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要点解析分析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要点解析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要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171f7c02768e9951e7382c.png)
(3)测量时传声器加防风罩。 (4)测量仪器时间计权特性设为“F”档,采样时间间隔不
大于1s。
5.2测量条件 (1)气象条件:
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为5m/s以下时进 行。不得不在特殊气象条件下测量时,应采取必要措施保 证测量准确性,同时注明当时所采取的措施及气象情况。
合并成一个公式 L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10 • lg(10 L1/10 10 L2/10 )
例:L1=70dB,L2=60dB时,L 1+2=70.4dB L1=70dB,L2=70dB时,L 1+2=73dB(特例,同声级加
3dB)
概念(5) 声音随距离的衰减
➢声音从点源传播到受声点,因传播发散、空气吸收、阻挡物 的反射和屏障等,使其产生衰减。
概念(1) 计量声音的物理量
声压级、声强级与声功率级 ➢ 正常人耳刚刚能听到的最低声压称听阈(yu)声压。正常人
听阈声压约为2×10-5Pa。 ➢ 刚刚使人耳产生疼痛感觉的声压称痛阈声压。正常人耳的
痛阈声压为20Pa。 ➢ 从听阈到痛阈,声压的绝对值之比相差一百万倍;而从听
阈到痛阈,相应声强的变化其绝对值之比为相差一万亿倍。 ➢ 因此用声压或用声强的绝对值表示声音的强弱都很不方便。
加之人耳对声音大小的感觉,近似地与声压、声强呈对数 关系,所以通常用对数值来度量声音,分别称为声压级与 声强级。
概念(1) 计量声音的物理量
概念(2) A、B、C计权声级
• 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规定, 一般声级计,可分别模拟 40 方、70 方、100 方三 条等响曲线设置三套网络, 分别称做A、B、C 网络, 用以分别测定低、中、高 三种强度的声音。声压级 低于 55dB的声音用A 网络; 55~85dB 之间的声音用B 网络; 85dB 以上的声音 用C网络。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要点解析分析共69页PPT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要点解析分析共69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b88551fdba1aa8114531d947.png)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要点解析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要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4c76ee08a1284ac85043c0.png)
一、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2348—2008
1. 适用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和固定设备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及其测量方法。 •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机
关、事业单位、团体等对外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也按本标 准执行。
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 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4a类为高 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 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6.环境噪声监测要求
6.1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精度为2型及2型以上,其性能需符合
GB3785和GB/T 17181的规定,并定期校验。测量前后 使用声校准器校准测量仪器的示值偏差不得大于0.5 dB, 否则测量无效。
声校准器:应满足GB/T 15173对1级或2级声校准器 的要求。
测量时传声器应 加防风罩。
6.2测点选择 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可选择以下三种测点条件(指
传声器所置位置)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
(2)测量工况: 测量应在被测声源正常工作时间进行,同时注明当时的
工况。
5.3测点位置
5.3.1测点布设 • 根据工业企业声源、周围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布局以及毗邻的区域类别,
在工业企业厂界布设多个测点,其中包括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以及 受被测声源影响大的位置。
5.3.2测点位置一般规定 • 一般情况下,测点选在工业企业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距任一
• 5.4测量时段
• 5.4.1分别在昼间、夜间两个时段测量。夜间有频发、偶发 噪声影响时同时测量最大声级。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要点解析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要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206b7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c.png)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要点解析一、前言噪声污染已成为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环境的卫生安全,需要对噪声污染进行监测和控制。
