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汪曾祺《哲人其萎》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三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此前的研究中,众多学者支持“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一观点。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的动态发展,此次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现象不是历史某个阶段的产物,而是稳定、持续地发展着的;同时,偶像崇拜是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不是青少年群体特有的行为。
不过,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特定人群中有不同的表现。
②偶像崇拜根本上源于内心需求。
研究发现,周围人的态度会影响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的表现,但并不能决定其崇拜行为。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起始受他人或环境影响大,是个体选择和周围影响的综合结果,但其结束受自身原因作用更多。
③互联网带来的每个社会人的解放,对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互联网环境下,青少年与偶像的接触性活动增多,与其他崇拜者交流、与偶像交互、为偶像宣传,构成了新的偶像崇拜方式。
④互联网的普及,促使更多的“后台”信息得以展示,“偶像”成为青少年可“触及”的目标。
自媒体的产生,使媒体集团严密把控偶像宣传的局面产生松动,更广阔的渠道带来更丰富的信息,每个人都成为媒体终端的组成部分,青少年崇拜者也得以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并更多地与偶像进行直接的互动。
⑤在互联网繁荣之前,整个人类社会的交际圈是相对封闭的,尤以青少年的交际圈为典型。
青少年受限于自身的行动能力,活动范围受地域限制严重。
而互联网带来的人际解放,使青少年的择友从“选择题”变为“填空题”,由此形成的自由的群聚是“志趣相投”的发展,从社会解放的角度而言,无疑是社会良性发展的表现。
⑥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互联网环境中的偶像传播生态阵地,已经从由杂志、记者把控要害的传统时代,转入到在“版主”“粉头”带领下的群体宣传时代。
青少年在偶像崇拜活动中,不只扮演着末端消费者的角色,而且成为媒体生态圈中重要的一环。
2023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前文先说“思想”后说“创造”,③②说的是“思想”,④①是说“创造”,再根据句式一致的特点,③④与②①分为两组,应该先说③④后说②①,呼应前文语序。排除ABD。
故选C。
二、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网文时代,我们怎样读名著?
王晴飞
“怎样读名著”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源于最近网络的一个热点话题“名著避雷帖”,即以看网络文学的方式来看名著,看出种种坏处,做出标签化的论断,提醒同好“慎入”。
2023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
1.按要求填空。
(1)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2)_____________,偭规矩而改错。(屈原《离骚》)
(3)荀子《劝学》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借日常所见之动物从反面设喻来说明用心专一的重要。
近年高考语文(下期)第二周练习(5)(含解析)(2021年整理)
2019高考语文(下期)第二周练习(5)(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语文(下期)第二周练习(5)(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语文(下期)第二周练习(5)(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2019高考语文(下期)第二周练习(5)李仕才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女排在第一局中大比分输球,随后就展开了排山倒海....般的进攻,压得对方喘不过气来,最终逆转对手,获得了比赛的胜利.②审讯之初,他依然负隅顽抗....,甚至还不可一世地口出狂言,但最终还是在检察官所呈现的如山铁证面前低下了头,当堂认罪.③某些媒体从业人员缺乏敏锐的新闻触觉,不去挖掘有社会意义的新闻,反倒抓住明星的一点隐私就笔走龙蛇....,真是可悲可叹。
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式。
⑤在创作之初,他是以写言情小说而被广大读者所熟知的,而当下却成为了科幻小说创作群体中的有名之士,真是云泥异路....啊!⑥这位先生对《论语》的解说,具有很鲜明的时代性,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A.③④⑤ B.①②⑥C.①④⑤ D.②③⑥解析:B [①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此处符合语境.②负隅顽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③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此处使用错误.④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此处使用错误。
高中语文复习汪曾祺《哲人其萎》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复习汪曾祺《哲人其萎》阅读练习及答案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哲人其萎汪曾祺端木蕻良真是一位才子。
二十来岁,就写出了《科尔沁旗草原》。
稿子寄到上海,因为气魄苍莽,风格清新,深为王统照、郑振铎诸先生所激赏,当时就认为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大小说,应该尽快发表,出版。
原著署名“端木红粮”,王统照说“红粮”这个名字不好,亲笔改为“端木蕻良”。
从此端木发表作品就用了这个名字。
他后在上海等地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其中《鸢鹭湖的忧郁》最受注意。
这篇小说发散着东北黑土的浓郁的芳香,我觉得可以和梭罗古柏比美。
端木后将短篇小说结集,即以此篇为书名。
端木多才多艺。
他从上海转到四川,曾写过一些歌词,影响最大的是由张定和谱曲的《嘉陵江上》。
