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电功率实验探究专题

九年级物理电功率实验探究专题

电功率实验探究专题1.伏安法和特殊方法测量小灯泡电功率例1.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 (所用灯泡的额定电压U=3.8V).(1)小明实验小组采用图甲的方案,闭合开关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灯都不亮,电流表示数始终为0,电压表示数约为6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灯泡断路 ;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3.8V,观察到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1.14 W.(2)小红实验小组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其中电源电压未知,电阻R的阻值已知).①电路如图丙所示,小红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②开关S拔到位置1,移动滑片P至任一位置,读出电流表示数I1;③开关S拔到位置2,滑片位置 不动 (选填“向右移”、“向左移”或“不动”),读出电流表示数I 2.先算出灯泡的电阻:RL= (请你用所测的物理量表示),再根据P0=U2/RL,计算灯泡的额定功率.他们按此方案测量,发现实验结果与真实值相差较大,原因是 灯泡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题中所求电阻值RL 与灯泡正常发光时的阻值不相等,所以根据P=求出的功率与额定功率的真实值相差较大;仔细分析后,他们认为要准确测出灯泡的额定功率,只需将上述步骤2改为:开关S拔到位置1,移动滑片P直到电流表示数为I1==为止,读出电流表示数I1;例2.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用实验来探究“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电阻的关系”,向实验室借来了如下实验器材:电源、关、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符号),电压表、电流表及导线.他们通过实验完成了探究.(1)他们经过思考,通过测出电阻箱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计算出电阻箱消耗的电功率,从而得到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请你在虚线框内画出他们探究的实验电路图.(2)该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除保护电路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 调节电路中的电流,使每次流过R的电流相等.(3)要完成该实验,需要记录的物理量 电阻箱两端的电压U、电流I及本身的阻值R; .(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又借了一个标为“3.8V”字样的小灯泡,一个单刀双掷开关,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电路图来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a)闭合开关S1,将开关S2拨到触点 2 ,把电阻箱调到R,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8 V.(b)再将开关S2拨到触点 1 ,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c)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P=.例3.小明利用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R 1和电阻箱R 2(电路图符号)、已调零的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证明“当电流保持不变时,R 2消耗的电功率P 2与电阻R 2阻值成正比.”他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电路和实验,步骤但不完整,请你根据要求补充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在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阻值最大位置.(2)调节电阻箱R 2的阻值,闭合开关S 1和S 2,调节滑动变阻器至合适位置, 用电压表测出R 1两端电压U 1;断开S 2闭合S 3用电压表测出R 1和R 2两端总电压U;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3)断开开关,改变电阻箱R 2的阻值,闭合开关S 1和S 2,调节滑动变阻器 使电压表示数仍为U 1;断开S 2闭合S 3用电压表测出R 1和R 2两端总电压U;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4)仿照步骤(3),再做4次实验,记录相关数据.(5)利用公式P 2= (U-U 1); 计算6次R 2消耗的功率,将数值记录表中. 实验数据记录表:例4.为粗略测算电热器的功率,甲乙两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一个实验的原理设想:利用如图所示的电热器对水进行加热,测量相关的数据,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如果忽略掉热损失,就可以粗略地认为电热器消耗的电能等于水吸收的热量,然后再计算电功率.根据这个思路,他们将电热器放入一塑料杯里(杯外还包装有泡沫塑料),杯内装有水.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使用两个不同的电热器,以及质量不同的水进行实验.表1、表2分别是甲、乙两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已知水的比热容C)表1 水的质量m=400g (甲组数据)时间( t )/min12345678温度( T )/℃70 76 82 89 94 100 100 100 100表2 水的质量m=350g (乙组数据) 时间( t )/s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温度( T )/℃22 26 30 33 3740434648(1)实验前,同学们对两加热器的发热丝进行了观察比较,发现它们的材料和长度相同,于是他们马上判断出两电热丝的阻值不相同,其判断的依据应该是 电热丝粗细不同; .(2)这个实验方案的计算原理是P= ;(物理量符号参照数据表所示)(3)要计算电功率,甲小组处理数据时,只选择了前六个数据,其原因是若计算加热时间取“8min”,则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小;(大/小),而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是 数据处理错误;(实验误差/数据处理错误).(4)合理处理数据后,他们对比了老师给的电热器铭牌数据,发现误差比较小的是 乙;组,原因是 乙组中水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差小,热量散失少.练习1倩倩同学在做“探究小灯泡的亮度与电功率的关系”实验时,观察到小灯泡上标有“2.5V”的字样,灯的额定功率小于1W,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1A”字样,而电源上却看不到电压值.(1)连接电路之前,开关应断开,如图甲所示.但电路连接中有一处存在错误,请将连接错误的导线用“×”标出,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正确导线连入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左滑时灯泡变亮);(2)正确连接电路后,按要求操作,闭合开关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她很快就计算出电源电压为4.5V(3)向右;(“左”或“右”)移动滑片,电压表示数达 2.5; V时灯正常发光,图丙是灯泡电流与加在灯两端电压的关系图,则小灯泡灯的额定功率为0.8 W; (4)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小灯泡发出耀眼的白光后突然熄灭,他会观察到电压表指针 C (选填字母:A、回到0刻度 B、达到满刻度 C、超过满刻度);(5)该探究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除了能保护电路元件外,主要作用还有: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 .(6)完成实验后,同组的旦旦同学只改变了电压表的位置也测出了灯泡的额定功率,如图丁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只需改变滑动变阻器电阻,使电压表示数为 2 V,即可测出灯泡的额定功率.在不损坏用电器的前提下,滑动变阻可调节的范围是 6.25~20Ω .练习2实验小组同学探究“电功率跟电压、电流的关系”.所选器材:电源、标有“2.5V0.3A”、“3.8V 0.3A”的灯泡L1和L2、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若干.(1)为了探究“电功率跟电压的关系”,设计如图甲所示电路.①当开关闭合时,发现只有一只灯泡发光,且电压表示数为零.根据现象可以判断电路的故障是 灯L1短路; . ②将两灯连接成串联电路的目的是 控制电流相等(使通过两灯的电流相等); .③实验中收集的信息如下表,由表中数据可知电源电压是6 V,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电流一定时,电压越大,灯泡越亮,电功率越大;.灯L1和L2串联发光情况电压/V灯L1暗 2.4灯L2亮 3.6(2)小组同学利用原有器材设计如乙图所示电路,继续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的关系”.如果按照图乙的电路图进行实验,存在的安全隐患是 电源电压大于两灯各自的额定电压,易烧坏小灯泡;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干路上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或串联电阻);减小电源电压 .练习3用图所示的电路来测量额定电压为2.5V 的小灯泡L 的额定 功率,其中R 0是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R 是滑动变阻器.请根据实验电路图补充完成下面的主要测量步骤:(1)闭合开关S 和S 1,断开S 2,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R 0和电流表示数的乘积为2.5V; ,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为I 1;(2) 断开开关S 1,闭合开关S 2,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I 2;(3)则灯泡L 的额定功率P= 2.5(I 2-I 1) .(用已知量和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2.探究焦耳定律例5.在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实验中:(1)为了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小明设计了甲图装置,在烧瓶内安装一根电阻丝,并插入一支温度计,该实验通过比较 温度计示数变化 ,来判断相同时间内不同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下面的探究实例中,也是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C . A.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B.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中串联的两个电阻C.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车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比较.实验中烧瓶内液体小明选择了煤油而不是水,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煤油的比热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比较大 .(2)小明先测量烧瓶内液体的温度后,闭合开关,通电30s 再测量烧瓶内液体的温度,得到温度的升高量填入表中;然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改变电流大小.重复上述操作,获得第二组数据(见表). 实验次数 电流/A通电时间/s 电阻/Ω温度升高量/℃ 1 0.3 30 10 1.5 20.6 3010 6.0由此得出:同一导体,在通电时间相等时,电流 越大 ,其产生的热量 越多 .(3)若要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可选择乙图中 B (选填“A”或“B”)烧瓶中的电阻与甲图中的烧瓶电阻 串联 (选填“串联”或“并联”).(本题中,三个烧瓶中的液体质量相等)(4)小明提议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改做“比较水和煤油比热容的大小”的实验,则他应选择乙图中 A (选填“A”或“B”)烧瓶与甲图中的烧瓶并联,并将其中一烧瓶中的液体换成 相同质量的水 .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加热时间 (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来反映的.例6.如图是初四物理中两个重要的实验,甲图是用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天平; ,该实验是用 相同 (相同或不同)的烧瓶盛有 相同; (相同或不同)的液体,烧瓶中盛的液体是 煤油 (煤油或水)原因是 煤油的比热容较小,温度变化得更明显 .本实验通过 温度计示数 来比较热量多少的.根据这个实验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的规律是 在电流和通电时间都相等的条件下,阻值大的电阻产生的热量多 .乙图是用来探究 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该实验是用 相同 (相同或不同)的烧杯盛有不同 (相同或不同)的液体,用 相同 (相同或不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本实验通过 加热时间 来比较热量多少的.根据这个实验我们引入了 比热容 的概念. 两个实验的共同点是:探究问题的方法都是 控制变量法 ,比较热量的方法都是转换法 ,都需要三个测量工具天平 、 温度计 、 停表 .练习4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王军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他将两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 1<R 2)分别密封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并通过短玻璃管与相同的气球相连,两次实验电源电压不变. (1)实验中通过 气球膨胀的程度大小 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2)甲装置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电阻 的关系.(3)在装置甲、乙的两次实验中,通过比较相同时间里气球B 与D 的变化情况,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电流 的关系.(4)甲、乙两装置同时实验,在相同的通电时间里,与 C 气球(填气球字母标号)相通的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最多.练习5.圆圆同学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仔细观察甲、乙两图.(1)实验是通过观察两个U 形管中 液面高度 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2)你认为甲图所示的装置是用来研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 电阻 的关系.(3)乙图所示的装置是用来研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 电流 的关系,由乙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电流 越大 ,电阻产生的热量 越大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4)该实验采取的探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5)通电一段时间,发现其中一个U 形管液面高度几乎不变,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装置漏气(或气密性不好).练习6小明家的电饭锅电源线坏了,他在网上新买了一根,使用时闻到橡胶的焦糊味,他立即拔下电源插头,发现这根电源线很热,其他用电器仍然正常工作,你认为引起电源线过热的原因可能是 BA.电路的电压过高 B.新买的电源线过细 C.新买的电源线过粗 D.新买的电源线过短选择理由: 电源线过细时,电阻较大,因为电源线与电饭锅串联,所以电流相等,由Q=I 2Rt 可知,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产生热量越多 .练习7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间关系”的实验装置,两阻值分别为R 和2R.(1)将R 甲和R 乙串联的目的是 使两个电阻通过的电流相等 ;若两瓶中盛有质量、初温均相同的同种液体,经过相同时间后 右 (选填“左”或“右”)瓶里液体的温度更高.(2)实验中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来判断导体放出热的多少,这种方法叫 转换法 .(3)如果用这个装置,来探究两种不同的液体的吸热能力.两烧瓶中所装液体应满足 质量相等,初温相同 条件,R 甲和R 乙应选择 阻值相同 .。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新)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新)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新)本文档旨在为九年级学生提供一些物理实验探究题的参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实验探究题一:能量转换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各种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实验材料- 弹簧测力计- 弹簧- 滑轮- 铅球- 默写纸实验步骤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台上,并将一个滑轮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2. 将一根弹簧和一个铅球挂载在滑轮上,使其能够自由下落。