本文主要针对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进行解析和说明。
二、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的意义噪声监测技术规范是指对环境噪声的监测工作,依据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噪声进行监测和评估,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对于保障公众的健康、维护社会安宁、提高环境质量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的要点(一)监测对象和范围噪声监测的对象是指噪声污染源、噪声传播途径和噪声接收环境。
监测范围包括噪声污染源的产生和传播的全过程。
噪声污染源包括道路交通、施工作业、机械设备、社会生活、娱乐活动等。
噪声传播途径包括室外空气传播、室内空气传播、建筑物传播等。
噪声接收环境包括居民区、公共场所、商业区、工业区等。
(二)监测时间和频率噪声监测时间应包括日间、夜间和节假日。
监测频率应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和噪声污染的严重程度来确定。
对于噪声污染源比较明显且噪声水平较高的区域,应每月至少监测一次。
(三)监测方法和设备噪声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监测和远距离监测。
现场监测是指在噪声源附近放置噪声计进行监测,适用于小范围的监测。
远距离监测是指采用远程监测系统进行监测,适用于大范围的监测。
噪声监测设备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要求的噪声计。
噪声计的选择应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和监测方法的要求来确定。
(四)监测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噪声监测数据的处理应包括数据的分析、比较、计算、评价和统计等方面。
数据报告应根据国家相关要求编制。
报告中应明确监测的目的、范围和方法。
同时,应对监测数据进行解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四、结论噪声污染已成为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对此需要进行科学监测和管理。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是对噪声污染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
因此,建立噪声监测技术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的制定应依据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标准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09ee46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c.png)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标准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显。
为了保护公民的身体健康和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环境噪声监测技术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噪声监测的目的、监测仪器和设备、监测方案等角度,阐述环境噪声监测的相关技术标准。
一、噪声监测的目的噪声监测的目的在于评估环境噪声对人体健康和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
监测结果可用于制定噪声控制政策,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同时,噪声监测还可用于评估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系统、建筑施工等噪声源的控制效果,促进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二、监测仪器和设备1.声级计声级计是噪声监测的核心仪器之一,用于测量噪声的声级和频谱特性。
标准应明确声级计的技术指标,包括测量范围、频率范围、响应时间等,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数据记录器数据记录器用于噪声数据的采集、存储和传输。
应规定数据记录器的采样率、存储容量、数据格式等要求,以满足不同监测场景需求。
此外,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应予以关注。
3. 附属设备附属设备包括声源定位仪、声音分析软件等。
标准应对这些附属设备的技术规范进行明确,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监测方案1. 监测点选取监测点的选取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代表性原则、重点区域原则等。
各行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监测点的具体选取方法,并在标准中进行规范。
2. 监测时间和频率监测时间和频率的确定对于准确评估噪声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标准应规定合理的监测时间和频率范围,并对特殊情况下的监测方法进行指导。
3. 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准确性对于评估噪声污染的程度至关重要。
