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和常见的表现手法
![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和常见的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ded829b0f8c75fbfc67db226.png)
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也叫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什么叫叙述?叙述有什么作用?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叙述的作用是: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③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④ 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叙述有哪些种类和方法?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
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
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或人物经历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它符合人们一般的认识习惯、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易于将人和事叙述完整。
倒叙、又叫倒插笔。
是把事件(人物)的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按顺叙的方法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有三种情况。
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某个片断提前、三是用回想回忆的方式进行,将作者的感受用叙述在文章前边表达出来。
用倒叙的优点在于:可以造成悬念、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
插叙,就是在叙述进行中插进另外一段叙述。
插叙能充实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
插叙也有三种情况:一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和所叙述的内容有关的以先发生的事情。
这种插叙又叫追叙二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对所叙述内容的补充,注释。
这种插叙习惯上又叫补叙。
再一种情况是插进来的内容在表达顺序上与原叙述的顺序相反,这种情况又叫逆叙。
▲叙述常用那些人称?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叙述的人称,就是叙述客观事物或人物活动时所确定的出发点和所选择的角度.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和第二人称——你、你们。
使用第一人称,有三种情况。
“我”、“我们”有时就是作者本人,有时是虚构艺术形象,有时还可能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或其它人物。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63f25f3caaedd3382c4d34e.png)
表达效果:简单一点说就就是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的作用。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就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一)修辞方式:就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作用就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就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记叙:就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就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就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就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就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与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与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汇总(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汇总(全)](https://img.taocdn.com/s3/m/3d897656a32d7375a517800c.png)
表达效果:简单一点说就是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地作用.容易混淆地几个概念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地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地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八种常见地修辞手法地作用:.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地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地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地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地印象,产生强烈地感情,引起共鸣..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地效果..夸张:可以引起丰富地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地特征,引起读者地强烈共鸣..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地、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地思想感情.●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地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地作用..反问:以否定地形式表示肯定,目地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地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地经历和事件地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地转换所作地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记叙文地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序.()描写:是把描写对象地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地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地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地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地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地艺术感染.()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地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地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地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地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地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地审美改造,达到心灵地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地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地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地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地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地辅助表达手段.()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地观点和态度.