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隋唐佛教的本土化社会思想)【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十五章隋唐佛教的本土化社会思想

15.1复习笔记

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逐渐在中国扎下根来,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到隋唐,佛教进入鼎盛时期。隋唐时期,佛教最重要的发展成就是心性论的展开。

一、天台宗的社会思想

1.简介

天台宗渊源于南北朝时期,而创于隋,盛于唐,中唐以后趋于衰落。天台宗是由于这一宗派的智者大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而得名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智顗(531~597年)和湛然(711~782年)。

2.教旨

天台宗主要是依据《法华经》,其教旨主要是“三谛圆融”和“一念三千”,认为世界万物和“尘世”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人心一念的产物。

(1)“三谛圆融”

在佛教天台宗看来,解决社会秩序失调的最好办法,莫过于一个“空”字。智颚认为,世间人们所谓的“有”都不过是“假有”,只有把现实社会中的一切事物都看作虚幻不实的(“空谛”),都看作一种假象,是看上去似乎“有”的一种假借的概念(“假谛”),才能符合于佛教的最高真理——中道(“中谛”)。“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空谛”是世界万物的实质,是从“道”的角度着眼的,所以又可以叫作“真谛”。

②“假谛”是从世俗的角度着眼的,是权宜之计,所以又可以叫“俗谛”。

③“中谛”是空与假的统一,是“真如”(佛性),因此,空、假、中三谛是互相融通的,它们都系于信仰者的一心,就是“三谛圆融”了。

(2)“一念三千”

一念是指人的某种念头,而三千则源于佛教作为轮回报应学说依据的“十法界”。

①十法界

十法界是指世界的“六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世人、天人)加上“声闻”、“缘觉”、“菩萨”和“佛”。这十法界又都是相通的,所以可以细分为百法界。

②百法界

百法界又各有“十如是”,即“相”(表相)、“性”(性质)、“体”(质体)、“力”(力量)、“业”(作业)、“因”(根据)、“缘”(条件)、“果”(结果)、“应对”(报应)、“本末究竟”(总体),于是又可以分为千法界了。

③千法界

千法界中之每一界又各有三种世间,即众生世间(有生命的世界)、国土世间(众生所依的生存基地)、五蕴世间(构成各界的物质和精神因素),于是又可细分为“三千法界”。

④一个人究竟将得到何种报应,入何种法界,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一念”。“欲界”的报应不超出“六道”(又称“六凡”)的范围,而人的行为只有善、恶两种,故此,又把善行和恶行各分为三品,得报应也各有三品,以和“六凡”相对应。

⑤湛然进一步提出“无情有性”的理论,主张那种超现实的“真如”(佛性)是绝对存在的。不仅一切人、一切动物有佛性,连草木砖石(无情者)也有佛性,都有成佛的可能。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评价

(1)任何玄妙的说教都是无法脱离现实社会的。

天台宗的“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说教,把人生苦难错误地归因于个人的道德,其实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要人们放弃现实社会中的一切冲突和是非,去追求虚幻的精神解脱。归根到底是为了协调社会关系、整合社会秩序的一种宗教化了的社会思想。

(2)这种社会思想,特别是“一念三千”和轮回报应思想,看来比儒家思想更具有震慑力。佛教所以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扶植,原因就在于此。

二、禅宗的社会思想

1.简介

(1)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它开始于南北朝时期来华的南印度僧人达摩,传到唐朝和尚慧能,才真正发展成为一个宗派。唐中叶以后,禅宗成为中国佛教中最有势力的宗派,安史之乱后,唐末、五代是它的极盛时期,宋元以后仍然继续流传,并曾对宋代理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2)“禅”是天竺语“禅那”的意译,意思是“静虚”或“禅定”,也就是安静地沉思。这本来是古代印度的包括佛教在内的许多宗教所采用的修养方法。作为佛教中的一个重要宗派的“禅宗”,则纯属中国佛教的产物,是中国化的佛教。

2.达摩传教

(1)新的禅定方法

①新的禅定方法主张在禅定的形式下进行思想意识的修炼,教人们从自己的思想意识中脱离现实社会生活(舍伪),去追求一种超现实社会生活的真如境界(归真)。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②要达到这种思想境界,就须否认自我存在的真实性(无自),而且还须否认整个社会生活和一切物质存在的真实性(无他)。

(2)达摩认为,社会的一切问题和冲突都是由于人们受到外界的利害得失等刺激的诱惑而产生,而要摆脱这种诱惑,接受佛教“真如”的原则,就要按他所设计的方案修行:

①要修“报怨行”。

通过这种修养,做到“逢苦不忧”。

②要修“随缘行”。

通过这种修养,做到放弃任何社会价值观念,不知什么是是非善恶,也不知什么是痛苦和快乐,把自己所遭逢的一切都看作命运的安排。

③要修“无所求行”。

通过这种修养,使人们放弃改善自己生存条件的任何需求。

④修“称法行”。

通过这种修养,使人们都自觉地按照佛教所设计的行为规范(法)去行事。

(3)评价

达摩之所以提出这种简单的修行方法,是由于他意识到,要使佛教社会思想在中国北方扎下根来,就必须与当时北方的重实行而轻义理的学术风尚相适应。达摩提出的修炼方法,是当时中国北方的具体社会环境的产物,是在佛教社会思想中国化的道路上迈出的巨大的一步。

3.慧能传教

(1)佛性

①慧能认为,社会中任何人都有佛性,一个人只要有主观的信仰,相信自己本来就有佛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性,接受佛教的社会价值观,就可以顿悟成佛。

②佛本来就在自己的心、性之中,求佛根本不用迢迢万里到西天去求。自己心中的真如佛性之所以不能显现就是由于那些逾越封建社会规范的行为和妄想的存在。

(2)评价

①慧能的“佛”是一个无烦恼、无牵挂、无是非爱憎的自在佛。只要能从现实社会的利害得失、是非爱惜的漩涡中自我“超度”出来,做到所谓“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不胡思乱想,以免因“思量恶事”而“化为地狱”,去努力“思量善事,化为天堂”。也就成为自在佛了。

②无是非之心,无爱憎之心,自由自在,长伸两脚而卧,那就是慧能理想中的“佛”了。这一简单速成的道路,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来说有很大的欺骗性。对统治阶级来说,也正好投合了他们贪婪、残忍的阶级性格。哪怕是罪大恶极,只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因此受到统治阶级的欢迎和大力支持。

4.禅宗在中国流行与发展的社会原因

(1)它是中国化了的佛教。禅宗并不是生搬印度佛教的教条,而是适应中国国情和学风创造出来的。禅宗在宗教仪式上简单易行,不立文字,不主张诵经拜佛,因此,当劳动人民在现实的苦难社会之中无法解脱的时候,便可以顺利地从禅宗之中找到精神上的佛国(2)从唐朝“安史之乱”后至五代时期,是中国社会秩序的又一个大动乱时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找不到出路的地主阶级,也想从禅宗的说教中找到出路,禅宗的教义对社会中的任何一个阶级或阶层都是适用的,这是禅宗得以发展的主要社会原因。

(3)禅宗认为不必与现实社会进行任何斗争,只要改变一下对于现实社会的态度,就可以自我解脱了。它倡导的思想解脱,只不过是用新的形式更牢固地束缚人们的思想,使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