标准应规定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四、质量控制为保证监测结果的可信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标准应规定噪声监测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仪器校准、现场验证、数据验证等,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五、报告编制噪声监测报告是监测结果的呈现方式,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有效传递和应用。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55ccb8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d.png)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篇一: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监测测量计划制定、现场调查方法、监测点位设置、室内低频噪声测量方法、监测数据处理与评价、资料整编和监测质量保证等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引起的室内低频噪声污染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的条款。
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785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量方法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3241倍频程和分数倍频程滤波器GB/T15173声校准器GB/T17181积分平均声级计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倍频带声压级soundpressurelevelinoctave采用符合GB/T3241规定的倍频程滤波器所测量的频带声压级。
本标准规定的噪声频谱分析时使用的倍频带中心频率为31.5Hz、63Hz、125Hz、250Hz、500Hz,其频率覆盖范围为22Hz~707Hz。
3.2低频噪声LowFrequencyNoise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于低频噪声的频率范围的认定不尽相同,我国《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和《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规定固定设备结构传播的低频噪声范围规定为31.5~500Hz。
3.3噪声评价数noiseratingnumber(NR)是一种噪声评价方法,它通过一系列频谱曲线(NR噪声评价曲线)来反映不同声级和频率的噪声对人造成的听力损失、语言干扰或烦恼的程度。
曲线的NR值等于中心频率为1000赫的倍频程声压级的分贝整数。
为了弥补A声级在评价室内低频噪声污染方面的不足,本标准引入噪声评2价数NR。
4现场监测测量条件4.1测量仪器4.1.1声级计与滤波器测量仪器性能应符合GB3785和GB/T17181对1型声级计的要求且符合国际电工协会(IEC61260)Class1标准;噪声频谱分析滤波器性能应符合GB/T3241中对滤波器的要求,具备实时频谱分析功能,测量范围应满足所测量噪声的需要。
噪声监测与标准解读、看
![噪声监测与标准解读、看](https://img.taocdn.com/s3/m/2b0c521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9.png)
指突然发生、持续时间较短,强度较高的噪声。如锅炉排气、工 程爆破等产生的较高噪声。
二、声环境功能区分类
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以 下五种类型: 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精度为2型及2型以上的积分平均声级计或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 器,其性能需符合GB 3785 和GB/T 17181 的规定,并定期校验。测 量前后使用声校准器校准测量仪器的示值偏差不得大于0.5 dB,否则测 量无效。声校准器应满足GB/T 15173 对1级或2级声校准器的要求。测 量时传声器应加防风罩。
根据交通类型的差异,规定的测量时间为:
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昼、夜间 各测量不低于平均运行密度的1小时值,若城市轨道交 通 (地面段)的运行车次密集,测量时间可缩短至20min。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 路、城市次干路两侧:昼、夜间各测量不低于平均运行密 度的20min值。
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标准
一、术语和定义
社会生活噪声:指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活动中使 用的设备、设施产生的噪声。 边界:又法律文书中确定的业主所拥有使用权(或所有权) 的场所或建筑物边界。各种产生噪声的固定设备、设施的边 界为其实际占地的边界。 背景噪声:被测量噪声源以外的生源发出的环境噪声总和。 倍频带带声压级:采用符合GB/T 3241规定的倍频程滤波 器所测量的频带声压级,其测量带宽和中心频率成正比。 本标准采用的室内噪声频谱分析倍频带中心频率为31.5Hz、 63Hz、125Hz、250Hz、500Hz,其覆盖频率范围为22 ~ 707 Hz。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综述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1e73124783e0912a3162a0b.png)
测点选在路段两路口之间,距任一路口的距离大于 50 m,路段不足100 m 的选路段中点,测点位于 人行道上距路面(含慢车道)20 cm 处,监测点 位高度距地面为1.2~6.0 m。测点应避开非道路 交通源的干扰,传声器指向被测声源。
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
测 量 时 间
每个监测点位测量 20 min 的等效连
间
避开节假日和非正常工作日。
敏感建筑物户外: 距墙壁或窗户1米处,距 地面1.2米以上.
敏感建筑物室内: 距墙面和其它反射面至少 1米,距窗1.5米,距地面1. 2-1.5米
区域声环境监测
监
计算整个城市环境噪声总体水平。将整个城市全部网格
测 进行算术平均运算,
选点位置
监测点位距地面高度1.2m以 上
功能区声环境监测
测 量 时
每个监测点位每次 连续监测24 小时
记录小时等效声级Leq、 小时累积百分声级L10、 L50、L90、Lmax、Lmi
间
n 和标准偏差(SD)。
监
测 时 间
每年每季度监测1次,各城市每次监 测日期应相对固定。监测应避开节假 日和非正常工作日。
测
夜间平均等效声级(Sn)≤40.0 40.1-45.0 45.1-50.0 50.1-55.0 >55.0
评