它地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地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地文字,把事物地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地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地对象,有地是实体地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地是抽象地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地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地内容采用不同地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地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表现方法(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一)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借景抒情: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地爱憎之中,要借物品地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地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融情于景:人要表达地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地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地富有哲理性地思想.、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地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地立场和态度、个人地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地基础上融入作者地感情,寄托作者地心志.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地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地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地观念地思维过程.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地事理表现为具体地可感知地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地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作用是突显对象地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衬托(烘托):指地是以乙托甲,使甲地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作用是突出本体地某个特征.y6v3A、抑扬:把要贬抑否定地方面和要肯定地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地目地.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地艺术效果.M2ub6、(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地作必要地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0YujC●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地深度.、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地直接地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地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地是侧面描写.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地人物或景物地特点更加鲜明、突出.eUts8。
高中作文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全) 1
![高中作文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全) 1](https://img.taocdn.com/s3/m/d12264cf52ea551810a687f8.png)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表达效果:简单一点说就是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的作用。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的分类
![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ab349a9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d.png)
作用:有更鲜明更突出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作用:使语言更简练更含蓄。
3、排比
4、夸张
5、借代
Hale Waihona Puke 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8、反问
作用: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而含蓄。
6、对偶(对仗)
作用:前面设问,引出下文,引起读者思考;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肖像描写 的 作用: 一:刻画人物性格 二: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二: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 动作描写的 作用: 一:显示人物内心世界 二:刻画人物性格 二: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 三: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 神态描写 的 作用: 一: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二: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质
02
起兴:
03
铺陈叙事为赋;先言他物以引起所用之辞为兴,在兴中又兼有比喻手法为“比兴
04
以小见大
点面结合:
以小显示大主题,使主题更深刻想象联想活灵活现、生动逼真、感染读者;拓展文章思路、深化主题
点,可以着眼具体细节,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突出广泛的社会人生意义。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充分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抒情:在具体叙述、充分描写的基础上,
抒发和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
这种感情的抒发可以有两种方式:直接
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
倾吐自己的感情。
间接抒情是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
写、议论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
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
章的字里行间的。
环境环境描写 的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 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二:渲染气氛 三: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 四: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语言描写 的 作用: 一:刻画人物性格 二: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三: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 四: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 的主题与时代特点
(完整版)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与作用
![(完整版)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a9ab42afd0a79563c1e72ef.png)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与作用一.区分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一)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即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主要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二)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