这首歌不像“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样过于哀伤,也不像“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那样直白,而是婉转深挚,有一种“端木蕻良式”的忧郁,又不失“我必须回去”的信念,因此在大后方的流亡青年中传唱甚广。
他和马思聪好像合作写过一首大合唱,我于音乐较为隔膜,记不真切了。
他善写旧体诗,由重庆到桂林后常与柳亚子、陈迩冬等人唱和。
他的旧诗间有拗句,但俊逸潇洒,每出专业诗人之上。
他和萧红到香港后,曾两个人合编了一种文学杂志,那上面发表了一些端木的旧体诗。
我只记得一句:“落花无语对萧红。
”我觉得这颇似李商隐,在可解不可解之间。
端木的字很清秀,宗法二王。
他的文稿都很干净。
端木写过戏曲剧本。
他写戏曲唱词,是要唱着写的。
唱的不是京剧,却是桂剧。
端木能画。
和萧红在香港合编的杂志中有的小说插图即是端木手笔。
不知以何缘由,他和王梦白有很深的交情。
我见过他一篇写王梦白的文章,似传记性的散文,又有小说的味道,是一篇好文章!王梦白在北京的画家中是最为萧疏淡雅的,结构重留白,用笔如流水行云,可惜死得太早了。
一个人能对王梦白情有独钟,此人的艺术欣赏品味可知矣!关于端木的为人,有些议论。
不外是两个字,一是冷,二是傲。
2019届高三语文晨练试题及答案(-)
2019届高三第一次晨测语文试题(卷)班级姓名(答卷时间50分钟, 总分100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本题共3小题, 共30分)翠湖心影汪曾祺①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
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湖。
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
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
翠湖可不能挪开。
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
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
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
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
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
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
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
从文林街、先生坡,到华山南路、正义路,这是一条直达的捷径。
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
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
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
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
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
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
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
③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
堤边密密地栽着树。
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
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
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
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
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
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
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
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拨剌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鱼,吓你一跳。
④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
半岛上有一个茶馆。
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
衡水市2019届高考语文质检(四)试题及答案解析
衡水市2019届高三质检(四)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据新华社10月13日报道,江苏省消保委日前发布的酱油产品比较试验报告显示,“儿童酱油”营养品质未必都优于普通酱油,这120个酱油样品涉及48个品牌56个生产(代理)企业,30个为进口酱油,90个为国产酱油。
试验发现,29个样品存在不符合相应国家标准的情况,5款宣称为“儿童酱油”的产品在营养元素等指标上与普通酱油没有太大差异。
该省消保委提示,目前我国没有“儿童酱油”的相关产品标准,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所谓“儿童酱油”的时候,应该多一些理性。
利用现在的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健康的心理,商家打出“儿童专用”的旗号牟利,早已是通行的、公开的做法:同样的商品,加上“儿童”二字就涨价,这些年被曝光的类似情况还少吗?儿童专用漆、儿童蚊香、宝宝驱蚊液、儿童家具等,只要加上“儿童”两个字,价格就会翻好几倍。
事实上,我国除了奶粉等少数食品制定了婴幼儿标准,其他的儿童食品和用品没有专门的标准,商家所谓“儿童专用”基本上是忽悠消费者,往往只是对成人用的东西进行了微小的改造,甚至只是改了包装而已。
对于这种欺诈行为,专家和消费者组织开出的药方往往是,让家长们纠正砸重金让孩子享受高端消费的做法,抵制社会上的消费攀比风。
这确实是个办法,问题是,只能依靠消费者自身吗?消委会指出了“儿童专用”的虚假性问题,下一步应该是政府监管部门来解题了。
对于这种欺诈行为,监管部门应该坚决叫停、严厉惩治。
既然目前很多食品、商品都没有出台儿童专用的标准,那么商家凭什么打出这样的旗号?某种角度上说,监管部门对“儿童专用”商品的虚假宣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是这些商品泛滥的重要原因。
对没有依据的所谓“儿童商品”,首先应该根据广告法的规定,界定为虚假广告。
然后再根据广告法进行处罚:“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方法及理念,颇有可取之处。
孔子虽说“生而知之者上也”,自己却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似乎孔子并不真正承认有“生而知之者”。