3. 测量铅球自由下落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4. 图示法表示铅球下落和上升的能量转换关系,并用文字说明。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铅球在下落时具有重力势能,下落过程中逐渐转化为动能。

在达到最低点后,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铅球开始上升。

在上升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转化为铅球的重力势能。

实验探究题二: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 电流表- 电压表- 电源- 导线实验步骤1. 将电源连接到电流表和电压表上,确保电路连接正确,并将电流表与电压表的指针恢复到零位。

2. 使用导线将电流表与电压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3. 调节电源的电压,记录下电流表的读数和电压表的读数。

4. 将电源的电压调节为不同的数值,重复步骤3,并记录读数。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电流表的读数与电压表的读数成正比。

即电流与电压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电阻恒定的情况下,电压的增加将导致电流的增加。

实验探究题三: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实验材料- 光箱- 三棱镜- 白纸- 笔实验步骤1. 将光箱打开并调节光亮度,使其射出一束光线。

2. 将三棱镜放置在光线的路径上,使光线通过三棱镜并射入白纸上。

3. 在白纸上标记出光线的入射点和出射点,并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但将三棱镜的位置调整为不同的角度。

5. 记录下不同入射角下的折射角,并计算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比例。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重要的几个实验题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重要的几个实验题

一、万有引力实验1. 实验目的:验证万有引力定律2. 实验器材:两个吸铁石球、细麻绳、薄绳、尺子和台秤3. 实验步骤:a. 将两个吸铁石球用薄绳串成一串,并在球的中点系一段细麻绳b. 在细麻绳上悬挂一个质量较小的物体c. 测量球心到悬挂物体的距离,并记录下来d. 用台秤测量悬挂物体的重量e. 移动悬挂物体,重新测量球心到悬挂物体的距离f. 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万有引力定律中的引力大小,并进行对比分析4.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即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成反比。

二、光的直线传播实验1. 实验目的: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定律2. 实验器材:白色纸板、凹透镜、狭缝光源3. 实验步骤:a. 在白色纸板上画一条直线b. 把凹透镜放在直线上,并使其焦点与纸板上的直线相重合c. 在凹透镜的前焦面上放一个狭缝光源d. 观察狭缝光源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在白色纸板上的传播轨迹4.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光线在凹透镜的作用下呈直线传播,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三、焦距求焦点实验1. 实验目的:测量透镜的焦距2. 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白纸、尺子3. 实验步骤:a. 在室内选择一个相对暗的地方,使得光线传播比较清晰b. 将凸透镜放在一块白纸上,并将一个远处的物体放在凸透镜的近焦点位置c. 调整白纸的位置,使得在白纸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物像d. 测量凸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4.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通过测量得到了凸透镜的焦距,验证了焦距求焦点的方法。

四、热胀冷缩实验1. 实验目的:验证物体受热胀冷缩的现象2. 实验器材:金属棒、尺子、烛台或火炉3. 实验步骤:a. 用尺子测量金属棒的初始长度b. 将金属棒加热,可以放在烛台或火炉上加热c. 测量金属棒在受热后的长度d. 让金属棒冷却至常温,再次测量其长度4.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显示,金属棒在受热后长度变长,冷却后长度变短,验证了物体受热胀冷缩的现象。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热学实验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热学实验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热学实验题1.某兴趣小组利用一次性纸杯研究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应使用酒精灯的焰对纸杯加热。

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水温为℃;(2)当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将记录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图像。

由图像可知,沸腾时水的温度特点为;(3)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此时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4)取下温度计,继续加热,在水烧干之前纸杯没有被烧坏,主要原因是水沸腾需要,使纸杯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2.小华同学在家里认真观察烧开水时的现象并思考水沸腾时的特征,他想进一步严谨地研究水的沸腾,于是他和同学一起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当水温达到92℃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丙℃所示的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1)小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图(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同时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的形成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2)由图丙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说明实验时水面上方气压(选填“高于”或“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到某温度,增加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他实验条件不变,日后”所呈现的现象,其中(选填标号甲、乙、丙)图是表示溶液静放30日后的实验现象。

如果室温越高,达到丙图所示现象所用的时间将(选填“缩短”或“延长”),原因是。

(3)如图3所示,取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筒内放一小团浸有少量乙醚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此实验可观察到浸有乙醚的棉花着火燃烧,说明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5.图甲是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2)为了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实验中采取的措施是;(只要写出一条即可)(3)在图乙中,B、C是水平线的两个端点,则(选填“B”、“C”或“B或C”)点的温度表示熔点,因为物质在该点的状态是固态。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1.小龙对某个小石子的密度产生了兴趣,他决定测量出它的密度。

(1)小龙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子密度的实验原理是;(2)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直至天平平衡;(3)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石子的质量,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子的质量为g。

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小石子的密度是kg/m3;(4)假设拴小石子的线不很细,那么测量结果将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保持一致”);(5)同桌的小凤同学测量小石子质量的情景如图丙所示:请指出她在测量过程中的不恰当之处(至少指出两个):①;②。

2.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2)实验中应选择与蜡烛①外形相同且(选填“ 已点燃”或“未点燃” )的蜡烛②,移动蜡烛②发现其恰好能与蜡烛①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3)如图乙,将玻璃板倾斜,蜡烛①的像将(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①关于镜面对称。

小轿车倾斜的前挡风玻璃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设计的,可以防止(选填“车内”或“车外”)物体成像在车的正前方干扰司机视线。

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选填“A”、“B”或“C”);(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____;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4.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

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

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

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一、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 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利用了如下器材:一个带挂钩的木块(重为G)、两个砝码(每个重为G0)、长木板、弹簧测力计。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为了验证猜想一,小明应比较_____两次实验得出结论。