即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文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侧面烘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等。
二.具体分析各种表达方式(一)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叙述的作用主要有三点:①介绍事件发生、发展过程。
②介绍人物的经历与事迹。
③为议论说理提供依据。
1.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的方式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
这种写法可以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倒叙一般有必要的文字过渡。
采用倒叙手法,或者是顺乎思路的自然,或者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诸如为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者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二)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作用: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74ec0b90029bd64783e2cb2.png)
1、修辞手法(1)比喻(喻、暗喻、借喻):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亲切可感(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增强气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简洁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
(6)对比: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借代: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8)设问:提醒注意、引起思考,引出要表达的内容。
(9)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0)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11)设问: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12)引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
(13)双关: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4)联想与想象(常于夸张连用):看到某事物,从而联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
(15)互文(照应)(16)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17)用典: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作用: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答题方法:言简意丰,以简洁的文字营造了+意境,表达了+思想感情。
(18)呼告:写文章时,对着不在面前的人或直接呼唤,并且和他说起话来的修饰手法。
作用: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2、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以声(动)衬静,对比.不同文体:(1)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2)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3)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4)小说体的表现技巧: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等。
小学语文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小学语文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d2765cb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8.png)
表达技巧概念辨析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是语文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不可回避。
在阅读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一、关于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二、关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一)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辞格、辞式。
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是语言在长期运用过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达功能的修辞格式。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内容博杂。
常见的有: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叠字,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反复,反问,反语,互文,借代,设问,排比,列锦,夸张,双关,通感(移觉、移就),用典,衬托(反衬、陪衬),倒装,引用,谐音,歇后,象征,回文,飞白,呼告。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c92ebf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c.png)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一、表达方式的作用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叙述的作用是:1)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2)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3)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
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
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叙述的人称,就是叙述客观事物或人物活动时所确定的出发点和所选择的角度.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和第二人称——你、你们。
1、使用第一人称,有三种情况。
优点是:讲的是“我”、“我们”的亲自见闻,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真实、亲切、自然。
其缺点是,只能从“我”、“我们”的角度去写,在刻画人物,描写景物环境时要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使用第三人称的优点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自由灵活地将叙述对象讲述出来。
其缺点是:客观色彩较浓,缺乏第一人叙述的优点。
3、使用第二人称,有两种情况:如果作者在文章中不仅叙述了别人,也叙述了自己,实际上是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上进行叙述的。
如果作者较为客观地向读者讲“你”“你们”的事自己并没有在文章中出现,那实质上是第三人称的叙述。
▲在叙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①要线索清楚。
确定一定的线索,才能理丝有绪。
②要交待明白。
叙述要达到告诉读者“是什么”的目的,就要把握叙述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③要详略得当。
叙述一件事,对它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不能平均用力量,叙述几件事,也要有个侧重点。
④要波澜起伏“文如看山不喜平”。
要善于交替使用各种叙述方法。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72c9fb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e.png)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例析(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表达方式 表达技巧 表达作用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表达技巧 表达作用 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ff866601844769eae009ed66.png)
表达作用:表达方式起到的作用。
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1)记叙。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的内容。