孔子到了周公庙,事事都向人请教,有人讥笑他不知礼。
孔子答复是,不懂就得问,正是礼。
孔子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就是说,在交往的人中总有我的正面老师,也有我的反面教员。
还有我们现在说“活到老,学到老”,依孔子自述的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就是说学习不晓得老。
不管时代怎么不同,如何发展,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孔子自己说“诲人不倦”,而且毫无隐瞒。
元好问《论诗》诗说:“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过去不少工艺和拳术教师,对学生总留一手,不愿意把全部本领尤其是最紧要处、最关键处、俗话说的“最后一手”“看家本领”传授下来。
孔子则对学生无所隐瞒,因而赢得学生对他的无限尊敬和景仰。
孔子死了,学生如同死了父母一般,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三年而后去,子贡还继续居住墓旁三年(《孟子·滕文公上》)。
有这种“诲人不倦”的老师,才能有这种守庐三年、六年的学生。
我们当然反对什么守庐,但能做到师生关系比父子还亲密,总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孔子对每个学生非常了解,在解答学生的疑问时,纵然同一问题,因问者不同,答复也不同。
《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
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
因材施教,在今天的教育中是不是还用得着?我以为还是可以用的,只看如何适应今天的情况而已。
时代不同,具体要求和做法必然也不同。
另外,孔子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某些教学方法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在今天,也还有可取之处。
孔子以前,学在官府。
《左传》载郑国有乡校,那也只有大夫以上的人及他们的子弟才能入学。
2019届高三语文第四次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版
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地伦理的诗性建构“大地伦理”是著名的生态学者阿尔多·利奥波德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立足点在于重新审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主张伦理学正当行为的概念必须扩大到包括对自然界本身的关心,道德上的权利概念应当扩大到自然界的实体和过程,“应该确认它们(植物、动物、水和土壤)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持续存在的权利”。
用生态批评的眼光来打量,中国现代乡土小说普遍具有鲜明的“大地伦理”情怀,表现出明显的“反工业化”的倾向。
从根本上说,这类小说以批判封建宗法制为旨归,以重构一种人性的、田园牧歌的诗意乡土为内在诉求,表现出对大地的脉脉深情,实质是对“以农为本”的传统民族心理的现代性回应。
这一特性,客观上固然是由乡土小说自身的形成机制所决定的,“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换过程中,两种文明的激烈冲突使人们获得了观照传统农业文化的新视野……乡土文学也从此才真正具有了独特的意义”;而主观上则是受到写作者内在情感的制约:现代乡土小说的书写对象是农业文明形态的宗法制乡村,其最大的特点是人对土地的依赖,正如费孝通所指出那样:“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
”这种强烈的依附关系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人对天地自然的原生态情感——依赖、敬畏。
现代乡土作家尽管大多是已从农村走出来的新型知识分子,尽管他们在写作时已获得反思、批判传统文化的思想武器,但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土地情结始终或显在或潜在地影响着他们在文字中流淌的情感走向,从而形成了独具时代色彩的“双透视角”:一方面,在近现代西方先进思想的烛照下,作家们已清晰地看到封建宗法制如何造成古老乡土的衰败腐旧,农民的蒙昧困顿;另一方面,生于兹长于兹的故土情怀又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只是单纯的旁观者、审视者、批判者,回忆、怀念、眷恋等情愫不时溢上笔端。
因而,他们的笔触常常不自觉地游走于现代性的批判与传统式的乡土眷顾之间,这种“分裂式”的写作视角在乡土小说中极为普遍,既有对封建宗法制的批判,也表现出回归诗意乡土的反工业化倾向。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卷三(解析版)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卷三(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莱夫勒在研究白喉的早期,证明了实验动物因注射白喉杆菌而死亡时,细菌仍留在注射点的附近。
他认为动物死亡是由细菌的毒素所造成。
根据这一假说,鲁(法国细菌学家)做了大量实验,企图证实细菌培养液中的这种毒素,虽做了很多努力,却都失败了。
尽管如此,鲁仍坚信这一假说,最后孤注一掷,给豚鼠注射了三十五毫升的大剂量培养液滤液。
奇怪的是,这只豚鼠在注射了如此大量的液体后居然没死。
过了一些时候,他满意地看到这只豚鼠死于白喉中毒。
确认了这点以后,鲁很快就查明,他的困难是因培养液中细菌培养时间不够,从而产生毒素不足所致。
因而,增加细菌培养的时间就能制成毒性很大的滤液,这一发现引出了预防白喉的免疫法,并使抗血清用于治疗。
贝尔纳根据神经冲动沿交感神经传导并引起化学变化从而在皮肤中生热的假说,切断了家兔颈部的交感神经,希望导致兔耳变凉。
使他吃惊的是,该侧的耳朵却变得更热了。
贝尔纳没有意识到耳血管与通常使耳血管保持适当收缩的神经作用是有联系的;结果血液流量增大,耳朵变热。
他是完全偶然地发现了动脉中的血流量是由神经控制这一事实。
这是自哈维经典性的发现以后,对血液循环认识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贝尔纳在实验过程中显示了他放弃原有推断、追踪新线索的能力。
他在叙述这次经过时写道:“我们对于正在研究的设想,绝不应过于全神贯注。
”在大不列颠和澳大利亚西部某些地方出现一种羊群的神经性疾病,叫做缺铜病,原因多年不明。
汪曾祺《哲人其萎》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哲人其萎》阅读练习及答案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哲人其萎汪曾祺端木蕻良真是一位才子。
二十来岁,就写出了《科尔沁旗草原》。
稿子寄到上海,因为气魄苍莽,风格清新,深为王统照、郑振铎诸先生所激赏,当时就认为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大小说,应该尽快发表,出版。