为了验证猜想二,小明应比较_____两次实验得出结论。

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将木块侧放,重复实验,比较“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接触面积不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他这样做是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

解析: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因为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为了验证猜想一,即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应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改变压力大小。

所以小明应比较甲和乙两次实验得出结论。

在甲实验中,压力为G,在乙实验中,压力为G + G0。

为了验证猜想二,即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应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

所以小明应比较甲和丙两次实验得出结论。

他这样做是错误的。

理由是:将木块侧放,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关系时,应该保证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但由于木块侧放时,压力的作用点发生了变化,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2.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应使其做_____运动。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大单元整合复习七 实验探究题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大单元整合复习七 实验探究题

复习七实验探究题实验一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1.(2024·毕节期中)如图所示,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的实验中,妙妙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实验中,应该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是不相同(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妙妙先将电流表接在灯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S,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灯L1断路(选填“灯L1断路”或“灯L1短路”)。

(3)排除故障后,她测出了灯L1支路中的电流I1=1.2 A,然后她把电流表依次接入电路分别测量出灯L2支路中的电流I2、干路电流I,两次测得的结果都如图乙所示,则I2= 0.3 A、I= 1.5 A。

由此可得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I=I1+I2(用含I1、I2、I的关系式表示)。

(4)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妙妙接下来的操作是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测量多组数据。

实验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2.(2023·安顺期末)在物理实验室分组实验中,小张同学他们小组设计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1)在连接电路时发现,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小灯泡亮了且电压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由此可知在连接电路时,该小组忘了断开开关。

(2)把电压表接在AB之间重新测量,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示数为 2 V。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接下来的正确操作是:断开开关,将电压表量程改换0~3 V的量程(将电压表换成小量程)。

(3)更换不同规格灯泡,再做两次实验,将三次测出的电压填入表格中,这样做的目的是①(填序号)。

①寻找普遍规律②减小实验误差(4)同组的小亮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来“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他设想当单刀双掷开关接a时,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单刀双掷开关接b时,电压表测L2两端的电压,后来他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该电路不能完成这个探究实验,原因是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探究复习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探究复习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探究复习试题含答案第18章三、简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31分)19.(4分)(1)(云南中考)如图所示,电能表的读数为__746.8__kW·h。

(2) 夏季经常出现持续的“桑拿天”,居民家的空调、风扇都闲不住,许多用电器同时使用,很容易使线路因为超负荷工作而引发火灾。

请你给家人解释其中的道理。

答:当电流通过导体时,通常会发热。

居民家的用电器是并联的,当空调、电扇等都开启时,并联的支路越多,干路中的电流会越大,根据焦耳定律Q =I2Rt,产生的热量就会越多,所以很容易产生火灾。

20.(6分)(孝感中考)某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做了以下不同的实验:(1)第一小组观察小灯泡的亮度与实际功率的关系,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实物电路连接如图甲所示。

①开关闭合后,会发现__电压表__(选填“电压表”或“电流表”)的指针反偏。

②将错误连接改正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0.2 V 时,发现灯泡不亮,你认为其原因是__B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序号)。

A.小灯泡断路B.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太小③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 V,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0.30 A;再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达到3.0 V,灯泡强烈发光,此时灯泡的实际功率__小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8 W。

(2)第二小组测量额定电压为3.8 V的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采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其中电源电压为4.5 V,R=10 Ω。

①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为__0.38__A,灯泡正常发光。

②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断开开关,将电流表改接到灯泡所在的支路,与灯泡串联,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__0.4__A。

③灯泡的额定电功率为__1.52__W。

21.★(14分)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

九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

九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

九年级物理实验汇总第十三章内能[实验1]气体扩散演示: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这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如图所示,抽掉玻璃板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它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吗?要点探究:1.明确实验现象:抽掉玻璃板后,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的均匀。

2.实验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3.图中能把空气放在下方,二氧化氮放在上方吗?揭示:不能。

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那样做由于重作用,二氧化氮会向下运动,不能完全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典型例题:1.如图所示,两个瓶子里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瓶口对接后用玻璃片隔开,请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_________空气密度(填大于或小于)。

(2)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______________。

(3)这种现象主要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上瓶盛的是空气,下瓶盛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当抽出玻璃片后,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_____________,最后,上、下两瓶颜色_____________。

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两瓶气体混合后微粒________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3.(2015·济宁)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拉,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

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旋转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D.小满认为三种旋转方法都不合理4.在装着红综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