对应评价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差
价
说清楚后评价整个城市环境噪声总体水平;分析城市声环境状况的年度变化规律和趋势。
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
反映城市建成区内各类道路交通噪声排放特征。
各类道路:城市快车道;主、次干道;轨道、高速公路。
续A 声级Leq
记录累积百分声级L10、 L50、L90、Lmax、Lmi n 和标准偏差(SD);
关于噪音监测点采样孔和采样平台规范化的技术要求
![关于噪音监测点采样孔和采样平台规范化的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9a3448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a.png)
关于噪音监测点采样孔和采样平台规范化
的技术要求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制定噪音监测点采样孔和采样平台的规范化技术要求,以确保噪音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采样孔规范化要求
- 采样孔位置:采样孔应根据噪音源的位置合理确定,保证能够准确反映环境噪音水平。
- 孔径大小:采样孔的孔径应适当选择,以实现对环境噪音的有效采集,同时避免过大孔径引入杂音。
- 孔的数量:根据监测需求确定采样孔的数量,以保证全面、均衡地采集环境噪音数据。
- 孔的距离:采样孔的布置应遵循一定的间距要求,以避免相互干扰和叠加,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可靠。
3. 采样平台规范化要求
- 平台选址:采样平台应选择在噪音源周围合适的位置,以确
保能够全面覆盖噪音区域,并避免人为干扰。
- 平台结构:采样平台的结构应稳固可靠,能够承受一定的环
境条件和风险因素,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 平台材料:采样平台的材料应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保持长期稳定的使用状态。
- 平台周围环境:采样平台周围的环境应保持清洁和安静,避
免杂质和外界干扰对数据采集的影响。
4. 其他要求
- 定期维护:定期对采样孔和采样平台进行维护和清洁,以保
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 数据记录与管理:对采集到的噪音数据进行准确记录和管理,包括日期、时间、位置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5. 总结
本文档规定了噪音监测点采样孔和采样平台的规范化技术要求,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要求,可以提高噪音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
环境噪声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为对技术要求的简要介绍,详情请参考详细规范。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要点解析3篇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要点解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4bc82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1.png)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要点解析第一篇: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要点解析(一)噪声监测技术是一种用于监测、评估和控制噪声的技术手段,常用于环境噪声、建筑噪声、工业噪声甚至交通噪声等方面。
为了确保噪声监测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制定了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本文将对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的要点进行解析。
一、噪声监测点的选择和布置1. 噪声监测点应当选择在最靠近噪声源的地方,并考虑该点与噪声源之间的地形、障碍物等因素对噪声的传播影响。
2. 噪声监测点应当避免布置在特殊环境下,如风口、通风孔、电源开关箱、设备转换房等存在机械振动或空气流动的位置。
3. 噪声监测点应当尽量避免被人为干扰。
4. 噪声监测点应当布置在与噪声源相同高度处,或在与噪声源垂直的墙面上。
二、噪声监测仪器的选择和校准1. 噪声监测仪器应当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国际标准的设备,并具有测量范围宽、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大、抗干扰性能优良等特点。
2. 噪声监测仪器应当在每次使用前进行校准,校准应当采用标准校准器或参考设备进行。
3. 噪声监测仪器应当在使用期间定期进行校准,并记录校准时间、校准人员及校准结果等相关信息。
三、噪声监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1. 噪声监测数据应当进行时间加权处理,常用的时间加权方式为A计权和C计权,在选择时间加权方式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确定。
2. 噪声监测数据应当进行计算分析,数据结果及分析报告应当包括噪声特征值、噪声强度等信息,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3. 噪声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应当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并对评估结果做出科学决策。
本文介绍了噪声监测技术规范中的一些要点,包括监测点的选择和布置、监测仪器的选择和校准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面。
准确地实施噪声监测技术,有利于保障环境噪声的规范管理,维护良好的环境生态。
HJ 707-2014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注意点