原著署名“端木红粮”,王统照说“红粮”这个名字不好,亲笔改为“端木蕻良”。
从此端木发表作品就用了这个名字。
他后在上海等地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其中《鸢鹭湖的忧郁》最受注意。
这篇小说发散着东北黑土的浓郁的芳香,我觉得可以和梭罗古柏比美。
端木后将短篇小说结集,即以此篇为书名。
端木多才多艺。
他从上海转到四川,曾写过一些歌词,影响最大的是由张定和谱曲的《嘉陵江上》。
这首歌不像“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样过于哀伤,也不像“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那样直白,而是婉转深挚,有一种“端木蕻良式”的忧郁,又不失“我必须回去”的信念,因此在大后方的流亡青年中传唱甚广。
他和马思聪好像合作写过一首大合唱,我于音乐较为隔膜,记不真切了。
他善写旧体诗,由重庆到桂林后常与柳亚子、陈迩冬等人唱和。
他的旧诗间有拗句,但俊逸潇洒,每出专业诗人之上。
他和萧红到香港后,曾两个人合编了一种文学杂志,那上面发表了一些端木的旧体诗。
我只记得一句:“落花无语对萧红。
”我觉得这颇似李商隐,在可解不可解之间。
端木的字很清秀,宗法二王。
他的文稿都很干净。
端木写过戏曲剧本。
他写戏曲唱词,是要唱着写的。
唱的不是京剧,却是桂剧。
端木能画。
和萧红在香港合编的杂志中有的小说插图即是端木手笔。
不知以何缘由,他和王梦白有很深的交情。
我见过他一篇写王梦白的文章,似传记性的散文,又有小说的味道,是一篇好文章!王梦白在北京的画家中是最为萧疏淡雅的,结构重留白,用笔如流水行云,可惜死得太早了。
一个人能对王梦白情有独钟,此人的艺术欣赏品味可知矣!关于端木的为人,有些议论。
不外是两个字,一是冷,二是傲。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散文专题练习—汪曾祺(含解析)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散文专题练习—汪曾祺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是一个中国人——散步随想(节选)汪曾祺我是一个中国人。
中国人必然会接受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我接受了什么影响?道家?中国化了的佛家——禅宗?都很少,比较起来,我还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
我不是从道理上,而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
我认为儒家是讲人情的,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思想。
《论语》里的孔夫子是一个活人。
他可以骂人,可以生气着急,赌咒发誓。
我很喜欢《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我以为这是一种很美的生活态度。
我欣赏孟子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我认为陶渊明是一个纯正的儒家。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我很熟悉这样的充满人的气息的“人境”,我觉得很亲切。
我喜欢这样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
这是蔼然仁者之言。
这样的诗人总是想到别人。
有人让我用一句话概括出我的思想,我想了想,说:我大概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我不了解前些时报上关于人道主义的争论的实质和背景。
我愿意看看这样的文章,但是我没有力量去作哲学上的论辩。
我的人道主义不带任何理论色彩,很朴素,就是对人的关心,对人的尊重和欣赏。
讲一点人道主义有什么不好呢?说老实话,不是十年的惨痛教训,不是经过拨乱反正,我是不会产生对于人道主义的追求,不会用充满温情的眼睛看人,去发掘普通人身上的美和诗意的。
不会感觉到周围生活生意盎然,不会有碧绿透明的幽默感,不会有我近几年的作品。
关于现代派。
我的意见很简单: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接受外来影响,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派的某些表现手法。
最新的现代派我不了解,我知道一点的是老一代的现代派。
我曾经很爱读弗·沃尔芙和阿索林的作品(通过翻译)。
我觉得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旗帜下的某些苏联作家是吸收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的。
精选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写意的困境与突围林木目前中国画界有个悖论让人十分好奇。
一方面,对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的倡导不绝于耳,另一方面,写意画早已陷入困境。
目前的一些展览,工笔画的参展及获奖作品数量绝对在写意画之上。
又如在面对现实的一些创作领域,大写意更显尴尬。
20世纪以来对中国画的历次批判,其实矛头主要是冲着中国画中的写意画去的。
不论康有为、鲁迅还是徐悲鸿们,批评的都是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
而对工笔画不仅没批评,评价还很高,尤其对以宋画为代表的中国院体工笔画系统反倒有极好印象。
不仅当时的中国知识精英是如此看,国外的学者也这样看。
正因为写意画目前的窘境,所以倡导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的呼声不绝于耳。
尤其是一些强势人物对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的倡导,更使这个问题成为当代中国画坛的一个焦点现象。
写意画的窘境其实是与对写意画的认识直接相关的。
如写意画就是“写”,而“写”就是“以书入画”,“以书入画”就是以书法线条入画,尤其是以行草书入画。
不仅当以如此线条入画,还当以水墨为之。
这样,大写意画语言的套路就定型了:急速的行草书法中锋式线条加水墨入画,这是写意画的笔墨套路。
写意尤其是大写意当然还不能画得太实,必须简。
岂不闻“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么?八大山人已是榜样之榜样,你还敢画实画繁么?于是简笔造型是又一套路,一些大写意画家画得儿童画一般,技巧全无。
写意画还有题材套路,其中又以传统文人画之“四君子”梅兰竹菊为千年不易之“母题”。
千年以来,成千上万的画家迷恋简笔造型,画同样已成套路的相似性的题材相同的母题,怎么可能不相似不雷同!就算是龙虾珍贵,天天吃顿顿吃也会吃倒味!今天的水墨大写意就好像是我们国画界的“龙虾”!画界吃腻了“龙虾”时,当代工笔画横空出世:你用急速的行草用笔,我用严正的楷书用笔;你儿童似的简笔造型,我则严谨的写生写实;你天天画千年不变的传统母题,我画天天看到的丰富无比的现实生活;你用单纯至极的水墨,我用千变万化的色彩;你总是老气横秋的古典意趣,我幅幅生气勃勃的现代情感……倡导写意画的人总把写意或大写意当成中国画的本质,所以他们的倡导总是义正词严。