九年级物理 实验专题

九年级物理    实验专题

实验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3)将蜡烛移动至20 cm刻度处时,应将光屏移动到________(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A. 50 cm~60 cm B. 60 cm~70 cm C. 70 cm~80 cm(4)将蜡烛移动至45 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5)张老师是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 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是图丙中的______(选填序号).2. (2016南充)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20 cm,如图所示:(1)小明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图示中,只需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的、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这个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填一种光学器材).(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放了一副眼镜,原来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当光屏远离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又可得一清晰的像.则这副眼镜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实验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2016柳州)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1)实验中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用于测量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工具是________.(2)实验中A、B两支蜡烛的外形应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当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B蜡烛,在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在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A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3)实验中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体对应点的位置,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在下表中.实验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________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实验3)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4 (2016鄂州)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其能量转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3)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你认位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合理即可).实验4)测量固体的密度5. (2015福州)小华在测量小物块密度的实验中:(1)他将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2)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得小物块的质量是______ g;如图丙所示,用量筒测量小物块的体积是______ cm3,则小物块的密度是______ g/cm3.(3)他学习了杠杆知识后,知道天平实质就是一个________杠杆(选填“等臂”或“不等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也必须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便于测量________.6 (2016荆州) 小明用天平、细线、烧杯、水来测定某工艺品的密度,他设计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把天平放在________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看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工艺品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工艺品的质量为________g;(3)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220 g;(4)用细线拴好工艺品,并浸没在水中如图丙所示,在右盘中增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后,测得质量为228 g,则工艺品的体积为________cm3,工艺品的密度为________kg/m3(ρ水=1.0×103 kg/m3).实验5)测量液体的密度7. (2016来宾)小明想要知道豆浆的密度大小,于是他进行了如下操作:(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他应该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用托盘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3)把豆浆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豆浆的总质量m1,则倒入烧杯中的豆浆质量为______(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4)将烧杯中的豆浆全部倒入量筒,读出量筒中豆浆的体积V,由此得知豆浆的密度为____________(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5)实验过程中,若只有天平、烧杯和水,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测量豆浆密度的实验,要求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计算豆浆密度的表达式(用字母表示).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豆浆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6)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8 (2016巴中)小明同学用下列器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一块,质量相等的木块和铝块各一个,弹簧测力计一只.如图所示,实验中他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物块,使它们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图丙中,长木板对木块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N,这是根据________原理测出滑动摩擦力的,此时,铝块受到摩擦力为________N.(2)分析________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此实验采用了常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探究(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图乙与图丁中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9. (2016大庆)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图,长木板固定不动.(1)甲乙两图中当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做________运动时,测力计的读数才等于滑动摩擦力.(2)此实验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甲乙两图,能否得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有关?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丙图中木块匀速运动时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N,滑动摩擦力为______N.(不计滑轮、绳子的重量及二者间摩擦)(5)若某次实验时木块做加速运动,则所测得滑动摩擦力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实验7)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0. (2016绥化)老师要求同学们用身边的物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亮找到的器材有海绵和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1)该同学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2)如图所示,小亮将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上,其目的是控制________大小相同,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实例中应用该结论的有________.(选填字母)A. 菜刀要经常磨一磨B. 书包要用宽的背带C. 汽车限重D. 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3)接下来小亮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他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8)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1. (2016阜新)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A.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B. 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C.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D. 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探究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或铜块,依次把它们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1)铁块从位置③→④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选填“A、B、C、D”).(2)从位置④→⑤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不变,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是错误的.(选填“A、B、C、D”)(3)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______是错误的(选填“A、B、C、D”).(4)分析比较实验________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5)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12. (2016武汉)为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物体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并记下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图乙中物体未放入前溢水杯装满水,物体浸没后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如图丁所示.(1)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择________两图;该小组同学通过比较F1和________的大小,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的结论,产生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大小为______N,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kg/m3.(g取10 N/kg)实验9)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13 (2015龙东)小强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做了如下的实验:(弹簧测力计每小格示数为0.5 N)(1)请在A图中画出被测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2)你认为更为合理的实验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3)通过实验你得到的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根据小强在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计算物体的体积是________m3;你认为通过本实验获得的数据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此物体的密度.(5)请你指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说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2016牡丹江)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中,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________.如图乙,读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计算出物体所受的________.如图丙,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丁,测出小桶所受的重力,计算出____________.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小明的实验顺序存在不足,你认为更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请说出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10)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15. (2016玉林)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1)若让同一钢球A分别从斜槽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高度h越高,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速度越________,木块B被撞得越远.这反映出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速度”)有关.(2)若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速度相同时,质量越________的钢球将木块B撞得越远.这反映出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速度”)有关.(3)若斜槽光滑,小球从斜槽顶端由静止滚到斜面底部的过程中,其机械能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实验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6某实验小组进行简单机械探究实验:(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前,为方便测量力臂,应将杠杆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图甲中,杠杆的平衡螺母B应向___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2)图乙中,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在C点悬挂________个同样的钩码;(3)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能不能根据(2)问中的一组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探究“动滑轮的特点”的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_(选填“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5)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的滑轮如:A.国旗杆顶部的滑轮;B.电动起重机吊钩上的滑轮,属于动滑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实验14)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7. (2016武汉)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电源电压为6 V不变.(1)按图甲,在图乙中接错的一根导线打上“×”,再画线把它改到正确的位置上.(2)正确连接电路后,再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发现电压表和表流表的示数均为0;继续移动滑片,②由序号1、2两组数据可判断,该电路故障为________(选填“R1接触不良”、“R2断路”或“R2短路”).③序号3、4、5三组数据表明:在导体的________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④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________Ω,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变化了______W.实验15)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18 (2016宿迁)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学生电源(3 V不变)、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四只(5 Ω、10Ω、20 Ω、25 Ω各一只),滑动变阻器M(10 Ω、1 A)、滑动变阻器N(20Ω 1 A)、开关、导线若干.(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2)实验过程中,使用不同定值电阻进行探究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阻R两端电压保持不变,这种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A. 转换法B. 控制变量法C. 等效替代法(3)某次实验中,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约为3 V,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两电表示数均无明显变化,电路故障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4)排除故障后,更换不同定值电阻进行了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中选择的滑动变阻器应是________(选填“M”或“N”).实验 16)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19. (2016阜新)小明在做“用伏安法测量某定值电阻R 的阻值”的实验中:(1)请你按照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小明未连接好的电路图连接完整.(2)实验前,为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__端(选填“A ”或“B”);(3)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 ,发现电压表始终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__A. 滑动变阻器断路B. R 断路C. R 短路(4)排除故障后,当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则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大小为________A ,它的阻值是________Ω.(5)通常情况下要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如图甲所示是测量定值电阻Rx 阻值的实验电路,器材可以满足实验要求.(1)同学们按照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改变电阻Rx 两端的电压进行了三次测量,0①方案一:闭合开关S ,如果电压表和的读数分别为U 1和U 2,电阻Rx 的阻值表达式Rx =__. ②方案二:电路中Rx ≠R0,将S 接到a ,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1,再将S 接到b ,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 2,由I 1R 0=I 2Rx 可得Rx =I1R0I2 , 请判断结果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2016泸州)某课外科技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源电压U和待测电阻Rx 的值,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 Ω,其实验步骤如下:(1)这个小组的同学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滑到最右端b 点,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 ,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但始终保持不变,电路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2)排除故障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滑到最右端的b 点,闭合开关S1和S2,电压表的示数为3 V ;再断开开关S 2,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4 V ,则电源电压U =______V ,待测电阻Rx =______Ω;(3)保持S 1闭合,S 2断开,当滑片P 恰好滑到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应为________V ,待测电阻Rx 的电功率为________W.实验 17) 测量小灯泡的阻值22. (2016福州)小亮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 ,电源电压为4.5 V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位于________(选填“A”或“B”)端.(3)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 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灯泡的电阻约为________Ω(保留一位小数);他把多次测量的电流值和电压值绘制成I-U图像,发现I-U图线是一条曲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还想测量额定电压为3.8 V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但是电压表的15 V量程已经损坏,在不改变原器材的情况下,你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如图是“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__状态.(2)图甲是小马同学连接的实物图,其中有两处错误,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3)纠正错误后,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示数为2.4 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A,则小灯泡的电阻为________Ω.(4)另一同学分别测出小灯泡在不同亮度下的电阻,然后求出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他的做法对吗?答: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18)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24. (2016株洲)某实验小组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待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甲实物电路的连接.(要求:连线不得交叉,电压表量程要正确)(2)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S,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故障排除后进行实验,通过移动滑片记录了多组数据,并作了如图乙所示的I-U图像.据图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W.(4)现将该小灯泡与一个10 Ω的定值电阻串联后接入电压为3 V的电源两端,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________W.25.小红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实验室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恒为6 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 V,灯丝电阻约为10 Ω)、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规格分别为R1“10 Ω 1 A”和R2“50 Ω0.5 A”的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1)小红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她应选用规格为________(选填“R1”或“R2”)的滑动变阻器,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若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排除故障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在不同位置,小灯泡U-I图像如图乙所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W.(4)由图乙发现灯泡电阻是变化的,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没有电压表、只有电流表的情况下,小红增加了一只10 Ω的定值电阻R并利用原有器材,也测出了额定电压为2.5 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步骤如下:①按照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图正确连接实物电路;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A时,灯泡正常发光;③断开开关,保持____________不变,将电流表改接在灯泡所在支路中,再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示数I1;④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为P额=________.26. (2016南京)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1)如图甲是小明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物电路图(不完整),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图连接完整.(2)闭合开关前,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________(选填“A”或“B”)端.(3)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小明发现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小灯泡不发光,电压表的示数为零.进一步观察并检查电路,发现电压表、电流表、导线及其连接均完好,针对电路中出现的小灯泡不发光的故障现象,他提出了如下猜想:①小灯泡短路;②小灯泡的灯丝断了;③滑动变阻器断路.根据故障现象,猜想________(填序号,下同)是错误的,如果观察到电流表有示数,则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一位置,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应将滑片P向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到合适位置,读出电流表示数,即可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5)小华打算增加一个阻值为10 Ω的定值电阻R0,只利用一只电表,通过简单操作(开关S接“a”、“b”各一次)来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图丙、丁是她设计的两种不同方案的电路图,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 两种方案都能B. 两种方案都不能C. 丙方案能,丁方案不能D. 丙方案不能,丁方案能实验2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27. (2016荆州)八年级同学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如下图所示:(1)由图甲可知,实验中操作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2)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A组同学测出的水温如乙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3)B、C两组同学得到如图丙中b、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________不同;(4)由丙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水沸腾时会有大量的水蒸气产生,100 ℃水蒸气比100 ℃水烫伤更严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28. (2016漳州)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图中读取温度计示数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烧杯中的水是通过________方式来增大内能的;(2)加热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水温记录如下表,其中有一个数据是错误的,该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水在第________min开始沸腾,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__℃;(3)实验中,若用盖子将烧杯盖严,则水的沸点会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1. (1)点燃 (2)投影仪 (3)B (4)虚 (5)B2. (1)使所成的像在光屏中央 (2)缩小 照相机 (3)近视3. (1)刻度尺 (2)相同 不能 (3)物体 相等4. (1)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0.16 (3)减小小车下滑的速度,延长下滑时间,便于时间精确测量5. (1)左 (2)98 40 2.45 (3)等臂 力臂6. (1)水平台 右 (2)64 (4)8 8×1037. (1)右 (3)m 1-m 0 (4)ρ=m 1-m 0V (5)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 0;②将烧杯装满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记为m 1;③将水倒干净,将烧杯装满豆浆,测出烧杯和豆浆的总质量,记为m 2,则豆浆的密度为ρ浆=m 2-m 0m 1-m 0·ρ水 8. (1)3.2 二力平衡 0 (2)甲、丙 控制变量法 (3)相等9. (1)匀速直线 (2)控制变量法 (3)不能 压力大小不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不同,则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改变是由压力大小引起的还是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引起的,无法判断 (4)2.4 4.8 (5)偏大10. (1)海绵的凹陷程度 (2)压力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AD (3)把左侧瓶中倒出一些水后,倒立在海绵上,并与右侧瓶子的作用效果相比较并得出结论.11. (1)变大 C (2)A (3)B (4)⑥⑦ (5)控制变量法12. (1)甲、丙 F 2 物体接触了容器底部,受到容器底部的支持力 (2)0.5 1.2×10313. (1)如答图所示 (2)DABC 或ADBC (3)物体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4)1×10-4 能 (5)物体要缓慢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要尽量竖直或弹簧测力计要调零)(合理即可)14. 重力 浮力 溢出的水和桶的总重力 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丁、甲、乙、丙 待测力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或溢水杯中的水要装满)15. (1)大 速度 (2)大 质量 (3)不变16. (1)右 (2)3 (3)不能 只根据一组数据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 (4)省力 (5)B17. (1)如答图甲所示:(2)①如答乙图所示 ②R 1接触不良 ③电阻 ④ 50 0.418 (1)如答图所示 (2)B (3)电阻R 断路 (4)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5)N19. (1)如答图所示(2)B (3)C (4)0.3 9 (5)减小误差20. (1)0.5 3.2 3.18 (2)①U 2R 0U 1②该方案不正确,两种情况下R x 和R 0两端的电压不等21. (1)滑动变阻器全接在下面两个接线柱(或滑动变阻器断路) (2)3 5 (3)2 0.222. (1)如答图所示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2)断开A(3)10.4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4)把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23.(1)断开(2)滑动变阻器电流表(3)0.38(4)不对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24. (1)如答图所示(2)小灯泡断路(3)0.75(4)0.225.(1)R2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2)小灯泡短路(或电压表短路)小灯泡断路(3)0.625(4)灯丝温度(5)②0.25③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或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④U额I(或2.5 V×I)26. (1)如答图所示(2)B(3)②①(4)A(5)B27.(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2)91(3)质量(4)吸收热量,温度不变(5)100 ℃水蒸气变成100 ℃开水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28. (1) B热传递(2)95 ℃498(3)升高。