![HJ 707-2014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注意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2d674d4028915f804dc2a2.png)
HJ 707-2014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注意点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范《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中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的监测工作,环保部制定了标准HJ 707-2014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
该标准规定了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监测的仪器、现场调查方法、监测方法、监测数据评价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的技术要求。
以下简述标准实施过程的注意点。
1、对仪器的要求:1.1、测试仪器要符合GB/T 3785.1对1级声级计的要求,噪声频谱分析要符合GB/T 3241对滤波器的要求,没有明确精度等级,但强调了要实时分析(注:老式扫频频谱由于测量速度的问题不能适用于环境噪声的测量),滤波器现都内置在仪器内部,因此需要使用1级精度仪器。
其他要求按GB 12348,GB 22337执行。
满足要求的声级计有AWA6228+系列,AWA6291系列。
1.2、校准器要求符合GB/T 15173对1型声校准器的要求,并要求校准器的校准设定频率点至少有一点落在22~707Hz之间(注:中心频率点31.5Hz-500Hz),可以选择AWA6223F多频校准器,22~707Hz之间包含三个点。
以往校准的频率要求都是1000Hz,只能对中高频进行校准,低频是否准确难以保证,现在HJ 707对其进行补充。
其他要求按GB 12348,GB 22337执行。
2、监测方法:2.1、可疑声源可识别时。
2.1.1、布点:1~3个测点,要包括房间中间点和可能受影响最大的点;测点距离墙面和其他反射面0.5m以上,距离地面0.5~1.2m;关窗;关闭其他房间内声源;排除人为干扰。
2.1.2、监测项目:LAeq ,5个低频点,背景噪声,夜间有非稳态需LAmax。
2.1.3、监测时段:分昼夜二个时段,要覆盖声源最大排放时段。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要点解析(ppt)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要点解析(ppt)](https://img.taocdn.com/s3/m/6af2b17bc281e53a5902ff0f.png)
例:L1=70dB,L2=60dB时,L 1+2=70.4dB L1=70dB,L2=70dB时,L 1+2=73dB(特例,同声级加
3dB)
概念(5) 声音随距离的衰减
Ø声音从点源传播到受声点,因传播发散、空气吸收、阻挡物 的反射和屏障等,使其产生衰减。
Ø因距离引起的衰减服从能量分布,与其频率无关 Ø点声源向外发散遵循球面分布规律:
(2)测量工况: 测量应在被测声源正常工测点位置
5.3.1测点布设 • 根据工业企业声源、周围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布局以及毗邻的区域类别,
在工业企业厂界布设多个测点,其中包括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以及 受被测声源影响大的位置。
5.3.2测点位置一般规定 • 一般情况下,测点选在工业企业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距任一
(2)测量仪器和校准仪器应定期检定合格,并在有效使用 期限内使用;测量现场进行声学校准,其前、后校准示值 偏差不得大于0.5 dB,否则测量结果无效。
(3)测量时传声器加防风罩。 (4)测量仪器时间计权特性设为“F”档,采样时间间隔不
大于1s。
5.2测量条件 (1)气象条件:
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为5m/s以下时进 行。不得不在特殊气象条件下测量时,应采取必要措施保 证测量准确性,同时注明当时所采取的措施及气象情况。
L1
10lg( 1 )
4r2
Ø若A点距声源r1,B点距声源r2,有:
L1
20lg(
r1 r2
)
Ø特别地,r2等于2倍r1时,ΔL1 = —6 dB,即传播距离增加一 倍,衰减值是6dB。
dB 80 75 70 65 60 55 50 0
75 69 63
200
环境噪声监测规程
![环境噪声监测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3a0af2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1.png)
环境噪声监测规程噪声,作为一种环境污染源,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公众的权益,各行业普遍制定了噪声监测规程,确保环境中的噪声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
本文将对环境噪声监测规程进行详细论述,以使读者对相关规范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噪声监测的目的和范围噪声监测旨在评估环境中的噪声水平,检测是否超过规定的噪声标准。
通过监测,可以全面了解噪声的分布情况,为制定防噪政策和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噪声来源广泛,包括交通、工业、建筑施工等各个方面,因此噪声监测的范围也较为广泛。
二、噪声监测的基本原则噪声监测应当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监测点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覆盖噪声源分布的各个区域。
其次,监测设备和仪器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此外,监测过程中还应注意环境的变化,确保监测结果的可比性。
三、噪声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噪声监测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进行,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常用的方法包括定点监测、移动监测和连续监测。
