关,都象征着人的生命以及青春的美好。

《诗经》中的有些植物是古代先民用来象征乞婚和生育的。

上古
先民在种植植物取得果实维持生命继续的同时,发现植物的开花结果与女子的结婚生子十分相似。

《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诗经》各篇所言之梅,大抵以收成果实为主。

梅的结实预示着即将成熟,在诗中用来象征女子身体的成熟。

通过对梅子逐渐成熟的描写,表现出女子求偶急切的心理过程。

梅字从母,暗含生育之意,又写作楳,与掌管婚姻之事的“媒氏”之媒音译相偕。

因此古代先民常以抛梅行为暗含男女结合、生育子嗣之意。

果实在成熟之际硕果累累,人们常以它来象征女人多多繁衍子嗣。

《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

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椒,色红,结实累累成穗。

椒类多子,所以古人常用来象征女人。

把身体丰满健康的女子与结子繁盛的花椒树形像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多多生子的祝福。

《诗经》中有嘉木也有恶草,古代先民们用它们分别象征好的事物和坏的事物。

古代先民认为稂、莠、茨、樗等是恶草,常用它们来象征不好的事物。

稂是狼尾草,莠是狗尾草这两种植物其根系深入土中,影响谷物的生长,且不易防除,农民欲除之而后快,属于恶草。

《小雅·正月》:“好言自口,莠言自口”,“莠言”指的就是坏话。

后人也常用稂莠象征为人不成材,没有出息。

茨,今明蒺藜,果实有刺,使人不快,常被用来象征不祥或不嘉之物,人皆欲除之而后快。

《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埽也。

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这是一首揭露和讽刺卫国统治阶级
淫乱无耻的诗,茨象征了宫廷内淫乱无耻的事。

与恶草相对,先民们还用一些植物象征好的事物。

《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桐、椅并提,同是良才。

桐,今名泡桐,材质疏松、比重低、易于加工,非常适合制作薄板。

桐材防潮隔热性质佳,导音性好,是制作各种乐器的上好材料。

椅,今名楸,木材非常适合建筑及制作各种器物之用,叶可肥猪,花气味甘甜,煮后可作菜肴。

《杂五行书》还说若在房屋西侧种植楸,可以祈求子孙孝顺,且无口舌之灾,在民俗上是吉祥之树。

人们常用桐、椅象征好的事物。

《小雅·湛露》便用桐和椅繁盛的果实来比喻天子之德泽遍及他人。

《诗经》中的植物有很多的象征意义。

对这些植物的描写,反映了先民们对植物的崇拜心理。

《诗经》中的植物与当时人的意识活动、精神世界密切的关系,这些植物不仅仅是一种自然事物,更寄托了诗人们的思想情感,成为一种审美象征意象。

这些审美象征意象对屈原楚辞的”香草美人”意象以及后代文学中的草木意象都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北京:中华书局,1991
[2]潘富俊.诗经植物图鉴.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3
[3]布莉华.《诗经》中的植物文化.承德民族师专学报[a].2005,25(1)
[4]钟先华.《诗经》中的采摘习俗与古礼.聊城大学学报[a].2005
(3)
作者简介:代婧烨(1987.12-),女,河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