初三物理实验题总汇

初三物理实验题总汇

初三物理实验题汇总
一、测量液体的密度:
二、测量不规则固体(小石块)的密度:
小芳用天平测一块实心塑料块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如图甲所示,把塑料块放入装有酒精的量筒,塑料块放入前、后,量筒的情况分别如图乙、丙所示。

塑料块的质量是g,体积是cm3,这种塑料的密度是kg/m3。

三、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伽利略斜面实验)
1、该实验要求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
面时相同。

该实验采用实验方法是法。

2、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说
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越。

3、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他将。

四、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要求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做运动,此时拉力和摩擦力。

2、由图甲、图乙比较可知。

3、由图乙、图丙比较可知。

4、由此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和有关。

五、探究杠杆平衡的实验:
1、该实验要求杠杆保持,
其目的是。

2、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写出另一种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方法:
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比较图甲和图乙可知。

2、比较图乙和图丙可知。

3、通过实验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和有关。

七、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
2、由实验可知,斜面越,越省力。

3、由实验可知,斜面越,机械效率越高。

八、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
1、根据要求完成实验表格:
1、该实验要用的实验工具有,该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计算结果的表达式是。

2023_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物理实验练习(含解析)

2023_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物理实验练习(含解析)
(3)实验过程中,改变滑片位置并进行多次测量,这样做可以达到的目的;
(4)小明与同组的同学交流时,提出:用小灯泡替换定值电阻,也可以探究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华的观点是(选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7.实验室备有嵌入螺线管的玻璃板和电源,小明选用铁屑和小磁针来“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1)小杰猜想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有关,并用甲装置探究,下列能支持她猜想的现象是;
A.正常工作时,“ ”的灯泡比“ ”的灯泡亮
B.接线板上接入的用电器越多,接线板的导线越容易发热
C.电熨斗工作时发热明显,而与之相连的导线却几乎不热
(2)小芳用乙装置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其中电阻 的作用主要是。将此装置接到电源两端,通电一段时间,电流在(填“左”或“右”)侧容器中产生的热量较多。如果乙装置中 发生了断路,则与断路前相比较,通电相同时间,右侧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闭合开关,当温度升高时,电流表的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将此电路放入温度为20℃的环境中,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至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 01A,则热敏电阻 的阻值为Ω,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为Ω;保持滑片的位置不动,则该电路能测量的最高环境温度为℃;
(3)若想提高电路所测的最高温度,则应将滑片P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测量的最高环境温度能提高到℃。
(2)正确连接并规范操作后,闭合开关,两电表均无示数。现将电压表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时无示数,接在开关两端时有示数,则电路的故障是;
A.电阻断路B.电流表断路C.滑动变阻器短路D.开关断路
(3)图乙是改正故障后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R两端的电压为V;当R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时,闭合开关后,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选填“左”或“右”)端滑动;

九年级物理设计实验题

九年级物理设计实验题

九年级物理设计实验题题目: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木块、砝码、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两块(一块较光滑,一块较粗糙)。

实验步骤:1.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较光滑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1(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在木块上放上一个砝码,重复上述操作,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2。

再在木块上增加一个砝码,再次重复上述操作,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3。

比较f1、f2、f3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木块重力加上砝码重力)的关系,分析得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2.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较光滑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4。

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较粗糙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5,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5。

比较f4和f5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分析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实验结论:1.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 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题目解析:1. 实验原理本实验依据二力平衡原理,当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2. 变量控制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要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通过改变木块上砝码的数量来改变压力大小。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控制压力大小不变,通过更换不同粗糙程度的长木板来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

3. 实验数据处理通过多次测量(改变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得到多组数据,对比分析数据得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这样可以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和科学性。

九年级物理《动能与势能转化》经典实验题汇总

九年级物理《动能与势能转化》经典实验题汇总

九年级物理《动能与势能转化》经典实验题汇总实验一:小车下坡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小车下坡时的运动特点,探究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实验材料倾斜的坡道木制小车弹簧测力计支架实验步骤1.将坡道安置在支架上,并确保其倾斜度合适。

2.将小车放在坡道的顶端,使其处于静止状态。

3.将弹簧测力计连接到小车上,并记录其初始读数。

4.让小车自由下滑,通过计时器记录小车滑过不同位置所用的时间。

5.在小车滑过一段距离后,停止计时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车在不同位置处的动能和势能,并绘制图表。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小车从坡道顶端滑下时,势能逐渐减小,而动能逐渐增大。

动能与势能之间存在着转化关系,当势能减小时,动能增大;当势能增大时,动能减小。

实验二:弹簧振子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弹簧振子的运动特点,探究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实验材料弹簧振子装置弹簧测力计计时器实验步骤1.将弹簧振子装置悬挂起来,并使其处于平衡位置。

2.将弹簧测力计连接到弹簧振子上,并记录其初始读数。

3.将弹簧振子拉到一侧,使其产生振动。

4.通过计时器记录振子回到平衡位置所用的时间。

5.停止计时,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振子在不同位置处的动能和势能,并绘制图表。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动能与势能不断相互转化。

当振子位于极限位置时,动能达到最大值,而势能达到最小值;当振子经过平衡位置时,动能减小而势能增大。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并对这一物理原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和分析各种物理现象和问题。