普通高等学校2018年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九)语文含答案解析
普通高等学校2018年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九)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抵制韩流”看消费型民族主义梁文道韩剧风猛烈吹袭大陆后,就有很多人看不过去要出来说话,这种事我们大可以引为茶余饭后的闲谈话题,一笑置之。
但是我们也应认真思索,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轻易地把爱韩剧就等于汉奸、看国产片就等于爱国的逻辑理直气壮地宣之于口,而且竟还有市场?很多人之所以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这种话,是因为近年有一股更大的潮流,这股潮流就是“消费型民族主义”。
首先,我们要注意它与抵制日货的理路不尽相同。
不管你同意与否,提倡抵制日货的人至少还试图搬出一套罢买日货可以打击日本商界,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交政策的推理。
“消费型民族主义”却是诉诸感情直觉,要大家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情怀。
当然,实际操作起来,“消费型民族主义”又会和抵制日货运动相混杂,成为后者的指导精神。
其次,“消费型民族主义”不是一种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
奉行保护主义的国家如韩国,会硬性规定电影院每年要有一定日数放映韩片,以保证电影生产数量的稳定,以阻挡外来电影带来的竞争压力,目的是扶持自己国家的特定产业。
保护政策好还是不好,各有各的观点,但它起码也是套言之成理的说法。
“消费型民族主义”着眼的却不是这么深层次的产业发展问题,它只不过是一种浮浅的情绪表达和标签。
“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出现,靠的是两种逻辑。
江苏省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江苏省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看客是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独特的形象系列。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愚昧、麻木、奴性、好伪、无聊、冷漠,对他人的不幸和痛苦不仅漠不关心,反而将其视为游戏和娱乐的材料。
最早提及看客这个概念的是梁启超,他在《呵旁观者文》中将其称为“旁观者”。
而准确、传神地将这一群体命名为看客的,当推鲁迅。
鲁迅自觉将看客作为贯穿自己所有文学创作的核心形象。
经过鲁迅的用力、反复书写,看客成为了现代文学中愚弱国民性的标识性形象。
沈从文是以书写“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享誉文坛,但他的艺术文本确实没有放过对众多看客形象的犀利审视。
沈从文对看客的书写,渗透着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蕴涵着他对生命悲剧的深刻体认。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
本我追求快乐,自我寻求自身与社会之间的协调,超我追求完美的道德境界。
在沈从文笔下,看客心理在本质上并不是一种理性意识,而是一种潜意识中的精神暴力欲望。
看客在“看”的过程中,已深深地沉入到精神分析学所说的“本我”之中。
文化价值或者完全淹没在暴力欲望之中,或者成为精神暴力“本我”的伪装和实施精神暴力的工具。
看客的外部表情看似僵硬、平静,但其内心却是躁动的,甚至是波涛汹涌般的沸腾,有着如愿以偿般的精神满足。
被看者受到的痛苦越深重,他们得到的满足程度就越高。
也就是说,文化理性只是满足看客内心欲望的一块招牌而已,与看客的内心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看客正是由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支配着。
《夫妇》中的“好事者”,有的主张对被看者鞭挞一顿,有的以沉潭相恐吓,更有甚者打算以喂尿、吃牛粪相惩罚。
名义上都是为了让被看者得到胡来乱来的教训,从而达到“维持风纪”之目的。
但实际上他们对“风纪”毫无兴趣,这不过是向被看者施加精神暴力的借口而已。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汪曾祺小说专练(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汪曾祺小说专练汪曾祺作品:《茶干》《钓鱼的医生》《鸡毛》《七里茶坊》《苦瓜是瓜吗?》《徙》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茶干汪曾祺连万顺的门面很好认,是个石库门。
麻石门框,两扇大门包着铁皮,用铁钉钉出如意云头。
本地的店铺一般都是“铺闼子门”十二块、十六块门板,晚上上在门槛的槽里,白天卸开。
这样的石库门的门面不多。
城北只有那么几家。
一家恒泰当,一家豫丰南货店。
恒泰当倒闭了,豫丰失火烧掉了。
现在只剩下北市口老正大棉席店和东街连万顺酱园了。
这样的店面是很神气的。
尤其显眼的是两边白粉墙的两个大字。
黑漆漆出来的。
字高一丈,顶天立地,笔画很粗。
一边是“酱”,一边是“醋”。
连万顺的东家姓连。
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
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信用好,为人和气,勤快。
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
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拴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
乡下人打油,都用一种特制的油壶,广口,高身,外面挂了酱黄色的釉,壶肩有四个“耳”,耳里拴了两条麻绳作为拾手,不多不少,一壶能装十斤豆油。
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
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打好了。
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得严严的。
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连万顺记”。
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
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他们要的十斤干黄酱也都装好了。
装在一个元宝形的粗蔑浅筐里,筐里衬着荷叶,豆酱拍得实实的,酱面盖了几个红曲印的印记,也是圆形的。
乡下人付了钱,提了油壶酱筐,道一声“得罪”,就走了。
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