其中,定点监测适用于长期性的噪声监测,可以在关键位置设置固定的监测点;移动监测适用于需要频繁调整监测位置的场景,如交通噪声的监测;连续监测则可以通过连续数据采集,提供更为详细的噪声信息。
四、噪声监测报告的编制和分析噪声监测报告是监测工作的总结,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报告的编制要严格遵循规范,包括监测点的位置和监测时间的记录、测量结果的整理和分析等。
此外,报告还应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促进噪声污染的治理和管理。
五、噪声监测的管理和执行噪声监测工作的管理和执行是保证监测质量的关键。
各行业应建立完善的噪声监测管理体系,明确监测责任和权限,并配备专业的监测人员。
监测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监测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噪声治理和控制噪声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噪声的治理和控制。
HJ640-2012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
![HJ640-2012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73a1ef1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2.png)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的监测内容、点位设置、监测频次、测量时间、评价方法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保护部门为监测与评价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所开展的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
乡村地区声环境监测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T 15190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A 802 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也称例行监测,是指为掌握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环境保护部门所开展的区域声环境监测、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和功能区声环境监测(分别简称:区域监测、道路交通监测和功能区监测)。
3.2 城市道路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主要为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含轨道交通走廊的道路及穿过城市的高速公路。
3.3 城市规模通常指城市的人口数量,按市区常住人口,巨大城市为大于1000万人,特大城市为300万人~1000万人(含),大城市为100万人~300万人(含),中等城市为50万人~100万人(含),小城市为小于等于50万人。
3.4 大型车根据GA 802,指车长大于等于6 m或者乘坐人数大于等于20人的载客汽车,以及总质量大于等于12 t的载货汽车和挂车。
3.5 中小型车根据GA 802,指车长小于6 m且乘坐人数小于20人的载客汽车,总质量小于12 t的载货汽车和挂车,以及摩托车。
3.6 功能区根据GB/T 15190所划分的城市各类环境噪声适用区。
4 区域声环境监测4.1 区域监测的目的评价整个城市环境噪声总体水平;分析城市声环境状况的年度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
4.2 区域监测的点位设置4.2.1 参照GB 3096附录B中声环境功能区普查监测方法,将整个城市建成区划分成多个等大的正方形网格(如1000m×1000m),对于未连成片的建成区,正方形网格可以不衔接。
环境噪声监测规范
![环境噪声监测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ffb84b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18.png)
环境噪声监测规范概述环境噪声是指人工或自然源产生的在环境中传播的声音,其超过环境背景音引起人类感知,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环境噪声监测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噪声监测目的、监测范围、监测方法、报告要求和监测频率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噪声监测目的环境噪声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噪声源对周围环境和人们的潜在影响,为制定和执行噪声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噪声监测主要目的包括:1. 评估噪声源对周围环境的噪声贡献;2. 评估噪声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3. 监测噪声源是否符合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二、噪声监测范围环境噪声监测的范围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噪声源的特征:对于各个噪声源,应该了解其产生噪声的机制和频率特征,以便准确测量;2. 监测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噪声源的类型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噪声测量仪器;3. 监测位置的选择:应选取代表性的监测点位,以全面评估噪声对环境的影响;4. 监测时间的选择:应在噪声源活动高峰期进行监测,以获得最准确的数据。
三、噪声监测方法噪声监测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常用的噪声监测方法包括:1. 瞬时测量法:通过对特定时间段内噪声水平的单次测量,评估噪声源的暂时性影响;2. 等效连续测量法:通过对一段时间内噪声水平的连续测量,评估噪声源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3. 频谱分析法:通过对噪声信号频谱结构的分析,确定各频段噪声的贡献程度和频率特征。