九年级物理上册重点实验

九年级物理上册重点实验

九年级物理上册重点实验一.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1.如图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1)实验过程中应将杠杆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和;如果杠杆的右端向下倾斜,平衡螺母应向端调节(选填“左”或“右”).(2)在杠杆的左边A处挂2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端B处挂个相同的钩码.(3)在(2)杠杆平衡的基础上,将A、B两处钩码同时减去1个,那么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选填“能”或“不能”).(4)若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由竖直向上拉动改为逐渐倾斜时,为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G/N提升高度h/m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η1 2 0.05 1.0 0.15 66.7%2 4 0.05 1.7 0.15 78.4%3 6 0.05 ①0.15 ②(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2)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应为,编号②处数据应为.(3)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有关.(4)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将钢球从某一离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1)本实验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来判断的.实验钢球质量/g钢球下摆高度/cm木块滑行距离/cm次数1 20 20 302 40 20 583 60 20(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他们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相同高度摆下,使钢球到达竖直位置的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的关系.(3)在第3次实验中,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需要重做第3次实验,甲同学建议换用同样较长的木板,乙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丙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你认为应当采用同学的建议.(4)由上述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4.一太阳能热水器装满质量为80kg的水,(1)水温升高50℃需吸收多少热量?(2)若这些热量由效率为20%的火炉燃烧焦炭来提供,则需要燃烧多少焦炭?[焦炭q=3.0×107J/kg].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1)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可以选择两图;在初温相同时,加热相同时间是为了控制相同,实验中通过(填“温度计的示数”或“加热时间”)反映吸热能力的强弱;(2)比较不同燃料的完全燃烧的放热能力,可以选择两图,把燃料放出的热量给液体吸收,在如图基础上还必须保证相同,实验采取了法.6.小海和小梅一起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乙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选填“A”“B”或“C”)处的电流.(2)请在图乙中移动一根导线,测量另外一处的电流.在移动的导钱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移动后电流表测量的是(选填“A”“B”或“C”)处的电流.(3)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如表所示,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只写表达式).小梅指出:为了得出更普遍的规律,应当进行多次实验.操作方法是:.位置 A B C电流/A 0.30 0.24 0.54(4)小海利用原有的实验器材,添加一个开关,又设计了一个电路.利用这个电路,不用更换电流表的位置,就可直接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同样可得出三处电流的关系.请在图丙中的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7.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学生电源(3V不变),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四只(5Ω、10Ω、20Ω、25Ω各一只),滑动变阻器M(10Ω 1A),滑动变阻器N(20Ω 1A),开关、导线若干.(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2)实验过程中,使用不同定值电阻进行探究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阻R两端电压保持不变,这种方法是(填字母编号);A.转换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3)某次实验中,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约3V,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两电表示数均无明显变化,电路故障原因可能是;(4)排除故障后,更换不同定值电阻进行了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实验次数 1 2 3 4电阻/Ω 5 10 20 25电流/A 0.40 0.20 0.10 0.08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5)实验中选择的滑动变阻器应是(选填“M”或“N”).8.小薇和小亮两位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电源使用两节新干电池,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是“20Ω 2A”.(1)如图甲所示是小薇画出的电路图,小亮进行实物连线如图乙所示,请你在虚线框内把电路图补画完整(要求所补画的元件与实物电路对应).(2)开关闭合前,小亮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在零刻度线左端,如图丙所示,其原因是(选填“A”或“B”)A.电流表没调零B.电流表正负极接反了(3)确认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进行实验,4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为0.5A,电压表示数如图丁所示,记为V;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老师指出其中一组数据有拼凑的嫌疑,你认为是第组(填写实验序号),理由是;实验序号①②③④电压/V 0.5 1.2 1.8电流/A 0.10 0.24 0.34 0.5(4)排除有拼凑嫌疑的数据后,分析数据可以提到的结论是:在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比;(5)小薇利用实验数据还计算出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6)以下实验与“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不相同的是.A、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B、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C、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九年级物理上册重点实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1.(2016•丹东)如图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1)实验过程中应将杠杆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和便于测量力臂;如果杠杆的右端向下倾斜,平衡螺母应向左端调节(选填“左”或“右”).(2)在杠杆的左边A处挂2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端B处挂3个相同的钩码.(3)在(2)杠杆平衡的基础上,将A、B两处钩码同时减去1个,那么杠杆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选填“能”或“不能”).(4)若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由竖直向上拉动改为逐渐倾斜时,为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分析】(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求出钩码的个数;(3)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力和力臂乘积大的一端,杠杆该端下沉;(4)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时,力臂在杠杆上,当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时,力臂变短,阻力、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短,动力变大.【解答】解:(1)当在杠杆上挂物体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消除了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杠杆的右端向下倾斜,说明这一侧的自重与力臂的乘积大,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2)设一个钩码的重为G,杠杆一个小格的长度为L,由F1L1=F2L2可得:F B===3G,所以应在杠杆右端B处挂3个相同的钩码;(3)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如果将图中A、B两处的钩码同时减去1个,杠杆的左端:G×3L=3GL,杠杆的右端:2G×2L=4GL,杠杆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积不等于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积,所以杠杆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4)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由竖直向上拉动改为逐渐倾斜时,仍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臂变小,阻力、阻力臂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将变大,即弹簧测力计示数将变大.故答案为:(1)便于测量力臂;左;(2)3;(3)不能;(4)变大.【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的调节方法及平衡条件的应用,应注意动态平衡的分析,当力臂变化时,力也会随着变化.2.(2016•聊城)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G/N提升高度h/m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η1 2 0.05 1.0 0.15 66.7%2 4 0.05 1.7 0.15 78.4%3 6 0.05 ①0.15 ②(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2)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应为 2.4,编号②处数据应为83.3%.(3)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提起物体受到的重力有关.(4)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分析】(1)在实验中要竖直向上缓慢、匀速拉动测力计.(2)由图示测力计确定其分度值,读出其示数;根据η==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实验中提升钩码的重力不同,机械效率也不同,因此研究的是机械效率与提升钩码重力的关系.(4)在不计摩擦及绳重情况下,有用功就是提升重物所做的功,额外功就是提升动滑轮所做的功,根据η==进行分析.【解答】解:(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数;(2)由图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测力计示数为2.4N;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100%=×100%≈83.3%;(3)实验选用的是同一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不变;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所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提起物体的重力有关.(4)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动滑轮的重不变,不计摩擦及绳重,由η====可知,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故答案为:(1)匀速;(2)2.4;83.3%;(3)提起物体受到的重力;(4)不变.【点评】此题是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考查了有关机械效率的计算及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要理解并熟记.3.(2016•河南)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将钢球从某一离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1)本实验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木块运动的距离来判断的.实验次数钢球质量/g钢球下摆高度/cm木块滑行距离/cm1 20 20 302 40 20 583 60 20(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他们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相同高度摆下,使钢球到达竖直位置的速度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3)在第3次实验中,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需要重做第3次实验,甲同学建议换用同样较长的木板,乙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丙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你认为应当采用甲同学的建议.(4)由上述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分析】(1)让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使钢球获得动能;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若物体做的功越多就说明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在研究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速度相同是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3)由图知是控制速度相同时,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移动距离的大小表现出来的;(4)通过数据得出结论.【解答】解:(1)让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使钢球获得动能;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来体现出来的,木块运动的距离越长,就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2)使质量不同的钢球从相同的高度摆下,可使钢球到达竖直位置时速度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3)三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所以第3次实验应保证钢球的质量、木块的质量、钢球下摆的高度都不变,现做实验时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所以应换用同样较长的木板,应采用甲的建议;(4)有表中的数据知: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故答案为:(1)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木块运动的距离;(2)速度;质量;(3)甲(4)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点评】此题考查的影响动能大小实验的探究,是比较直接的一个考查,是一道基础题.4.(2014秋•张掖校级月考)一太阳能热水器装满质量为80kg的水,(1)水温升高50℃需吸收多少热量?(2)若这些热量由效率为20%的火炉燃烧焦炭来提供,则需要燃烧多少焦炭?[焦炭q=3.0×107J/kg].【分析】(1)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升高的温度,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求水吸收的热量;(2)若这些热量由效率为20%的火炉燃烧焦炭来提供,即Q吸=Q放×20%,再利用Q放=mq 求需要完全燃烧多少焦炭.【解答】解:(1)水吸收的热量:Q吸=cm水△t=4.2×103J/(kg•℃)×80kg×50℃=1.68×107J;(2)由η=得,焦炭燃烧需放出的热量:Q放===8.4×107J,由Q放=mq得,需要焦炭的质量:m焦炭===2.8kg.答:(1)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吸收了1.68×107J的热量;(2)若这些热量由效率为20%的火炉燃烧焦炭来提供.则需要燃烧2.8kg焦炭.【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Q吸=cm△t、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Q放=mq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好“Q吸=Q放×20%=m′q×20%”是本题的关键.5.(2016秋•耒阳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1)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可以选择乙、丙两图;在初温相同时,加热相同时间是为了控制吸收的热量相同,实验中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填“温度计的示数”或“加热时间”)反映吸热能力的强弱;(2)比较不同燃料的完全燃烧的放热能力,可以选择甲、丙两图,把燃料放出的热量给液体吸收,在如图基础上还必须保证质量相同,实验采取了控制变量法.【分析】(1)根据比热容的公式Q=cm△t分析;温度计可以测量出改变温度的高低.(2)燃料的热值大小不能直接测量,需要通过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来体现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液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因此为了比较热值大小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热同一种液体,让液体的质量相同,通过温度计的示数高低得出吸热多少,进而判断热值大小;【解答】解:(1)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应选用两种不同的液体,应控制燃料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质量相同,故选乙丙两图;在初温相同时,加热相同时间是为了控制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吸热能力的强弱可以根据温度计的示数得出.(2)比较不同燃料的完全燃烧的放热能力,应选用两种不同的燃料,控制燃料的质量相同,燃烧的时间相同,加热相同质量的同种液体,故选甲丙两图;这种探究问题的方法叫作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1)乙、丙;吸收的热量;温度计的示数;(2)甲、丙;质量;控制变量(或转化)【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热值概念、比热容概念的了解与掌握,分析时用好控制变量法是本题的关键.6.(2016•河南)小海和小梅一起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乙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C(选填“A”“B”或“C”)处的电流.(2)请在图乙中移动一根导线,测量另外一处的电流.在移动的导钱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移动后电流表测量的是A或B(选填“A”“B”或“C”)处的电流.(3)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如表所示,由此得出初步结论:I C=I A+I B(只写表达式).小梅指出:为了得出更普遍的规律,应当进行多次实验.操作方法是:换上规格不同的灯泡多次实验.位置 A B C电流/A 0.30 0.24 0.54(4)小海利用原有的实验器材,添加一个开关,又设计了一个电路.利用这个电路,不用更换电流表的位置,就可直接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同样可得出三处电流的关系.请在图丙中的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分析】(1)掌握电路的连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在干路上,测干路的电流;(2)为了测量另一处的电流,让电流表测量支路的电流;(3)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为得出普遍结论,实验时应采用不同规格的实验器材进行多次实验;(4)在不更换电流表位置的情况下,在支路上各接一个开关即可完成实验要求.【解答】解:(1)电流表在干路上测量干路的电流,即C点的电流;(2)让电流表测量另一处的电流,也就是测量支路的电流,左图测量的是A点的电流,右图测量的是B点的电流,电路连接如图所示:(3)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即I C=I A+I B,为得出普遍结论,实验时应采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4)在不更换电流表位置的情况下,在支路上各接一个开关即可完成实验要求即,电路如图所示:故答案为:(1)C;(2)电路连接如上图:A或B;(3)I C=I A+I B;换上规格不同的灯泡多次实验;(4)电路图如上图所示:【点评】此题是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考查了有关电路的连接、电压表的读数、电阻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图象乙能够确定与电压相应的电流值本题考查了电路故障、实验数据分析,为得出普遍结论,应使用不同规格的实验器材进行多次实验.7.(2016•宿迁)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学生电源(3V 不变),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四只(5Ω、10Ω、20Ω、25Ω各一只),滑动变阻器M(10Ω1A),滑动变阻器N(20Ω 1A),开关、导线若干.(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2)实验过程中,使用不同定值电阻进行探究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阻R两端电压保持不变,这种方法是B(填字母编号);A.转换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3)某次实验中,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约3V,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两电表示数均无明显变化,电路故障原因可能是R断路;(4)排除故障后,更换不同定值电阻进行了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实验次数 1 2 3 4电阻/Ω 5 10 20 25电流/A 0.40 0.20 0.10 0.08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5)实验中选择的滑动变阻器应是N(选填“M”或“N”).【分析】(1)使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故将B接线柱接入电路;(2)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运用控制变量法;(3)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的示数为零,说明电路出现断路,并且断路在电压表两接线柱之间;由表格数据可知电流表使用的量程,由电流表量程和分度值读出其示数;(4)研究电流跟电阻关系时,控制电压不变,分析电流和电阻的变化关系得出结论;(5)根据表格中数据,用公式U=IR计算出导体两端的电压;根据串分压的知识,当定值电阻的阻值最大时,所需的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也最大,结合欧姆定律的知识计算得出.【解答】解:(1)将滑动变阻器的B接线柱与定值电阻的右接线柱相连,如下图所示:(2)导体中电流跟电阻和电阻两端电压有关,所以实验中要使用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AC错误;(3)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且电压表始终为3V,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电压表串联在了电路中,电流太小电流表显示不出来,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R断路;(4)研究电流跟电阻之间的关系,电流的变化倍数与电阻变化倍数的倒数相等,故可得结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5)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由表格中数据知,U R=I1R1=5Ω×0.4A=2V;根据串分压的知识,当定值电阻的阻值最大为25Ω时,所需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此时电路中电流为0.08A,所以R滑===12.5Ω,因此选择滑动变阻器N.故答案为:(1)见上图;(2)B;(3)R断路;(4)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5)N.【点评】本题是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考查了电路连接、实验方法、电表读数、数据分析等,考查全面,难度不大,这个实验是常考题,能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是关键.8.(2016•重庆)小薇和小亮两位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电源使用两节新干电池,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是“20Ω 2A”.(1)如图甲所示是小薇画出的电路图,小亮进行实物连线如图乙所示,请你在虚线框内把电路图补画完整(要求所补画的元件与实物电路对应).(2)开关闭合前,小亮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在零刻度线左端,如图丙所示,其原因是A(选填“A”或“B”)A.电流表没调零B.电流表正负极接反了(3)确认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进行实验,4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为0.5A,电压表示数如图丁所示,记为 2.5V;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老师指出其中一组数据有拼凑的嫌疑,你认为是第①组(填写实验序号),理由是第1次实验的电压不可能低至0.6V或第1次实验的电流不可能低至0.12A;实验序号①②③④电压/V 0.5 1.2 1.8电流/A 0.10 0.24 0.34 0.5(4)排除有拼凑嫌疑的数据后,分析数据可以提到的结论是:在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5)小薇利用实验数据还计算出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 5.1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6)以下实验与“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不相同的是C.A、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B、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C、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分析】(1)根据实物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据此完善电路图;(2)当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后,指针将反向偏转;(3)根据电压表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的位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根据表格中数据代入R=计算出电阻的阻值,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计算出电阻两端的最小电压便可得出;(4)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5)根据欧姆定律的应用求出R的阻值;(6)多次实验的目的: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②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解答】解:(1)根据实物图可知,电路图虚线框内的元件为滑动变阻器,如下图所示:(2)开关闭合前,小亮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在零刻度线左端,说明电流表没有进行调零,故选A;(3)根据图丁可知,电压表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5V;由表格中数据知,当电压为1.2V时,电流为0.24A,所以R=R2===5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当其阻值最大时,电阻两端的电压最小,电路中的电流I===0.12A;U R=IR=0.12A×5Ω=0.6V,即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0.12A,定值电阻两端最小电压为0.6V,而第一组数据,其电压值和电流值都低于可能达到的最小电压和电流,所以有拼凑的嫌疑;(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电压变为原来几倍时,电流也随之变为原来的几倍;因此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5)由I=可得,第②次实验的阻值为5Ω;第③次实验的阻值:R3==≈5.3Ω;第④次实验的阻值:R4===5Ω;定值电阻R的阻值:R==5.1Ω;(6)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多次测量为了寻找普遍规律;A、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多次测量为了寻找普遍规律;B、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多次测量为了寻找普遍规律;C、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为了减小误差.故答案为:(1)见上图;(2)A;(3)2.5;①;第1次实验的电压不可能低至0.6V或第1次实验的电流不可能低至0.12A;(4)电阻;正;(5)5.1;(6)C.【点评】此题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考查了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同时考查了电压表的读数及对数据的分析.解决第3问的关键是利用滑动变阻器的规格计算最小电压或电流.。