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
要煮很长时间。
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
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
语言赏析(2022年)
(1)“塞”字描述了候车室环境的拥堵,表达了我对这种环 境失望、郁闷的心情。
定角度
品效果
析特征
悟情感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邻座的乘车状态 与我理想中乘车状态相吻合,表达了我对邻座这种状态背后良好 修养的欣赏,为下文“我们”的投契、坦率进而成为知音作铺垫。 同时,这一比喻也非常契合作者的作家身份,巧妙而充满个性。
定角度
品效果
属于动作描写。反映了当时陈八碗当时不仅感谢女
人给他老板的自信,还特意在他店里消费的图报心
理。
析特征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可以从人物 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描写,人物描写里还有正面描写、侧 面描写和细节描写;也可以从作者描 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去分析;除了人物描写,还可以有环 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从结构都虽是不个能百说包草治园百,还病,是但个对免付费大的多百药数箱常见,每病草已皆绰药绰,有每余步。见我药家,处 可 见
看有几株七叶莲,据说还是医治蛇伤的神草。(2016岳阳中考)的
: 照
19.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下列句子。(4分)
欣 喜
应题目有(什1么)表第达⑤效段果画?横线句扣子题干中,作者品列效举果一连串野草名称,
真题回顾:
(2015年)19.第⑤段中“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儿啊。 ”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1分) 20.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在这里肆虐,而 汪曾祺又是怎样挨过他的时光。 (2)下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分) 一位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孤独,从塞外凛冽 的寒风中快乐地朝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仅是为了叫家人盛赞 他的蘑菇汤? (2017年)19.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下列句子。(4分) (1)第⑤段画横线句子中,作者列举一连串野草名称,有什么 表达效果? (2)第③段“整个治疗过程既不花钱,又没有任何劳顿和痛苦 ”一句,“既……又……”的句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2019届高三语文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
(选自赵勇《尽可能让人文等术大众化》,2018年8月3日《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学术场域内,专家的思维和言说方式看似具有天然合法性,但时间长了会脱离大众。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C项“系统地阐述了”,言过其实,原文只是说“法国思想家萨特的主张与做法值得一提”朱光潜“无论是哪类著作,他都能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如此功夫,既是因为他学贯中西,也是因为他特别讲究作文之道,正是依靠这种追求,他才把论文写成了大家可阅读的文章,努力把学问做到化境"。故选C.
从人文专家与大众的关系上看,人文学木大众化也是大势所趋,社会发展至今,已不得不正视如下事实;专家可能还是原来的专家,但大众已不是原来的大众了。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以前专家是“信息富人”,大众是“信息穷人”,这种不对称让专家变成知识的垄断者。然而,随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同时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媒体技术的变革,大众开始分享原来专家才有的知识资源,甚至在某些方面已与专家不相上下。在这种格局中,专家与大众的关系就需要重新调整,专家之学需要获得新的呈现,专家之学的大众化之路自然也有更迫加的努力方向。
6。 优势:①让知识更加亲民,拓展了掌握知识的渠道;②让传播链条不断简化,学习效率更高;③节约时间成本,可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不尽人意的表现:①产品平均到课率低,持续学习并付费的用户不多;②平台一拥而上,行业参差不齐;③部分平台运营者投机取巧,优质内容不足。
重庆市第一中学近年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但是广大社会成员的主体性也不能无视人类文化遗产的创造者的主体性,不能抑制和窒息的现实社会,知识分子的主体性。在这时,整个社会陷入愚昧和盲目,否认知识、文化、历史和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把狂妄当个性,把蛮干当创造,把迷信当信仰;整个社会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盲目状态。
以上这三种社会状态是我们都经历过的,我们应当吸取这些历史的教训。
(选自《国际在线》)
材料二:
(节选自《未来你将这样养老:看智慧养老如何破解人口老龄化》)
材料三: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失能(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半失能老年人达到4063万元,占老年人口 18。3%。而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各类养老机构达4万多家,但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只有20%。