四、报告要求在进行噪声监测后,应编制详细的报告,以便更好地理解噪声源的影响和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报告应包括以下要素:1. 监测目的和背景:对该次噪声监测的目的和背景进行简要介绍;2. 监测方法和操作:详细描述所采用的噪声监测方法和实际操作流程;3. 监测结果和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噪声水平、频谱特征和超标情况等;4. 影响评估和建议:根据监测结果,评估噪声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7测量结果修正 • 5.7.1测量值与背景值相差大于10dB(A)时,噪声测量值不 做修正。 • 5.7.2测量值与背景值相差在3dB(A)~10dB(A)之间时,噪 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的差值取整后,按表4进行修正。 • 5.7.3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小于3dB(A)时,应采取 措施降低背景噪声后,视情况按5.7.1或5.7.2执行;仍无法 满足前二款要求的,应按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的有关规 定执行。 • 表4测量结果修正表 单位 dB(A)
6.3气象条件 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5 m/s以下时进行。
6.5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应包括以下事项: a)日期、时间、地点及测定人员; b)使用仪器型号、编号及其校准记录; c)测定时间内的气象条件(风向、风速、雨雪等天气状况); d)测量项目及测定结果; e)测量依据的标准; f)测点示意图; g)声源及运行工况说明(如交通噪声测量的交通流量等); h)其他应记录的事项。
6.2测点选择 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可选择以下三种测点条件(指 传声器所置位置)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 • a)一般户外 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3.5 m外测量,距地 面高度1.2 m以上。必要时可置于高层建筑上以扩大监测 受声范围。使用监测车辆测量,传声器应固定在车顶部 1.2m高度处。 • b)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 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外,距墙壁或窗户1 m处,距地面高 度1.2 m以上。 • c)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 距离墙面和其他反射面至少1 m,距窗约1.5 m处,距 地面1.2 m~1.5 m高。(与厂界噪声有区别)
概念(1)
计量声音的物理量
概念(2)
A、B、C计权声级
• 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规定, 一般声级计,可分别模拟 40 方、70 方、100 方三 条等响曲线设置三套网络, 分别称做A、B、C 网络, 用以分别测定低、中、高 三种强度的声音。声压级 低于 55dB的声音用A 网络; 55~85dB 之间的声音用B 网络; 85dB 以上的声音 用C网络。 • 用A、B、C 计权网络测得 的声压级数值分别称做A、 B、C 计权声级,简称A、B、 C声级,记LA、LB、LC,单 位仍是分贝,写作dB(A)、 dB(B)、dB(C)
噪声测量方法培训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大气物理室 刘维明 2014年6月
一、《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 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三、《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 四、《建筑施工厂界噪声及测量方法》GB12523-2011 五、《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GB12525-90 六、《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 GB9661-88
合并成一个公式
L12 10 lg(10L1/10 10L 2 /10 )
例:L1=70dB,L2=60dB时,L 1+2=70.4dB L1=70dB,L2=70dB时,L 1+2=73dB(特例,同声级加 3dB)
概念(5)
声音随距离的衰减
声音从点源传播到受声点,因传播发散、空气吸收、阻挡物 的反射和屏障等,使其产生衰减。 因距离引起的衰减服从能量分布,与其频率无关 点声源向外发散遵循球面分布规律:
6.环境噪声监测要求
6.1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精度为2型及2型以上,其性能需符合 GB3785和GB/T 17181的规定,并定期校验。测量前后 使用声校准器校准测量仪器的示值偏差不得大于0.5 dB, 否则测量无效。 声校准器:应满足GB/T 15173对1级或2级声校准器 的要求。 测量时传声器应 加防风罩。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
测量方法 社会生应不低于GB3785和GB/T17181对2型
仪器的要求。测量35 dB以下的噪声应使用1型声级计,且 测量范应满足所测量噪声的需要。 校准器:应符合GB/T 15173对1级或2级声校准器的要求。 (2)测量仪器和校准仪器应定期检定合格,并在有效使用 期限内使用;测量现场进行声学校准,其前、后校准示值 偏差不得大于0.5 dB,否则测量结果无效。 (3)测量时传声器加防风罩。 (4)测量仪器时间计权特性设为“F”档,采样时间间隔不 大于1s。
• • • • • • • •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方法