一篇文章,为了能更好地表情达意,需运用恰当的表达技巧。
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等。
3、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虚实结合、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主要是为语言的表现服务,在表达叙述上达到作者所需要的效果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托物起兴写景抒情寓情于景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卒章显志象征衬托反衬烘云托月想象联想照应乐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和常见的表现手法
![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和常见的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81e8171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e.png)
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和常见的表现手法叙述常用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指的是作者自己,使用这种人称可以让读者更加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受,但也容易使文章过于主观。
第二人称指的是读者,使用这种人称可以让读者更加参与文章,但也容易使文章显得命令式或说教式。
第三人称指的是除作者和读者以外的人物或事物,使用这种人称可以客观地叙述事件,但也容易使文章缺乏感情色彩。
因此,在叙述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人称,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外貌描写、性格描写、言行描写、心理描写等。
其中,外貌描写是最基本的描写,它要求准确、生动、具体。
性格描写要求深入、细腻、准确。
言行描写要求具体、生动、形象。
心理描写要求深刻、准确、细腻。
在人物描写中,要注意塑造人物的特点和个性,不要平铺直叙,要通过细节、言行、心理等多方面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立体、生动。
什么叫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有哪些要求?环境描写是对某个场所或区域的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环境描写要求具体、生动、形象,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环境的气氛、特征和特点。
同时,环境描写也要与人物描写相结合,能够反映人物的情感、性格和行为。
在环境描写中,要注意细节的描写,如气味、声音、色彩等,能够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什么叫场面描写?场面描写有哪些要求?场面描写是对某个场合或事件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场面的气氛、特点和特征。
场面描写要求具体、生动、形象,能够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同时,场面描写也要与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相结合,能够反映人物的情感、性格和行为,以及环境的特点和特征。
在场面描写中,要注意细节的描写,如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场面的情况。
什么叫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有哪些要求?细节描写是对某个细节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环境或场面的情况。
细节描写要求具体、生动、形象,能够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同时,细节描写也要与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相结合,能够反映人物的情感、性格和行为,以及环境的特点和特征。
高中语文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的概念及应用注意点
![高中语文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的概念及应用注意点](https://img.taocdn.com/s3/m/f1fe33f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d.png)
高中语文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的概念及应用注意点现在考试的导向逐渐改变为高中语文知识点的概念与应用,今后语文同仁们对语文的教学需要注重概念的理解并灵活应用概念来迎考。
现在对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概念加以说明。
一、表达方式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1.记叙(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叙述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2)叙述方式及作用顺叙:①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文章气势贯通;②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倒叙: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②强调内容,表达情感,深化主旨;增强文章生动性:③富于变化,避免平淡。
插叙:①补充说明作用,使内容更加丰富(使情节更加完整);②突出中心人物,使形象更加丰满;③铺垫照应作用,使结构更加严密;④深化小说主题,使主题更加深刻;⑤行文富于变化(中断或停止),使情节更加波折。
补叙:①解释说明,使主题表达充分;②补充丰富,使文章结构完整;③造成悬念(出人意料),使情节跌宕起伏。
2.描写(1)人物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别人的描述、作者的议论、借助(次要人物、物象、环境)烘托。
(2)环境描写。
从技巧角度看:①细描(工笔)与白描;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③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写实);④正侧结合;⑤点面结合;⑥细节描写:⑦色彩的渲染烘托。
从修辞角度看: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从写景角度看: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写景顺序(远近、高低、内外)。
3.抒情抒情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是对议论对象发表见解,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表达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59a23b8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1.png)
常见的表现手法1.联想和想像:由此及彼,延伸写作的范围,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多彩,使主题更深刻;使形象更丰满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2.虚实结合: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虚”包括三种类型:①虚幻世界和梦境,②回忆往事、历史。
③想象、设想之境。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为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
3.对比: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的某一特点,形成反差,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的某种感情。
4.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可分为正衬和反衬。
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
5.正面与侧面相结合: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直接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
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与物烘托人物,或以次要人物烘托主要人物,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
侧面描写往往与正面描写结合起来。
法国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这样写玛格丽特的美貌的:“这天晚上她真是惊人的美……当她出现”的时候,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她仅仅一露面就使观众这样骚动。