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文本,实际上是人类的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它是过往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他们的创造,体现的是他们的创造者的主体意志和思想愿望,他们对于他们的创造物是有主体性的.我们要感受和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不是从它对我们现实人的直接使用价值来判断、衡量,而更应当从他对当时社会、当事人的作用和意义来衡量.在这里,重要的不是这种遗产的本身,更是创造者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过程。一代代的人要得到更迅速的成长,是不可能一切从头开始摸索和创造的,而必须首先了解过往人类的创造成果和创造过程。在从事各项具体社会事业的社会成员则需要掌握过往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他们要通过现代知识分子的著作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文化遗产,以具体的从事各项事业,他们在这种文化传承的关系中更接近语文教学中的学生的位置。这也就有了社会文化中的三个主体的关系的问题。
2023届重庆市新高考冲刺压轴联考卷(三)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届重庆市新高考冲刺压轴联考卷(三)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关系,表面看不证自明,深思则令人疑窦丛生。
文学理论不就是关于文学的理论吗?这个答案貌似顺理成章,实则掩盖了文学与理论的深层关系。
因为在这个答案里,作为定义项的文学不是一个自明的概念,不自明的文学概念同样需要得到论证。
在“文学理论就是关于文学的理论”这个陈述中,理论与文学的紧张关系也没有得到揭示。
历史上,文学与理论的关系从来不是自明的。
按理说,文学理论发生的根据即在于对文学的解释,理论是对文学的守护。
然而,考察文学与理论关系的历史不难发现,理论在发展中不仅与文学没有达成一致性的默契,反而不断挑起事端,制造了文学与理论关系的紧张。
文学话语和理论话语似乎是相抵触的。
文学话语既是概念的又是形象的,是逻辑的又是超逻辑的;文学的世界是形象的世界,又是意蕴的世界。
而理论的话语则是概念的、逻辑的,理论的展开是理性的运思过程。
这样一来,在充满意蕴内涵的文学世界与由概念、逻辑支撑的理论世界之间的确构成一种矛盾关系。
这种矛盾关系常常被认为是文学指责理论的理由。
但文学与理论的矛盾关系并非不兼容、非同一性的,而是可以通过特殊的智慧融通的。
文学以人为中心,她倾听人的吁求,关怀人的福祉,人的存在是文学无法绕开的本体论前提。
同样,理论也是表达对人的存在之关怀的。
不能离开对人的存在的关怀而谈文学的意义或理论的价值。
可以说,文学与理论在精神深处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文学的现代发展已经超出了单纯模仿论或表现论的解释范畴,文学挑战着人类的智力极限和理解能力,理解文学必得借助于一种理论。
就这个意义讲,理论对于文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佛克马、易布思在其合著的《二十世纪文学理论》里特别强调:“为了阐释文学作品和把文学当作人们一种特殊的传达模式来看待,我们必须掌握文学理论;不依赖于一种特定的文学理论,要使文学研究达到科学化的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文学类文本汪曾祺《安乐居》阅读练习与答案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安乐居汪曾祺①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不卖米饭炒菜,主食是包子、花卷。
每天卖得不少,一半是附近的居民买回去的。
这家饭馆其实叫个小酒铺更合适些,到这儿来的喝酒比吃饭的多。
这家的酒只有一毛三分一两的。
北京人喝酒,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喝一毛三的是一个层次,喝二锅头的是一个层次,喝红粮大曲、华灯大曲乃至衡水老白干的是一个层次,喝八大名酒是高层次,喝茅台的是最高层次。
安乐居的“酒座”大都是属于一毛三层次,即最低层次的。
他们有时也喝二锅头,但对二锅头颇有意见,觉得还不如一毛三的。
一毛三他们喝“服”了,觉得喝起来“顺”。
他们有人甚至觉得大曲的味道不能容忍。
②酒菜不少。
煮花生豆、炸花生豆。
暴腌鸡子。
拌粉皮。
猪头肉,——单要耳朵也成,都是熟人了!猪蹄,偶有猪尾巴,一忽的工夫就卖完了。
也有时卖烧鸡、酱鸭,切块。
最受欢迎的是兔头。
一个酱兔头,三四毛钱,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
——这还是一年多以前的事,现在如果还有兔头也该涨价了。
这些酒客们吃兔头是有一定章法的,先掰哪儿,后掰哪儿,最后磕开脑绷骨,把兔脑掏出来吃掉。
没有抓起来乱啃的,吃得非常干净,连一丝肉都不剩。
安乐居每年卖出的兔头真不老少。
这个小饭馆大可另挂一块招牌:“兔头酒家”。
③酒客进门,都有准时候。
头一个进来的总是老吕。
安乐居十点半开门。
一开门,老吕就进来。
他总是坐在靠窗户一张桌子的东头的座位。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
这成了他的专座。
他不是像一般人似的“垂足而坐”,而是一条腿盘着,一条腿曲着,像老太太坐炕似的踞坐在一张方凳上,——脱了鞋。
他不喝安乐居的一毛三,总是自己带了酒来,用一个扁长的瓶子,一瓶子装三两。
酒杯也是自备的。
他是喝慢酒的,三两酒从十点半一直喝到十二点差一刻:“我喝不来急酒。
有人结婚,他们闹酒,我就一口也不喝,——回家自己再喝!”一边喝酒,吃兔头,一边不住地抽关东烟。
他的烟袋如果丢了,有人捡到一定会送还给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哲人其萎
汪曾祺
端木蕻良真是一位才子。
二十来岁,就写出了《科尔沁旗草原》。
稿子寄到上海,因为气魄苍莽,风格清新,深为王统照、郑振铎诸先生所激赏,当时就认为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大小说,应该尽快发表,出版。
原著署名“端木红粮”,王统照说“红粮”这个名字不好,亲笔改为“端木蕻良”。
从此端木发表作品就用了这个名字。
他后在上海等地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其中《鸢鹭湖的忧郁》最受注意。
这篇小说发散着东北黑土的浓郁的芳香,我觉得可以和梭罗古柏比美。
端木后将短篇小说结集,即以此篇为书名。
端木多才多艺。
他从上海转到四川,曾写过一些歌词,影响最大的是由张定和谱曲的《嘉陵江上》。
这首歌不像“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样过于哀伤,也不像“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那样直白,而是婉转深挚,有一种“端木蕻良式”的忧郁,又不失“我必须回去”的信念,因此在大后方的流亡青年中传唱甚广。
他和马思聪好像合作写过一首大合唱,我于音乐较为隔膜,记不真切了。
他善写旧体诗,由重庆到桂林后常与柳亚子、陈迩冬等人唱和。
他的旧诗间有拗句,但俊逸潇洒,每出专业诗人之上。
他和萧红到香港后,曾两个人合编了一种文学杂志,那上面发表了一些端木的旧体诗。
我只记得一句:
“落花无语对萧红。
”
我觉得这颇似李商隐,在可解不可解之间。
端木的字很清秀,宗法二王。
他的文稿都很干净。
端木写过戏曲剧本。
他写戏曲唱词,是要唱着写的。
唱的不是京剧,却是桂剧。
端木能画。
和萧红在香港合编的杂志中有的小说插图即是端木手笔。
不知以何缘由,他和王梦白有很深的交情。
我见过他一篇写王梦白的文章,似传记性的散文,又有小说的味道,是一篇好文章!王梦白在北京的画家中是最为萧疏淡雅的,结构重留白,用笔如流水行云,可惜死得太早了。
一个人能对王梦白情有独钟,此人的艺术欣赏品味可知矣!