九年级物理实验操作考试题(22套)PDF

九年级物理实验操作考试题(22套)PDF

九年级物理实验操作考试题(共二十二套)九年级物理实验操作考试题(一)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一、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二、实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金属片、木块、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分值得分1.检查器材。

检查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1分2.组装器材。

设计并将木板用木块垫起组装成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将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1分①用刻度尺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将要通过的路程并记录。

1分②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时的时间并记录。

2分③把小车从斜面中部滑下,重复步骤①、②。

2分3.测量、记录、计算。

④分别计算两次小车运动的平均速率。

1分4.整理器材。

收拾整理好器材,放回原处。

1分5.反思拓展。

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一般。

(选填“相同”或“不同”)1分合计10分四、实验记录:物理量路程s/cm时间t/s平均速度/(cm/s)第一次第二次九年级物理实验操作考试题(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不同位置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流表(0~0.6A、0~3A)、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开关、若干条导线。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分值得分1.检查器材。

检查器材是否齐全完好,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

2分2.连接电路。

正确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

1分3.检查电路。

闭合开关,查看两灯是否正常发光。

1分4.测A点的电流。

将电流表接入A点,测出A点的电流并记录。

1分5.测B点的电流。

将电流表接入B点,测出B点的电流并记录。

1分6.测C点的电流。

将电流表接入C点,测出C点的电流并记录。

1分7.记录实验结果。

正确填写实验结论。

1分8.整理器材。

断开开关,整理好器材。

1分9.反思拓展。

为什么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处处相等?(因为电流只有一条流动电路)1分合计10分四、记录和结论:1.接入电路中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

九年级物理《光的干涉与衍射》经典实验题汇总

九年级物理《光的干涉与衍射》经典实验题汇总

九年级物理《光的干涉与衍射》经典实验题汇总本文档将为九年级物理课程的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光的干涉与衍射的经典实验题目。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并巩固他们在这一领域的基础知识。