《口技》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6.铺垫:在写主要人物前,先写一些相关的材料,作用是蓄势,蓄情,突出主要人物。
比如《背影》,在写车站送别前,文中写了祖母去世,家道衰落,父亲失业,典当家产一些列不幸事件,这些描写就是为了铺垫后文的父亲车站送别。
7.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
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8.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如《白杨礼赞》《海燕》等。
关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
![关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c1eb26e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4.png)
关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1.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人们运用语言艺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不同艺术门类都有自己不同的表现手法..比如绘画有色彩明暗、线条、块面、透视、比例等手法;音乐有音调、音色、节奏、和声、旋律、复调等手法;电影有蒙太奇、长镜头、画外音、特写等手法..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运用语言艺术创造性地借鉴和运用不同门类艺术的表现手法塑造语言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具有综合性和广普性特征..其表现手法也因此而种类繁多;叫法不一;雅俗互存;洋洋大观;如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伏笔照应、托物言志、设置悬念、渲染环境、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等..1文体不同表现手法不同..文学语言艺术的文本形式有小说、诗歌、散文、剧本以及通讯、报道等实用类文体..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表现手法..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传统表现手法如“赋、比、兴”;现代常用的手法如比拟、夸张、借代等等;鉴赏现代文阅读时常常要用到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等..2角度不同手法不同..人们既可以从语言的修辞角度去看;如比喻、象征、反讽、比拟、借代、孽状、夸张、反复、对偶、婉转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以从语言的音律角度去看;如节奏、格律、反复、押韵等也是常见的音律手法;可以从叙述描写的视角去看;如正面、侧面、对比、烘托、映衬、直接、间接等都是常见的视角手法;可以从描写景物的方法角度去看;如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等都是常见的描写方法;还可以从布局谋篇的顺序用度去看;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序、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等都是常见的行文顺序..2.修辞手法或修辞方法、修辞技巧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等手段;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式或方法;属于表现手法之一..常见的修辞手法很多..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比拟、象征比拟、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针等..其中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其他特殊性描写方法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 ;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拈连又称:顺捏..3.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指人们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等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语言方法和形式..表述不同的内容需要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与表达方式属于同一个概念;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时;表达方式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它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现代写作学研究提出了“表达方式”这一概念;延用至今..常见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4.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人们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等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技巧;具有提升表达方法和形式方面的技术、借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表达技巧与表现技巧是同一个概念;属于积极的表达;犹如语言表达中的修辞;技巧的目的在于提升表达技艺;增强表达效果..由此;凡是提升表达技艺、增强表达效果的方式方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围..人们在使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时;其文本形式有小说、诗歌、散文、剧本以及通讯、报道等实用类文体;其表达技巧通常包括下列五种形式..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其中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悬念、反衬、比兴、托物言志、赋比兴、动静相衬、虚实结合、景情理合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以动写静、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4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悬念、照应、铺垫、衔接、伏笔、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5修辞手法:比喻、双关、借代、反复、排比、反问、设问、拟人、夸张、对偶、互文等..5.表达效果表达效果;顾名思义就是人们运用语言表情达意在接受对象中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就文本阅读而言;表达效果就是人们运用语言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等对读者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用来评价效果的;如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等..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表达效果三者有显着区别:表现手法是具体的方法形式;表达技巧包含了表现手法;表达效果是最后的结果、影响和作用..。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0ef194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1b.png)
表达【2 】方法.表现手段及其感化一.表达方法的感化表达方法有五种:论述.描述.抒情.群情.解释▲论述:是作者经由过程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宜.情形及其成长演化进程的表达办法.答复“是什么”的问题.论述的感化是:1)介绍人物的阅历.业绩.交待人物的关系;2)交待事物产生的时光.地点及其成长进程;3)归纳分解事实事例,为文章的群情供给根据;▲论述有两类:一是归纳分解论述.一是具体论述,归纳分解论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略的笔墨对人物.事宜.情形加以介绍.给读者供给一个精确的印象.具体论述又叫胪陈.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业绩.情形作具体交待.论述的办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论述的人称,就是论述客不雅事物某人物运动时所肯定的动身点和所选择的角度.常用的论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和第二人称——你.你们.1.应用第一人称,有三种情形.长处是:讲的是“我”.“我们”的亲自见闻,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思惟情感,真实.亲热.天然.其缺陷是,只能从“我”.“我们”的角度去写,在描述人物,描述景物情形时要受时光和空间的限制.2.应用第三人称的长处是:不受时光.空间限制,可以或许自由灵巧地将论述对象讲述出来.其缺陷是:客不雅颜色较浓,缺少第一人论述的长处.3.