关于端木的为人,有些议论。
不外是两个字,一是冷,二是傲。
端木交游不广,没有多少人来探望他,他也很少到显赫的高门大宅人家走动,既不拉帮结伙,也无酒食征逐,随时可以看到他在单身宿舍里伏案临帖,他写“玉版十三行洛神赋”;看书;哼桂剧。
他对同人疾苦,并非无动于衷,只是不善于逢年过节,“代表组织”到各家循例作礼节性的关怀。
这种“关怀”也实在没有多大意思。
至于“傲”,那是有的。
他不愿自竖大旗希望被别人奉为宗师。
他和王采比较接近。
王采告诉我,端木曾经写过一首诗,有句云:
“赖有天南春一树,不负长江长大潮……”
这可真是狂得可以!然而端木不慕荣利,无求于人,“帝力于我何有哉”,酒后偶露轻狂,有何不可,何必“世人皆欲杀”!
真知道端木的“实力”的,是老舍。
老舍先生当时是市文联主席,见端木总是客客气气的。
老舍先生在一次大家检查思想的生活会上说:“我在市文联只‘怕’两个人,一个是端木,一个是汪曾祺。
端木书读得比我多,学问比我大。
今天听了他们的发言,我放心了。
”老舍先生说话有时是非常坦率的。
端木晚年主要力量放在写《曹雪芹》上。
有人说端木这一着是失算。
因为材料很少,近乎是无米之炊。
我于此稍有不同看法。
作为小说的背景材料是不少的。
端木对北京的礼俗、节令、吃食、赛会,搜集了很多,编组织绘,使这大部头小说
充满历史生活色彩,人物的活动便有了广宽天地,此亦曹雪芹写《红楼梦》之一法。
有些对人物的设计,诚然虚构的成分过大。
如小说开头写曹雪芹小时候是当女孩子养活的。
有评论家云“这个端木蕻良真是异想天开!说曹雪芹打扮成丫头,有何根据?!”没有根据!然而何必要有根据?这是小说,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不是传记,不是言必有据的纪实文学。
是想象,不是考证。
我觉得治“红学”的专家缺少的正是想象。
没有想象,是书呆子。
端木的身体一直不好。
我认识他时他就直不起腰来,天还不怎么冷就穿起貉绒的皮裤,他能“对付”到八十五岁,而且一直还不放笔,写出不少东西,真是不容易。
只是我还是有些惋惜,如果他能再“对付”几年,把《曹雪芹》写完,甚至写出《科尔沁旗草原》第二部,那多好!
(取材于汪曾祺同名散文)
17.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深为王统照、郑振铎诸先生所激赏激赏:非常赞赏
B.我于音乐较为隔膜隔膜:不通晓
C.也无酒食征逐征逐:召集赶场
D.他能“对付”到八十五岁对付:马马虎虎
18.下列对端木蕻良为人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冷淡傲慢B.冷峻狂放C.淡泊孤傲D.清高纯朴
19.文章开头说“端木蕻良真是一位才子”。
“才子”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20.这是一篇悼念端木先生的文章。
“哲人其萎”出自《礼记》,记录孔子在去世
前七日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子贡听闻后说“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效仿)?”作者以此作为文章的题目,有何寓意?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7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17.(3分)D(对付:勉强支撑)18.(3分)C
19.(4分)答案要点:①小说成就高,二十来岁就写出受到名家激赏的小说。
②诗歌成就高,歌词创作婉转深挚,自成一派;旧体诗创作俊逸潇洒,每出专业诗人之上。
③能写戏曲剧本,擅长绘画。
④读书多,学问大,老舍先生佩服。
【评分说明:4分。
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0.(7分)寓意:表达了对端木先生去世的痛惜心情,也表达了对端木先生的尊崇和缅怀之情。
(2分)
启示:答案要点:①引古文来命文章题目,点明文章的主题及内容,同时又符合中国传
统文化中“避讳”的风俗。
(2分)②从文章内容选材上,作者围绕“哲人”一词,对端
木先生的才学、性情、人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用“哲人其萎”来概括自己失去端木这样
一位可以尊崇、效仿的先辈的痛惜之情和无人可效仿学习的失望之情。
这样选材,中心
突出。
(3分)③从文章结构安排上,文章第一话“端木蕻良真是一位才子”和最后一句话“……,
那多好!”正是围绕“哲人其萎”来组织材料、谋篇布局,这样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3
分)【评分说明:7分。
寓意,2分;启示,5分,按照答案中分项给分,②③可以选择其一
回答。
每点均3分。
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