1. 干涉实验实验一:双缝干涉实验实验步骤:1. 将一块胶片剪成两个狭缝,并将它们固定在白纸上。

2. 将白纸放在一块光屏前面,并将一个点光源放在光屏的后面。

3. 利用幕布或纸板将实验区域与外界光源隔离。

4. 调整点光源的位置,使光线通过狭缝并在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

实验目标: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会观察到干涉条纹的形成,并理解干涉是由波的叠加引起的。

实验二:牛顿环实验实验步骤:1. 将一片凸透镜放在平坦的玻璃片上,并滴上一滴水。

2. 透镜和玻璃片之间会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圆环,这就是牛顿环。

3. 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不同半径的牛顿环。

实验目标:这个实验将帮助学生观察并理解牛顿环的形成原理,以及干涉和反射对光的影响。

2. 衍射实验实验三:单缝衍射实验实验步骤:1. 将一块胶片剪成一个狭缝,并将它固定在白纸上。

2. 将白纸放在一块光屏前面,并将一个点光源放在光屏的后面。

3. 利用幕布或纸板将实验区域与外界光源隔离。

4. 调整点光源的位置,使光线通过狭缝并在光屏上形成衍射条纹。

实验目标: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会观察到衍射条纹的形成,并理解衍射是由光通过狭缝时的弯曲现象引起的。

实验四:光栅衍射实验实验步骤:1. 使用一个光栅将白光分散为不同波长的光,同时形成衍射条纹。

2. 观察并记录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光栅后所产生的衍射条纹。

实验目标:这个实验将帮助学生理解光栅的原理,并观察不同波长的光衍射现象的差异。

以上是一些关于光的干涉与衍射的经典实验题目。

希望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并培养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祝实验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实验汇总第十三章能[实验1]气体扩散演示: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这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如图所示,抽掉玻璃板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它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吗?要点探究:1.明确实验现象:抽掉玻璃板后,两个瓶子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的均匀。

2.实验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3.图中能把空气放在下方,二氧化氮放在上方吗?揭示:不能。

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那样做由于重作用,二氧化氮会向下运动,不能完全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典型例题:1.如图所示,两个瓶子里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瓶口对接后用玻璃片隔开,请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_________空气密度(填大于或小于)。

(2)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______________。

(3)这种现象主要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上瓶盛的是空气,下瓶盛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当抽出玻璃片后,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_____________,最后,上、下两瓶颜色_____________。

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两瓶气体混合后微粒________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3.(2015·)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拉,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

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旋转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D.小满认为三种旋转方法都不合理4.在装着红综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

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右所示,抽掉玻璃后,二氧化氮气体会进入到上面装着空气的玻璃瓶中。

小红认为二氧化氮气体进入到上面的瓶子中,不是因为气体分子的运动造成的,而是由于空气受到重力,在重力的作用下,部分空气会向下运动,挤压底下瓶中的二氧化氮气体,使二氧化氮进入到上面瓶中的,并不能说明气体分子是无规则运动的。

请你仅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

[实验2]扩散的快慢演示: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

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中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哪个烧杯中墨水扩散得快。

扩散的快慢跟温度有什么关系?要点探究:1.实验中,两杯水要质量相等而温度不同,以例研究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2.实验现象:热水中墨水扩散快,凉水中的扩散慢。

典型例题:1.(2015·香坊区三模)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乙;(2)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列程度与温度有关。

2.(2015·潍坊二模)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B.热水有能,冷水没有能冷水热水C.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3.物理课上,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用滴管分别在两烧杯中注入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杯中热水都变红了,稍后冷水也都变红了。

水变红了是___________现象;热水比冷水变得快,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分子间有引力演示:如右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要点探究:1.为什么要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消干净?提示:原因是和空气中氧发生反应产生了新物质,会导致两个铅块间的引力小的要命,削平后就可以露出铜的原貌了。

2.实验现象: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

3.实验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典型例题:1.(2015·株洲)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紧压,两个铅柱结合了起来,在下面吊挂一个重物,它们仍没有分开,如图,该实验说明了()A.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间隙 C. 分子无规则运动2.(2015·二模)利用吸盘式挂衣钩把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使玻璃板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向上拉玻璃板,玻璃板未离开水面,如图所示。

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F,其原因是()A.玻璃板沾水变重了B.玻璃板受到浮力的作用C.玻璃板上表面受到大气原压力D.玻璃板下表面与水之间存在分子引力3.小明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相互紧压,发现两者粘在一起,由此得出分子间存在引力,小华认为此实验不能排除是大气压把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列实验中,能帮助小华释疑的是()4.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提开。

下列现象所包含的道理与之相同的是()A.磁铁吸引铁块B.带电吸引不带电的物体C.往水杯中倒水,可以倒到稍稍高出杯沿,而水不会满溢出来D.封闭在容器的液体很难被压缩[实验4]空气被压缩时能增大演示:如甲图,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

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要点探究:1.实验现象:棉花燃烧起来。

注意:一定要迅速压活塞。

图甲2.产生原因: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空气的能增大,温度升高。

达到硝化棉的燃点而使棉花燃烧发光。

3.现象说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能增大。

即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

典型例题:1.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可以观察___________。

这是因为活塞压缩___________做功,使空气的能________,________升高,达到硝化棉的________,使硝化棉燃烧,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若将活塞缓慢压下去,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此现象。

2.(2015·)如图所示,迅速下压活塞,筒浸有乙醚的棉花被压燃,下压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能;在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实验这一能量转化过程的是压缩冲程。

3.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团硝化棉,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

根据该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棉花燃烧过程虽化学能转化为能B.活塞下压过程中,气体的能减小C.气体溶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小D.活塞下压过程的能量转化形式与热机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实验5]空气膨胀对外做功演示:如乙图,烧瓶(或可乐瓶)盛少量水。

给瓶打气,当瓶塞跳出时,观察瓶的变化。

图乙在上述实验中,通过什么途径改变了烧瓶空气的能?要点探究:1.烧瓶盛少量水,给瓶打气,使瓶气体能增大,温度升高,水汽化产生更多的水蒸气。

瓶气压逐渐增大,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最终推出瓶塞。

2.实验现象:当瓶塞跳出时,瓶出现白雾。

说明水蒸气降温液化成了可以看到的小水滴。

3.实验现象说明: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能减小。

4.实验4和实验5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

典型例题:1.如图所示,是研究“做功与能改变的关系”的实验,玻璃瓶装有少量水,用塞子塞紧,并用气筒往瓶打气,瓶压强大到一定程度时,瓶塞就会跳起来。

(1)在这一实验过程中,你应当注意观察的是______。

A.打气过程;B.打气时瓶水的情况C.瓶塞跳起的现象;D.瓶塞跳起的瞬间瓶出现的现象(2)在你认为应当观察的一项中,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这一现象所说明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在用塞子封闭的瓶装有少量的水,用打气筒往瓶打气,观察到当瓶塞跳起来时,可看到瓶出现有雾,下面对这个现象的解释:(1)瓶空气能减小;(2)瓶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雾;(3)瓶空气温度降低;(4)瓶空气推动瓶塞做功;正确的解释顺序是:______(填上相应的序号)3.如图所示是探究改变物体能的实验。

(1)烧瓶盛少量水,给瓶打气,在瓶塞未跳起前,瓶气体的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__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改变了瓶气体的能。

(2)继续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

这是因为瓶气体对外做功后,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瓶气体中所含的水蒸气放热______形成了小水珠,这一过程中,瓶气体的能转化为瓶塞的______能,这是通过__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改变了瓶气体的能。

4.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其外壁采用镀银的双层玻璃,并将中间抽成真空,这是为了减少______。

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会跳起来。

这一过程中瓶气体的______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汽油机的______冲程也发生同样的能量转化。

5.如图,烧瓶盛少量,给瓶打气,可看到瓶塞跳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给瓶打气时,外界对瓶气体做功B.瓶塞跳起时,瓶气体对外做功C.给瓶打气时,瓶气体能减小D.瓶塞跳起时,瓶气体温度降低6.如图所示,在烧瓶盛少量水,给瓶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出现白雾。

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瓶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能减小,空气液化成白雾B.瓶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能增大,瓶底的水汽化成白雾C.通过打气筒压缩瓶空气做功,空气能增大,瓶底的水汽化成白雾D.瓶的空气膨胀对外做功,空气能减小,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白雾[实验6]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

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看看这两种物质的吸热情况是否存在差异。

甲乙可以使用的实验器材有: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如图甲和图乙,利用电加热器来加热水和食用油。

电加热器每少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当它浸没在液体中时,可认为液体繁少吸收的热量相同。

请思考怎样得到相同质量的水和油。

怎样比较水和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设计表格。

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

[测量器材]测温度:温度计,测时间:停表。

[实验关键](1)实验设计: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