应用第二人称,有两种情形:假如作者在文章中不仅论述了别人,也论述了本身,实际上是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长进行论述的.假如作者较为客不雅地向读者讲“你”“你们”的事本身并没有在文章中消失,那本质上是第三人称的论述.▲在论述时要留意什么问题?①要线索清晰.肯定必定的线索,才能理丝有绪.②要交待明白.论述要达到告知读者“是什么”的目标,就要把握论述的六要素:即时光.地点.人物.事宜.原因成果.③要详略得当.论述一件事,对它成长进程的每个阶段不能平均用力气,论述几件事,也要有个侧重点.④要波澜升沉“文如看山不喜平”. 要擅长瓜代应用各类论述办法.▲描述,就是用活泼形象的说话,把人物的状况.动作.景物的性质.特点.情形的颜色.布局等具体地描述出来.它答复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具体.形象.活泼地再现客不雅事物,给人以亲临其境的真实感.描述的感化是:1)现天然风景的风貌;2)展示人物的形态.举止.言谈及心坎世界3)展示人物运动的背景或具体情形.4)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影响人们的情感,加深人们对客不雅事物美的感触感染,使作品具有吸惹人的魅力.▲描述大致有四种类型:人物描述.情形描述.场面描述和细节描述.▲人物描述包括:①肖像描述.即对人物的音容笑容.衣着服饰.神色姿势等外部特点写.肖像描述的请求是:一要以形传神,抓住外表上富有代表性的特点;二要奇特.新巧.切忌因袭相同.②行为描述.即对于人的具体行为的描述.行为描述的请求是:要具体.活泼展示出人物行为的方法办法和步骤,美满地答复人物“怎么样做”的问题.③说话描述.即用共性化的说话表现共性化的人物.说话描述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独白.(作品中人物自言自语),一是对话(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互问互答).起首说话必定要相符人物的身份,处境.思惟和性情特点,使人看后信任这小我只能如许措辞;其次,说话要精确.简练.传神.④心理描述.即直接描述人物在特定情形中间坎运动的办法.它是对人物的思惟情感.全部精力世界的直接透视,能较好地把人物心坎最隐藏的器械暴露出来.心理描述的办法重要有:心理分析;用说话.行为显示;用梦乡.幻觉表现等.▲情形描述,指的是对那些和作品中的人物或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产生直接关系的客不雅外界前提的描述它包括天然景物和社会情形两个方面.情形描述的感化是:1)显示作品背景.点明时光.地点及社会背景;2)衬托人物性情.表现人物的精力面孔3)推动情节成长,增长故事的真实感;4)凸起文章主题,反应社会生涯;5)抒发思惟情感,裸露作者襟怀胸襟.▲场面描述:是指对人物之间在一准时光和情形中所形成的互相关系而组成的生涯画面的描述.或可以说是人物描述的分解情势.场面描述的办法重要有两种:1.鸟瞰式,从整体着眼.较周全地.归纳分解地写出场面的总的气象和总的氛围. 这种办法,不求点上的细微,而求面上的广度,症结是写出一个完全的艺术画面.2.特写式.把场面中具有代表性.特点性的典范情景.分散.过细地突现出来.▲细节描述,即对人.事.景.物的富有典范意义的细微小节的刻划与描述.细节描述的感化很大:1)可以促成情节的弯曲和庞杂; 2)可以表现人物光鲜的共性;3)可以展示情形景物的独有特点; 4)可以加强主题的表现力.▲常见的描述办法有六种:1.直接描述与间接描述,都是从描述时所站的角度上说的.直接描述又叫正面描述,它是从正面描述人物.事物和情形,描写直接地浮现出来. 间接描述又叫侧面描述.它不直接描述对象本身,而是借描述其它,间接衬托出要描述的对象.2.工笔描述与白描,是从描述的程度上来说的,工笔描述,即浓笔重彩.精雕细刻的描述.白描.即轻描淡写,简略的勾画.3.静态描述与动态描述,是从描述对象的变化上来说的,静态描述,即对平面.静止的人物与景物的描述.动态描述,则是对人物或景物成长变化的情态的描述.▲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不雅感触感染和思惟情感.它的感化是:①以情动听.加强文章沾染力;②开辟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惟;③衬着氛围,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抒情的办法“①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意,即作者直接倾诉本身的情感.②即事抒情,又叫论述抒情,是作者因事而动情,将情感融人叙事之中“③借景抒情,又叫寓情于景或描述抒情,即作者把情感依靠在景物描述之中,以景物的外形.颜色浓度.格调表达情感.④群情抒情,又叫寓情于理.即把情感寓于道理之中,借助说理表达思惟情感.▲抒情的请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可为文造情.无病呻吟;②要同内容协调一致.保持一致格调.形成有机接洽;③要有积极.健康的情趣.▲群情,即分析评论客不雅事物,表现本身的不雅点和立场.群情的感化是:1)强文章表达后果,进步战役性;2)明白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惟意义3)贯通文脉紧凑篇章构造.▲常见的群情办法有:①夹叙夹议.即一边论述一边群情.可先叙尔后议,亦可先议尔后叙.②寓理于情,即把群情融入抒情之中,借抒情阐发道理.▲解释即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外形.性质.特点.成因.关系.功用等讲解清晰;把人物的阅历特色表述明白.1)解释的感化是:在群情文顶用它交待论据;2)在记叙文顶用它起注释感化;表现手段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惟情感时所应用的特别的语句组织方法.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别表现方法:起首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能,种类许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大.排比.对偶.衬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段时,就要留意不同体裁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段丰硕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顿挫联合.象征等手段;记叙文的写作手段如首尾照顾.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联合;群情文写作手段如旁征博引.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比较.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述手段.衬托手段.伏笔和照顾.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一.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惟或情感,特色是应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色(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加强文章的表现力,宗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感化:①可以将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用A来象征B,(经由过程写A……或A的……的特色),凸起具体表现了B的……的特点.②可以使文章加倍含蓄些,应用面前之物,依靠深远之意.二.衬托应用事物间类似或对峙的前提,以某一事物为衬托来凸起须要描述事物感化,经由过程对……的……描述,衬托(反衬)出……的……特点三.先抑后扬(针对文章整体而言):先否认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刻发掘事物特色及内涵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感化:经由过程先贬低事物……形象,凸起强调事物的……特点四.托物言志(针对文章整体而言):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述的进程中,异常奇妙地依靠作者小我的情感和理念,把本身的情感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本身的心坎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五.借景抒情经由过程描述活泼的天然气象或生涯场景,表达作者真诚的情感.感化:经由过程对…描述,表达作者…的情感,做到情景融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六.比较有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统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路,用比较的办法加以描述或解释感化: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点或本质突现出来,更为光鲜.凸起七.侧面描述从侧面衬托出该人物的性情.操行和技能,是文章构造加倍分散紧凑,表达更为简练精练.感化:直接和间接描述手段联合应用,可所以被描述的人物或景物的特色加倍光鲜凸起.八.伏笔和铺垫感化:经由过程写……,为下文……的产生埋下了伏笔,使情节严丝合缝九.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进程感化:丰硕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饱满,性情更光鲜凸起,情节更活泼动人十.十.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本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进程.