• B.2定点监测法 • B.2.1监测要求 • 选择能反映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特征的监测点1至若干个,进 行长期定点监测,每次测量的位置、高度应保持不变。 • 对于0、1、2、3类声环境功能区,该监测点应为户外长期稳定、 距地面高度为声场空间垂直分布的可能最大值处,其位置应能 避开反射面和附近的固定噪声源;4类声环境功能区监测点设于 4类区内第一排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交通噪声空间垂直分布的可 能最大值处。 • 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每次至少进行一昼夜24小时的连续监测,得 出每小时及昼间、夜间的等效声级Leq、Ld、Ln和最大声级 Lmax。用于噪声分析目的,可适当增加监测项目,如累积百分 声级L10、L50、L90等。监测应避开节假日和非正常工作日。
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 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 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3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 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 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4a类为高 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 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1. 适用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活动中可能 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设施边界噪声排放限值和测量 方法。 • 适用于对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商业经营活动中适用的向 环境排放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于控制。
3、术语和定义
(边界)
社会生活没有此提法
社会生活没有此提法
社会生活没有 此提法
差值 修正值
3 -3
4~5 -2
6~10 -1
• 6.测量结果评价 • 6.1 各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应单独评价。同一测点每天的测 量结果按昼间、夜间进行评价。 • 6.2 最大声级Lmax直接评价。(即针对厂界噪声夜间频 发、偶发的最大声级,10、15)
监测布点案例
三、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22337—2008
• 5.6测量记录 • 噪声测量时需做测量记录。记录内容应主要包括:被测量 单位名称、地址、厂界所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测量时气 象条件、测量仪器、校准仪器、测点位置、测量时间、测 量时段、仪器校准值(测前、测后)、主要声源、测量工 况、示意图(厂界、声源、噪声敏感建筑物、测点等位 置)、噪声测量值、背景值、测量人员、校对人、审核人 等相关信息。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噪声是非稳态噪声
LAeq,也简称为Leq
概念(4)
声音的叠加
分贝的相加要按能量相加。 (1)换算为能量
L1 / 20 P P 10 1 0
(2)能量相加
(3)换回声压级
2 2 2 P P P 12 1 2
L12 20lg P12 / P0
5.2测量条件 (1)气象条件: 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为5m/s以下时进 行。不得不在特殊气象条件下测量时,应采取必要措施保 证测量准确性,同时注明当时所采取的措施及气象情况。 (2)测量工况: 测量应在被测声源正常工作时间进行,同时注明当时的 工况。
5.3测点位置
5.3.1测点布设 • 根据工业企业声源、周围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布局以及毗邻的区域类别, 在工业企业厂界布设多个测点,其中包括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以及 受被测声源影响大的位置。 5.3.2测点位置一般规定 • 一般情况下,测点选在工业企业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距任一 反射面距离不小于1m的位置。 5.3.3测点位置其他规定 (1)当厂界有围墙且周围有受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时,测点应选在厂 界外1m、高于围墙0.5m以上的位置。(栅栏式的围墙不需高出) (2)当厂界无法测量到声源的实际排放状况时(如声源位于高空、厂界 设有声屏障等),应按5.3.2设置测点,同时在受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 物户外1m处另设测点。
概念(2)
A、B、C计权声级
人耳对声音的感觉不仅 与声压级大小有关,也和 频率高低有关。 A计权网络,使接收到 的噪声在低频有较大的衰 减而高频甚至稍有放大, 这样测得的噪声值较接近 人耳的听觉。 A声级能较好地反映出 人们对噪声吵闹的主观感, 因此,它几乎成为一切噪 声评价的基本值。
概念(3) 等效声级Leq
概念(1)
计量声音的物理量
声压级、声强级与声功率级 正常人耳刚刚能听到的最低声压称听阈(yu)声压。正常人 听阈声压约为2×10-5Pa。 刚刚使人耳产生疼痛感觉的声压称痛阈声压。正常人耳的 痛阈声压为20Pa。 从听阈到痛阈,声压的绝对值之比相差一百万倍;而从听 阈到痛阈,相应声强的变化其绝对值之比为相差一万亿倍。 因此用声压或用声强的绝对值表示声音的强弱都很不方便。 加之人耳对声音大小的感觉,近似地与声压、声强呈对数 关系,所以通常用对数值来度量声音,分别称为声压级与 声强级。
• 1适用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五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值及测量方 法。 • 本标准适用于声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 • 机场周围区域受飞机通过(起飞、降落、低空飞越)噪声 的影响,不适用于本标准。
3.术语和定义
• 4声环境功能区分类
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 L1 10 lg( ) 2 4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