感化: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办事,使读者接收美的陶冶.十一.照顾感化:写……,与前文相照顾,重复的抒发了……的情感,增长情感深度.十二.白描手段应用后果:说话朴实,格调清爽,平中透奇,寄义深奥,真实动人.感化:重要应用了白描的手段,以朴实的说话写出真情.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抚今追昔.物是人非.深奥深挚悲凉).十三.用典应用后果:丰硕文化(思惟)内涵,增加文采和趣味性.感化:①丰硕而潇洒的联想与想象;②充满诗意的形象化描述;③化用典故,使文章饱含深挚的文化底蕴;④比喻的应用和形.声.色的活泼描述.十四.寓庄于谐应用后果:使行文活泼,滑稽滑稽,激发读者浏览的兴致和深刻的思虑.十五.设置悬念从故事成长和人物命运的某一更能惹人存眷的片段来落笔,以引起读者的留意.悬念可设在开首,能达到惹人入胜的后果;设在中央,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感化;设在结尾,能收到言已尽而意无限的后果.十六.动静联合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登时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述与静态描述联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维妙维肖的艺术形象.十七.虚实联合把抽象的陈述与具体的描述联合起来,或者是把面前实际生涯的描述与回想.想象联合起来.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硕,外延无边.十八.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间.主题的手段,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间."卒"为完毕.适当应用这种手段可以增长文章的深刻性.沾染力和构造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后果. 亦作"卒章见志",很常见的一种写作办法,一般地说,几乎在所有体裁中均有应用,在散文中应用较多.十九.以小见大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经由过程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经由过程一小部分看出整体.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弃取.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分散描述或延长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惟,同时为接收者供给了辽阔的想象空间,获得活泼的情趣和丰硕的联想.。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文章结构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文章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c3320b70cc22bcd127ff0cd2.png)
表达方式一、基本概念①表达方式(表达上……)是指作者在叙述事件、刻画人物、抒发情感、阐述道理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②共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记叙对事件的原委和始末所做的直接介绍和交代。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错误!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错误!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补充交代的来历(背景、遭遇、境况等),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为下文写( )作铺垫④补叙:在文末交代与情节相关的另一个结局(1-2—3—0),作用是交代最终结局,照(呼)应前文,使情节更完整。
⑤若有续写或补写题,注意和前文内容和逻辑保持一致,尤其要注意呼应前文的伏笔。
2.详略①选材与观点的关系;②详写的是重点(中心、主旨);3.人称①第一人称:直接表达的方式,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它更便于作者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其局限性在于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所以不便于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
②第二人称: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心理和感情上的距离,,抒情效果强烈,便于作者直接抒情;其局限性在于受叙述角度,叙述人的口气以及听话人的范围的局限,一般人极难驾驭所以并不不常用。
③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便于作者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其局限性在于,它不如第一人称那样使读者感到亲切。
为了弥补第三人称叙述的不足,有些作者便发挥文章中人物对话或独白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口,讲出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或心理活动等。
三、描写描写按对象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四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全)](https://img.taocdn.com/s3/m/30784ec6551810a6f52486a7.png)
表达效果:简单一点说就是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的作用。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一、表达方式的作用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叙述的作用是:1)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2)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3)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
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
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叙述的人称,就是叙述客观事物或人物活动时所确定的出发点和所选择的角度.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和第二人称——你、你们。
1、使用第一人称,有三种情况。
优点是:讲的是“我”、“我们”的亲自见闻,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真实、亲切、自然。
其缺点是,只能从“我”、“我们”的角度去写,在刻画人物,描写景物环境时要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使用第三人称的优点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自由灵活地将叙述对象讲述出来。
其缺点是:客观色彩较浓,缺乏第一人叙述的优点。
3、使用第二人称,有两种情况:如果作者在文章中不仅叙述了别人,也叙述了自己,实际上是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上进行叙述的。
如果作者较为客观地向读者讲“你”“你们”的事自己并没有在文章中出现,那实质上是第三人称的叙述。
▲在叙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①要线索清楚。
确定一定的线索,才能理丝有绪。
②要交待明白。
叙述要达到告诉读者“是什么”的目的,就要把握叙述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③要详略得当。
叙述一件事,对它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不能平均用力量,叙述几件事,也要有个侧重点。
④要波澜起伏“文如看山不喜平”。
要善于交替使用各种叙述方法。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
它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
具体、形象、生动地再现客观事物,给人以亲临其境的真实感。
描写的作用是:1)现自然景色的风貌;2)展现人物的形态、举止、言谈及内心世界3)展现人物活动的背景或具体环境。
4)唤起人们的审美情绪,影响人们的感情,加深人们对客观事物美的感受,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描写大致有四种类型: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①肖像描写。
即对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服饰、神情姿态等外部特征写。
肖像描写的要求是:一要以形传神,抓住外表上富有代表性的特征;二要独特、新巧、切忌因袭雷同。
②行动描写。
即对于人的具体行动的描写。
行动描写的要求是:要具体、生动展示出人物行动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圆满地回答人物“怎么样做”的问题。
③语言描写。
即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个性化的人物。
语言描写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独白。
(作品中人物自言自语),一是对话(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互问互答)。
首先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处境、思想和性格特征,使人看后相信这个人只能这样说话;其次,语言要准确、简洁、传神。
④心理描写。
即直接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内心活动的方法。
它是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整个精神世界的直接透视,能较好地把人物内心最隐蔽的东西暴露出来。
心理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心理剖析;用语言、行动显示;用梦境、幻觉表现等。
▲环境描写,指的是对那些和作品中的人物或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发生直接关系的客观外界条件的描写它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1)显示作品背景、点明时间、地点及社会背景;2)衬托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3)推进情节发展,增加故事的真实感;4)突出文章主题,反映社会生活;5)抒发思想感情, 袒露作者胸怀。
▲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之间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或可以说是人物描写的综合形式。
场面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鸟瞰式,从整体着眼、较全面地、概括地写出场面的总的景象和总的气氛。
这种方法,不求点上的细微,而求面上的广度,关键是写出一个完整的艺术画面。
2、特写式。
把场面中具有代表性、特征性的典型情景、集中、细致地突现出来。
▲细节描写,即对人、事、景、物的富有典型意义的细微末节的刻划与描绘。
细节描写的作用很大:1)可以促成情节的曲折和复杂;2)可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3)可以展现环境景物的独有特征;4)可以增强主题的表现力。
▲常见的描写方法有六种:1、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都是从描写时所站的角度上说的。
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它是从正面描写人物、事物和环境,形貌直接地显现出来。
间接描写又叫侧面描写。
它不直接描写对象本身,而是借描写其它,间接烘托出要描写的对象。
2、工笔描写与白描,是从描写的程度上来说的,工笔描写,即浓笔重彩、精雕细刻的描写。
白描、即轻描淡写,简单的勾勒。
3、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是从描写对象的变化上来说的,静态描写,即对平面、静止的人物与景物的描写。
动态描写,则是对人物或景物发展变化的情态的描写。
▲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
它的作用是: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②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③渲染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
▲抒情的方法“①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意,即作者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
②即事抒情,又叫叙述抒情,是作者因事而动情,将感情融人叙事之中“③借景抒情,又叫寓情于景或描写抒情,即作者把感情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以景物的形状、色彩浓度、格调表达感情。
④议论抒情,又叫寓情于理。
即把感情寓于道理之中,借助说理表达思想感情。
▲抒情的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可为文造情、无病呻吟;②要同内容和谐一致、保持一致格调、形成有机联系;③要有积极、健康的情趣。
▲议论,即分析评论客观事物,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议论的作用是:1)强文章表达效果,提高战斗性;2)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3)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
▲常见的议论方法有:①夹叙夹议。
即一边叙述一边议论。
可先叙而后议,亦可先议而后叙。
②寓理于情,即把议论融入抒情之中,借抒情阐发道理。
▲说明即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把人物的经历特点表述明白。
1)说明的作用是:在议论文中用它交待论据;2)在记叙文中用它起注释作用;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一、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作用:①可以将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用A来象征B,(通过写A……或A的……的特点),突出具体表现了B的……的特征。
②可以使文章更加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二、衬托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某一事物为陪衬来突出需要描写事物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衬托(反衬)出……的……特征三、先抑后扬(针对文章整体而言):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通过先贬低事物……形象,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四、托物言志(针对文章整体而言):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
五、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情感。
作用:通过对…描写,表达作者…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六、对比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作用: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现出来,更为鲜明、突出七、侧面描写从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是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手法结合运用,可以是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八、伏笔和铺垫作用:通过写……,为下文……的发生埋下了伏笔,使情节严丝合缝九、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十、十、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十一、照应作用:写……,与前文相照应,反复的抒发了……的情感,增加情感深度。
十二、白描手法运用效果:语言朴实,格调清新,平中透奇,含义深邃,真实感人。
作用: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
营造了一种……的气氛(抚今追昔、物是人非、深沉悲凉)。
十三、用典运用效果:丰富文化(思想)内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
作用:①丰富而飘逸的联想与想象;②充满诗意的形象化描写;③化用典故,使文章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④比喻的运用和形、声、色的生动描写。
十四、寓庄于谐运用效果:使行文活泼,幽默风趣,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和深入的思考。
十五、设置悬念从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某一更能引人关注的片断来落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悬念可设在开头,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设在中间,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设在结尾,能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十六、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十七、虚实结合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十八、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
"卒"为完毕。
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亦作"卒章见志",很常见的一种写作方法,一般地说,几乎在所有文体中均有应用,在散文中使用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